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朝阳市中考人民版思想品德复习资料

时间:2019-05-12 08:3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朝阳市中考人民版思想品德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朝阳市中考人民版思想品德复习资料》。

第一篇:2014年朝阳市中考人民版思想品德复习资料

2014年朝阳市中考人民版思想品德

教材考试复习资料

★了解地球村形成的原因,知道地球村的生活状况,承担起建设地球村的责任。

1、地球村形成的原因?

答: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网络技术的全面运用,使得高山大海、沙漠险滩都不再是难以跨越的阻隔。我们居住的这个庞大星球好像变小了,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地球村形成的根本原因: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

2、地球村的现状

⑴村里的生活很不错。①邻里交往很方便。世界各国交往更加方便快捷,往来频繁。②互通有无好处多。世界各国互通有无,经济发展呈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③相互学习真精彩。各国文化精彩纷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⑵村里的烦恼也不少。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文化问题、南北问题。还存在的问题有:宗教问题、领土纷争问题、恐怖活动、传染性疾病、核威胁问题。

3、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我们应当如何承担建设地球村的责任:

答:每一个地球村的村民,要开发自己的智慧,努力处理好资源、环境、文化以及能源等问题,做一个负责的村民。(1)快乐祥和的家园不仅是地球村每一位村民的期待,也要靠所有村民齐心协力共同营造。(2)珍惜和积极宣传和平,反对战争。(3)保护资源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4)树立平等交往意识,尊重它国的制度和文化,相互交流与合作。(5)树立全球意识,胸怀天下,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4、针对地球村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

答:国家:①经济上,坚持平等互利,实现共赢;②资源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③文化上,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借鉴,共同繁荣,维护文化的多样性;④政治上,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致力于消除南北差距,化解地区矛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文化的观点:

各种文明在相互交流学习的同时,也会发生激烈地碰撞与冲突。

5、中华文化为什么一直受到世人的喜欢?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能不断吸纳域外先进的文明成果,吐故纳新。

6、中外文化交流中,我们应怎样做,才能使中华文明更为璀璨地傲立于世界文明之林?

答:中华文明历经了五千年而绵延不绝,其生机和活力就在于它能不断吸纳先进的方明成果,吐故纳新。我们一方面要吸收他的国文化中的有益因子,创造更为璀璨的中华文明,别一方面也要保持并发扬本国的文化传统。防止发生文化迷失的现象,使中华文明傲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简述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7、人类文明的特点——多样性 维护文明的多样性的意义?

答:①各种文明之间的沟通,融合、共进将成为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②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是整个社会进步的动力。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推动着整个人类文明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各种不同文化交流,是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重要基础。③才能增进人与人之间以及国与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实现和睦相处,才能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家园。

8、怎样正确对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怎样对待各国不同的文明)?

各种不同文化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尊重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不断推动文明间的沟通和对话。

9、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

★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树立开放、平等的国际意识,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1、当今世界的主题? 答: 和平与发展

2、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 中国大国地位。

①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对其他国家也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借鉴;②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根据国际事务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维护国际社会的公平和公正;③中国是贸易大国,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对世界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

3、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1)我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对维护世界和平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2)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大国,积极推进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4、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国家的具体表现。答:①维护世界和平;②推动世界经济发展;③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

⑴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⑵加大参与国际反恐合作的力度;

⑶支持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6、我国政府在促进共同发展方面有哪些行为?

答:⑴力所能及地援助发展中国家; ⑵推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⑶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必要的牺牲。

7、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怎样格守自己的承诺的,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

⑴ 不搞军备竞赛;

⑵共同呵护地球家园;⑶促进人权事业的发展。

8、中国的大国形象是什么?

和平、合作、负责任(爱好和平、负责任的大国)

9、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0、中国面对贸易磨擦的对策是什么? 答: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策略,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

11、★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危害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公害是——恐怖主义。

12、新中国为什么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响亮的声音?答:①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②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③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赞同。

13、中国发出的声音为什么能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答:(1)中国以其充满自信和富有原则性的独特声音,向世人彰显着现今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及原则立场(2)中国的的声音代表着13亿爱好和平、渴望发展的中国人的心声,对中国正义和富有建设意义的声音,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中国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多的中国声音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响应和支持。

14、中国声音更响亮,你准备怎么办? 中学生树立开放、平等的国际意识,要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打好文化基础;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和优秀品质;关心祖国发展,积极宣传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在日常生活中,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他人一道共同呵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等等。

★知道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一、基本国情

我国的最基本的国情(当代中国的历史坐标)是什么?

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为什么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

要表现)

①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②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高;

③受经济、文化水平的制约,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体制还不健全。二★基本路线

1、全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

线

2、制定的依据: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历史任务。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3、主要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核心内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5、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怎样?P36(各自的作用)

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是兴国之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是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保证。

6、坚持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7、高举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三、人口、资源、环境现状 人口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1、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特点还表现为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失衡等。

2、人口形势的影响: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环境问题:

1、问题表现:臭氧层破坏,酸雨,温室效

应,雾霾污染严重等我国环境的现状: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影响:恶化了人类居住的环境,加剧了资源的短缺。威胁了人类的健康与生存。

对策:①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协调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④ 节能减排,减少污染 ⑤加强宣传和监督力度。具体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不乱扔垃圾等 资源问题

1、我国资源现状: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浪费损失严重。

2、资源问题的影响: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影响人们的生活,甚至还会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引发冲突和战争。3)对策: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合理开发,开源节流,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④加强宣传和监督力度

中学生的责任:积极宣传资源现状,营造节约资源氛围, 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同破坏资源浪费资源的违法行为作斗争。例如养成随手关灯、关水龙头、拒绝使用一次性纸杯和筷子等。科学发展观的含义: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面临严峻地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我们怎么办?(从国家、个人和企业角度谈谈)要让我们的天空更蓝,远离“雾霾”、减轻沙尘暴,你准备怎么办?我们的政府怎么做?

①公民要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加环保活动,从小事做起,养成低碳绿色的生活习惯,少打车,做公交车或步行;坚决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等。

②政府有关部门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保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和监管,严格执法等

③企业要依靠科技,推行清。洁生产,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增加环保投入等。

★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1、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确立的依据。答:(1)内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确立依据: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将它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②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发展不平衡,这就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③它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3、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内容: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占什么样的地位及其体现在哪些方面? 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5、国有经济的作用、地位: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

6、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地位、作用及其态度。

(1)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2)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能满足人民多样化的生活需要;活跃市场,增加财政收入。

7、检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答: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8、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9、我国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10、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全国人大的职权:①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最高立法权);②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构组成人员(最高任免权);③决定国家重大事项(最高决定权);④对其他最高国家机关行使监督权(最高监督权)。

12、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答:①与我国国体相适应;②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③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好形式;④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13、中华儿女的共同目标(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答: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知道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了解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及其职能。

1、我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的地位——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应的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别名——人民

政协或政协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7、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相处的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知道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以及我国实行的民族政策。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2、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的民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基本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既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民族关系:平等互助、团结协作、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6、民族八大政策: ①民族平等;②民族团结;③民族区域自治;④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⑤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⑥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⑦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⑧尊重各民族语言文字。

★ 学会关爱社会,关注社会问题。

1、关爱对我们成长的作用: 答:在我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无数双关爱的手,正是这些手的掺扶,孕育了我们的自信和坚强、正直和善良。

2、如何面对关爱我们的人(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用心记住那些关爱过我们的人,并因此常怀感恩之心;并伸出我们的关爱之手,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去关爱父母,关爱周围的人,关爱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3、关爱他人的意义?

①关爱他人也是一种幸福。当我们真诚的关心和帮助别人时,会感受到比得到帮助时更大的快乐,会感到自己是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②关爱他人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做人的基本道德。③真诚的关爱如金子般宝贵。只有人人都伸出温暖的手,关心、帮助生活不幸的人,世界才能处处充满阳光。④传递爱心,播种快乐⑤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观点: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老师、同学和他人的关爱,人与人之间充满关爱使我们健康成长,我们的社会处处有爱,许多政策、法规和公益活动,都将关爱带给需要帮助的人。

5、关爱他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答:①要怀有感恩之心,并将关爱带给那些

需要帮助的人;②伸出关爱之手,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为父母、为他人、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③当我们帮助他人时,要学会尊重他人。

6、如何理解关爱是一门艺术?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假如我们只懂得爱心需要传递而不注意传递的方式,不考虑被帮助者的心理感受,也许反而会伤害被帮助者。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

关爱他人需要注意些什么?

注意关爱的方式,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 考虑他人的心理感受;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和缺陷;要避免触及他人的痛楚、不幸和敏感之处。要不苛求回报,要面对可能带来的误解和压力,要注意保护自己,要符合道德要求和法律规定。

★ 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承担不同的责任,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增强责任意识,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长大成人的重要标志: 答: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2、具有责任感的最起码表现:对自己负责 具有责任感的最高表现:对社会负责 承担责任的起跑线:从小处着手,从身边做起

培养社会责任感的良好方式: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做人的基本要求:积极承担责任

3、怎样对自己负责?

答:①对自己负责,就要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健康,使自己拥有健康的体魄;②对自己负责,就要努力学习,全面发展,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③对自己负责,就要维护尊严,爱惜名誉,对自己的人品、人格负责;④对自己负责,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⑤对自己负责,能对自己的言行负责;⑥对自己负责,勇于承担责任。

4、怎样对他人、社会负责?

答:①心中总是装着他人 ②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会给自己、他人、集体或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③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的要求和法律的规定。

5、不负责的后果有哪些?

答:①一个人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任,实际上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他必然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失去别人的信任,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②对他人的利益和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遗憾终生。

6、为什么要牢记并履行责任?(启示)答:①我们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不同场合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而每种角色都又其相应的责任。②只有牢记并履行责任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信任和社会的肯定;而推卸逃避责任的人会失去他人的尊重信任和社会的肯定。

7、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①树立责任意识,对自己、对他人和社会负责。从小处着手,从身边做起,认真做好分内的事,这是我们承担责任的起跑线②热心公益,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这是培养社会责任感的良好方式③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己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本领④诚实守信勇于承担因自己的过失而造成的损失。⑤在特殊情况下,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8、如何用生命践责?

答:①承担自己的责任,需要我们付出心血,甚至生命的代价,但只要坚持,我们就能有所进步;②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要为他承担责任,我们要以积极态度,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同样能把事情做好。

9、各种角色和相应的责任

① 在学校,我是学生,努力学习、尊敬守

纪、团结同学、认真完成作业等。② 在家里,我是子女,孝敬父母,承担家

务,维护家庭和睦。

③ 乘坐班车,我是乘客,遵守公共秩序,文明乘车。

④我是 行人,遵守交通法规。

(③④,都属于作为社会一员的考查)⑤ 我是公民,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和

尊严,保持民族气节,履行保卫祖国的义务。

★ 理解维护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1、公平对人和对社会的作用(意义)? 答:①公平可以保证人们应得的利益,使人们各得其所。②公平是对个体存在及其权利的认可,是激发潜能的动力,可让人们找到自己的尊严与价值。③公平是合作的前提与基础,可以促进合作取得成功。④公平有助于提高效率、维护秩序。⑤任何公平都有益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维护团队、群体或社会的稳定与团结。

2、怎样维护公平?

答:(1)个人维护公平(你准备怎么做):①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首先反对对自己的不公平对待,要敢于表示异议,但要注意方式方法,用合理合法的手段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②我们希望别人公平对待自己,也要公平对待别人。③维护公平不一定要做出伟大壮举,应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④要敢于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⑤我们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思维方式,理性的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念。

(2)制度保障公平:通过个体行为维护社会公平,依靠的是个人的道德力量,但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制度本身是人们获得结果公平的前提与条件,通过建立公正的制度是人们获得公平的保障。

3、如何正确理解公平(公平表现在哪些方面,公平的含义)? 答:①公平的首要意义在于一视同仁,不偏袒。②在一视同仁的基础上,还有合情合理。③意味着拥有选择的权利。

4、在坚持公平的前提下提高效率,在讲求效率的同时追求公平。

5、为什么说公平是合作的前提与基础? 有了公平,人们就会有一种平和的心态,更愿意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否则,可能会互相推诿。

6、不公平的危害:(失去公平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答:当人们受到不公平对待时,会有被伤害的感觉,应得利益得不到保证,感到自己的权利、人格没有得到尊重,心情会比较灰暗,影响工作学习的积极性,降低效率,不愿在尽责任,不愿合作,最终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影响团队、群体或社会的稳定与团结。

也说不公平是对心灵的践踏,是对文明的一种挑衅,是对社会的一种暴行。

7、公平总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

8、举例国家采取哪些措施促进社会公平? 答:如希望工程;扶贫工程;下岗个人再就业工程;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取消农业税;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等等。

9、个人为什么要维护社会公平? 答:①维护社会公平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能否维护公平显示的则是我们的人格力量与道德水平;②当我们尽力维护公平时,不公平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少,公平的社会就会逐步形成。

★知道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规定了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树立宪法意识。

1、宪法为什么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P82 《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普通法律必须依据《宪法》来制定,并只能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是 《宪法》内容的具体化。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将被修改或宣布无效。

2、宪法规定了国家和社会生活中什么问题? 《宪法》规定了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3、宪法包括哪些内容?P83

包括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国家机构以及国家标志等。

4、怎样维护宪法的权威?P86

宪法和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公民都应当积极学习宪法、宣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勇于同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5、公民为什么要维护宪法权威,增强宪法意识?(依据宪法维护公民基本权利案例,说明什么)宪法是根本法。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国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每个公民维护其基本权利的武器;宪法和每个公民生活息息相关。

6、怎样让宪法走进民众的日常生活?P85宪法是每个公民维护其基本权利的武器,每个公民都应该熟悉它,把它落实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这需要宪法知识的普及,需要任重而道远的法制建设。只有这样,宪法才能走进民众的日常生活。

7、为什么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P87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的稳定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8、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母法和子法。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普通法律必须依据宪法来制定,并只能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将被修改或宣布无效。

9、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P82-87 ①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国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

②宪法规定了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和最根本的问题;

③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

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10、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树立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意识。

1、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都是什么?P84(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平等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受教育权等公民的基本权利。

2、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怎样?P84 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宪法在规定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的同时,还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要自觉履行义务。

3、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②遵纪守法和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③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④保卫祖国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⑤依法纳税的义务。

⑹其它义务。如受教育、劳动等。

4、公民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公民在行使权利和自由时,一定要遵守法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正当权益。

5、公民怎样履行义务? 公民要自觉履行义务

①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②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③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基本要求及其意义,树立法制观念,自觉守法。

1、什么是依法治国?P91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正当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基本要求的各自地位或意义P92 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基本要求的各自含义:

有法可依就是制定完备的法律,使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纳入法治轨道。

有法必依是指法律制定出,就要付诸实施。执法必严是指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必须做到严格、严肃、严明,切实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一丝不苟地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违法必究是指必须追究一切违法犯罪分子的法律责任,并予以制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例外。

3、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国家在实施依法治国中,应怎样做)?P93

①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②除了要加强立法和执法工作,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还要相信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③要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人人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这是依法治国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4、公民在实施依法治国中应怎样做?P98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规范我们的行为,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敢于且机智巧妙的与违反犯罪行为做斗争。用实际行动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5、实施依法治国的意义是什么?P98

只有依法治国,才能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的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和谐的目标。

6、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7、民告官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

8、我国在依法治国道路上取得了哪些成绩?

①立法工作成绩非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②出台了许多行政法规,各级政府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保护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③司法部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保驾护航;④国家积极推进普法教育和宣传,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

9、我国在依法治国道路上还存在了哪些不足?

①法制不健全的问题依然存在;②在行政执法方面,有些行政机关不依法行政,有的执法不严、违法不纠;③在司法方面,有些部门徇私舞弊、贪赃枉法;④在有些地方,公民的法律意识淡薄,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的现象还十分严重。

10、为什么实施依法治国要人民群众的参与?P96依法治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级国家机关的参与,也需要广大人民的积极参与。⑴国家机关是法律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监督者。一方面,国家机关承担起依法治国的责任是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国家机关的依法行政对老百姓起着示范作用。⑵没有各级机关的参与,依法治国就成了一句空话。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依法治国就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了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知道人大代表的职责和法定权利。

1、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当你具有选举权参加选举人大代表时,你应该怎么做?

珍惜自己的选举权,认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挑选出自己满意和信赖的人大代表,代表自己讨论,决定国家和社会事务。

3、(假如你是人大代表,为了不负众望,你会怎么做?)人大代表怎样履行自己的职责?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权利的“使者”,其职责是充分掌握民情,广泛集中民智,准确反映民意,宣传法律法规和政策,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4、人大代表的职责有哪些? 答:(1)参加人民代表大会是人大代表的一项重要活动。(2)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活动,是履行神圣职责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5、人大代表在开会期间的主要法定权利有哪些?P105行使审议权,提案权,选举权,质询权,罢免权,表决权,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等法定权利。

6、为什么要珍惜选举权和被选举权?P102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神圣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既保证了每个选民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又使得人人都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机会,作为国家的公民、社会的主人,我们应该十分珍惜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7、人大代表的标准:

①工作能力强,富有正义和原则,有自己的立场;②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议政的能力; ③做人民行使权利的“使者”,能充分掌握民情,广泛集中民智,准确反映民意,宣传法律法规和政策,能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8、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职责是什么?P106履行着同选民或着原选举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协助本级人民政府推行工作,对本级或者下级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的工作进行视察,采取多种形式经常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向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述职,对各方面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等法定义务。

9、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我国各级人大代表都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他们对人民负责,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国家权力,讨论、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同时,人大代表又要接受人民的监督,人民有权罢免自己不满意的代表。

10、区分人民、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①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②人民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的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来自人民,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③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关;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1、在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必备条件。①具有中国国籍;②年满18周岁;③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12、人大代表选举产生的方式。民主选举(1)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2)间接选举产生: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全国、省级、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13、直接选举的程序主要有哪些?

答:划分选区,选民登记,提名候选人,投票选举,公布选举结果。

14、在直接选举中,选民依法参加选举对选票的处理方式包括投赞成票、投反对票、另选其他选民、弃权。

第二篇:中考思想品德复习资料

中考思想品德复习资料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热点聚焦1、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英文:2009 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缩写“COP15”;2009年12月7日─12月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贝拉会议中心举行。这次会议的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同时,它还是《京都议定书》签字国第五次会议。根据“巴厘路线图”的决定,本次会议将诞生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代替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因此,本次会议被喻为 “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

2、《人民日报》多次发表评论: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举措。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很快,但是有限的能源资源和脆弱的自然环境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靠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来维持经济快速增长的路子难以为继。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从建设“两型”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把节能减排工作抓。

二、知识回放:

1.目前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①没有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意识淡薄;

②人口持续增长,又以高消耗、高污染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忽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③资源环境方面的法制欠健全,执法力度不够。

2.为什么要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

①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②这是贯彻落实科学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③建设节能减排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与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相一致。

3、推动节能减排和环保,促进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取得成效的原因)有哪些?

国家:(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确处理PRED的关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之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加快科技创新,坚持“开源”和“节流”,开发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3)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大投入,健全节能环保机制,控制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

(4)加强法制建设,健全节能环保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强化监督管理。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选择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6)加大国际间的合作,共同应对资源危机和环境问题。

企业:(1)树立科学发展观, 加快科技创新,坚持“开源”和“节流”,提高节能环保技术;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2)加大节能环保投入,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员工劳动技能,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力度。

(3)坚持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准,树立节能环保意识。

个人(青少年):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如:随手关灯;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回收废弃物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注重环保购物,倡导绿色消费;积极参与各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并积极同各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4.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等对构建和谐社会有何积极意义。

有利于依靠科技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利用水平,节约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选择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改善人们生存和生活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与课本知识结合点:

(1).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指引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沿着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2).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它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三篇:2011年中考思想品德复习资料

2011年中考思想品德复习资料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1、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也曾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们应该为祖国曾经创造的伟大文明而自豪。

2、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落入灾难的深渊;《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一步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人民经受了百年的苦难。

3、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甲午海战、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为了捍卫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尊严,中华儿女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

1、历史的启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什么?

答: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爱国主义,表现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

4、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著称于世。

5、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等,是中国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

6、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对外交往中,我国历来奉行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原则;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

7、探索救国之路失败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但归根到底,都是因为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

8、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9、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10、社会主义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充分表明: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实现我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三课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1、人类的历史变迁、世界的激烈竞争、祖国的百年沧桑,已经无数次的证明,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树立忧患意识,培养使命感和责任感,立志振兴中华。

2、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科技领域、教育文化、综合国力方面仍然存在差距。

3、没有祖国的兴旺发达,也就没有个人的前途和幸福。为国效力是每个中华儿女应尽的责任。

4、当代中国青少年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答: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青少年怎样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答:(1)青少年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世代相传;(2)青少年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

第四课 走向小康

1、人们衣食住行等发生的巨大变化,就是生活水平达到小康的具体表现。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总体小康),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3、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最早是由邓小平提出来的。

4、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的战略设想是:以1980年为基点,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再经过50年,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5、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即总体小康。

6、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党和政府提出在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答:在21世纪头20年,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的小康。与总体、初步的小康相比,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全面小康的特点)

8、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造福十几亿人口,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五课 财富之源

1、创造财富的源泉有哪些因素?

答:劳动、科学技术、智慧与开拓精神、资本、管理等。

2、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

3、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在现代社会,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要充分挖掘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因素的潜力,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5、怎样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答:(1)要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2)还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是什么? 答:(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7、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第六课 财富中的法与德

1、获得财富,必须走合法的生财之道。每个人要获得财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必须做到遵纪守法。

2、法与德的关系是什么? 答:(1)法与德是紧密联系的,获得财富要受到道德的约束。见利不能忘义。“义”是我们心中的“法”。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对人的约束是外在的,“义”对人的约束是内在的,才是最有效的;

(2)见利忘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取的。在追求利益的时候应将“义”放在重要位置,符合“义”的利益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这就是“见利思义”。

3、税收的含义是什么?它的特征是什么?

答:含义: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

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4、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5、列举税收的作用:国以税为本。(1)国家铺铁路、架桥梁、建机场,搞经济建设离不开税收;

(2)国防、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税收;(3)公务员、警察、教师等从事公共事业工作的人员的工资来源于税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6、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是什么?

答: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7、富而思源,先富起来的人们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不仅体现了个人品质,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

8、富而思进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富而思进?)

答: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创造、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只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向前迈进,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才能永立潮头,走出更宽更广的道路。

9、勤俭节约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1)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勤俭节约是治国安邦之道;(3)勤俭节约是企业家取得成功的法宝:(4)勤俭节约是做人的美德。

10、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在艰苦的年代,我们要用勤俭节约度过难关,在富裕的年代,更要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

11、列举你怎样做到勤俭节约、文明消费。

第七课 关注弱势群体

1、什么是弱势群体?

答:弱势群体是指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维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

2、弱势群体的特征是什么? 答:(1)弱势群体是其个人及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人认可的最基本标准的群体;(2)弱势群体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3)要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或支持。

3、我国弱势群体的范围和主体是哪些?

答:范围:包括农村贫困人口,城市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以及遭遇灾祸的人群等。

主体: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人、收入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城市居民。

4、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我们要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愿意帮助残疾人。

第八课 日月无私照

1、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体现为人格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我们的社会正在创造必要的条件,确保平等能够真正实现。

2、平等的含义是什么?

答:平等指的是人格上的平等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人格上的平等是指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应当享有被尊重的权利;法律地位上的平等是指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和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3、人格尊严的获得,需要法律的保障,更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都平等地拥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

4、维护社会所有成员特别是社会中处境不利的人的基本尊严和基本生存条件,既是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只有维护这些权利,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5、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平等不等于平均。

6、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7、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平等总要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平等现象。我国仍是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相当突出。我国当今社会中的一些弱势群体,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特殊产物。

第九课 共享阳光

1、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民间社会组织、国际社会的努力)的责任。只有大家一起来关心弱势群体,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平与正义。

2、我国政府关心弱势群体、为实现社会公平做了哪些努力? 答:(1)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大力实施扶贫开发;(3)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4)保障农民工权益;(5)实施法律援助;(6)帮助残疾人康复、入学和就业,对艾滋病患者实施救治和关怀政策,力求为每个公民创造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3、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是我国政府致力于社会平等的一项重要举措。

4、我国通过法律援助,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例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2003年9月1日,我国第一部《法律援助条例》正式实施。

5、互助互济、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等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6、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一个弱势群体得不到保障的社会,一个弱势群体受到歧视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协调发展的社会。

7、关爱弱势群体,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答: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帮助。只有人人都献出自己的爱心,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8、爱,不仅是一种付出,还是一种分享。帮助他人,我们会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在付出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内心的安宁与快乐,在关爱他人的同时,我们也赢得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第二十一课 时间的足迹

1、成长,是身体发育的过程,也是心理成熟的过程;成长,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能力提高的过程;成长,更是获得友谊、责任感增强、理想形成的过程。

2、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关爱,我们要感谢关心和帮助我们成长的人。

3、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前途息息相关。社会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党和人民。

4、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不仅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世界、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对家庭、对人生的态度。我们为民族的腾飞而自豪,对祖国的强大充满信心,我们也逐步感觉到自己肩上似乎开始有了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第二十二课 第一次选择

1、决定一个人做出职业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答:内在因素:(1)兴趣爱好(2)能力特长(3)性格类型;

外在因素:(1)人的生活环境(2)社会需要(3)机会

2、面对升学和就业,我们应怎样做出合理的选择? 答:(1)既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又要根据自己的优势特长,全面考虑自己的客观情况,扬长避短,努力做自己最喜欢也最擅长的事。

(2)在选择时还需要考虑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客观的社会需要。

(3)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直面差别,做出理性的选择。

3、通向成功的路有无数条。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付出努力,就有可能成功;无论在哪个领域,只要肯钻研,都有成功的机会。

4、如何看待升学和就业?

答: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不管是升学还是就业,都同样有发展、有前途。不论升入哪所学校,也不论选择哪种职业,都是实现自我价值、服务社会的一种途径。无论在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都有可能取得好成绩,都应该珍惜机会,努力学习。走上社会,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有可能获得成功,都应该谦虚好学,诚信敬业,开拓创新。

5、人生的选择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的,甚至伴随着人的一生。一次选择的结果并不能决定终身。只要把握机会,不断进取,努力向上,每个人都有可能成功。

6、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既需要大批的高科技人才,也需要大量具有一技之长的高级技术工人和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不管什么职业,只要是社会需要的,就有价值。

第二十三课 走向未来

1、西方有句谚语:“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这说明了人生理想和目标的重要。

2、人生理想和目标决定着人前进的方向。一个人的理想有多高远,他的人生就会有多精彩。

3、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设计自己的人生,对我们的一生幸福具有重要意义。

4、理想与现实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理想和现实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

(1)理想和现实的对立在于:理想来源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现实是向目标进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高于现实。

(2)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在于:现实孕育着理想,是理想的基础;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理想实现的过程就是改变现实的过程。

5、青少年怎样才能把理想变为现实? 答:(1)认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确定自己的态度,坚持自己的人生理想。

(2)艰苦奋斗,积极实践,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路,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开始,坚持不懈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3)根据现实条件的变化,适时改变策略,适应形势,适应社会,确保理想的实现。

(4)在实现理想的征途中,面对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不畏惧,不退缩,不放弃自己的理想。

6、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困难面前低下头,丧失斗志。人生难免有起伏,没有经历过挫折的磨炼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2011年思想品德时事政治复习资料(2010.4—2011.3)1、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温家宝要求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2、4月30日—10月31,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成功举办。这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界博览会,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3、6月1日,中国首台实测性能超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曙光“星云”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发布,超千万亿次的计算能力再次刷新了中国高性能计算的最高速度。4、6月11日,第19届世界杯开幕式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西班牙成为新科世界冠军。5、8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全面部署当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工作。6、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7、9月6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深圳隆重举行。8、9月6日,在2010中国进口论坛上获悉: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9、9月7日,中国渔船与日本巡逻船在钓鱼岛海域发生相撞,我国渔船船长詹其雄被日方非法扣押17天后回国。25日外交部发表声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10、9月26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宣传月启动仪式举行,标志全国人口普查拉开帷幕。11月2日上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正式在全国展开。11、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这标志着探月工程二期任务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11月8日,探月工程嫦娥二号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揭幕仪式在北京举行,标志着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12、10月15日至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决定增补习近平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3、10月25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14、10月27日,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已正式启动实施 15、11月12日至27日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在中国广州进行。本次亚运会以“激情盛会,和谐亚洲”为主题。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199枚金牌、416枚奖牌的优异成绩,创造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亚运会以来的最好成绩,连续八届名列亚运会金牌榜首位。16、11月17日上午我国超级计算机跨入世界领先行列。国际超级计算机TOP500组织正式发布了第三十六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我国的“天河一号”位居世界第一,“曙光星云”位居第三。

17、韩国和朝鲜11月23日下午在西部海域存在争议的“北方界线”附近发生交火。18、12月3日11时28分,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的综合试验中,国产“和谐号”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跑出时速486.1公里,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19、12月24日,位于安徽合肥的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核聚变实验装置2010实验圆满结束。20、2011年1月14日,2010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获得2010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1、1月1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举行会谈,两国元首一致同意,顺应时代潮流,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

22、国家统计局1月20日公布,据初步测算,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23、1月24,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单机容量最大水轮发电机组向家坝电站进入正式安装阶段。这套国产单机容量达80万千瓦的水轮机组不仅拥有世界目前最大单机容量,而且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轮机。24、2月14日,根据国际最新的统计数据,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日本,排名全球第二。25、3月5日——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26、1月1日,迪尔玛·罗塞夫成为巴西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

第四篇:辽宁省朝阳市2014年中考思想品德民族政策常识

民族政策常识

1.民族平等的含义

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一律平等,具有同等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民族平等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解决民族问题、处理好民族关系的一个总原则。

2.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的内容

(1)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各民族的地位是平等的。

(2)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各民族不仅在法律上、在国家政治生活领域完全平等,而且在经济、文化、教育、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一切社会生活领域,也应该完全平等。

(3)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对弱小民族的平等权利给予更多保护。

(4)各民族履行相应的义务。各民族在充分行使平等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义务。

3.我国民族平等的特征

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

我国的民族平等具有权利的广泛性、权利的真实性、权利的彻底性、权利的完整性、权利义务的一致性等特征。

4.民族团结的含义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相互尊重、平等互助、友好合作、和谐相处。它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另一个总原则。

5.党和国家的民族团结政策

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团结为核心,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民族团结作为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2)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6.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正确结合,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

政治制度。

7.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具体有以下几点:

(1)有助于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4)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8.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内容

(1)建立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

(2)设立自治机关

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的必备条件。

(3)行使自治权

行使自治权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问题。自治机关的自治权,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自治权。

9.我国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

(1)振兴民族地区经济的需要。

(2)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需要。

(3)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的需要。

10.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

(1)坚持自力更生与国家帮助相结合的原则。

(2)组织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加强横向经济联系的方针。

(3)坚持因地制宜与优先照顾的政策。

11.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重要意义

(1)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2)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是消除各民族间发展上的差距,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根本途径。

(3)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有助于充分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资 源,实现互利共赢。

(4)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漭,是建设边疆、巩固国防的基本保证。

(5)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在民族工作中的体现,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政治问题。

12.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党和国家一贯坚持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坚持实行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的政策。

13.国家在少数民族中推广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言。它既是汉民族的共同语,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的通用语。在国际上,普通话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国话”,是联合国规定的工作语言之一。国家不仅仅在汉族地区推广普通话,而且要在少数民族中推广普通话。

14.我国民族风俗习惯的特点

我国各民族由于自然和社会环境条件不同,所形成的风俗习惯有很大的差异,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主要表现在:群众性、民族性和区域性o、15.党和国家的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政府对少数民族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加以保护,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尊重和照顾少数民族年节习惯;尊重少数民族婚姻习惯;尊重少数民族丧葬习俗;在大众传播媒介中,防止侵犯少教民族风俗习惯的事情发生;尊重少数民族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包括两方面内容,即“保持”和“改革”两个方面。一方面强调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民族自己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谁也没有权利去干涉,不得破坏他们的风俗习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中,既有精华,也有陋习,对于那些影响或阻碍民族自身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的风俗习惯,通过教育

群众,根据本民族的意愿和要求,逐步引导群众自觉地扬弃或改革。

16.我国宗教的基本情况

我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现在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以及一些民间信仰。

17.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政策。我国的宗教政策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宗教信仰自由;

(2)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5)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

第五篇:北师大版九年级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资料

思想品德复习资料

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资料(北师大版)

学校班级姓名

可以直接向各级人大机关反映;(3)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举报;(4)可以向电台、电视台、报纸反映;(5)可以拨打政府热线电话(6)市长接待日;(7)网络途径;(8)法律手段。

14、经济全球化(1)定义:是指商品、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的现状与趋势。(2)出现的原因: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资源一体化。

15、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16、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原因:(1)旧中国的社会生产力遭到了极大的破坏;(2)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起点低、基础差、人口多、人均占有资源量少。表现:1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根本方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8、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标准:(1)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2)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三个是否有利于”也是我们判断一切工作得失的标准)

1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坚持社会主义道路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开放]”。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2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重要性)

第二单元踏上兴国之路

1、针对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加快的人口特点应该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目的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针对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利用不合理,污染过重,浪费严重的严峻环境问题(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的国情),我们应该实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战略。

3、列举节约资源(变废为宝)生活事例:1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2用淘米水浇花3用茶叶盒做笔筒4用易拉罐制作工艺品5用破旧衣裤制作拖把。

4、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1坚持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其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需要。2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3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5、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

害的发展。正可谓:绝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其首要前提:珍惜资源,善待环境;其核心:保护环境资源。

6、辨析题:“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观点正确,因为经济的发展,不能忽视人的存在,人的利益和人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时时刻刻把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问题放在首位。不仅要重视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社会发展指标,人文发展指标。不仅要增加经济建设的投入,而且要增加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投入,增加社会发展的投入,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以促进人的发展与进步。

7、列举你能为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贡献的生活实例:1少用一次筷子2节约用电用水3不浪费粮食、不倒剩饭4不乱丢垃圾5不随地吐痰。

8、列举你所生活的周边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1河流污染2乱丢垃圾3滥砍滥伐4汽车尾气排放5街道的“三乱”现象。

9、为什么我国要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道路? A、我国人口多,人均占有资源比较少;B、我国的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储量和可利用量在不断减少;C、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大;D、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1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抉择。

11、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12、辨析题:“事实科教兴国战略,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但最终还是要靠人才。”此观点正确,因为①事实科教兴国战略,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以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②事实科教兴国战略需要推进教育创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③加快科技创新和教育优先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在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谁拥有了人才,谁就能够抢占科技制高点,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3、基本治国方略: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14、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5、人民管理国家的依据和准绳——法律。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16、宪法是法制的标志,是法治的基础,是法治的核心。

17、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8、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联系: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重,在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辅相成,相互渗透,法律的实施需要道德的有力支持,道德水平的提高,又会增强人们的守法意识,使人们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法律意识增强,必然又会使人们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更为规范。所以,我们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19、以德治国(定义)是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20、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1、作为初中生,你能为思想道德建设做些什么?1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2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从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优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3懂得做人做事的基本的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使自己培养成为“四有”接班人。

第三单元熔铸民族魂魄

1、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机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1)、民族平等是处理民族关系最基本的要求,表现在民族间不论人口多少,发达程度如何,风俗习惯和宗教异同,都是祖国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都要有同等的地位。

(2)、维护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或:增进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3、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党和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的方针。“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其前提是一个中国。

4、我国对待台湾问题的态度和政策:1态度: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2政策: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一国两制” 是两岸和平统一的最佳方式。按照“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5、列举少数民族英雄:邓恩铭、韦拨群、马本斋等;列举少数民族节日:水族“端节”、苗族“古葬节”、侗族“六月六节”、瑶族“瑶人节”、彝族“火把节”。

6、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福泽世界的)科学文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思想,(细致完备的)道德伦理。

7、列举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四大发明、中医中药、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先秦散文、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京剧、戏剧、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等。

8、正确地处理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要汲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同时,我们必须深深的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能割断与传统文化的血脉联系,不能丧失我们的文化之根,不能动摇我们的文化之基。要正确认识民族文化的价值,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民族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9、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

所认同和接受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灵魂。

10、民族精神的作用: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支柱,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11、中华民族精神动力的核心:爱国主义。其重要内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12、列举新时期民族精神(时代楷模)的人物:焦裕禄、李素丽、许振超、郑培民;体现民族精神内涵的成语:“同舟共济”(团结统一)“愚公移山”(勤劳勇敢)“卧薪尝胆”(自强不息)“协和万邦”爱好和平。

13、培育民族精神:①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不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②我们要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实践者。

14、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内容:“两弹一星”、抗洪抢险、抗“非典”、抗雪灾抗旱灾、奥运、世博、抗震救灾、“载人航天”等精神。

15、载人航天精神的内容表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抗洪救灾精神内容表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拨、敢于胜利。

第四单元 实现共同理想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社会的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构建和谐社会,中学生应该做到: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创建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村镇,和谐社区等,进而推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3、构建和谐社会的宣传标语:和谐环境,人人共享;促进和谐,人人有责。与和谐社会有关的词语: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和气致祥。

4、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国家为解决民生问题采取哪些重大措施:免征农业税、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关注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我国为什么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答:它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是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6、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意义: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合理的期望,从而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这样整个社会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推动社会持续 发展。

7、如何维护社会公平?①当遇到不公平的事情,面对不公平的现象时,首先应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以平和的心态,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

平”现象;②应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求解决途径,用合法手段争取最大限度的公平;③要有正义感,敢于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8、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我国小康生活水平的现状:水平低,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9、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空前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落后,尚未摆脱不发达状态。发展生产力,摆脱贫穷落后,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还需要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才能实现。巩固的提高目前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要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进行不懈的努力。艰苦奋斗是一种优良传统,也是现实需要。它体现的是一种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是一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是一种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就必须振奋精神、不辞劳苦、顽强拼搏。

10、列举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先辈名字:林则徐、邓世昌、林觉民、孙中山、毛泽东

11、正确认识各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1个人利益的实现,不能损害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前提。2我们应该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不能目光短浅,心胸狭隘,只看到个人私利。3当我们的自身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要首先想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12、正确处理个人和国家的关系:个人与国家是密不可分的,国家的发展为个人的发展提供前提条件,即使是最普通的公民也应尽一切力量服务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在其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且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要以国家利益为重。

13、每个公民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报效祖国,奉献社会。

14、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了解社会、磨炼意志、增强本领的重要途径。

15、正确的人生道路:符合自身兴趣爱好、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生道路。

16、如何进行正确 的人生选择?

1、考虑自己的人生条件。

2、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

3、搜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4、考虑自己人生目标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5、根据情况的变化适当调整目标

下载2014年朝阳市中考人民版思想品德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朝阳市中考人民版思想品德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年中考思想品德复习资料(关键句)

    2014年中考思想品德复习资料(关键句) 七、八年级 1、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在于能否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2、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别人因我们的帮助而生活得更加快......

    2014中考政治(思想品德)复习资料2014时事复习资料(含全部内容)(精选五篇)

    2014年初三中考政治时事复习资料一、 国内大事对拓展和深化中瑞乃至中欧经贸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2、8月17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

    中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复习资料!精!

    中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复习资料一、国情1、最基本国情: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2050年左右)2、重要国情:(1)人口国情:人口数量大,新增人......

    五年级思想品德复习资料

    教科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爱美丽的生命1、生命因(唯一)而珍贵,生命因(顽强)而精彩。2、只要生命存在,人生就有无限的(可能),(珍爱自己),我们就能不断创造生命的......

    2012年思想品德复习资料

    2012年思想品德复习资料 一、填空: 1 其次,先公后私、先人后已。集体主义:公私兼顾。 2、道德功能有2个:认识功能、调节功能; 3、当今公共社会生活的特征3 4、我国游行示威法:1)政......

    七年级思想品德复习资料

    七年级思想品德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自尊心〗1、什么是自尊?(定/含义)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思想品德复习资料(合集五篇)

    ).关键词: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目标”(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

    七年级思想品德复习资料[精选合集]

    版权所有,严禁侵害 第一课大家之“家” 一、知识要点: 1、归属感的含义:人都希望归属于某个团体,成为其中的一员,并得到团体的重视、尊重。这种对团体的依赖和需求的感觉。 3、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