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四学期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全文5篇]

时间:2021-01-25 18:4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第四学期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第四学期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第一篇:高中第四学期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第四学期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第四学期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

文学常识

司马迁与《史记》

见“必修一文言文梳理”《鸿门宴》部分。

班固与《汉书》

班固(32年-92年)东汉官吏、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潜心二十余年,修成《汉书》,当世重之,迁玄武司马,撰《白虎通德论》,征匈奴为中护军,兵败受牵连,死狱中,善辞赋,有《两都赋》等。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范晔与《后汉书》

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6年的史事。《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李贤注。

《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首先,他在帝纪之后添置了皇后纪。东汉从和帝开始,连续有六个太后临朝。把她们的活动写成纪的形式,既名正言顺,又能准确地反映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其次,《后汉书》新增加了《党锢传》《宦者传》《文苑传》《独行传》《方术传》《逸民传》《列女传》七个类传。范晔是第一位在纪传体史书中专为妇女作传的史学家。尤为可贵的是,《列女传》所收集的十七位杰出女性,并不都是贞女节妇,还包括并不符合礼教道德标准的才女蔡琰。

高中第四学期语文文言文知识点2

字词汇总

通假字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2、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

3、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察、察看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6、不顾思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7、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8、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收藏

9、空自苦亡人之地/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10、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11、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通“沾”,沾湿 “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辞别

12、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驩”通“欢”,欢聚

13、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14、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禽”通“擒”,逮捕、拘押

15、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员”通“圆”,直径 “尊”通“樽”,酒杯

高中第四学期语文文言文知识点3

一词多义

1、负

秦贪,负其强 倚仗,凭借)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担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违背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对不起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背着

2、使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派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出使

乃使其从者衣褐 让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 使臣

单于使使晓武 派(第一个);使者(第二个)

3、引

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见,延请

左右欲引相如去 牵,拉

相如引车避匿 牵,拉;引申为调转

4、幸

而君幸于赵王 宠幸

大王亦幸赦臣 幸好,侥幸

5、观

大王见臣列观 殿堂

观太学 游学、游历,考察、学习

6、征

公车特征拜郎中 征召

咸怪其无征 证明

高中第四学期语文文言文知识点4

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西,向西

而相如廷斥之 廷,在朝廷上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间,从小路

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弩,用弩弓

(2)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舍相如广成传舍 舍,安置住宿

左右欲刃相如 刃,用刀杀

乃使从者衣褐 衣,穿

天雨雪 雨,下

羝乳乃得归 乳,生子

杖汉节牧羊 杖,执、拄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结网;檠,用檠矫正

惠等哭,舆归营 舆,用舆抬、扛

宦官惧其毁己,皆目共之 目,递眼色

(3)名词使动用法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膏,使……滋润肥美

(4)名词意动用法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2、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动用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宽,宽待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苦,折磨

(2)形容词使动用法

完璧归赵 完,使……完整

秦王恐其破璧 破,使……破碎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有坚明约束者 坚明,使……坚明,引申为坚守

(3)形容词意动用法

且庸人尚羞之 羞,以……为羞耻

单于壮其节 壮,以……为壮,认为……壮

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乐,以……为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奇,认为……奇

3、动词活用

动词使动用法

宁许以负秦曲 负,使……承担

大王必欲急臣 急,使……急,引申为逼迫

毕礼而归之 归,使……回去

欲因此时降武/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投降

高中第四学期语文文言文知识点5

古今异义词

1、璧有瑕,请指示王 指示 古义:指给……看

今义: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要点及要求、步骤和方法时所使用的一种具有指导原则的下行公文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去 古义:离开 今义: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

亲戚 古义:亲人,包括父母和内外亲属今义:指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的人

3、于是相如前进击 前进 古义:上前进献 今义:上前,向前行进

4、布衣之交 布衣古义:平民 今义: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

5、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美人 古义:指秦王的嫔妃 今义:指容貌美丽的人,多指女子

6、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 古义:扬言,到处说 今义:一般指比较正式的言论,用来表明某种主张

7、汉亦留之以相当

相当 古义:抵押 今义:两方面差不多,配得上或能够相抵

8、闻汉天子甚怨卫律

怨 古义:埋怨 今义:痛恨

9、皆为陛下所成就

成就 古义:栽培,提拔 今义:取得的成绩,业绩

10、我丈人行也

丈人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妻子的父亲

11、且陛下春秋高

春秋 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12、武等实在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13、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币 古义:财物 今义:交换各种商品的媒介,货币

14、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 今义:形容词,(双方)亲密而接近;动词,(某方对另一方)亲密地接近

15、公车特征拜郎中

特征 古义:特地征召 今义:可以作为标志的显著特点

16、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除 古义:殿阶 今义:去掉

17、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下车 古义:官吏初到任 今义:从车辆上下来

18、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不行 古义:不应荐 今义:不可以

高中第四学期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第二篇: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高中

知识不需要对成功负责,需要对成功负责的东西,叫技能。然而现在很多人,分不清两者的区别。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

《鸿门宴》知识点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

距——拒,抵御,抵抗;内——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邀,邀请;

3、臣之不敢倍德:

倍——背,背叛;

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隙,隔阂,嫌隙;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骖乘:坐在车右担任侍卫的人;

二、词类活用

1、沛公欲王关中:

王:大王——称王;

2、范增数目:

目:眼睛——使眼色;

3、道芷阳间行:

道:道路——取道;

4、夜驰之沛公军;复夜去:

夜:夜晚——连夜;

5、吾得兄事之:

兄:兄长——向对待兄长一样;

6、常以身翼蔽:

翼:翅膀——像翅膀一样;

7、头发上指:

上:上面——向上;

8、日夜望将军至:

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

9、臣活之:

活:使……活;

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

从:使……从;

11、素善留侯张良:

善:善良——交好、友好;

12、秋毫不敢有所近:

近:与“远”相对——沾染、接触;

三、一词多义

(一)虚词“为”

1、用作动词 音wéi

表动作: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

使子婴为相

表观点:认为

窃为大王不取也

表判断;是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用作介词

表被动;为所/为……所 音wéi

若属皆且为所虏

表原因、涉及对象 音wèi

慎毋为妇死,贵贱情何薄/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用作助词

句末语气,表疑问或反问 音wéi

何辞为?

(二)虚词“因”

1、动词:沿袭、继续

蒙故业,因遗策

2、名词:原因、缘由

于今无会因(到现在没有相会的机缘了)

3、连词:表顺承,于是,就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表原因,因为,由于

鼠,子神也,因爱鼠,不蓄猫犬(鼠,是子神啊,因为喜欢老鼠,所以不蓄养猫狗)

4、介词:

凭借、条件

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趁着、趁机

因计沛公于坐/因招沛公出/因言曰

因为、由于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三)虚词“而”

1、表目的:来,用来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2、表转折:但,却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3、表修饰:(地,着)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4、表修饰:(地,着)

项王按剑而跽曰

5、表递进:并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表并列:而且,或不译

劳苦而功高如此

7、表顺承:然后,接下来

拨剑切而啖之

(四)实词

1、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动词,举起、抬起;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动词,举荐,推荐

范进中举:

名词,科举考试制度

戍卒叫,函谷举:

动词,攻克,占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动词,发动

杀人如不能举:

副词,全、尽

2、谢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谢曰

动词,谢罪、道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动词,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

动词,辞别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

动词,道歉

往昔初阳岁,谢家事夫婿

动词,辞别

阿母谢媒人

动词,推辞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动词,劝诫

四、重点句式

(一)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1)籍何以至此;

2)沛公安在?

3)大王来何操?

4)客何为者?

(常见疑问代词:谁、何、安、奚、孰、胡)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之作为动词有的宾语,在否定句中前置)

2)古之人不余欺也。

(以前的人没有欺骗我啊;代词余作为动词欺的宾语,在否定句中前置)

3、“是”、“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以强调突出宾语

1)何陋之有?/姜氏何厌之有?

(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2)无乃尔是过与?

(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1、贪于财货;

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3、具告以事;

4、长于臣;

5、得复见将军于此;

6、因击沛公于坐;

7、樊哙覆其盾于地

(三)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6、此亡秦之续耳;

(四)固定句式

1、孰与:同……相比,哪一个更;

2、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用来……的;

3、项王未有以应:有用来……的;

4、何……为:表疑问或反诘,干什么,为什么?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2

《陈情表》知识点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

闵,通“悯”,所忧愁的事

2、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臣密今年四十有六

有,通“又”,多

二、词类活用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

4、则刘病日笃。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5、夙遭闵凶。

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6、猥以微贱。

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7、臣少多疾病。

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8、①具以表闻。②拜表以闻

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三、一词多义

(一)虚词“以”

1、用作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借)……身份”。

猥以微贱。

凭,介词。

臣具以表闻。

用,拿,介词。

汾阳王以副元帅

凭借……身份

2)表示原因,介词。

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 因为

但以刘日薄西山/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因为

2、用作连词

夫夷以近又、而且,表并列关系

谨拜表以闻 来,表目的关系

今不忍人无寇**,以乱天子边事 来,表目的关系

木欣欣以向荣,水涓涓而始流(地,着),表修饰关系

(二)虚词“之”用作助词。

(1)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表修饰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憧。的,定中之间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的,定中之间

(2)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可不翻译

(三)文中重点掌握实词

1、当

(1)当侍东宫。任,充当,动词。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一定,副词。

2、命

(1)辞不赴命。任命,名词。

(2)人命危浅。生命、性命,名词。

(3)更相为命。生活、生存,名词。

3、终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与“既”配合,起并列联合作用,相当干“又”,连词。

(2)无以终余年。结束,度完,动词。

(3)愿乞终养。终了,动词。

(四)表示官职变动的实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4、迁,改官。

5、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6、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7、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

8、出,指出京受任。

9、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11、放,放逐。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3、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14、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

15、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四、重点句式

(一)固定句式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既……终……”,是连词“既”和连词“终”的搭配,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可译作“既……又……”,或“既……也”。

2、有所希冀。“有所……”,与“无所……”是相对的格式。意思是“有……的人(的东西、的事情)”。“所”字后面一定是动词。“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元臣,无以终余年。“无以”,是动词“无”与介词“以”的结合,又写作“亡以”,表示“没有办法”,“没有什么用来”。

4、是以区区不敢废远。“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置于主语后),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因此”“所以”。

5、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非独”,连词,表示除所说的意思之外,还有更进一层的意思,用在复句的上一分句里,可译为“不单”“不仅”“不只”之类。

(二)被动句

1、而刘夙婴疾病。婴,被……缠着。

2、戍卒叫,函谷举 函谷关被攻克

2、若属皆且为所虏 “为所”表示被动

3、吾属今为之虏矣 “为”表示被动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为”表示被动

5、不拘于时 “于”表示被动

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表示被动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3

《段太尉轶事状》知识点

一、通假字

1.不嗛,辄奋击。嗛(qiè),通“慊”,满足,快意。

2.椎釜鬲瓮盎盈道上。椎,通“槌”,打,砸。

3.太尉判状,辞甚巽。巽,通“逊”,谦恭。

4.出入岐周邠斄间。斄,通“邰”,今陕西武功

二、词类活用

1.以刃刺酒翁、坏酿器。坏:使动用法,使……坏。

2.晞一营大噪,尽甲。甲:名词作动词,穿上铠甲。

3.乃我困汝。困:使动用法,使……处于困境险地。

4.遇不可,必达其志。达:使动用法,使……表达出来。

5.裂裳衣疮。衣:名词作动词,用衣裳缠裹。

6.奈何欲以乱败郭氏。败:使动用法,使……败坏。

三、一词多义

(一)虚词“且”

1、作为连词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尚且、还,表让步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并且,表并列关系

2、作为副词

且为之奈何? 将,罪且及副元帅 将要

年且九十 将近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暂且,姑且

3、固定用法

且夫:放在句首,表示下文是进一步议论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况且,再说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况且,再说

(二)虚词“则”

1、用作连词

1)表承接关系,就、便、那么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2)表假设关系,如果、假若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表转折关系,可是、却、倒是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2、用作副词,表示判断,乃、是、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三)实词“诚”

1、用作名词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诚:名词,真心真意

2、用作副词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副词,肯定、确实、确然

3、用作连词

公诚以都虞侯命某者 诚:连词,表假设,果真

(四)实词“固”

1、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固:形容词,城墙坚固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动词,巩固,安定

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固:形容词,固执,顽固

4、蔺相如固止之 固:形容词,坚决,坚持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副词,本来,原来,固然

(五)实词“适”

1、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 适:动词,到……去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适:动词,女子出嫁

3、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适:动词,适合,适应

4、从上观之适与地平(从上面看恰好与地面相平)适:副词,恰好

5、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适:副词,刚刚,刚才

四、重点句式

(一)宾语前置

1、欲谁归罪: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谁”作为动词“归罪”的宾语,故前置

2、汝将何以视天地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为介词“以”的宾语,故前置

(二)省略句

1、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上官),(上官)不许。省略“告诉“的宾语、“不许”的主语

2、(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省略主语“公”

3、前太守臣逵察臣(为)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为)秀才。省略“臣”的谓语

拜臣(为)郎中/除臣(为)洗马。省略“臣”的谓语

4、具以表闻(之)/ 拜表以闻(之)省略动词“闻“的宾语,这两处都指“皇上”

5、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省略动词“告”的宾语

6、农以(之)告谌 省略介词“以”的宾语

7、以(之)如司农治事堂 省略介词“以”的宾语

8、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 省略分句“而未至”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高中

第三篇:高中文言文基本知识点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文雅的口语为基础的书面形式,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平常的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文言文基本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文言文基本知识1

1.文言实词

一、古今异义

同一个词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古今异义。平时要注意积累古今异义的词语;做题时要细心体察,不要望文生义,以今代古。

二、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往往具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义项,这种现象叫一词多义。对常用的多义词,要弄清其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关系,系统地掌握词义。如,“朝”本义是早晨,由于古代臣子在早晨拜见帝王,便引申为“朝见、朝拜”;由“朝见”又引申为朝见的处所“朝廷”;又引申为朝代。考生要善于根据相关词句(具体语境)准确理解词义。

三、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就是词类活用。要掌握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结合语境进行判断。

四、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教材中的偏义复词的数量不多,因此要进行归纳总结。平时训练要注意积累,考场作答要体察语境,认真比较。

2.文言虚词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白话文用动词“是”联系判断句中两部分,而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而以主语谓语直接相续。文言文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

1.用助词“者”和“也”配合表示判断。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夫战,勇气也。粟者,民之所种。

2.在主谓间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例如: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梁父即楚将项燕。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⑤环滁皆山也。⑥臣本布衣。“乃”“则”“即”有“就是”之意。

3.动词“为”和判断词“是”表示判断。例如:①此为何若人?②问今是何世?

4.“者”也”都不用,完全凭句意去判断。例如刘备,天下袅雄。

5.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例如:视之,非字而画。

高中文言文基本知识2

被动句

在动词作谓语的句子里,主语不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施动者,而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叫被动句。常见的文言被动句有以下几种:

1.在动词谓语后边也用介词“于”,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例如:①而君幸于赵王。②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介词“为”引出动作行为主动者或配合“所”字一起使用,例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在动词前边用“见”作为被动标志,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又可以再在动词后边用介词“于”引出动作行为主动者,例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在动词前边用“受”,同时在动词后边用介词“于”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5.在动词前边用介词“被”作为标志,例如: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或者配合介词“于”引出行为主动者,例如:燕以万乘之国被围于赵。

高中文言文基本知识3

倒装句

(一)宾语前置句

在古代汉语里,宾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都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一定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宾语前置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在疑问句里,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安、何、谁等),一般提到动词或介词前。例如;①沛公安在?②富者曰:“子何持而往?”③微斯人,吾谁与归?④何以效之?

2.在否定句里,作宾语的代词,也都提到动词的前边,例如:①时人莫之许也。②三岁贯女,莫我肯顾③彼不我恩也。

3.为了强调宾语,借助“之”“是”等的帮助,把宾语从词的后面提到动词的前面。这“之”“是”便成了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其他义。例如:①孔子云:“何陋之有?”②唯利是图。

4.介词宾语的前置。例如;①国胡以相恤?②一言以蔽之。

(二)定语后置句

1.“……者……”为标志。例: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2.“……之……”为标志。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三)状语后置句

1.“于”为标志的介宾短语。例: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2.“以”为标志的介宾短语。例: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

(四)主谓倒装句

例;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虎丘记》)

高中文言文基本知识点

第四篇:高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文言实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3、词类活用

4、一词多义

二、文言虚词

虚词分类:介词、连词、代词、助词、副词

三、文言句式

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文言文固定句式、文言文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

1.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2.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3.倒装句:文言中中,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4.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四、翻译

一 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

“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注释:“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二 文言直译的方法——“九字法”

(一)针对实词

(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a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b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 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d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2)译。译出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活用现象和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a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b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c 以旌其所为

d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3)意。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如: a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b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c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d 振长策而御宇内。

(二)针对虚词

(4)删。删去不译的词,例如:

a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b 五人者,盖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d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三)针对实词和虚词

(5)换。在翻译时应把文言词换成现代词,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例如: a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b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c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6)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文言文翻译的难点,例如:

ⅰ 谢:①拒绝 ②感谢 ③凋谢 ④告诉 ⑤道歉 ⑥告别 a、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b、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e、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f、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之主人矣()ⅱ 何 ①表反问语气 ②形容词词尾 ③表揣测语气④表比较⑤表疑问语气 ⑥介词 a 儿寒乎?欲食乎?()b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 日食饮得无衰乎()d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e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四)针对文言句式

(7)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主要是省略句式、内容缺省、例如: a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b 幸陛下哀怜,与奴俱行,妾即死无恨!

c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8)调。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主要针对倒装句式: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例如: a 古之人不余欺也。

b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也?

c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9)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例如:

a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b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c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实践小训练:

把下面的文言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弥子瑕见爱於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

第五篇: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一.通假字(解释加点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__ __,________)

2.共其乏困(通__ __,________)..3.秦伯说(通__ __,________)4.失其所与,不知(通__ __,________)..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__ __,_______ _)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_ ___,________)..7.秦王还柱而走(通_ ___,_____ ___)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__ __,________)..9.距关,毋内诸侯(通_ ___,_______ _)

10.要项伯(通_ ___,________)

..

11.不敢倍德(通__ __,_____ ___)12.不可不蚤来(通_ ___,________)

..13.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 __,________)

二.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

1.行李之往来(古义:________________)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________________)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________)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__________)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________________)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__________)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________________)8.诸郎中执兵(古义:________________)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________________)10.断其左股(古义:________________)

..1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________________)12.约为婚姻(古义:________________)

....

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

14.将军战河北(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词类活用(解释加点字)

1晋军函陵()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3邻之厚,君之薄也()

4越国以鄙远()

...

5朝济而夕设版焉()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7函封之()8 又前而为歌曰()..9 乃朝服,设九宾()10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11使使以闻大王()12 箕踞以骂曰()...13 其人居远()14 皆白衣冠以送之()...15 进兵北略地()16群臣怪之().. 17籍吏民()18范增数目项王()

..19刑人如恐不胜()20道芷阳间行()

..21沛公欲王关中()

于是项伯复夜去()

..23 吾得兄事之()24 日夜望将军至()...25 常以身翼蔽沛公()

头发上指()..27 项伯杀人,臣活之()28从百余骑()

..29 素善留侯张良().四.一词多义

1、鄙 :① 越国以鄙远()② 蜀之鄙有二僧()③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④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⑤孔子鄙其小器()⑥敢竭鄙诚,恭疏短引()⑦北蛮夷之鄙人()

2、敝:①因人之力以敝之()②敝人()③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敝帚自珍()

3、兵:①不得持尺兵()②不及召下兵()③秦兵旦暮渡易水()④斩木为兵,揭竿为旗()⑤弃甲曳兵而走()⑥故上兵伐谋()

4、辞 :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③王粲长于辞赋()④辞楼下殿,辇来于秦()⑤单于使卫律召苏武受辞()⑥一言半辞()

5、顾 :①顾计不知所出耳()②荆轲顾笑武阳()③三顾臣与草庐之中()④大行不顾细谨()⑤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⑥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⑦终已不顾()

6、见 :①秦王必喜而见臣()②而燕见陵之耻除矣()③私见张良,具告以事()④图穷而匕首见()⑤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⑦汝真女子之见()⑧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⑨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7、举 :①愿举国为内臣()②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③杀人如不能举()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⑤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促()⑥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⑦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⑧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⑨ 举首蹙頞而相告曰()

8、穷:①图穷而匕首见()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③穷则独善其身()④复前行,欲穷其林()⑤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9、若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③仿佛若有光()④若入前为寿()⑤若属皆且为所虏()⑥彼与彼年相若也()⑦桑之未落,其叶沃若()⑧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援木而求鱼也()

10、胜:①沛公不胜杯杓()②刑人如恐不胜()③何可胜道也哉()④此时无声胜有声()⑤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11、说 :①说尽心中无限事()②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③范增说项羽曰()④秦王必说见臣()⑤《师说》()⑥诣太守,说如此()

12、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④味苦而微辛()⑤其文约,其词微()⑥微服私访()⑦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13.许 :①许之()②先生不知何许人也()③时人莫之许也()④潭中与可百许头()⑤问渠那得清如许()五.重点实词、虚词(解释加点字)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2.郑既知亡矣()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4.朝济而夕设版焉()5.唯()君图之 6.进兵北略地()...7.愿足下更虑之()8.以试人,血濡缕()9.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10.比....诸侯之列()11.愿大王少()假借之12.乃引()其匕首提()秦王13.旦...日飨()士卒14.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15.君安()与项伯有....故16.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17.披()帷西向立18.卮酒安足()辞19.窃....()为大王不取也20.会()其怒,不敢献 ..六.特殊句式(请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乱易整,不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此亡秦之续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倒装句

1、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亡郑而有益于君。(介词结构后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及宾客知其事者。(“者”,定语后置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介词结构后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籍何以至此?(疑问代词作宾词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沛公安在?(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省略句

1、晋军函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敢以烦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不敢与忤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荆轲有所待,欲与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嘉为先言于秦王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击破沛公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9、加彘肩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燕见陵之耻除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属皆且为所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参考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一.通假字 1.(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通“供”)3.(说,通“悦”)4.(知,通“智”)5.(“反”通“返”,返回)6.(“振”通“震”)7.(“还”通“环”,绕)8.(“卒”通“猝”,突然)

9.(“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10.(“要”通“邀”,邀请)12.(“倍”通“背”,背叛的意思)13.(“蚤”通“早”)

14.(“郤”通“隙”,隔阂、嫌怨)二.古今异义

1.(古义:出行的人)2.(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3.(古义:那人)4.(古义)眼泪5.(古义)礼品6.(古义)走投无路7.(古义)袒露一只臂膀8.(古义)宫廷的侍卫9.投击10.(古义)大腿11.古义:崤山以东 12.古义:结为儿女亲家 13.古义:不同一般的事14.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同下文“秦军”)(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3(“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4(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 地)5(“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6(“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7(函:名词当状语,用匣子)8(前:名词当动词,上前)9(朝服:名词当动词,穿起上朝的衣服)10(迟:意动用法,认为„„迟缓)11(闻:使动用法,使„„听到)12(箕踞:名词当状语,像簸箕一样)13(远:形容词当名词,远方)14(衣冠:名词当动词,穿衣戴帽)15(北:名词当状语,向北)16(怪:意动用法,认为„„奇怪)17(造户籍册或登记)18(使眼色)19(用刀割刺)20(取道)21(称王)(连夜)23(象对待兄长那样)24(每日每夜)25(像翅膀那样)26(向上)27(使„„活)28(使„„跟从)29(交好)四、一词多义

1、鄙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②边远的村邑 ③鄙陋 鄙俗 ④轻贱 ⑤鄙薄 轻视 ⑥自谦之词 ⑦鄙陋 鄙俗

2、敝 :①损害,衰败

②谦词

③疲惫④坏,破旧

3、兵 :①(兵器)②(士兵)③(军队)④兵器 武器 ⑤兵器 武器⑥用兵的策略

4、辞 :①推辞②告辞③古代的一种文体④辞别告别 离开⑤审讯审问 ⑥言词、话

5、顾 :①但,只是,不过②回头③探望,拜访 ④考虑 ⑤反而,却⑥顾念⑦回头

6、见 :①召见②表被动③会见④现,露⑤引见,使„„见⑥看见的东西⑦见识,见解⑧表被动 ⑨偏指动作一方,我

7、举 :①全②举起③尽④举行 发动⑤推荐 推举⑥ 攻下,占领⑦ 拿⑧举起 抬起⑨全 都

8、穷:①(尽,完)②(穷尽,完结)③(困窘,处境困难)④(穷尽)⑤(尽头)

9、若 : ①(如果)②(及、比得上)③(好像)④(你)⑤(你们)⑥(相似)⑦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⑧这、这样

10、胜:①(禁得起,受得住)②(尽、完)③(尽、完)④(胜过、超过)⑤(优美、美好)

11、说 :①(讲述,谈说)②(言论,说法,主张)③(劝说,说服)④(喜欢,高兴)⑤(古代一种文体)⑥(陈述)

12、微:①(如果没有)②(身份低微)③(暗暗地)④(略微)⑤(微妙,深奥)⑥(隐蔽,不显露)⑦(偷偷地,暗暗地)

13.许 :①(答应)②(处所、地方)③(赞成、同意)④(表示约数)⑤(这样、这么)

五、重点实词、虚词

1.还2.已经3.况且4.(渡河)5.希望6.(夺取)7.(改变)8.(沾湿)9.(赠送)10.(并排)11.(稍微)12.(举起)13.(犒劳)14.(估计)(抵挡)15.(怎么)16.(料想)17.(分开)18.(值得)19.(私下)也20.(正赶上,恰巧)六.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这是我的过错。

2、用散乱来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3、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有用的小子!

4、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5、如今人家有大功反却要攻打人家,是不合道义的。

6、(他)是沛公的护卫樊哙。

7、这是走秦朝灭亡的老路啊。

8、如今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

9、之所以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是为的防备其他盗贼窜入和意外的变故。

(二)倒装句——

1、那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呢?

2、因为郑伯(曾经)对待晋侯没有礼貌

3、倘使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

4、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

5、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

6、把沛公的话一一报告了项王。

7、能够在这里又见到您。

8、我怎么会这样!

9、大王来的时候带什么?

10、沛公在哪里?

(三)省略句——

1、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

2、我怎么敢用(这件事)来烦劳您。

3、如果放弃进攻郑国而把它作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4、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来购取他的头颅。

5、人们不敢同他正眼相看。

6、荆轲等待着一个人,想

同他一起去。

7、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进言。

8、为我打败沛公的部队!

9、把猪肘放在(盾的)上面。

(四)被动句——

1、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2、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去了。

3、我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了!

下载高中第四学期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第四学期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言文知识点

    《陋室铭》知识梳理 (九下179-180) 一、文学常识:刘禹锡和“铭”文体特点。 二、重点字词:(九下179-180) 三、理解性默写: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

    文言文知识点

    文言实词  实词的概念 有实在的意义,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在一定的环境里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有的语法学者认为,尽管有些副词......

    高中文言文

    《氓》 诗经--《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

    高中文言文

    高中文言文 1、后汉书 党锢列传 范滂传 原文: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

    语文文言文劝学知识点(推荐5篇)

    《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语文上册的文言文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归纳好重要的知识点可以方便我们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

    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第四单元知识点

    四上第四单元整理 《白鹅》 一|课文理解: 1、 作者:丰子恺 2、 作者从三方面描写白鹅的高傲:叫声、步态、吃相 叫的特点:严肃郑重、厉声呵斥,用狗的“狂吠”做对比 步态:步调从容......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