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刍谈审计疑点的查证技巧
审计疑点是指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违背常规、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常理的各种现象。审计疑点的发现、追查或排除,是审计师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正确掌握运用审计疑点的查证技巧,有利于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一、审计疑点的特征
性质的异常性。这是审计疑点的最基本特征。审计师要确认被审计
单位是否存在审计疑点,主要是根据相关政策法规、原理原则及企业经营活动特点,检查在企业经济活动和会计核算资料中有无异常的交易时间、交易地点、交易金额、异常的往来结算单位和异常的账户对应关系。
手段的隐蔽性。审计疑点不会一目了然地暴露在会计资料上,往往以各种隐蔽手段进行伪装,不易被人察觉。特别是一些经营思想不正、法纪观念淡薄的人,更是想方设法、绞尽脑汁,作弊手段极其隐蔽。
形式的多样性。由于经济活动的多样性,加之不同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不同,作弊动机不同,导致审计疑点的表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有的伪装、变造凭证;有的利用往来账户挪用、盗窃企业资财;有的利用“材料成本差异”账户任意调节损益;有的隐瞒收入不入账;有的伪造合同虚构销售等。
结果的待确认性。审计疑点仅仅是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各种可疑迹象,并不表示一定有问题。事实上,有的审计疑点经过查证可以得到排除,而有的在查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疑点,需要进一步跟踪追查才能予以确定。
二、发现审计疑点的技巧
审计疑点的发现不仅要求审计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企业制度,并在执行审计程序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和职业道德。
通过“听”来发现。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审计师可以通过“听”来了解情况,发现疑点。如听管理层对单位基本情况的介绍,听往来客户以及工商、银行、税务等部门对企业的看法和评价,听广大职工对企业或相关人员的评价等。如果审计师能够学会认真去“听”,做个有心人,总能从中发现一些可疑迹象或线索的。
通过“问”来发现。这里所说的“问”,是指有针对性地选择特定的对象进行调查询问。此时,必须掌握“问”的技巧,采用适当的方式。如有时可以直截了当,有时则必须旁敲侧击;有时是茶余饭后的闲聊,有时则必须是严肃地质询。方式视时间、地点和内容的不同而灵活运用,不能一概而论。
通过“看”来发现。“看”是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书面资料的查看和对某些重要场地的观察分析,从中发现和揭示可能存在的问题。这里所说的书面资料,既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也包括管理层的重要会议记录、文件和合同,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以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等。
通过“分析性复核”来发现。分析性复核是指审计师通过分析和比较信息之间的关系或计算相关的比率,以确定审计重点、获取审计证据和支持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方法。审计师通过执行分析性复核有助于实现以下目标:①确认经营活动目标的完成程度;②发现意外差异;③分析潜在的差异和漏洞;④发现潜在的不合法和不合规的问题。
运用逻辑推理来发现。审计师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应充分利用事物之间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分类、分析、归纳、推理,把相关的问题和现象纳入逻辑分析范畴,以发现和揭示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
三、审计疑点的查证技巧
审计师对已经发现的审计疑点,可以运用以下技巧作进一步的查证。
动态审计疑点查证技巧。动态审计疑点是指在对经济活动进行审计时发现的正在发生的可疑迹象。查证动态审计疑点应该正确运用逻辑推理法和追踪溯源法。逻辑推理法是指审计师运用逻辑学原理,根据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推断,以确认审计结论的合理性。追踪溯源法是指审计师按照动态审计疑点所提示的审计线索,进一步追踪其产生的原因和动机,并顺着经济活动的运行轨迹查核相关资料和凭证,根据审核结果得出审计结论。
静态审计疑点查证技巧。静态审计疑点是指静态资料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其他相关书面资料中反映出的一些可疑的错弊迹象。查证静态审计疑点的主要审计技巧包括审阅法、核对法、调节法。审阅法是指运用相关审计依据,通过对会计记录和其他相关书面资料的检查和核对来得出审计结论。核对法是指根据会计记录中的勾稽关系来查证审计疑点的真伪,从而得出审计结论。调节法是指通过将一些不可比会计数据调整为可比数据,然后利用差异分析来查证静态审计疑点形成的原因,并得出审计结论。
四、审计疑点的排除
审计疑点的排除是指根据查证结果确定审计疑点的性质,并对其进行纠正处理的方法。对于任何审计疑点,只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其有问题或没有问题,都应适时排除。排除审计疑点的方式可分为:
正面排除。正面排除是指通过对审计疑点的查证,获取了足够
多的证据,证明在经济活动和会计资料中发现的审计疑点是由正常原因引起的,并非真有问题,应予以否定。否定即是对审计疑点的排除。
反面排除。反面排除是指通过对审计疑点的查证,获取了足够多的证据,证明在经济活动和会计资料中发现的审计疑点是由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是确实存在的问题。对这类审计疑点,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处理。
《
刍谈审计疑点的查证技巧》
第二篇:浅谈捕捉审计疑点和查证的技巧
浅谈捕捉审计疑点和查证的技巧
会计审计 >> 审计 >> 论文正文→浅谈捕捉审计疑点和查证的技巧
浅谈捕捉审计疑点和查证的技巧
作者:肖文英
发布时间:2006-12-13
浅谈捕捉审计疑点和查证的技巧
摘 要:随着财会工作进一步的规范化、科学化、合法化,财务工作更趋完善,对如何提高内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在审计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存在的问题应给予进行及时的掌握和整改,以备提高内审质量和水准。本文就如何掌握捕捉和查证疑点的技巧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运用。
关键词:审计疑点;捕捉;查证;审计
审计疑点是指审计过程中发生的违背常规、常理的各种现象。审计疑点的发现、追查或排除,是审计师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正确掌握捕捉审计疑点和查证技巧,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能否及时地、准确地捕捉舞弊的疑点或线索,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工作经验,下面就相关问题,笔者谈一些粗浅认识:
审计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 确立科学的假设观念
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甚至在审计工作开始前,应假设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或其他有关方面中,必定存在舞弊行为,只不过尚不知其具体表现形态及其存在环节。事实上,被审计单位也许不存在舞弊,但审计人员只有确立这一假设,对待和审视被审计单位中的每一件与审计有关的事项,才有可能从多方面、多角度检查和评价被查单位会计资料和有关事项的真实性、准确性、合理性与合法性,也才可能及时、准确地发现或捕捉舞弊的疑点或线索。2 重视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了解、测试与评价
舞弊审计由于其自身特性及检查对象或内容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为避免或者减少这种盲目性,可通过调查、询问、观察等方式方法检查和测试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以确定其是否健全、有效、可靠,据以判断舞弊存在的重点环节及可能的表现形态,然后运用一般审计方法使用较快并准确地抓住舞弊的线索或疑点,进而审计其具体形成或作弊过程。这样可以使舞弊审计工作收到事半功倍之效。3 处理好顺查与逆查的关系
一般说来,审计开始,宜先运用逆查法,通过对反映全面、综合情况的会计报表的检查,抓住舞弊存在的重点环节,然后,根据确定的重点环节确定需要检查的会计账簿并对其进行详查。在检查会计凭证账簿时,若为了证实某项记录是否存在舞弊线索,可从运用顺查法开始,再结合逆查法。总之,顺查和逆查可交叉运用,顺查中有逆查,逆查中有顺查,顺查法与逆查法相互结合、相互渗透。
[1] [2] 下一页
本文关键词: 捕捉 审计疑点 查证 技巧
相关文章列表:
房地产会计核算有技巧
消费税会计处理的技巧
建筑工程土建预算审查技巧
医学论文书写方法和技巧
谈谈英文摘要的书写技巧
医学论文书写方法与技巧
快速阅读的技能和技巧
经济类节目主持人的非言语沟通技巧详细内容
“特征信息”的捕捉与解题的最优化
企业财务控制的方法与技巧
本篇论文关键词
捕捉 审计疑点 查证
技巧
第三篇:浅谈捕捉审计疑点和查证的技巧(精)
浅谈捕捉审计疑点和查证的技巧
摘 要:随着财会工作进一步的规范化、科学化、合法化,财务工作更趋完善,对如何提高内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在审计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存在的问题应给予进行及时的掌握和整改,以备提高内审质量和水准。本文就如何掌握捕捉和查证疑点的技巧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运用。
关键词:审计疑点;捕捉;查证;审计
审计疑点是指审计过程中发生的违背常规、常理的各种现象。审计疑点的发现、追查或排除,是审计师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正确掌握捕捉审计疑点和查证技巧,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能否及时地、准确地捕捉舞弊的疑点或线索,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工作经验,下面就相关问题,笔者谈一些粗浅认识: 审计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 确立科学的假设观念
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甚至在审计工作开始前,应假设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或其他有关方面中,必定存在舞弊行为,只不过尚不知其具体表现形态及其存在环节。事实上,被审计单位也许不存在舞弊,但审计人员只有确立这一假设,对待和审视被审计单位中的每一件与审计有关的事项,才有可能从多方面、多角度检查和评价被查单位会计资料和有关事项的真实性、准确性、合理性与合法性,也才可能及时、准确地发现或捕捉舞弊的疑点或线索。
重视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了解、测试与评价
舞弊审计由于其自身特性及检查对象或内容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为避免或者减少这种盲目性,可通过调查、询问、观察等方式方法检查和测试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以确定其是否健全、有效、可靠,据以判断舞弊存在的重点环节及可能的表现形态,然后运用一般审计方法使用较快并准确地抓住舞弊的线索或疑点,进而审计其具体形成或作弊过程。这样可以使舞弊审计工作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处理好顺查与逆查的关系
一般说来,审计开始,宜先运用逆查法,通过对反映全面、综合情况的会计报表的检查,抓住舞弊存在的重点环节,然后,根据确定的重点环节确定需要检查的会计账簿并对其进行详查。在检查会计凭证账簿时,若为了证实某项记录是否存在舞弊线索,可从运用顺查法开始,再结合逆查法。总之,顺查和逆查可交叉运用,顺查中有逆查,逆查中有顺查,顺查法与逆查法相互结合、相互渗透。4 处理好详查与抽查的关系
在舞弊的审计工作中,应将详查与抽查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使审计工作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一般来说,审计开始应先运用抽查法确定或判断舞弊存在的重点环节,对确定的重点环节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详细检查,并以其审查结果推断整个审计范围的审计结论,必要时,可扩大抽查范围直至进行整个审计范围的详细检查。当然,有时审计伊始即进行详细检查,但即使这样,也应在详查前确定详查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范围,这种范围的确定便体现了抽查的特性。
审计疑点的查证技巧
审计师对已经发现的审计疑点,可以运用以下技巧作进一步的查证。
1 动态审计疑点查证技巧
动态审计疑点是指在对经济活动进行发现的正在发生的可疑迹象。查证动态审计疑点应该正确运用逻辑推理法和追踪溯源法。逻辑推理法是指审计师运用逻辑学原理,根据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推断,以确认审计结论的合理性。追踪溯源法是指审计师按照动态审计疑点所提示的审计线索,进一步追踪其产生的原因和动机,并顺着经济活动的运行轨迹查核相关资料和凭证,根据审核结果得出审计结论。
2 静态审计疑点查证技巧
静态审计疑点是指静态资料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其他相关书面资料中反映出的踊些可疑的错弊迹象。查证静态审计疑点的主要审计技巧包括审阅法、核对法、调节法。审漳法是指运用相关审计依据,通过对会计记录和其他相关书面资料的检查和核对来得出审计结论。核对法是指根据会计记录中的勾稽关系来查证审计疑点的真伪,从而得出审计结论。调节法是指通过将一些不可比会计数据调整为可比数据,然后利用差异分析来查证静态审计疑点形成的原因,并得出审计结论。
审计疑点的排除
审计疑点的排除是指根据查证结果确定审计疑点的性质,并对其进行纠正处理的方法。对于任何审计疑点,只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其有问题或没有问题,都应适时排除。排除审计疑点的方式可分为:
1 正面排除
正面排除是指通过对审计疑点的查证,获取了足够多的证据,证明在经济活动和会计资料中发现的审计疑点是由正常原因引起的,并非真有问题,应予以否定。否定即是对审计疑点的排除。
2 反面排除
反面排除是指通过对审计疑点的查证,获取了足够多的证据,证明在经济活动和会计资料中发现的审计疑点是由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是确实存在的问题。对这类审计疑点,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处理。
第四篇:刍谈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财务风险
刍谈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财务风险
随着近两年产权改革、国有股减持的呼声日盛,管理层收购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更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以管理层收购的特点为切入点,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探讨。
一、管理层收购的特点
所谓管理层收购(MBO),是指公司的经理层组建一个规模较小的外部投资人集团,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使公司的经营者转变为所有者的行为。严格来说,管理层收购是杠杆收购(LBO)的一种。杠杆收购是目标公司的内部人或外部人,利用借债所融资本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出资人结构、相应的控制权格局以及公司资产结构的金融工具。当杠杆收购的收购方是目标公司的经理层时,一般的LBO就变成了特别的MBO.MBO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重新结合。当MBO发生时,目标公司通常完成从一个公众公司向一个私人公司的转变。这与通常所说的“公司上市”正好呈相反的运动方向,即公司私人化或一定程度上的“公司下市”。从这种角度看,MBO似乎是对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反叛,因为其追求的是一种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集中。但是,随着现代企业规模的不断膨胀,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代理成本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管理低效问题日益突出。MBO可通过管理层对公司的收购实现经理人对决策控制权、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接管,从而降低代理成本。
2.收购操作存在信息不对称。在典型的MBO中,公司股东是出售方,而经理层则是购买方。经理层作为公司的实际管理者和内部人,拥有对公司的信息优势,这些信息包括市场情况、产品成本。人事制度、财务状况,甚至公司的真实价值和发展的可持续性等。在MBO中,收购价格的公允性问题是买卖双方博弈的重点,而经理层可以凭借这种信息优势轻而易举地歪曲交易价格,欺骗公司股东。因此,如何防止经理层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而损害股东的利益,成为MBO操作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3.筹集收购资金的主要方式是举债融资。MBO主要依靠举债融资来筹集收购资金。一般而言,目标公司是公众公司,要完成收购需要很大的资金量,因此管理层倾向于采用能带来财务杠杆效应的负债融资方式。例如,美的在实施MBO的过程中,公司经理层用借债方式融资购买股份,以现金方式交纳收购所需资金的10%,其余90%则以美的股权质押取得银行贷款。
4.MBO通常伴随着公司结构的重组。经理层通过融资收购自己所服务的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使其以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一的身份主导公司重组工作,从而产生一个代理成本更低的新公司,这就是“管理层收购重组”。运用借贷资金完成收购的经理层可以通过出售公司的非核心业务还贷,从而加快还贷的节奏。在转型的公司中应用MBO,重组公司业务和组织结构则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财务风险
国外上市公司一般在分拆业务。剥离资产、反收购、母公司需要筹集现金避免财务危机等情况下实施管理层收购,其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而我国目前上市公司推行管理层收 2
购的目的大多是为了明晰产权,行政性安排的作用举足轻重,因此MBO的财务风险也呈现出自己的特色。根据管理层收购的特点,我们应着重关注以下三种财务风险。
1.管理层收购引发的“内部人控制”风险。管理层收购完成后,“内部人控制”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①股权集中造成的“一股独大”现象。MBO完成后,上市公司的内部人与第一大股东的利益彻底一体化,公司的管理层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而且,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比较集中,容易造成管理层收购后的新的“一股独大”。如果对其不加约束和监督,MBO将背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的初衷,反而产生新的“内部人控制”,从而使公司大股东侵吞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变得更加便捷。②利用信息不对称逼迫大股东转让股权的行为。由于国有产权与集体产权严重虚置,我国目前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与国有股、集体产权的名义代表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有些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通过调剂或隐藏利润的办法扩大上市公司的账面亏损,然后逼迫地方政府低价转让股权至其持股的公司(有的可能表面上与高级管理人员没有任何关联)。如果地方政府不同意,则继续操纵利润、扩大账面亏损直至上市公司被ST、PT后,再以更低的价格收购。一旦MBO完成,高级管理人员再通过调账等方式使隐藏的利润合法地出现,从而实现年底大量现金分红以缓解管理层融资收购带来的巨大的财务压力。因此,MBO完成后,上市公司应当增设独立董事、独立监事,加强治理结构建设,在高级管理人员、业务等方面与新的大股东保持较强的独立性。
2.收购价格的非公允性风险。从现有的管理层收购案例来看,大部分的收购价格低于公司股票的每股净资产,收购价格的非公允现象较为严重。例如:粤美的MBO中,第一次股权转让价格为每股295元,第二次股权转让价格为每股3元,均低于公司2000年每股净资产4.07元。当然,国有股与法人股是不可流通的股份,不能以二级市场价格对比衡
量,但是,MBO中股权的转让价格不能是上级部门硬性规定或是拍拍脑门得到的,它应当有一个合理的波动范围。
针对上述问题,有人提出用现金流量折现法(DCF模型)来判断,有人提出用经济附加值(EVA)指标来衡量,也有专家提出用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来衡量非流通股的价值。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均需要科学地确定模型的指标参数,在目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与二级市场价格不合理的情况下,利用上述方法确定转让价格得出的结果肯定是不科学的,从而成为低价格转让股权的辩护工具。要保证交易价格的公允性,最好的办法是,打破管理层收购过程中单边交易的局面,增加买方数量,将管理层或内部员工发起的投资公司作为收购公司股权的买方之一参与竞价拍卖。
3.杠杆收购的偿债风险。管理层收购的标的金额较大,通常远远超过管理层个人的支付能力,这就需要金融资本的大力支持。国外的资料显示,MBO中管理层的自有资金只占所需总金额的10%,投资银行的贷款约占资金总额的50%~70%,向投资者发行的高息债券约占20%~40%。可见,约有90%的收购资金来自负债。从短期的成本效益看,举债融资或许是收购方(管理层)最佳的选择:一方面,它能迅速填补收购中的资金缺口;另一方面,它可以让收购方在完成收购后获得财务杠杆效应。但是,它的负面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即公司会因此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
要降低公司MBO后的偿债风险,最重要的是调整融资结构:适当增加权益性融资,减少负债性融资,同时保持长短期债务的适当比例。我国上市公司的MBO在融资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大胆引入民间资本,如恒源样管理层收购所需的 9 400万元人民币就全部来自民间融资。此外,《信托法》的出台,为管理层收购指出了一条最灵活、规范的融 4
资途径,信托公司可以和个人签订信托契约,提供融资直接安排给个人,然后以个人的股权为质押,这可以大大提高管理层收购的成功率,并预防高偿债风险的后遗症。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管理层收购
管理层收购后,粤美的的总股本没有变,各类股份的比重也没有变,没有涉及控制权稀释、收益摊薄等问题,只是股权在两个法人实体之间的交换,这种转变的好处:
这里面的“法人股”非别样的“法人股”可比,它们中的很大部分是由粤美的管理层控制的,这标志着政府淡出粤美的,经营者成为企业真正的主人。
管理层在实质上成为粤美的的第一大股东。两次收购之后,尽管从表面上看股权转让的结果只是股权在两法人实体之间的变换,尽管看起来美托投资有限公司是作为一个法人实体成为粤美的的第一大股东的,但美托投资实际上是由粤美的的管理层和工会控制的,所以最终管理层确立了对粤美的的所有权。粤美的管理层通过美托投资间接持有了粤美的17.3%(78%×22.19%)的法人股,粤美的的工会则间接持有粤美的4.88%(22%×22.19%)的法人股。这时的法人股已经从简单的为一个经济实体所控制的股份,变为控制在管理层人员的手中。在粤美的的管理层中,法人代表何享健通过美托持有了粤美的5.5%的股权(25%×22.19%),持股2690万股,按照2001年1月1日到6月30日期间每星期五的收盘价的算术平均值(13.02元)来计,市值达到3.5亿余元。虽然目前我国的法人股不允许上市流通,但同股同权、同股同利必然是一个发展趋势。
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减少了代理成本。管理层收购实现以后,以何享健为代表的粤美的管理层具有了双重角色:从性质上来说变原来的代理人为现在的委托人,但同时他们又在充分了解企业内部的各类信息。虽然其他中小股东对粤美的的一些信息不是十分了解,从这个角度来说信息不对称依然存在,但第一大股东能够获得充分的信息对整个股东集体来说已经比原来进步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在很大程度上重合了,代理成本自然也就降低了。
第五篇:审计基本技巧(模版)
审计基本流程和技巧
审计工作是一个沟通工作,30%的技术加70%的方法就可以完成。分为熟悉资料,确定审计原则,计算,勘察现场,对帐,出初稿反馈后修改,协调,签字出报告八个阶段,走好这每一步就能成功,我分得较细,便于讲解:
有协调到位认为都是别人不对,是机会不好,大家不能有这种思想,审计工作主要是沟通工作,30%的专业水平,70%的协调能力,同样的工程由不同的工程师来审计结果会完全不一样,如时间、甲方评价、审减额等各方面都会不同。这也是我们工程师年收入差异很大的原因。
上的差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下一步的难点重点就心中有数,如何应对的思路要形成了,方法有:找资料、到定额站咨询、以及是否准备开协调会.花一二天的时间上机套价查漏补缺,形成初稿和征求意见函(规定返馈时间的),此时的工作已完成90%,施工方有时不愿在函件上签字,要向他们说清楚:欢迎提宝贵意见,同意或者不同意有哪几条书面写清楚,是我们的错误我们负责修改,必须由甲方协调的我们组织协调,但协调的问题范围不能超出反馈内容,问题应是越来越少,不能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又冒出另几个问题,在反馈意见中注明所有不同意见内容都已反馈,除此之外其他审计结论均认可,施工方都是讲道理的,方法得当表述清楚态度坚决,一般问题是不难解决的,审计方不能态度模糊,喜欢做好人,把责任推向甲方,这种态度是不对的,甲方一句话打回来:请你审计是干什么呢?我们的职责是严格把关,不断推进事情向好的方向快速发展,随进程发展施工方的期望值自然会下降.出现以下情况可能要开协调会:A.出现施工方决算报漏是否同意补报,B.合同前后矛盾双方坚持己见,C.我们认定的市场价施工方无法接受,施工方希望甲方补签材料价等情况时就要积极筹备协调会,协调会的组织安排要精心策划,注意事项:1协调会只开一次,基础工作全部完毕,包括纯技术难题已到定额站解决,2本次会议要解决问题材料已提前告知建设方,建设方有足够的时间熟悉调查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问题不能是纯技术问题,会上不能让领导拿图纸签证单去计算,领导都很忙的,汇报的问题应都是原则问题,简单到领导只说是或否,汇报材料应先简介送审初审清况,需解决问题不要超过五个,列表表明各方理由和所对应的金额,领导心中有数认定或不认定的后果和最后总价,领导的作用就是拍板的。3协调会唱主角的不是我们,是让施工方诉苦,甲方协调关系给面子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将会议记录手写清楚,有利于我们出定稿,督促各方当时在协商会议记录上签字,施工方有不同意见时也要签字,问题只能越来越少,即使最后单方面报告发出后不怕别人针对我们打官司,因为工程量签字,反馈意见签字,协调内容不同意的有甲方签字,报告没有风险.此时仍要做施工方的思想工作,找出其管理上的问题,如影响造价资料收集工作不得力,质量返工,生产安排不科学浪费人工费等等,此时审计方态度坚决,不留给希望,施工方明白造价上该计算的都计算了,找不出还可以增加的了,人都是讲道理的,施工方向领导汇报消化后一般接受事实进入早收款的程序,签字这个过程就是攻心战,不该给的,一分钱不多给,也不多扣别人一分钱,审计方讲究是各个量、定额套用、综合单价运用正确,合同理解正确,总价正确,施工方追求的是总价超过成本后尽量多为公司赚一些。
在对帐时要注意审计方的执业形象,一个优秀的审计人员是很少吵得脸红脖子粗的,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关键是我们用对方法,我们在表达观点要用对方最能接受的且无法推翻的方式表达,态度温和而坚决,表达次数不超过2次,不在一个问题上停滞不前,把握好进程,要耐心听取施工方的理由,合理的要及时处理,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我一定要争赢,不然面子过不去,或者过分强调必须有更多审减,这都不妥,损害个人形象损害公司形象,有的工程师对帐不吵闹且审减额较高,施工方很心服口服的,这样的工程师就工作到家了,一定要树立良好的执业形象.
另外有一重要的执业形象是廉洁自律形象,在对帐过程中不要给别人遐想的空间,注意规范言行,有一次某工程师对施工方说:我连你一餐饭都没吃,累坏我了你还不签字,这话让人会产生不好的想法,另外有时施工单位给红包或其他好处,审计人员一定要有态度:坚决退回或表明对方一定要拿走,不然上交.因为在这点上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公司内部严格复核,建设方严格复核,甲方请其他事务所复核,国家投资的审计署复核,我们必须保证报告放在哪里复核都对且不需我们解释,另外我们这一行面很窄,都是熟人,不同单位的同事、同学、校友之间、施工方之间多交流几句话就能找到共同认识的人,某人人品好不好,有哪些不好的传闻,业务水平如何,很快达成共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同志们珍惜个人名声珍惜公司名声,不要贪小利去冒险,有高官坐牢的,他们的智商是顶级的,悔恨当初,有的甚至家破人亡,很不值得.公司有不良信息反馈,提醒大家不做瓜田李下的事情,现在技术发达,录音笔,手机录音,拍照等手段都有,不到指定场所之外的地方谈话,被人陷害就说不清楚了,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软,赚钱的正道很多,一辈子的饭不要一口吃,吃持进去也会吐出来,名声扫地,公司遇到这种情况态度坚决:积极协助公安机关办案的。
有时我们会受到来自施工方威胁情况:此时就告诉他,换人审计还是这样的情况,证据充足该算的不会少一分钱。不能激化矛盾.
还要注意审计过程的计算式要全面清晰正确,没有计算式,或计算式不全,综合单价无来源,施工方报20元,我就协商成18元,施工方报50元,我就协商成40元,有这种工作作风的工程师在我们公司将无法生存,以前这样的审计结果是有市场的,同时也滋生了索贿受贿市场,现在甲方和审计公司的操作规范,不具备复查性的报告无法通过,公司对技术负责人的要求保证报告误差率在1‰内,大家要适应,写我所做,做我所写。
200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