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正走向浮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近年来的高考满分作文及各地出炉的所谓佳作,让我一次次加深这种印象:内容之实被随意掩埋,浮华之风漫灌其中。主要表现为:不论是否需要,不问效果如何,只盲目地寻章摘句,把文章装点得“诗意飞扬”,涂抹得五颜六色,以至于让人望眼迷离;好讲屈平孔丘,放言太白东坡,总是与古人、典故、名言异常热络,为文造情之时又学得一副历经苦旅与挣扎的清冷模样,让人真容莫辨。
难怪我省教研员胡勤先生在高考作文阅卷之后说,31.5万考生,好作文寥寥无几,写身边生活的文章几乎看不到,其中不乏空洞之作,没有实质内容,披着华丽的外衣,满是“整容”的痕迹。
浮华之风使作文越发像一种技术操作,也使学生忽视了当下,荒芜了情怀,磨钝了心灵。亲情类散文当然也未能幸免。当我们看到学生在作文中竞相“自毁命运”,“主动拆散”自家美满家庭,甚至不惜以亲人的身家性命作为噱头时,我们不禁感到一种深深的担心:太需要提倡真诚写作,尤其应给亲情散文一种健康的生态环境。
首先从界定“文采”的概念开始。文采应当是广义、多元的。华美深刻是一种文采,朴素清新也是一种文采;粗犷恣肆是一种文采,细腻淡雅当然也是一种文采。我们可以有个人的喜好,但各种文采与风格本身并无所谓高下与褒贬。钱钟书的冷峻幽默使人深思咀嚼又击节捧腹,但泰戈尔的淡雅清新不也给世界文学留下一座语言宝藏吗?鲁迅先生也说,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却浅得澄清。其实,江河湖海各有气度,花草树木各有美姿,我们完全可以喜欢、取舍一直到创造属于个人的风格,从而自信地表达言说。在亲情散文的经典名篇里,朱自清的《背影》可谓朴素,冰心的《哭小弟》可谓平实,可我们读后仍是心头一动,甚至扼腕垂泪,唏嘘不已。因此,如果真要说文采的高下有什么判断标准的话,那就是合适贴切。
除此之外,亲情散文经典名篇的一个共同的本质特点就是捕捉身边之事,倾吐内心的真实。关于这点,好些专家对现在的学生表示深深的谅解,认为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去体验感受生活,能学着借鉴就很不错,甚至小小的抄袭也不宜过于指责。我倒认为,这种说法看似宽容却有悖于事实。事实上,我们每天就是在生活,课堂的交流课后的联想是生活,学校的活动周末的回家是生活,能不能有所体验与感悟,不是由生活内容决定,而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我们对这种常态生活的敏感度。老师应注意如何催开学生的真情之花。
好奇心是小学科学课教学的原动力
黄 忠
小学生对世上万物有着强烈的好奇,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如此,科学老师可以以此为导线,把学生引向知识浩瀚的大海。也正因为如此,好奇心成为了‚问题‛与‚答案‛的对话。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不断地去寻找答案。而寻找答案的过程与结果就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从这个层面上讲,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原动力。没有好奇心,就等于失去了探索的动力,就等于缺乏创造力。也正因为如此,科学课堂才拥有生命。
就这个问题,我在科学教学中采取了以下三个方面内容的教学策略:
一、通读教材,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针对不同年级的教材进行能引起学生产生好奇的问题设计
1、如三年级科学上册,我能认真挖掘教材设计的真正意图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比如:气球为什么会飞上天?灯泡为什么会发光?太阳公公为什么早晨从东方‘起床’,晚上到西方去‘睡觉’?为什么会刮风下雨?小树为什么春天发芽秋天落叶?鸡为什么会生蛋?小兔为什么会生小宝宝?我们为什么要呼吸、吃饭,还会不断长大?我们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飞机为什么会像小鸟一样在空中飞?轮船为什么会像鱼儿一样在海里游?针对这些‚为什么‛,我在课前去认真寻找有关的的科普录像、图文资料,然后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观看,就能把学生带进一个变幻神奇的世界,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科学的兴趣。这种由好奇心产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是十分可贵的。从科学课教学出发,就有利于推动学生提高学习科学课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学习目性教育,更有利于使他们明确学好科学知识的重要意义。
2、注重课堂知识向课外延伸的后继活动;上完课后,我会根据课的实验情况设计一些课外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带着好奇心探究科学知识,引领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已有的知识,自主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在学习了‚今天的天气‛一课后,我是这样进行课后设计的:你们想知道一周的天气情况吗?你想知道一周的天气变化有什么规律吗?那就请你们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课外探究吧:
1、用老师设计的表格来观察和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从温度、风向分析一周的天气变化情况。
2、把填写的表格数据分析一下,3、在班级中交流自己的收获。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在课外学到的知识,同时也学会与同学进行交流。
二、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进行科学课教学,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我在备课时,大量收集与教材有关的素材,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媒体、实验器材以及教学环境等实际情况,认真构思、巧妙设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我常采用的方法有:
1、演示实验导入法;教师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感受到一定的刺激,同时提出若干问题,巧布疑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导入新课。例如教学《空气在哪里》一课时,根据教材意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把一张纸片揉成一团放到玻璃杯中,把玻璃杯倒过来垂直插入到盛水的水槽中,然后问学生:杯中的纸团会湿吗?学生猜测后,教师把杯子拿出来,让学生观察纸团没有湿,接着再问学生: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从而带着疑问进入我课堂探索之路。
2、情境导入法;设计特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教学《风的形成》一课时,我设计这样的情境导入:我一进课堂就拿着书本扇风,问道:同学们,你们看看我在做什么呀?这就把学生引入到了有关 ‚风‛的情景中来了。接着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吗? 这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进一步探究风的成因打下了基础。
3、游戏导入法;爱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游戏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然后层层设疑,时时激趣,在教师刻意设计的情境中,学生便会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在教学《太阳和影子》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导入环节。我打开投影仪,做手影游戏,问道:你们是不是也想来玩一玩?我指定了2名同学上台来玩,在第2个同学表演的正起劲的时候,突然关掉投影仪,让第三个学生无法进行表演,我问道:‚影子怎么看不见了?‛ … …就这样,我通过手影游戏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并且通过游戏让学生掌握了本课的一个知识点——影子产生的条件。同时也为进一步探究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创设了一个特定的情境。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我想:能够根据教材设置一些使学生的好奇心的问题,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在教学手段方面怎样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进行科学课教学
1、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借助许多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或者自己设计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这种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融为一体的教学手段,能充分协调地剌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能更好地领悟、记忆。
2、运用实验教学手段。科学课程是一门观察、探究、记录、总结相结合的学科。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运用实验教学手段,不仅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而且更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容易激发小学生的兴趣。
总之,在科学课教学中,丰富科学课问题的设置,通过多种渠道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触动学生的好奇心,是我们小学科学课教学的原动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