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总体安全观的思想宣传(大全五篇)

时间:2020-02-19 16:2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总体安全观的思想宣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总体安全观的思想宣传》。

第一篇:关于总体安全观的思想宣传

【导语】: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宣传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范文一

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存亡绝续的关键时刻脱颖而出,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在97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中国发展新的里程碑,也是我们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历史新坐标。xxx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这里,xxx同志用“三个意味着”,从中华民族、科学社会主义、人类社会三个维度,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既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源于我们已经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表明我国将由大国成为强国;又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历史赋予我们的新使命。xxx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深刻反映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和要求,与过去相比,既有重大变化又保持连续性,充满着“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在这里,“变”的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着力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不变”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然是我们的“最大国情”与“最大实际”。正如xxx同志指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因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同一方向上发生的阶段性质变,反映的是我国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发生的新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主动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时代潮流、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始终有一个如何认清国情、正确判断我国社会所处历史方位的问题。像我国这样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对它的基本国情应该怎样认识和把握,我们党一直进行着极其艰辛和卓有成效的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党作出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前者阐明的是我国当前的社会性质,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后者则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特指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有机统一起来,全面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今天,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近年来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但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处在中等收入阶段,依然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并且发展还存在明显的不平衡问题。从区域发展上看,有的地方快一些,有的地方慢一些,生产力布局还不平衡。从发展各领域来看,既有达到甚至引领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力,也有大量传统的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既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又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群众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还有不少明显的“短板”。从发展成果的共享看,不同群体之间也有不平衡,社会上还存在不少困难群众。因此,对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必须有清醒认识。

在新时代,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始终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xxx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指明了方向。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也不会一成不变。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对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产生了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明确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发展的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因此,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不是新一轮大干快上,不能靠粗放型发展方式、靠强力刺激抬高速度实现“两个翻番”,否则势必走到老路上去,那将会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自觉地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实践,才能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不断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面对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要夯实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要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美丽山川和美丽人居有机融合。要增强改革动力,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活力旺盛、区域布局协调、城乡发展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发展新格局。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自觉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艰苦奋斗再创业,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范文二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头等大事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时代特点对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摘编》第一部分收入的重要论述,真实记录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的背景和过程,集中反映了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维护国家安全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保持了我国社会大局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环境。在看到好的局势的同时还必须清醒认识到,新形势下我国面临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特别是各种威胁和挑战联动效应明显,国家安全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xxx同志深刻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他特别提醒全党,今后一个时期,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我们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确保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新的风险、新的挑战对国家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也为推进国家安全工作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强国家安全作出顶层设计,明确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根据这一重大部署,2014年党中央成立了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xxx同志亲自担任委员会主席。在同年4月15日十八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xxx同志明确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他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xxx同志围绕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对这一思想的丰富内涵进行深刻阐述。在党的十九大上,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成为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报告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在丰富发展这一思想过程中,xxx同志提出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比如:强调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正确处理“五对关系”、做到“十个重视”。指出,要坚持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各项工作。

强调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指出,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要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强调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指出,国家安全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国家利益至上为准则,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党的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这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和塑造中国特色大国安全的根本保证。

强调增强国家安全工作的战略性、策略性,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指出,要坚持科学统筹,始终把国家安全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来把握,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要认清国家安全形势,立足国际秩序大变局来把握规律,立足防范风险的大前提来统筹,立足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大背景来谋划。要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自信、战略耐心,坚持以全球思维谋篇布局,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底线思维,坚持原则性和策略性相统一,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等等。

xxx同志这些重要论述和思想,科学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基本问题,丰富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阐明了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要求,成功指导了新时代的国家安全工作,创新发展了新时代党的国家安全理论,把我们党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

加强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设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是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大局作出的重大部署。xxx同志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目的就是更好适应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四年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按照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初步构建了国家安全体系主体框架,形成了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完善了国家安全战略体系,建立了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国家安全工作得到全面加强,牢牢掌握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全局性主动。

维护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必须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特别要强化维护国家安全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xxx同志强调:要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实施更为有力的统领和协调。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要发挥好统筹国家安全事务的作用,抓好国家安全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完善国家安全工作机制,着力在提高把握全局、谋划发展的战略能力上下功夫,不断增强驾驭风险、迎接挑战的本领。各地区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的国家安全工作责任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勇于负责、敢于担当。要加强国家安全系统党的建设,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建设一支忠诚可靠的国家安全队伍。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面实施国家安全法,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健全国家安全体系,维护重点领域国家安全

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切实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摘编》第二部分收入了xxx同志关于统筹推进国家安全各方面工作的重要论述。

关于维护政治安全。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核心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最重要的就是维护党的领导,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xxx同志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我们治国理政的根本,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只有党中央有权威,才能把全党牢固凝聚起来,进而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全党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旗帜鲜明讲政治,强化政治担当,提高政治能力特别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和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关于维护国土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是国家安全的准则。维护国家安全,主要是维护国家利益尤其是核心利益,确保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xxx同志指出:我们爱好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更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谁都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势力,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任何危害国家主权安全、挑战中央权力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权威、利用香港对内地进行渗透破坏的活动,都是对底线的触碰,都是绝不能允许的。要提高海洋维权能力,坚决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关于维护军事安全。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xxx同志强调:我们捍卫和平、维护安全、慑止战争的手段和选择有多种多样,但军事手段始终是保底手段,打赢能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能力。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努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要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逐步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

关于维护经济安全。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我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历史阶段,矛盾和风险更多更复杂。xxx同志指出:面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世界科技发展酝酿新突破的发展格局,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他强调: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应对外部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压力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他高度重视维护金融安全,指出这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必须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关于维护文化安全。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xxx同志指出: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要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增强阵地意识,敢抓敢管、敢于亮剑,防止给那些恶意攻击党的领导、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歪曲党史国史、造谣生事的错误言论提供传播渠道。他特别强调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问题,指出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必须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

关于维护社会安全。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宗旨,国家安全归根到底就是要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xxx同志强调:人心安定,社会才能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做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做好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工作。要把维护公共安全放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来认识,努力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要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遏制严重刑事犯罪高发态势,坚决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全面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关于维护科技安全。高端科技是现代的国之利器。在国际上,没有核心技术的优势就没有政治上的强势。xxx同志指出:科技创新作为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安全发展的核心位置。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他特别强调:计算机操作系统等信息化核心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我们在一些关键技术和设备上受制于人的问题必须及早解决,为确保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关于维护网络安全。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是我们面临的新的综合性挑战。xxx同志指出: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加强网络安全信息统筹机制、手段、平台建设,加强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能力建设,积极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要理直气壮维护我国网络主权和政治安全,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关于维护生态安全。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xxx同志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们一定要彻底转变观念,再也不能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一定要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要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关于维护资源安全。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造成的。xxx同志指出:资源开发利用既要支撑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都必须树立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的原则。要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能源和水资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更加重视资源利用的系统效率。要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关于维护核安全。核能的开发利用给人类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同时也伴生着核安全风险和挑战。xxx同志指出:核安全是全球性问题,核恐怖主义是全人类的公敌,人类要更好利用核能、实现更大发展,就必须应对好各种核安全挑战,维护好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要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把核安全进程纳入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

关于维护海外利益安全。随着新一轮对外开放全面推进,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实施,海外利益安全日益关乎我国整体发展利益和国家安全,维护海外利益安全成为一项重要任务。xxx同志强调:加快走出去步伐是大势所趋,要加紧研究、加大投入、加强防范,逐步提高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保护海外我国公民和法人安全,保护我国海外金融、石油、矿产、海运和其他商业利益。要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

xxx同志关于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的重要论述非常丰富,涵盖上述十二个重点领域以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四个新型领域等在内的国家安全的方方面面,为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统筹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各项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当今世界,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时空领域更加宽广,各种因素更加错综复杂,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而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包打天下来实现所谓的绝对安全。各国应该树立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以合作谋安全、谋稳定,以安全促和平、促发展,努力为各国人民创造持久的安全稳定环境。《摘编》第三、四部分收入的重要论述,集中反映了xxx同志对世界安全形势的深刻分析和倡导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思想。

世界安全形势的新特点新趋势决定了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应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同时世界并不太平,恐怖主义、网络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问题愈加突出,安全领域威胁层出不穷,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xxx同志用“三个更加突出”,对世界安全形势的新特点新趋势作了精辟概括。即:“安全问题的联动性更加突出”,安全问题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问题紧密相关,非传统安全威胁和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安全问题的跨国性更加突出”,安全问题早已超越国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安全短板都会导致外部风险大量涌入,形成安全风险洼地,任何一个国家的安全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又会外溢成为区域性甚至全球性安全问题;“安全问题的多样性更加突出”,全球安全问题的内涵和外延正在不断拓展,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的电信诈骗、金融诈骗、网络攻击、网络窃密等新型犯罪大量滋生,各种安全问题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解决起来难度更大。xxx同志深刻指出:安全问题确实是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难以顺利推进。要有效应对人类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合作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必须坚持合作共建,实现持久安全。

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营造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面对日益复杂化、综合化的安全威胁,怎样才能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xxx同志提出了全球安全观的思想,即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共同”,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安全;“综合”,就是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合作”,就是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可持续”,就是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他强调: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决世界安全问题的正确选择。我们应该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营造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共同消除引发战争的根源,共同解救被枪炮驱赶的民众,共同保护被战火烧灼的妇女儿童,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让人人享有安宁祥和。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坚持和平发展的理念,才能有基础牢固、真正持久的安全。发展是第一要务,适用于各国。但发展要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近代以来搞殖民主义,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是人类安全的主要威胁。进入二十一世纪,这种旧的思维和发展道路已经不适合时代潮流,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xxx同志指出:我们的和平发展道路来之不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断实践逐步形成的。我们党始终高举和平的旗帜,从来没有动摇过。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提出和坚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和奉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向世界作出了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强调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这些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坚持下去,永远不能动摇。

针对一些人对中国快速发展的误解和偏见,特别是一些人渲染“中国威胁论”,xxx同志指出: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是历史规律。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不是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人民勤劳、维护和平。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当今世界,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老路还能走得通吗?答案是否定的。不仅走不通,而且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天空足够大,地球足够大,世界也足够大,容得下各国共同发展繁荣。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xxx同志郑重表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要认真学习xxx同志关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和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部署和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工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努力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牢靠安全保障。

【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范文三

一、“红墙意识”把对党忠诚作为首要政治原则,自觉做到全心全意服务党中央、保障党中央、守护党中央

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是一般问题和个人的事,而是方向性、原则性问题,是党性,是大局,关系党、民族、国家前途命运。特殊区位决定特殊使命和责任,形成了西城人“为党中央站好岗、放好哨”的信念,形成了以聚焦维护和服务党中央权威为首要职责、对党忠诚作为首要政治原则的“红墙意识”。“红墙意识”要求自觉做到心系红墙,心中有党,心中有领袖,心中有人民,对党忠诚要绝对,要坚持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听党的话,坚决听党指挥,永远跟党走,特别是在重大事件发生时服从中央部署,自觉维护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服从核心、紧跟核心,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做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诚信奉者、自觉坚守者、躬身实践者,用全心全意服务党中央、保障党中央、守护党中央的行动自觉,用推动城市深刻转型、助力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的真抓实干,不折不扣地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无阻。

近年来,西城区时刻保持服务党中央的政治自觉,始终把服务中央需要作为第一责任,维护区域绝对安全稳定作为第一工作,在“红墙意识”的统领下,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和经验,制定实施了“长安计划”,全面提升区域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维护能力水平,大力推进先进技术手段运用,做细做实各类应急预案,推行模块化、分布式管理,圆满完成了各项重大国事和政治活动服务保障任务,保障了城市安全运行与社会和谐稳定。

二、“红墙意识”体现“四个意识”的担当与自觉,做到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

“红墙意识”的本质,就是忠诚地践行和坚守“四个意识”。“四个意识”,是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力量的必然要求。践行“红墙意识”就是要把“四个意识”落到实处,体现在各项具体工作中,要时刻维护核心、向核心看齐,时刻从政治上看问题,从大局上谋发展,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的政治立场,在大是大非上不含糊,在风浪考验中无畏惧,在歪风邪气前敢亮剑,以最高的政治自觉、最重的责任担当、最大的落实力度,践行“四个意识”,让总书记对北京的要求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

西城区紧扣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从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大局出发,自觉从中央和市委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西城来看问题做工作,自觉从工作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西城来看问题做工作。正是有了责任担当这一“法宝”,面对中央要求的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重大任务,西城区结合实际坚决落实,探索出多种疏解工作模式,实现了“动批”等14家市场疏解圆满收官,扎实推进了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统筹精细用好疏解腾退空间资源,积极开展“腾笼换鸟”,制定实施优化“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意见,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化,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三、“红墙意识”根植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总书记响亮提出,坚持走群众路线,站稳群众立场,增加群众感情,始终与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红墙意识”从人民群众中来,还要到人民群众中去,人民群众是“红墙意识”的发起者和实践者。以人民为中心是“红墙意识”的根本价值取向,践行“红墙意识”就是要把发展为了人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依靠人民作为根本路径,把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满意作为根本标准。

西城区委牢记总书记要求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认真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全面推广“民生工作民意立项”,建立公共沟通互动机制和向公众报告工作机制,有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精准度和居民群众的参与度。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全面推行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标准,推进“厕所革命”等等,创造良好生活环境。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用群众的满意度检验工作成效。通过棚改、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等一大批民生改造工程,极大改善了居民的住房及居住区的生活服务条件。适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的新要求,着力提升历史文化品牌,保护好历史文化“金名片”,老城保护与复兴取得扎实成效。

四、“红墙意识”把首善作为工作追求,自觉做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争创一流

首善是一种工作追求,也是一种工作标准。“离红墙最近的地方,没有较好只有更好。”“首善标准”是“红墙意识”的外在表现。北京作为首都,各方面工作都具有代表性、指向性。争做首善之区,为人民服务,是“红墙意识”的直接体现。首善标准体现了“红墙意识”要求的敢为人先的思想状态、舍我其谁的精神风貌、永争一流的工作作风,坚持高标准与严要求的统一,干在实处,走在前列,通过精致规划、精心设计、精细管理、精准服务,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各项工作做好。

只有严要求,才能落实好高标准。近年来,西城区委坚持“减会、压文、少说、多走、深谈、严管”,大力推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转变,以严和实的作风落实首善标准,紧紧围绕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落地实施,全面抓好“一疏、双控、三减、四降”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核心区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发展品质。

“红墙意识”在西城区的成功实践,是北京市践行“四个意识”的一个缩影,是以实际行动推动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实践。今天,我们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开创我们13亿多人民更加美好幸福的明天。

【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范文四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奋进的动力源泉,是对党性原则的高度凝练。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就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对照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一句话,不忘初心,彰显党性。

纵观中国近代历史,面对国家贫弱、民族危亡,众多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在救国救民道路上艰难摸索。然而,一些政党或组织走着走着就离散了,干着干着就蜕化了,有的甚至违背初心、倒行逆施。这说明,如果淡忘初心、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和坚定信仰支撑,志向再大、调门再高,都只能是昙花一现、有始无终。一部中华民族摆脱苦难、走向富强的中国近现代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做到不忘初心,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种定力从哪里来?归根到底来自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来自人民至上的党性修为,它使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彰显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政党能走多远。政党衰落、政权瓦解,往往始于理想信念丧失、道德价值滑坡。邓小平同志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xxx同志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尤其需要为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而团结奋斗的思想共识和精神动力,这种共识和动力就蕴藏在初心和党性中。汇聚共识、凝聚动力,离不开每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用党性这把标尺丈量自身,在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征途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在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不忘初心,就要锻炼坚强党性,做到天下为公、执政为民。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事实上,真正敢于公开宣示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实意接受人民监督的,唯有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干部来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强化党的意识和宗旨意识,以坚强党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我们党拥有不竭力量源泉。

不忘初心,难在不忘、贵在坚持,关键是要有那么一股韧劲,在党纪国法面前心存敬畏,始终做到严于律己。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始终坚强有力的根本保证。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执政,没有铁的纪律规矩,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被削弱,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还应看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前进道路上还会面临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形势越复杂、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党员、干部擦亮初心、涵养党性,时刻牢记共产党员这个第一身份,努力为人民多做实事、多出实绩。

【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范文五

(一)鳞次栉比的高楼,1和0组成信息,机器在流水线上替代了工人,外太空也不再遥远,越来越多人踏上沉睡的南极大陆,地质学家甚至判断,地球已经进入了“人类纪”——过去或许从没有人想过,人类会走到这样一个今天。

然而,伴随时代前进的脚步,世界来到了又一个“十字路口”。从叙利亚紧张的局势,到美国挑起的贸易争端;从英国脱欧等“黑天鹅”事件,到频发的枪击案、暴恐袭击,前所未有的治理赤字,让西方世界“进入新的不确定、不稳定时期”。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甚至在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罕见地向世界发出“红色警报”。

与“世界之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之治”。过去40年,这个人口占世界近1/5的国家不仅人均GDP提高了150多倍,还以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先进理念,以“一带一路”“金砖+”等务实举措,成为不确定的世界洋流中稳定的灯塔。

读解中国奇迹的人不难发现,这个东方古国、发展中大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今天的一切,莫不源于背后的思想密码。指导着中国实践的马克思主义,是现代世界思想乐章最重要的主题,被誉为人类历史“一种决定性的存在”。而中国的实践丰富并发展了这一理论,雄辩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小城特里尔。一个多世纪以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思想,照亮了在黑暗中徘徊的世界历史,奏响了人类为自身解放而斗争的不朽乐章。摩泽尔河畔思想的种子如同原子裂变般释放出巨大能量,穿越历史的迷雾,激起神州大地的红色狂飙,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书写下新时代的壮丽史诗。今天,中国号巨轮的掌舵者,如此向这位思想家致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总书记的话语,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信仰不懈奋斗的伟大历程。让我们回到马克思,回到共产党人理想启航的原点,来理解一个国家的崛起与奋进、一个政党的光荣与梦想。

(二)这是1818年的世界。即便每周有1500辆马车从伦敦出发,英国人还是谋划着修筑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在仍处于分裂状态的德意志,普鲁士发起成立了关税同盟;而法国农民因为沉重的赋税,不断逃离家乡进入城市……身处其中的人们或许没有觉察,后世的人们却不难发现,世界正处在巨大变革中。30年后,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如此描述那个时代: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马克思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他自己:他正是被时代召唤出来的伟大人物。

基于对“旧的哲学”的批判,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释社会存在对于社会意识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对无产阶级的观察,在《共产党宣言》中宣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资本论》中揭示资产阶级社会运动规律……马克思发现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第一次从科学角度解答了共产主义必然到来的原因,第一次以剩余价值理论推动工人阶级觉醒,第一次为人类改造世界提供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如总书记的评价:“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即便如此,他的挚友恩格斯还是评价,马克思首先是一位革命家。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心广场边上有一家“天鹅餐厅”,马克思常在这里与工人交流。一位工人回忆,“在马克思身上,嗅不到一点空想家的气味”。他不是“书斋里的学者”,不是“唯恐烧着自己手指的小心翼翼的庸人”。指导建立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支持1848年法国六月起义和德国革命,支持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创立无产阶级第一个国际性组织“国际工人协会”……尽管在人生后半段退入书房,但他并没有退出战斗,而是在病痛折磨下夜以继日写作《资本论》,“每一句话都是行动”。他终其一生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引者、实践者。正如恩格斯所说,“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他或许是流传最广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在马克思身上,革命家与思想家达到了完美的结合,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实践性与思想性的兼顾,熔铸成为马克思独特的品格特征。

而他的一生,也用革命践行着思想,用思想指导了革命。马克思家境富裕,23岁拿到博士学位,25岁娶了出身贵族家庭的燕妮,还是《莱茵报》主编。但他抛弃了优渥的生活,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为工作和革命颠沛流离40年。在最为困难时,马克思写道,“因为外衣进了当铺,我不能再出门,因为不让赊账,我不能再吃肉”,甚至不得不借钱安葬生病去世的女儿。一位学者写道,“还没有人像他那样,写了如此多关于金钱的文字,却仍财资寥寥”。这样的人格魅力,就连当时的欧洲贵族也由衷叹服,“马克思是由能量、意志和不可动摇的坚定信念组成的那种人”。

马克思既有伟大灵魂——“为人类工作”,又有伟大精神——“不惧神威,不畏闪电,也不怕天空的惊雷”。一些人用舌和笔,一些人用剑,一些人则两者并用,因此才有了使他们成为完人的那种性格上的完整与坚强。这位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就是用舌、用笔、用剑,为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带来了思想的火种、点燃了行动的火焰。

(三)有人这样总结:马克思之前的历史,都通向马克思;马克思之后的历史,都是从马克思重新出发的。而在这个历史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就是“人”。

相比于以往全部“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一个根本的不同就在于,它从来都不是从“想象出来的人”出发,恰恰相反,而是以“实际活动的人”作为落脚点。这不是乌托邦式的空想、说教式的漫谈,而是强调“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全部思想理论的前提和基础。

马克思为人的解放提供了行动的动力,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命运。一部《共产党宣言》的传播史,就是一部工人运动史。政治选举权、八小时工作制、劳工立法……正如德国作家伯尔所说,“没有马克思的理论,没有马克思为未来斗争所制定的路线,几乎不可能取得任何的社会进步”。在马克思身后,无数人为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而奋斗。1917年,一趟风驰电掣的列车将列宁从苏黎世载到圣彼得堡,仿佛一发穿越欧洲的炮弹,炸毁旧时代的秩序。而阿芙乐尔舰震天撼地的炮声,不仅让冬宫震颤,更如惊雷唤醒沉睡的东方大地,改变了亿万人的命运。

马克思为人的解放提供了思想的火种,从根本上解放了人类的精神。马克思研究者戴维·麦克莱伦曾说:“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这样一种语言:数百万人用它来表达他们对一个更公正的社会的希望。”正是由于对人类苦难的感同身受、对人类生存状况的不断反思,他无情批判资产阶级“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和自私自利本质,展望“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的共产主义,将“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无产阶级运动的最终目的。马克思的学说使人类从半梦半醒中睁开眼睛,滋润着人类渴望解放、渴望美好的心灵,体现了人类对于理想社会的一切憧憬。

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这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还塑造和引导了新的时代精神;不仅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哲学,更是“文明的活的灵魂”的科学,因而一经产生,就“在世界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反对社会主义的人也不得不叹服,这是“第一个不限于某个特定群体,而受到不分种族、国别、宗教和文明的所有人支持的思想潮流”。

(四)2018年4月13日,一座高4.4米、重2.3吨的巨型马克思铜像远渡重洋,在特里尔市中心的西蒙教堂广场落成。这尊来自中国的铜像,正是这片土地及其之上生活的人们,对马克思的致敬。

马克思在世时正值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他曾从“两极相联”规律切入,预言中国可能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恩格斯则判断,“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亲眼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的垂死挣扎,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马克思可能不会想到,让这个国家重生、给这里的人们带来曙光的,正是他的思想。

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厅,陈列着《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正文首页盖有一方图章,上书“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山穴二十余年的书报”。当年,白色恐怖下,张静泉的父亲不得不假称“儿子在外亡故”,将文件、书报埋藏在张静泉的“墓穴”里。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在中国人心中埋下一颗种子,人们为十月革命的胜利欢呼,“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

伟大的思想属于整个人类,那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阶级斗争、无产者、共产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为人类解放而奋斗……从遥远西方引来的火种,让中国人找到了一种“新的世界观”,与国家求解放、人民求生存的愿望强烈共鸣,如星火燎原般席卷中国大地,让一代代人勇往奋进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推动百年中国浩荡前行。

于中国而言,“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马克思曾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而中国共产党人推进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中国在40年里走过了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近百年来,正是因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有了真理的武器,求解放求发展的道路上有了信仰的支撑,古老中国走出了“覆屋之下,漏舟之中”的危局,亿万人民改变了“如笼中之鸟,牢中之囚”的命运。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壮丽的解放画卷,最好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解放事业指导思想的价值。

“沿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代共产党人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实践智慧,创立了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伟大飞跃。

以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为标志,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走过五百多年。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到实践、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到多国、社会主义革新从地区到全球,这一追寻人类理想社会的运动,最终在21世纪因为中国的崛起成为浩瀚洪波。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为开辟人类更加美好的前景指明了前进方向。其所秉持的理念、所推动的实践,不仅为中国赢得未来,更“让社会主义重新伟大”。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当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东方从理想变成了现实,踏上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中国,需要回溯思想的源头,激发跨越百年而始终强劲的信仰的力量。

(五)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马克思一生致力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而他在东方的继承者们,则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二字始终铭刻于鲜红的党旗。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正是为了千千万万人的解放、发展和幸福。总书记把这样的追求,视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

秉持这样的初心,无数仁人志士以信仰为旗,以真理为路,义无反顾、一往无前。他们中,有人放弃了“鸦飞不过的田产”,有人背离了“自小熟悉的阶级”,只因笃信“为了绝大多数”才是人生应有的意义;他们中,有人选择在烈火中永生,有人选择永远做一颗螺丝钉,只因秉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他们中,有人忍着剧痛工作把藤椅都顶破,有人退休之后用双手把荒山变成林海,只因相信“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他们共同的一点是,马克思的思想熔铸成他们的精魂,因而才能将小我消融于大我,为了千千万万人的幸福而不是一己的幸福而奋斗。他们是共产主义的笃行者,是马克思最好的继承者。

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蕴藏着马克思主义的根脉,昭示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如果说,“为人类福利而劳动”是马克思作出的职业选择和人生选择,那么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以马克思为精神坐标,立下“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的誓言,并且转化成“为人民谋幸福”的行动。

当年南湖上的一叶红船,如今已成为承载着亿万人民希望的巍巍巨轮。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上海和浙江嘉兴,宣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前夕,总书记又带领中央政治局集体重温《共产党宣言》,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回望来时的路,正是为了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共产党宣言》高呼,“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70年过去,“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同样振聋发聩。纪念马克思,就要不忘这一份初心,不忘我们为什么而出发。

(六)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牢记“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

马克思主义开辟了一条通向真理的道路,更开辟了一条通向人类理想社会的道路。以马克思为起点的这条道路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国在这条路上的探索又意味着什么?

在历史长河中,共产主义运动大河奔涌,马克思思考欧洲工人的使命,见证了英勇而悲壮的巴黎公社运动;列宁实践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证明落后国家能够跨越“卡夫丁峡谷”;而中国共产党的探索更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辟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道路。

从欧洲到苏联,从苏联到中国,这是社会主义运动中心的转移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在全球的传播过程。如果社会主义在中国没有取得今天的成功,那么共产主义可能又要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如同一个幽灵在世界上徘徊。从这样的视野看,更能清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繁荣,不仅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且关乎人类的命运、历史的走向。

而中国走向民族复兴,正是马克思的思想在这片土地上推动历史进程的伟大实践。马克思的理论孕育了“农村包围城市”等革命方法,毛泽东思想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让中国从此站了起来;马克思的方法发展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创新理论,邓小平理论引领改革开放,让中国一路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今天,马克思的学说演变成“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民族复兴。

几代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如胎儿萌动于母腹、曙光跳跃于山巅。纪念马克思,就要赓续这一种使命,让马克思的真理之光和信仰之光,伴随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征程而更加灿烂夺目。

(七)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激荡“为世界谋大同”的情怀。

在德国柏林市中心施普雷河畔,矗立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铜像。1986年刚建成时,他们面朝东方;2010年因为修建地铁的需要,铜像挪动了约80米,变成面朝西方。小小细节就像历史的隐喻,今天的西方世界,正需要汲取革命导师在东方的遗产。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提出了世界市场理论,认为民族的地域的历史正在向“世界历史”转变。今天,我们的每一秒都是这种“世界历史”中的全球性时刻,人类从未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马克思前瞻性的预见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敏锐地洞察到世界经济的大海不可能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深刻地认识到和平合作、开放融通、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滚滚向前,彰显着与马克思一脉相承的世界视野和人类情怀。

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判断,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感言;从“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呼吁,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案,总书记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把握住了人类利益和价值的通约性,寻找到了国与国关系的最大公约数。这是智者的思虑,也是时代的命题;这是历史的潮流,也是人类的福祉,超越了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这一倡议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和认同,并被写进了联合国重要文件,成为一份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近年来,中国以超过30%的贡献率,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发动机;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让昔日“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再次增进人民的福祉。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120多个国家近300个政党及政治组织的领导人齐聚一堂;博鳌亚洲论坛上,各国嘉宾聆听共创亚洲和世界美好未来的中国方案。如磁石一般的号召力,源于共产党人的智慧与行动、责任与担当,源于马克思主义者所拥有的道义的力量、真理的力量。

“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纪念马克思,就要秉承这样的情怀,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八)就在马克思出生的那一年,科幻名作《弗兰肯斯坦》出版。在这部小说中,科学家造出的人造人,不断追问自己是谁、为什么要存在。这个“科学怪人”正像现代人的自况,面对不断发展的世界,在不断寻求生活与生命的意义。

两百年过去,这样的追问不仅没有结束,反而愈发炽烈。今天,人们平均每6分钟就会看一看手机,网络化生存已是常态;即便在围棋这样最复杂的思维游戏中,人工智能也能击败顶级大师;而物质的丰富让更多人衣食无忧,也让学者感叹“丰裕社会”中人的平庸……人类可能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需要回到马克思,去追寻生活的目的性、追求更高的价值、追问生存的意义,发现这个时代“人的尺度”。

让我们回到马克思,做一个理想的人。马克思的身上,有那种令人坚信不疑的、光明灿烂的理想主义,这是他革命性的精神源泉、终极目标和价值追求。他所设想的共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我们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认为那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理想主义不是幻想,而是真理”,穿越两百年,我们仍然需要聆听理想的召唤,“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哪怕是面对平凡的现实,也在内心保持一份笃定、一份坚信。

让我们回到马克思,做一个超越的人。马克思在17岁时就写道,能够对自己的生活道路进行选择,“是人比其他生物远为优越的地方”。对人的本质的深刻洞察,让他把成为“类存在物”作为“人的解放”的必由之路。即便是所谓的“理性经济人”,也既有生物性更有精神性,既有个体性更有社会性。“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们有关。穿越两百年,我们仍然需要把握人的本质,为事业而忘我、为人民而无我、为大我而弃小我,去过一种更值得过的生活。

让我们回到马克思,做一个不懈奋斗的人。马克思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至今始终确信,凡是真正坚强的人……即使遇到失败,也总是能从中汲取新的力量”。《莱茵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辗转四国却多次被驱逐,被“长期的艰苦工作以及多年贫困所造成的极坏的健康状况”折磨,但马克思也从未气馁,而是“像匹马一样地工作着”,“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穿越两百年,我们仍然需要拥有这样的激情,以不懈努力投身伟大事业、以无私奉献照亮伟大征程,在奋斗中实现价值、在奋斗中收获光荣。

为抗议普鲁士政府查封《莱茵报》,马克思在该报刊登了一幅政治漫画——被锁链锁住的普罗米修斯。这是马克思的自我写照,这位“盗火者”也可以成为我们的人生追求,在心中燃一团永不熄灭的真理之火、信仰之火。

(九)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安乐椅上永远地睡着了。英国《泰晤士报》刊登了一则他的讣告,仅有短短一段文字,基本每一行都有错误,去送葬的也只有寥寥十几人。

今天,在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无论春夏秋冬,马克思的墓碑前几乎总有鲜花,人们以此表达对这位“千年思想家”的尊敬。

“哲人其萎,思想长存”,马克思生前的寂寞与身后的荣耀,形成了强烈的对比。200年来,马克思作为革命家和思想家从未离开这个世界,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科学理论和远大理想,“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

“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在世界的东方,人们将继续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不懈奋斗,500年历经曲折的社会主义大潮将继续奔涌向前。

关于总体安全观的思想宣传范文五篇相关文章:

1.推动思想政治理论思想宣传范文5篇

2.建设工作思想宣传精选五篇

3.领导干部的工作思想宣传五篇精选

4.关于安全宣传稿

5.关于安全优秀演讲稿五篇

第二篇: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国安才能国治,治国必先治安。保证国家安全,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新时代新形势不仅呼唤新的改革观、发展观,还需要新的安全观。总书记审时度势在2014年4月15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适时提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总体安全观将会为破浪前行的中国航船,构筑更为坚固的安全屏障。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代性特征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以往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外延的丰富与深化,所涉及的时空领域比历史任何时期都宽广,而提出此观念的背景因素比历史任何时期都要复杂。纵观最近的国际国内环境,“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既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又顺应了民意诉求,对于统筹中国发展,应对国内外安全挑战十分重要。

从国际看,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演进,新一轮技术革命声势浩大,全球经济在深度调整的同时,也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投资保护主义浪潮。美国调整“重返亚太”,触发亚太国家关系的再调整;美欧日力推四大经贸新协议试图摆脱WTO另搞一套,目的是抑制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和发展,打造更加有利于延续西方主导地位的世界经贸格局。

虽然和平、发展与合作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尚未根本改变,局部的战乱、紧张、动荡此起彼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全球安全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政治局势的基本态势。

中国的周边热点持续发酵,不稳定因素增加。“朝核危机”使朝鲜半岛局势剑拔弩张,半岛形势牵动各方神经;中国在钓鱼岛受到日本的挑衅,并引发钓鱼岛危机,美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有利于日本甚至“介入”的立场,以“防卫”钓鱼岛及遏制中国;在南海,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国在南海领土上的纷争日趋激烈,美日印相继插手南海问题图谋使争端国际化、复杂化。中国周边安全局势比较严峻。

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积累了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官员腐败、法治欠彰、分配不公等问题,直接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当前,这些问题和矛盾进入敏感期、突发期、多发期,在很多地方都引发了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再加上国内台独、藏独、疆独分子以及邪教势力趁机煽动闹事,尤其是新疆恐怖主义分子不断制造暴力恐怖事件,维护政治安全的压力相当大。

目前,中国经济已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这使得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更趋复杂,挑战来自“增长减速”和“结构调整”,来自内部和外部等多个方面,经济运行中不确定性、不平衡性和脆弱性凸显。经济转型和发展中的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会对国家安全产生复杂影响。

各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发酵,使中国国内外面临的安全问题相较以往更具综合性、复杂性及敏感性。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必须以全新的理念认识国家安全,以全局的视角定位国家安全,以整体的思路规划国家安全。于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应运而生。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整体性思维 国家安全是国家的基本利益,是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也就是国家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也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当代国家安全包括10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国民安全、领土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一般来说,小国、弱国总是把确保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作为首要的基本的目标,而大国、强国则往往追求更大、更多的安全利益。冷战结束以来,随着诸如环保问题、恐怖主义、金融安全、网络安全等一些新的安全问题的出现,传统的国家安全理论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挑战,有关学者和理论家们在对国家安全理论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安全观,其中最早出现的有“综合安全观”、“共同安全观”、“合作安全观”三种,后来人们又开始用“非传统安全观”来概括这些不同的安全观。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些都是从某些方面认识国家安全或国际安全而形成的不同安全观,而不是全方位的安全观。例如,在日本兴起的“综合安全观”,主要是强调利用军事手段和政治手段之外的经济力量、技术创新来保障它的安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战后和平宪法限制了日本的国际政治地位和军事力量发展。因此,这种综合安全观便有了明显的局限性。

与此不同,“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充分认识到这些不同安全理念的局限性的情况下,能够克服其缺陷而汲取其优点的新型非传统安全观,是把现实中存在的国家安全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的整体安全观。它把分散的国家安全认识凝聚为一个整体的国家安全新观念。

习近平首次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过去提出的“综合安全观”的升级,在集纳国民、政治、经济、军事等安全问题的同时还特别突出国际安全问题,统筹了国内外两个安全大局,协调了中央、地方、外交、军事乃至宣传方面的力量。

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它是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在总体安全体系中,每一个领域的具体的安全,虽然各有侧重点,但都与其他领域的安全密切相联,凝聚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时候都不能孤立地片面地理解国家安全的问题。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中国特色

总体国家安全观首提五要素,即以国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

把国民安全放在第一位,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一大亮点,它体现了国民安全在整体国家安全体系中的核心性、目的性和主体性。结合起来看,这在事实上确定了一种以国民安全为宗旨、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民本国家安全观”。由于只有国民安全才是一切国家安全活动的根本宗旨和根本目的,那么无论是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还是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以及国际安全,相对于国民安全来说,都不具有宗旨性和目的性地位,都不过是实现国民安全这一根本宗旨和根本目的的不同措施和不同手段。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

政治安全是根本。政治安全一般是指国家政治体系及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安全,包括国家政治体系在政治发展进程中协调运转,政治结构和政治秩序相对稳定,能适应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变化,并确保政治运行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黄金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是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突出特征。这一特征使得我国国家政治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具体来看,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和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也在不断增多,国家处于社会矛盾和冲突的高发期,国家政治安全问题面临严峻挑战。如果不能保持政治秩序的正常运行和政治稳定,一切安全问题都是空谈,相反,也只有在政治安全良好的状态下,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才有可能得到有效解决。我国把政治安全确定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反映了中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内向性。

经济安全是基础。冷战结束以来,国家安全的内容更为丰富,重点也发生明显变化。当今时代的国家安全已不局限于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信息、生态、能源等多方面的安全。而经济安全不仅是整个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它的基础与核心,没有经济安全,便没有政治、科技、军事、社会等的安全。我国经济安全目前总的形势是好的,但潜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如我国对西方发达市场体系形成不对称依赖,不断加深了我国自然资源、市场、技术的对外依赖程度,庞大国际热钱无序流动威胁我国经济安全;国际贸易摩擦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造成严重影响,跨国并购和金融风险等不断挑战我国的经济安全。我国经济安全问题的增加并不表示我国经济、军事力量的削弱,相反正是因为我国经济的逐步强大,才产生了许多经济安全问题。国家经济安全问题要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中逐步解决。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多边共赢

当前国际形势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中国国际地位上升,并且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都将是一个处于上升轨迹中的国家。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在中国与发达国家、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摩擦和争议不断出现,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冲击是出现摩擦的原因之一。这一冲击既有物质层面,也有心理层面。从物质层面说,中国崛起首先意味着东亚地区国家的实力发生重大变化,与实力对比变化相伴而来的是国家间相对地位的变化,比如中日关系,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快速上升,日本作为东亚地区主导国的地位正逐渐被中国取代。另外,面对中国的崛起,某些大国作为国际秩序的既得利益者,对中国的防范意识加强,并通过挑起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摩擦和矛盾加大中国的安全风险。中日钓鱼岛之争,中菲、中越南海争端等都可以看到大国的影子。这就导致我们在国际关系层面上遇到的很多挑战,一方面中国国力越来越强,包括军事力量越来越强大了,但是老百姓感觉到的却是中国似乎面临安全困境,尽管我们一再表明自己和平发展,和平崛起,但是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利益相关者,种种论调不绝于耳。更重要的是这导致一些周边国家试图推动区域内大国或引进区域外大国来平衡力量或制衡中国。如果不调整外交政策,我国就容易被孤立,因此需要给一些国家安全保证,以消除周边国家对中国发展的恐惧。

总书记指出,中国要:“既重视中国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习总书记提出“要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总书记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很强的国际包容性,强调命运共同、和谐共处。命运共同体,既是经济合作不断加深的关系,也是成员国在安全问题上互相谅解、相互提供支持,在发展与合作的过程中提升所有国家的安全水平的关系。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共同安全的本质就是国家安全必须以国际安全为依托;建立和谐世界是实现各国共同安全的必要保障。

从功能上看,总体国家安全观谋求互利共赢的共同安全。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政治作用,它有助于把相关国家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它们在面临经济危机、外部安全压力、全球或地区层面的共同威胁与挑战等问题时,能够提供更可靠和更有效的相互支持。在困难的时候,能够互相扶持和帮助,在平时也能在国际层面相互提供物质和道义的支持,更好地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每一个成员的积极作用。通过命运共同体建设,可以把我们长期执行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睦邻外交政策推向更高水平。

从目标上看,命运共同体与本地区长期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本身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同时,命运共同体建设也高度契合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积极推动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本身说明了中国试图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说明了中国对地区与国际事务所采取的建设性态度。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要取得成效,意味着中国与周边国家要同时走和平发展道路,在这样一条发展道路上相互支持、共同推进。

从途径和手段上看,中国国家总体安全观强调以合作促安全,首先通过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水平,建设比较深入和完善的经济共同体,在此基础上,逐渐建设安全共同体,然后才是包含政治、经济、安全、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内涵的成熟的周边命运共同体。经济共同体的建设不会自动导致安全共同体的形成,安全共同体的发展也不会自动导致十分紧密的命运共同体的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要经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多次质的提升过程,这需要相关各国政府共同努力推进。

第三篇:总体安全观护航现代中国

总体安全观护航现代中国(人民时评)

曹鹏程

《 人民日报 》(2014年04月17日05 版)

坚持总体安全观,最终是为了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在复杂纷繁的安全迷局中扽住线头、捏沙成团,形成紧急应变、从容制胜的治理能力

作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新成立的重要机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甫一亮相就引起高度关注。4月15日,国安委召开第一次会议,总书记首次提出内外兼修、内涵广泛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清晰路径,也为应对新时代人类安全挑战提供了理论依据。

“注意安全”是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在全球同住一村、环境瞬息万变的今天,安全已是一个相当复杂广泛的概念,危险常常超越经验不期而至,蝴蝶效应更是在全球不断显现。过去我们很难想到,美国南部几个州的房地产泡沫,会引发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突尼斯小贩点燃的火柴,会引发西亚北非一批国家陷入动荡;几十年前未能妥善处理的安全事故,会成为一个城市大面积供水污染的隐患。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联系,也遭遇着越来越复杂的安全挑战。

当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时,传统的安全观念、分散的安全举措,往往无从防备和应对全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提供了全面把握和整体解决的大思路,而且顺应了治理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正如推进治理现代化必须“立治有体,施治有序”,维护国家安全也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以及明确的指向与部署。当类似禽流感的新型病毒侵入大都市,有能够驾驭全局的强力机构迅速反应,就可以更大程度地降低恐慌;当战争风云逼近利比亚,正是因为迅速调集了各项资源,我国海外公民才得以安全撤退。今天,各种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因素彼此交错,常规与非常规风险相互影响,尤其需要统领全局的总体研判和妥善应对。坚持总体安全观,最终就是为了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在复杂纷繁的安全迷局中扽住线头、捏沙成团,形成紧急应变、从容制胜的治理能力。

“人民的安全应是至高无上的法律”。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安全的理解不断深入,需求也不断变化,特别是近些年来,社会生活领域的安全呼声越来越高。在国家总体安全观中,11种安全被列入国家安全体系,不仅是国家主权,攸关百姓生活的空气饮食、治安环境等,都历史性地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五个“以”,全面涵盖了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深刻阐述了各种安全的相互关系。这既是对时代挑战的有力回应,也契合着“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

从静态安全到动态安全、局部安全到总体安全,今天,做好安全工作需要高超的弹钢琴艺术。处理国际摩擦,需要统筹兼顾民众关切和国家利益;维护社会稳定,需要广泛凝聚国内改革与国际合作的合力;设计发展规划,需要通盘考虑各种安全因素……“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总书记对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详细而具体,落地性非常强,是安全战略的宏观判断视角,也是安全工作的微观操作指南。

通往现代化的航程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在全球共此凉热的今天,我们将不可避免地遭遇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安全问题。在更高更宽的视野中去研判应对各种风险,打造一支足够应对时代挑战的“总体安全”舰队,我们就能在广阔的大海中不惧风浪、稳健前行。

第四篇:总体国家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

2014年4月15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习近平用71字总结“总体国家安全观”:“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

提到非传统安全时,习近平指出,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教授熊文钊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总体国家安全、“11种”安全等概念,都是第一次系统地被提出。其中透露出的信号是:统揽和协调将成为国安委的运作特点。

习近平在会上指出,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要遵循集中统一、科学谋划、统分结合、协调行动、精干高效的原则,聚焦重点,抓纲带目,紧紧围绕国家安全工作的统一部署狠抓落实。从总书记的讲话中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这里的安全包括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五个大方面。

解读“总体国家安全观” 打造国家安全“命运共同体”

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4月9日,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刊文,解读国安委的由来和使命。文章指出,国安委成立,使我国拥有了应对国内外综合安全和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的顶层运作机制,能够把对外的国家安全和对内的国家安全的各种力量整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维护国家安全与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机统一,有效预防与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机统一,预示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国家安全战略思路的清晰化、科学化。

“国安委的成立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国内的安全,更多的是着眼于大国的周边,旨在打开一条新的通道。”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马尧认为,国安委成立后,在对外战略中,特别是在安全领域,中国可能显得更为积极主动,提供更多国际公共安全产品,树立一个负责任的新型大国形象。“设立这么一个常设机构后,未来中国提供国际公共安全产品的效率和能力都会有所提高,反应速度也会加快。”他还指出,国安委成立后,中国有可能在周边地区设立一个地区国际安全体制,对控制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非常有益。“在内政方面,国安委也更加符合一个政府高效运转的需要。”马尧说。

国安委与网信小组职能交叉

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马尧称,在当下复杂的安全形势中,单靠外交部或者军队都无能为力,多样的安全威胁必须用多样的手段应对;而多样的手段需要一个领导机制从中进行统筹协调,提高效率、明确责任,“复杂的安全形势逼着我们不得不采用国家安全委员会这种形式。”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表示,国安委的职能不是具体的办事机构,而是在应对国家安全威胁方面,做顶层的战略设计和统筹指挥。“国安委解决任何问题,绝不会从单方面来考虑问题,否则就失去了意义。”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教授熊文钊指出,“11种安全”中包含了“信息安全”,在这方面,国安委和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职能有所交叉。他认为,两个小组都由习近平任组长,但各自侧重不同,“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还有一些其他的内涵,涉及别的领域,包括广播电影电视等信息传播渠道的管理,还有个人隐私信息和商业利益等。国安委可能更多负责涉及对外、国际环境的信息安全问题。”

推动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是筑牢国家安全的基础工程。这一宏大工程,涉及多方利益,尤其需要坚强的国家意志强力推进。”《学习时报》上述文章指出,从现实看,国家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被赋予统筹两大建设、推进融合发展的职能,军民融合中各自为政、管理分散、职能重叠的问题十分突出,重大问题都是一事一议一定,一些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的军民融合重大事项缺乏有力协调和管理。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对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了总体制度设计。落实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扎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一长期的系统工程建设,都离不开国家最高安全层面上统筹协调。

“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实际上确立了统筹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要顶层机构,有益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有益于消除军地分割、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第五篇:9.1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9.1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预学案

一、预学案

(一)、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

1、什么是国家安全?(P97”相关链接”)

答: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______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可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2、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的意义或作用?)答:(1)国家安全是国家【】与【】的重要保障。国家政权和主权受到威胁,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国家的生存就会受到挑战。国家安全有保障,经济社会才能不断发展,祖国才能更加繁荣昌盛。

(2)国家安全是人民【】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定,我们才能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才能获得安全感,进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二)、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3、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答:今天,我国国家安全的【】和【】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宽广,【】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复杂。

4、什么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或怎样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五大要素〉

答: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为宗旨,以【】为根本,以【】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5、怎样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五对关系)

答: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既重视【】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安全;既重视【】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安全。

6、国家安全体系涵盖了哪11种安全? 答:我国要构建集【】、【】、【】、【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二、展示+精讲

探究(一)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或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学生阅读教材P96“运用你的经验”和P97“探究与分享”)

●结合以上图片,谈谈你对人民幸福生活与国家安全关系的认识。●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谈谈你阅读上述材料后的感受。探究(二)安全威胁面面观(或新形势下的国家安全)

当下,腐败多发、法治不彰;增速换档、转型升级;雾霾不散、污染严重;地缘纷争、强权作梗;国际窃听、网络泄密……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你如何看待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 探究三:阅读课本第97页的图片,思考:

1.上述图片反映出我思考:你还能找到哪些威胁国家安全的实例? 国安全形势面临哪些挑战?

2.面对新形势下的坚持国家安全观,我国应该怎么做?

三、检测案:单项选择(我能行!)

1.下列对国家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

②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③国家安全只与国家利益相关

④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3年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2014年,在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习主席明确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了11种安全;2015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国家安全法,这意味着以领导机构、指导思想、法律保障形成的“三位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得以建立。据此回答2--3题。

2.当前形势下,迫切需要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形成全民了解、支持、参与维护国家安全的良好局面。这是因为()①国家安全是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保障

②我国安全形势处于不可控的严峻局面 ③维护国家安全是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

④国家安全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我们()①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

②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 ③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

④既重视法律安全,又重视道德安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也就是没有归家外部的威胁和侵害,也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当代国家安全包括的基本内容是()①政治安全②国土安全③经济安全④文化安全 ⑤社会安全⑥科技安全

A①②③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⑤⑥

5.对于维护国家安全认识错误的是()

A.是道德义务,不具有强制性B.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C.是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D.保障公民个人安全的前提 6.下列对总体国家安全观说法不正确的是()A.坚持总体国家观,一人民安全为宗旨B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经济安全为基础

C.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政治安全为基本D.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保障 7.维护国家安全是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国家安全主要包括()①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践踏②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 ③国家的秘密不被窃取、泄密和出卖④社会秩序不被破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下面关于国家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A.维护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B.是国家的事,与公民个人没有关系 C.与公民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D.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

下载关于总体安全观的思想宣传(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总体安全观的思想宣传(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

    浅析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 ——对其中涉华“国际安全”的探讨 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有哪些?中国政府在2011年9月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明确界定了中国核心利益的范......

    4.9.1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4.9.1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国家安全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2.了解我国国家安全的特点。 3.理解总体国家安全形势、特点、道路依托、丰富内涵。 能力目......

    第九课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第九课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第1课时 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国家安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2.能力目标 ◆在现......

    非传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非传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刘跃进 [摘要]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在强调国家安全民本性上体现了非传统思维,而且更通过强调“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

    总体安全观护航现代中国

    作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新成立的重要机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甫一亮相就引起高度关注。4月15日,国安委召开第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内外兼修、内涵广泛的总体国家安全......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图解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图解 背景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专访国家安全学创始人、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刘跃进 2018年4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要求全面贯......

    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设计

    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崇高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 能力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和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