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审计准则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新审计准则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摘要:2010年10月31日,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三十八项审计准则。新审计准则尊重审计实践,对新形式下的审计指导、约束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就新准则颁布执行一年多时间来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主要讨论新准则对于审计质量的影响。文中讲述了审计新审计准则的特点,影响审计质量的要素,以及当前的事务所面临的困难,并就相应的解决办法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2010年10月31日,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三十八项审计准则。新修订的国家审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审计准则的持续趋同和应对审计风险的能力,将极大地提高我国的审计质量。新国家审计准则,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经审计长会议于2010年7月8日审议通过,刘家义审计长签署审计署第8号令予以公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新审计准则结构清晰,有助于提高准则执行和理解的一致性;明确了适用范围,有助于审计人员实现审计目标;充分体现了指导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增强了准则的审计实务指导作用。
一、新审计准则的特点
新审计准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与国际审计准则的趋同和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引入两方面,充分体现指导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增强了准则的审计实务指导作用,尊重审计实践,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1.新审计准则尊重审计实践的特点
新审计准则注意吸收和总结我国审计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体现出了充分尊重审计实践的特点。
首先,取消了审前调查的提法,更加符合审计实践的需要。过去我们以审计实施方案为标志作为划分审前调查和审计实施的分界线,审前调查阶段是审计方案形成前的阶段,审计实施阶段作为审计方案之后阶段。这种阶段划分的主要弊端是在审计实践中要完全按照这样的模式来操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如,在审计实践中要对多个地区进行审计,审计组要使编制的实施方案真正的对其它地区审计有指导意义,那么作为审前调查阶段必将对一个地区进行试审,取证不能等到审计实施方案出台才进行。所以,取消了审前调查的提法更加符合审计实践的需要。
其次,没有具体说明审计实施方案的提交时间,考虑到了在审计实践中实施方案的是动态的。我们的审计实践中,审计实施方案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开始审计时,审计组长要根据总体要求分配工作任务,如安排谁做什么,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结果。通过审计了一段时间要进行阶段总结,也就是我们常用的讨论前一阶段的审计状况、确定下一阶段的重地以及调整审计分工等。这些安排实际上是最有指导意义的最详细的审计实施方案。所以说,新审计准则没有具体说明审计实施方案的提交时间是考虑到了在审计实践中实施方案的是动态的。
2.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
我国新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的趋同表现为基本原则、具体准则项目和内容的趋同。这三十八项审计准则几乎涵盖了国际审计准则的所有项目。在对审计目标与原则、风险的评估与应对、审计证据的获取和分析、审计结论的形式和报告以及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的设定等方面,我国新审计准则也与国际审计准则保
持着一致性。
但趋同并不等同于相同,由于制度和文化的差异,我国的审计准则中保留了原有准则中关于验资的部分。加上我国审计行业发展水平较低,新审计准则中对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予以保留,符合了我国审计行业特点。
3.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新审计准则为改变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缺陷,及时引入了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公布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即“审计风险(AR)=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DR)”。首先,需要通过了解被审单位行业状况、法律与监管环境等外部因素以及被审单位的性质、相关经营风险等内部因素,综合评估被审单位的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其次,不断修正对风险的评估,使得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不断接近被审计单位的实际风险水平;最后,根据确定的风险水平来决定应该实施的总体应对措施,如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等当然,控制测试的工作并非必须进行,当内部控制被认定无效时,直接进入以检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为目的的实质性测试。这样一来,将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二、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
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审计的独立性、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的职业与道德素质、事务所的规模大小、审计质量控制措施等。本文主要从审计的独立性、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和审计风险三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1.审计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也是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灵魂。缺乏独立性的审计将会影响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从而影响财务报表的可信性。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将独立性定位为实质性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两方面。所谓实质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实际过程中其专业判断不受主观方面的影响,在执业过程中保持客观和中立性;形式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与被审查单位之间没有特殊的利益关系,如果审计人员的薪酬受制于被审查单位,那么独立性就会丧失,审计质量也就无法保证。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事务所为了保持和扩大市场占有率,争取客户,往往相互挤压,收取低价审计费用,那么相应的注册会计师的酬劳也就相应降低,在这样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往往就面临很多的威胁,例如在审计过程中减少审计程序、对被审计单位的错误信息视而不见等。一般而言,审计独立性是审计业务开展的首要条件,因此,要想提高审计质量,就必须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2.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
一方面,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直接影响到审计质量的高低。企业之所以聘请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注册会计师具有专业的会计、审计知识,能够准确看出报表中存在的问题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好坏;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也同样重要。职业判断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过往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审计事项进行的分析、判断和选择,在审计工作中常常遇到需要注册会计师做出职业判断的事项,如果审计人员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和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就可以快速的做出审计判断,这不仅可以节约审计
成本,还可以提高审计质量。所以说,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是评价审计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3.审计风险
所谓审计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会计报表出具不当审计意见的风险,它包括重大错报风险和注册会计师的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来源于被审计单位,错报风险越多,影响审计质量的程度也就越大;检查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提高抽样数量、扩大抽样范围等方法进行控制,检查风险越大,审计风险相对就越高,审计质量也就越低,相反,检查风险越小,审计风险较大,审计质量就越低。因此,注册会计师需要加强对审计风险的控制,从被审计单位和自身两方面抓起,从而达到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
三、当前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事务所规模小
注册会计师行业作为服务业,规模经济理论同样是合适的。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课题组在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的方式和途径的研究中指出,“企业经营的规模化、国际化迫使会计师事务所把规模经营作为提高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国内现有会计师事务所大多规模较小,承担的责任非常有限,因此会计师的过失成本和事务所不讲信誉的代价都很低,制约了审计质量的提高。
2.审计缺乏独立性
改革开放之初,对注册会计师服务的社会需求由政府行政力量创办,通过政府部门直接或间接创办会计师事务所形成社会供给,加之注册会计师职业服务的有偿性,致使许多行业主管部门纷纷办起了会计师事务所,为本系统内有审计需求的企业或单位指定本系统的会计师事务所。很多事务所吃惯了计划经济的强制饭,不愿花费精力去参与市场竞争,学习研究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正因为事务所与行政部门在人事、利益上的“明脱暗不脱”的关系,原有的行政干预仍然存在,导致审计缺乏独立性,严重制约着审计质量的提高。
3.执业人员老化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以人为本的高智力密集型的特殊服务性行业,当会计报表存在错弊或重大错弊时,注册会计师能否发现错弊,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教育程度、技能和经验等专业素质,专业胜任能力不强,审计事项判断就不尽合理,审计质量就不高。当前,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老的注册会计师拥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未必适用,同时,老年人存在知识过旧的现象,不太容易接受新事物,在计算机普及时代,年老的师傅对计算机的运用却很陌生。
4.审计效率低下
虽然近年来会计电算化日益兴盛,但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发展较晚,当前仍有很多会计师事务所保留了手工审计,一部分审阅、核对、分析、比较、调查和证实工作都由人工完成,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导致效率低下,很难达到预期审计目标,也影响着审计质量的提高。
5.审计收费较低
由于现代社会市场竞争激烈,各事务所为了承揽业务,越来越多地采用降低
审计收费来保持占有率,被审计单位也乐得接受,但是降低收费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得注册会计师不能按照审计程序进行执业,为了节省执业费用收集审计证据不充分、程序不到位,并直接导致事务所出具报告的质量无法保证。
四、新审计准则对审计实务的影响
1.对审计质量控制的影响
新审计准则较以往相关规定来讲,对审计质量控制的要求更加具体并有所提高,如,在新审计准则中明确要求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要树立质量意识,制定全面的质量控制制度并建立起以质量为导向的业绩考核评价机制。在新审计准则中,明确规定审计机关要针对审计质量责任、审计职业道德、审计人力资源、审计业务执行、审计质量监控等5个方面建立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与此同时还要针对通过审计业务质量检查等方式,对审计明确质量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另外,新审计准则对审理机构提出了新要求。首先要对审计项目进行审理;其次要以审计实施方案为基础;再次要重点关注审计实施的过程及结果。因为在审计实务中,审理工作是审计质量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审计工作质量提高的根本保证。
2.对全面树立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的影响
风险导向审计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评价和分析,并以此为出发点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实务,以此保证和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
新审计准则体系凸显了风险审计理念,指出要在分析和评价审计风险的基础上,预先做出对审计项目的风险职业判断,并将风险评估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
(1)审计计划规定:要通过评估项目规模、管理和控制状况,进而评估项目风险水平,以确定备选审计项目及其优先顺序。(2)审计实施方案规定:审计人员可以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等方面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相关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3)审计报告的编审规定:审计组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以审计认定的事实为基础,在防范审计风险的情况下,按照重要性原则,从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方面提出审计评价意见。
新审计准则体现了全面树立风险导向的审计理念,强调对被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能够使审计人员科学、准确地判断风险领域和重大风险点,从而可以根据找出的审计重点合理配置审计资源,防范审计风险和降低审计成本,从而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果和效率。
3.对绩效审计的影响
传统绩效审计长期以来过分强调经济指标,这是由于受到了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科学发展观等崭新理论的不断提出,审计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审计准则顺应了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对除了经济效益外还包括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效益性的评价和监督作了更加全面科学的界定。
国家审计的效益性评价从单纯的经济效益发展到多角度、全方位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各项审计都要注重从资金使用、资源利用、行政效能和政策执行等方面综合考虑其效果、效率和效益,更加关注公共资源配置的有
效性和合理性。这使得对绩效审计更加具
有指导性、绩效审计的内容更加科学,体现了国家审计与国际接轨开始融入世界绩效审计主流,体现了国家审计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背景下的转型。
五、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对策建议
1.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质量管理体系
完善事务所审计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加强作业过程管理和人员素质管理两个方面:
(1)加强作业管理过程。
提高审计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把握好审计工作的每个环节,保证每一阶段的审计质量。在审计计划阶段,要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评价审计风险,编写详细的审计计划,作好人员委派工作;在审计实施阶段,要重视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编写工作底稿,严格三级复核程序;在审计完成阶段,要认真编制审计报告,科学评价审计工作成果。
(2)加强人员管理。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在招聘时应招些业务能力强且年轻的审计人员,为事务所注入新的活力;②建立严格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与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③建立一套科学的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定期进行考核评价,以利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全面提升。
2.建立新型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
国内现有会计师事务所大多为有限责任公司,在这一体制下提升事务所审计质量存在固有的局限性。结合国内审计市场的发展,可以借鉴欧美国家的先进做法,即逐步推行由有限责任制向普通合伙制、有限责任合伙制的转型。合伙制度安排至少在两个方面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一是无限责任的约束。它通过加大注册会计师的过失成本来增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约束力;二是合伙人之间的相互监督。由于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以各自的财产对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合伙人利益与事务所的业绩和命运紧紧相连,因此,有利于增强风险责任意识和质量品牌意识。
3.加强外部监督管理
我国目前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监管模式是政府干预型,具体实施者包括财政、审计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多个部门。实践证明,这种行政干预过多的监督管理,不利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政府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构建一种新的监管模式,形成一种政府立法主导、行业协会检查监督、独立监管机构评价惩戒的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外部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田钊平.如何提高新审计准则执行的有效性[J].财会月刊.2008(12)
[2]李颖.风险导向审计能否成为一种更有有效的审计模式[J].科技资讯2008(32)
[3]田利军.审计意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
[4]吕伟,于旭辉.客户依赖、审计师独立性与审计质量—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贸研究.200(93)
[5]王玉蓉,庄立.独立审计质量与风险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证劵市场的经验检验
[J].财会通讯2009(4)
[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审计准则修订取得重大进展实现持续全面国际趋同
[7]陈继红;唐文文.浅谈我国注册会计师舞弊审计准则及实务中存在的问题[J].商场现代化.2010.30期
[8]郑春华.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7期
[9]张林红.如何提高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J].中国经
贸.2010.12期
[10]周娜.推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J].管理观察.2010.26期
第二篇:对审计质量的探析
全省开展“审计质量年”活动的目的是:(1)进一步提高审计机关和全体审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2)严格审计执法;(3)提高审计执法水平和审计成果运用水平,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职能作用。针对审计质量年活动的目的,笔者也谈谈如何提高审计质量。
一是设定审计项目质量“第一责任人”原则。审计项目质量管理活
动是在审计机关主要领导者的领导下,统一组织人员制定审计项目质量方针和目标,并围绕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审计项目的高质量,因此审计机关主要领导者是审计项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二是不定期项目质量评估。审计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持续改进过程,对已经完成的审计项目,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质量考评并作出评价意见,为进一步改进审计项目质量管理提出建议,对于提高审计项目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运用集体智慧撰写审计报告、提升审计成果。在查实问题后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看提出的问题是否符合客观情况,是否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是否从体制、机制上和制定、修改、完善法规的高度上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办法。提高综合分析水平,应抓住三个要点:一是要抓住问题的本质。要从大量的数据资料中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而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反映出问题最核心的、最本质的东西。二是提高分析研究的综合性。反映的问题能否引起重视,发挥作用,很重要的是看反映问题的普遍性和倾向性。三是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不能就事论事,为建议而建议,不能泛泛而论,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促进问题整改和完善制度和法规,堵塞漏洞,标本兼治。
四是不断地学习,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审计人员要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定期培训与自学相结合;二是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三是应用法规政策时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同时,审计职业道德教育要常抓不懈,不断增强审计人员工作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保持审计人员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第三篇: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文章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出发,对我国审计行业审计质量明显偏低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审计质量,影响因素
审计效劳的质量上下影响到其对投资者保护的有效程度,进而影响到社会公众投资者的信心和一国资本市场开展的成熟程度。要提高审计质量,首要任务就是对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因此,文章从内外两方面出发,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有效的分析。
一、外部影响因素
(一)审计需求异化
1.自愿审计需求缺乏
目前,根据审计客体的意愿,可将审计分为自愿性审计和强制性审计。自愿审计是指在没有政府管制下,企业有主动聘请审计师进行审计的需求,而强制性审计那么相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审计的自愿性越强烈,审计的质量也就越高;而审计的强制性那么与审计的质量成反比。
当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良好时,其原意聘请能够提供高质量审计业务的的事务所进行审计,从而导致事物所之间为了彼此竞争而纷纷提供“质优价廉〞的审计业务,审计质量进入良性循环;但在客户公司拥有不利的内幕信息时,为了不让外部投资者知晓,他们将不会聘用能提供高质量审计效劳的事务所,事务所为了生存不得不进行恶性价格竞争,或追求低质的审计效劳。在审计时,事务所从被审计单位收取费用,这样的收费机制也不利于审计的独立性。
2.审计需求者的错位影响审计质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的效劳交易模式是被效劳方从效劳中获利并支付效劳费用。而目前的审计交易中,公司的中小股东、潜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宏观管理部门等会计信息真正的使用者和审计效劳的收益者却不支付效劳费用。而效劳费用那么由被审计单位承当,被审计单位因而购置的就可能是不利于自己的审计监督而不是效劳,这种情况的矛盾在被审计单位具有不利信息时尤为突出。于是,被审计单位作为经济人,必然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审计效劳而不是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即选择能帮助其舞弊的事务所。所以,在审计市场中,审计质量越高的事务所越是不被客户所欢送。
(二)监管体制的缺陷
健全完善的注册会计师监管体制是确保审计质量的根本前提。目前,法律法规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律民事责任规定的较少,法律约束力和政府监管的力度不够。而我国政府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是多方位进行的,由于监管机构过多、权限分散,无法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监督核心。结果各个机构间的职能重叠交错,给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督造成了困难。另一方面,某些政府也出于自己的政绩和利益出发,人为的干预审计事务所的审计意见,也进一步影响了审计质量。
(三)审计收费机制与审计收费的标准
事务所为了争夺客户,往往采用低价揽客行为,为了赚取利润,事务所不得不在审计过程中压缩本钱或逐步提高审计费用,压缩本钱那么直接影响到审计质量。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用标准也一直存在分歧,长期以来,行业内也缺乏相关的收费标准。
(四)被审计对象的质量和稳定性
被审计单位的质量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可以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实力质量和经营管理质量来论述。首先,如果被审计单位经济实力质量较差,其能支付的审计费用也就相当有限,事务所既想招揽生意,又要到达收益均衡就不得不缩减审计费用的开支,从而造成了审计质最难以保证。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质量出发,其财务状况、出现重大意外的风险大小以及其内部控制的健全完整性会对CPA的审计难度造成影响,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在造假的可能或者其内控不健全,那么非常有可能造成审计质量的降低。
二、内部影响因素
(一)审计人员执业技术水平
一方面,审计人员要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效劳,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高水平的职业判断力。但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较晚,注会队伍中存在大量专业素质低、年龄结构不合理状况,这严重影响了审计的质量。另一方面,当下,各会计师事务所都在大量聘请实习生等I临时员工进行审计工作,一来可以降低聘用本钱,二来可以缓解在审计忙季时审计人员匮乏的问题,但这些“临时工〞良莠不齐,很难保证审计质量,聘用临时工造成了审计行业人员流动性过大的局面,也无法满足审计业务对审计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职业经验的要求。
(二)审计人员的政治与职业道德意识
审计人员的政治意识不强就会导致他们难以站在为广阔人民群众效劳的角度,做到公正、公平的审计。虽然我国公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根本准那么?,规定注会必须保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那么,但局部注册会计师仍然缺乏根本的职业道德素质,为了谋取一己私利就已牺牲审计质量为代价。这无疑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事务所的规模和组织形式
在审计市场中,会计事务所的规模对其能够提供的审计质量有着不可无视的影响作用。规模大且经济实力雄厚的会计师事务所可以聘请执业能力高的注册会计师,为了保持其信誉,他们也非常注意其审计的质量。相反,由于我国审计行业的不健全,存在大量独立性差、规模小的事务所。目前,我国现行的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主要有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制。有限责任的会计师事务所以其出资额作为承当债务的最大限度,降低了风险责任对职业行为的高度制约,弱化了注册会计师的个人责任。而合伙制会计事务所各合伙人共担风险,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债务承当无限责任,所以各合伙人对审计质量和审计风险较为重视,有利于提高审计的质量。但是我国采用以有限责任制为主合伙制为辅的组织形式。主要是因为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对无责任合伙人的连带责任让一局部投资者不愿参加。
参考文献:
[1]张奇峰、雷光勇,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经济学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
[2]毕秀玲、薛岩,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审计研究,2005
[3]吕先培,审计[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21
第四篇: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改善分析
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改善分析
摘要:随着审计工作的深化和审计影响的扩大,如何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是当前审计工作坚持与时俱进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达到审计目的的有效程度。通过研究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审计质量,历来成为政府监管部门、立法机关、公众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审计质量;注册会计师;影响因素;衡量标准
一、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意义
1.审计质量是发挥审计职能作用的关键因素。审计监督是宪法赋予的神圣职责。审计监督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廉政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审计监督是否有力度,是否有威慑作用,是否有效果,关键要有较高的审计质量来保证。
2.审计质量是衡量全部审计工作的最高标准。衡量和评价审计部门各个方面的工作,尽管有不同的尺度和标准,但归根到底还是要看其审计质量是否符合审计规范和审计准则,是否达到审计目标的要求,是否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充分发挥了审计监督作用。审计质量的高低因而也就成为评价和衡量全部审计工作的最终和最高的标准。
3.审计质量是规避审计风险的需要。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确定、依法行政的全面推开,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性和处理,不能有半点的随意性。如果不注意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就有可能给审计部门带来风险。可以说,审计风险促进了审计质量的提高。此外,审计质量也是推动审计事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审计质量还是树立审计机关形象的内在要求。对于审计部门来说,良好的形象是开展工作、履行职责最好的保障。总之,只有不断提高审计质量,我国的审计事业才能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审计职业的存在或客观需求在于其可有效降低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利益冲突的代理成本,是由其对外提供服务产品的质量决定的。审计质量主要包括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成果质量两部分,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工作质量是成果质量的保证,成果质量是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1].只有高质量的审计服务能使财务报告具有更高的信息含量,减少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代理成本,从而增加经济价值。反之,低质量的审计服务不仅不能增加经济价值,反而纯粹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提高审计质量不仅是审计部门自身的内在要求,也是全社会对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迫切愿望。追究其原因,既有
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
(一)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A.审计人员质量风险意识淡薄。近年来,随着审计监督领域的不断拓展,审计覆盖面越来越大,审计项目越来越多,完成审计任务的压力越来越大。由于人员少,任务重,部分审计人员包括部分审计机关的领导“为完成任务而审计”的思想比较突出,审计风险意识淡薄,质量意识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审计质量要求,影响了审计质量,留下了风险隐患。
B.审计队伍素质不适应工作需要。从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来看,现有人员中懂一般财务审计的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多,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科技知识,具有一定综合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比较少,知识结构相对陈旧、比较单一,整体上应对复杂审计工作局面的能力比较弱。其次,审计人员的开拓创新意识相对较弱,宏观意识和现代审计意识不够强。
C.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不明确。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是审计质量的控制依据和审计业务的作业规范。它是审计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审计组织根据职业特性的具体情况,适应自身规律的需要而建立的。它不同于审计准则,也有别于审计法规。客观地讲,这些年我们在国家审计规范体系建设上,明显地偏重于审计法律规范和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建设,而忽视了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建设。
D.审计质量责任制度不健全。对于审计质量而言,明确控制标准是前提,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度是保障。一般而言,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审计复核制度、审计考核制度、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等。其中,审计责任追究制度是核心,但往往也是现实中最薄弱的一环,有的责任追究制度泛泛而论,责任主体不明确;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还有的有制度没有落实在行动上,其结果是审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缺乏风险意识,导致行为不规范;而一旦出现审计过错,责任也无法落实到人,结果不了了之,形成恶性循环。E.审计质量管理工作力度不强。高质量来源于严管理,审计质量管理不严格是造成审计质量不高的直接原因。有的执行审计规范不严格,导致审计质量长期在低水平徘徊;有的落实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不严格,说得多、做得少,制度流于形式。此外,审计工作全过程质量控制不彻底,方案可操作性不强,取证不齐全,工作底稿不规范,审计定性不准确,造成审计监督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此外,审计质量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它还受到市场供求环境,法律环境,审计准则,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被审计单位的治理水平,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的影响等。
(二)公司治理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塑造真正的审计需求者,防止审计关系失衡,使独立审计真正成为维护和加强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相互信任、合理保障各自利益的基础。相反,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会深度影响审计关系格局[3].公司治理机制通过激励和监督的方式制约管理层行为,减少其对外部审计师审计过程和发表审计意见的干预,以保证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进而保证审计质量。上市公司大股东持有的流通股比例,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独立董事人数的比例以及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受教育程度都会影响审计质量。
(三)审计市场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服务的主要对象是资本
市场,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是独立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环境由不同的具体环境因素所组成,既包含审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有利因素,也包含制约和抵制某些审计活动的不利因素。两种因素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前者产生正面效应,后者产生负面影响,两者综合最终产生一定的审计效果。本文讨论的审计环境主要为审计市场的竞争程度、集中程度和审计的监管体系。
三、审计质量衡量标准分析
审计的基本特性有真实性、有效性、经济性、及时性以及合法性。笔者认为,当审计的过程和结果都满足了审计的基本特性,就可以表示该审计的审计质量较高。换句话说,可以用审计的基本特性来衡量审计质量。具体表述为:
1.经济及时性指审计工作必须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计成本,贯彻“成本效益”原则,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并且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审计任务。
2.真实合法性指审计工作的过程是真实、客观的,审计工作的结果如实反映了实施审计的范围、依据、程序。并且审计工作必须贯彻依法审计的原则,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审计,包括审计程序合法、取证合法、处理处罚合法等。真实性要求具有相近背景的不同审计人员,分别采用同一审计方法,对同一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能够得出相对一致的结论。使得审计工作的“产品”有助于其用户正确做出决策,发挥审计工作的作用。
四、审计质量的改善措施
(一)完善审计环境,注重营造一个有利于审计质量提高的环境,注重经济规律研究,健全市场经济制度,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竞争环境。坚持依法审计,客观公正。要坚持原则,敢于审计;要实事求是,善于审计;加强和完善审计和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为依法审计提供法律保障。有法可依是依法审计的前提,必须加强审计法律法规建设,并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
(二)做好审前准备,科学、合理。要充分开展审前调查,积累基础资料,做到有的放矢;要明确审计目标,增强可操作性,使目标易理解、可实现;要细化审计内容,突出审计重点,要把对实现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确定为重点;结合审前调查和数据分析情况,进行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
(三)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加强审计人员的后续培训管理,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审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审计、法律、税务、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还要有实际操作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针对某一项具体业务还要懂相关专业知识,不断地学习,不断更新,适应新环境,提高审计质量。
(四)抓好审计成果的利用,提高审计质量。抓好成果的综合分析,提升审计成果的质量和水平;抓好成果的利用,扩大审计成果的影响;加大对审计成果的宣传力度;抓好成果的实现,发挥审计成果的作用。
(五)加强执业质量监管。加强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监管,对那些无专业水准、无职业道德的个别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应严厉惩处。
(六)完善公司治理制度。首先要健全和完善董事会以及独立董事会制度。除CEO以外,董事会成员由外部董事构成,外部董事不能曾被公司雇佣,或与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之间有明显的商业关系。建立外部独立董事继续教育规定,让独立董事具备一定的财务、会计、审计以及金融知识,有助于其与公司迅速变化的业务保持并肩发展,有助于保证他们尽到监管职责。其次,审计委员会应全部由独立董事构成,并行使聘请审计机构的权力。这样,可以改变目前广为存在的大股东控制的格局,尤其对改变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本结构的现状、公司治理的落后格局;可以独立监督管理层,减轻其控制造成的财务失控,维护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可以发挥独立董事的专业特长,尤其是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财务会计专业特长,使得对审计师选择更趋合理,沟通更容易。
(七)促进会计师事务所的联合,建立起具有足够规模的事务所,集中执业精英,鼓励事务所建立品牌意识,通过加强自身力量促进审计质量。
(八)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审计人员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进行审计,改进审计方法和手段,提高审计效率。
参考文献:
【1】韩杨 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 财务与审计,2008/03.
【2】徐春华,常成提高我国审计质量的原因分析及分析措施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9/04
【3】熊文莉 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研究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4】李峻年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现代经济信息,2009/16
【5】刘胜良 论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改善财会月刊2009/27
第五篇: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外部影响因素
(一)审计需求异化
1.自愿审计需求不足
目前,根据审计客体的意愿,可将审计分为自愿性审计和强制性审计。自愿审计是指在没有政府管制下,企业有主动聘请审计师进行审计的需求,而强制性审计则相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审计的自愿性越强烈,审计的质量也就越高;而审计的强制性则与审计的质量成反比。
当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良好时,其原意聘请能够提供高质量审计业务的的事务所进行审计,从而导致事物所之间为了彼此竞争而纷纷提供“质优价廉”的审计业务,审计质量进入良性循环;但在客户公司拥有不利的内幕信息时,为了不让外部投资者知晓,他们将不会聘用能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事务所,事务所为了生存不得不进行恶性价格竞争,或追求低质的审计服务。在审计时,事务所从被审计单位收取费用,这样的收费机制也不利于审计的独立性。
2.审计需求者的错位影响审计质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的服务交易模式是被服务方从服务中获利并支付服务费用。而目前的审计交易中,公司的中小股东、潜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宏观管理部门等会计信息真正的使用者和审计服务的收益者却不支付服务费用。而服务费用则由被审计单位承担,被审计单位因而购买的就可能是不利于自己的审计监督而不是服务,这种情况的矛盾在被审计单位具有不利信息时尤为突出。于是,被审计单位作为经济人,必然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审计服务而不是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即选择能帮助其舞弊的事务所。所以,在审计市场中,审计质量越高的事务所越是不被客户所欢迎。
(二)监管体制的缺陷
健全完善的注册会计师监管体制是确保审计质量的基本前提。目前,法律法规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律民事责任规定的较少,法律约束力和政府监管的力度不够。而我国政府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是多方位进行的,由于监管机构过多、权限分散,无法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监督核心。结果各个机构间的职能重叠交错,给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督造成了困难。另一方面,某些政府也出于自己的政绩和利益出发,人为的干涉审计事务所的审计意见,也进一步影响了审计质量。
(三)审计收费机制与审计收费的标准
事务所为了争夺客户,往往采用低价揽客行为,为了赚取利润,事务所不得不在审计过程中压缩成本或逐步提高审计费用,压缩成本则直接影响到审计质量。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用标准也一直存在分歧,长期以来,行业内也缺乏相关的收费标准。
(四)被审计对象的质量和稳定性
被审计单位的质量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可以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实力质量和经营管理质量来论述。首先,如果被审计单位经济实力质量较差,其能支付的审计费用也就相当有限,事务所既想招揽生意,又要达到收益均衡就不得不缩减审计费用的开支,从而造成了审计质最难以保证。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质量出发,其财务状况、出现重大意外的风险大小以及其内部控制的健全完整性会对CPA的审计难度造成影响,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在造假的可能或者其内控不健全,则非常有可能造成审计质量的降低。
二、内部影响因素
(一)审计人员执业技术水平
一方面,审计人员要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高水平的职业判断力。但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较晚,注会队伍中存在大量专业素质低、年龄结构不合理状况,这严重影响了审计的质量。另一方面,当下,各会计师事务所都在大量聘请实习生等I临时员工进行审计工作,一来可以降低聘用成本,二来可以缓解在审计忙季时审计人员匮乏的问题,但这些“临时工”良莠不齐,很难保证审计质量,聘用临时工造成了审计行业人员流动性过大的局面,也无法满足审计业务对审计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职业经验的要求。
(二)审计人员的政治与职业道德意识
审计人员的政治意识不强就会导致他们难以站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角度,做到公正、公平的审计。虽然我国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规定注会必须保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但部分注册会计师仍然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为了谋取一己私利就已牺牲审计质量为代价。这无疑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事务所的规模和组织形式
在审计市场中,会计事务所的规模对其能够提供的审计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规模大且经济实力雄厚的会计师事务所可以聘请执业能力高的注册会计师,为了保持其信誉,他们也非常注意其审计的质量。相反,由于我国审计行业的不健全,存在大量独立性差、规模小的事务所。目前,我国现行的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主要有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制。有限责任的会计师事务所以其出资额作为承担债务的最大限度,降低了风险责任对职业行为的高度制约,弱化了注册会计师的个人责任。而合伙制会计事务所各合伙人共担风险,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所以各合伙人对审计质量和审计风险较为重视,有利于提高审计的质量。但是我国采用以有限责任制为主合伙制为辅的组织形式。主要是因为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对无责任合伙人的连带责任让一部分投资者不愿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