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中考思想品德复习资料(关键句)
2014年中考思想品德复习资料(关键句)
七、八年级
1、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在于能否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2、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别人因我们的帮助而生活得更加快乐和幸福,我们就会得到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满足和道德的升华,我们的人生就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3、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体现。
宽容并不意味着不分是非曲直,不讲原则。宽容不是纵容,宽容与严格是一致的。
4、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5、生命健康权是未成年人人身权利中最重要最起码的权利。
6、在面临险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以保护生命为第一原则。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未成年人不得以自我保护为借口,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及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7、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自觉维护公共秩序,首先要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质,强化公民的诚信意识。
8、学会生活自理,是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
9、保持乐观的心态,首先要认识到每个人的心态都是自己选择的。
10、自觉性贯穿于整个意志行动始终,是产生坚强意志的精神支柱。
11、一个负责任的公民,首先是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
12、理解是履行承诺的关键。
13、公平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
14、一个公平社会的关键在于它把获得地位和财产的机会平等、公正地摆在绝大多数人的面前。
15、判断是非的依据:法律和道德的要求。
九年级
1、在当代,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p4)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p88)
2、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P5)
3、亲近社会、服务社会,首先必须自觉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P12)
4、承担的责任有主有次,有轻有重,最重要的是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P13)
5、热爱祖国,民族自豪感、责任心,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P26)
6、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P30)
7、勇于创新是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必由之路
8、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P44)
9、指挥是团队的核心和灵魂。(P53)
10、在合作中出现矛盾和分歧,关键是及时沟通,消除隔阂。(P54)
11、合作需要公平,公平是良好合作的前提。(P55)
12、竞争是现代社会存在的突出特征。(P55)
人是竞争的主体,各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p57)
13、诚信政府是建立诚信社会的基础。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公民道德建设。(p66)
14、说老实话,做老实事是诚实守信品质的基本要求。(P69)
1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P76)
16、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P77)
17、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是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P77)
18、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P78)
19、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P79)
20、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素质要求。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p81)
21、经济权利是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P85)
22、遗产继承的原则:男女平等、养老育幼、和睦团结、互谅互让。(P86)第一继承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继承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P86)
23、财产权的内容: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P88)
24、新闻监督是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有效和直接的手段。(P94)
25、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领导核心。(P98)
26、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P100)
27、解决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采取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台湾问题我们也期待着依靠这一方针解决(还未解决)。(P101)
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P102)
2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P102)。
3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P110)。
31、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民的根本利益。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中心。(P104)
3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P105)
33、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P107)
3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够经受各种风险考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可靠保证。(P107)
3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目标: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P108)
37、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P109);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P110)
38、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是为了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P110)
3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0、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P112-113)
4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其本质上是人民当家作主。(P113)
42、我国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P113);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P114);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P113)
4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任免权、监督权、决定权。
4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5、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基本方略。
46、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P117)
47、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基础。(P119)
48、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9、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地位。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P122-12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p125)
50、现阶段的分配原则:实行以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P126)
51、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时、同等、同步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52、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社会保险。(P131)
53、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关键是帮助贫困地区、贫苦人口发展经济,脱贫致富。(P132)
54、当前国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P141)一个国家能否做到由弱变强,后来居上,关键因素在于能否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P141)
55、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
56、社会理想在各种理想中是最根本的,起着决定作用,它既贯穿于其他理想之中,又是一个人全部理想的归宿和基础。(P149)
5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民族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P150)
58、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青春。(P152)
59、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艰苦奋斗
60、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
第二篇:中考思想品德复习资料
中考思想品德复习资料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热点聚焦1、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英文:2009 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缩写“COP15”;2009年12月7日─12月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贝拉会议中心举行。这次会议的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同时,它还是《京都议定书》签字国第五次会议。根据“巴厘路线图”的决定,本次会议将诞生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代替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因此,本次会议被喻为 “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
2、《人民日报》多次发表评论: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举措。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很快,但是有限的能源资源和脆弱的自然环境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靠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来维持经济快速增长的路子难以为继。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从建设“两型”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把节能减排工作抓。
二、知识回放:
1.目前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①没有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意识淡薄;
②人口持续增长,又以高消耗、高污染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忽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③资源环境方面的法制欠健全,执法力度不够。
2.为什么要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
①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②这是贯彻落实科学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③建设节能减排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与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相一致。
3、推动节能减排和环保,促进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取得成效的原因)有哪些?
国家:(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确处理PRED的关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之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加快科技创新,坚持“开源”和“节流”,开发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3)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大投入,健全节能环保机制,控制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
(4)加强法制建设,健全节能环保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强化监督管理。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选择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6)加大国际间的合作,共同应对资源危机和环境问题。
企业:(1)树立科学发展观, 加快科技创新,坚持“开源”和“节流”,提高节能环保技术;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2)加大节能环保投入,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员工劳动技能,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力度。
(3)坚持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准,树立节能环保意识。
个人(青少年):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如:随手关灯;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回收废弃物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注重环保购物,倡导绿色消费;积极参与各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并积极同各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4.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等对构建和谐社会有何积极意义。
有利于依靠科技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利用水平,节约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选择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改善人们生存和生活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与课本知识结合点:
(1).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指引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沿着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2).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它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三篇:2011年中考思想品德复习资料
2011年中考思想品德复习资料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1、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也曾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们应该为祖国曾经创造的伟大文明而自豪。
2、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落入灾难的深渊;《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一步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人民经受了百年的苦难。
3、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甲午海战、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为了捍卫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尊严,中华儿女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
1、历史的启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什么?
答: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爱国主义,表现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
4、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著称于世。
5、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等,是中国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
6、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对外交往中,我国历来奉行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原则;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
7、探索救国之路失败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但归根到底,都是因为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
8、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9、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10、社会主义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充分表明: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实现我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三课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1、人类的历史变迁、世界的激烈竞争、祖国的百年沧桑,已经无数次的证明,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树立忧患意识,培养使命感和责任感,立志振兴中华。
2、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科技领域、教育文化、综合国力方面仍然存在差距。
3、没有祖国的兴旺发达,也就没有个人的前途和幸福。为国效力是每个中华儿女应尽的责任。
4、当代中国青少年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答: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青少年怎样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答:(1)青少年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世代相传;(2)青少年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
第四课 走向小康
1、人们衣食住行等发生的巨大变化,就是生活水平达到小康的具体表现。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总体小康),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3、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最早是由邓小平提出来的。
4、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的战略设想是:以1980年为基点,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再经过50年,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5、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即总体小康。
6、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党和政府提出在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答:在21世纪头20年,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的小康。与总体、初步的小康相比,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全面小康的特点)
8、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造福十几亿人口,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五课 财富之源
1、创造财富的源泉有哪些因素?
答:劳动、科学技术、智慧与开拓精神、资本、管理等。
2、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
3、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在现代社会,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要充分挖掘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因素的潜力,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5、怎样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答:(1)要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2)还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是什么? 答:(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7、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第六课 财富中的法与德
1、获得财富,必须走合法的生财之道。每个人要获得财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必须做到遵纪守法。
2、法与德的关系是什么? 答:(1)法与德是紧密联系的,获得财富要受到道德的约束。见利不能忘义。“义”是我们心中的“法”。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对人的约束是外在的,“义”对人的约束是内在的,才是最有效的;
(2)见利忘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取的。在追求利益的时候应将“义”放在重要位置,符合“义”的利益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这就是“见利思义”。
3、税收的含义是什么?它的特征是什么?
答:含义: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
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4、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5、列举税收的作用:国以税为本。(1)国家铺铁路、架桥梁、建机场,搞经济建设离不开税收;
(2)国防、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税收;(3)公务员、警察、教师等从事公共事业工作的人员的工资来源于税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6、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是什么?
答: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7、富而思源,先富起来的人们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不仅体现了个人品质,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
8、富而思进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富而思进?)
答: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创造、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只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向前迈进,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才能永立潮头,走出更宽更广的道路。
9、勤俭节约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1)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勤俭节约是治国安邦之道;(3)勤俭节约是企业家取得成功的法宝:(4)勤俭节约是做人的美德。
10、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在艰苦的年代,我们要用勤俭节约度过难关,在富裕的年代,更要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
11、列举你怎样做到勤俭节约、文明消费。
第七课 关注弱势群体
1、什么是弱势群体?
答:弱势群体是指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维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
2、弱势群体的特征是什么? 答:(1)弱势群体是其个人及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人认可的最基本标准的群体;(2)弱势群体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3)要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或支持。
3、我国弱势群体的范围和主体是哪些?
答:范围:包括农村贫困人口,城市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以及遭遇灾祸的人群等。
主体: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人、收入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城市居民。
4、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我们要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愿意帮助残疾人。
第八课 日月无私照
1、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体现为人格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我们的社会正在创造必要的条件,确保平等能够真正实现。
2、平等的含义是什么?
答:平等指的是人格上的平等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人格上的平等是指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应当享有被尊重的权利;法律地位上的平等是指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和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3、人格尊严的获得,需要法律的保障,更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都平等地拥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
4、维护社会所有成员特别是社会中处境不利的人的基本尊严和基本生存条件,既是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只有维护这些权利,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5、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平等不等于平均。
6、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7、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平等总要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平等现象。我国仍是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相当突出。我国当今社会中的一些弱势群体,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特殊产物。
第九课 共享阳光
1、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民间社会组织、国际社会的努力)的责任。只有大家一起来关心弱势群体,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平与正义。
2、我国政府关心弱势群体、为实现社会公平做了哪些努力? 答:(1)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大力实施扶贫开发;(3)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4)保障农民工权益;(5)实施法律援助;(6)帮助残疾人康复、入学和就业,对艾滋病患者实施救治和关怀政策,力求为每个公民创造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3、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是我国政府致力于社会平等的一项重要举措。
4、我国通过法律援助,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例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2003年9月1日,我国第一部《法律援助条例》正式实施。
5、互助互济、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等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6、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一个弱势群体得不到保障的社会,一个弱势群体受到歧视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协调发展的社会。
7、关爱弱势群体,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答: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帮助。只有人人都献出自己的爱心,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8、爱,不仅是一种付出,还是一种分享。帮助他人,我们会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在付出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内心的安宁与快乐,在关爱他人的同时,我们也赢得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第二十一课 时间的足迹
1、成长,是身体发育的过程,也是心理成熟的过程;成长,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能力提高的过程;成长,更是获得友谊、责任感增强、理想形成的过程。
2、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关爱,我们要感谢关心和帮助我们成长的人。
3、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前途息息相关。社会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党和人民。
4、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不仅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世界、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对家庭、对人生的态度。我们为民族的腾飞而自豪,对祖国的强大充满信心,我们也逐步感觉到自己肩上似乎开始有了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第二十二课 第一次选择
1、决定一个人做出职业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答:内在因素:(1)兴趣爱好(2)能力特长(3)性格类型;
外在因素:(1)人的生活环境(2)社会需要(3)机会
2、面对升学和就业,我们应怎样做出合理的选择? 答:(1)既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又要根据自己的优势特长,全面考虑自己的客观情况,扬长避短,努力做自己最喜欢也最擅长的事。
(2)在选择时还需要考虑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客观的社会需要。
(3)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直面差别,做出理性的选择。
3、通向成功的路有无数条。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付出努力,就有可能成功;无论在哪个领域,只要肯钻研,都有成功的机会。
4、如何看待升学和就业?
答: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不管是升学还是就业,都同样有发展、有前途。不论升入哪所学校,也不论选择哪种职业,都是实现自我价值、服务社会的一种途径。无论在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都有可能取得好成绩,都应该珍惜机会,努力学习。走上社会,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有可能获得成功,都应该谦虚好学,诚信敬业,开拓创新。
5、人生的选择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的,甚至伴随着人的一生。一次选择的结果并不能决定终身。只要把握机会,不断进取,努力向上,每个人都有可能成功。
6、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既需要大批的高科技人才,也需要大量具有一技之长的高级技术工人和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不管什么职业,只要是社会需要的,就有价值。
第二十三课 走向未来
1、西方有句谚语:“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这说明了人生理想和目标的重要。
2、人生理想和目标决定着人前进的方向。一个人的理想有多高远,他的人生就会有多精彩。
3、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设计自己的人生,对我们的一生幸福具有重要意义。
4、理想与现实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理想和现实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
(1)理想和现实的对立在于:理想来源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现实是向目标进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高于现实。
(2)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在于:现实孕育着理想,是理想的基础;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理想实现的过程就是改变现实的过程。
5、青少年怎样才能把理想变为现实? 答:(1)认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确定自己的态度,坚持自己的人生理想。
(2)艰苦奋斗,积极实践,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路,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开始,坚持不懈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3)根据现实条件的变化,适时改变策略,适应形势,适应社会,确保理想的实现。
(4)在实现理想的征途中,面对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不畏惧,不退缩,不放弃自己的理想。
6、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困难面前低下头,丧失斗志。人生难免有起伏,没有经历过挫折的磨炼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2011年思想品德时事政治复习资料(2010.4—2011.3)1、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温家宝要求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2、4月30日—10月31,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成功举办。这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界博览会,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3、6月1日,中国首台实测性能超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曙光“星云”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发布,超千万亿次的计算能力再次刷新了中国高性能计算的最高速度。4、6月11日,第19届世界杯开幕式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西班牙成为新科世界冠军。5、8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全面部署当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工作。6、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7、9月6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深圳隆重举行。8、9月6日,在2010中国进口论坛上获悉: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9、9月7日,中国渔船与日本巡逻船在钓鱼岛海域发生相撞,我国渔船船长詹其雄被日方非法扣押17天后回国。25日外交部发表声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10、9月26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宣传月启动仪式举行,标志全国人口普查拉开帷幕。11月2日上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正式在全国展开。11、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这标志着探月工程二期任务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11月8日,探月工程嫦娥二号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揭幕仪式在北京举行,标志着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12、10月15日至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决定增补习近平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3、10月25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14、10月27日,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已正式启动实施 15、11月12日至27日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在中国广州进行。本次亚运会以“激情盛会,和谐亚洲”为主题。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199枚金牌、416枚奖牌的优异成绩,创造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亚运会以来的最好成绩,连续八届名列亚运会金牌榜首位。16、11月17日上午我国超级计算机跨入世界领先行列。国际超级计算机TOP500组织正式发布了第三十六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我国的“天河一号”位居世界第一,“曙光星云”位居第三。
17、韩国和朝鲜11月23日下午在西部海域存在争议的“北方界线”附近发生交火。18、12月3日11时28分,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的综合试验中,国产“和谐号”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跑出时速486.1公里,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19、12月24日,位于安徽合肥的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核聚变实验装置2010实验圆满结束。20、2011年1月14日,2010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获得2010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1、1月1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举行会谈,两国元首一致同意,顺应时代潮流,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
22、国家统计局1月20日公布,据初步测算,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23、1月24,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单机容量最大水轮发电机组向家坝电站进入正式安装阶段。这套国产单机容量达80万千瓦的水轮机组不仅拥有世界目前最大单机容量,而且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轮机。24、2月14日,根据国际最新的统计数据,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日本,排名全球第二。25、3月5日——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26、1月1日,迪尔玛·罗塞夫成为巴西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
第四篇: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仿句、缩句
缩句 扩句 仿句 单句 复句
一、缩句,就是把写得比较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的枝干去掉,留下主干,使其简单明了,但不改变句子本身的基本意思。缩句,有助于我们抓住长句的主要内容,提高我们的概括能力,缩句的基本方法如下:
(一)要理清主干和枝干。
句子的主要成分好比大树的主干,表示“谁”或“什么”“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句子里缺少主要成分,就不能成为完整的句子了。修饰成分好比大树的枝叶,表示修饰、限制、补充的意思。句子里缺少必要的修饰成分,句子就显得不形象、不生动了。例如“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一句的主干是“颐和园是公园”,其他部分就是枝叶。来源:www.xiexiebang.com
(二)要保持原句的基本意思。来源:www.xiexiebang.com
缩句时,要找准主干和枝干,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例如“大雕塑家罗丹塑造了一座仪态端庄的女像”中的“罗丹”“塑造”“像”都是中心词,也就是主干,将这些留下来,去掉枝干,就成了一个短句,即“罗丹塑造像”。如果去掉了句子中的主干,句子就会变得意思模糊不清,甚至改变了原意。例如:“班主任和几位小朋友一起在运动场中愉快地踢球”,如果缩成“小朋友踢球”就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了。
(三)保持原句句式。
例如把“我们中队的少先队员争先恐后地搬砖”缩写成“少先队员搬砖了吗?”就明显地改变了原句的句式,这是不符合缩句的要求的。又如将“老麻雀不能丢下自己的孩子一个人走开”缩写成“老麻雀能走”就不对了。应保留“不能”,将句子缩写成“老麻雀不能走”。
二、仿句
所谓仿句题,也叫句式运用题。它用于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品析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对修辞知识、语法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这种题型,一般是命题者提供一定的语境,要求考生参照规定的句式模仿写作。其实质是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要求,写出与例句内容和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上有密切关联的句子。
这里结合近年来的中考题谈谈仿句题的题型特点与解答方法。
(一)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的积累与运用。
1.比喻。①明喻 例句:生命像火焰,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张力的表达。造句:生命像。(生命像大海,海在呼啸,那响雷般的怒吼是大海对搏击风云的战斗生活的渴望)(江苏镇江市)
②暗喻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B是两颗联结在一起的心,是友谊。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仿句:。(D是一把竖琴,是快乐;0是、一轮大阳,是朝气;S是一条曲线;是优美)(江苏常州市)2.拟人。例句: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以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依照画线句再写一个句子。(青松不惧风雪,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毅刚强)(天津市)3.排比。例①:成功要用理想去引路,要用创造去开拓,要用汗、水去浇灌。仿句:。(友谊要用真诚去播种,要用理解去呵护,要用热情去浇灌)(四川德阳市)
例②:人们都爱秋天,爱他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仿句:(人们都爱莲花,爱她的亭亭玉立,爱她的不蔓不枝,爱她的香远益清(北京市东城区)4.对偶。例①:从“白玉长堤路”和“镜湖水如月”中任选一句,-写出与这构成对偶的句子,内容要体现乡土特色。A。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B.镜湖水
如月。(耶溪女似水)
例②: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改后为: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角,造几间临水轩斋)
(二)考查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1.假设关系的复句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1)如果我是清风,我将。(吹走世间的尘埃)(2)如果我是春雨,我将。(滋润人们的心田)(重庆市)2.并列关系的复句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一笔绿意。仿句:。(我不是矗立在广场中央的高大石像,而是绵延千里的路轨下的一颗小石子——为 繁忙的交通运输献上全部的力量)(陕西省)3.解说关系的复句
例句: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仿句: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断线的风筝,摇摇摆摆,不知归宿)(湖北黄冈市)
(三)考查学生对表达方式的理解与运用。
1.描写句。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句:语文是,让人。(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
语文是,让人。(意境深远的油画,让。人惊叹不已)
语文是,让人。(旋律优美的音乐,让人听之动容)(山西省)2.议论句。例句:贪婪是灵魂的蛀虫,侵蚀了多少善良的本性。仿句:。(懒惰是精神的蝥贼,偷走了多少宝贵的青春)3.抒情句。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份绿意;如果你是一颗星星,就点缀一角天空)(安徽省)
上述题型的出现,表明语文考试已经摆脱传统的“用词造句”、“判断下列句子中用了什么修辞”、“判断下列复句的形式”等题型,而是紧密联系社会生活,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材料,考查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对语言规律的认识和提炼能力,以及学生在理解基础之上的运用能力,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真是妙哉!
(四)仿句题的题型
1、套用式仿写题
[考题1]仿照例句的形式,写一个句子,内容自定。
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仿句:(2002年北京东城区中考题)[解析]做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意,辨明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直接套用。例句从内容上看,写出了秋天的三个特点;从句式上看,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因此本题的仿写重在仿句内容的选定,其句式只需直接套用例句。内容的选择可以是景,也可以是人或物,关键要把握其特点。如: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风和日丽,爱她的花红柳绿,爱她的雨润万物。
2、修改式仿写题
[考题2] 删改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改后为: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2002年天津市中考题)[解析]此题是在原句基础上进行修改式仿写。题目要求删改后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即两句在词语和句式方面都要分别整齐相对,既是对后句的修改,又是照前句的仿写。据此不难得出对仗工整的修改句:近看西北,造数间临水轩斋。
3、续写式仿写题
[考题3]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2002年安徽省中考题)[解析]这道题既是续写又是仿写,要求学生对句子进行仔细分析品味,揣摩出句中所阐明的意义。除了要把握仿句的句式(如果……就……)及修辞(比喻、排比)外,尤其要注意句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奉献精神)。这就要借助自己的感悟,写出富有生活哲理、启迪人们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句子。如: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装点一分春色。
4、造句式仿写题
[考题4] “摆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三个句子。
示例:(1)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
(2)“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
仿句:(1)(2)(3)(2002年福州市中考题)[解析]本题其实是让学生在理解“摆渡”一词的基础上,展开联想,用“摆渡”造句,仿照示例的格式“ 把 摆渡到。”仿写的关键是对“摆渡”一词比喻意义的真正把握。因此也不难联想到类似例句中“作家”、“希望工程”的“摆渡者”:教师、父母、医生等。
仿句:(1)老师把学生摆渡到知识的王国。(2)父母把子女摆渡到成人的世界。(3)医生把患者摆渡到健康的乐园。
(五)仿句题的解答
解答仿句题我们应该具备下面的一些知识与能力。
首先是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语法、修辞知识是从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运用语言的规律,掌握它无疑有助于提高我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仿写”考试就是在语法、修辞的运用上大做文章,请看下列试题。
[例一]根据例旬句式特点,在横线上另外仿写句子。
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
这是一道自选话题的仿写。品读所给例句,我们能看出以下特点:一是全句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歌颂了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二是例句是一个二重复句,第一层为并列关系,第二层为转折关系(有标志词“却”)。我们做这道仿写题时可不考虑所写句子的内容,因题干无此项要求,但整齐的排比句式、活泼的拟人手法则必须用上,且句间关系也一定得跟例句一致。否则,便会被视为不合要求。(仿写示例:青春无语,却焕发出活力,鲜花无语,却散发出芬芳,春雨无语,却滋润着大地。)
其次是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具备了相关的知识积累,如果不能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我们依然会面对“仿写”而兴叹。有的同学甚至有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联想,想象是作家的专利,与我们无缘。其实,不论是学文,还是学理,起码的联想、想象能力都是必须的。牛顿不正是从苹果落地这一生活现象中展开联想、从而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吗?所以,联想、想象能力的欠缺,绝不可等闲视之。应该通过扩大生活与知识积累,掌握联想与想象的方法,尽快弥补这一欠缺。我们还是来看一道仿写练习。
[例二]仿照例句的句式和修辞方法,仍以“她”为开头补写两个句子。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而行。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田野;她 ;她。
这道指定话题的仿写练习。按要求,我们仿写的句子,仍然得围绕“她”——“春姑娘”来展开,要表现出春天给大地、人间带来了什么。从形式上说,我们仿写的句子,必须得用上拟人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要跟例句保持一致,合起来构成一个整齐的排比句。做这道题,我们就需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春天除了带来方紫千红,还带来了什么?(仿写示例:她伴着浙沥的小雨点,把美丽的故事讲给鱼儿,讲给青蛙、她跟着山间的小溪流,把婉转的歌儿唱给青山,唱给牧童、她带着归来的小燕子,把春天的喜讯传遍山村,传遍农家。)
再次是过硬的语言表达能力。仿写是小型的写作练习,它要求我们在极为有限的字数内尽情展示仿写者的才情,张扬仿写者的个性。语言表达平平,就很难在这块小天地里有大的作为。这要求我们在乎时的生活中,要调动多种感官去观察身边的事物,用鲜活的心灵去感受世界。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露珠的晶莹剔透,晚霞的辉煌迷人……化人心中,流人笔端,即成为美妙动人的文字。有了关注万物,珍爱生命的热情,辅之以广泛的阅读——读好书,读美文,再通过必要的语言训练,就不愁写不出令人拍案叫绝的文字。
三、单句
(一)语言的五级单位: 语素 词 短语 句子 句群
(二)主谓句 动词谓语句 形容词谓语句 名词谓语句
(三)非主谓句 动宾短语构成的非主谓句 偏正短语构成的非主谓句 动词非主谓句 名词非主谓句
(四)句子的成分 主语(谁)谓语(怎么样)宾语(什么)定语(主语和宾语前)状语(在谓语前)补语(在谓语后)
(五)句子的主干 主语 谓语 宾语
(六)划分句子成分及符号
四、复句
(一)复句类型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组合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分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表示,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等类型。
1、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即A,又B”。
例如: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我们一边走,一边高兴地谈笑着。
2、承接复句:也称顺承复句,连贯复句。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彼此顺序不能动。常用的关联词语有“A,于是B”“A,然后B”、“A,接着B”、“A,便B”。例如: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电光闪闪,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瓢泼大雨。
3、递进复句: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常用的共联词语有“不但(不光、不只)A、而且(还、又)b”、“而且”、“并且”、“尚且a,何况b”、“别说a就连(就是)B”。例如: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4、选择复句: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凡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常用关联词语有“或者(或)a、或者(或)b”、“不是a就是b”、“是a还是b”、”与其A,个如b”。例如: 不在沉默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星期天,我们是去郊游呢,还是去图书馆?
5、转折复句: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几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来一个转折,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a但是b”、“a不过b”、“可是”、“然而”、“却”等。例如: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虽然他个儿长得矮小,但是力气可大着呢!
6、因果复句: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说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a所以b”、“既a就(那么)b”、”因此”。例如: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所以遇到困难从气馁。因为雷锋叔叔为人民做许多好事,所以人民永远怀念他。
7、假设复句:由两个有似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如果(倘若)a就(那么)b”、“即使(纵然)a,也b”、“再A,也b”、“假如”、“假使”、“假若”、“要是”,例如:假如产品质量不好,数量再多,也没有使用价值怕。要是你能刻苦学习,成绩就会提高。
8、条件复句: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
(二)复句的判断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成的句子,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做分句。
辨别单句和复句,不能只看句子的长短,而要抓住单句和复句的特点。区分的关键是这个句子有几个主谓结构。单句只有一个主谓结构,复句则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谓结构,其中的任何一个分句不作其他分句的任何成分。
如:[这时],(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单句)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转折复句)
同一复句里的分句,它们之间有一定逻辑事理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条件等类型。复句中各个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常常用关联词语来表示,分句关系不同,所用的关联词语也不相同,要熟悉什么复句使用什么关联词语,什么关联词语表示什么关系,对成套的关联词语要注意成对使用。
复句的常见语病 有①关联词错用;②缺少必要的关联词;③关联词语搭配不当;④关联词语位臵不当;⑤分句次序不当。总之,对复句判别分析时,即要看关联词语,更要看句子的内容。
(三)易混复句辨析
并列复句和选择复句。这两种复句中的大部分句子容易区分,但也有容易混淆的情况。并列复句中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表述的类型(常用的关联词有“不是……而是……”,“是……不是……”),有学生易混同于选择复句中的一种没有取舍的情况(常用的关联词为“不是……就是……”)。例如“不是人们的社会意识决定人们的社会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不少学生在判断其类型时,将它说成是选择复句。如何辨别这两种情况的复句?首先可以从关联词入手。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这两类复句的关联词进行比较(特别是比较其关联词的后部分),分析其异同点。其次,可从句子表达的意义上来区别。并列复句是为了鲜明地说明事情或事物的特点,意思往往是确定的;选择复句则列出两种不相容的可能,引人注意,意思是不确定的,要人们自己去确定取舍。
因果复句和并列复句。虽然这两种复句有本质上的区别,但因果复句中表推论因果关系的情况(常用“既然……就……”来表示),有些学生易混同于并列复句中的“既……又……”的情况。例如:“既然我们是学生,我们就要认真读好书。”这个复句本来是因果复句,但有些学生判断为并列复句。辨清这两种情况的方法有二:第一用换关联词法来判断,表推论的因果复句中的“既然……就……”可换成表一般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意思上不会有多大的变化;而并列复句却不能把“既……又……”换成“因为……所以……”;第二,用前后分句换位法来判断:前后分句不能换位的是因果复句,能换位意思不变的则是并列复句。
假设复句和条件复句。这两种复句由于在某种情况下比较相似,所以很容易混为一谈。如(1)“如今,你若是从井冈山许多山坳走过,便能看到一条条修长的竹滑道。”(2)“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沙丘就可以被固定下来。”很多学生不明白为什么例(1)是假设复句,例(2)又是条件复句。可告诉学生从两方面来辨别这两种复句。第一,根据关联词来辨别:凡是前一分句中的关联词与“如果”意思一样的(如“假如”、“假若”、“若是”、“若要”等),则是假设复句;凡是前一分句的关联词与“只有”意思相近的(如“只要”、“除非”等),就是条件复句。第二,根据句子感情色彩来判断:假设复句往往带有假设的意味,主观色彩较浓;而条件复句常常是冷静地叙述情况,比较客观。
第五篇:北师大版九年级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资料
思想品德复习资料
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资料(北师大版)
学校班级姓名
可以直接向各级人大机关反映;(3)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举报;(4)可以向电台、电视台、报纸反映;(5)可以拨打政府热线电话(6)市长接待日;(7)网络途径;(8)法律手段。
14、经济全球化(1)定义:是指商品、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的现状与趋势。(2)出现的原因: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资源一体化。
15、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16、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原因:(1)旧中国的社会生产力遭到了极大的破坏;(2)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起点低、基础差、人口多、人均占有资源量少。表现:1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根本方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8、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标准:(1)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2)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三个是否有利于”也是我们判断一切工作得失的标准)
1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坚持社会主义道路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开放]”。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2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重要性)
第二单元踏上兴国之路
1、针对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加快的人口特点应该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目的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针对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利用不合理,污染过重,浪费严重的严峻环境问题(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的国情),我们应该实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战略。
3、列举节约资源(变废为宝)生活事例:1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2用淘米水浇花3用茶叶盒做笔筒4用易拉罐制作工艺品5用破旧衣裤制作拖把。
4、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1坚持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其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需要。2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3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5、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
害的发展。正可谓:绝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其首要前提:珍惜资源,善待环境;其核心:保护环境资源。
6、辨析题:“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观点正确,因为经济的发展,不能忽视人的存在,人的利益和人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时时刻刻把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问题放在首位。不仅要重视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社会发展指标,人文发展指标。不仅要增加经济建设的投入,而且要增加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投入,增加社会发展的投入,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以促进人的发展与进步。
7、列举你能为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贡献的生活实例:1少用一次筷子2节约用电用水3不浪费粮食、不倒剩饭4不乱丢垃圾5不随地吐痰。
8、列举你所生活的周边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1河流污染2乱丢垃圾3滥砍滥伐4汽车尾气排放5街道的“三乱”现象。
9、为什么我国要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道路? A、我国人口多,人均占有资源比较少;B、我国的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储量和可利用量在不断减少;C、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大;D、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1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抉择。
11、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12、辨析题:“事实科教兴国战略,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但最终还是要靠人才。”此观点正确,因为①事实科教兴国战略,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以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②事实科教兴国战略需要推进教育创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③加快科技创新和教育优先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在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谁拥有了人才,谁就能够抢占科技制高点,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3、基本治国方略: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14、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5、人民管理国家的依据和准绳——法律。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16、宪法是法制的标志,是法治的基础,是法治的核心。
17、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8、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联系: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重,在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辅相成,相互渗透,法律的实施需要道德的有力支持,道德水平的提高,又会增强人们的守法意识,使人们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法律意识增强,必然又会使人们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更为规范。所以,我们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19、以德治国(定义)是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20、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1、作为初中生,你能为思想道德建设做些什么?1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2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从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优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3懂得做人做事的基本的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使自己培养成为“四有”接班人。
第三单元熔铸民族魂魄
1、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机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1)、民族平等是处理民族关系最基本的要求,表现在民族间不论人口多少,发达程度如何,风俗习惯和宗教异同,都是祖国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都要有同等的地位。
(2)、维护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或:增进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3、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党和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的方针。“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其前提是一个中国。
4、我国对待台湾问题的态度和政策:1态度: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2政策: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一国两制” 是两岸和平统一的最佳方式。按照“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5、列举少数民族英雄:邓恩铭、韦拨群、马本斋等;列举少数民族节日:水族“端节”、苗族“古葬节”、侗族“六月六节”、瑶族“瑶人节”、彝族“火把节”。
6、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福泽世界的)科学文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思想,(细致完备的)道德伦理。
7、列举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四大发明、中医中药、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先秦散文、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京剧、戏剧、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等。
8、正确地处理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要汲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同时,我们必须深深的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能割断与传统文化的血脉联系,不能丧失我们的文化之根,不能动摇我们的文化之基。要正确认识民族文化的价值,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民族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9、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
所认同和接受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灵魂。
10、民族精神的作用: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支柱,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11、中华民族精神动力的核心:爱国主义。其重要内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12、列举新时期民族精神(时代楷模)的人物:焦裕禄、李素丽、许振超、郑培民;体现民族精神内涵的成语:“同舟共济”(团结统一)“愚公移山”(勤劳勇敢)“卧薪尝胆”(自强不息)“协和万邦”爱好和平。
13、培育民族精神:①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不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②我们要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实践者。
14、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内容:“两弹一星”、抗洪抢险、抗“非典”、抗雪灾抗旱灾、奥运、世博、抗震救灾、“载人航天”等精神。
15、载人航天精神的内容表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抗洪救灾精神内容表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拨、敢于胜利。
第四单元 实现共同理想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社会的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构建和谐社会,中学生应该做到: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创建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村镇,和谐社区等,进而推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3、构建和谐社会的宣传标语:和谐环境,人人共享;促进和谐,人人有责。与和谐社会有关的词语: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和气致祥。
4、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国家为解决民生问题采取哪些重大措施:免征农业税、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关注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我国为什么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答:它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是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6、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意义: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合理的期望,从而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这样整个社会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推动社会持续 发展。
7、如何维护社会公平?①当遇到不公平的事情,面对不公平的现象时,首先应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以平和的心态,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
平”现象;②应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求解决途径,用合法手段争取最大限度的公平;③要有正义感,敢于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8、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我国小康生活水平的现状:水平低,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9、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空前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落后,尚未摆脱不发达状态。发展生产力,摆脱贫穷落后,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还需要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才能实现。巩固的提高目前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要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进行不懈的努力。艰苦奋斗是一种优良传统,也是现实需要。它体现的是一种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是一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是一种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就必须振奋精神、不辞劳苦、顽强拼搏。
10、列举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先辈名字:林则徐、邓世昌、林觉民、孙中山、毛泽东
11、正确认识各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1个人利益的实现,不能损害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前提。2我们应该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不能目光短浅,心胸狭隘,只看到个人私利。3当我们的自身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要首先想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12、正确处理个人和国家的关系:个人与国家是密不可分的,国家的发展为个人的发展提供前提条件,即使是最普通的公民也应尽一切力量服务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在其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且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要以国家利益为重。
13、每个公民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报效祖国,奉献社会。
14、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了解社会、磨炼意志、增强本领的重要途径。
15、正确的人生道路:符合自身兴趣爱好、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生道路。
16、如何进行正确 的人生选择?
1、考虑自己的人生条件。
2、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
3、搜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4、考虑自己人生目标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5、根据情况的变化适当调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