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知实验小学在施教区开展
行知实验小学在施教区开展“八有书香家庭”达标创建活动
行知实验小学在施教区开展“八有书香家庭”达标创建活动,即要求每个学生家庭 :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读书场所;有一顶藏书丰富的专用书橱; 有一张家庭读书作息时间表; 有几份常年阅读的报刊杂志;有自己的心得感悟本;有家庭成员共写的读书笔记;有反映家庭成员成绩的公布栏;有一组简单的音、体、美活动器具。
学校在每学期开学初的家长会上提出学校”八有书香家庭”的要求,指导家庭进行创建。由家长自己先提出申报,班主任组织验查,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组织进行评比表彰工作。2010至今已先后四次对达标家庭颁发了证书,本施教区现有206个家庭达标。活动开展以来,不但提高了孩子的家庭生活学习环境,同时提升了家长家庭教育水平,丰富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加强了学习型家庭社区的建设。
本学期学校结合“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要求党支部成员、中层干部、班主任、科任教师等都有重点联系的家庭,和家长一起参与“争创„八有家庭‟ 营造家庭书香氛围”的活动。
第二篇:陶行知实验小学2011年工作总结
陶行知实验学校2011年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狠抓常规管理,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育科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进一步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德育工作
继续坚持德育为首,以“千学万学学做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为目标,切实加强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
1、深入贯彻落实了《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观念,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
2、“千学万学学做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一直是我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全体教职工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全员德育的思想,围绕学生道德建设的四大任务,开展了切实有效的德育工作。
3、充分发挥班队集体的作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估的机制。整合各方面力量,做到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形成了德育工作网络,各班主任经常利用家访、通电话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
4、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努力拓宽育人渠道。
本学期举行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建构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各种无形的约束力规范自己的行为。
(1)每周举行升旗仪式,学校领导、优秀班集体代表,进行国旗下讲话。(2)认真组织各项评比活动,用身边的典型开展教育。
(3)大力加强诚信教育,深入开展“创建诚信校园,培育诚信师生”活动,征集学生诚信格言,举办了诚信演讲比赛。
(4)利用班会、队等活动,积极开展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教育。
5、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三风”建设,学校板报、画廊、红领巾广播站,进一步营造了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
(二)教育教学工作
以教学为中心,教研为手段,狠抓教育常规,使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1、加强过程管理、环节管理,抓教学常规的落实。
严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做到教学常规管理精细化、长效化。教导处对各阶段的教学质量实施过程化管理,加强平时教学情况的抽查,通过一学期的努力,使我校教学质量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1)、本学期学校对教学常规的落实情况进行不少于四次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同时做好期中、期末定期评估。
(2)、加强教研组建设。落实了教研教改课题和集体备课制度,增强了团体精神和协作意识。集体备课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计划,并及时把备课计划交教导处。
(3)、按照课程计划开设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同时认真落实减负的规定,进一步减轻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4)、继续做好培优、转差工作。把培优转差工作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责任到人,取得了良好效果。
(5)、完善了对学生素质的评价制度,积极探索多元评价制度,以评价促发展。(6)、用好《溪南山水韵》,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人文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发展奠基,为家乡的发展服务。同时积极开展兴趣小组及相关学科活动。
2、立足课堂教学,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
(1)、制定教师的新课程和业务培训计划,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各类新课程理念、新教材、学科研究等方面公开课和讲座,把新课程的理念渗透到各学科、各年级之中,从而为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构建良好的平台。
(2)、重点抓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各位教师能发挥各自专长,创出自己的教学特色。
3、加强教育教学科研,走科研兴校之路。
(1)、教育教学科研是提升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本学期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育科研、教学研究竞赛活动,各类获奖和发表论文比往年有了一定提高。
(2)、利用网络平台,重视业务学习,增强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使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充分发挥学校现有教学设备,不断拓宽新的教育教学领域。
(3)、开设“教师论坛”,做到三有四定(有计划、有实施记录、有总结;定时间、地点、人员、主题)。
(三)少先队工作
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理念,努力做到了少先队活动与课程改革的整合与开发,在参与和促进的过程中,推动少先队事业的发展。少先队以“雏鹰争章”活动和其它的常规教育活动为主旋律,结合重大节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使学生在活动中明理,在活动中增智,在活动中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管理工作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尝试构建“人本化”的管理体制,增强教师育人的使命感,造就互相理解,团结合作的工作环境,达到高效、高质量的工作目标。
1、全力以赴做好各类档案建设,顺利通过县教育督导评估工作。
2、进一步修订了教育教学工作考核制度,严肃劳动纪律,教学常规,教研学习,班主任工作,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等达到规范化,制度化,正常化,确保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3、初步构建“人本化”的学校工作管理,以尊重他人人格为基点,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为纽带,造就了互相理解,团结协作的工作环境,达到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
4、常规工作抓落实,过程管理不放松。①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不随意调课或增减课时。②抓好课堂教学质量关,夯实每一节课,杜绝无准备课、随意课、自习课。
5、充分发挥图书、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各种专用教室的应有作用,做到管理规范,物尽其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
(五)特色建设工作
用好“行知园”和“劳动实践基地”,继续推行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着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使特色教育更上一台阶。
1、注意精心打造充满“行知”气息的校园,创建“积极向上,尽职尽责,求实创新”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其成为名实相符的行知校。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2、进一步学习、推行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
教育理论,着力改革应试教育课堂模式,重视培养学生手脑并用,把“教学做合一”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大胆改革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3、充分发挥“宁德市劳动实践示范基地”的优势,结合劳动实践,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4、结合劳动实践,开发校本课程,为学校实施“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素质教育找到突破口。
5、学陶师陶活动取得优异成绩,学陶师陶情况在霞浦教育2006年11月份的封三封四上刊登,同期三位教师的论文得到发表,并被评为“省级学陶先进单位”。
(六)安全卫生工作
加强安全工作力度,继续打造了平安校园,卫生校园,提升校园的文化品味。
1、落实安全责任制,与教师、家长签定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细化安全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具体安全工作措施,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实现事事有人抓。
2、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健全学校安全检查制度,监督制度,值勤老师能准时到岗,履行职责,值勤行政能做好值勤检查记载,切实预防了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3、完善了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使之有事能快速、高效、灵活的处理,使事故损失达最低、影响最小。
4、花大力气全面提高了安全工作管理水平和能力,把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活动安全放在了突出位置。
5、学校从实际出发,切实开展了学生体育、卫生活动,并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心理辅导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七)幼教工作
抓好幼儿入园率,幼儿园教师能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服务好幼儿,循循善诱,以情育人,加强了园务管理,认真执行《幼儿园工作规程》,扎实开展幼儿教育教学工作,努力做到了“优化教师队伍,优化教育环境,优化一日活动,加强内部管理,加强教学研究,加强教育科研”从而全面提了高幼教水平。
(八)总务后勤工作
1、严格经费预算,厉行节约,严格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人员能当好学校领导的参谋,帐目做到日清月结,做到账物相符,收支平衡,开支合理,每月向学校报告一次收
支情况。
2、严格执行“一费制”的收费制度,不乱收费、不糊涂收费,切实减轻了学生家长的负担。
3、进一步加强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优化育人环境,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味。
4、加强校务公开工作。做到每学期公布财金使用情况,增加财经使用透明度;每学期有一次财经审查,自觉接受全体教师的监督,真正做到了民主理财。
第三篇:行知小学“学雷锋,做好事”
劳动最快乐
3月20日是我们行知小学的“学雷锋,做好事”活动日。
今天的活动地点是——趣雅亭。“趣雅亭”是我校的一处美景。面积约有二百多平米,由大小两块草坪组成,在大草坪上 有一条长廊将亭子与校园广场相连,每到课间时间段,孩子们都结伴来到趣雅亭,或看、或谈;或躺、或坐;或笑、或闹;或追逐嬉戏、或倚廊而坐……这里是孩子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可是由于春雨连绵,趣雅亭因一直无法清扫而变得一片狼藉……
下午第一节,四一班、五三班的孩子们在李丽娟校长、张新燕书记、代风枝、杜辉强、牛林通老师的带领下,手拿劳动工具快步走向了趣雅亭。学生们很有秩序的蹲在不同地点,开始劳动。你捡垃圾我拔草,你运石块我清扫,你拖地来我擦椅……同学们干劲十足,两节课时间,就把趣雅亭收拾得干干净净,趣雅亭干净整洁的“美貌”又一次出现在我们行知的校园。
只是一次集体劳动,可他又不仅仅是一次劳动。通过劳动学生们知道了“学雷锋,做好事”,劳动最光荣;通过劳动学生们知道了通过自己的劳动可以获得莫大的快乐;通过劳动学生们知道了集体力量的强大……
这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第四篇:陶行知小学读后感
【篇一:陶行知读后感】
一段时间以来,我认真拜读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
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
其中,最受启发的是陶行知先生的两段名言:
1。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与以往传统教科书有很大改变,多以学生生活、活动为主,但是每个学校每个年级的学生认知情况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也不同。教材内容是死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来创新教材,自主创新“活教材”,以实现创新教育。
2。“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历久弥新。他的思想与我们今天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观点可谓不谋而合陶先生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及挥出来。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创造意识,实施创新教育。彻底的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创造能力。让我们的学生走上创造之路,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话。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谓极富前瞻性,一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无不闪烁着创造的光芒。相信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中的渗透与运用,会让课程改革更好地发挥出实效,促进新课改的推进。
【篇二:陶行知读后感】
陶行知先生的文章,曾经也拜读过。这回,看完这本《陶行知教育名篇》,对我这个才从学校毕业,又来到学校的师范生来说,好像又上了一场课。从学校毕业之后,我就从一个学生,变成了一个“先生”,年轻总是经验不足的,所以在踏上工作岗位的这些日子以来,我依然虚心求教于年长者。对于教学生,我还是觉得自己不行。而杨校长给我们这次机会,学习这些文章,无形中也给了我们鼓励。我们从书中,就可以看出了校长的良苦用心。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不是用一两句话就可以概括的,而我从中学到的,也不是短短一篇文字就可以完全写出的。我想,每个看过这本书的老师,也跟我有一样的体会。但是现在,我主要想对陶行知先生关于“师范生”的一些文章,发表一点自己的想法。
是的,师范学院的学生,就是要学会改变,在学校里面一直学习的,就是怎样从一个学生,变成一个“先生”。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学习的,都是教书的方法,都是怎样教别人学习的方法。但是,作为一个老师来说,我们应该先去研究一些学习的方法,先研究一下,怎样才能变成一个好的学生,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中《师范生的第一变——变孙悟空》就是这样告诉我的。只有先知道怎样做一个好学生,才能培养出来许多好学生。可是为什么是变成孙悟空呢?文章中,陶行知先生指出,孙悟空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它是抱着一种目的去拜师的。这无形之中就是告诉了我们如何做一个好学生。
做一个好学生,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在老师的心目中,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好学生。杨校长就经常跟我们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先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目的,我们要根据他的目的,他的性格,来研究对他应该是采取怎样的措施。我们学校的很多老师老师,对于这点都把握得很好,值得我去学习,他们对于每一个学生都很细心,去研究他们的思想,不仅做他们的师长,更重要的是去做他们的朋友。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对学生爱护有加,他们的这些精神,值得我这个初生之犊好好学习。
陶行知先生的《师范生的第二变——变孩子》一文,正是告诉我,要想真正管理好一个班级,就要融入这个班集体,和每一个学生一样,知道学生在想什么,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就像于顺华老师那样,他所教的班级,三年来,没有一个学生掉队,没有一个学生离开。这样的老师,不正是和同学们融入一体,把每一个同学都当成是自己的朋友。记得有次改卷,正好和于老师一组,他一边改卷,一边还在想着该给学生讲些什么,还想着学了这么久了,考了这么久了,再给学生们做什么练习,他们只会更累更辛苦。他正是一个知道如何“变成孩子”的老师。
这个暑假,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就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徘徊,对我个人来说,这是一次思想的升华,他的思想,在我以后的人生旅途中,将会是一份永远无法用尽的财富。
【篇三:《走进陶行知》读后感作文】
说起陶行知,我们一定熟悉不过。他是近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传承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作为一名爱看书的学生,为了更好的学习陶行知的各种精神,各种生活方法,我在寒暑假里认真阅读了《走进陶行知》这一本书。从中,我受益匪浅。
最令我深感的是《点石成金》这篇文章。《点石成金》的情节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位很有本领的道人,只要他用手一指,面前的乱石立即会变成黄金。一天,他让徒弟们坐在他四周,自己用手指点着地下一堆石块,石块立刻都变成了黄澄澄、亮闪闪的金块。徒弟们看了又惊又喜,个个拍手叫好。道人对土地说:“没人选一块金子,拿去买点东西吧!”徒弟们纷纷扑到黄金堆里去翻拣,只有一个徒弟没有去拿金块,而是静静地站在道人旁边,两只眼睛紧盯着师傅点石成金的手指看,边看边思考。道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挑选一块金子呢?”徒弟回答说:“金子虽好,但总会用完的,我看中了师傅那个点石成金的指头。”看到这里,我抬头看着天花板,心里想到:这世上有多少人被闪闪发光的金子迷惑,而忘记了点石成金的指头。作为学生,在学校求学,可不能光想要得到现成的知识,这些只是虽好,但仅仅是知识的一部分,随着年代的发展,这些现成知识会不够用的,有的会用不上了,有的会显得陈旧了。我的有些同学拼命把老师和书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即使能一一背出,但在追求学问的大道上还会碰到许多新事物、新问题,到那时就能责怪老师们没有教过、书本上没有见过吗?死记硬背不思考,是书呆子的学习方法,这些同学,老师“教多少”,他就“记多少”,这是赶不上时代、超不过老师的……
是啊,我们学习不能像书呆子一样,所以,我每天写完作业后,都会拿出在学校借的课外书,或者做一些有用的习题。吃过晚饭后,我就会和邻居家的同学一起玩数字游戏,这个游戏可好玩了,不仅能锻炼我们的数学口算,还能放松我们的心情呢!
我们求学必须学会寻找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这就是要拿到开发文化宝库的金钥匙,也就是这只点石成金的指头。这样,我们自己就可以一辈子永无境地去探求知识,我们就能超过老师,我们的国家就能一代跟比一代强。
【篇四:《走进陶行知》读后感】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需要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这句话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读罢《走进陶行知》,掩卷沉思,我觉得获益匪浅。越是走近陶行知先生,越是感觉到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越是钦佩他的教育思想的深邃,越是感动于他人格的伟岸。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让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让学生读死书,让他们以考试分数为目的,以分数来分学生的好坏。陶爷爷形象的把传统教育比喻为吃人的教育。生活教育他教人做人,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这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课标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他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现代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多么的重要。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取得和-谐发展。
陶行知还将“教学做合一”,这可以看作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的说明,即教育现象的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自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的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读着陶行知先生感受着他纯朴而又精深的理论,更让我震撼的是,像这样“生活即教育”、“行知行”的理论,其实就是陶行知在生活和实践中得出来的,他也用自己的行动成就证明了他的观点。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是,教师通过自身道德修养对学生惊醒潜移默化的人格教育、道德教育才是我们教育的最根本目的。人们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成人再成才”,都是将对人才的品德培养放在第一位的,而作为教师,要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首先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自身应当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陶行知先生正是以他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感染、教育了一代后人。
陶行知先生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请保留此标记作为他教学、做人的准则。他对“求真、做真人”的要求一是要求知,学真本领,探求真理,为真理献身;二是要具有真善美的人格,做高尚的人;三是不做人上人,也不做人下人,应做人中人,以人民利益为至高。而这些要求无论现在还是今后都不会过时。
总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极为深邃和丰富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所要学习和所要做的也是多方面的。我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更要向陶行知先生学习,向前辈们学习,多积累知识,多和孩子们相处,和他们成为亲密的好朋友,成为他们心目中优秀的老师。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教育会发展的越来越好!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想也会更加的发扬光大!
【篇五:陶行知读本读后感】
上个学期,我们五年级学生人手一本《陶行知读本》。刚接到书的时候,我便想,这又会是一个什么成功人士的“光辉事迹”呢?当我读着通俗易懂的小诗,翻看完所有的故事时,我早就被陶行知一个个平淡却又不平凡的故事深深吸引住了。这些故事给了我无数的启迪,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而这些故事也真正证明了陶行知一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充满爱心的光辉一生。
陶行知一生爱满天下,无论何时都能做到尊老爱幼,他常常为老人、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书中有一个故事令我最感动。一次,住在村东头的程四奶奶家的锅破了,村里头没有锅卖,得到城里去买,但到城里要走7里多路,而程四奶奶早年守寡,无儿无女,年纪又大的她根本没法去买锅。陶爷爷知道这件事,二话没说就去城里买锅了。
进城的路很难走,天色也暗了下来,北风刮得人脸发痛,当陶爷爷赶到城里时,脚都已经起泡了。锅买好后,陶爷爷就把锅背在身上,忍着脚痛,摸索着前进。不一会就下起了瓢泼大雨,陶爷爷把锅顶在头上,雨越下越大,陶爷爷浑身都淋湿了,冷得他直打哆嗦。可想到还等着锅烧菜的程四奶奶,陶爷爷就打起精神,冒着雨,不停往回赶。
你瞧,陶爷爷只是为了让程四奶奶有锅烧菜煮饭,就奔波了7里多路去买锅,这是多么感人啊!按理说,陶爷爷这种做法只有亲人之间才有的,但陶爷爷和程四奶奶只是邻居,却能做到这样,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的精神多么令人敬佩呀!他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陶爷爷还有许多这样充满爱心的感人故事,如《一碗热腾腾的豆腐脑》,给孩子送去了热气腾腾的爱;《陶行知与孤儿》给孤儿带去了慈母般的爱;《四块糖果的奖励》用出乎意料的方法,给学生发人深省的爱;《抢救“幼苗”》用无私的爱“抢救”了一个音乐天才……这一桩桩,一件件,真实地纪录了陶爷爷为关心幼小、爱护学生所做的一切。当时陶爷爷也穷,但为了让所有乡村孩子都去上学,他无论怎样都要让孩子过上幸福生活,哪怕自己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他的爱付诸于行动。陶爷爷真不愧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读完这本《陶行知读本》,在我的心中,已经深深刻下了陶行知爷爷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他爱国家、爱社会、爱学校、更爱学生,他由这强烈的热爱之心产生出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用他爱的实践写下了珍贵而值得我们回味的一页!他真正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同学们,让我们学习陶行知爷爷吧,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让世界因为有爱而转动,让世间因为有爱而更美好。
【篇六:《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读后感】
读了《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一书,深深被陶行知先生的求真、创新的教育思想所惊叹。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先进的、具有生命力的。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没有对学生的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行知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又嘱之以俭朴为美德,绝不可浪费,特别是看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就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如此。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的教师必须要有虚心、宽容、与学生同甘共、跟民众学习、跟小孩子学习、肃清形式和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等。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重视在课堂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情境,使师生达到情感交融,对每个学生都充满了爱,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因此课堂上我用微笑、点头、鼓掌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每个学生都是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这远比教师灌输性的教学要有效得多,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陶老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作为一个教育者,我想尊重理解孩子并不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的总结,而应该铭记在我们心中,体现在我们教育教学的每一件小事上。在日常生活中或处理突发事件时,我们绝不能因一时冲动而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育是一种智慧,宽容是一把钥匙。让我们常怀一颗宽容之心,打开智慧教育的大门,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以适度宽容教育孩子是一门教育艺术。当孩子不慎犯有过失或错误时,他的内心会感到内疚、悔恨和痛苦,此时最需要的不是批评和训斥,而是理解和信任。这种理解和信任是一种感化,是以情动情,是唤起孩子的良知,是对孩子痛改前非、将功补过的愿望和积极性的启发、鼓励、促进和强化,而不是无原则的纵容、迁就、放任和姑息。雨果说: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宽容是一种美好的品质,是一种高尚的心灵,宽容让课堂充满宽松,宽容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学会宽容吧,因为宽容,老师就能给学生撑起一片自由的天空,给学生一个无比广阔心灵成长的空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主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作文
【篇七:陶行知教育故事读后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就产生教育效果。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调皮捣蛋,不尽人意的学生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付出一定的细心,耐心和爱心,但效果不是很好,我又该怎样做才能做到药到病除?我千万遍地质问自己。后来,我静下来仔细一想,终于悟出一个道理:从一开始我就没有耐心,给予他的爱也微不足道,怎能要求他会随我所愿,成为一名好学生呢?我从来都没有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总是盯着问题、缺点以及背后的苛求,改变,统统把缺点扫除,以便适应我的眼光,我的标准,我的高度。现在想实在是羞愧难当,但是,我已经有了期待的信心:爱的教育一定能够使这一些粗糙的小草变成一棵香草,香气怡人,芬芳扑鼻。
把每个孩子都当成一块可雕琢的璞玉或是深埋沙砾中的金子,把“指责、批评、抱怨”,努力换成“启发、赏识、激励”,那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一片充满生机、充满真诚和爱意的美好天地。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当走进校门,看到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顿时感觉很放松,因为他们对我来说就象颜料盒里那五彩缤纷的颜色,象画纸上那美丽的风景。我也因他们的精彩而精彩。记得在课堂中的一个有趣的事情让我感动:“李崇玉,你今天表现的特别好”。他抬起头对我害羞的笑了笑。(直直的看)“老师,你的这个牙快掉下来了。”“不是呀,我的这个牙就长的这个样,排列不够整齐,有点乱。”“那你可以把它拔掉,然后按上假的呀,我爷爷奶奶的就是假的,我想那样就好看了(自信的笑)。”“那他们年纪大了,我还很年轻,再说别人都说我这牙长的很可爱呀。”(不惑的样子、摇头)“我感觉……不好看!”嘿!这个小家伙观察能力还挺强,并且还很坚持自己的意见。我摸摸他的头,忍不住笑了起来,他看看我,也不好意思的撇撇嘴。
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这样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有的教师口诛之余,施以体罚,更是辱人之举。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它不仅于事无补,反教学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们会摔破罐,撑破船。其次,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应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行知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又嘱之以俭朴为美德,绝不可浪费,特别是看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就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
【篇八:《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品德和为人堪称“万世师表”,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留下了教育理论巨着,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人民教育家;他怀抱崇高理想,要通过教育“救国,造过,建国”;他积极投身政治活动,是一位杰出的爱国社会活动家;他胸怀博爱,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实践着他的人生梦想;他有一颗天真的童心,心地善良,真心实意“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位巨人身上,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感人力量激励人们无私无畏奋发向上的伟大精神。他就是陶行知先生!
在细细阅读了陶行知的故事后,自己被陶先生坎坷、伟大的一生深深感动,更被他身上的那些崇高精神所凝聚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
一、以他“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抱负引导我们树立远大理想
陶行知出身于平民家庭,从小深知穷人吃不饱,上不了学的痛苦,便立志“要使全国人都受到教育”。他在美国完成学习任务后,老师要他留下来继续深造,但他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毅然回国。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他的人生价值观更明确了,他在《自勉并勉同志》的诗中说:“人生为一大事而来,做一大事而去”。这一大事就是建设独立、富强、民主的祖国。他深深知道,旧中国最大多数是农民,最穷困,最需要文化的也是农民。所以,他发表了《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下定决心,要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他的目标是叫中国一个个乡村都有新的生命。这是多么伟大的壮举,多么远大的抱负!于是,他放弃教授的优越生活,辞去大学校长的高位,脱去西装穿上草鞋,率领同志在长江边上,燕子矶旁的劳山上开辟了晓庄师范,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教育实践活动,也开始实践他的人生理想,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就在他病逝前不久,当时,国家内战危机迫在眉睫,他身处逆境,但陶先生仍对中国前途抱着乐观的态度,对自己的理想毫不动摇,仍要在上海创办社会大学,函授大学,新闻大学……作文
态度决定一切,思想的高度决定了行为的高度,一个人有无理想是决定了他是否成就事业的前提。我们无法想象一个胸无大志的人会做出如何大的成就,而我们的陶先生不仅心中有着自己的抱负,并朝着自己的理想奋斗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陶先生那种抱定理想,矢志不渝,为着理想,锲而不舍,为了理想追求一生的伟大形象是我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的光辉典范。
二、以他“爱满天下”的胸襟培养我们博爱情操作文
爱是一种情感,是一种奉献,爱是一种极端负责的态度,爱又是一种巨大的力量,陶先生的“爱满天下”的博爱精神是与他的普及教育理想,振兴中华的抱负,与人类的解放事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他这样执着、坚定的为改革旧教育,发展人民教育而坚持不懈的工作,最本质的原因是在于他心里装着人民,装着祖国,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自己的“爱满天下”这种伟大的胸襟,他把对人民、祖国的特殊感情表现在博爱之中。陶先生的爱是大公无私的爱,爱憎分明的爱,是真善美合一的爱。教育、引导我们不仅要爱自己,还要爱长辈,爱他人,爱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爱自己的集体,爱家庭,爱家乡,爱和平……引导我们努力做一名有博爱精神的人。
三、以他“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境界培养我们诚信品格
陶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这句教人更律己的话道出他的做人之道。他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学做真人的一生。他在青年时期,即满腔热情地投身反清辛亥革命,美国留学回来,即开始他的教育救国实践,一心一意为改革传统旧教育而不懈努力,“九一八”事变后,亡国之祸危在旦夕,他奋不顾身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抗战胜利,他又冒着“第三枪”的危险,坚定不移地战斗在爱国运动最前线。为了真理,为了和平,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这是真人之举。
总之,陶先生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是为了振兴中华,为了苦难的旧中国人民为了探求中国教育新路子而赤胆忠心,百折不挠,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一生。他在追求理想、追求真理、胸怀博爱的奋斗历程中,书写了自己爱国、爱民,无私奉献、奋斗不息的壮美人生,也同样折射出了他完美、高大的人格魅力。
第五篇:安徽省陶行知研究会实验课小结
安徽省陶行知研究会实验课题(山岔小学)
《小学后进生转化过程的研究》
阶段研究总结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师德建设理念”、“创造教育思想”等与我们实施的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相吻合,足以体现其科学的预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学习、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弘扬陶行知精神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它对我们转变教育观念,实施课程改革,培养“教学做合一”,富有创造性人才,切实提高教育质量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2001年,我校被定为市级陶研实验学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国家、省、市陶研会的指导下,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在学陶师陶,促进学校发展与当地经济建设,走农科教旅相结合道路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学陶、师陶,加强学校管理,提高陶研水平。
1、明确办学宗旨,制定办学目标。
陶行知教育思想、理念,博大精深。为研究和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我校以“崇德、求真”为办学宗旨,确立了“创特色,上规范,争一流”的办学目标,体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从而指导我们全方位开展素质教育,更好地实施课程改革,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学校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养成习惯,为学校的发展建立了制度的保障。各项规章制度均整理成册,规范上墙,要求教师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日常教育教学,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也有了制度可循。
在此基础上,我校还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建立了有利于学校管理和发展的一些新的规章制度,如食堂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路队制等,使我校规章制度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3、学习、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提升陶研水平。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教师则是学校的基石。由于我校是市级陶研实验学校,这就要求我校全体教师必须学陶、懂陶、研陶、师陶。我校在被定为陶研单位伊始,就有组织地学习、研读陶行知教育理论著作,之后更是自觉地加强了学习,以便全面地了解陶行知,认识陶行知,更好地理解其教育理论思想的精华,以陶行知思想理论充实自己,为学校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二、研陶、懂陶,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陶行知被誉为“万世师表”,他无愧于这一称号。他毕生献给了教育事业和教育改革的实践,培养造就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他身体力行,成为广大教师学习的楷模。“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就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因此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1、积极开展陶研活动,不断提高认识。
积极开展学陶师陶活动,以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激励教师。学校要求教师发扬艰苦创业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开拓创新精神,为学校、为教育做贡献。中陶会会长方明、秘书长管德明、省陶会会长苏平凡、副市长程永宁等各级领导来校视察指导工作,使我校全体教师培受鼓舞,更坚定了我校走陶研之路的决心。
2、抓住机会打造平台,为教师学习创造空间。
教师应该一面教一面学,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科技腾飞的时代,也是一个注重改革,提倡创新的时代。老师只有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休养,才能跟 上时代,顺应潮流。为此,学校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如派蒋常青老师赴江西参加全国数学观摩研讨课活动,程旭东老师赴铜陵参加全省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汪彩虹老师赴扬州参加中陶会小教会第二次年会,程永杰老师赴屯溪参加全国学校作文教改研讨会,程志亮老师赴铜陵参加全省小学计算机优质课交流活动„„频繁的学习、培训,为我校学习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供了机会,创设了平台。
另外,学校还鼓励教师在工作之余参加函授学习、电大学习,自学考试等,以提高专业素质与提升学历相结合。为解决教师因加强学习、自我深造带来的工作、生活上的矛盾、冲突,由中心校领导牵头,黄山市电大在中心校设立了本科班,我校的多数青年教师都参加了电大学习,各参加学习的教师,珍惜机遇,努力学习,成绩优良,已于今年上半年顺利毕业。
三、师陶、实践,融陶科旅教为一体,促进教育教学全面发展。
1、崇德求真,抓好养成教育。
陶行知先生的德育思想和实践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中国社会特色。既博大精深,又具体可行。可谓“崇德”,陶先生认为“德者也,所以使吾人身体揆于中道,智识不致偏倚者也。身体揆于正道,而后乃能行其学识,以造人我之幸福;学识不致偏倚,而后乃能指挥身体,以负天降之大任。道德不立,智勇乃乖。”“德育是做人的根本”;可谓“求真”,陶先生认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人”即追求真理做真人,善于创造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学校教育,德育当头”,我校一贯把学校德育工作做为重点来抓,强调以德育人,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教育熏陶,在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每学期伊始,我校都要将德育工作纳入计划的重点。要求少先队、班主任将德育纳入计划,拿出具体工作方案,制定目标;要求各学科教师将德育纳入学科计划;将德育纳入每学年的考核。学校不仅在课内加强了思想品德教育,还在课外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教学活动。如以“雏鹰行动”、“我爱黄山”、“绿色校园”等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诗歌、朗诵、演讲、手抄报、作文、黑板报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了爱国、爱校、爱家乡的思想教育。同时我们还围绕学生的养成教育,开展了“五星评比”、“一日常规大检查”、“卫生流动红旗周”等活动,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起了很好的督导和激励作用。
2、开发校本课程,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我国基础教育已走向多元化的轨道,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为我们创办特色学校,培养多元化人才开辟出一条重要途径。我校结合陶研实验及当地实情,开发了一系列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并纳入课程编排计划,实施了校本课程教育教学。校本课程有《陶行知文选》、《陶行知故事》等。同时,我们结合我校地处黄山脚下,周围名胜景点多的实际情况,开设了“小导游”班,以学生进行小导游培训,指导学生编写了各景点(以翡翠谷为主)导游词,同时还组织学生到各景点进行实地教学和演练,鼓励学生主动与游客交谈,并为游客导游。此外在黄剑杰老师的支持与指导下,我校在低年级开设了《绝妙识字》(黄剑杰老师编著)课程,对学生从小认识祖国汉字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了学生的特长,使学生对陶行知先生及其教育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乡,立志创新,造福家乡的优良品质。
3、以陶促教,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我校是市陶研实验学校,为了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理论,深化对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理论”的认识,我校2002年结合陶研工作,在学习、实践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申报了省级实验课题——《学校教学创造性学习策略课题研究》,已于2007年2月通过省教科所和课题规划领导组的验收。
我校适逢“学习新理念,进行新课改,落实新课标”这一课程改革时代,我校教师带着课题研究立即投身到这一改革大潮中。经过“创新——反思——改革——再创新”等一系列反复研究的过程,我校课题获得了一定进展,基本建立了“质疑、探究、拓展、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几年来,我校积极开展了这一课题研究,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积极探索,努力攻关,其教学能力,科研水平,获得大幅度提升,课题研究取得一定成效。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我校实施了“创造性学习日记”记录本,专门记录学生每日发现疑问,解决疑问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对学生进行了课内外创造性学习方法的辅导,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发现、思考、想象、总结、创新等方法。由此,老师的创造性的“教”,与学生创造性的“学”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学校围绕课题,每学期都开展一次课题讲座和课题实践性活动,为教师间相互交流,展现研究成果创造了机会。在听评课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两个特点;“新”——授课教师观念新,教学有创新;“实”——教学过程要真实,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要求实。课后,我们要求教师撰写教学反思,课题组及时进行研讨总结,进一步补充完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4、多方位教育教学活动,深化素质教育。
结合市陶研课题《学陶师陶,促进教学发展,创造三最新村》(该课题已于2006年通过验收),我校以陶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良好人格养成。学校充分发挥家庭、社会教育的功能,通过家长学校,社会活动等,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真正体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我校开展了诸如“我爱我家”、“孝敬父母”、“献爱心”等多种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道德行为和高尚情操;“庆六一”、“迎元旦”、“庆国庆”,不仅培养了学生文艺素质,还渗透了爱国主方教育;“作文比赛”、“数学比赛”、“棋赛”及各项“球赛”等,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竞拼意识,还增强了学生的体育锻练意识。多方位的活动,从“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展现学生的风采,深化了我校的素质教育。
实践证明,只要以陶先生的精神为支柱,以陶先生的思想为指导,一定能深入、全面、有效地开展陶研工作,进而带动、促进学校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不断发展。
陶种已播,陶花已开,陶果也必将累累,我们深信,只要我们辛勤耕耘,将来的山岔学校必将陶花绽放,陶果满园。
山岔小学
羊晓英
200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