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G室内覆盖规划建设的考虑
3G室内覆盖规划建设的考虑
一、3G室内覆盖的建设需求
由NTT DoCoMo发展FOMA业务的经验,可以看到良好的网络覆盖特别是室内覆盖是3G获得成功的关键。NTTDoCoMo的统计数据表明,3G室内业务量占到网络总业务量的69.7%,主要原因在于视频电话、游戏等高速数据业务都发生在舒适的室内环境下。丰富多彩的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将是3G业务的增长点,根据用户的生活习惯和数据业务的行为分析,绝大多数的数据和多媒体业务将会发生在室内。根据GSM网络的运营经验,室内用户分布一般大于室外两倍以上,高价值的商务客户主要集中在室内。对于GSM网络,绝大部分室内区域都有了良好的覆盖,用户对网络有着较好的感知。3G商用后,用户对3G室内网络会有同样的覆盖要求,如果没有足够良好的室内覆盖,将影响用户对3G的感知,不利于3G用户群的形成。
室外宏基站是解决室内覆盖的基本手段,但在室内、隧道及地铁内,仅靠室外基站天线覆盖,由于信号受障碍物的阻挡,室内无法保证良好的通信质量。中国移动的实验表明,如果采用室外基站进行室内覆盖,能够满足需求的信号场强只有20%,此外室内软切换比例可能会高达60%。这既无法满足想要达到的覆盖范围,又浪费系统资源,不利于节约运营成本。
因此,建立良好的3G室内覆盖是十分重要和有利的,在3G网络建设初期就应加以考虑。
同时,对运营商而言,通过建设3G室内分布,可以争夺室内话务量,开拓新的话务量。据NTTDoCoMo的统计,在实施了室内分布的建筑物内话务量增大了1.43倍。室内分布还可以分散过密地区的话务量,从而减轻室外基站的压力,降低室外基站的数目和配置。从网络容量来看,室内分布系统也降低了室外系统的负荷,由于3G自干扰的特性,也就降低了室外网络整体干扰水平,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容量。
二、3G室内覆盖规划问题考虑和策略
由于3G系统的技术特点,3G室内覆盖规划需对覆盖、容量、质量进行统一规划。在规划室内分布时,站点规划与室外规划要协调统一。此外,还要重点考虑和2G系统以及其它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问题,以实现多系统良性并存。
总的来说,3G室内覆盖规划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室内室外站点规划、设计要统一,在建设室内覆盖时要考虑室外信号的影响,同时也要考虑到室内覆盖对室外干扰水平的提升。
◇对不同的室内场景,要以用户满意度为衡量标准,制定不同的质量目标。有的地方能够接受覆盖盲点的情况下,可以在建设策略和建设阶段上进行调整。通常来说,对于话务量大的区域,所建设的室内分布系统的服务质量要相对高一些,建设时间也要早一些。对于一些话务量比较小的区域,可以考虑在其话务量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再建设WCDMA的室内覆盖系统。
◇对于一个特定的建筑物而言,受3G覆盖的复杂性和地理环境等多重因素制约,室内覆盖解决方案可能有多种的选择,不能单纯地为了追求技术上的完善而盲目扩大投资,但是也同样不能为了节省投资而选择并不适合的室内覆盖方案。
以下对几种典型应用场景的室内覆盖策略进行探讨。
◇机场、车站、码头类应用场景:话务密度较高,对其进行室内覆盖不论是社会价值还是经济价值均较高,因此应尽早考虑覆盖。此类场景的室内覆盖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人流量较大,话务密度高,相对较为空旷,室外基站可以部分覆盖到室内,因此室外覆盖与室内覆盖应统一考虑,室内分布系统主要对室外基站的盲点和话务热点区域进行补充覆盖,室外宏基站可以直接或通过RRU间接,分配出1个或多个小区作为室内分布的信号源,这可以保证室内-室外的用户切换为更软切换。
◇会展中心、会议中心、体育场馆类应用场景:此类应用场景一般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为扩大3G业务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推动3G业务的发展,此类场景也应尽早考虑覆盖。在此类场景下,用户的话务主要以事件触发为主,所以容量估算时应预留足够的余量。此外,会展中心、会议中心、体育场馆的新闻中心会有大量的数据业务覆盖需求,容量的估算一般以峰值话务量来设计。此类场景下切换区域设置必须合理,切换区域不能设置在话务高峰地带,容量也是这类场景考虑的主要问题。在布置室内天线时应注意控制信号强度,不要将切换区域落在观众席中间。
◇政府、机关、公司机构的场景:室内覆盖系统必须提供优质的网络覆盖,对运营商而言有重要意义。用户业务以话音为主,高端用户比重较大。此类场景除考虑覆盖外,容量也是主要的考虑因素。
购物商场和大型超市的场景:用户业务主要以话音业务为主,高峰时段在时间上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晚上/节假日白天),并且话务密度较大。主要考虑覆盖问题,切换则主要考虑大门出入口的切换设计。
三、室内覆盖系统设计
室内覆盖系统主要由信号源和室内分布系统两部分组成。
3G室内覆盖系统的信号源主要有宏蜂窝、微蜂窝、RRU、直放站几种方式。一般来说,根据话务量和网络规划来确定信源。但同时还需要考虑传输条件、工程可实施性、网络建设性价比等多种因素,然后综合各种因素,选取合适的信源。通常情况下,对于低话务密度、小规模覆盖且较为封闭的场景,优先选用直放站作为信号源(可充分利用室外宏基站的容量),对于中等话务密度和中等覆盖规模的场景,优先选用微蜂窝作为信号源,对于高话务密度和大覆盖规模的场景,优先选用宏基站+RRU作为信号源(单个RRU的容量与单个宏小区的容量等同)。
在进行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时,如果已有2G室内分布系统,应优先考虑2G/3G之间共用室内分布系统。对现有2G室内分布系统进行改造时,应兼顾未来WLAN的应用需要。在设计分布系统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器件的使用
可以共用的器件有馈线、泄漏电缆、转接头、负载等。
可能更换的器件有功分器、耦合器、天线等。
需要新增的器件有合路设备、滤波器等。
2.覆盖的考虑
在3G/2G共用室内分布系统时,一般需要增加一定数量的天线点以满足3G覆盖要求。如果3G的覆盖指标与2G相同(指Ec值/信号强度),则要求在天线口的3G导频功率比GSM大约10个dB。同时应注意,在已有的覆盖系统上增加新的系统会降低原系统的发射功率。
3.干扰的考虑
多系统共用分布系统,相互之间会产生干扰,可通过不同系统的空间隔离、降低干扰源的发射功率等方式减少干扰。在发送端或接收端增加滤波器也能有效减少系统间的干扰。另外,选用射频性能优良的发射机、接收机及后期网络优化等也是降低干扰的有效手段。如果GSM系统使用干放,应选用具有足够隔离度的合路设备或增加滤波器以减少干扰;试验表明,只要元器件满足隔离度要求,系统相互间的频谱干扰可以忽略。
4.功率匹配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多系统共用一个分布系统的最大问题是功率匹配问题,包括信号源输出功率匹配;不同频段的信号在分布系统中传输损耗不同而产生的影响;边缘覆盖场强的不同要求;不同频段的无线电波在空中损耗不同而产生的影响等。需要根据不同要求和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5.室内覆盖相关技术问题
◇室内覆盖频率选择
在进行3G室内覆盖系统建设时,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同频方案,室内系统与室外系统使用相同的频率;另一种是异频方案,室内系统与室外系统使用不同的频率。
同频组网方案的优缺点:同频组网可以节省有限频谱资源;同频组网软切换成功率高,根据全国各地WCDMA网络试点测试结果,WCDMA软切掉话率小于1%;同频组网时,WCDMA终端都支持同频软切换;同频组网时,基站小区互相之间有干扰,系统容量减少。
异频组网方案的优缺点:异频组网更浪费有限的频谱资源;异频组网硬切换成功率相对于同频组网更低,尤其是电梯内硬切换,成功率在80%左右,进出电梯硬切换时,在电梯关门瞬间,硬切换成功率更低;目前有些WCDMA终端不支持异频硬切换;异频组网相互之间干扰小,具有更高的容量;异频组网在导频污染严重(如高楼层)的场景覆盖时具有明显优势。
目前,在考虑同异频组网时,一般建议以同频组网为主,异频组网为辅,如果能够控制室内外干扰,建议采用同频组网。对干扰难以控制的场景,建议采用异频小区;自然隔离比较好或干扰易控制的场景建议采用同频小区。
◇切换问题的分析
一般来说,室内分布系统与室外宏基站的切换区域主要选择在大楼各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等地方。切换区域的天线预留一定的功率余量,当室外基站小区不断优化调整时,可以调整天线口功率,控制好切换区域;同时,在这些切换区域,可以采用定向进行覆盖,可以更好地控制切换区域的范围和防止室内信号外泄,通常要求在进出各出入口5m内完成切换。
对切换区域要通过优化手段加以调整。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和方位角,改变切换区位置、大小以及信号强度分布。调整切换参数包括切换门限、切换迟滞、触发时间、测量滤波系数等。改变切换门限和测量迟滞参数,可以使目标小区在更大范围内满足切换条件,增大切换区范围,提高切换成功率。减少触发时间和测量滤波系数,可以使目标小区更快满足切换条件,更早进行切换,提高切换成功率。根据实际路测结果修改相邻基站的邻区列表,做好切换关系。
◇防止信号外泄的分析
由于WCDMA是自干扰系统,其他小区信号对本小区都是干扰,因此,室内覆盖建设时,应控制好室内小区信号的外泄,避免室内分布系统信号对室外小区产生干扰。
目前城市高层建筑多为玻璃外墙,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很容易就泄漏到室外,对室外基站小区信号形成干扰,尤其是高层建筑的室内分布系统,由于所处地理位置高,控制不好就会泄漏很远,对室外大片区域构成干扰。因此,对于高层建筑的室内分布系统,采取小功率、多天线的覆盖方式,室内天线口功率较小,泄漏到室外小区的信号相对较弱,干扰相对就小,而且,这种覆盖方式天线覆盖半径减小,穿墙损耗小,覆盖效果也更好。
在高层建筑的室内分布系统建设中,如果工程安装条件许可,可以在高层建筑室内靠窗位置安装定向天线,从窗边向室内进行覆盖,借助窗边墙体遮挡和定向天线后瓣抑制,可以有效地防止室内信号外泄对室外小区造成干扰。在小区覆盖分布系统设计时,我们也采取高前后比的定向天线从室外向室内高层进行覆盖的方式,充分利用小区内建筑物墙体和定向天线的高前后比,防止信号外泄。
第二篇:室内覆盖建设流程
盐城电信室内覆盖建设流程
1、无线中心根据规划建议、投诉情况等,确定站点的覆盖方式及覆盖范围,然后指定集成商去协调该站点的室分建设。或集成商自己对全市进行扫点,发现条件符合覆盖需求的站点后上报无线中心,经无线中心确认覆盖之后集成商去协调该站点的室分建设。
2、3、集成商按照现场勘查情况设计该站点的室分覆盖方案。集成商把方案提交给设计院,设计院初步看下方案之后与集成商、无线中心一起去现场查勘,测试该站点周边的无线环境,确定站点的覆盖范围和覆盖方式,同时将方案图纸打印出来,现场审核方案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4、看完现场之后设计院将方案中的问题及需要修改的地方指出,发邮件通知集成商修改。
5、集成商修改完之后发给设计院再次审核、设计院如发现还有问题则指出问题并返还给集成商继续修改,直至设计院审核通过。
6、每周四设计院将一周审核通过的站点拿到无线中心一起会审,对无线中心提出的问题再次进行修改直至会审通过。会审通过之后,设计院对方案进行整理。
7、会审通过一批站点之后,由设计院打计划报告给无线中心、由无线中心确认并通知资调建设中心对这批站点进行立项。
8、由设计院出每个站点的项目建议书给资调建设中心、并由资调建设中心完成方案的立项。立项之后设计院根据站点需求材料及库存可利用材料情况编制实际需采购材料表,并提交采购室进行采购。
9、材料采购到货之后集成商拿料单找资调建设中心签字、领料。
10、集成商上报监理公司施工计划、并由设计院确认施工图纸与最终版设计图纸一致。
11、集成商施工完后跟监理公司确认施工料单,对材料进行平衡及现场验收。
12、站点开通之后、集成商对该站点进行决算、送审,并由设计院配合资调建设中心对每个站点进行转固。
第三篇:室内覆盖设计规范
无线室内覆盖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名词术语
干线放大器(功率直放机):放大射频信号的有源设备
有源器件:需要专门供电才能正常工作的器件。
无源器件:不需要专门供电就能正常工作的器件。
功分器 :将射频信号由一路平均分配到多个支路上
耦合器 :将射频信号不等的分到多个支路上,具有定向传输特性
室内天线 :用于室内的射频发射天线
跳线 :用于连接设备、器件的短电缆(或光纤)
衰减器 :用于射频信号功率衰减的器件
接头 :器件、设备的连接器件
同轴电缆 :用于传输射频信号的射频电缆
光纤 :用于光端机近端设备与远端设备的射频信号传输
2G: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GSM、CDMA)
3G: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WCDMA、CDMA2000、TD-SCDMA)
PHS(Pesonal Handy-phone System):无线综合业务系统
SCDMA:同步码分多址
TRUNK:数字集群调度系统
RRU(RF Remote Unit):射频远端单元
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结构应综合考虑运营商当前网络及未来发展的需求,满足运营商其它制式系统未来的接入要求,并充分考虑系统扩容和其他制式系统合路的可能性。2 系统配置应满足当前业务需要,同时兼顾一定时期内业务增长的要求。系统设计应满足科学性、经济性、可实施性、可管理性、可维护性的要求。4系统设计应根据不同目标覆盖区域的网络指标,合理分布信号,避免与室外信号之间的频繁切换和干扰,避免对室外基站布局造成影响。
5满足国家有关环保要求,电磁辐射值必须满足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即国标GB8702-88规定的限值,采用设备与材料及产生的物质对环境无污染,同时应达到环保部门在GB9175-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中对噪音指标的要求。6系统设计中选用的设备、器件和线缆应符合系统技术要求,各个组成部分接口标准化,便于设备选型和统一维护。
系统选址原则
3.3.1 充分考虑网络未来发展和综合利用,保护室内覆盖系统建设投资;
3.3.2选择用户密度大、话务量需求高的建筑和场所(如综合性商场、超市,批发市场等);
3.3.3 选择高端用户集中的建筑和场所(如高档写字楼、星级酒店);
3.3.4 选择地区内标志性或有影响力建筑和场所(如机场、重要体育馆、展览中心、政府机关等);
3.3.5 建设补充:室内覆盖系统的建设应与室外基站的建设相互协调,统一发展,室内覆盖系统的建设应结合建筑物结构特点,尽量不影响目标建筑物原有结构和装修。
信号源选择原则在信号杂乱且不稳定的室内无线环境中,避免使用室内直放站引入信号,宜选用基站作为信号源。如在开放型的高层建筑中,通常选择微蜂窝基站作为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抑制干扰,保证主用信号电平及通话质量指标。在室内信号较弱或覆盖盲区的环境中,通过定向天线可以取得较纯净且稳定的主用信号,宜采用射频直放站作为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如隧道、地铁站、地下商场、酒吧等规模较小、信号屏蔽严重的场所。采用直放站作为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必须考虑施主基站的容量和直放站对室外覆盖的干扰。对于室外基站话务拥塞的情况,室内覆盖主要解决容量问题,宜采用微蜂窝基站作为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来分流室外基站的话务量,改善用户通信质量。对于建筑内部话务需求量大的大型场所,如商场、机场、火车站、展览中心、会议中心等,宜选用基站(宏蜂窝或微蜂窝)作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对于通信质量要求高的酒店、写字楼、政府机构等场所,宜采用微蜂窝基站做信号源。对于建筑规模较小的场所,在不宜设置射频直放站的环境下,宜选择光纤直放站或RRU(射频远端单元)作为分布系统的信号源。对于本身设有室外宏蜂窝基站的建筑,当基站设备配置有余量时,宜耦合部分基站信号作为本楼宇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耦合基站信号时应采用插损小的器件,尽量减小耦合信号对宏蜂窝基站的影响。
室内覆盖系统设计原则满足国家有关环保要求,电磁辐射值满足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即国标GB8702-88规定的限值,采用设备与材料及产生的物质对环境无污染,同时应达到环保部门在GB9175-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中对噪音指标的要求,室内天线的发射功率不大于15dBm/TRX。无源器件应满足需引入系统的通信频段要求。应保证覆盖区域信号与周围室外其它基站各小区间进行正常切换,室内信号应保证不对室外信号产生干扰。满足覆盖系统设计指标和各制式通信系统指标的要求。满足便于改造,利于升级的要求。
室内天线点分布设计应根据勘测结果和室内建筑结构,设置天线位置和选择天线类型,天线尽量设置在室内公共区域。天线口的功率不超过+15dBm/载波。对于层高较低,内部结构复杂的室内环境,宜选用全向吸顶天线,宜采用低天线输出功率、高天线密度的天线分布方式,以使功率分布均匀,覆盖效果良好。如写字楼、酒店等建筑。对于较空旷且以覆盖为主的区域,由于无线传播环境较好,宜采用高天线输出功率、低天线密度的天线分布方式,满足信号覆盖和接收场强值要求即可。如地下车库等区域。对于建筑边缘的覆盖,宜采用室内定向天线,避免室内信号过分泄漏到室外而造成干扰,根据安装条件可选择定向吸顶天线或定向板状天线。如建筑一层出入口处、楼宇沿窗区域等。对于电梯的覆盖,可采用三种方式:一是在各层电梯厅设置室内吸顶天线;
二是在信号屏蔽较严重的电梯,或电梯厅没有安装条件的情况,在电梯井道内设置方向性较强的定向天线;三是在电梯轿厢内增设发射天线,布放随梯电缆。应尽量避免电梯内的切换,以避免电梯运行过程中由于切换造成的掉话。用。
13系统安装条件选择
14有源设备器件安装条件选择有源设备安装位置应便于调测,并满足维护和散热要求。壁挂式分布系统设备对墙做固定,设备安装的净空要求按设备安装的相关规范执行。有源设备安装位置应满足设备接地要求。
15无源器件安装条件选择尽量安装在弱电竖井内,并采用托盘安装的方式固定在墙壁上,不允许悬空无固定放置。安装在易于维护的位置。无安装机房时,应将器件安装在器件箱中。
16电缆安装条件选择泄漏电缆不能与风道等金属管路平行敷设。泄漏电缆周围避免有直接遮挡物,影响泄漏电缆的辐射特性。布放电缆时,要用电缆扎带进行牢固固定;需要弯曲布放时,弯曲角要圆滑,弯曲半径应满足相应的电缆技术规范要求。电缆布放应充分利用楼内吊顶中的电缆桥架敷设。馈线连接头必须牢固安装,接触良好,并做防水处理。对于裸露在线井、天花板等外侧的馈线需套管布放,并对走线管进行固定。7 需要穿凿孔洞时,要根据穿越的缆线数量确定孔洞内径,所有孔洞须在穿墙(板)部分加装镀锌钢管,并在管内填充防火岩棉。信号缆线、电源线尽可能分路由布放。
17天线安装条件选择室内天线安装时,天线附近应无直接遮挡物,并尽量远离消防喷淋头;无吊顶环境下,室内天线采用吊架固定方式,天线吊挂高度应略低于屋顶其他障碍物(如梁、通风管道、消防管道等),保证天线的辐射特性。吊架和支架安装应保持垂直,整齐固牢,无倾斜现象。室内定向板状天线采用壁挂安装方式或利用定向天线支架安装方式,要求天线周围无直接遮挡物,天线主瓣方向正对目标覆盖区。
第四篇:室内覆盖施工单位竣工资料组成
电信移动无线网室内分布及信号源工程
竣工资料编制要求
室内分布施工竣工资料由竣工技术文件、竣工结算两部分组成,装订及编制 具体要求如下:
一、装订要求:
1、封面:统一采用深蓝色暗纹封面纸;
2、装订方式:打孔塑料夹条装订;
3、装订份数:竣工资料一式五份,其中建设单位二份、监理公司二份、施工单位一份。
二、编制要求:
第一部分:竣工技术文件部分:
以工程项目为单位进行单独组卷成册,具体组成内容如下:
一、工程相关文件
1、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实际完成的工程量表)
2、施工技术文件
(1)、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附:施工组织设计)(2)、重大技术方案(包括技术交底、安全操作规程技术交底等)
(3)、施工单位资质(施工资质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企业营业执照、纳税登记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
(4)、施工人员上岗证[项目经理证(建造师证)、特种工作人员上岗证](5)、仪器、仪表检测证明
3、工程往来文件(见本页后面文件)(1)、工程开工报审表
附:工程开工报告
(2)、竣工报告(3)、工程验收申请表
(4)、竣工验收单(验收证书)
二、材料材质证明(1)、材料清单(2)、双包工程所购材料相关产品合格证。第三卷:施工检查、验收表(工程实施用表)
1、现场检查表
2、验收表
第四卷:竣工图纸(请按归档要求加盖竣工图章,并核实竣工图与实际施工的相符性,如有更正的请按要求重新作图或在原图上按要求进行更改(并加盖更改图章)。
第二部分:竣工结算部分:
设备施工单位竣工结算编制要求说明如下: 1)、编制依据:
据对应工程项目的竣工资料、与业主签订的合同、工信部相关取费定额进行编制。2)、编制格式:包括封面、编制说明、结算汇总表、单站结算表。说明:其中单站结算表按工信部设备施工结算表构成及格式要求进行。
未述及资料请参见附件“室内分布系统建设规范”里的验收规范。附件:
施工单位基本用表.doc
室内覆盖验收表.doc
室内分布建设规范.doc
第五篇:四个覆盖长期规划定稿(定稿)
肃宁县纵深推进“四个覆盖”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工 作 规 划
(2012年-201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决策部署,纵深推进“四个覆盖”,结合本县实际,现就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工作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四个覆盖”作为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和统领农村工作的总抓手,以健全农村基层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组织体系为重点,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标,促进农村社会管理与基层党的建设、基层民主建设和社会组织建设的有机结合,统筹城乡发展,构建互通共融、互促共赢的农村管理服务工作新体系和“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二)工作原则
(1)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积极有序地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基础。(2)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原则,完善服务、让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改进服务中加强社会管理。(3)坚持“依法办事、由 民做主”的原则,严格依法办事、依法调整社会关系和规范社会行为,使社会服务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使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4)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制度”的原则,把制度建设作为根本动力和基本保障,着力解决基础性、普遍性、根本性问题,不断推动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5)坚持“统筹兼顾、民生为本”的原则,统筹推进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6)坚持“广泛动员、共建共享”的原则,把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作为基本着力点,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动员和引导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努力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三)总体目标
按照“巩固、完善、拓展、提升”的工作方针,不断丰富“四个覆盖”内涵,拓展“四个覆盖”工作范畴,力争把农民全部纳入组织体系当中,让农民重新组织起来,让农民当家作主,真正实现农民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调解和自我保护。依托“四个覆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统筹城乡发展,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联动、协调发展”新格局。到2015年,使党组织延伸到社会各个层面,实现各层面党员的100%有效管理,全部消灭不健全和软弱涣散型党组织班子;通过规范“3+1”维稳组织运行,充分发挥综治小区长、小组长等组织网络人员作用,切实做到“矛盾不出组,小事不出区,大事不出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通过发展各类经合组织,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保持在8%以上;进一步规范“三议一行一监督”工作机制,实现村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全县各村全部达到“阵地标准、网络健全、制度完善、村容整洁、交通便利、村风文明、管理民主、增收显著、和谐安宁”的标准,实现全县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纵深推进“四个覆盖”工作分三个阶段,即:“巩固完善阶段、对接拓展阶段、全面提升阶段”。
巩固完善阶段:2012年,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健全“四个覆盖”组织体系,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制定短期和长期工作规划,在一些重要领域与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打造一批示范点,以此带动并形成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
对接拓展阶段:在巩固既有工作成果的同时,引导鼓励各项工作尤其是涉农工作与“四个覆盖”对接融合,不断拓展工作范畴,使“四个覆盖”向农村环境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等社会各项事业拓展延伸,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全面提升阶段:到2015年,通过全力推行“四个覆盖”,使城乡管理体制机制更加顺畅完善,公共资源均衡配臵,经济结构合理优化,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市领先,城乡居民整体素质和幸福指数全面提高;公共事业均衡发展,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二、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主要任务是: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切实规范“四个覆盖”运行程序,提升运行质量,实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真正让农民群众在党组织领导下发挥主体作用,在当家作主中学会民主,在经济合作中实现共富,在社会参与中共享和谐;使之真正成为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一把“金钥匙”。
(一)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地位 按照“无组织抓组建、有组织抓规范、有规范抓创新”的思路,创新基层党组织设臵,把党组织延伸到社会各个“神经末梢儿”,做到经济社会组织发展到哪里,党员就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建立流动党员“四制双联”机制(登记报告制、定期汇报制、专人联系制、教育培训制、县内联建和县外联管),实现流入地、流出地“双重管理”,将游离于党组织之外的流出党员、外来务工党员等纳入管理范围;引导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争做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先锋,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1、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按照政治素质好、领富能力强、协调本领强的“一好双强”要求,坚持和完善“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制度,努力建设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廉洁勤政,能经得起考验的农村干部队伍。争取到2015年使“一好双强”型干部达到90%以上。
2、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实施发展党员“关口前移”,严格执行“五步工作法”,真正把农村中群众认可拥护的能人吸收进党组 织,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2015年,实现每村至少发展5-6名党员,每年新发展35周岁以下青年党员不低于发展党员总数的8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不低于75%,妇女党员不低于25%,逐步解决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妇女党员偏少的问题。
3、大力实施“双向培育,双向转化”。深入开展“双向培育,双向转化”工作(即:通过对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的培养帮助,增强其领导发展的能力,使其逐步转化为农村致富带头人;通过对农村致富带头人、经纪人的帮助引导,提高其政治素质,纳入后备干部培养,创造条件使其进入村级班子,转化为村干部,特别是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实施“素质工程”,每年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其他干部不少于5天。到2015年,全县村干部普遍掌握1-2门先进农业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全县60%以上农村党员成为生产能手、能工巧匠和经营能人。
(二)深入推进“三议一行一监督”机制,提升基层民主建设水平
以保障农村群众的选举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发挥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基础作用为重点,严格落实“三议一行一监督”(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商议、村代会决议、村委会执行、村民监督委员会监督)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基层民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肃宁县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四个覆盖”工作规程(试行)》和《村级事务实行规范化管理的意见》,按照“三议一行一监督”程序,实行村级“三重一大”事务流程化、集成化管理,提高村级事务决策、管理科学化水平,避免农村干部行为失范、决策失误、权力失控,保证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加大村民代表和村民监督委员会的教育培训力度,每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提高其参政议政能力和监督水平。建立完善参加列席相关会议制度、例会制度、审核村级财务制度和重要村务监督制度等一系列村务监督制度,完善相关档案材料,使村民监督委员会运行切实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三)深入推进“3+1”维稳组织建设,打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1、拓展“3+1”维稳组织的职能。加大对维稳组织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力度,进一步转变和拓展“3+1”维稳组织职能,使其在处理农村社会各项事务中都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包括推进农村重点工作的开展,农村文化建设,环境整治,计划生育,流动人口,低保、五保户的调查及认证,以及社保、医保等社会管理工作,使其实现从单一型综治维稳组织向处理农村社会事务的复合型管理组织转变。
2、构建综治信息报送研判体系。依托“3+1”维稳组织网络,建设村(社区)—乡镇—县三级综治信息报送研判平台,用3-5年时间,在全县各村(社区)综治工作站配备电脑等相关技术装备,开发专用信息软件,依托“3+1”组织网络,收集本村(社区)的治安、安全、稳定、矛盾纠纷、信访等社会管理信息,通过该平台传输到乡镇综治工作中心,各乡镇将信息筛选汇总后报送到县综治维稳信息研判中心。县综治维稳信息研判中心对重大问题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研判,研究提出处臵措施,责成有关部门限 期办理。
3、健全城乡科技防控体系。全面完成科技防范第二个五年规划,进一步巩固技防成果、拓展技防覆盖区域。县财政投入1000万元,在城区和农村实施“天网”覆盖工程。在进出城区各重点路口、城区内主路街交叉口、繁华地段、人员聚集场所等重点部位安装高精度视频监控探头,将城区社会面全部纳入监控视野;在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和文化活动的公共场所、主要街道、企业单位及关系民生的重要地方和设施安装视频监控设备,依托“3+1”维稳组织网络,整合防控力量,提高科技防控水平。
4、依托“3+1”维稳组织,构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体系。
充分发挥“3+1”维稳人员“源于基层、贴近群众、方便管理”的优势,加大对流动人口、刑释解教、高危人群等特殊群体的服务管控力度,解决社会管理的源头性、基础性、关键性问题。一是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机制。按照800:1的比例配备人口专职协管员,协管员由“3+1”维稳组织人员担任。积极推进“以证管人”的措施,由暂住证制度向居住证制度转变,2012年,为60%以上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办理居住证,2013年实现居住证办理全覆盖。二是创新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安臵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基地,完善基地系列设施,并吸收刑释解教人员就业,解决安臵问题。完善安臵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运行机制,由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实施,法院、检察院、公安、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等相关部门密 切配合,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广泛参与。完善接收、管理、考核、奖惩、解除矫正等内容的评估体系,确保工作有序推进。三是创新重点青少年群体和高危人群管控机制。进一步健全“肃宁县青少年维权中心”,设立青少年维权服务热线,为青少年提供法律、法规咨询;加强对闲散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和帮扶,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辅导、职业技能培训和生活帮扶。充分利用“3+1”组织网络,严格落实重点高危人群管控责任,对重点人员管控率、反馈率达到100%。
(四)加大“两新”组织扶持培育力度,提高农村社会组织化程度
1、发展壮大“新经济”组织,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发展壮大以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的“新经济”组织,按照“抓农业就抓农业产业化,抓产业化就抓合作化”工作思路,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按照“抓规模、抓规范、抓产业升级”的原则,推进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与发展,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推进2.5万亩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和付佐平原水库周边现代设施农业观光区建设为契机,鼓励引导社会各类资金投向农业,推动全县特色高效农业上规模、上档次,经过3-5年,将肃宁建设成为特色产业突出、服务配套完善、设施装备先进、综合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规划布局,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战略,鼓励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特色养殖、果品种植等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到“十二五”末,全县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25万亩,新品种、新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特种 珍稀毛皮动物年出栏500万只,年产值24亿元。以扶优扶强、鼓励发展为原则,制定出台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奖励办法,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健康发展,提高农村经济市场化、组织化、合作化程度。设立农业发展基金,对在农业产业化中发挥突出作用的领办单位和组织进行奖励补助;进一步加快全县土地流转步伐,规范流转程序,制定出台相关鼓励优惠政策,促进全县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达到600家,拥有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10家,市级示范社20家,县级示范社200家,全县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0家,年交易额亿元以上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达到1家以上,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5万亩,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85%。
2、培育发展“新社会”组织,提升社会组织建设水平。依托“四个覆盖”组织网络,按照“政府引导、公众参与、服务社会”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宣传发动等措施,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在教育、医疗卫生、文体健身、社区养老、慈善救助、便民服务等领域兴办各类社会组织,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群众参与度高、带动能力强、社会覆盖面广的公益型、服务型社会组织,提高社会组织化程度。坚持在发展中规范,以规范促发展,切实加强对各类社会组织的指导和管理,促其健康、有序发展,使社会组织在维护和谐稳定、提供公共服务、反映群众诉求、规范社会行为等方面切实发挥关键作用。力争用3-5年时间,在全县逐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定位准确、功能齐全、作用显著的社会组织发展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和科学、有效、规范的社会组织监管体制和机制,实现社会组织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纵深推进“四个覆盖”,统筹城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1、推进“四个覆盖”向精神文化层面拓展,加快农村文化建设进程
依托“四个覆盖”网络体系,大力实施农村文化建设,在“四个覆盖”的组织中培养一批农村文化的“带头人’,带动壮大农村各类群众性文化队伍,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全覆盖。深入挖掘状元文化底蕴,打造状元文化品牌;大力弘扬以状元精神为主旨的新时期肃宁精神,弘扬和传承肃宁优秀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与肃宁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深入开展“文明和谐家庭”、“好媳妇”、“好公婆”、“好邻里”、“好儿女”等文明创评活动,引导干部群众扬正气、讲仁爱、重礼仪、尽孝道、守诚信,在全县切实营造出人人知廉耻、人人懂礼义、人人讲奉献的良好道德风尚。积极开展文化先进乡镇(街道)建设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宣传文化示范工程”建设活动。到2015年,全县253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五个一”(每村一个图书室、一个小剧场、一个文艺宣传队、一个阅报栏、一个文化健身场所)和“四有”(村民活动有场所、娱乐有组织、学习有资料、健身有场地)建设标准。
2、推进“四个覆盖”向农村环境治理拓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紧紧依托“四个覆盖”体系,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活动,引导广大农民自己动手,建设美好家园,改善居住环境,改变农 村面貌。到2012年底,全县253个村全部达到“六无”(无柴草乱垛、无粪土乱堆、无垃圾乱倒、无污水乱泼、无禽畜乱跑、无乱写乱画)、“三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净化)标准,建立健全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实现“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按照“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方式,不断提高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到2012年,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定点清运率达到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到“十二五”末,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
3、推进“四个覆盖”向城市社区拓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进程
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借鉴“四个覆盖”成功经验,在社区中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以居民自治为主体的各类社区组织,成立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居代会)、社区居民监督委员会(居监会)、社区议事会等社区自治组织,把文明户、治安积极分子和居民中具有威望或专长的人员都纳入其中,真正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切实增强他们对于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力争3到5年,将县城7个社区全部打造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关系和谐”的现代化社区;积极依托“四个覆盖”组织体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稳步推进15个城中村改造,逐步改善旧城“脏、乱、差”状况,实现新、旧城区协调发展。按照“规划先行、产业强镇、合理布局、循序渐进、突出特点”的原则,以尚村、梁村、万里为试点,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重点扶 持,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用3-5年时间,建成一批布局合理、产业集中、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小城镇。
4、推进“四个覆盖”向涉农工作拓展,全面提升农村工作水平
坚持把“四个覆盖”作为农村工作的总平台和总抓手,所有的工作特别是涉农工作都与其对接融合。各级各部门立足自身职能,深入挖掘“四个覆盖”对接点,依托“四个覆盖”组织网络开展部门工作,做到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提高整体工作水平。把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财力投向农村,向农民倾斜,用到农业当中去,惠及广大的农民群众,统筹城乡全面发展。一是加强农村路网建设“三年规划”,着力解决乡镇之间无直通主干道以及部分村出行难等难题。到“十二五”末,全县9个乡镇均有连通周边县市的过境县道,所有乡道基本达到三级公路标准,形成以乡镇为中心,向各村庄辐射的“乡乡互通、干支相连”的乡级公路网络,达到“村村通公路,条条都硬化”的标准;进一步加大城乡客运设施建设,利用3-5年,实现乡乡都有客运站、村村都有招呼牌,初步建立资源共享、布局合理、覆盖全县、畅通有序的城乡客运网络;二是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大力实施农田节水管网建设“三年规划”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2012年底实现全县农田节水管网全覆盖。三是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在农村逐步建立“结构合理、技术适用、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高、电能损耗低”的新型农村电网。四是依托“四个覆盖”组织网络,深化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提升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五是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办 学条件,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大力推行涉农专业中职免费教育,着力培养一批致富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高素质农民和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六是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将新增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基层倾斜,不断加大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力度。到“十二五”末,农村基础卫生设施和服务功能明显改善,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一支能独立开展外、妇、内、儿科临床服务的卫生技术队伍,每个村至少建成1个标准化卫生室,农民群众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100%,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100%,真正实现农村群众“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三、组织领导及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各级组织领导机构,真正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尽其责、乡镇组织推动、公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增强工作协调联动性,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开展。
2、严格督导考核。整合督查力量,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党政督查部门、舆论宣传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推动“四个覆盖”工作不断深化。坚持日常督导和重点督导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通过多种督查方式和手段,及时掌握情况,督促问题解决,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四个覆盖”领导小组要坚持定期调度和紧急重要事项适时调度,及时掌握工作动态进展,对工作懈怠、进展迟缓的单位随时给予通报批评,必要时对部门 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诫免谈话。通过工作实绩检验干部、考察干部、识别干部,严格落实奖惩,切实做到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无位。
3、强化扶持指导。按照“接地气、办实事、搞对接”的要求,扎实深入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在原来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部门包村的基础上,将工作触角向基层延伸,由副科级以上干部直接联系到户,面对面的做好群众工作,督促指导分包村相关工作的开展。
4、营造舆论氛围。充分发挥电视台、肃宁周报、肃宁阳光网、“肃宁四个覆盖”专题网站等县主流媒体作用和灵活运用发放明白纸、张贴悬挂宣传标语等方式对“四个覆盖”进行广泛宣传,大力宣传各级各部门纵深推进“四个覆盖”的经验做法、先进事迹、先进人物,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增强社会效果,营造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