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为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添砖加瓦

时间:2019-05-12 08:12: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实践为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添砖加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实践为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添砖加瓦》。

第一篇:社会实践为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添砖加瓦

社会实践

---为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添砖加瓦

社会实践是什么,看见这个任务大多数学生认为,挣钱是实践的首要目的。有的却不这样想,他们是抱着提高自身能力及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来参加社会实践。自从走进了大学,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先就业,再择业!老师的话时刻在耳边围绕.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君有谁想身处校园的我们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

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优势,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毕业后能顺顺利利走入社会,在瞬息千变万化的社会中崭露头角,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走进家乡的客运站. 谷城客运站,虽然不大,却承接着南来北往的运输要求,在春运期间,客运站把抓安全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汽车客运站安全生产管理的总体目标是把住汽车客运站安全生产源头关,有效预防和减少因汽车客运站源头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客运站的经营者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在以这种以安全理念为指导的情况下,开始了我的寒假社会实践之旅。

在站里,我并没有因为没有经验而退后,我相信我行!虽然这里的工作繁而重,不会有人像在家里,校园里一样分配你,帮你去完成,也不会因为做好了就夸你,一切必须靠自己,我要自觉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这里每时每刻都存在着竞争,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藉以警戒自己,用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这期间我主要负责客运站的以下工作:

一,和有经验的职工们一起,负责客运站人流,物流的进出。正值春运高峰期,谷城这个小小的客运站日均发送人次达千人以上,在这种情况下,我严格按照车站的管理规定,做到对进出汽车客运站的人员、车辆进行严格检查,确保“三不进站”和“五不出站”。通过和老员工们一起学习,我现在已能准确分辨 “三不进站”和“五不出站”的物品。“三不进站”是指:危险品不进站、无关人员不进站(发车区)、无关车辆不进站。“五不出站”是指:超载客车不出站、安全例检不合格客车不出站、驾驶员资格不符合要求不出站、客车证件不齐全不出站、“出站登记表”未经审核签字不出站。

二,在一辆车上,当了为期5天的售票员。由于春运人手紧张,我就主动要求在车上当起了临时的售票员。原本以为售票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可是现在通过这次实

践活动,我发现当个合格的售票员也需要一定技巧。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的人很多,车站内就会有很多要上车的旅客,在上车的时候我都会疏导他们按秩序上车。一部分人看我是个小姑娘,都自觉的排着队上车,可还有一部分人就对我冷嘲热讽,说了很多不文明的话,当时心里觉得特别委屈,觉得好不公平,做了事情还被骂。可是转念一想我既然选择了在这干着,就要努力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在怎么样我也忍了。

三,负责客运站的卫生监督。客运站是个人来人往的地方,来来往往的人多了,客运站的卫生情况也更加突出,非常不好打扫,往往是你刚刚打扫完,后面又有人乱丢,所以令这里的工作人员很是头疼,作为一个实习的大学生,我主动要求打扫卫生,借此来锻炼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在站里,我总是抢着干活,毕竟作为新人,我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四,和站里的工作人员一起维持售票点的次序。众所周知,汽车在中短途运输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不光是火车站的买票人多汽车站也同样如此,人一多不免就会有人插队买票等不文明的现象发生,在这个时候,如果不管理和制止,说不定会酿出什么祸端,因此这个工作就显得很重要,就我来说,当我遇到那些插队的人,我会过去和他讲道理请他自觉排队,当然这种方法并不是每次都管用,有时候根本就不会听你的,此时此刻我才了较到做什么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的,这些经历对我以后走出社会,所要承受的一些挫折和磨砺有莫大的帮助。

通过这次寒假客运站实践活动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理论学习有一定的差距。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有时候我会埋怨,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让人吃尽苦头呢?这是社会与学校脱轨了吗?但我觉得老师是正确的!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上得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一些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注意到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不可少。我们不可能永远是学生,只懂得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以后的人生旅途是漫长的,我们终是社会一份子,与社会交流,为社会贡献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第二篇: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摘要:当今,企业竞争基本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所面临的外界环境与所采取的竞争行为,会因时间、地域、竞争对象以及顾客的不同而变化。本文以探析现代企业竞争特征入手,对提高企业竞争优势进行了粗浅探析。关键词:企业竞争;核心竞争力;优势

一、现代企业竞争特征的分析

当今,企业竞争基本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所面临的外界环境与所采取的竞争行为,会因时间、地域、竞争对象以及顾客的不同而变化。在这个动态意义下的企业竞争,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竞争是不断开创与抵消的过程

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所凭借的资本就是本企业的“竞争特色”,企业必须创造出与竞争者的不同之处,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是,任何一个特色或条件,都不能永远维持。因此,企业必须在原有竞争优势被抵消之前,开创出新的竞争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二)竞争是焦点的不断转移与改变

我们以企业发展的阶段来说明这一特点。一般在企业成立之初,关注的焦点大多为产品,只要产品好,顾客就会上门购买。因此很少考虑竞争者的做法。等到企业进入成长阶段,企业逐渐意识到竞争者的威胁,很自然地会将焦点置于竞争者的身上。

然而,以竞争者为焦点,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因为企业所处的外界环境在变,会产生许多市场机会,企业不应只将自己局限于现在,而忽略了未来的发展潜能。于是,在第三个阶段,企业将焦点转移到市场机会。市场机会是指对企业营销行为富有吸引力的领域,在这一领域该企业将拥有竞争优势。(三)竞争是竞争主体的多元化

党的十四大召开后,不但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还指出了企业要向集团化发展。随着企业向集团化发展,竞争的主体不断改变,而且日趋多元化。以前,我们谈到竞争都是两个厂家争个你死我活的情景。然而,如今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竞争的主体很可能发生在同一集团中两个不同事业部之间,也可能是两组新产品开发团体竞相研制新产品。这样,竞争的战场就从市场延续到企业内,形成“内部竞争”。

二、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途径

(一)选准目标市场,实施有特色的营销策略

所谓选准目标市场是指企业所选择的市场是能够得到消费者青睐的市场。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认真做好市场调查与分析,正确地选择目标市场。然而目标市场的开拓与经营,必须有“特色的竞争策略”做保证。笔者建议如下: 1. 注重组合策略的实施。某些企业拥有众多的产品,如能将之组合,彼此之间不仅能相互支持,甚至还能产生综合效果。例如综合包装策略———原来只卖咖啡杯,可能价格不太高,如果加上咖啡一起出售,不仅价格不一样了,还会提高两种产品的整体销售额。这便是组合策略的好处。

2. 在企业生产、技术能力允许的条件下,采取整合的策略。所谓整合的策略即指企业从供应厂家购进材料发展为自己生产,或者从制半成品发展为制造成品。前者可使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后者可使企业大幅度调高产品售价。这两者都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原有优势。3. 强化销售网络策略。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同时,消费者有权择优选购。这样,企业之间展开了竞争。为了提高竞争能力,除在产品质量、特色、品种、价格竞争之外,还必须在其他方面进行,如包修、包退、包换,还有包运输、包安装、包供应配件以及包培训技工等。此外,企业还必须应利用销售网络,高效快捷地捕捉并反馈市场信息与用户意见,及时做出应变与革新的举措。

(二)培养“核心竞争力”,扩大企业竞争优势

1.“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对企业有重要意义。企业能够长久发展,并不是光靠表面的策略,关键是企业能否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利用它向外发展。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资讯、设计制造或销售网络等某一或几个方面具有的可抗衡或超越竞争对手的力量。它是企业借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并扩大优势的决定性的力量。例如本田公司的引擎设计及制造能力,联邦航空公司的追踪及控制全世界包裹运送的能力,都使它们在本行业及相关行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即使制造的产品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

2.“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非一成不变,或是永远存在的。就像企业的职工,会新陈代谢;品牌知名度需要广告维护,技术必须不断创新。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个事实,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若想永远维护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构建一个“学习型组织”。在这样的组织中,成员具有充沛的学习能力。他们会不断更新现有的技术,发展更精锐的新技术。

在这方面,日本公司有独特之处。日本企业有时在组织的设计上,我们看起来很笨,但有它的道理存在。某些日本主管故意将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任务,交由几个人重复负责;或是让职工做一些多余的工作,甚至故意制造模糊的工作权限。这在传统的管理观念中,似乎是错误的。但是,日本企业希望从冲突中、尝试中,找出更好的工作方法,甚至不同于以往的新方法。久而久之,在企业中形成了学习思辨的风气。

(三)建立网络观念下的竞争机制,走集团化道路,提高整体竞争优势。

企业向集团化发展,可以利用联营、联合所形成的资源渠道网络、物资销售网络、资金融通网络,形成规模效益。这就是建立网络观念下的竞争机制的必要性。企业向集团化发展,可得到三种竞争优势: 1. 实现专精的结合。企业在资源、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样样专精。如果向集团化发展,可以结合各企业的专长,以发挥众企业优势的网络组织,形成最佳的选择。

2. 可以减少企业负担。在集团的网络关系中,企业共同为集团的总目标努力,单个企业就会减少负担。例如: 原材料储备工具、仓库的共享,就能减少单个企业的资金占有。

3. 实现管理成本的节省。以往企业为了发展新产品,常需成立一个新的部门单位。为了管理这些单位,又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及财力。在集团的网络组织中就没有这样的困扰。企业之间为单纯的交易关系,双方根据契约履行其义务及权利,节省了不少管理成本。

三、持续性创新

如果企业所处的环境基本保持不变或相对稳定,那么企业只要选择和进入富有市场吸引力的产业,并且具备战略资源、核心能力、企业战略能力、企业家能力和优秀的企业文化以及相对于竞争者来说更富效率的内在要素以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就可以创造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它们只有在相对稳定的环境当中,才能够发挥其主导作用。然而,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变化而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甚至可以说已经达到动态或剧变的程度。

真正的竞争优势必须能够经受住长期和动态环境的考验或检验。这是因为,企业的成功或竞争优势的获得不能够只是依靠某个时点的定位(市场定位或资源定位),而是应该从长期来看企业的总体经营绩效或表现。就像打仗一样,占领一城一地或打赢一次战役并不能够说明什么,战争的最终胜利取决于长期和全局的结果。

笔者认为,企业间有竞争,也有合作。愿我国企业在竞争与合作中,不断蓄积竞争优势,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同时,也迅速走向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的轨道。

参考文献

[1]贺小刚. 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J]. 经济管理,2002,(14). [2]张文松.《企业战略能力研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5. [3]胡大立.《企业竞争力决定因素及其形成机理分析》[M].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第三篇:竞争优势

在演讲中,杨壮教授与在座的来宾共同剖析了中国企业管理人才的流失现象。一项调查研究表明,中国企业高层领导人有一半以上的人准备在两到三年内辞职或者调换工作。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产生?在广泛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杨壮教授认为企业中高管离职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有:企业缺乏独特的、具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和文化氛围;企业未能建立起真正合理的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企业没有提供人才发挥的平台,未能制定长远职业发展规划以及企业领袖的个人素质和领导风格存在重大缺陷。他认为,高管离职不单单受企业制度影响,更是一个管理问题。总裁理念和领导风格直接影响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潜力的发挥。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之本,企业激励机制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为公司招聘和人才培养创造了积极的文化氛围。杨壮教授的研究紧扣目前企业中的热门问题,数据翔实,逻辑清晰,鞭辟入里的分析和科学严谨的结论深得在座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赞同。

随后,北大国际MBA项目 EMBA主任、战略管理学专家马浩教授,就竞争优势与中国企业问题发表了精辟的见解。马浩教授认为,竞争的意义在于参与,重要的不是赢,而是参与其中。但在参加竞争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取胜。“猪也可能会飞,但肯定不如鸟飞得漂亮”,因为飞翔不是猪的优势。同理,企业必须在不同的环境中定位自己,选择不同的游戏。马浩教授就竞争优势的实质内涵、表现形式、定位所在、作用影响、起因缘由都做了详细的阐述。他还提出,中国的企业不用走很多弯路,学习西方发达国家成熟企业的案例,模仿本身也是种创新的手段。中国企业可以选择在自己有相对优势的小池塘内,成为大鱼。随后,马教授还为中国不同企业如何发挥竞争优势,开出了不同的药方。

主题演讲之三:竞争优势与中国企业

主讲人:马浩教授

演讲内容提要:竞争优势的基本概念和一般现象:竞争优势的实质内涵、外在表现、定位所在、作用效果、起因缘由以及时间跨度等;中国企业在现代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面临的特殊挑战和机遇;中国企业如何快速模仿和吸收国外优秀企业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以迅速取得相对于国内其他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中国企业要取得相对于国际一流对手的竞争优势,核心是要依靠自身的创新。

第四篇:以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以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是评估信息技术投资收益的一个指标。信息技术能否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及如何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呢?本文以资源基础论为理论基础,从四个方面:信息技术类型、信息系统类型、信息技术与其他资源组成的资源束和信息化项目团队资源束,研究了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可以帮助企业深入认识信息技术是如何创造竞争优势的,及帮助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从信息化建设中获得竞争优势。

资源基础论是解释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理论。竞争优势是指企业执行一项价值创造战略时,其他竞争者或潜在进入者并没有执行类似战略。持续竞争优势是指竞争者当前及以后不能复制的一项价值创造战略。资源基础论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巴尼(Barney,1991)指出企业资源需要具备四个基本的特点,才能为企业产生竞争优势,即有价值、稀缺性、不完全模仿(如独特的历史条件、原因不明、社会复杂性)和不可替代性。有价值是指一项资源只有在它有价值时,才可能带来竞争优势与持续竞争优势。稀缺性是指当一项有价值的资源不能被大量竞争企业拥有时,才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不完全模仿是指有价值且稀缺的资源只有不易被竞争者模仿时,才能够产生持续竞争优势。不可替代是指不存在战略相当的替代品,使竞争者可以执行相类似的战略。本文将以巴尼提出的四个特点为基础,从信息系统类型、信息技术类型、信息技术与其他资源组成的资源束和信息化项目团队资源束的角度,来分析信息化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

一、计算机软件能够产生竞争优势,计算机硬件不易产生竞争优势

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与通信设备。计算机硬件与通信设备没有稀缺性特点,不易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而计算机软件能够满足不完全模仿的特点,易于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计算机硬件与通信设备是企业有形资源的一部分,竞争者可以从市场中购买这些有形的信息技术产品。由于这些有形信息技术资源不满足稀缺条件,所以不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计算机软件是企业无形资源的一部分,它具有不完全被模仿的特点。企业管理软件不是用户企业购买的标准化软件包,而是软件公司根据用户企业的需要进行过再设计的软件包。BEA(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将软件分为三种:标准化软件(prepackaged software)、客户化软件(custom software)和自主化软件(own-account software)。标准化软件是指软件以一种标准的形式出售或授权,并且以一种打包/捆绑的方式传递或通过因特网下载。客户化软件是指根据用户的特定应用修改软件,并且通过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分析、设计与编程服务等活动来传递软件。自主化软件是指根据某个用户的特定应用编写的软件。标准化软件,如微软的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和杀毒软件等,是任何企业都可以买到的软件,它不满足稀缺条件,不能为企业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用户化软件由于进行了个性化再设计,所以不同用户企业的软件是异质的,可以为企业提供持续竞争优势。自主化软件是为某个特定企业的特定需要而量身定制的软件,它满足稀缺性、不易模仿性和不易替代性,可以为用户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企业管理软件属于用户化软件,不同企业的管理软件是异质的,其异质程度取决于个性化再设计的程度。显然简单的个性化再设计易于被模仿,而复杂的个性化再设计不易被模仿。另外,每个企业的管理软件主要是适用于特定企业的经营环境,而不能够完全适用于不同环境中的竞争者企业,所以,管理软件有不完全模仿特点,可以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

二、新信息系统易产生竞争优势,成熟的信息系统不易产生竞争优势

新信息系统是具有稀缺性、不完全被模仿、不可替代的特点,而成熟的信息系统则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失去稀缺性特点、不完全被模仿的能力与不可替代的特点。因为对成熟的信息系统来说,竞争者有大量的时间来学习领先企业信息系统与其持续竞争优势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可以模仿领先企业的信息系统。既使竞争者不能完全认识领先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式,竞争者也可以在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摸索出与领先企业有类似功能的信息系统,即找到替代品。同时,信息系统供应商在长期经营中,能够提高信息系统生产效率,增加市场供应量,使信息系统失去稀缺性。所以,相对于成熟的系统来说,新系统更易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例如,ERP相对于 MRP、MRPII来说,容易产生竞争优势;EIS相对于TSP、MIS、DSS来说,容易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上世纪末出现的SCM、CRM也容易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新系统不断出现是企业信息系统发展的一大特点,未来领先企业能否从新系统应用中获得竞争优势,将取决于两因素。一,竞争者开始模仿的时间。竞争者开始模仿的时间可能变长,也可能变短。因为,一方面,企业已经认识到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有机会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因此,会对新的信息技术应用进行更快速的反应,使领先者进行信息技术创造性应用的开始时间与竞争者开始模仿领先者创造性应用之间的时间间隔缩短。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风险比较大。当容易存在领先者劣势时,竞争者将会推迟模仿的开始时间。等领先企业获得一定的成功时,才开始应用新系统。这样竞争者可以借鉴领先企业的成功经验以提高项目成功率。例如,管理者与员工对新事物的抵抗是企业信息化项目失败的一个常见原因。早期信息化建设中形成的一些经验:信息化项目是“一把手”工程,企业信息化不仅是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等等,将使竞争者的管理者与员工预先产生一个预期,即信息化成功需要企业生产模式变革、战略变革与人力资源政策变革的配套投资。管理者与员工的这种预期,可以帮助竞争者克服管理者与员工对信息化项目的抵抗情绪。因此,竞争者的开始模仿时间将取决于竞争者对风险的偏好。二,竞争者的模仿周期。未来信息系统的模仿周期将更长,因为未来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将不断增加,例如集成的部门更多、集成的企业更多、支持的决策也更复杂,竞争者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学习领先企业信息系统与其竞争优势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领先企业更容易获得时间压力下的规模经济性。

三、信息技术与其他资源组成的资源束比信息技术本身更容易产生竞争优势

信息技术与企业其他资源结合形成的资源束,可能会比信息技术本身更容易产生竞争优势。例如,如果信息技术能够与企业独有的资源相结合,由于企业特有的资源不能完全被模仿,那么信息技术与企业特有资源组成的资源束就具有了不完全模仿的特点。根据巴尼的定义,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既可能是某项资源,也可能是一束资源。当信息技术与企业其他资源存在互补关系时,那么信息技术与企业其他资源组成的资源束给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就大于信息技术与其他资源各自独立为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总和。巴尼在他那篇经典的文章中专门谈到了信息系统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首先,他认为信息技术本身不能为企业创造持续竞争优势,因为信息技术是有形技术,易于被模仿。其次,巴尼认为信息技术如果嵌入企业正式或非正式的管理决策制定流程中,那么有可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信息技术产生的收益与企业的信息技术投资总额并没有相关性,而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程度与企业收益有相关性。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紧密结合说明企业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强。即使信息技术本身易于被复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则不易复制,特别是当管理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时。因为管理具有复杂性,不易被模仿,所以信息技术与管理组成的资源束也能够产生不完全被模仿的特点,从而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实际上,企业信息化的许多工作正是把信息技术与其他企业资源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如信息化与业务流程变革的融合。从企业信息化项目团队的组建模式就可以看出管理变革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一个典型的企业信息化项目团队一般由软件公司、咨询公司和用户企业三方组成的。例如,联想集团的ERP项目团队包括联想集团、德勤咨询公司与SAP软件公司。许多软件公司与咨询公司在信息化项目建设方面存在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如IBM对普华永道咨询公司的收购,部分原因就是为了实现软件公司与咨询公司更好的战略合作。因此,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总投资一部分是用于购买先进的信息技术,一部分是用于购买先进的管理实践经验。信息化过程既是引入信息技术的过程,更是引入管理变革的过程,而企业从信息化中获得的竞争优势,就既来自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也来自企业在管理变革方面的投资。

企业持续创新能力与信息技术组成的资源束,能够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企业资源不仅包括有形资源,还包括能力、信息和知识等。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可以帮助企业不断挖掘信息技术的生产潜力,探索新的经营管理模式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信息技术是比较新的技术,有很大的生产潜力尚未被挖掘出来。持续创新使企业的信息系统与竞争者相比,能够保持稀缺性和不完全模仿能力。当竞争者模仿领先企业的信息系统时,领先者不断自我超越,使得竞争者完成模仿时,领先企业又产生了更新的信息系统。如果竞争者不具有创新能力,那么它们就不可能完全模仿领先企业的信息系统。企业持续创新能力与企业综合资源能力有密切的关系。首先,企业人力资源需要有相当的知识水平。企业可以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或者招聘新的技能型员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综合能力。其次,企业员工挖掘信息技术生产潜力的积极主动性,还取决于企业激励政策、企业创新文化、人际关系等企业资源。例如,信息系统发展目标之一是部门间更深层次的融合,包括流程的融合与决策规划的融合。在项目建设期间,激进式的变革比较容易被接受,在项目结束后,渐进式的变革是主要的。渐进式的变革受到信息技术部门、其他部门的管理者之间的人际关系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信息技术生产潜力的进一步挖掘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源、企业文化、企业内团体正式与非正式关系、企业间正式与非正式关系等资源状况。建立在这些复杂资源束基础上的企业持续挖掘信息技术生产潜力的能力就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由于这些资源束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存在因果模糊性与社会复杂性,不易被竞争者企业模仿,所以持续的信息技术生产潜力挖掘能力就是一个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D Aveni认为现在的市场竞争是一种超竞争(hypercompetition,1994),竞争优势的来源正以逐渐加快的速度被创造出来和侵蚀掉,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才能拥有竞争优势。因此,在当前超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持续创新能力能够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做出非常重要的贡献。

四、用户企业内部资源投入比外部技术资源与管理资源更易产生竞争优势

真正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是用户企业利用软件公司信息技术资源的能力和利用咨询公司管理经验资源的能力,这种资源投入是信息化建设中的隐性资源投入。用户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将投入巨大的隐性资源,例如,用户企业了解企业经营现状的能力和制定既明确又切实可行的实施目标的能力;用户企业落实业务流程重组方案的能力;用户企业员工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转变工作态度的能力和适应新工作模式的能力;在项目完成之后的日常工作中,员工在信息技术基础上持续创新的能力。不同企业信息系统资源的异质性是由不同企业利用外部资源能力的差异造成的。软件公司开发信息系统的技术,如某类编程语言,不能为企业提供竞争优势。竞争者可以购买软件公司开发信息系统的技术,所以软件公司的信息技术资源不存在稀缺性。同样,咨询公司提供的管理咨询也不具有稀缺性,竞争者也可以购买到这些服务。造成不同企业信息系统竞争优势差异的是不同的企业利用软件公司资源与咨询公司资源的能力差异。任何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管理经验只有与企业特定的资源相融合,才能充分实现对企业经营效率与经营有效性的促进作用。用户企业利用这些资源的能力越强,越容易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相反,如果用户企业不能很好地消化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管理经验,信息系统建设也会给企业带来竞争劣势,如信息系统虚设与资金支出浪费、管理变革失败破坏了企业内部管理者之间的和谐关系、信息化失败给企业带来的形象损失和企业在股票市场上的损失等。所以,信息系统能否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主要是取决于企业自身的资源和企业利用其他企业资源的能力。用户企业应该在信息化项目团队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深入挖掘外部资源的生产潜力,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了信息技术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几个特点,即,软件技术比硬件技术容易带来竞争优势,新信息系统比老的系统容易带来竞争优势,信息技术与其他资源组成的资源束比信息技术本身更易带来竞争优势,而在信息化团队中,用户企业利用外部资源的能力比软件企业资源和咨询企业的资源更易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软件投资而不是硬件投资,及时应用新信息系统而不是老系统,积极将信息技术资源与企业其他资源结合,而不是仅注重信息技术投资,主动发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而不是依赖于软件企业与咨询企业。这样,才有利于企业通过信息技术投资,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行喜欢 王方华

第五篇:为中国崛起再添砖加瓦

为中国崛起添砖加瓦

熊微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朋友们:

大家好!

我叫熊微,来自襄樊运用车间。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为中国崛起添砖加瓦。” 在开始演讲之前,我想请大家用一个词,来表达您心中对中国的印象。也许您会想到“发展、强大、勇敢、自信、坚强、团结”,而我心中对中国的印象是〃〃崛起!

是啊!中国,经历了31年的改革征程与沧桑巨变,在这31年的光辉历程中,铸就了一个伟大民族近百年的腾飞梦想!如今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的崛起让世界刮目相看。

作为一名铁路人,我们看到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铁路新技术不断运用,中国铁路开始进入百年发展史上最快速的时期!尤其是经过六次大提速后,直达列车捷报频传,长交路大轮乘全面发展。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铁路人,此时,我不禁豪情万丈、胸潮澎湃,澎湃在心头的不仅有对我国铁路的无限憧憬,更有对我们每一名可亲可爱可敬铁路人的崇敬。“为什么我情不自禁,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重”,是啊!为了中国的崛起,我们千千万万的铁路人,以纯正的心态,坦荡的胸怀自觉地溶合起来,优化运输组织,提高运输效率,齐心协力、团结进取。在又好又快的发展中不懈追求和艰苦奋斗。正是我们每一名铁路人昂扬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才使中国铁路稳步迈入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为了中国的崛起!当面对触目惊心的地震,损失惨重灾情时。我们肩并肩,手挽手,心连心,用智慧、汗水乃至生命保卫着祖国的大动脉畅通无阻。在这场战役中,每一名干部职工始终牢记并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铁路人伟大的抗震救灾实践再一次证明,我们永远都是祖国在危难时刻冲得上、打得赢、信得过的钢铁脊梁。

为了中国的崛起!在金融风暴面前,我们每一名领导者,抱着一腔热血、一份责任,一身正气,带领广大职工在保安全、保稳定、保经营,促和谐、促发展的实践中做出积极的贡献;我们可敬的机车乘务员,以旅客为亲人,视货主为上帝,开好每趟车,做好每件事;以自己精湛的业务技术和强烈的责任心,还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确保安全正点畅通无阻;我们可爱的检修工人,始终牢记在岗一分钟,干好六十秒。虽然岗位是平凡的,工作是平凡的,但是他们都有一颗不平凡的心。

多难兴邦,多难砺党。为了中国的崛起,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感动,太多的震撼。让我们将这些记忆好好珍藏,这是我们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宝贵财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一个民族的成长,一个国家的强大,一个社会的进步少不了要历经磨难,更少不了在战胜困难时收获的这些“财富”。这些“财富”将永远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崛起的脚步!

为了中国的崛起!作为新世纪的中国铁路人,我们都有无法推卸的历史责任!具有强烈忧患意识和清醒眼光的当今铁路人,我们必定能够勇敢地承担起这份历史赋予的神圣责任。不管你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工人,不管你在什么岗位,只要你对可爱祖国的崛起有一颗赤诚的心,脚踏实地、努力奋进!就是为中国的崛起砖加了瓦!

谢谢!

下载社会实践为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添砖加瓦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实践为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添砖加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 高

    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 2013年度工作总结 高保安,男,中共党员。2011年7月5日加入枣阳百盟公司。至今,我并没有为公司做出了不起的贡献,也没有取得特别值得炫耀的成绩,我只是尽量做好......

    企业如何利用IT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企业如何利用IT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2012-06-04 09:25 提问者:smile刘国芳|浏览次数:78次 我来帮他解答 2012-06-04 12:33zhidesf|五级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意义与实施策......

    产品竞争优势★

    产品竞争优势,话包装。。。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消费终端,有63%的消费者是根据商品的包装和装潢进行商品决策的;而到超级市场购买的家庭主妇,由于精美的包装和装潢的吸引,其消费量......

    竞争优势之比较

    竞争优势之比较 到建行履新不满两个月时间的常振明,在建行股份成立大会上表示,他认为建行股份较之中行股份的竞争优势有两点:"同中行相比,建行最大优势是有一批非常优质的客户,......

    公司竞争优势

    公司优势 1、技术: 我们公司拥有最专业的技术团队,在最短的时间内(比上海任何一家货架公司速度都要快)为客户设计出最合理的方案,且报价也在最短的时间内(比上海任何一家货架公司......

    国家竞争优势

    营商环境,指能对企业同其目标顾客进行成功交易产生影响的所有行动者及其力量。营商环境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和经济形势的下行,各地人......

    为建设幸福中国添砖加瓦

    为建设幸福中国添砖加瓦 周霞舒城县棠树乡八里辅导区小学六年级 指导教师: 张德良 幸福是一种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和评价。要理解“幸福”,就要先理解生活。我们读书写字,玩耍游戏......

    拓展,为古诗词教学添砖加瓦

    拓展,为古诗词教学添砖加瓦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60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