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摩擦力的知识点[精选合集]

时间:2021-01-21 14:4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摩擦力的知识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摩擦力的知识点》。

第一篇:高中摩擦力的知识点

摩擦力作为高中物理的难点之一,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也有很多,很多同学都说记不住,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摩擦力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摩擦力的知识1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

(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

(1)静摩擦力的大小:

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N(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高中摩擦力的例题

1.关于由滑动摩擦力公式推出的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动摩擦因数μ与摩擦力F成正比,F越大,μ越大

B.动摩擦因数μ与正压力FN成反比,FN越大,μ越小

C.动摩擦因数μ与摩擦力F成正比,与正压力FN成反比

D.动摩擦因数μ的大小由两物体接触面的情况及材料决定

解析: 动摩擦因数只与两物体的材料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FN的大小及F的大小等无关.2.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受到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B.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运动的C.静摩擦力可以是动力,而滑动摩擦力只能是阻力

D.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解析:静摩擦力发生在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滑动摩擦力发生在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这里所说的“相对静止”和“相对运动”是分别以这两个物体为参考系而言的,若以其他物体为参考系,则可能都是静止的,也可能都是运动的.而摩擦力阻碍的也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若以其他物体为参考系,摩擦力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3.有关滑动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

A.有压力就一定有滑动摩擦力

B.有滑动摩擦力就一定有压力

C.滑动摩擦力总是与接触面上的正压力垂直

D.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受重力成正比

解析:本题考查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大小和方向.由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可知,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而正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所以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两物体的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垂直,故选项C正确.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成正比,但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故选项D错误.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C.4.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与摩擦力有关的问题.你认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D)

A.人走路时,会受到静摩擦力作用;在水平面静止不动时,不受摩擦力作用

B.消防队员双手握住竖立的竹竿匀速攀上时,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下的;匀速滑下时,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上的C.将酒瓶用手竖直握住停留在空中,当再增大手的用力,酒瓶所受的摩擦力不变

D.在结冰的水平路面上撒些盐,只是为了人走上去不易滑倒

解析:无论沿竿是匀速攀上还是滑下,摩擦力的方向都是向上的.在结冰的水平路面上撒些盐,一是为了人走上去不易滑倒,二是使冰雪融化得快.5.如右图所示A为长木板,上表面粗糙,在水平面上以速度v1向右匀速运动,物块B在木板A的上面以速度v2向右匀速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BD)

A.若是v1=v2,A、B之间无滑动摩擦力

B.若是v1>v2,B受到了A所施加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C.若是v1

D.若是v1>v2,A受到了B所施加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解析:若v1=v2,则A、B间无相对运动,故A正确;若v1>v2,则B相对于A向左运动,故B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A相对于B向右运动,A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故B、D正确;如果v1右运动,B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所以C错误.学好高中物理的六大方法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新的知识有所了解,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知识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听课过程中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不能开小差

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若能做到这“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要保证听课过程中能全神贯注,不开小差。上课前必须注意课间十分钟的休息,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激烈争论或看小说或做作业等,以免上课后还气喘嘘嘘,想入非非,而不能平静下来,甚至大脑开始休眠。所以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

3、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

老师讲课开头,一般是概括前节课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

4、作好笔记

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重点,难点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以便复习,消化

5、要认真审题,理解物理情境、物理过程,注重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迁移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摩擦力的知识点

第二篇:高中摩擦力教案

摩擦力教案(人教版)

刘旭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建立正确的摩擦概念。

2.探究滑动摩擦的规律,会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3.探究静摩擦的规律及最大静摩擦力与那些因素有关;会用静摩擦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4.知道生活及生产实践中,增大摩擦与减少摩擦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学重点

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静摩擦力的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教学难点

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滑动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让同桌的两位同学将物理课本的逐页对插叠压在一起,然后从书背提出其中一本书,将会发现另一本书并不会滑落;也可让一位同学尽其力拉两书背,观察是否能将两本书拉开。提问:实验中,很难拉开两本书的原因是什么?(用设疑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入新课。)

一.摩擦力

1.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其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做摩擦力。用“f”表示。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相互接触,有压力,并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3.摩擦力的方向:

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或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4.摩擦力的大小:

(1)静摩擦力:静摩擦力f的大小介于0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fmax数值上等于物体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

即: 0

(2)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成正比。

即: f=μN

其中:μ是动摩擦系数,由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是没有单位的,μ是f 与压力N 的比值。

5.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接触面的粗糙程度(μ);(2)物体对接触面正压力(N)的大小。6.摩擦力的作用点:

在物体的接触面上,在作图时也可以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思考与讨论】

结论:

图l 物块A与木板接触,但物块A与木板没有相对运动趋势,因此木板对物块A没有静摩擦力。

图2 物块A与木板接触,A在重力的作用下相对木板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因此木板对A有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加大压力F时,静摩擦力不变,人大小等于重力G。

图3 物块A与木板接触,A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有沿木板向下滑的趋势,因此木板对A有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

图4 物块A与木板接触,沿木板向下匀速滑动,与木板有相对运动,因此木板对A有沿着斜面向上的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等于重力的沿斜面向下的分力。

图 5 物块 A 不与木板接触,因此木板对 A没有静摩擦力,但是 B对 A有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木板对B也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二.摩擦力分类 1.静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 3.滚动摩擦力

在压力相同时,滚动摩擦力要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如:有沙子的地面;滚动轴承等。

三.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1.增大有益摩擦力的方法:(1)增大压力;如:机动车刹车。

(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如:冰面上撒沙子。2.减小有害摩擦力的方法:(1)减小压力;

(2)使接触面光滑;

(3)使接触面分离;如:润滑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等。

(4)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如:给冰柜装轮子等。【板书】 一.摩擦力

1.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3.摩擦力的方向 4.摩擦力的大小:

(1)静摩擦力: 0

2.滑动摩擦力 3.滚动摩擦力

三.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1.增大有益摩擦力的方法 2.减小有害摩擦力的方法 【练习】

题1:如下图1,重50N的物体在F=40N的水平压力作用下沿墙面匀速下滑,已知物体与墙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0.2,求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F

图1

题2: 如下图2中,物块A重10N,A和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当悬挂物B重3N时,物体A开始沿桌面滑动。求:(1)B物体重1N时A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多大?(2)B物体重6N时,A与桌面的摩擦力多大?

(3)当A物体上再加上重10N的C物体,B物体重6N时,A与桌面的摩擦力多大?

图2

课后反思

1.摩擦力是物理教学中的难点,这节课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利用我们身边随手可见的例子和简单的学生实验来进行的,一定要注意避免的是把知识点强加给学生,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会. 2.这些内容不可能在我们这一节课就能完全解释清楚,让学生全部了解,应该让学生先熟悉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然后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因为静摩擦力不止一次地将会出现在将来的学习中.

第三篇:高中物理摩擦力知识点归纳(定稿)

高中物理摩擦力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摩擦力知识归纳

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

(1)静摩擦力的大小:

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 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公式:F=μFN(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说明: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第四篇: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梳理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梳理

一、光的反射和折射(几何光学)

1.反射定律α=i {α:反射角,i:入射角}

2.绝对折射率(光从真空中到介质)ncsini{光的色散,可见光中红光折射率小,vsinrn:折射率,c:真空中的光速,v:介质中的光速,i:入射角,r:折射角}

3.全反射:

1)光从介质中进入真空或空气中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sinC1 n

2)全反射的条件: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注:

(1)平面镜反射成像规律:成等大正立的虚像,像与物沿平面镜对称;

(2)三棱镜折射成像规律:成虚像,出射光线向底边偏折,像的位置向顶角偏移;

(3)光导纤维是光的全反射的实际应用,放大镜是凸透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4)熟记各种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利用反射(折射)规律、光路的可逆等作出光路图是解题关键;

(5)白光通过三棱镜发色散规律:紫光靠近底边出射见。

二、光的本性(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1.两种学说:微粒说(牛顿)、波动说(惠更斯)

2.双缝干涉:中间为亮条纹;亮条纹位置: =nλ;暗条纹位置: =(2n+1)=0,1,2,3……);条纹间距:x(n2l{:路程差(光程差);λ:光的波长;:光的半波d2长;d两条狭缝间的距离;l:挡板与屏间的距离}

3.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光的频率由光源决定,与介质无关,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光的颜色按频率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助记:紫光的频率大,波长小)

4.薄膜干涉:增透膜的厚度是绿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即增透膜厚度d 4

45.光的衍射:光在没有障碍物的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障碍物的尺寸比光的波长大得多的情况下,光的衍射现象不明显可认为沿直线传播,反之,就不能认为光沿直线传

6.光的偏振: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

7.光的电磁说:光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谱(按波长从大到小排列):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γ射线。红外线、紫外、线伦琴射线的发现和特性、产生机理、实际应用。

8.光子说,一个光子的能量E=hν {h:普朗克常量=6.63×10J.s,ν:光的频率}

9.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W:金属的逸出功}

注:

(1)要会区分光的干涉和衍射产生原理、条件、图样及应用,如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单缝衍射、圆孔衍射、圆屏衍射等;

(2)其它相关内容:光的本性学说发展史、泊松亮斑、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光谱分析、原子特征谱线、光电效应的规律光子说、光电管及其应用、光的波粒二象性、激光。

物质波。

121mvhvW {mv2:光电子初动能,hv:光子能量,22

第五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点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点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组成。

课程结构如下表:

必修:模块1:数据与计算;

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

选择性必修:

模块1:数据与数据结构;

模块2:网络基础;

模块3:数据管理与分析;

模块4:人工智能初步;

模块5:三维设计与创意;

模块6:开源硬件项目设计;

选修:模块1:算法初步;

模块2:移动应用设计;

二、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课程围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精炼学科大概念,吸纳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课程兼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通过丰富多

样的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实践;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课程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沟通、共享、合作与协商中,体验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增强信息意识,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从而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三、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2.设置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选择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的课程内容,支撑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4.培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

5.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推动数字化时代的学习创新。

四、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

五:课程目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全体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

六、教学评价原则:

1.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2.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评价应公平公正,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4.评价应科学合理,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七、教学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过程)

1.确定评价目标与内容

2.确定评价方式和评价的具体指标

3.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反馈

八、教学建议:

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具体建议如下:

1.领会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2.把握项目学习本质,以项目整合课堂教学。

3.重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学生探究性学习。

4.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九、课程设计依据(特点)

1.以立德树人为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2.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设置课程结构与内容。

3.参照国际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

4.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发展特征。

下载高中摩擦力的知识点[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摩擦力的知识点[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理科知识点总结

    高中理科知识点总结 生物 概念辨析 一、类脂与脂类 脂类:包括脂肪、固醇和类脂,因此脂类概念范围大。 类脂:脂类的一种,其概念的范围小。 二、纤维素、维生素与生物素 纤维素:......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小结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小结 一、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1、官能团的定义:决定有机化合物主要化学性质的原子、原子团或化学键。2、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

    高中磁场知识点总结

    磁体是通过磁场对铁一类物质发生作用的,磁场和电场一样,是物质存在的另一种形式,是客观存在。小编提供了有关高中磁场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一、磁场磁极和磁极......

    高中思想政治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哲学前言 一、 概念 1、人类的基本活动:一是认识世界,一是改造世界。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含义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世界......

    高中电磁学知识点总结

    电磁学包括静电场、稳恒电流、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我们看看下面的高中电磁学知识点总结吧!高中电磁学知识点总结一、重要概念和规律(一)重要概念1.两种......

    高中集合知识点总结

    人们的直观的或中的某些确定的能够区分的对象汇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或称为单体),这一整体就是集合。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高中集合知识点总结,欢迎参考!高中集合......

    高中氓知识点总结

    氓是诗经中的一首传统名篇,下面的是高中氓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你!高中氓知识点总结(一)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氓》诗是诗人现实生活典型情绪的再现,诗人不自觉地运用了现实主......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

    水力学基础知识就在下面,各位高中的同学们,我们看看下面的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吧!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