第一篇:2014年7月审计案例研究
2014年7月电大审计案例研究—案例分析
一、单项案例分析题
1.第一章案例一属于首次接受委托审计的情况,在前期调查中,注册会计师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答:(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背景情况、组织机构、投资情况和经营情况,以确定审计范围。
(2)、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
(3)、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以确定初步的审计策略。
(4)、对财务报表的主要项目进行分析程序
(5)、对重要事项进行细致调查和相应记录
(6)、督促被审计单位提供完善资料
(7)、确定是否存在遗留问题
2.根据第一章案例二的内容,分析下述审计计划的步骤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说明应当如何改正。并指出上述哪些步骤属于总体审计计划的步骤,哪些步骤属于具体审计计划的步骤。A注册会计师在对B公司实施审计的过程中,按照以下步骤编制了审计计划:
(1)了解B公司经营及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
(2)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3)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
(4)考虑审计风险;
(5)初步评价重要性水平;
(6)对重要认定制定初步审计策略;
(7)确定检查风险及设计实质性程序;
(8)进行控制测试及评估控制风险。
答:上述编制审计计划步骤是错误的,正确的是(1)了解B公司经营及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2)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3)初步评价重要性水平;(4)考虑审计风险;(5)对重要认定制定初步审计策略;(6)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7)进行控制测试及评估控制风险;(8)确定检查风险及设计实质性程序。改正后的步骤:1、2、3、4属于总体审计计划,5、6、7、8属于具体审计计划。
3.在销售循环中为何要关注关联方交易?与此相关的舞弊方式有哪些?如何发现和防止?答:在销售收入审计时必须关注关联方交易,因为在许多销售是收入中,企业利用关联交易作假有许多便利条件,所采用的是手段也各种各样,有的企业之间故意抬高价格,有的使用虚假销售的手段,虚开发票等。在审计时首先要和被审计单位沟通,查阅投资文件和相关合同了解主要的关联方有那些,然后通过应收账款明细帐和销售明细账的记录进行凭证抽查;看与关联方的销售业务在数量和价格上有无异常,对价格可结合企业的总体销量和生产能力进行分析,对价格可参照非关联方的价目表和定价方法进行审计。
4.注册会计师于2009年2月15日审查A公司应收账款明细账时,发现2008年12月31日B公司应收账款明细账有借方余额110 000元,经查证有关凭证,这是2005年B公司向A公司购买木料的货款。要求:说明“应收账款——B公司”明细账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审计意见。
答:该明细账可能存在下列问题:a、B公司与该公司有业务纠纷故拒付货款。b、B公司无力偿还,c、可能是记账差错。注册会计师应该采取函证方式进行调查,针对不同情况,做出不同处理。如果是业务纠纷,则提议双方协商解决,如果是无力偿还,则经审批后确认坏账,如果是记账差错则要及时加以更正。
5.注册会计师A和B在审计红光化工公司年度财务报表时,注意到与购货与付款循环相关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他们认为红光化工公司管理当局在资产负债表日故意推迟记录发生的应付账款,于是决定实施审计程序进一步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
要求:注册会计师A和B应如何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如果注册会计师通过这些审计程序发现某些未入账的应付账款,应如何处理?
答:a检查红光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未处理的不相符购货发票及有材料入库凭证但未收到购货发票的经济业务。b检查红光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是收到的购货发票,检查其入账时间是否正确。C检查红光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贷方发生额的相应凭证,确认其入账时间是否正确。如果注册会计师通过这些审计程序发现某些未入账的应付账款,应将有关情况详细计入审计底稿,然后根据重要性确定是否需要建议被审计单位进行相应的调整。
6.某审计人员对新成立的A公司进行审计,发现其固定资产总账中有如下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房屋 2 400 000
贷:应付票据——抵押票据1 400 000
长期股权投资——普通股1 000 000
经审核相关凭证,发现该公司以转让其所持普通股10 000股(每股100元)给B公司及承担B公司建造房屋的抵押借款1 400 000元为条件获得一幢厂房。
要求:该审计人员应实施哪些审计步骤,以验证所登记的房屋成本是2 400 000元?
答:由于B公司获得了A公司转让的股票,所以本笔交易可能属于关联交易,审计人员应该特别引起警惕,也就是说该固定资产不能简单的认定为240万元。首先,审计人员应取得该房屋的建筑工程记录,仔细核对相关的成本费用,包括原材料、人工和制造物附件凭证;其次审计人员应调查建筑行业正常利润率,进一步准确确定工程价值;其次审查抵押贷款合同凭证及附件,因为该借款也许代表全部建筑成本;最后,应请资产评估机构确定该房屋的现值。经过上述程序后审计人员取得了该房屋的建筑成本、正常利润和现值的有关凭证,如果建造成本加正常利润之和超过现值(重置成本),则必须以重置成本为评估依据。
7.注册会计师对大有工厂2008年12月31日的存货进行截止测试时发现如下事项:
(1)2008年12月28日收到一张购货发票,已计入当年12月份账内,其会计处理为:
借:原材料 28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 760
贷:预付账款——A公司32 760但存货实物却在次年1月3日才收到,未包括在年度盘点的范围内。
(2)2008年12月31日购入原材料200 000元,已经验收入库,包括在年底盘点的范围内,但购货发票在次年1月5日收到,记入2009年1月份的账内。
(3)2009年1月6日收到价值为700元的物品,并于当天登记入账,该物品于2008年12月28日按供货商离厂交货条件运送,因2008年12月31日尚未收到,故未记入结账日存货。(4)按顾客特殊定单制作的某产品,于2008年12月31日完工并送装运部门,顾客已于当日付款,该产品于2009年1月5日送出,但未包括在2008年12月31日的存货内。
要求:你认为注册会计师应提出哪些处理意见?
答:(1)、由于2008年已按购货发票记账,但存货为包括在2008年盘点范围内,会虚增销售成本,虚减本年利润,应进行调整。
(2)、2008年原材料已经验收入库,包括在年底的盘点范围内,但09年才入账,会导致08年少计存货和负债。应该进行调整。
(3)、如果年终在途货物没有列入当年存货盘点范围内,相应的负债也同时列入次年帐内,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并不重要。
(4)、当年已经实现销售的库存,即使还放在企业,也不应该包括在存货的范围内,企业的做法正确。
8.万成公司生产A产品,审计人员张威审查A产品直接材料成本项目时,从成本资料中得知,该公司计划生产A产品800件,消耗定额每件15千克,材料成本计划价格每千克5元,实际生产A产品900件,单耗每件16千克,材料单价每千克4.5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指出对该企业直接材料项目审查的重点。
答:产量增加单价下降对成本的影响是正常的,而单耗上升则属于不正常范围,因此审查的重点是单耗上升的原因:
(1)、生产中的损失浪费造成的单耗上升
(2)、计量不准造成单耗上升
(3)、材料质量低劣造成单耗上升
(4)、为办理退料造成单耗上升
(5)、废料利用后为冲账造成单耗上升
(6)人为调节造成材料成本,造成假投料造成单耗上升。对此可采用排除法进行审查,确定具体原因。
9.注册会计师王某在审计A公司应付债券时,发现A公司发行了5年期的公司债券。债券契约规定,凡违反契约内条款,所有公司债券立即自动到期。注册会计师王某检查出契约中有以下条款:
(1)A公司保持不低于2:1的流动比率,如果低于该比率,下一年度中,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不应高于100万元。
(2)A公司应将为公司债券担保的资产按其实际价值投保火灾险,保险单应委托他人保管。
(3)A公司提供担保的资产,按规定需要纳税的应及时缴纳,缴税单应委托他人保管。要求:请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实施哪些审计程序以证实本年度该公司没有违反债券契约?若存在违反规定的事项,应采取何种措施?
答:
1、审查债券合约中的各种条款,查明公司有无违反条款
2、核实公司自债券发行之日起,每年年度流动比率有没有低于2:1,一旦低于看高管的工资是否高于100万元。
3、查明该公司为债券担保的资产种类、数量、价值和投保金额,并向保险公司和有关单位进行函证。
4、向税务机关函证,查明契约规定的资产纳税情况与账簿记录是否一致。10.审计人员审查发现,公司在注册后不久,其投资方之一的M公司即有一笔与投资余额相等的资金减少额,审计人员怀疑M公司存在抽逃资金的情况。对此,审计人员应如何实施进一步审查? 答:真实存在的审查目的就是确认出资者的资金.
第二篇:电大审计案例研究
试卷代号:105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会计专业审计案例研究试题
一、判断并说明理由题
1.为了保持审计的连续性和审计结果的可比性,审计人员对同一客户所进行的多次会计报表审计,应保持相同的重要性水平。
答案:
理由:
2.在审计报告阶段,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性复合的结论印证其他审计程序所得出的结论的直接目的在于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其他分析性复合审计程序。
答案:
理由:
3.为了证实已发生的销售业务是否均已登记人账,有效的做法是审查销售日记帐。答案:
理由:
4.将来料加工的存货列入盘点范围,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本年利润虚增。
答案:
理由:
5.被审计单位2005年改变原坏账准备核算方法变直接转销法为备低法,注册会计师提请其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会计差错更正情况。
答案:
理由:
二,单项案例分析题
1.对未收到回函的应收账款应采用的替代程序有哪些?
2.对于规避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这个问题,除了教材第十章所提出的建议外,你还有哪些好的建议?
三、综合案例分析题
[资料]XYZ公司2000会计报表由A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被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负责XYZ公司现场审计的L注册会计师于2001年5月离职,加入B会计师事务所,转所手续至2002年5月办理完毕。2002年1月,XYZ公司决定改聘B会计师事务所审计2001会计报表,并与其签订了审计业务约定书:在该审计业务约定书中,XYZ公司同意B会计师事务所与A会计师事务所联系,以了解相关情况,B会计师事务所委派L注册会计师担任XYZ公司2001会计抿表审计的外勤负责人,并于2002年2月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要求:请根据上述资料简要回答:
(1)B会计师事务所通常采取什么方式了解期初余额的情况了解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B会计师事务所对期初余额通常应当实施哪些主要审计程序?
(3)针对A会计师事务所对XYZ公司2000会计报表审计意见中的保留事项B会计 师事务所对XYZ公司2001会计报表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前提是什么?
(4)L注册会计师能否签署XYZ公司2001会计报表的审计报告?请说明具体原因。
试卷代号:105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会计专业审计案例研究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7年1月
一、判断并说明理由恳(不论判断结果正确与否,均需要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30分)
1.答案:X
理由:影响重要性水平的因素很多,如审计人员的审计经验、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等。由于这些因素是不断变化的,所以,重要性水平也是随之不断变化的。
2.答案:X
理由:直接目的在于确定是否需要追加其他审计程序。
3.答案:X
理由:证实“已发生的销售业务”是否均已“登记人账”,是为了证实是否有漏记的销售业务,所以,应从“凭证”和“账”两方面人手审查。
4.答案:√
理由:注册会计师对销售成本采用倒挤法,将存货虚增时,销售成本必然虚减,本年利润将会虚增。
5.答案:X
理由:被审计单位2005年改变原坏账准备核算方法变直接转销法为备低法,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二、单项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答:可以采用的替代程序有:核对相关发票,出库单,货运凭证:顾客定单:销售合同等。也可查找相关的银行存款日记账,日后款项的收回也能间接证明应收账款的存在性。
2.答:(1)加强职业后续教育。一般来说,注册会计师人才的察质是由会计师资格教育质量、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质量和注册会计师职业后续教育质量三个方面的因素综合决定的。目前国内的事务所比较注重注册会计师的资格考试环节。而从国际上看,从注册会计师职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地区到国际“五大”会计公司,都无——例外地将注册会计师职业后续教育摆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我国目前的规范性条约《职业后续教育基本准则》,对后续教育的内容、形式等规定得较为笼统,不利于后续教育的具体落实。因此,我们建议一方面要对相关法规进行修订,另一方面事务所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后续教育,尤其应增强法制意识和诉讼案例的培训,提高事务所以及审计人员的自身法律修养。
(2)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和咨询业务一定要分开。为避免利益的冲突,保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会计师事务所最好不要对一家公司同时开展以上两种业务。目前,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要求下,也逐渐在拆分其咨询业务。
(3)成立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专业鉴定委员会。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政处罚的裁定和实施权归属于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省级以上注册会计师协会处理日常工作);民事制裁和刑事制裁的裁定和实施权归属于人民法院。随着市场经济向法制化方向的发展,民事责任及刑事责任将成为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重要方式,而法院无疑将成为最终的裁判机构。但当涉及的诉讼案件专业性很强、技术复杂程度很高时,法院将难以独立对案件作出合理界定。例如,已认定一项会计信息是虚假的,但如何来界定这项会计信息的产生是故意。还是过失,在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人员量刑时,是非常重要的。前者不仅要承担民事赔偿责
任,而且要承担刑事责任,而后者要依据过失的大小确定不同的民事责任。这即使对专业人士,有时也是难以确认的。因此,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应成立专家鉴定委员会,作为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界定的权威机构,该机构出具的鉴定报告应同法医鉴定等司法鉴定报告一样,成为庭审的有力证据。在西方,司法机关在判决注册会计师诉讼案件时,也常常主动参考行业自律机构的意见,作为法律责任认定的重要依据。
三、综合案例分析题(本题40分)
答:(1)B会计师事务所通常应向A会计师事务所凋阅审计档案的方式了解期初余额的情况。注册会计师应了解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通过协商查阅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底稿,获取有关期初余额的审计证据。应考虑前任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以判断前任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适当性。第二、了解前任注册会计师是否对上期会计报表出具丁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并查清原因.特别关注其中与本期会计报表有关的部分。
(2)B会计师事务所对期初余额通常实施的主要审计程序包括:
第一,分析被审计单位所选用的会计政策是否恰当,是否一贯运用;
第二,分析上期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结转至本期;
第三,向A会计师事务所调阅审汁工作底稿,获取有关期初余额的审计证据,应考虑前任注册会汁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以判断前任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适当性,第四,了解前任注册会计师是否对上期会计报表出具了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并查清原因,特别关注其中与本期会计报表有关的部分。
第五,如实施上述审计程序仍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应通过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审阅上期会计记录及相关资料,通过对本期会计报表实施的审计程序进行证实.补充实施适当的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等程序来认定期初余额:
第六,形成审计结论确定对本期审计意见的影响。
(3)B会计师事务所对XYZ公司2001会计报表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前提是A会计师事务所对2000会计报表听出具的保留意见的事项对本期会计报表的影响已消除,方可出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4)L注册会计师不能签署XYZ公司2001会计报表的审计报告。这是由于L注册会计师的转所手续至2002年5月份才办理完毕,而XYZ公司会计报表的审计报告于2002年4月签发,所以,L注册会计师不能在B会计师事务所执业并签发审计报告。
第三篇:审计案例研究-论述题
审计案例研究论述题
销售与收款循环
销售与收款循环是企业业务循环的重要环节。企业利润形成的基础是销售收入,款项的及时收回是保证企业资产安全与资金周转的重要方面。
1.从审计内容角度分析
销售收入的认定是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成果真实与否,众多的会计舞弊行为发生在销售收入的虚记和应收款项的高估上。营业收入的虚记与应收账款的高估密切相关。审计时应注意通过对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的评估,分析可能在营业收入上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控制测试发现可能形成风险的环节及其风险水平,同时寻找销售虚记和应收款高估的证据。
2.从审计计划角度分析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应着重注意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应收账款重要性水平的控制测试,发现所存在的各种虚记和高估问题,并对它们作出评价。
3.从审计程序角度分析
(1)注册会计师应关注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关键控制点。
(2)在对这些关键控制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后,注册会计师可以评价一下被审计单位在该循环的内部控制情况。
(3)无论控制测试的结果如何,注册会计师都应对一些关键的项目做进一步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4.从审计报告角度分析
(1)如果经审计未发现销售与收款循环存在重大错报等,可考虑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2)若发现错报金额超过重要性水平,但不影响财务报表总体等,可出现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3)如果因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范围受到严重限制等,应考虑出现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4)若错报巨大,使财务报表不再公允,被审计单位又拒绝进行了调整,必须出现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存货监盘程序
在生产与费用业务循环审计中,存货是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存货审计是通过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来加以完成的。在存货的实质性测试中,把握好存货监盘的程序显得至关重要。这是因为期末存货的结存数量将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上的存货金额及期末存货数量的确定。所以,审计人员对存货实施监盘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审计内容。为了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存货监盘应把握好以下几项关键性程序:
1.2.应做好盘点前的计划工作 加强盘点过程的监督工作 有效的存货盘点工作,必须建立在事前周密的计划上。具体来讲,审计人员应考虑好监盘时间、监盘的样本量和项目选取等问题。
进行盘点时,审计人员不能离开现场,同时应把握盘点的进度。对有关人员所实施的盘点清查要实行全过程监控,不能只看其结果而不观察其过程,对一些重要的盘点环节还要细看,必要时要求其放慢速度或重复操作,演示其过程或者要求其解释盘点的结果,也可以对有关盘点结果进行复核和清点。
3.重视盘点工作结束后的记录工作
在盘点工作结束后,审计人员应严格执行记录程序,特别对盘点出现的结果和差异要如实记录在案,并执行有关手续,填具有关的表格,写明盘点的实际数额,并签字为证。
4.其他注意事项
在观察盘点和抽点过程中,审计人员还应检查有无代人保存和来料加工的存货,有无未做账务处理而置于(或寄存)他处的存货,这些存货是否正确列示于存货盘点表中。同时,审计人员还应注意观察存货的残次情况,确定其对损益的影响。对于企业存放或寄销在外地的存货地应纳入盘点的范围。
审计报告类型的判断
一、判断内容
注册会计师在外勤阶段的工作结束之后,便进入到了审计报告工作阶段。在撰写审计报告时,拟发表何种审计意见类型,是写好审计报告的关键。其中,对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进行最终评价,是注册会计师确定代表何种类型审计报告的必要手段和过程。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计划阶段已确定了审计风险的可接受水平和重要性水平限额,随着可能错报总额的增加,财务报表可能被严重错报的风险也会增加。如果注册会计师得出结论,审计风险处在一个可接受水平,那么就可以直接提出意见;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审计风险不能接受,那么他应追加实施额外的实质性测试程序,或要求被审计单位做必要调整,以使重要错报的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并进而得出恰当的审计意见。此外,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发表何种类型审计报告时,对以下情况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1)报告期内企业发生的主要关联交易事项;
(2)报告期内企业各类业务合同是否正常进行,有无重大合同纠纷发生;
审计案例研究论述题
(3)报告期内企业有无重大诉讼、仲裁事项;
(4)报告期内企业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有无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
(5)报告期内企业有无托管、承包其他企业或其他企业托管、承包租赁本企业资产事项;
(6)报告期内企业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情况以及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等。
二、判断标准
由于审计意见的类型有四种: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否定意见。因此审计报告的类型也有四种: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否定意见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审计法律责任相关问题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是指在承办业务的过程中未能履行合同条款,或者未能保持应有的执业道德,或者出于故意而不做充分披露,出具了不实报告导致审计报告的使用者遭受损失,依法由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所承担的责任。
我国注册会计师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样包括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保证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防止或发现违法行为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在审计中,CPA不应当,也不能对防止被审计单位违法行为负责。但是,CPA应充分关注被审计单位违法行为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的重大影响,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1、如果认为违反法规行为对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注册会计师应当要求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报表中予以恰当反映。
2、如果因被审计单位阻挠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评价是否发生或可能发生对财务报表具有重大影响的违反法规行为,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审计范围受到限制的程度,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3、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在违反法规行为,且没有采取注册会计师认为必要的补救措施,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解除业务约定。
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责任的对策和减少过失和防止欺诈的措施:
1.2.3.4.5.6.7.8.9.增强执业独立性、保持职业谨慎管、强化执行监督; 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应对措施; 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和专业标准的要求;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 谨慎选择合伙人; 与委托人签订业务约定书; 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 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 提取风险基金和购买责任保险; 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
会计师事务所如何控制审计质量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业务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审计质量合格与否的衡量标准是独立审计准则,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审计质量控制的目的正是为了保证审计质量能够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
审计质量控制是会计师事务所为确保审计质量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而质量控制政策是会计师事务所为确保审计质量符合独立审计准则要求而采取的基本方针及策略;质量控制程序是反映会计师事务所为贯彻执行质量控制政策而采取的具体措施及方法。质量控制基本准则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应合理制定和运用两个层次和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
一、全面审计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
全面质量控制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为合理、有效地进行审计工作而采取的控制政策与程序包括职业道德原则、专业胜任能力、工作委派、督导、咨询、业务承接、监控等七个方面内容。
二、各审计项目和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
1.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是指在执行具体审计项目时,负直接责任的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助理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对助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复核的方式及程序,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控制好审计质量。
2.准备阶段: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了解客户基本情况,与客户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初步评价客户的内部控制制度、分析审计风险、编制审计计划等。
3.实施阶段:项目审计人员须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审查其会计报表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收集充分与恰当的审计证据,以确保审计项目的质量。
4.报告阶段:审计报告是审计质量的最终体现。
第四篇:审计查处挪用公款犯罪案例研究
审计查处挪用公款犯罪案例研究
「摘要」 挪用公款犯罪是各类经济犯罪案件中,审计工作经常遇到但在查处和刑法适用过程中遇到难题和争议较多的案件。因此,认真研究审计查处挪用公款犯罪案件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的审计方法,对于审计实践中正确适用法律,确保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移交经济犯罪案件的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实际审计案例,对审计如何查处挪用公款犯罪案件问题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审计查处 挪用公款 案例 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是《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的三项主要任务之一。挪用公款犯罪则是在各类经济犯罪案件中,审计工作经常遇到但在查处和刑法适用过程中遇到难题和争议较多的案件。
由于挪用公款行为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犯罪构成又比较复杂,再加上审计和司法机关办案人员对具体案件认识上的差异,因此,使这类案件的查处往往不是非常顺利。有的案件尽管审计人员历尽艰辛,花费很大工夫抓住了线索,但收效却不理想,不是移交不出去,就是移交后不了了之没有得到处理。其结果,一是不利于对挪用公款犯罪行为的严厉打击,二是严重挫伤了审计人员查处此类案件的积极性。究其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从审计方法方面分析,主要是审计取证没有完全适应刑法规定和司法实践的要求,造成虽然有问题线索,但定罪证据不足,司法机关无法将审计线索转化为司法实践。因此,认真研究审计查处挪用公款犯罪案件遇到的问题,正确适用法律,科学审计取证,对于确保审计工作质量,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移交经济犯罪案件的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案例的简介
审计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审计实践中形成的审计案例,既有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有失败教训的汲取。因此,运用审计案例研究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比较容易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人们的感性认识,进而引发深刻的理性思考。有鉴于此,笔者拟结合自己曾亲历的审计署济南特派办成功查处某行政执法单位H局黄某挪用百万巨款犯罪案件,对审计查处挪用公款犯罪案件问题做一下分析和研究。该案例简介如下:
2001年,审计署济南特派办在对H局进行财务收支审计中发现,该局财务处计划科副科长黄某,掌管有17个公款私存的银行存折,涉及资金900多万元。由于黄某怕事实暴露,已将有关会计资料和存折隐匿或销毁。审计人员被迫采取由其他线索获取的账号从银行倒查的方法,查阅了银行账户多年的会计档案,翻阅了无数的历史传票,对多年来银行分户账的收支内容进行取证、复制和汇总分析。查明:1999年8月23日,黄某将H局在人寿保险公司投保到期转回的300万元保险金,存入以其名义开设的公款私存存折,2000年1月14日,黄某从该存折中提取现金100万元,直至2001年2月28日才又重新存入。该笔资金从取出到再次存入间隔13个月时间。根据上述线索,审计人员初步判断黄某涉嫌挪用公款犯罪。
为了规避审计风险,确保事实证据确凿,审计组在进一步深入调查取证时,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查清300万元保险资金的性质。经审计查明,H局1991年至1996年期间,采取弄虚作假、私设大量账外账和“小金库”等手段,违规截留、隐瞒和转移国家执法收入共计2000多万元,其中1700多万元被滥发、私分或者违规借贷造成损失,剩余300万元用于给单位职工购买了人寿保险。进而确定,黄某挪用的300万元保险资金中的100万元是国家资金,即公款。
二是进一步核实事实和获取有关会计资料等实物证据。重点核实黄某挪用资金的开户银行、账户、存折、收支情况等资料,取、存资金的准确日期、金额,并逐一对原始资料取证、复制、盖章。
三是对H局有关人员做进一步调查取证。经对H局所有局领导和财务人员详细调查,黄某存取100万元公款之事,始终无一人知晓,完全是其个人隐蔽的私自动用行为。
四是查清100万元公款的最终用途。这项工作的难度最大。审计人员为此曾同黄某进行过多次谈话和教育,但其不断编造谎言,掩盖事实真相,始终赋予顽抗。与此同时,审计组对其挪用资金的用途也进行了几种可能情况的分析,并在移交案件时向检察机关做了说明:一是用于炒股获利,二是用于银行存款吃利息,三是用于填堵其其他非法活动造成的资金窟窿。
审计组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审计署《关于建立案件移送和加强工作协作配合制度的通知》的规定,及时将黄某涉嫌挪用公款犯罪案件向当地检察机关进行了移交。后在审计组的配合下,经检察机关反贪部门侦查查明:1999年7月6日,黄某利用担任H局财务处计划科副科长的职务之便,在负责单位房改资金管理工作中,从以其名义开设的单位房改资金银行存折(公款私存存折)中提取公款100万元,投入某证券交易所用于个人炒股。2000年1月,因单位要将房改资金上缴地方直属房改办,黄某为补回其挪用的房改资金,于2000年1月14日又从其所保管的单位另一个“小金库”(即被审计组查到的以其名义开设的公款私存存折)中擅自提取现金100万元,作为单位房改资金上缴了地方直属房改办。2001年2月,H局接到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关于进行财务检查的通知》文件,要求下属系统单位在接受审计署检查之前,认真开展财务自查自纠并将情况上报,黄某为了填补原来所挪用的公款,避免事情暴露,只好将原用公款购买的股票大量抛售,并将抛售股票所得的现金马上存回原来被其挪用的公款私存存折的账内。
审计组配合检察机关及时对黄某挪用H局房改资金储蓄的银行账户、银行存折、取款凭据,以及黄某炒股的证券交易所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取证。从该证券交易所客户对账单中明确显示:黄某于1997年8月29日在该交易所开户,2001年3月19日销户,其中:1999年7月6日存入现金100万元,从2001年2月16日开始到2月27日(单位财务自查自纠)期间,连续将巨额炒股资金从证券交易所转出。经过计算,黄某投资炒股获利10余万元。上述审计获取的银行账户资料与证券交易所取证相互吻合、互相印证,充分证实了黄某挪用公款的进出情况和其使用公款炒股谋利的事实。黄某面对审计提供的证据难以继续抵赖,最终承认了挪用公款的犯罪事实。
2002年5月22日,当地人民法院根据检察机关的公诉,认为黄某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巨额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情节严重,已触犯刑法,依法判处了有期徒刑。
三、案例的分析
结合上述案例分析,审计查处挪用公款犯罪案件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明确《刑法》规定。
《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二)根据《刑法》规定,正确理解和把握挪用公款罪的主要特征及犯罪构成要件。
挪用公款作为一种侵害国家财产行为,其情况比较复杂。1979年7月我国颁布实施的《刑法》中,原本没有就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行为制定专门的罪名。因此,在查处上随意性比较大,轻的一般按违反财经纪律作了处理,重的则一般以贪污罪论处。1997年10月我国修订实施的新《刑法》,根据我国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经济领域违法犯罪出现的新情况,为有力打击这一严重侵害国家财产的行为,在《刑法》第八章“贪污贿赂罪”中于三百八十四条专门制定了“挪用公款罪”的罪名,为经济监督和司法部门严厉查处、惩治这一犯罪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但是,挪用公款作为一种侵害国家财产行为,在实践中还有一个罪与非罪界限的判定问题。因此,审计查处这一犯罪,必须首先依照《刑法》规定对其罪与非罪性质做出确的判定,只有涉嫌犯有挪用公款罪,才能作为案件线索向司法机关移交,否则就会前功尽弃,使处理不了了之。具体判定方法,就是在审计中正确理解和把握挪用公款罪的主要特征及其犯罪构成要件。
从《刑法》确定挪用公款罪的概念可以看出,该罪的主要特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这一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有国家工作人员才能构成。二是这一犯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公款,即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所有的款项。三是这一犯罪的行为人实施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即利用主管、经手、管理公款的便利条件。四是这一犯罪具有直接的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公款而故意暂时非法占用,但是准备以后归还。
构成该罪的主要条件有两个:一是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即根据2002年4月28日9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以下三种情况属于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1、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
2、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
3、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二是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根据1998年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里有两点应注意:第一,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行为,包括挪用公款存入银行、用于集资、购买股票、国债等;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起点为1万元至3万元;第二,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挪用时间和是否归还的限制。
(三)根据《刑法》规定和挪用公款的犯罪特征及构成要件,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和取证。
结合上述案例分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运用审计调查方法,获取涉嫌人员系国家工作人员和利用职务之便的证据。审计组通过对H局人事部门、当地公安机关的调查,确定了黄某作案期间时任H局财务处计划科副科长,并具体经管涉案“小金库”银行存款及存折的事实,并将上述有关资料连同其本人家庭住址、身份证、户口簿等复制取证。
2、运用从账户入手的审计方法,获取被挪用资金为公款的证据。由于黄某案发前已将有关“小金库”的会计资料隐匿或销毁,审计组便以根据群众举报和突击盘点获得的被其隐瞒的银行账号为突破口,仔细查阅银行有关会计档案和传票,逐笔核对分户账的各项收支,经过汇总、分析,查清了H局“小金库”2000多万元的资金均来源于截留和转移的国家执法收入,黄某挪用的100万元就出自其中,从而确定了该笔资金为公款的性质。
3、运用账户审计的方法,获取被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证据。审计组从银行账户查清,1999年8月23日,黄某将H局为单位职工购买人寿保险退回的“小金库”资金300万元,存入其经管的公款私存银行账户,2000年1月14日黄某从中提取现金100万元,直至2001年2月28日才重新存入,间隔时间长达13个月。
4、运用审计调查方法,获取涉嫌人员擅自作为和行动诡秘的证据。审计组通过同H局领导班子成员和财务处负责人的询问调查,了解到黄某挪用公款的时间、数额和用途,没有经过任何领导的授权,也未曾向任何领导报告,甚至在2001年2月H局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进行财务自查自纠时也未报告,其行为任何人不得而知,具有明显的隐蔽性。
5、运用账户审计方法,获取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的证据。在检察机关的配合下,审计组对黄某在证券交易所炒股的账户进行了审计,通过审计《某证券交易部客户对账单》及相关资料,审计人员编制了《某证券交易部黄某资金投入、取出及收益情况表》,再同前期审计查取的公款私存的银行账户资料对应分析,彻底揭露了黄某将挪用公款用于炒股营利的犯罪事实。
(四)审计一旦发现挪用公款案件线索,要适时调整审计方案和工作部署,集中力量查深查透。
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是审计监督的重要任务。因此,审计组一方面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要把发现大案要案线索列为审计的重点内容之一,以增强审计人员大案要案意识,保持高度警觉,随时注意捕捉线索;另一方面,一旦发现挪用公款线索时,要及时调整审计方案,集中人力、集中时间力求迅速突破。审计组发现黄某挪用公款线索后,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了预定的实施方案和工作部署,除留少数人员继续进行常规审计以外,集中全部力量于主攻方向。大家分成若干小组,一组查银行,一组同黄某谈话,一组向相关人员调查取证,一组与司法机关联系协调。各组同时行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有效地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保证了案件的顺利查处。
四、案例的启示
(一)审计查处挪用公款犯罪案件,必须获取“铁证”。
有的审计查出的挪用公款案件线索,之所以移交不出去或者移交后难以处理,分析其原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证据不硬,经不起推敲。比如,有的审计人员在审计取证当中,缺乏获取审计客观证据的意识,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主观证据的取得。审计中过多地依赖和采用询问、笔录和主观推断的方法,而没有下工夫从银行账户及其会计资料这个最基础、但需付出艰苦劳动才能获取成果的线索入手。作为审计取证,询问、笔录、分析推断是必要的,但它作为依赖人的行为并可支配的主观证据,只能作为判断是非的参考。只有作为时空上的过去时却记载着当时事件发生时的原始会计资料,才是如实反映案件事实真相的客观证据,这个证据就是“铁证”。尽管黄某在审计调查和司法调查期间,曾不断地编造各种谎言,甚至在检察官面前全部推翻向审计组提供的书面承诺和交代材料,但面对审计出具的揭露起挪用公款行为的银行账户资料、银行存折、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账户的会计资料等客观证据,则无言以对。司法机关在黄某百般抵赖、赋予顽抗的情况下,最终攻破其心理防线,做出公正地判决,就是依据的审计获取和提供的“铁证”。
(二)从审计银行账户入手,是查处挪用公款犯罪的“杀手锏”。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使违法犯罪分子篡改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原始会计资料而不留痕迹成为可能;随着财务造假和违法违规问题不断受到揭露和查处,隐匿和销毁会计资料已成为违法犯罪分子逃避监督、保护自己的主要手段。上述情况的出现,必然给以查账为基础的审计监督工作造成较大的困难。但是,审计查处挪用公款案件,完全可以摆脱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的依赖,从审计银行账户入手,彻底查清和揭露违法犯罪事实真相。因为,银行账户是资金活动的载体,它在货币资金活动中,起着结算中心和总体控制与反映的作用,银行账户及其账目能够全面记录和反映货币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尽管涉案人员将其经管的会计资料隐匿或销毁,但其资金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却会在银行账户上留下痕迹。因此,审计人员抓住了银行账户,就是抓住了案件线索,查清了资金在账户中的运做情况,也就掌握了资金的去向和有关经济活动。黄某原先自以为很聪明,觉得将会计资料隐匿和销毁,审计人员就无从下手。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审计人员采用审计银行账户的“杀手锏”,最终识破骗局、戳穿真相,将其送上了法庭。实践证明,从银行账户入手,是审计查处挪用公款犯罪最为有效的措施。
(三)审计查处挪用公款犯罪案件,要积极争取司法机关的配合。
由于审计机关受到职能和手段的限制,在查处挪用公款犯罪案件时不可能“包打天下”,必须要积极争取司法机关的配合。这里应注意三点:
一是要通过审计锁定除被挪用公款最终用途以外的所有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证据。包括嫌疑人的身份,挪用公款的资金来源、性质、数额,挪用的时间范围,具体操作过程和手段等,并结合案件实际对挪用公款的用途做出几种可能情况的初步分析,然后将上述资料作为线索及时向检察机关移交。这是审计在查处挪用公款案件中的主要工作,也是案件能否顺利移交和最终得到处理的关键基础工作,必须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足以认定,避免关键审计证据缺失,以免给司法机关进一步调查造成困难。
二是借助司法机关的侦查手段彻底查清被挪用公款的最终用途。在挪用公款犯罪构成要件中,被挪用公款是否用于进行营利活动,需要通过查清挪用公款的最终用途来予以证实,但这项工作有时单凭运用审计手段比较难以做到。这是因为,审计查到公款被谁挪用了可以,但他怎么用了,用到什么地方了,则不确定因素太多。比如:他可能将公款用于存入银行,可能用于炒股,可能用于购买债券,可能用于借给他人使用,也有可能用于暂时填补其他债务漏洞,甚至可能用于赌博、走私等非法活动。这些可能的线索单靠审计的方法是无法查到的。但是,司法机关在审计部门的配合下,运用其有力的侦查手段却可能做到。一旦资金用途的线索被发现,审计人员就可以利用自身的业务优势追根溯源,进一步获取证据,使犯罪分子的罪行暴露无遗,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黄某在审计人员发现其挪用公款的线索后,就曾在公款用途的问题上多次编造谎言、狡辩抵赖,一会儿说钱放到办公室的保险柜里了,一会儿又说放到办公用的铁皮柜里了,一会儿又说放在同事办公柜里了,无非就想表明自己没有将公款用于进行营利活动。审计组未曾被其谎言所迷惑,而是冷静地进行了分析,根据黄某的性格特点、挪用公款的数额、时间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设想了其用于银行存款、炒股、填堵其他资金窟窿的几种可能。于是,检察机关根据审计组提供的证据情况,运用侦查手段捕捉到了黄某可能将挪用公款用于某证券交易所炒股的线索。在检察机关的支持下,审计人员及时对该交易所的有关账户进行审计,获取了黄某挪用公款炒股的事实证据,促使案件获得了实质性突破。
三是把握好案件移交的时机并注意严格保密。审计查处挪用公款犯罪,主要是获取证据提供线索,最终破获案件还要依靠司法机关的职能作用。因此,审计组获取被挪用的资金来源、性质、数额、挪用时间挪用人等事实证据后,就应及时向司法机关移交,以免贻误战机,并要注意严格保密,防止犯罪嫌疑人畏罪潜逃,给今后处理造成困难。审计组在审计获取黄某上述犯罪证据线索后,没有恋战,而是及时向检察机关进行了移交,同时对黄某采取了内紧外松的调查策略,造成审计人员难以继续获得其他证据的假象,促其产生可能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这一措施,不仅稳住了黄某,避免其外逃,而且为检察机关深入侦查赢得了时间。在获取充分证据后,当审计人员引导检察官突然出现在黄某面前时,他完全惊呆了,束手被擒,老老实实走上了警车。
综上所述,尽管挪用公款作为一种职务犯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新的犯罪形式层出不穷,审计实践中还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情况,但是,只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加以研究,采取科学的审计方法,正确适用法律,确保审计质量,就一定能够成功予以查处。
第五篇: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案例研究
某肉制品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案例分析
工管5班
js0844549
黄薇
一、公司简介
某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肉制品生产企业之一,其产品包括冷鲜肉、冷冻肉、以及以猪肉为主的低温肉制品、高温肉制品。集团总部设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拥有多处冷鲜肉、冷冻肉生产基地及深加工肉制品生产基地。集团拥有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以其独有的技术方法,研制出一系列符合消费者口味的优质产品。基于肉制品业务的经验,集团于1997年开展冷鲜肉和冷冻肉业务。2002、2003年,冷鲜肉、冷冻肉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位列中国大陆第二名、第三名。低温肉制品,自2002年至2004年,其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位居中国大型零售商销售首位。对某集团而言,企业的迅速壮大是成功的标志,但更是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作为一家迅速发展中的企业,集团深刻意识到专业化管理对于企业壮大的重要性。因此,集团时刻致力于强化企业的专业化管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某集团风险管理流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风险管理文化
1.存在的问题。某集团虽然在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上市,但其实质仍是一中国民营企业,该企业按照香港的《上市规则》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法治”的规章制度,但其“人治”的色彩非常浓厚。内部控制对高级管理层的约束力较弱。
2.对策建议。在风险管理方面,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在全公司范围内自上而下进行一次风险管理的宣传、教育、培训,增强员工风险管理意识,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在培育风险管理文化中起表率作用。重要管理及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点的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应成为培育风险管理文化的骨干。与薪酬制度和人事制度相结合进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风险意识,防止盲目扩张、片面追求业绩、忽视风险等行为的发生。加强员工法律素质教育,制定员工道德诚信准则,形成人人讲道德诚信、合法合规经营的风险管理文化。
(二)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1.存在的问题。在公司现有的组织结构里,没有专职的风险管理机构。董事会下既没有设风险管理委员会,也没有设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职能由其他部门(如总经办、审计部、投资发展部)根据需要分散承担,由于风险管理职责不明确,缺少对各种风险的整合管理。
2.对策建议。董事会就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对股东大会负责。在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整合现有风险管理资源。明确总经理对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向董事会负责。总经理委托的高级管理人员负责主持全面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成立风险管理部,负责组织协调全面风险管理日常工作,除一至两个专职人员外,其他人员可暂由其他部门派人兼任。内部审计部门在风险管理方面主要负责研究提出全面风险管理监督评价体系,制定监督评价相关制度,开展监督与评价,出具监督评价审计报告。
(三)风险识别、评估、排序
1.存在的问题。现在进行重点管理的十三种风险,还是一年前管理层通过讨论识别、评估确认的,一年来没有重新进行识别、评估、排序。而一年来公司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识别的风险范围是否充分、评估排序是否恰当,亟需进行重新审视。
2.对策建议。在进行风险管理宣传的同时,设计、发放调查问卷,发动公司所有员工对公司面临的风险和机会进行识别,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筛选出主要风险后,在管理层范围内对这些风险进行打分,评估重要性后排序。而对于识别出来的机会,管理层要考虑如何加以充分利用。
(四)风险管理策略与方法
1.存在的问题。公司现有的针对十三种风险采取的防范措施几乎全部可归结为抑制与控制策略,以期降低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频率,缩小损失程度。这十三种风险范围之外的风险可以说是采取了风险接受策略。而对于风险规避策略、风险转移策略、风险利用策略则极少采用。在风险管理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上显得比较保守,缺乏灵活性。而对于机会,则没有明确的策略进行利用。
2.对策建议。在对公司面临的风险进行重新识别、评估后,在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抑制与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利用等策略上灵活选择,可通过保险、契约、合同、金融工具等形式将风险转移出去。同时要对机会加以利用,并反映到战略目标、经营目标的制定上。
(五)风险管理监控与检查
1.存在的问题。公司目前没有专职人员对风险管理进行监控,对风险管理的监控依赖于对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监控的日报、月报系统,而在日报、月报内容中并无专门对风险管理情况进行报告。内部审计系统在执行审计任务时,偏重于财务审计、舞弊审计、经营管理审计,而对于风险管理审计尚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全面开展风险管理专项审计。高级管理层则没有对风险管理进行专门的监控与检查。
2.对策建议。内部审计部门开展风险管理专项审计,研究提出全面风险管理监督评价体系,制定监督评价相关制度,开展监督与评价,出具监督评价审计报告。可结合例行审计、任期审计或专项审计工作一并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在日报、月报系统中增加对各单位风险管理状况自查报告的内容。高级管理层每年至少一次对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评估。
(六)风险管理沟通与咨询
1.存在的问题。公司缺乏专业的高水平的风险管理师,缺少专门的风险管理沟通渠道,而沟通与咨询存在于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这也是风险管理难以有效开展的重要原因。
2.对策建议。公司公开招聘风险管理师,或聘请有资质、信誉好、风险管理专业能力强的中介机构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出具风险管理评估和建议专项报告,培训风险管理人员;在现有的信息系统中开辟专门的风险管理沟通渠道。
三、结语
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基业长青,必须对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地、全面地管理,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借鉴西方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理论、方法、工具,结合本企业具体实际情况,对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八个风险管理要素逐一进行分析和评价,查找问题和不足,对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风险识别、评估、排序、风险管理策略与方法、风险管理监控与检查、风险管理沟通与咨询等关键的风险管理流程采取措施不断完善,逐步建立企业风险管理系统,是解决风险管理问题的最佳实务。企业应当增强风险意识,逐步建立风险管理系统,为企业保驾护航,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