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被审计单位自纠行为的反思与对策1726字
对被审计单位自纠行为的反思与对策1726字
每年年末或年初,总会出现这种现象:一些单位对新一年度的审计计划非常关注,也许你会以为这是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和关心,自觉接受审计监督的意识强,但事情并非想象得那样简单。在审计机关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时,积极打听,获取信息,一旦本单位已纳入年度审计对象,则积极准备,修改补充账目。审计人员审计有时觉得有些账目有突击修改补记的痕迹,但却苦于没有足够的证据和进一步深查下去的线索,也只能不了了之。其实被审计的单位真正目的是在逃避审计处罚,审计过后,他们仍会明知故犯,故伎重演。如何防止类似现象的发生,不让违法违规者侥幸逃脱应有的处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
一、对自查自纠者应视情况分别处理,不能一概免于处罚。可以通过以前审计情况和结果进行分析,以前如果没有出现类似违法违规行为和自查自纠行为的,可以初步判定被审计单位的自查自纠行为属实,对上述违法违规行为可以从轻或免于处罚,但应在审计意见中提出并表明审计机关的态度:被审计单位以后应杜绝此类违法违规行为的再次发生,一旦发现,审计机关将予以严肃处理。不让被审计单位存有侥幸心理。如果发现以前审计中有类似和违法违规行为和自查自纠行为时,可以初步断定被审计单位有逃避审计处罚嫌疑,应进一步对有疑问的地方深查,如通过将被审计单位现场提供的会计资料与被审计单位向审计机关或者财税部门定期报送的会计报表进行比较,看是否一致等等,对确实屡犯屡纠、屡纠屡犯的应严肃处理,确实无法进一步深查的,可以取得被审计单位不再重犯的承诺,予以从轻处罚。
二、提高审计人员保密意识,澄清保密认识上的误区。在日常工作中,一些审计人员保密意识不够,一些审计信息往往在不经意间被泄露出去而审计人员自己还浑然不知,有的审计人员对保密内容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只需对审计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被审计
单位的商业秘密保守秘密即可。事实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涉及保密的事项有二条,其中第六条中规定: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第十四条规定:审计人员对其在执行职务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第六条虽未明确规定保密的内容,但从一般惯例来说,内部审计工作情况包括审计工作计划、审计方案、审计工作情况、审计报告、审计意见、决定和建议等都属于保密事项,但由于法律法规对此未明确规定,因此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此未形成统一认识,因此在加强审计人员保密意识的同时,法律法规或规章应对保密的有关事项加以明确,以统一认识,使审计保密工作有章可循。
三、持之以恒地执行被审计单位定期向审计机关报送预算。会计报表等资料的制度,使之落到实处。审计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审计机关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照规定报送预算或者财务收支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决算、财务报告,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拖延、谎报。实行定期(每季、计单位的做法。现行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实施审计3日前应通知被审计单位,笔者认为这种做法过于机械化,应区别实际情况分别处理。对于常规审计来说,提前通知被审计单位有关审计事宜,让被审计单位做好迎接审计工作的资料准备、人员准备、场所准备是必要的、恰当的。但是应该看到这种做法还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同时为一些经济违法乱纪的被审计单位提供了修改做平账目、填平现金、消除和隐匿小金库和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痕迹和资料的时间,给审计工作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目前市场经济秩序相对混乱、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形势下,合法性仍是一个很重要的审计目标。审计在打击经济违法违规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职能,因此审计程序的设计应有利于审计机关打击经济违法违规行为。在违法违规审计和特定项目的审计中应规定采取突击审计的方法,为审计机关及时取得充分有效的证据提供法律依据,充分发挥
审计监督职能,增强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震慑力。
第二篇:浅谈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的方法
浅谈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的方法
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是审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财政、社保、农业等以财政专项资金为审计对象的审计项目涉及的被审计单位层级较多,很多需要延伸至管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基层部门。在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过程中,如何既能及时取得反馈意见,缓解审计报告征求意见阶段时间紧、工作量大的矛盾,保证审计报告按时上报,又能确保审计查出的问题事实清楚、定性准确,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审计实践,总结出一种自下而上的“四层次交换意见法”。
一是与取证事项的直接经办人员交换意见。这一交换意见过程重点关注取证事项的真实性、客观性,数据是否准确,相关证据是否适当、充分,适用法律法规和标准是否适当。审计人员在查出问题取证完毕后,将对问题的表述、初步的定性及处理处罚意见等先行与直接经办人员交换意见,给他们讲背景、说原因、作解释、写说明的机会。审计人员对其提出的异议要认真听取,正确的要采纳,有分歧的要认真查证、仔细核对,做到准确无误并做出适当的解释。对处理处罚提出的不同意见,充分考虑其合理性,以作出恰当的处理处罚。
二是与取证事项的经办、审批部门负责人交换意见。这一交换意见过程重点关注处理、处罚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审计人员要认真听取经办、审批部门对审计查出的问题、作出的评价、定性、处理处罚意见是否持有异议,进一步深入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交换意见前,审计人员要在审计证据和法律依据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胸有成竹。经过前期与直接经办人员的沟通,审计人员对问题要定性准确、依据充分,以增强被审计单位对审计问题的理解。对分歧较大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反复沟通,并及时修正错误,补充相关审计证据。
三是与取证事项经办、审批部门的主管部门交换意见。这一交换意见过程重点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以便在正式报告中提出有价值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建议。财政专项资金的基层经办部门多有上级主管部门,审计过程中也要注意与主管部门进行意见交换,以便全面、深入地核实审计事项的客观事实和违纪违规行为的事实,把问题深层次的原因分析清楚,同时也要积极地与其探讨完善内部控制、加强内部管理的具体措施。
四是以书面形式正式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这一交换意见过程是法定程序,要求被审计单位(多为各级人民政府)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审计报告的内容逐一回复,书面反馈意见。经过前面三个层次的沟通,审计人员就问题的定性、处理处罚、原因分析与被审计单位基本达成共识,此次交换意见,既讲明了审计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又指出了其内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充分发挥了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使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得到被审计单位的认可,有力地促进了其规范管理,也便于审计决定的落实和审计建议的采纳。(刘晶)
第三篇:对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情况报告要注重
对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情况报告要注重“三个查看”
被审计单位收到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后,会按照审计机关要求,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审计机关报送审计整改情况报告。报送审计整改情况报告是审计整改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审计机关审计整改检查的一个重要依据。为把好审计整改情况报告质量关,避免审计整改情况报告图形式、走过场。笔者认为,对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情况报告要注重“三个查看”。
一、查看文书的格式是否规范。笔者认为,审计整改情况报告格式的规范化,是审计整改工作严肃性的重要体现。在收到被审计单位报送的审计整改情况报告时,首先要查看其格式是否规范,报告中的落款、印章等相关要素是否具备、真实,原则上应符合正式公文格式相关要求。对格式严重不符合要求,要素不全的“白纸黑字”类报告,要坚决退回。只有这样才能维护严肃性,杜绝随意性。
二、查看反映的内容是否齐全。审计整改情况报告内容主要是针审计机关在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所以,在收到审计整改情况报告后,要查看审计整改情况报告中整改的内容是否与审计报告中揭示的问题相对应;要认真核对审计报告揭示的相关问题在审计整改情况报告中是否全部有所反映,有无反映不全、遗漏等现象。有的被审计单位可能因主观或客观原因,对审计报告反映要求整改的部分问题,在审计整改情况报告中会有所规避。如果不去核对,一些审计报告要求整改的问题可能也就“蒙混过关”、“逍遥在外”。整改内容不全,直接会导致制定措施的缺失,问题自然也就不可能得到解决。
三、查看制定的措施是否到位。审计整改情况报告质量的高低,关键还决取于制定的措施是否到位。而措施的到位与否,直接会影响到审计整改工作成效的高低。所以在收到审计整改情况报告后,要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制定的相应的措施。要查看被审计单位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制定了什么解决措施,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要查看相关措施是否与问题的解决相匹配,针对性是否强,是否切实有效、到位。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存在有的单位为了应付、“交差”,制定的措施操作性差,具体表现为泛泛而谈和过于理论化的空谈;有的措施与问题的解决两者之间更是“牛头不对马嘴”。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为后续的整改检查打好基础,提供依据,应该将措施的是否到位,作为查看的重点。对措施不到位等类似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审计整改情况报告该退就退,决不手软。
审计整改工作是一个包括诸多环节的、系统性的工程,而审计整改情况报告工作也是审计整改这项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认为,注重 “三个查看”,应该会对审计整改这项工程的顺利实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张志华)
第四篇:对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情况报告要注重
对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情况报告要注重“三个查看”
被审计单位收到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后,会按照审计机关要求,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审计机关报送审计整改情况报告。报送审计整改情况报告是审计整改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审计机关审计整改检查的一个重要依据。为把好审计整改情况报告质量关,避免审计整改情况报告图形式、走过场。笔者认为,对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情况报告要注重“三个查看”。
一、查看文书的格式是否规范。笔者认为,审计整改情况报告格式的规范化,是审计整改工作严肃性的重要体现。在收到被审计单位报送的审计整改情况报告时,首先要查看其格式是否规范,报告中的落款、印章等相关要素是否具备、真实,原则上应符合正式公文格式相关要求。对格式严重不符合要求,要素不全的“白纸黑字”类报告,要坚决退回。只有这样才能维护严肃性,杜绝随意性。
二、查看反映的内容是否齐全。审计整改情况报告内容主要是针审计机关在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所以,在收到审计整改情况报告后,要查看审计整改情况报告中整改的内容是否与审计报告中揭示的问题相对应;要认真核对审计报告揭示的相关问题在审计整改情况报告中是否全部有所反映,有无反映不全、遗漏等现象。有的被审计单位可能因主观或客观原因,对审计报告反映要求整改的部分问题,在审计整改情况报告中会有所规避。如果不去核对,一些审计
报告要求整改的问题可能也就“蒙混过关”、“逍遥在外”。整改内容不全,直接会导致制定措施的缺失,问题自然也就不可能得到解决。
三、查看制定的措施是否到位。审计整改情况报告质量的高低,关键还决取于制定的措施是否到位。而措施的到位与否,直接会影响到审计整改工作成效的高低。所以在收到审计整改情况报告后,要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制定的相应的措施。要查看被审计单位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制定了什么解决措施,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要查看相关措施是否与问题的解决相匹配,针对性是否强,是否切实有效、到位。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存在有的单位为了应付、“交差”,制定的措施操作性差,具体表现为泛泛而谈和过于理论化的空谈;有的措施与问题的解决两者之间更是“牛头不对马嘴”。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为后续的整改检查打好基础,提供依据,应该将措施的是否到位,作为查看的重点。对措施不到位等类似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审计整改情况报告该退就退,决不手软。
审计整改工作是一个包括诸多环节的、系统性的工程,而审计整改情况报告工作也是审计整改这项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认为,注重 “三个查看”,应该会对审计整改这项工程的顺利实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张志华)
第五篇:浅析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与对策
浅析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与对策
摘要:非审计服务是会计师事务所重要的服务领域。随着注册会计师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非审计服务收入占会计师事务所总收入的比重日益俱增,并逐步取代审计服务成为注册会计师业务体系中的“主角”。然而随着近年来上市公司丑闻不断的发生,引起社会公众对非审计服务是否影响审计独立性高度关注,并就是否应对其进行拆分进行探讨。本文从审计独立性的基本层面出发,对注册会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是否会影响审计独立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立足于注册会计师行业非审计服务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注册会计师行业对非审计服务的发展策略。关键词:非审计服务
审计的独立性
影响
应对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且慢慢已达到饱和状态。因此,会计师事务所若想富有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发展非审计服务,提供更多的非审计服务类型。再加上企业国际化趋势和经济行为的变迁,使得企业对于注册会计师提供的服务类型需求大幅增加。但这种发展引发了一些人及监管机构担忧,注册会计师是否应该向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一直是争论的焦点。现就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加以分析:
一、非审计服务与审计独立性质及其关系
(一)非审计服务的概念 由于目前对非审计服务尚无明确定义,可以根据其具体业务范围试定义如下:非审计服务是相对于审计服务而言的,是会计师事务所向客户提供并收取一定费用的审计以外的多种服务。内容主要有:纳税服务(如纳税申报单的编制等)、管理咨询服务、财务咨询服务、与会计有关的服务(如系统设计控制、数据处理、清算和成本会计方面的咨询服务、营销规划)、与会计无关的服务(如市场调查、经理人员招聘和工厂布局研究等)。CPA之所以愿意提供非审计服务,有以下经济动机:(1)审计行业内部压力。审计服务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行业内部的竞争和边际利润下降导致其不断寻求新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其审计业务。(2)审计行业外部的激烈竞争。对于一些新兴的服务市场,如伦理签证、网站认证、系统认证等),并不是审计师法定的服务范围,如果审计师不去占领,其他竞争者就有可能去占领这一市场,从而影响整个审计师服务市场的发展。(3)顺应市场需求。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地影响决策者对新型信息和相关的签证与认证服务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CPA提供一种独立、客观、公正的专业服务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其决策所需的信息具有可靠性。
(二)审计独立性 根据美国独立准则委员会的定义,审计独立性是指“不受那些削弱或有可能削弱审计师作出公正判断能力的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保持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最重要的要求之一,也是审计报告客观、公正的基本要求。我国审计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时应当在实质上和形式上独立于委托单位和其他机构,包括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两种含义。所谓实质上的独立,是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委托单位之间必须实实在在地毫无利害关系。注册会计师只有与委托单位保持实质上的独立,才能够以客观、公正的心态发表意见。所谓形式上的独立,是对第三者而言的。注册会计师必须在第三者面前呈现出一种独立于委托单位的身份,即在他人看来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由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是外界人士进行决策的依据,因此,只有形式上的独立,才能得到社会公众的信任。
(三)非审计服务发展的现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崛起,以及企业经济活动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增强,会计师事务所向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
已成为世界趋势。在资本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审计服务所占收入比例和创造利润的能力不断下降,非审计服务的收人比例与日俱增,并逐步取代了审计服务成为注册会计师业务体系中的“主角”。目前发达国家非审计服务收入占事务所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非审计服务费用所占比例如此之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而我国的非审计服务尚未普遍开展,我国的管理咨询、评估等高层次非审计服务的费用所占经营收入的比例是非常之少,甚至可忽略不计。其它如验资等低层次非审计服务所占比例也并不大。近年来,非审计收入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但总体所占比重仍不大。
二,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1,非审计服务是否影响审计独立性中专家所持有的观点
(一)非审计服务影响审计的独立性有许多专家学者认为,非审计服务的提供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经济利益关系影响审计实质上的独立性。当注册会计师向客户提供审计服务时,注册会计师就和审计客户之间形成了一种生意上的伙伴关系。正因为这种关系的客观存在,当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对同一客户的其他行为决策时,难免会考虑这一财务利益,当利益出现冲突时,甚至还会为保持这一财务利益而不得不向管理当局屈从。“利益冲突的发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某人的自我利益与其作为特定角色应尽的义务相冲突;情况二则是某人身兼双重角色时,相应的两种义务发生冲突。”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能同时用这两种情况来解释:因提供非审计服务而取得收入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财务利益,发现(若有违约行为)并报告管理当局在提供会计信息方面的违约行为是注册会计师的义务,但在是否报告违约行为时可能注册会计师会面临管理当局的压力,甚至失去客户,此时自身利益就与应尽义务发生冲突;在注册会计师为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时,注册会计师这一主体身兼二职,同伺两主,一方面为股东、债权人等尽义务,另一方面又为管理当局尽职责,这两种义务也因为管理当局在“审计收费”方面的重要作用而难免冲突。以安然公司为例,安然公司的破产和它运用高风险的经济和会计政策直接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对安然公司进行审计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有关联。2001年,安达信对安然公司的审计收费是2500万美元,非审计服务收费(管理咨询等)却是2700万美元,也就是说,安达信一手为安然公司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又对其进行审计,可见安达信与安然公司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利害关系。由于利益一 致的原因,安达信不仅没有指出安然在会计上的违规操作,还帮忙造假并在事发后销毁了部分有关资料。同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严格禁止审计师拥有客户公司的股票,以保证其独立性,但安然公司的审计委员会的6名成员中有一半拥有将近10万股安然的股票,市价高达730万美元,审计独立性受到严重的挑战。因此,非审计服务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影响审计独立性是毫无疑问的事。(2)CPA 同时提供两项服务会损害其形式上的独立性。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评价主要是关注形式上的独立,即使注册会计师确实保持了实质上的独立,但如果公众认为其偏袒了委托人,则审计结果即使再正确也是徒劳的,因为公众只能通过观察注册会计师形式上是否独立而决定是否 信任其报告的信息。由于向审计客户同时提供非审计服务,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受到了社会公众的不信任,注册会计师在他们看来是不独立的。一方面,由于注册会计师对同一家客户同时提供审计与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的实质独立性存在潜在的威胁,当发生审计独立性受损的情况时,非审计服务对审计形式独立性的“不信任威胁”产生。另一方面,许多研究通过第三方对审计独立性的感知来
检验同时提供审计和非审计服务是否影响审计独立性,这实际上就是对形式独立的检验。且不说这些检验结果如何,而这种检验研究行为本身即从一个侧面说明社会公众已对注册会计师向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是否损害审计独立性的问题存在了疑虑,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的形式独立已经产生了“不信任威胁”。(3)关联关系影响审计的独立性。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关联关系对独立性的损害,可能损害独立性的情形主要包括:与鉴证小组成员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是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前高级管理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管理人员或签字注册会计师与鉴证客户长期交往;接受鉴证客户或其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的贵重礼品或超出社会礼仪的款待。
(二)非审计服务不影响审计的独立性有专家学者认为,非审计服务并不必然损害审计独立性,不必拆分限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两种服务之间存在一种协同效应。注册会计师向同一客户同时提供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不会对审计独立性产生任何实质影响,其理由是注册会计师同时提供两种服务可以通过知识共享提高审计效率。首先,根据“知识溢出效应”理论,提供非审计服务所获得的知识,可能向审计服务产品“溢出”,从而降低审计服务的成本,提高审计服务产品的效率,使审计成本得以降低。也就是说,当注册会计师通过提供非审计服务,能够更深入地接触和了解客户的经营情况、商业计划和管理运作,实质上会大大加强审计的有效性,这种正面的效应远远高于形式上独立性的影响;其次,广泛的服务范围和领域,能使会计师事务所拥有更坚实和更广阔的财务基础。随着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更加多元化,其财务上更加安全,就更有能力承受失去某个客户造成的损失,因此能够加强注册会计师独立判断;其三,非审计服务有助于事务所在审计市场形成竞争优势。审计市场同其他市场一样存在着竞争,而审计服务模式的特殊性质又使得事务所在同行竞争面前显得特别脆弱。事务所接受公司所有者的聘请,对公司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并提供审计报告,公司所有者根据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告判断公司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这种模式下,支付审计费的客户只关注审计结果,而不在乎事务所发表适当审计意见的能力,因此其更换事务所的成本非常之低。面对客户的这种“威胁”,事务所经常要在失去审计费收入与违背职业道德甚至冒遭到诉讼风险之间进行艰难的抉择。同时提供审计服务与非审计服务的事务所,一方面拓展了收入的来源,增强了对失去客户的抵抗力,更重要的是,非审计服务具有更大的附加值,客户对事务所的依赖性较强,事务所在冲突中就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2)实证研究证实非审计服务未对审计独立性有较大影响。2000年,美国公共监督委员会(POB)下属的审计有效性小组首次对提供非审计服务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详细调查表明:未发现非审计服务损害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的证据,并且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同时对上市公司客户提供审计和非审计服务,能够保持独立、客观和公正。注册会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未发现审计失败与此相关。”2000年,美国独立准则委员会(ISB)委托研究调查机构专门对非审计服务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也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之外开拓了其他服务领域虽是事实,“多数人认为,但这并没有给审计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带来任何挑战”。欧洲会计师联合会“FEE 2000年,(FEE)专门就美国SEC 的独立性修订草案发表评论:不认为注册会计师为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必然损害
审计独立性。如果注册会计师不参与审计客户或其管理层的决策活动,提供非审计服务就不会损害审计独立性”。安达信尽管审计安然时独立性丧失是事实,但这并不说明暴露的独立性问题与非审计服务存在必然联系。安然公司的雇员中有100多位来自安达信,包括首席会计师和财务总监等高级职员。这种高层的密切关系才是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据报道,曾是安达信员工的安然公司财务总监在安然事件中直接控制和操办了很多的违规操作。另外,安达信是安然公司成立16年以来的审计师,16年的紧密合作不能说不会对独立性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如果将安达信的独立性问题归咎于非审计服务,无疑是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最终不利于问题的解决。(3)我国非审计业务产生的经济利益并未压倒社会目标。只有当非审计业务产生的巨大经济利益压倒社会目标时,才会出现非审计业务干扰审计业务的独立性问题。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收入构成中仍以会计审计、验资等传统会计服务为主,而且这些业务收入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迹象。可以看出,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服务还处于单一化、低层次的发展阶段,我国非审计业务所产生的收入远远达不到国际上被认为剥离的界限,即占事务所收入的50%,不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还没达到需要拆分的程度。2,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正面影响
(1)广泛的服务范围和领域能使会计师事务所拥有更坚实和广阔的财务基础。审计业务发展至今,传统的服务已经很难通过职业竞争扩大收入,签证、认证等非审计服务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已经成为会计师事务所收入的新增长点。事务所财务实力的壮大提高了其财务安全保障系数,使事务所更有能力承受失去客户造成的损失,彻底割除对客户经济利益的依赖性,增强注册会计师独立判断能力,使其发表的审计意见保持独立、客观、公正。
(2)事务所更好地运用人力资源,增强其自身的竞争实力。由于客户经营和财务结构的复杂性,审计工作越来越复杂,有效的审计有赖于多方面专家的集体工作。事务所尽可能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源,有利于降低对外部专家工作的依赖性,也有利于事务所合理制定和运用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非审计服务的开展,有利于事务所吸引并留住各类专家,同时也会丰富事务所专家的知识和技能。
(3)为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如管理咨询等,能使会计师对客户的经营及财务情况更深入地了解,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缩短收集审计证据的时间,节约审计费用。20多年前Cohen委员会的报告指出:管理咨询能够帮助会计师对客户经营运作和交易情况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能够更有效地确认风险,选择更有效的审计程序,也能更有效主动地抵制来自客户的压力和被动的审计合谋。(4)使事务所增强了独立性。CPA向同一客户同时提供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时,可以通过知识共享提高审计效率,根据“知识溢出效应”理论,提供非审计服务所获得的知识,可以向审计服务产品“溢出”,从而降低审计服务成本,提高审计服务产品的效率。由于CPA在审计过称中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及内部控制的设置状况,因此聘请提供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从事相关的CPA非审计服务,对企业来说可以节约一定的沟通成本,对CPA来说能够提高其服务的附加价值,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从这一点来看,CPA向审计客户提供CPA非审计服务应该是提高而不是损害审计独立性。
(5)有助于事务所在审计市场形成竞争优势,增强事务所独立性。审计市场同其他市场一样存在着竞争,而审计服务模式的特殊性质又使得事务所在同行竞争面前显得特别脆弱。事务所接受公司所有者的聘请,对公司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并提供审计报告。公司所有者根据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告判断公司经营者受托责任 的履行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这种模式下,支付审计费的客户只关注审计结果,而不在乎事务所发表适当审计意见的能力,因此其更换事务所的成本非常之低。面对客户的这种“威胁”,事务所经常要在市区审计收入与违背职业道德甚至冒遭到诉讼风险之间进行艰难的抉择,而多元化的非审计服务能逐渐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获利能力,使其在竞争中逐渐发展壮大,增强其经济独立性,事务所实力的壮大提高了财务安全保障系数,彻底割舍对客户经济利益的依赖性,加强注册会计师独立判断能力,以独立,客观,公正的心态发表审计意见。3,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负面影响
(1)非审计服务的提供模糊了基于受托责任而形成的审计关系
基于受托责任而形成的审计关系,在委托人、被委托人与审计人员之间形成了特定的关系。委托人是财产的所有者,被委托人是受托管理财产的代理人,二者与审计人员共同构成审计关系的三个主体。审计独立性的保障是以审计人员独立于委托人和被委托人为前提的,其中审计人员独立于被委托人(即客户)是关键点。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鉴证业务时,是受托于委托人以独立的第三者身份对被委托人进行审计,而注册会计师对同一客户提供管理咨询等非审计服务时,则直接受托于被委托人。在这种情况下,“三位一体”的审计关系即被打破,尤其是在同一事务所的会计师在两种业务之间发生“角色互换”的情况下,审计人与被委托人之间的关系已变得模糊不清,审计独立性的基础被动摇。非审计服务业务量的增加,加剧了利益冲突,影响了审计独立性。其结果是,事务所受第三者委托的审计鉴证角色日益弱化,而将其经济命运紧紧维系在非审计服务领域。这样,面对客户的重大会计问题,注册会计师在发表审计鉴证意见时,不可能不考虑因充分披露而遭解聘,同时丧失巨额咨询收入的风险,其独立性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
(2)非审计服务的高额收费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
一方面,事务所提供非审计服务的收入比较可观,而审计服务的收入相对较低。事务所害怕失去非审计服务这块“诱人蛋糕”,只好在审计方面做出妥协,这就使事务所与客户之间存在一定的“交易”成分。这样在事务所收取高额非审计服务费用的情况下,事务所是很难独立、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的。另一方面,当非审计服务的收入超过审计服务的收入时,会使非审计服务与审计服务之间形成竞争关系,而收入较低的审计服务竞争者趋弱,注册会计师会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非审计服务,对审计服务的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3)提供非审计服务的注册会计师对客户经营成功的期望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
注册会计师受约提供非审计服务,其工作质量可通过考察客户的经营成果加以衡量;同时,管理当局也是根据评估管理者的标准来评估提供非审计服务的注册会计师。也就是说,注册会计师的声望取决于其成果,并且经营成功的客户卷入诉讼的可能性也较小。那么注册会计师在非审计服务的结果中就不可避免地与客户存在着财务利益关系,从而削弱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4)提供非审计服务可能会降低注册会计师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
社会公众相信注册会计师行业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原因在于这么多年事务所建立的一系列职业准则,尤其是良好的职业行为准则、公认审计准则以及质量控制准则。而随着非审计服务的拓展,注册会计师行业已形成的的职业准则和法律责任体系正受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质疑。由于非审计服务的多样性和不成熟性,使得该领域内的职业准则和责任体系的建立几乎不可能,从而使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公正的声誉受到损害。
"知识溢出效应”(Simunic,1984)认为,“管理咨询服务和审计服务的成本函数具有显著的相互依赖性。”该观点表明,会计师事务所可能为非审计服务的需求者提供更为有效的审计服务,从而获取经济收益。由于非审计服务的“知识溢出效应”会降低审计鉴证服务成本,会计师事务所在提供审计服务时有可能向客户提供费用方面的折扣,这样在竞争市场上,客户就倾向于向同一家会计师务所购买非审计服务,会计师事务所的费用折扣显然是受到利益因素驱动。由此 “低价策略”的实施影响了审计独立性,进而影响了审计质量。其后果是: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为了巩固竞争地位,有可能按照客户的意愿解决某些重大会计问题,从而损害了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审计行为的失范,同时加强对财会人员舞弊行为的监督与处罚力度,确保提供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另一方面,加快完善企业内部的会计规章制度的建设,并注重制定实施细则,从源头上避免制度落实不到位,建立起规范有效的内部会计信息披露监督体制。根据财政部 门及证监部门颁发的规范意见,整改内部财务报告披露不全面、不完善等问题,不断加强修改与补充,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相关性。
(5)非审计服务使形式上的独立受到损害。注册会计师从事的代理会计记账、设计会计制度、进行管理咨询和税务规划与咨询等业务,已使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范围完全深入到客户公司的内部经营与管理,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客户公司的经营决策,并且为事务所与客户之间的“近亲繁殖”提供了土囊。如安然公司的许多高层管理人员都是安达信的前雇员,安然公司的首席财务主管、首席会计主管等高层管理人员都是从安达信招聘而来,至于从安达信辞职,到安然公司担任较低级别管理人员的更是不胜枚举。与此同时,尽管制度要求同一事务所的会计师分别担任同一客户的不相容业务,但不容置疑的是同一组织内部的相同利益关系势必会影响独立性。
三,正确处理非审计服务和审计独立性关系的对策及建议
(一)非审计服务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非审计服务的提供削弱了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非审计服务对事务所的发展的益处又使事务所增强了独立性。因此,在现阶段,我国仍需大力发展非审计服务。但为了减少非审计服务对独立性的负面影响,我国需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会计师事务所的健康发展。1,事务所要有一定限制地提供非审计服务
限制会计师事务所为同一委托人既提供审计服务又提供非审计服务,只能二者择一,这一举措不仅可以解决独立性问题,而且还会产生一种内在牵制机制,使事务所之间得以相互监督,最终会使信息使用者受益。同时,对同一客户进行业务转换时,要有适当的时间间隔。当注册会计师为某一客户终止提供非审计业务后,不得立即提供审计业务,必须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同样终止提供审计业务后,也不得立即提供非审计业务,这样,既防止了审计人与被审计人之间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影响审计的独立、客观和公正,保证审计的质量,又有利于会计、管理服务市场(非审计服务市场)健康顺利地发展。2,充分披露非审计服务
当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提供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时,被审计企业应该在其财务报告中被披露提供非审计服务的类型、程度,以及上市公司应公开披露支付给非审计服务费用的数据,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也应披露因提供非审计服务而增加的收入及审计师轮换的要求,只有这样,投资者才能判断提供的审计、非审计服务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其应有的职业谨慎和独立性;才能确保不提供会引起社会公众怀疑其独立性的非审计服务项目。
3,鼓励和引导会计师事务所发展非审计服务,非审计业务有利于我国事务所业务的拓展和规模的壮大。积极拓展费审计业务有利于事务所防范审计风险、保持审计独立性。审计市场竞争会日益激励,若禁止注册会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就会使众多的事务所挤入一个极为有限的市场。在对市场份额的争夺中,CPA是否会保持其应有的客观、公正和独立还值得商権。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相比,国内事务所在咨询等方面的非审计业务差距很大,因此,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必须扩大业务范围,以进一步壮大实力,增强竞争能力。只有拥有竞争实力,独立性才有可能提高。
4,加快法规建设,强化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的民事责任。专门监督机构在进行监督时,一旦发现注册会计师在同时提供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时出现某些为了自身利益而丧失独立、客观和公正的立场时应严厉进行处罚,其处罚丽力度要远远大于其得到的好处,使注册会计师不愿因小失大而得不偿失,这样才能促使其严格保持其独立性。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批和监督暂行办法》第六十四条、六十五条与六十六条规定,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违反了相关规定,视情节轻重给予罚款、吊销执业资格与刑事处罚等。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现阶段的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案件中,对注册会计师的处罚,多以行政处罚为主,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违规案例当中,还没有正式出现过对不特定主体(如债权人、股民)的民事赔偿。在美国,注册会计师对不特定主体的有关损失承担连带责任,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监督力度的加强,注册会计师因其丧失独立性而出现的过错或舞弊行为,向公司债权人或股东等利害相关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指日可待。
5,加强对非审计服务的监督。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负责监督事务所的审计业务和非审计业务,监督审计的独立性,对违反独立性原则的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有权进行处罚,目前,美国拟成立的公众公司会计监督管委员会就是一个拥有调查权和处罚权的监督机构,它负责监管公众会计公司的业务,检查、调查和处罚执行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应的注册会计师,然而我国的现状是证监会、审计署、财政部、国资委等部门都来管理会计师事务所。所以建议明确管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政府主管部门,由其负责监督管理事务所的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监督审计的独立性,并有权对违反独立性原则的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进行处罚。
(二)建议与启示
1,对某些非审计服务作出禁止。在各类非审计服务中,有些审计独立性的负面影响较大,有些对独立性影响不大,甚至可能有助于审计独立性。因此,应禁止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独立性下降的、特定的非审计服务。美国《2002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一些影响审计独立性的非审计服务作出了禁止提供的规定,这些非审计服务包括:1,薄记服务以及为审计客户提供的与会计记录或财务报表相关的其他服务,2,财务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3,评估与估价服务;4,精算服务;5,内部审计外包服务;6,管理职能或人力资源服务;7,经纪人、投资顾问或投资银行服务;8,法律服务以及与审计无关的专家服务;9,公共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根据有关规定则认为不可提供的其他服务。
2,加强行业自律。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职业的核心。只有充分认识到独立性对于注册会计师个人和整个行业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价值,才能从积极、主动的角度去看待它、遵守它。
我国民间审计起步较晚,事务所提供的服务还比较单一,主要是审计服务。
非审计服务业务大多是管理咨询业务,其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较小。而审计服务所承担的风险较大,发展较慢,急需借助审计和非审计服务的互动关系来推进事务所的持续发展,利用事务所的人力资源优势,创造与客户良好的关系,打破业务领域过于集中的状态。因此,应积极鼓励事务所提供各项非审计服务,等到非审计服务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再考虑采取措施来减少其对审计独立性的负面影响。
五,我国发展非审计服务的策略选择
(一)我国发展非审计服务的动因。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小,尽管全国现有执业注册会计师7万余人,但全国4000多家事务所中, 注册会计师人数在20人以上的事务所只有405家,其中40人以上的不到70家,60人以上的不到20家。从具有证券资格事务所的情况看,全国78 家会计师事务所拥有证券许可证注册会计师1000多名,超过20名的只有5家,合并后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虽有提高,但这些会计师事务所中的执业注册会计师人数平均也只有90余人,且70% 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注册会计师人数在100人以下。面对现在激烈残酷的竞争,整个行业都在寻求联合,通过行业整合的形式,达到扩大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协同能力的目的。然而低层面的相对过剩与高层次的相对不足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如果现在还不顾行业的现状,盲目地实行分拆,只会使得大的更弱,小的愈小,使其在与国外同行竞争中生存更加艰难。现阶段我国审计业务与非审计业务的冲突并不明。就我国而言,会计师事务所目前的服务结构比较单一,审计服务占绝对优势,咨询等非审计业务所占比重非常小,发展相对缓慢。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为上市公司同时提供两项服务所占比例为7% 左右,且非审计服务收费占审计服务收费的比例很小,此时极少出现事务所从同一家企业获得的非审计服务收入成为其主要经济来源的现象,而利用较低的审计收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的审计收费平均为45万元,最低的不足10万元,而中国石化2001年支付给毕马威的审计费用是6000万港币)吸引非审计业务的现象也不明显,对独立性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现阶段国内非审计业务范围主要是资产评估、财务咨询、业务培训及出具内部控制评价书和独立财务顾问报告,与审计业务的冲突未呈现激烈的状况,而社会公众目前很少对企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同时进行两种服务提出质疑和不满。由此可见,非审计业务对会计师事务所形式上的独立性影响不大。拆分不利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长远发展。众所周知,审计业务发展到今天,审计服务市场已经处于一定的饱和状态。而非审计业务以其潜在的高额收入的可能性和广泛的市场需求,以及相对审计业务而言几乎不承担风险的特征成为吸引会计师事务所诱人的项目。国际四大事务所提供非审计服务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的50% 以上。而我国的非审计业务才刚刚起步,业务类型狭窄,收入规模偏小,仅占事务所收入的15% 左右,可见这一领域的发展空间很大。但由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发展较晚,执业质量不高,企业对非审计业务的认识还存在问题,如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不高,缺乏咨询需求的意识,对非审计业务理解不够并对非审计业务的方案缺乏信心等,导致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拓展非审计业务的市场潜力巨大但真正做好还有困难。如果审计与非审计业务分拆,在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时,将大为降低事务所的抗冲击能力,不利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长远发展。
(二)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的非审计服务内部协调措施。谨慎选择客户和业务范围,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提供审计业务和非审计业务可能会影响其形式上的独立性,因此可以考虑限定从事的业务范围,即由不同部门负责两种业务,但这种做
法还是无法从实质上排除人们的疑虑。另外,客户为了寻求最低的交易成本,往往要求事务所提供一揽子服务,从而造成实务操作上的困难。因此,事务所在承接两种业务时,需要谨慎选择客户,了解客户的情况,对影响其独立的业务实行回避制度。因非上市公司受影响的范围相对较小,故可考虑同时为其提供两种服务。但应注意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首先进行质量控制和风险控制。由于注册会计师向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可能会增大审计风险,甚至导致审计失败。因此,事务所应进行适当的风险评估,选派可以胜任两种业务的审计人员,执行严格的三级复核制度,相应地提取更多的风险基金或投保责任险,避免出现重大的审计失误;其次应努力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才能保证在提供非审计业务的同时,又能保持其精神上的独立性。注册会计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判断能力的提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高质量的审计的实现。此外,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内部进行专业化管理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即严格区分两类从业人员,一类专门从事审计工作,具有审计方面的专长,另一类发展成为管理咨询等非审计业务专家,他们分别从事不相容的服务项目,从而在一项程度上保证审计的超然独立;再者,应完善实施行业内互查制度。即通过对相关的审计工作底稿和相关的非审计服务的工作情况的检查,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以及非审计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最后,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进行诚信教育。作为一个诚信行业,只有不断地提高诚信水平,使公众建立起牢固的信任,行业才能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诚信对于每一个从业人员和执业机构来讲,不仅仅是为他人、为社会,更是其自身利益所在。(2)外部协调措施。加强证监会对非审计业务的管制。此外,证监会可通过加大对事务所因提供非审计服务而导致审计失败的惩罚力度,以促使事务所谨慎执业。(3)完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规范。当前我国的审计准则仍处于不断建设和完善的阶段,应通过执业准则的规范化,从以下两个方面协调并有效解决审计业务与非审计业务的冲突: 第一,加强独立审计准则建设。我国的独立审计准 则目前尚未对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进行准则规范,而职业道德规范中对诚信方面的规定尚存不足,这将不利于指导审计实务。为此,加强独立审计准则对独立性和诚信方面的规定可以为注册会计师更好地开展非审计业务创造有利条件。第二,建立“非审计业务准则委员会”,限定非审计业务执业资格。我国目前尚无非审计业务执业准则以规范和指导非审计业务,这将不利于非审计业务的健康发展,可以在注册会计师协会下专设“非审计业务准则委员会”负责准则的制定和改进工作。(4)强化法律约束。我国现有法律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失败所承担 的责任并不清晰,投资者采用集体诉讼的方式寻求利益保护亦不多见,而举证责任仍采用“谁主张,谁举证”的制度,法律制度环境的低风险难以约束审计人员,为此,应加强法律约束及法律惩罚力度,从整体上提高事务所的法律风险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注册会计师执业时,特别是在同时从事非审计业务时更为谨慎,以避免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承担各种行政、民事及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邵世凤:《对会计师事务所非审计业务的理性思考》,《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3期。[2]费爱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影响因素分析》,《财经论坛》2006年第11期。
[3]叶斌:《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研究》,《经济师》2003年第3期。[4]刘骏:《非审计服务与审计独立性》,《当代财经》2005年第9期。[5]郝芳:《非审计业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经济与管理》2007年第5期。[6]约翰·海普:《审计质量与经济结构》,《会计研究》2002年第6期。[7]林启云:《注册会计师非审计服务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8]肖仲云:《论非审计服务对我国审计独立性及审计质量的影响》,《江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9]李玉敏:论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博弈问题[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03)
[10]金虎:浅析相关性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及改进[J].生产力研究.2009(13).[11]郭西强:西安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