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客运企业研讨会上的讲话
欢迎各位在百忙之中来参加我们这个会议。为了进一步规范道路客运经营行为,维护道路客运市场秩序,促进道路客运的健康发展,经处研究,召开此次客运企业研讨会。当前的道路客运市场离交通部提出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今天我们就怎样解决我市道路客运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大家共同研讨。
一、我市道路客运市场的现状
二、我市道路客运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客运市场管理逐步规范,秩序逐年好转,总体上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
一是我市现有客运企业的竞争能力不强,公司化、集约化经营程度仍然不高。我市××××辆营运客车(含旅游客车),公营化客车只占12%,客运市场上运营主体多、小、散、弱、乱,企业的竞争能力不强是现存的事实。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二是运输企业经营方式仍然落后。全市营运客车(含旅游客车),仍然以挂靠分散经营为主,挂靠车辆达88%。长期以来,运输公司都是将客车经营承包给个人,公司收取营运费、管理费,由于车主不是企业职工,企业对车主的经营行为,服务质量的制约、管理、协调能力十分薄弱,运输企业实质上只是一个空架子;(举例:**旅游公司的10台旅游客车超范围经营,管理部门责令其收回营运证,两公司无计可施。)由于这种落后的经营和粗放的管理方式,大部分企业只是看重自我效益,对服务质量管理的观念淡漠,服务机构不设立,没有专人抓,对投诉处理往往是临时报佛脚。
三是违章经营的现象仍然存在。如有的旅游客运企业经营不规范,超范围经营,不按核定线路行驶,自主改行线路。多点配载,站外揽客,兜圈打转,争抢乘客,随意压价、抬价的投诉及媒体曝光经常发生。
四是面对多种运输方式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我们的企业对客运市场的变化缺乏应对措施。**铁路开通后,给经营艰难的**高速客运雪上加霜,作为我市占主导地位的省内黄金线路市场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大部分客运企业束手无策,缺乏应对的办法和措施。
三、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对市场主体培育不够。市场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个体运输户和小规模私营运输企业数量增长过快,市场过度开放又疏于行业管理,往往会出现运力相对过剩,造成运输市场恶性竞争加剧、有效竞争不足等问题。
二是道路客运的组织方式、管理方式落后。绝大部分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整体素质、法律意识较低,主要以挂靠、承包、分散经营等粗放式低水平的管理,集约化经营很难形成。这种只重自我效益,却忽视社会效益的经营理念也使得企业缺乏扩大经营规模,做大做强的内在动力。
三是政府职能部门管理权限交叉,客运市场存在分工不明,业务重叠,从而造成管理不力,导致客运市场违规违章经营,缺乏有效地综合打击手段。]
四、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面对公路客运组织化程度差、规模化进程慢、专业化水平低,经营主体“多、小、散、弱、乱”;各种运输工具之间激烈竞争的局面,为了使我市客运行业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适应交通的跨越式发展,为构建和谐湖北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提出解决问题的以下思路:
一是加强对服务质量的行业管理。根据省局和市处“质量年”的文件要求。各客运企业要成立专班制定企业质量标准,狠抓司乘员工的质量意识,提高服务素质,把质量标准和经济利益挂钩,严格管理。市运管处在年审时要对每个企业上一年服务质量情况结合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严格把关,对考核不合格的企业要责令限期整改,直至取消经营资格。
二是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企业收购、兼并、股份制改造,实行公司化经营,员工化管理,提高公车公营的比重。对新增省际和高速公路客运线路,实行公营方式,取消挂靠经营。
三是加强对客运市场的行业指导。坚持调查研究,加快客运市场变化的信息交流,组织全市客运企业制定市场发展指导意见,提高我市客运企业的聚合力,协助应对措施,全方位为企业服务。
四是进一步加强客运市场的监管。巩固多年市场整治的成果,根据市场新特点、新动向,采取针对性措施,严打各种经营违章行为。
五是转变机关作风。在严格“三关一监督”的前提下,为企业多做好事、实事。方便企业提高办事效率要完善管理程序和违章制度。今年我市道路客运行业主要抓好3件事:一要狠抓落实“道路客运管理年”的各项要求,使我市客运服务质量有一个明显的改变。这也是道路客运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二要抓好城郊各区道路客运公交化改造为城郊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服务,做好便民、利民的大事;三要帮助企业做好**高速客运线路的经营方针的调整,提高全市道路客运企业的整体聚合和竞争能力,帮助企业尽快摆脱困境。
以上想法和意见只是我们一孔之见,希望与会成员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围绕会议议题热烈讨论,献计献策。
第二篇:在客运企业研讨会上的讲话
欢迎各位在百忙之中来参加我们这个会议。为了进一步规范道路客运经营行为,维护道路客运市场秩序,促进道路客运的健康发展,经处研究,召开此次客运企业研讨会。当前的道路客运市场离交通部提出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今天我们就怎样解决我市道路客运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大家共同研讨。
一、我市道路客运市场的现状
目前我市从事道路客运的经营户达197家,道路客运发展势头强劲,主要表现在:一是客运运力结构不断改善,高档客车的比重不断增加。至~年,我市拥有营运车辆4063辆,73136座位,比2001年增长13%,其中高级客车达到789台,2001年为181台。二是道路客运的覆盖面提高,逐步增加干线公路以及大城市向周边辐射的客运班线,形成了方便快捷的公路客运网络。我市公路客运线路现已开通3538条,与2001年相比,增加了2621条。其中,省际线路547条、省内线路1137条、跨省线路1416条、县内线路438条。三是旅游客运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通过旅游黄金周活动,旅游客运量大幅度增长。我市从事旅游客运经营业户现有18户,拥有营运车辆627辆(其中高级车辆434辆),~7座位。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旅游客运的发展尤为突出,旅游客运的管理工作也逐步规范化。四是客运市场组织结构正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五是客运市场秩序有了较大改善,客运经营行为逐步规范化。
二、我市道路客运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客运市场管理逐步规范,秩序逐年好转,总体上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
一是我市现有客运企业的竞争能力不强,公司化、集约化经营程度仍然不高。我市××××辆营运客车(含旅游客车),公营化客车只占12%,客运市场上运营主体多、小、散、弱、乱,企业的竞争能力不强是现存的事实。
二是运输企业经营方式仍然落后。全市营运客车(含旅游客车),仍然以挂靠分散经营为主,挂靠车辆达88%。长期以来,运输公司都是将客车经营承包给个人,公司收取营运费、管理费,由于车主不是企业职工,企业对车主的经营行为,服务质量的制约、管理、协调能力十分薄弱,运输企业实质上只是一个空架子;(举例:xx旅游公司的10台旅游客车超范围经营,管理部门责令其收回营运证,两公司无计可施。)由于这种落后的经营和粗放的管理方式,大部分企业只是看重自我效益,对服务质量管理的观念淡漠,服务机构不设立,没有专人抓,对投诉处理往往是临时报佛脚。
三是违章经营的现象仍然存在。如有的旅游客运企业经营不规范,超范围经营,不按核定线路行驶,自主改行线路。多点配载,站外揽客,兜圈打转,争抢乘客,随意压价、抬价的投诉及媒体曝光经常发生。
四是面对多种运输方式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我们的企业对客运市场的变化缺乏应对措施。xx铁路开通后,给经营艰难的xx高速客运雪上加霜,作为我市占主导地位的省内黄金线路市场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大部分客运企业束手无策,缺乏应对的办法和措施。
三、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对市场主体培育不够。市场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个体运输户和小规模私营运输企业数量增长过快,市场过度开放又疏于行业管理,往往会出现运力相对过剩,造成运输市场恶性竞争加剧、有效竞争不足等问题。
二是道路客运的组织方式、管理方式落后。绝大部分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整体素质、法律意识较低,主要以挂靠、承包、分散经营等粗放式低水平的管理,集约化经营很难形成。这种只重自我效益,却忽视社会效益的经营理念也使得企业缺乏扩大经营规模,做大做强的内在动力。
三是政府职能部门管理权限交叉,客运市场存在分工不明,业务重叠,从而造成管理不力,导致客运市场违规违章经营,缺乏有效地综合打击手段。]
四、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面对公路客运组织化程度差、规模化进程慢、专业化水平低,经营主体“多、小、散、弱、乱”;各种运输工具之间激烈竞争的局面,为了使我市客运行业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适应交通的跨越式发展,为构建和谐湖北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提出解决问题的以下思路:
一是加强对服务质量的行业管理。根据省局和市处“质量年”的文件要求。各客运企业要成立专班制定企业质量标准,狠抓司乘员工的质量意识,提高服务素质,把质量标准和经济利益挂钩,严格管理。市运管处在年审时要对每个企业上一年服务质量情况结合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严格把关,对考核不合格的企业要责令限期整改,直至取消经营资格。
二是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企业收购、兼并、股份制改造,实行公司化经营,员工化管理,提高公车公营的比重。对新增省际和高速公路客运线路,实行公营方式,取消挂靠经营。
三是加强对客运市场的行业指导。坚持调查研究,加快客运市场变化的信息交流,组织全市客运企业制定市场发展指导意见,提高我市客运企业的聚合力,协助应对措施,全方位为企业服务。
四是进一步加强客运市场的监管。巩固多年市场整治的成果,根据市场新特点、新动向,采取针对性措施,严打各种经营违章行为。
五是转变机关作风。在严格“三关一监督”的前提下,为企业多做好事、实事。方便企业提高办事效率要完善管理程序和违章制度。今年我市道路客运行业主要抓好3件事:一要狠抓落实“道路客运管理年”的各项要求,使我市客运服务质量有一个明显的改变。这也是道路客运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二要抓好城郊各区道路客运公交化改造为城郊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服务,做好便民、利民的大事;三要帮助企业做好xx高速客运线路的经营方针的调整,提高全市道路客运企业的整体聚合和竞争能力,帮助企业尽快摆脱困境。
以上想法和意见只是我们一孔之见,希望与会成员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围绕会议议题热烈讨论,献计献策。
第三篇:在学困生研讨会上讲话
如何让学生信任你
——在留守儿童辅导研讨会议上讲话 刘冬
做为一名教师,对待学困生要想让他们信任你、接受你,首先你就要树立好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地位,这样你才是学生的真正好老师。而新世纪的今天不再是严师出高徒的年代,你的形象不能只靠“严”字便能立得住脚,而是要做为学生的朋友,以理治学,以情换情。
一、知识渊博,做学生的“偶像”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现在的孩子从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知道各种知识,他们不再是老师教什么、做什么的“乖”孩子,而是一些有思想、有主见的“小大人”,这样就需要我们老师有渊博的知识。古今中外上到天文,下到地理,我们都应了解、掌握一些,这样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我们老师才可以滔滔不绝,准确无误地讲解。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使一些孩子产生了更多的求知欲,他们敢想感问,如果问我们几次,我们只能含糊其词,或者一无所知,那么在孩子心中老师的“神圣”会何在呢?你又如何去管理这个班集体,如何教孩子们去学习。记得我在教《草船借箭》一课前,收集了大量有关《三国演义》的资料,防止学生们问起有关知识而说不清,果然他们有问有答,在不清楚或不懂的地方我便给他们讲解,一节课过后,他们真的把我看成“偶像”。借此我鼓励他们多读多看,与我比赛看谁知道的多,从而使同学们产生了学习兴趣。在学到《航天飞机》一课时有关航天飞机和飞机的知识我几乎没有讲,都是同学们自己搜查到了资料,做到了真正掌握和了解航天飞机和飞机它们的区别、特点和作用等一些知识,这难道不是“偶像”的作用吗?
二、爱学生,做学生的“慈母”
1.爱每一个学生,不要只爱优生不爱学困生。
爱学生,所有的教师几乎都会说能做到,然而他从内心里自觉地爱学困生就比较难了。于是,就出现了有选择的“爱”,或叫做“偏爱”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别,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但我们的教师却根据这些差别把他们分成好学生和差学生。往往把暂时学习不太好的学生看“死”,用一种静态的概念来定位差生,甚至认为这些差生的学习是永远也无法改变的。由于在教师的大脑中有了这一概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就放松了对学困生的关心,甚至挖苦讽刺或者放任自流。殊不知,大多数学困生的出现,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力低下,而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中一次偶尔的失误,没有得到及时矫正,就成为下次学习新知识的认知障碍,这样周而复始地积累起来就使一部分学生成了学困生,其实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发展后劲是很难估量的。就象马拉松赛跑,很难预言,开始时的前几名成绩就一定优秀,而处在后几名的就一定追不上。按理说,正是因为学生的暂时后进,教师才更需要给予他们热情鼓励和实际帮助。然而多数老师常常是对学困生采取了放弃的态度,把主要精力和大部分的爱给了那些自认为比较好的学生,因而,优生与差生的差距越来越大。造成这一不良后果的责任在教师,但教师从没有责备自己。教师不应该总用苛刻的眼光去挑剔学困生的短处和缺点,其实,学困生并非一切都差,他们一定有自己的优点,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而不要盯着他们身上的缺点。新世纪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转变思想、转变观念、转变态度,紧紧地盯着所有学生身上的优点、特点和闪光点,永远从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亮丽的角度去看问题,去引导学生天天向上。
2.全面爱学生,不要两眼只盯着分
每个孩子都是怀着好好学习的真诚愿望进入学校的,可是,为什么几个星期或几个月之后,学习就成为某些孩子的苦恼呢?就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把分数当做衡量优差生的标准和奖惩学生的武器。通常按百分制60分以下为不及格,对于不及格的学生就等于宣判了他在班级中地位低下宣判了他的差生身份,这也意味着从小学开始他们要背着这个近乎低能儿的包袱一直背下去。在老师轻视冷漠的眼底下,在一次次宣布低分的打击下,在同学们的冷冷耻笑中,一个本来天真灿漫、充满希望的孩子就这样日渐消沉,久而久之连他自己也认为自己天生“弱智”了。一个人从小就没有尊严,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悲哀的呢?分数成了学生的命根,决定了学生的前途和命运,这是教育的悲哀。是谁造成的呢?是教师?是学校?是社会?现在,我还回答不了,但我以为一个有良知的、有道德的、有眼光的教师,应该善待孩子,慎用分数,尤其是对不及格的学生,我们对他们应尽量换一种评价方式。在保护孩子自尊的前提下,多给予他们一些鼓励和表扬,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促使他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实际上,孩子们还不懂得分数并不能代表他们的智力、能力和学习潜力。在他们幼稚的心灵里,往往也错误地把分数看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这对他们的发展是很危险的。
3、理解、宽容学生,不要动不动就批评、惩罚
如果给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有行为过失的学生戴上一顶“坏孩子”的帽子,其结果就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一生的发展。我们应该知道,未成年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孩子们的行为往往是纯真的,也许是好奇心和表现欲所导致的行为过失,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孩子们犯了错误,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决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他们正是在不断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而成长起来的。鞭挞儿童是教育上最不适用大一种方法,因为惩罚会使孩子从良心的自我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了错误的深渊,这是很危险的,是教育的失败。
三、是非分明,做学生心中的“法官”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在学校这样的大家庭里,有的孩子家里很穷,有的孩子家里很富有,有性格开朗的,有性格内向的„„,由于种种的不同,也总会有种种矛盾的产生,矛盾产生了,他们最先想到的是老师,他们都想得到老师的庇护,打消对方的气焰,这时需要老师的理智,你要是非分明,不要因为印象,成绩而随意批评、指责,那样会对一些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孩子产生对你的烦感,在以后的日子里会很难与他们沟通。如果你方法得当,被批评的孩子不但不记恨,反而会更尊敬你,并且他们会做你最好的助手。
有一次,我们班一个所谓的“好”学生与“坏”学生因为小事打起来了,我很气愤,经过调查确实不怨“坏”学生,我批评了“好”学生,“坏”学生很感动,感动之余我告诉他你也有不对的地方,有什么事要找老师,老师会给你一个公平的结果,他诚恳地点点头。后来我又单独找了“好”学生,问他:“老师批评你生气吗?”并且告诉他你在老师心目中是多么好的学生,我以理服人,最后他流下感激的泪水,真诚地对我说:“老师,再没有下次了”。这样两个孩子都教育了,并且没有因为我的批评而使他们其中的一个来记恨老师,相反,他们都很信任、感激我。
总之,他们虽然是孩子,但他们的感情是真挚的,只要你付出真心,以心换心,你一定会得到孩子们真心的喜欢和信任,同时,你也会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给人一个台阶,往往会赢得友谊,得到信赖。给人一个台阶,往往是拥有朋友的开始,也是自己成功的开始。
第四篇:在企业与人才培育研讨会上的讲话
在企业与人才培育研讨会上的讲话
周日星
(二00七年五月二十三日)
各位专家、企业界的朋友: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能与各位专家、企业界的朋友坐在一起,交流连锁企业的发展与人才培育的话题。首先,我代表浙江省经贸委向到会的各位嘉宾、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浙江是经济大省,流通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今天在我们这里召开以“校企对洽”为主题的研讨会,探讨订单式、零距离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搭建浙江省流通企业高效的人才引进平台,我认为非常符合当前的实际,是一个校企共享资源、双赢合作的良好沟通渠道。省经贸委作为省政府工业经济和贸易经济的主管部门,承担着省委、省政府促进我省经济发展的大量工作任务。下面,我介绍一下浙江省流通业发展的现状、下阶段工作目标,供各位代表参考。
一、什么是流通业?
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18世纪末19世纪初,以法国庸俗政治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萨伊〃让〃巴蒂斯特(1767-1832)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家把社会再生产过程分为生产(包括交 1 换)、分配、消费三个独立部分,称为“三分法”。马克思与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对商品经济发展历史和现实的分析,把交换从生产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领域,从而确立了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的“四分法”。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整体来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商品流通过程是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表现形式。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在流通领域,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反映出来。离开了流通领域,商品生产就不能进行。”“流通过程具有独立性……生产过程已经完全建立在流通的基础上”。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将流通定义为“商品所有者的全部相互关系的总和。”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在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全球范围的分工与交易空前扩大、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空前发展的阶段,商贸流通已从过去只有商品货物的局部、片段、不连贯、一国或几国的流通过程,变成了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服务以及其他无形的要素禀赋的流通,从生产与流通相对分离、相对独立的过程,变成了日益融合的大流通过程。商贸流通产业已成为繁荣市场经济的纽带,成为产业间、区域间、厂商间、厂商与消费者之间联系的载体。流通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涵盖了第一、第二产业生产的中间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商贸流通是商流(商品 价值形态的流通)、物流(商品实物形态的流通)、信息流(商品经济形态的流通)、资金流(商品货币形态的流通)的总和。按照2004年6月1日 商务部从行业管理角度公布的《流通业改革发展纲要》和《浙江省流通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指出的,流通业为第三产业中发挥流通功能,以商品流通和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为经营内容的营利性事业,主要包括批发、零售、饮食服务、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会展、典当、租赁、拍卖服务,以及相关信息业等。
二、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商贸服务业率先推进市场化取向改革,多元经济结构、多种经济成分、各类经济主体基本形成,产业化程度大大提高,已成为市场化资源配置程度高、活力强、发展快、特色鲜明的重要产业,在引导生产、满足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近年来,我省商贸流通业实现了较快增长,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在全国前列。2006年,全省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达到2万亿元,增长13.5%,列全国第二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325亿元,增长15%,规模居全国第四位;批零贸易和餐饮住宿业增加值占GDP的10.8%,是国民经济中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产业。批零贸易及餐饮业从业人员达480.58万人,占全省就业比重的15.5%。商品交易市场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呈现数量减少、成交量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市场成交总额、超亿元市场数量和单个市场成交 额3项指标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体系更加健全,多层次、多门类、多功能的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形成,要素市场发展迅速,呈现了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市场共同发展,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协调推进,现代流通业态和传统流通业态相互促进的局面。二是流通领域对外开放稳步推进,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沃尔玛、家乐福等跨国零售集团和联华、苏宁等国内知名流通企业先后入驻浙江市场,有效提升了我省流通业发展水平和效率,截止2006年底,全省商贸领域引进外资已达13亿美元。温州、义乌、台州等地的专业市场已在巴西、南非、阿联酋、俄罗斯等国兴办分市场,推动我省流通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营销网络。三是流通现代化速度加快,连锁经营向更广领域、更大范围拓展。截止2006年底,全省连锁经营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16%,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乡镇连锁超市、行政村放心店覆盖面和放心店配送面分别达到92.3%、96.3%和19.1%。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会展业等新型业态快速发展。已形成一批分工明确、运营高效的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生产资料分销加工配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一批在全国保持领先的行业网站和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的电子商务企业,初步形成了综合性展会和专业展会共同发展的格局。四是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继续位居全国前列。2006年,全省商品市场成交额8247亿元,增长15%。4 一些重点市场,通过不断创新和改造提升,在全国同行的领先地位进一步显现,一批新兴市场发展势头较强、经营特色明显,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扩大。五是市场经济秩序逐步好转,大规模制假售假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得到遏止,企业、个人守法经营的自律意识有所加强,政府部门依法行政能力得到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逐步提高。在食品安全消费领域探索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实施“三张网”建设工程,构建了商品质量保证、购物方便快捷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落实、部门协调配合的“监管责任网”;各方积极参与、信息渠道畅通的“群众监督网”,并逐步向其它领域推广。
三、进一步发展流通业重要性和必要性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是我省市场全面对外开放和接轨国际市场的战略机遇期;是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服务业发展的加快提升期。流通业作为创造需求、引导生产、扩大消费的重要推动力,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将肩负着更重要的任务。
(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要求流通业发展与之相适应。2006年,我省生产总值达15649亿元,人均GDP相当于3975美元。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当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都将发生重大变化。从消费结构看,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消费规模将继续快速上升,特别是农村消费将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基本生活消费比重将有所下降,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比重将明显上升,人民群众对消费环境、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从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包括流通业将得到长足发展。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商业在GDP中的比重一般都在15%以上,而我省商业包括餐饮和住宿业刚刚超过10%。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内外和地区间资源要素流动加快,以商品为载体的分工与交换规模加大,先进流通技术和组织方式的广泛应用,流通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必将进一步显现。这些都要求我省流通产业加快发展步伐。
(二)促进国内消费的政策导向对商贸流通业提出了新要求。针对我国经济过分依赖于投资和国际贸易不平衡加剧的状况,中央近年来十分强调促进消费、扩大内需。近25年来,我省最终消费对GDP的平均贡献率达48.5%,但消费率仅在47%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5个百分点,促进消费还有很大空间。商贸流通业连接着生产和消费,对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不断丰富流通业态,提高流通效率,创新服务内容,不仅有效满足即期消费需求,开发潜在消费需求,还要把需求信号有效地传导给生产环节,促进产业结构不断 适应消费结构的发展变化,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三)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对商贸流通业提出了新课题。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结合浙江实际作出的战略部署。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其先进性不仅表现在创新和制造环节,还表现在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较强的盈利能力,这两者都与商贸流通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有利于制造企业拓展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大多数商品的流通过程要远远长于加工和制造过程,流通成本占据了产品总成本的很大部分,流通环节已经成为“第三利润源”,只有提高流通效率,制造业盈利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省工业运行中“两项资金”规模过大、产销率偏低等问题比较突出,不仅反映出部分企业产品结构不能适应需求变化和经营管理素质不高的问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商贸流通业发展还不能适应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要求,市场开拓能力不能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要求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积极发展商贸流通业,加快建立与先进制造业相适应的高效通畅的现代流通体系。
(四)国内市场全面对外开放对商贸流通业提出了新任务。随着国内零售市场全面对外开放,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跨国零售企业纷纷凭借其资本、人才、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等优势,迅速拓展国内市场。我省作为沿海经济 发达省份,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和消费潜力,是这些跨国企业的必争之地。目前,跨国零售企业已在我省开出超市门店37家,其中1万平方米以上的25家,占全省大型超市总数的53%,而且还在继续扩张,这给我省零售企业带来很大的竞争压力。与此同时,跨国零售企业还通过设立国际采购和物流中心等方式,逐步向上游产业渗透,加强对制造环节的控制,从而影响和制约工业企业的生产。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升本省流通企业竞争力,掌握对流通环节特别是消费终端应有的控制力,确保我省经济安全运行。
四、“十一五”时期浙江省商贸流通企业发展重点 根据浙江省“十一五”时期流通业发展规划要求,至2010年,我省将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00亿元;连锁经营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30%;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降至14%;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基本普及;从业人员占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达到19%。为此,近期,我们将以开拓市场、扩大消费为主线,大力推进商品市场体系、现代流通体系、市场监控体系、流通法规体系和商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流通企业国际竞争力,培育一批具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较强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初步实现建设“商贸流通强省”的目标。近段时期,我省业的流通业工作重点是:构建三个体系,抓好六项重点 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一)建立和完善流通领域法律法规、规划政策和监测调控体系
一是建立和完善流通业法律法规体系。认真贯彻国家出台的商贸服务领域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浙江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认真执行我省现有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加强行政执法力度;认真开展立法调研工作,积极推动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特别是商贸服务领域综合性法规和现代会展、电子商务等一些在我省具有较高发展水平而市场秩序还不够规范的专项法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省商贸服务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是建立和完善流通业政策规划体系。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批商贸服务业发展政策,用深用透各个政策条款,加强督促政策的落实。针对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特征,及时制定出台新的发展政策,修改和清理一批阻碍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的政策条款,加大商贸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浙江省“十一五”流通产业规划》执行力度,把各种调控政策与行业发展规划紧密衔接起来,切实发挥规划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并按照产业总体规划,制定行业相应专项发展规划。加强城乡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和建设管理,争取尽快出台《浙江省城乡商业网点规划和 建设管理办法》,推行大型商业网点建设项目听证会制度,引导商贸设施有序发展。
三是建立和完善流通业监测调控体系。加快市场运行监测体系建设,加强对重要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和节日市场运行监测,及时掌握市场变化趋势。进一步完善《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物资能源应急保障行动方案》和《浙江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猪肉、食盐、食糖等生活必需品,成品油等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形成政府公共储备与民间商业储备相结合,实物储备和资金储备、能力储备互补的新型商品储备体系,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对产业损害和重大市场波动的预警,完善“一体两翼”的预警机制,提高预警监测质量。建立“浙江省市场运行监测系统”、“浙江省产业损害预警监测分析系统”和“浙江省成品油市场管理系统”,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率。
(二)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1.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进一步推动连锁经营向多行业、多领域、跨区域发展;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工程,提高电子商务运用水平;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加快改造提升专业市场、百货商场等传统流通业态,提升商贸流通产业整体竞争力。培育流通领域大企业,在“省重 点流通企业” 培育工作的基础上,引导和支持流通企业做强做大,鼓励具有竞争优势的流通企业通过参股、兼并、收购、托管、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支持大型流通企业间强强联合,整合销售终端资源,提高市场覆盖面和竞争力。进一步落实省经贸委、财政厅等6部门《关于培育省重点流通企业的通知》明确的相关政策,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出台新的扶持政策。建立重点流通企业联系制度,对重点流通企业进行重点联系、分类指导和政策扶持;加强对省重点流通企业管理,实行动态调整和适时增补,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品牌带动作用明显的流通领域大企业大集团。
2.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继续大力推进“千镇连锁超市”建设,合理规划农村商业网点,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到2007年争取基本实现“千镇连锁超市”全覆盖。进一步研究出台和落实千镇连锁超市后续扶持政策,推进连锁配送向行政村一级延伸,扩大农村连锁经营网络;加强对乡镇连锁门店的管理和指导,巩固和提升工作成果。深入实施商务部“双百工程”,加快建设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改善和提高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交易方式、检测手段及标准化程度,培育一批省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企业。
3.实施“品牌兴贸”工程。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品牌大省”的要求,加快建立商贸品牌科学评价体系、政 策扶持体系和监管保护体系。坚持“做精做强、改造提升、恢复发展”的工作思路,大力振兴“中华老字号”。按照商务部“中华老字号”、“中国畅销品牌”认定工作的总体部署,开展“浙江百强老字号”和“浙江省畅销品牌”评定工作;继续实施餐饮业“三名工程”,提升餐饮业服务档次和水平;按照综合性展会和专业性展会共同发展的原则,打造一批精品展会,展示企业品牌。
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我省是国家15个知识产权保护重点地区之一,近期,以打击制售盗版光盘、盗版书刊、教材教辅以及网络侵权盗版为重点,加强版权保护;以商品交易市场、进出口、展会、印刷包装等场所和环节为重点,加强商标权保护;以食品药品、农业及高新技术领域为重点,加强专利权保护。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和案件移送、信息通报平台,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充分发挥浙江省及宁波、温州、义乌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的功能,建立与国家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品牌保护委员会沟通协作机制,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5.提升商业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严格遵守入世承诺,防范“过度开放”。重点引进对我省流通产业有升级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大企业,支持跨国分销企业在我省设立商品采购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销售管理中心,优化我省商贸产业结构。有序引进外资商业的品牌、业态和规模,避免商品市 场恶性竞争,合理保护国内中小型商业的发展。以《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各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和即将出台的《浙江省城乡商业网点规划管理办法》为依据,加强对商业外资的管理,完善外资商业统计监测制度,提升我省引进外资商业的质量和水平。
6.进一步扩大消费拉动内需。推进城市社区商业发展,扩大居民消费,以解决社区购物、餐饮、家政服务和再生资源回收等生活保障性服务为重点,应用现代流通方式,促进社区商业网点的配套设置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制定符合浙江省情的社区商业标准,创建一批省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在提升大卖场、超市、百货商场服务水平的同时,推动商业特色街区建设,打造一批省级商业特色示范街区。以“千镇连锁超市”建设为契机,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络,组织更多的适销商品供应农村市场;发展农资连锁经营,支持化肥、农药、建材等生产资料配送下乡,建立和完善农资销售服务网络,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
(三)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围绕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反响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开展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逃骗税等专项整治,查处一批情节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的大要案,严惩一批犯罪分子。完善行政 执法与刑事执法衔接机制, 督促《关于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几个具体问题的规定》落实,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坚决纠正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有法不依、以罚代刑以及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在推进农村消费市场“三网”建设的同时,逐步向其他领域推广。探索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整合执法资源,强化跨部门执法协作,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加强商业信用建设,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等信用记录为重点,推进“诚信兴商”,加强舆论和群众监督,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推进“诚信浙江”建设。
五、流通业发展对人才培育工作的建议和要求 流通业是一个人才密集型的行业,随着流通企业的飞速发展,人才已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校企人才之间的脱节,院校的毕业生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也就出现了院校毕业生就业难,而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二是企业适用人才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通过部分商贸企业用工情况调研分析,企业每增加1000万元的销售额,用工将增加20名,据此推算,到2010年,浙江流通行业共将增加55.5万个就业岗位,企业用工,特别是店长、柜组长等压力大。因此,加快企业人才培育,提升企业人才素质,是目前院校、企业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下面,就人才的培育问题提几点个人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素质是人才的根本。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人的实践需要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现代化建设需要人的求实精神、开拓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人的创造力、应变力、竞争力。人的这种主体性、这种精神、这种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呢?从根本上说,来源于人的素质。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才培养,就是人的素质培养。只有不断提高人的素质,才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亿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的创新人才。浙江经济增长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发展的根本在创新,而在企业中执行组织管理和创新功能的就是企业家。正是这些企业家能够从市场中准确的抓住潜在生产和交易机会,将各种生产资源合理聚集,科学配置,才创造出浙江省企业的一个又一个的神话。目前,从校园中走出的学生中,毕业生多,企业需要的员工少,工作者多,而能为企业创造财富的人才少,其根本就是缺少创造力、应变力、竞争力等职业素质。因此强化院校的素质教育,特别是职业素质的教育是目前院校培育大批善于集约经营,富有创新意识人才的重要内容。
(二)培养企业有用的合格人才
企业经济的发展和模式的改变,使得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作为培养企业技术人才的职业 技术院校能不能及时培养出掌握新技术的人才,就成为能否支持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职业技术院校应主动预测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挖掘企业的潜在需求,动态评估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情况,使专业的设置和课程的设置具有前瞻性。只有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出发,根据市场和行业需要,确定专业和培养方案,将企业对人才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需求融入到职业技术培训教育教学的方案中,才能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使毕业生适应企业,适应社会。要保持职业技术院校工作的前瞻性,主要应关注几方面工作:(1)关注国际科技发展的动向,特别是要着眼那些国际上刚刚出现的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提前引进消化。(2)关注国内领先科技发展动向。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目前发展的速度很快,在我们学习国外新技术的同时,我们的自主创新技术也有可能走出国门。及时培养出推广我们自己技术的人才,同样是摆在职业技术院校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人才的培育工作应融入到企业发展中去 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企业,企业的经营更离不开学校。职业技术院校是介于理论研究院和实务操作的教育机构,理论教学固然重要,但技能培训则更为实际,但学校中的实训设备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先进程度上都存在不足,不利于学生提高操作技能,要弥补这些不足,学校必须与企业联合,充分利用企业 的设备和人力资源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操作机会和学习机会。职业技术教育,应该侧重培训学员的动手能力。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但是“实践出真知”。当前本科院校的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充分满足了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人员需求,企业从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的就是一线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如果职业院校还在按照国家本科院校的模式办学,三尺讲台、一面黑板,搞教室集体上课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理论抓不住、动手没能力、眼高手低、心里没底,不能适应现在企业的人才需求。因此,要使每一位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人都认识到:要么走出去,到企业中去看、去学、去亲手做,在做中学习;要么请进来,请身怀绝技、绝活儿的技工师傅言传身教。职业技术教育的课堂最终要在企业,企业才是最好的课堂。只有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具备了要领掌握了,那么学员才能成为企业中用得上、靠得住、离不了的宝贵员工,能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座的各位都是教育界的专家、企业人才培育的管理者,在这里我班门弄斧讲了这么多,不到之处,请大家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供电企业基础管理研讨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今天,供电企业基础管理研讨会在我县隆重召开。首先,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长期以来给予我县的关心、指导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县地处广西中部偏东的大瑶山区,成立于1952年5月28日,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全县
辖3镇7乡81个村(居)委会,总面积2518平方公里;全县森林面积3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7.34%;年平均气温17℃,年均降雨量1800多毫米,年均相对湿度85%;全县总人口15.09万人,其中瑶族人口占34.4%,瑶族中又分为盘瑶、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和坳瑶5个支系,是世界瑶族支系最多的县份和瑶族主要聚居县之一。
我县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盛产绞股蓝、灵香草、八角、甜茶、茶叶、香茹、木耳、黄笋、生姜、中草药等林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绞股蓝为原料所生产的绞股蓝系列保健品已远销国内及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国外市场。2001年,我县被国家林业局定为“中国八角之乡”。县境内河溪密布,集雨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5条,分别属于珠江流域一级、二级支流、柳江、浔江、桂江的重要源头,主要发源于圣堂山,呈辐射状流往周边县市。年产水量25.7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达26.46万千瓦,可开发装机16.9万千瓦,电力开发前景广阔。同时,为流域内570多处引水工程,1620多座水库山塘和590多处山区水电站提供第一水源,直接灌溉着周边4个市、8个县、41个乡(镇)200多万亩水田、耕地,并为500多万人口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我县矿产资源有金、铜、铅锌、重晶石、花岗岩、彩色大理石等十余种,蕴藏量十分丰富,开采潜力巨大。
近年来,我县在自治区党委、区人民政府和来宾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林业立县、旅游强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的总体工作思路和“打基础,兴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的工作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十一五”规划,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2006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847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6.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33799万元,同比增长8.5%;第二产业完成22782万元,同比增长19.6%;第三产业完成31890万元,同比增长22.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000万元,同比增长25.4%;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159万元,同比增长14.8%;财政收入完成5299万元,同比增长23.9%;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5455万元,同比增长18.9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4932万元,同比增长18.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233万元,同比增长22.6%;农民人均纯收入2067元,同比增长16.2%。
供电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到生产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必须牢牢把握安全生产水平、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和提高企业效益,以安全生产、节能降耗、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管理、企业经营、营销和优质服务管理等各项工作全面提升供电企业基础管理水平。我县在2005年12月底顺利通过了农网改造一期、二期10kv及以下工程整体竣工验收,2006年11月,农网改造工程田村变电站等八个35kv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工程通过了验收委员会组织的验收,实现了农村电网“两改一同价”目标。近几年来,我县先后上马建设了一批较大容量的水力发电站,现有些电站已经投产并且产生了效益。同时,我县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水力、电源充足的有利条件,先后引进和开发了一批对全县经济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企业,包括商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和种植业等项目。这些企业落户**,并且逐渐形成了产业链,对促进我县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供电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将依照基础管理达标的五个标准(安全管理、节能降耗管理、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管理、经营管理及营销与优质服务管理),充分使用现代的管理手段,加大管理系统的投入,把基础管理工作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使基础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目前我县正处在大开发、大发展的有利时机。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给我们多提意见和建议,留下宝贵的经验,以利于我们改进工作;希望水电同行之间进一步加强交流,增进友谊,互相支持,共谋发展;同时,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多介绍企业及投资商到我县进行产业开发。
最后,预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