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步骤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大致可分下列几个步骤进行:
1、确定任务。如果是例行审核,则按年度计划规定进行;如果是特殊审核,则是明确目的和受审的部门或条款。每次审核还要明确采用的依据。任务确定后要按程序由有关领导批准下达。
2、审核准备。由管理者代表指定审核组成员组成审核组。审核组长应领导全组编制好具体的审核计划日程表并把审核任务分配到每个审核组成员。每个审核员应编制检查表,经组长审核后实施。同时全组应集中有关文件(如标准、手册、有关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加以审阅。审核计划日程表确定后应及早通知受审部门负责人征得同意,并请他决定一位部门的发言人及陪同人员。
3、现场审核。审核组应准时到达审核现场,召开一次正式的首次会议,说明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和方法。如果是例行审核,而且只对一个部门进行审核,这种首次会议可以适当简化。现场审核应以事实为根据,以标准或其他文件的规定为准则,收集客观证据,作出公正的判断。如发现不合格,要按规定填写不合格报告,并请受审部门领导对事实表示认可(签字)。现场审核以末次会议结束。在末次会议上,审核组应报告审核结果,宣读不合格报告,并请受审部门负责人填写纠正措施计划
4、编写审核报告。审核组长应按规定格式根据审核结果编写审核报告。此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定后正式下达给受审部门。
5、纠正措施的跟踪。质量管理部门应会同审核组对纠正措施计划的进行跟踪验证。
6、全面审核报告的编写和纠正措施计划完成情况汇总分析。如果是例行审核,则在所有的部门及条款审核完成后(一般是一年后),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应根据各部门的审核报告,汇总编写出一份全面的审核报告,并分析评价整个体系的有效性;还要与上次内审结果相比较,评价其进步情况;同时对全年各部门实施纠正措施加以汇总分析。这种结果均应上报最高领导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之一。
以上各个步骤均应在内审程序中明确规定。内审程序应根据每个组织的实际情况编制,但这些主n要步骤的内容都是不可以缺少的。
第二篇: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一般步骤
第八章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一般步骤
不管是由组织本身进行审核或是顾客对供方进行审核,还是由第三方进行审核,确定审核、计划审核、执行审核和报告审核的原则是基本相同的。但在强调它们类似之处的同时,还应考虑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别。由于每个组织都可能面临这三种审核,所以了解这三种审核的基本过程并加以比较、区别是必要的。
8.1 第一方审核(内部审核)的步骤
内部审核不同于外部审核,其审核程序应由组织按照审核的基本要求和自身特点制定。内审流程应简明可行,严格完整,闭环运转。审核步骤通常如下:
8.1.1 审核策划
按照内审程序规定,制定审核计划,管理者授权成立审核组,由审核组长制定专项审核活动计划,准备审核工作文件,通知审核。工作文件的准备主要是指审核所依据的标准和文件、现场审核记录、不合格报告等。标准和文件必须是有效版本,必须已在现场实施。它们主要有:
a)ISO9001标准;
b)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和记录;
c)合同要求;
d)社会要求(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生态要求);
e)有关质量标准(包括产品、设备、材料、环境、方法、人员等标准)。
检查表是审核员需要准备的重要文件,应精心策划。
通知审核是审核组向受审核方通知具体的审核日期、安排和要求。必要时审核方应准备基本情况的介绍。
8.1.2 审核实施
以首次会议开始现场审核。审核员运用各种审核方法和技巧,收集审核证据,得出审核发现,进行分析判断,开具不合格项报告,并以末次会议结束现场审核。审核组长应实施审核的全过程控制。
8.1.3审核报告
现场审核结束后,应提交审核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审核报告的编制、批准、分发、归档、考核奖惩,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的提出,确认和分层分步实施的要求。
8.1.4跟踪审核
应加强对审核后的区域、过程的实施及纠正情况进行跟踪审核,并在紧接着的下一次审核时,对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复查评价,写入报告。
质量审核的分类
质量审核可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通常有三种分类法,即:审核对象分类法、审核方分类法和审核范围分类法。
7.1 审核对象分类法
按审核对象分有产品质量审核、过程质量审核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三种。
7.1.1 产品质量审核
产品质量审核是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进行单独评价的活动,用以确定产质量保的符合性和适用性。产品质量审核通常由质量保证部门的审核人员独立进行。
7.1.2 过程(工序)质量审核
独立地对过程(工序)进行质量审核,可以对质量控制计划的可行性、可信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过程(工序)质量审核可从输入、资源、活动、输出着眼,涉及到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时间、信息及成本八个要素。
(1)人员。配备是否适当?素质是否满足岗位要求?精神状态是否饱满?是否按工艺规程或作业指导书操作?是否按规定进行检验?
(2)设备。设备、工装、计量器具配备是否符合要求?设备技术状态是否完好?
(3)材料。原材料、协作件的供应是否正常稳定?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4)方法。过程(工序)使用的技术文件、检验文件是否完整、统一、正确、有效?过程参数、产质量保特性是否受控?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是否正确?运行是否正常、有效?
(5)环境。作业环境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是否满足操作人员的生理、安全要求?是否符合产质量保形成的要求?
(6)时间。作业时间、节奏的控制是否符合要求?
(7)信息。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是否按规定要求予以记录、传递并被处理?
(8)成本。质量成本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各种质量成本比例是否适宜?
由于产品类别、生产过程、组织目标的不同,过程(工序)控制内容和方法有很大差异,过程(工序)质量审核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一般都着重于对产品质量起关键作用的过程和因素进行审核。
7.1.3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独立地对一个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所进行的质量审核。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应覆盖该组织所有部门和过程,应围绕产质量保形成全过程进行,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各个场所、各个部门、各个过程的审核和综合,得出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有效性、达标性的评价结论。
7.2 审核方分类法
按审核方分有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三种。
7.2.1 第一方审核一一内部审核
这是组织对其自身的产品、过程或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的审核。审核员通常是本组织的,也可聘请外部人员。通过审核,综合评价质量活动及其结果,对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纠正和改进措施。进行内部审核的主要理由是:
a)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如判断是否符合ISO 9001的要求;
b)内部管理的重要工具,如可促进新系统的完善与保持;
c)在外部审核前纠正不合格项;
d)推动内部管理的改进。
7.2.2 第二方审核--评定批准
这是顾客对供方开展的审核。在市场经济中,供方总是不断寻求新的市场和顾客,顾客在众多可选择的供方中,要挑选合格的供方,往往就要对新的潜在供方进行审核,以此作为最终采购决定的依据。这种审核由顾客派出审核人员或委托外部代理机构对供方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评定。对供方来说这是第二方审核。
7.2.3 第三方审核-认证/注册
第三方是指独立于第一方(组织)和第二方(顾客)之外的一方,它与第-方和第二方既无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也无经济上的利害关系。由第三方具有一定资格并经-定程序认可的审核机构派出审核人员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
7.3审核范围分类法
按审核范围分有全部审核、部分审核和跟踪审核三种。
内部审核策划
开展内审前,应有一个策划过程。策划结果应形成书面文件,主要包括审核计划、审核组、审核用工作文件和资料(包括文件审查)、通知审核等。通过内审策划,应做到:
a)计划落实。包括审核计划得到批准,审核计划为审核组和受审核部门充分了解;
b)责任落实。包括建立审核组并明确分工,各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届时在场并已有准备; c)工作文件落实。包括各类工作文件齐备,所有文件、记录都能得到理解并能有效应用。
制定审核计划
审核计划包括审核计划和审核活动计划(审核大纲)。审核计划是审核策划的始端也是总纲,审核活动计划则是按照审核计划安排具体实施。
审核计划的内容可包括:审核目的、范围、审核准则、审核组成员及分工、主要审核活动的时间安排、首末次会议时间等。
组织审核计划应以文件形式颁发,审核活动计划应有审核组长签名和主管领导的批准。
审核计划
(1)目的a)保证内部审核的实施有计划地进行;
b)便于管理、监督和控制内部审核。
(2)要点
a)内部审核计划可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产品和服务的审核;
b)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应在年内对所有部门和过程全部覆盖,并突出关键部门、过程;
c)过程质量审核应在年内对所有关键过程、特殊过程全部覆盖,还可考虑问题较多、比较薄弱的过程; d)产质量保审核应在年内按周期和既定抽样方案进行,突出主导产品。
(3)考虑因素
a)落实审核组织;
b)审核范围;
c)顾客、认证机构及有关法规的要求;
d)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关于内部审核的要求;
e)审核的频次等。
(4)类型
集中式审核工作计划
主要特点是:
在某计划时间内安排的集中式审核。每次审核可针对全部适用过程及相关部门,也可针对某些过程或部门; 审核后的纠正行动及跟踪在限定时间内完成;
审核的时机大多为:新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后,质量管理体系有重大变化时,发生重大事故时,外部质量审核前,领导认为需要时。集中式审核应编制审核计划表。
建立审核小组
建立审核小组
根据审核活动目的、范围、部门、过程以及审核日程安排,选定审核组长和成员,建立审核小组。小组成立以后,应明确各成员分工和要求,这是审核组长的责任。审核组长应注意“审核员不能审核自己的工作”的原则。
审核员按分配任务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主要有:
a)熟悉必要的文件和程序;
b)根据要求编制检查表;
c)考虑前次审核结果应跟踪的项目。
小组成立后通常应举行审核组会议,以确保审核前准备工作全部完成,每个审核员对审核任务完全了解。为使内审活动正常有效地开展,组织应建立相适应的内审工作系统,主要是:
a)组织。应建立审核组织,指定组织内审负责人(如管理者代表),明确日常工作负责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应负的职责;应选择、培训、形成一批合格的内审员(最好每个部门至少有一名内审员),以确保审核活动必需的人力资源;
b)文件。应建立并保持内审程序,规定内审的基本步骤、要求、责任与方法,应建立完善内审工作文件,如审核计划、审核活动计划、检查表、现场审核记录表、不合格项报告、纠正措施报告、审核报告等。
编制检查表
检查表是审核前需准备的一个重要工作文件。
为提高审核的有效性和效率,审核员一般应根据分工准备现场审核用的检查表。检查表内容的多少,取决于被审核部门的工作范围、职能、抽样方案及审核要求和方法。
检查表的类型
a)过程检查表
这是一种按照ISO 9001标准条款编制的检查表,其关键是选择部门,分清主次。如编制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2)检查表,主要部门为销售部,主要相关部门为生产部、技术部、财务部等。采用过程检查表,优点是审核有深度,审核易发现系统内“接口”问题,缺陷是造成审核部门的重复。
b)要素检查表
检查表的作用
a)明确与审核目标有关的样本;
b)使审核工作规范化;
c)按检查表的要求进行调查研究,可使审核目标始终保持明确;
d)便于掌握审核进度;
e)有时可作为审核记录存档。
第三篇:2015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2015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为确保公司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推进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的地运行,经公司研究决定,于二○一六年一月十五日对公司内部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审核,现将审核情况报告如下:
一、检查与考核目的:
通过内部审核,评价本公司医疗器械质量体系的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并对本公司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做评价,找出不符合项,提出改进措施和防止不合格再发生的预防措施,不断完善质量管理。
二、审核范围:
全公司所有部门及岗位
三、审核依据:
1、《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
2、《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
3、《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4、《食品产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监管医疗器械目录的通知》和相关法规、公司质量管理制度和相关文件;
5、公司现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五、审核组成员
张显、庄元春、陆自力、孙孝强、陈润萍、张妍亭、罗伦
六、内审时间安排
2016年月15日一天
上午:对需现场检查的项目进行检查,包括岗位人员的实际操作,现场提问等。
下午:对医疗器械的文件、制度、人员培训、购销存等记录进行检查。
七、审核结论
在公司领导的重视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使我们能在预定的1天时间内,以完成了对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总的运行情况和现状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内部审核工作。通过查阅资料,检查相关记录及表格、现场观察、抽查提问等方式,对逐项查对,得出如下结论:
(一)、对公司已建立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运行情况现状进行全面的内部审核。我们的审核是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公司有关制度等逐项进行抽样检查,得出以下结论:共56项经检查结果出现2项不合格。经审核组讨论并一致认为:公司目前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转正常,是适宜有效的,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标准,具体如下:
1、管理职责:(1)公司严格按许可证核准的经营方式和经营范围从事产品经营活动,无发现超范围经营的情况。
(2)公司组织结构及岗位设置合理,各岗位人员职责清晰,责任明确,按照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标准要求和公司实施管理需要,建立了以总经理为首、质量副总为辅的组织机构,下设总经办、质量管理部,、储运部、业务部、财务部,并成立了质量领导小组及质量管理机构。质量领导小组能实施公司的质量方针,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质管人员行使职权,对各岗位的质量职责及职责权限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从运行的效果来看,所有的岗位职责都得到了有效地落实,使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3)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适宜,充分并有效,与国家有关产品管理法律法规相适应。其中:《质量管理制度》二十七条,《程序文件》十五条,符合了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标准对文件系统的要求。公司领导非常重视对全体员进行文件的学习培训和操作指导,从运行的情况及这次内审的结果显示,文件全部得到贯彻落实并有效执行。
2、人员与培训:(1)公司各岗为人员的资格和任职条件均符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标准要求。
(2)公司加强了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内容包括医疗器械管理的法律法规、医疗器械知识、操作技能、职业道德教育等。相关职位的人员还参加了汕尾市药监局的培训及考核,取得了相应的岗位证书,公司已建立了培训档案及个人培训健康档案,提高了公司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3)公司全体员工特别是直接接触产品的人员都进行了健康检查,建立了个人档案,并规定每年检查一次。
(4)公司的营业办公场所、仓库环境整洁明亮、舒适优美,人员卫生状况也符合要求。
3、设施及设备:
(1)仓库面积为941.85平方米(其中医疗器械仓库286.65平方米),仓库设备齐全区域划分合理,标志与色标清楚,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标准要求。
(2)仓库按产品贮存条件及温湿度要求存放,仓库并划分合格品区、待验区、拆零拼箱区、发货区、退货区、不合格区。实行色标管理,并配备监测温湿度的温湿度计及调控温湿度的空调等设备,达到仓库对温湿度的要求。
(3)仓库设置符合通风避光、安全防护及防鸟、防尘、防鼠、防虫、防霉、防潮、防污染的要求,配备灭蚊器、捕鼠器挡鼠板、排气扇、窗纱网、深色窗帘布等设施,每间仓库配有灭火器、消防桶等消防设施,照明用电安全。
4、进货:
(1)公司制定有《采购、收货、验收管理制度》及《医疗器械购进程序》,规范产品的购进工作。
(2)认真审核供应商的合法资格及质量保证能力,索取有效期内的证照,供销人员的法人授权委托书,身份证及岗位证复印件,并与之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书,明确质量条款。
(3)严格审核首营企业的合法资格和质量保证能力,所提供的资料完整、真实、有效、符合规定。并按其质量保证体系调查表的情况审查,审查后,填写《首营企业审批表》,按程序经总经理批准,列入合格供应商的名单。
(4)认真审核首营品种、所收集首营品种的资料是合法、完整的、符合规定。并按程序填写《首营品种审批表》,经业务部负责人初审、质管部经理审核,由质量副总经理批准,并将该首营品种列入《经营品种一览表》。
(5)公司采购人员能根据市场预测,销售动态及库存结构编制采购计划,并经质管部审核、总经理批准,方可采购进货。采购计划每月编制一次,按实际需要确定采购数量。
(6)认真完成产品的购进记录,经验收员、保管员签名后返回业务部作为购进记录,并按规定期限保存。
(7)公司已对购进产品质量评审和供应商评审工作,为编制采购计划及选择供货单位提供依据。
(8)公司购进的产品合格,质量稳定,符合合法产品的基本条件,每批产品的购进均严格执行双方签订的质量保证协议书中的质量条款。
5、验收:
(1)公司制定了《采购、收货、验收管理制度》、《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检查验收程序》等文件,明确了验收要求和标准,做到有章可循,保证验收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2)对每批产品的验收都按规定进行抽样检查,均未发现质量问题及不合格产品。
(3)产品的验收工作都能在到货当天验收完毕,并按规定完成验收记录。
(4)公司已制定并执行《不合格医疗器械确认处理程序》,明确了不合格医疗器械的报告、确认处理等程序,但从目前的验收、储存保管、养护、检查、出库复核、销售等过程中,还未发现不合格产品的情况。
6、储存与养护:
(1)经验收合格入库的产品均按贮存条件要求放置于相应的仓库中,实施分类管理。
(2)在库产品严格按堆码规定要求进行堆垛,并按产品的批号及效期远近依次堆放。
(3)产品与墙体、屋顶、空调器的距离保持30cm,仓库铺设离地面10cm的木垫地板堆放产品,零散产品采用货架摆放。
(4)产品养护员能认真执行《医疗器械储运操作程序》,对在库的产品进行定期养护,确定重点养护品种建立养护记录及养护档案卡,并按规定实行循环检查,重点品种每个月循环检查一次,一般品种每三个月检查一次。
(5)在库产品在养护过程中没有发现近效期产品及产品质量问题,也没有发现其它质量异常情况。
(6)养护员对验收养护用的仪器设备均按规定建档管理,并做好保养、维护及使用记录。
7、出库与运输:
(1)产品的出库能坚持“先产先出、近期先出”按批号发货原则。
(2)对出库产品每笔都由复核员认真复核,无发生复核出错的情况,全部合格出库。
(3)对产品的搬运、装卸能按外包装图示的要求,保证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质量完好。
8、销售与售后服务:
(1)客户经审核均有合法证照,销售时认真核对客户的经营资格及经营范围,不与非法单位发生业务关系,做到依法经营。
(2)根据合格客户需要,打印销售出库单,并保证票、帐、货三者相符。
(3)销售产品能完成销售记录,并按规定保存。
(4)认真做好今后服务工作,经常开展售出产品的质量查询及顾客满意度调查,质量查询结果未发现产品质量异常情况,客户满意度100%。
(5)推销产品能按产品说明书正确介绍产品,没有虚假夸大,误导用户。(6)公司已制定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管理制度》和已售出产品发现质量问题的追回规定,但到目前为止未出现售出产品的不良反应或质量问题,没有出现追回产品的情况。也未反映所经营产品不良反应的存在,可见公司售出产品质量是稳定的。
(二)、存在问题: 经本公司于2016年月1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系内部审核,虽然公司目前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要求,但仍存在一部分问题,需引起领导及各部门的重视。
(1)产品质量档案建档没有产品信息资料。
(2)仓库卫生较差,货架上有灰尘。
八、改进措施的提出及建议
通过本次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针对存在问题,由审核组填写《不合格项目整改报告》,责成有关部门,分步骤、分阶段、责任到人,系统地、全面地整改。建议:加强培训,只有通过培训全盘掌握标准要求,才能建立符合自身需求和标准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培训和督导、检查才能确保落实。
从这次内审的结果可以看出,公司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全体员工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重要性充分的认识,并积极参与,做好本岗位的日常工作,使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参加审核人员: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2016 年1月 16 日
第四篇:2017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一、审核时间:
二零一七年三月一日至二零一七年三月三日
二、审核目的:
1、验证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符合性、适宜性;
2、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
三、审核依据:
1、GB/T19001-2016idt ISO9001:2015标准
2、质量手册
3、程序文件
4、适用的法律法规
5、本企业的管理性文件
6、顾客要求
四、本次审核的体系过程和覆盖范围
1、本次审核的体系范围包括GB/T19001-2016标准全部过程。
2、本次审核覆盖产品:XXX的制造、五金冲压件和切削加工。
3、本次审核涉及公司管理层(包括管理者代表)人事部、技术部、生产部(含车间/仓库)、业务部、品质部、采购部、设备管理部。
五、本次审核组的组成
审核组成员由XXXX二人组成,由XXXX单人本次审核组组长,两位内审员均参加了GB/T19001-2016标准和内审员专业知识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具备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能力,为体现标准对“内审员不能审核自己的工作”的规定,采取二人对自己所在部门互查的方式进行。
六、审核过程
1、本次审核实施计划于2017年2月24日编制,经总经理批转,并下发各相关部门和人员。
2、内审检查表由内审组于2月28日编制完成。
3、3月1日上午按计划召开首次会议,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审核组长XXX同志按程序宣布本次内审的目的和依据,宣读了内审实施计划和时间安排(详见签到表和记录)。
4、3月1日上午准时按计划对各部门进行内审,审核员按内审检查表对检查情况做记录。3月3日下午全部审核过程结束(详见内审检查表)。
七、不合格项统计与分析
此次内审、由于安排准备时间长,计划下发后又组织各部门自查自纠,许多不足之处已在内审前由各部门自行消化了,因此,此次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共发现不合格项1个:
1、生产部1项,编号SL-0069~SL-0081,共计13台设备,未按要求填写《点检保养记录卡》,2017年1月3~4日未有保养记录。不符合GB/T19001-2016标准7.5.3条款“基础设施”。
2、由于审核是采取抽样方式进行的,未查出问题的部门不代表自己的部门没有问题,也许其他部门查出的问题在你那个部门也有,所以未开不符合项的部门也应该根据其他部门出现的问题对自己部门进行自查,确保能够按照要求操作。希望各部门加强自己部门所有人员的学习,做到有效的上传下达,确保员工能够按照要求工作。希望各部门尽快采取措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顺利开展。
八、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评价
通过此次内审,证实了我们的文件化体系是符合标准要求的,是可以同我公司现有的管理体系有机地融合,是切合实际的。
九、不合格项的整改和验证
本次审核的不合格项均由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必须于2017年3月15日前由审核员全部验证完毕。
内审组长:XXX 二零一七年三月三日
第五篇:2014年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
2014年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
2014年4月8日至4月20日,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组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六个部门(含三个车间和两个仓库)进行现场审核。此次审核的目的是:评价新质量管理体系符合审核准则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此次审核的范围:公司所有产品的设计、生产和服务所涉及的公司各部门、车间、场所和过程。此次审核的依据是: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适用的法律法规和顾客要求。在五天的紧张有序的审核过程中,内部审核组得到了公司及各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共发现不符合项2项,存在问题44个。
2014年4月20日,我们下发了“关于对2012年质量管理体系内审不符合项进行整改的通知”。对内审中发现的2项不符合项,做出了具体的整改工作安排和要求。各有关部门按照“2014年内审不符合项整改通知”的要求,都在规定的时间内针对所存在的不符合项,进行了原因分析,制订了纠正措施,并加以实施、纠正和改进。
4月20日至24日,综合管理部组织有关人员对不符合项的纠正整改措施进行了跟踪和效果验证。各项不符合项均进行了整改。
此次内审所发现的不符合项,没有严重不符合项,没有区域性不合格,分布分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已具有防止不合格,满足顾客要求与法律法规的能力,已具有持续改进的机制。产品实物质量已处于受控状态。2014年公司产品整体质量,随着管理的提升和严格的质量把关,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
质 管 部
2014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