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地理必修一气压和风带
有的人喜欢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有的人喜欢学习现实中的东西。有的人喜欢学习提高头脑智慧能力方面,有的人喜欢学习增强用手技巧运用方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地理必修一气压和风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考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判读
1.读纬线,辨气压带和风带
(1)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
(2)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3)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4)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
(5)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
(6)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
(7)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2.读风向,辨南北半球
(1)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丙两图。
(2)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乙、丁两图。
3.读气压带位置,辨节气
(1)若各气压带分别被0°、30°、60°纬线平分,则为春、秋分。
(2)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北),则为北半球夏至。
(3)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南),则为北半球冬至。
4.读风向,辨气压带高低和名称
(1)风由中间向两侧吹的为高气压带。如上图中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2)风由两侧向中间吹的为低气压带。如上图中丙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M是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气压中心N是印度(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
考点: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应用
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提醒:在赤道南北两侧的地区都会有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如非洲索马里半岛、几内亚湾沿岸等。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考点一: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考点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1.全球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2.影响降水的因素
高中地理必修一气压和风带
第二篇: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2.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3.掌握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4..理解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方法与过程
1.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
2.读“亚洲季风”图,会分析季风的形成,特别是东亚、南亚季风的形成。3.读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4.应用综合分析法分析不同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气候变化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
2.理解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教学重点
1.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对气候的影响。
2.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风的关系。●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
2.季风环流形成,东亚与南亚季风的区别。3.几种主要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着,运动的形式和规模复杂多样,既有尺度很小的局地性运动,像上节课我们所学内容可以说是小尺度的大气运动,也有规模很大的全球性运动。那么,全球性的大气运动又是怎么样运动?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教师] 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本节课主要讲述最具典型意义的环流形式:三圈环流。[板书] 一、三圈环流
[教师]我们前面已经学过冷热不均引起空气运动。那从理想状态上来讲,我们地球最冷和最热的地方是在哪呢? [学生回答]赤道极地 [教师] 对。在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而且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此时,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因而在终年炎热的赤道地区,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在终年严寒的两极地区,大气冷却收缩下沉。这样,在高空,赤道形成高气压,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极地,大气由赤道上空流向两极上空。在近面,赤道地区形成低气压,两极形成高气压,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赤道,大气由两极流回赤道。因此,在北半球,赤道和极地之间形成了单圈闭合环流。如上图。[板书] 1单圈环流
[教师] 但实际上赤道与极地间的这种闭合环流是不存在的,因为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转着,大气一开始运动,马上就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三圈环流。[板书] 2.三圈环流
由于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着,此时仍然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则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以北半球为例,说明此时大气运动情况。
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画箭头①),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由南风逐渐偏转成西南风(画箭头②),到30°N附近上空时,风向偏转到与等压线平行,变成了西风。这样气流就不能继续向北流向北极,而是变成自西向东运动了。由于赤道地区上空的空气源源不断地流过来,又不能继续北进,便在30°N附近上空堆积,空气密度加大产生下沉气流(画箭头③),这样使得低空气压增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在低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副高指向赤道低气压带,大气在向南流动过程中逐渐向右偏转,形成了东北信风(画箭头④)。这样在赤道与30°N之间形成一个低纬度环流圈。
[板书](1)低纬环流
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一部分气流向赤道低压带流去。另一部分气流向北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由南风逐渐向右偏形成西南风,也叫盛行西风(画箭头⑤)。与此同时,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偏形成东北风,又叫极地东风(画箭头⑥)。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这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在60°N附近相遇,暖空气上升,形成上升气流,在低空形成副极地低压带。上升气流到高空,一部分流向副热带高气压带上空(画箭头⑦)为补充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的来源(画箭头⑧)。这样在30°N与60°N之间形成一个中纬环流圈。[板书](2)中纬环流
北纬60°附近的上升气流,另一部分流向极地上空(画箭头⑨),补充极地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箭头⑩)。这样在60°N与极地之间形成一个高纬环流圈。[板书](3)高纬环流
[教师] 同理分析,南半球
在南半球,同样存在着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环流圈。由于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使气流向左偏转,所以环流的方向与北半球不同。
这样,在近地面,全球共形成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7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
在气压带之间的风带为: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教师] 可结合p38的活动题2(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 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大气运动所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这两气压带是由动力原因形成的。)[板书]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教师] 图2.11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同时,也由于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南北移动,常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承转] 我们上面讲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匀的,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而形成了一个个气压中心。
[板书]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教师] 请同学们先读图2.13“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和图2.14“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全球的气压分布不是成带状的?
2.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分布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略
[教师] 结合p39活动题。从图上可以看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基本上沿纬向呈带状分布,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而北半球气压带则断裂成块状,特别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范围很大的高压区和低压区。[分析] 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大。在同样的太阳照射条件下,海水温度变化比陆地要缓慢得多。夏季,大陆上的气温比海上气温高得多,形成热低压;冬季,大陆上的气温比海上气温低得多,形成冷高压。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从而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具体的气压分布情况,请同学们再来看图2.13和2.14。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特别是亚洲大陆夏季增温强烈,亚洲热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这就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的亚速尔高压。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副极地低压带也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其是亚洲高压(又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亚欧大陆的东部几乎都在它的控制之下。这就使副极地低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
冬、夏季海陆上的这些高、低气压中心,势力强,范围广,称为大气活动中心。它们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天气、气候有着重大影响。这些大气活动中心位置和强度一旦异常,就会造成世界各地天气和气候的异常。
被切断的气压带
亚欧大陆
太平洋
大西洋
1月
副极地低压带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7月
副热带高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教师] 以上我们了解了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情况,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那么下面我们来学习季风环流这部分内容。[板书]
三、季风环流 概念
[教师]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结合课本p41 活动题看看季风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风向怎样变化? [板书]2.东亚季风
季风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这一地区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正如歌曲“黄土高坡”中唱到的“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实际上指的就是东亚季风。[教师]为什么亚洲东部的季风最为典型?风向的季节变化情况又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回答] 略
[教师] 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东亚居于两者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都比其他任何地区显著。
冬季,东亚大陆位于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控制之下,海洋是低压,这样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气流由陆地指向海洋,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向右偏,于是在东亚地区冬季形成西北季风。同样道理,夏季,东亚大陆受印度低压控制,海洋上则是高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东亚夏季刮东南风,由此可见,东亚季风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冬夏间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而形成的。
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前缘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高温、湿润和多雨。[板书]南亚季风
读图2.15,同学们再看一下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的风向的季节变化情况又是怎样? 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冬季是东北季风,夏季是西南季风。[教师] 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又是怎样形成的? 冬季,南亚地区也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在海陆间由于海陆热力差异从而形成东北季风;夏季,则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压带和风带位置也随着北移,这样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就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西南季风。
由此可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但并不是惟一原因。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等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
我国就深受季风的影响。夏季风来临时,给我国也带来了许多好处。
[教师] 在世界上北纬15°~30°的纬度带上,大都是干旱的沙漠或荒漠,如西亚、北非。我国处于这一纬度带上的长江以南地区,所以成为降水丰沛的“鱼米之乡”,主要是受惠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比世界同纬度的许多地区气温偏高。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使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都能种植棉花、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我国水稻、棉花的种植界之北,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在高温季节,农作物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夏季又是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最多的季节。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是我国非常优越的气候资源,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都十分有利。[板书]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师] 全球来说,大气环流把热量水分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之间,海陆这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是形成务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和风带控制下有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是。结合p42案例1。
不同的气候类型其气温和降水不同 气温:
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确定热量带。(1)最冷月均温>15℃为热带。
(2)最冷月均温在0℃~15℃为亚热带,但有一特例,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最冷月均温>0℃。(3)最冷月均温<0℃为温带。降水:
年雨型:全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均匀,没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夏雨型:夏雨较多,且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降水较少。冬雨型:冬雨较多,且降水集中于冬季,夏季降水较少 气候带
分布地区
成因及特征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大致在南北纬10°之间,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
赤道低压带控制下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如非洲中部大部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
处在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区,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全年气温高年,分旱雨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
大致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少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25--35大陆东岸,受冬夏季风的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30---40大陆西岸,副热带高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少雨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35---55大陆东部,冬夏风向明显交替。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30---60大陆内部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很大。
温带海洋性气候
40---60的大陆西岸
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均匀
寒带
苔原 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全年严寒,降水少
冰原 气候
主要分布于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内陆地区。
全年酷寒,降水少。
高原气候 和山地气候
主要分布在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等。
随着高度增加,气候垂直变化非常明显,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日照强,风力也大。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是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首先,要求同学们明确三圈环流的形成同样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等因素的影响。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是大气环流在近地面的结果。其次,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表现在随季节而改变的气压带和风带沿纬向的分布被破坏,北半球尤为明显。
再次,掌握季风的形成和风向的变化情况,以及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最后还学习了几种主要的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及特点。板书设计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三圈环流 1单圈环流 2.三圈环流
(1)低纬环流(2)中纬环流
(3)高纬环流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被切断的气压带
亚欧大陆
太平洋
大西洋
1月
副极地低压带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7月
副热带高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三、季风环流 1.概念 2.东亚季风 3.南亚季风
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第三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应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高一地理教案
湘教版必修一
沁阳永威学校高一、二地理备课组
二O一三年元月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㈡、板书课题:地球的宇宙环境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太阳系的主要成员。
2、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6--11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什么是宇宙?
2、从大到小列出天体系统的层次。
3、距太阳由近到远排出八大行星的顺序,并能按不同标准分类(地内、地外、类地、巨、远日)
4、八大行星绕日工转有什么共同特征?(同向、近圆、共面)
5、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哪些?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作业本上做检测题第2、5题
(二)背会检测题3、4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㈡、板书课题: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1、了解: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理解识记:太阳活动的类型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磁场和气候的影响。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12--15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5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什么是太阳辐射?太阳的能量来自哪里?太阳辐射中有那几种光?太阳能集中的是那种光?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占总量的多少?
2、太阳辐射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3、什么是太阳活动?太阳活动有哪些主要类型?分别发生在哪几层?各有什么特征?对人类有何影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背会自学指导各题。
(二)做辅导材料相应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
第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㈡、板书课题:地球的运动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识记:
1、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区分恒星日和太阳日。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16--18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分别是什么?恒星日和太阳日有什么区别?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
㈢、教师通过多媒体、地球仪进行演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恒星日和太阳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背会自学指导各题。
(二)完成辅导材料相应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
第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㈡、板书课题:地球的运动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理解掌握:1.地方时、时区、区时和日界线(人为日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和自然日界线)2.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㈢、讲述:本节课难度较大,也是本章的重点,相信同学们通过细致、认真的自学,一定能达标。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18--20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什么是地方时、时区和区时?
2、怎样区分自然日界线和国际日期变更线及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变换。
3、怎样计算地方时和区时?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完成辅导材料相应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3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㈡、板书课题:地球的运动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1、识记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理解识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21--23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分别是什么?
2、恒星年和太阳年有什么区别?
3、什么是近日点和远日点?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㈢、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进一步让学生掌握。
五、当堂训练
作业: 当堂背会自学自导上的问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4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㈡、板书课题:地球的运动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1、理解掌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学会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21----24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2、什么是正午太阳高度?怎样计算?
3、正午太阳高度与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4、什么是晨昏线?特点有哪些?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
㈢、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掌握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五、当堂训练
作业: 完成辅导材料相关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㈡、板书课题:地球的结构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掌握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的划分。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25--27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什么是地震波?分为哪两种?各有什么特征?
2、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各个圈层有什么特点?
3、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哪些?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做辅导材料相应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㈡、板书课题: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1、掌握地壳的物质组成。
2、理解掌握地壳的物质循环。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30--34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什么是矿物?有哪三种基本存在形式?与矿产有什么区别?
2、矿物的类别有哪些?怎样识别常见的矿物?
3、什么是岩石?分为哪三大类?
4、沉积岩有哪两个突出特征?
5、三大类岩石是如何让转化的?
6、什么是地质循环?其能量来源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完成教材34—35页的活动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㈡、板书课题:地球表面形态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掌握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36--38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来自哪两个方面?
2、六大板块的名称、位置和范围分别是什么?
3、板块运动形成了板块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是什么? 4、37---38页的活动题?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背会自学自导的问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㈡、板书课题:地球表面形态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1、掌握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2、掌握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38--42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什么是褶皱?其两种基本形态是什么?怎样区分?
2、教材39页活动题?
3、世界两大地震带是什么?
4、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与内力作用有什么不同?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完成辅导材料的相应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㈡、板书课题:大气环境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1、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
2、识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43--44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大气垂直分层有哪三层?各有什么特征?
2、教材43页的活动题?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哪几种形式?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多呈现蔚蓝色?
4、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其能量主要集中在哪一部分?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完成辅导材料相关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㈡、板书课题:大气环境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1、掌握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2、理解大气的温室效应和保温作用。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44--47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什么是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2、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之间的关系如何?
3、教材45页的活动题?
4、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怎样形成的?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完成辅导材料相应的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3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㈡、板书课题:大气环境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理解掌握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47--52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什么是热力环流?
2、大气的水平运动是如何形成的?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是如何形成的?
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有什么规律?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
㈢、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规律。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理解、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做辅导材料相应的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4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㈡、板书课题:大气环境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52--54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了哪些大气活动中心?它们对气候有什么重大影响?
2、季风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和风向有什么不同?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理解、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完成辅导材料的相关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5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㈡、板书课题:大气环境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54--58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什么是气团?分为哪两大类?
2、什么是冷锋和暖锋?其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如何?
3、什么是低气压与高气压系统?其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如何?
4、锋面气旋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如何?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
㈢、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冷锋、暖锋、低气压系统、高气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理解、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完成教材58页的活动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第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㈡、板书课题:水循环和洋流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掌握全球水循环的过程。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59--61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什么是水循环?其能量来源是什么?
2、水循环有哪三种主要形式?目前人类活动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对水循环产生影响?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完成教材60页活动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第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㈡、板书课题:水循环和洋流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及其地理意义。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61--64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什么是洋流?如何分类?
2、教材62页的活动题?
3、洋流的地理意义有哪些?世界四大鱼场是什么?与洋流有什么关系?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㈢、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掌握洋流的形成与分布。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理解、背会自学自导思考题
(二)完成教材63页的活动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复习课1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复习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请看这节课的复习目标。
(一)复习目标:理解背会第一章全部知识点。
(二)复习过程:
1、检测发放检测题。要求20分钟时间闭卷独立完成。
2、出示答案,同桌交换试卷对照答案并用红笔批改,给出分数。老师统计检测结果,好的表扬,差的批评。
3、学生更正讨论,对做错的题目可问其他同学或举手问老师并整理到错题集上。
4、老师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精讲。
5、学生根据自己的做题情况对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当堂背会。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复习课2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请看这节课的复习目标。
(一)复习目标:理解背会第二章全部知识点。
(二)复习过程:
1、检测发放检测题。要求20分钟时间闭卷独立完成。
2、出示答案,同桌交换试卷对照答案并用红笔批改,给出分数。老师统计检测结果,好的表扬,差的批评。
3、学生更正讨论,对做错的题目可问其他同学或举手问老师并整理到错题集上。
4、老师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精讲。
5、学生根据自己的做题情况对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当堂背会。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复习课3 考试
目标:独立完成一套试卷,时间45分钟。过程:
1、教师分发试卷,学生紧张考试,教师充当监考。
2、下课铃响,收交试卷。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复习课4 讲评试卷
目标:人人满分 过程:
1、发放教师改过的试卷,学生对照自己做错的题目,更正讨论。不会的可以问其他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2、老师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对试卷进行分类讲解。
3、学生质疑问难。
4、学生根据做题情况对前两章的全部知识点查漏补缺。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章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㈡、板书课题: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1、理解生物进化对地理环境的改进作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识记地质史上环境变迁导致的两次生物灭绝。
3、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66--69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教材67页的活动题?
2、地质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是哪两个时期?灭绝情况如何?
3、人类活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完成辅导材料相关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㈡、板书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理解: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识记: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2、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70--77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有哪些?
2、教材71页的活动题?
3、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人类活动与土壤分别有什么关系?
4、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怎样做到资源的综合利用?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理解、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完成辅导材料的相关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章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㈡、板书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1、了解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2、理解识记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78--83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什么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2、教材79页的活动题?
3、什么是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4、教材80页的活动题?
5、什么是垂直分异规律?教材81页的活动题?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理解、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完成辅导材料的相关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章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㈡、板书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掌握主要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83--86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森林自然带一般分布于什么地区?可分为哪些种类?
2、草原自然带一般分布于什么地区?分为哪些种类?
3、荒漠自然带一般分布于什么地区?有哪些种类?荒漠带的生态系统有什么特征?
4、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人类活动有什么意义?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理解、识记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完成辅导材料的相关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第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㈡、板书课题: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掌握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88--90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什么是聚落?分哪两大类型?
2、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有哪些?主要是什么?
3、北方平原与南方丘陵山区的聚落有什么不同?
4、教材89---90页的活动题?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完成辅导材料的相关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第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㈡、板书课题: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掌握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91--94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有哪些?我国东西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2、教材91页的活动题?
3、教材96页的活动题?
4、平原地区与山区的交通线路分布各有什么特点?交通线路选线应充分考虑哪些因素?
5、教材93页的活动题?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理解、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四章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㈡、板书课题: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识记地质时期、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特征。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95--97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气候与天气有什么不同?
2、地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哪三个阶段?什么是冰期与间冰期?
3、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有哪些特征?(看图)
4、教材96页的活动题?
5、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有什么特征?有什么影响?
6、什么是雪线?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理解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完成辅导材料的相关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四章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㈡、板书课题: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1、识记近现代的气候变化特征。
2、理解识记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97--100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近现代的气候变化有什么特征?有什么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理解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完成辅导材料的相关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第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四章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㈡、板书课题: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1、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以及分类。
2、了解掌握前煤炭时期、煤炭时期、后煤炭时期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101--104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什么是自然资源?有哪些分类?
2、煤炭时期世界上出现了哪些主要工业区?
3、教材104页的活动题?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理解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完成辅导材料的相关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第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四章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㈡、板书课题: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掌握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104--106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农业社会阶段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形成了哪些文明发源地?
2、工业社会阶段及后工业化阶段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教材106页的活动题?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理解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完成辅导材料的相关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㈡、板书课题: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1、识记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分类。
2、理解识记中国的洪涝灾害及原因。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107--111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什么是自然灾害?分为哪些类别?
2、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有哪两大类型?
3、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4、教材111页活动题2?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理解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完成辅导材料的相关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复习课1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复习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请看这节课的复习目标。
(一)复习目标:理解背会第三章全部知识点。
(二)复习过程:
1、检测发放检测题。要求20分钟时间闭卷独立完成。
2、出示答案,同桌交换试卷对照答案并用红笔批改,给出分数。老师统计检测结果,好的表扬,差的批评。
3、学生更正讨论,对做错的题目可问其他同学或举手问老师并整理到错题集上。
4、老师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精讲。
5、学生根据自己的做题情况对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当堂背会。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复习课2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复习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请看这节课的复习目标。
(一)复习目标:理解背会第四章全部知识点。
(二)复习过程:
1、检测发放检测题。要求20分钟时间闭卷独立完成。
2、出示答案,同桌交换试卷对照答案并用红笔批改,给出分数。老师统计检测结果,好的表扬,差的批评。
3、学生更正讨论,对做错的题目可问其他同学或举手问老师并整理到错题集上。
4、老师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精讲。
5、学生根据自己的做题情况对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当堂背会。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复习课3 考试
目标:独立完成一套试卷,时间45分钟。过程:
1、教师分发试卷,学生紧张考试,教师充当监考。
2、下课铃响,收交试卷。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复习课4 讲评试卷
目标:人人满分 过程:
1、发放教师改过的试卷,学生对照自己做错的题目,更正讨论。不会的可以问其他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2、老师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对试卷进行分类讲解。
3、学生质疑问难。
4、学生根据做题情况对前两章的全部知识点查漏补缺。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四篇:高中地理 必修一(5章)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概念: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
3、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力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4、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以黄土高原为例,自然植被,流水侵蚀,土壤肥力下降,同时平坦的高原面变成千沟万壑,气候趋于干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黄河下游沉积,河道淤高,河流改道,形成泛滥平原。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陆地自然带:(1)概念: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了与之统一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2)名称: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混交林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草原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荒漠带(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大陆性气候)、苔原带、冰原带、高山植物区。
2、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自然带沿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向两极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大陆东岸赤道→两极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混交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大陆西岸: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混交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横穿整个大陆自然带有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南半球缺失的自然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变化为基础的。自然带由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变化,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大的山脉,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
差异很大,形成自然带的垂直分布规律。山麓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譜相似。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
3、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分布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
4、垂直自然带复杂的山脉有: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阿尔卑斯山、乞力马扎罗山、横断山
5、从大兴安岭森林到内蒙古草原到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反映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6、自然带的高低:北半球(南高北低)、南半球(北高南低)、赤道(南北对称)
第五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说课稿
宇宙中的地球(说课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宇宙中的地球。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高一年级的学生身心日渐成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同时好奇心也比较强。对天文宇宙知识的兴趣较浓、但思维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理性的认识。关于宇宙知识的内容在小学常识和初中地理课本中曾涉及过,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这对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知识准备,本节课的学习是对前面的一个总结和提升,同时也是学好以后课程的基础。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能够判断天体和天体系统(2)过程与方法: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宇宙观。
二、说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课程标准把天体系统的层次确定为本课时的重点
教学难点:由于高一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较弱,故确定天体系统的层次为本课时的难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以学定法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我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以地图为载体的情景教学法:本节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可充分利用课本中插图,将繁杂的地理事物变成简单直观的图像,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
本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用兴趣学习法、思考评价法、观察法、自主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这是我们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节地理课。我知道大家在初中学过地理,也许你对地理很有兴趣,也许你不曾重视地理,但只要你学过地理,你应该体会到地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给你很多帮助。
今天我们学习的地理与初中时有了许多的不同,它不仅仅是学习某个地理事物在什么地方。人们总是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某人知识的渊博,今天就先带你到浩瀚的宇宙去遨游一番,从宇宙的深处看看我们的地球。
(板书)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教师精讲]
师:何谓宇宙?我国战国时期的《淮南子·原道训》中指出:“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其实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无始无终,无边无际,而各种天体则是宇宙中物质的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
晴朗的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会看到繁星点点,这些都是天体,你能认识哪些天体? 生:(可能的答案)月球、牛郎星、织女星、北斗七星、北极星、流星、彗星„„ 师:很好,不少同学都能认识很多的天体。宇宙中的天体还有很多,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放映录像:有关宇宙的片段,对各类天体及天体系统的介绍)师:录像中都有哪些天体呢? 生:(多人分别回答)闪烁的恒星、云雾状的星云、不断移动的行星、拖着长尾的彗星、一闪即逝的流星、绕行星转的卫星„„
师: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这些都是自然存在的天体,像人造卫星、神舟飞船、各种探测器等则是人造天体。下面请大家把书翻到第2页,看图1.1中的四幅图片。
①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是氢。蟹状星云是金牛座中的一团无定形的膨胀气体云,它的大小为12光年×7光年,总辐射强度比太阳强几万倍。
②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体的天体,质量比太阳小,以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光。土星有美丽的光环,被较多的卫星所拱卫。它的体积约是地球的740倍之多,质量约是地球的95倍。
③流星体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天空某一区域在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内流星数目显著增加,有时甚至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大多数流星雨是以辐射点所在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的,如照片所示的狮子座流星雨,是1998年天文工作者在西班牙拍摄到的。
④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哈雷彗星是第一颗经推算预言必将重新出现而得到证实的著名大彗星。哈雷彗星出现时,景色蔚为壮观,彗尾横跨半个天空,与银河争辉。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是76年。
师:借助天文望远镜和其他空间探测手段,人们还可以观测到更多更遥远的天体。宇宙中有如此之多的天体,那我们居住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怎样的呢?
(板书)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师:请一位同学说说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生:(一生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师:答得好。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目前,人们认识到的天体系统,从小到大排列,有以下几个层次:
1月球绕地球公转,构成地月系。月地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
2地球和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行星及其卫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太阳系。地球是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冥王星是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它的轨道直径约为120亿千米。
3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又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称为银河系。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银河系主体部分的直径约为8万光年,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2.7万光年。光年是计量天体间距离的单位,一光年即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约为94605亿千米。
4银河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同银河系规模相当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简称星系。用目前最大的望远镜,可以观测到数以十亿计的星系,其中离我们最远的估计为150亿~200亿光年。天文学上把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这就是目前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