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好语文的良好学习习惯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需要有学习兴趣,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有人感到学习语文很吃力,我想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没有拥有一把打开语文之门的金钥匙。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学好语文的良好学习习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好语文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读的习惯: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能力的首要条件。
(1)养成泛读的习惯——产生兴趣追求。
泛读,就是广泛阅读,有人戏称为“随手翻翻”,这样的阅读有助于开拓视野。多读一些富有时代性、文学性、人文性的美文,你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你会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学会做人。
(2)养成精读的习惯——咀嚼书中精华。
浩瀚书海中,真正值得精读的书不在少数。一篇文章读一遍,虽能读出大概,但还会有不少遗漏之处,如果多读几遍,就能咀嚼出更多的东西。对一篇文章、一本书的精华部分,一定要细读,反复读,字斟句酌,才能读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3)养成背诵的习惯——打下文学功底。
中学时代,是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如果能在此期间背诵上百篇优秀的古文、现代文,就为自己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功底。
背诵,应当自然成诵,像流水一样自然而然地流泻出来,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只有自然成诵,才能把书上的营养真正化为自己的血肉,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自然成诵的过程就是不断体验名家名篇思想感情的过程,不断领悟名家名篇语言魅力的过程。自然成诵的名家名篇多了,你的思想境界、语言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二、写的习惯:
(1)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要学好语文,如果没有知识的积累,是很难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的。语文知识的积累,主要是语言的积累和词汇的积累,对于中学生来说,做笔记是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
(2)养成写随笔的习惯。
同学们平时要注意观察、感悟生活,有感而发地记随笔,和同学、老师交流,这对提高我们的写作有很大帮助。
(3)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时应先梳理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然后再做作业。平时不要过于依赖市场上良莠不齐的教辅书,放弃思考,抄袭答案只会让你的语文学习能力下降。作业书写要清楚,如犯错误一定要认真订正,切不可忽视。
三、说的习惯: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同学上课都不愿发言。上课积极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清楚、连贯地表述一个话题,这都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当老师的问题提出之后,不要急于回答,要独立思考或合作讨论之后,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语文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到哪里,语文就到哪里。我们应该热爱生活,这样才会有一双聪慧的眼睛,一颗好奇的心去看世界的美妙与神奇。再然后,就用我们学习的语文知识去展现那自然界的草长莺飞、宇宙间的斗转星移。
成为学习优秀学生的十大秘诀
1、以学为先 :在他们心目中,学习是正事,正事理应先于娱乐。
2、随处学习:每天练跑途中记忆词语。在盥洗池旁贴一张词汇表,每天刷牙时熟记一个生词;无论怎样各具特色,有一点他们是一致的:保证学习时间,坚持不懈。
3、讲究条理 :把常用的与学习有关的东西都放在伸手可及的位置,将重要的学习用品和资料用一个纸箱或抽屉装好,避免用时东翻西找。
4、学会阅读:学会快速阅读,提高单位阅读量,学会读一本书的目录、图解和插图,为提前了解本书内容,获取更有效的信息;当积极的读者--不断的提问,直到弄懂字里行间的全部信息为止。
5、合理安排 :再晚也勉励自己当天完成作业。
6、善做笔记 :强调记笔记的功夫,尖子生往往一边听课一边记重点。有的在笔记本中间划一道线,半边摘录课文概要,另半边记下老师补充的东西。
7、书写整洁。
8、及时提问。
9、学习互助 :学生经常一起讨论家庭作业中的难题,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并相互交流心得
10、自我测查:记笔记时,对自认为可能会考的知识点格外注意,课下根据这些知识点自编模拟题,并在考试前夕做出书面答案。如果哪里答的不圆满,就回过头来再复习。
影响成绩的十大坏习惯
一、学习无计划
学习上不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该干什么,总是让老师和家长在后面推着屁股。
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计划性都很强,学年有学年的总目标,学期有学期的规划,每周有每周的计划,每日有每日的任务。
二、学习不定时
学习时间不固定,每天必要的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学习时完全凭情绪,情绪好的时候可以学到深夜,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什么都干不了。
知识是日积月累起来的,人不可能在极短时间内把大量的学习内容输入到大脑里去,饥一顿饱一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能是事倍功半。
三、学习不定量
每天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喜欢搞集中复习、临考突击,每天该记忆的内容他欠帐,该做完的作业他欠帐,该复习的东西他还欠帐。
要想较好地掌握知识,必须靠每日的知识积累,没有量的积累,便不会有质的飞跃。靠集中复习、临考突击学到的知识,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差,经不起严格的检验。
四、学习马马虎虎
上课时忘带课本和学习用具,抄写中明明是“'b”可他抄下来就变成了“d”,作业经常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但字迹潦草错误率高,考试时草稿纸上明明做对了可就是忘记誊写到试卷中。
马虎在孩子中间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通病,如果家长不加注意、不予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必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五、学习时一心二用
上课时经常精神溜号,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自习课时常沉迷于空想,或者东翻西看,浪费时间;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一边听歌一边写文章、算题,哪里说话哪搭茬儿。
专心致志是学生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一般人不可能同时高质量地做好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情,所谓“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六、不懂的东西也不问
过于害羞,虽然学习上有许多没有搞懂的问题,但也不敢问老师;太爱面子,喜欢打肿脸充胖子,不懂也装懂,不会的东西从来也不向别人请教;学习心里没数,自己都搞不清楚哪些地方懂,哪些地方不懂,似乎什么都懂一点,但又没有完全掌握。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知识的过程,圣人都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况且还在求学中的学生。家长要提醒和鼓励孩子不仅要不耻下问,而且还要不羞与下问。
七、有错也不改
作业本发到手里,虽然上面有许多老师的订正,可很少往心里去;测验题和考试卷基本都是只看看分数便扔到一边,从不认真分析原因、检查和修改错误。学习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补漏洞的过程。一门课程,你的知识漏洞越少,说明你学得越好,考试时的成绩也会越高,那些考试时出错的地方往往是你的知识漏洞最大的地方。家长可以帮孩子整理一个“错题集”,每次作业、测验和考试之后,让孩子将其中做错的题目都记录下来,这些很可能就是孩子的知识漏洞,家长要督促孩子经常看看这些题目,时间长了漏洞就会补上。
八、课前不预习
即使老师有要求,也很少预习第二天要学的内容,上课只带了一双耳朵,连最简单的东西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
预习历来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要求,孩子在上课前没有预习,听课时对老师所讲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会大打折扣。
九、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课堂上思想开小差、易分神、小动作多、坐不住、爱说话,快到下课时就听更不进去了,心思早已在课后的娱乐之中。
课堂45分钟对孩子的学习至关重要,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指路人,如果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孩子搞不明白,课下他花几倍的时间都不一定能补上。
十、不复习就做作业
做作业前不看书,不看参考资料,不先消化和理解所学的内容,作业拿过来就做,做完了万事大吉。
作业是每个学生必须要独立完成的任务,它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熟练地记忆所学的生词、语法、定义、定理和公式等,是要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如果孩子不求甚解地完成了作业,根本就起不到这些作用。。
第二篇: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每天坚持10分钟练好10个字,以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宋代朱熹说:“凡写字,未问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要求学生每天坚持10分钟的书法练习,这10分钟只写10个字,就是要引导学生规规矩矩的写字:清楚分明地交代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要注意字的结构,把字写得各部分均衡匀称,大小比例适当;要掌握字的笔顺。写字时态度认真,一丝不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
二、做好字词句常规作业,以养成积累运用的习惯
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做好“三个一”,即每天积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字要求注意、释义;词要求释义、造句;句子要求是哲理句、精彩句、玄妙句,可以是从自己所阅读的文章中摘录的,也可以是自己造的。不要小看这每天的“三个一”,它可是学好语文的大前提。
三、抓好每天的早读晚读,以养成高声朗诵的习惯
朗诵是形成语感的重要手段。大声的朗诵,就会使自己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文章的境界中,能够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地投入进去。早上和晚上都是记忆的好时候。朗诵的内容可以是诗文,可以是优美的散文,可以是时文,也可以是古文。朗诵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每天坚持朗诵,语感就会不断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四、每学期安排课外必背诗词曲50首,以养成背诵诗文的习惯
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诗文的精华,得到文化的浸润,提高诗文的鉴赏能力。每学期安排课外必背50首诗词曲,坚持下来,高中三年,心中就装有300首诗词曲。这300首诗词曲的音韵、意象、情致就如水成大海、汇纳百川、融会贯通、为己所用。从功利的角度讲,也可以帮助自己理解文言文,同时适当引用古诗词可为文章增色不少。
五、坚持课堂5分钟的演讲活动,以养成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要养成学生敢于开口说话的习惯。敢于说话是指学生能够站起来,甚至走到讲台上,姿态端正自然、不慌不忙,口齿清楚有条有理地说话。
六、指导好读书课,以养成做文摘、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语言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读写能力主要是通过语言习惯发展起来的,只有多读才能有助于形成语感。但单单把时间给学生是不够的,还要把方法教给他们。教会他们圈点勾画,教会他们做文摘、写读书笔记。每次读书课还可以留一些时间交流,让他们谈自己所读的书,谈自己读书的感受、所受的启发,或读自己从书中摘录到的美言妙句。
七、做好作文规范化训练,以养成规范作文的习惯
规范作文是写作应具有的意识,包括审题意识、拟写作提纲意识、开头结尾精心打造意识以及修改文章的意识等等。要学生在60分钟内就某个话题写一篇文章,他们很多人就会显得手忙脚乱,不知道如何处理。其原因就在缺少系统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常常是拿到作文就写,心中没有底,写到哪算哪。因此,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怎么审题、怎么拟写作提纲、怎么设计开头结尾,要求他们每次写作前做好这些工作。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你的一生。”
第三篇: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阶段是人形成终身习惯的最佳时期,他们如一张未曾写过的白纸,没有形成难以修正的坏习惯,且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为此,教育中心家教总校制定本学年的家教计划是:起始年级对
家长进行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培训。
一、习惯培养的途径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的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又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在大脑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再接受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的出现相同的反映,所以说它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从心理机制上看,它是一种需要,一但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如果不这么做,就会感到很别扭,因为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自动化的作用,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这
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成自然”。
习惯培养途径:第一,是给孩子提出要求,并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同时要进行训练,没有训练就谈不上习惯的培养,养成的意思就是要训练,训练中非常重要的是示范,告诉他怎么做,而且给他做样子。示范过程中还有一个是榜样。提出要求以后,还要坚持不懈。父母的职责也很重要。有些时候父母做得不好,却要求孩子做好,根本不可能。父母的一个动作,一句话比说教上百次上千次要有用得多。就是你的每一
个行为都可能被孩子模仿,这种模仿就是习惯的培养。这是无形中的培养。
第二,是激励,正强化。对于孩子来说,习惯的培养就是在父母无数次的肯定中得到强化。要无数次肯定,“这样做好,……这样做好……”只肯定一次还不够,应该是无数次肯定。
第三,是欣赏。作为父母,孩子做了以后,鼓励他,表彰他,欣赏他,这些都是为了强化他习惯的养
成,这些绝对是起很重要的作用的。
第四,习惯养成要严格。不同行为习惯有不同的标准,在和孩子一起确定标准之后,就要严格遵守,不能放松。有的对孩子进行训练,往往根据自己的心情进行,心情好的时候,孩子做得不太好也可以放过去;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做得好,看着也不顺眼;也有的反之,心情不好就不管孩子,心情好了就对孩子严
格要求,恨不得一天训练出来一个品行优良的人。
第五,习惯养成要坚持。习惯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如果不坚持,今天训练,明天放假,行为就难
以变成自动化的习惯。
第六,习惯养成要抓反复,反复抓。培养习惯是个长期工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而且,由于人们往往具有惯性,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如果稍加放松,孩子就会出现反复。所以,在对孩子进行训练时,要反复抓,不能放松,即使孩子在某种行为上已经表现很好的,也要反复抓。同时,对于孩子出现的反复现象,不要气馁,这是正常的,也是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抓住孩子习惯培养的关键
时期,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开始训练孩子的行为,相信您会有可喜的收获。
第七,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大量良好行为不断积淀的过程。习惯形成的前提是某些具体行为的练习和熟练。良好习惯是大量良好行为积淀的结果。习惯培养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长期教育、引导和训练的积累。没有大量规范化日常行为要求和训练,习惯的形成是困难的。这要求家庭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环境的作用,既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物质和生活环境,同时也要为孩子营造
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熏陶、体验,不断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让孩子在成长中
逐渐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
二、关于学习领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一)课堂学习习惯:
1.课前做好准备,自觉检查课本、课堂练习本、必需的文具是否都准备齐全,摆放整齐。
2.课堂上认真接受教师指导,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3.积极踊跃发言,对与自己不一致的见解,要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并不断修正、弥补自己的不足。
说话完整,口齿清楚,声音洪亮,仪态端庄。
4.有疑难问题时,及时举手提问。
5.虚心听取同学的发言,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讥笑别人的错误。
6.要善于合作学习,在进行分组实验、动手操作、课外考察等活动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二)阅读习惯:学生对阅读进行自我规划;自我选择阅读内容;在阅读中对阅读内容进行批判性思维,从而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
(三)倾听习惯:倾听与阅读有着本质上的相同之处,都是自我吸纳信息的心理过程:在倾听中有选择性地吸纳不同人的想法,通过自我思考,重新组合,真正经历一个心理过程,而非机械模仿和生搬硬套。
(四)表达习惯:积极投入,有强烈的表达欲望;经过倾听与思考的心理过程,说出与众不同的思想,不
重复别人的话;表达具有连贯性。
(五)作业习惯:自己合理安排时间,按时完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不依赖老师、父母的监督、指导。
(六)书写习惯:
1.做作业时要专心,不边玩边写,不边吃边写,书写时先想好再下笔。
2.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足平、臂开”,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3.书写时要注意保护好视力,要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膛离书桌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
4.不在作业本上乱涂乱画,养成写字垫纸的好习惯,不随便撕作业纸,保持作业本的清洁和完整无缺。
5.写完作业必须认真仔细地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禁止使用涂改液和修正纸。
(七)总结反思习惯:
1.每天睡觉前都要反思一下:“今天,我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在头脑中简要地回顾一
遍。回想今天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2.建立自己的成长记录袋,对自己的作业本、笔记、纠错本以及受到的奖励、获得的荣誉等做好积累,并
时常翻阅自己的成长历程记录。
3.及时记录自己的生活感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总之,习惯的养成,关键还在于持之以恒的严格训练,在训练中讲清道理,导之以行,这样,长此以往,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四篇: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
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人来说是致关重要的,是关乎一生的素质,我们小学教师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现结合个人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关于学生良好的学习
习惯培养策略。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
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抓重点记笔记,认真完成作业书写认真,课上积极回答老师问题且声音响亮,善
于发现问题提问问题,注意学会休息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它,学生可以
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做题马虎等不良的学习
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意义重大,学习论的基本概念.指在学习中所表现出
来的一种固定的学习方式....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使学习有较高的效率,较好的成绩,而且能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不好的学习习惯,则给学习带来很多困难,事倍功半;因此学校和家庭要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伊
勒阿特说:“成功的习惯其本身就是成功的最大原动力。” 萨克雷曾说过:播
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
获一种命运。总之一句话:就是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阶段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更应该引起注意,学生
们身上有太多不合理的学习习惯。如不爱回答问题,别人的答案就是我的,高年
级的课堂上,学生显得越来越沉闷了。往往一个问题问下去,寥寥几只手,总是
老面孔。久而久之,回答发言就成了那几只老面孔的任务。有一个有趣的细节:
当老面孔举起了手,老师却不急着叫,教室进入寂静的阶段,观察其他人的表情,是躲避的眼神,是紧张的情绪。一旦老师叫了某个“老手”,此时他们的表情立刻
得以放松缓解,仿佛自己已经回答了一样。压力不再沉重,表情坦然,眼神又敢
于投向老师或发言的同学了。还有一种模糊的认识——漂亮的就是正确的,从一
年级开始,我们教学生写字,看到学生漂亮清洁的作业,我们就会很开心,觉得
自己的教学很成功。至于这份作业的背后,学生是如何完成的,他的握笔是否正
确,坐姿是否科学,关注得很不够。我们看得到的是到了中年级,学生的近视率
越来越高,一个班戴眼镜的孩子可以多达十个以上,到了高年级,就越来越害怕
视力的检测。但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孩子的握笔姿势害了他,是不良的坐姿或乱
做眼保健操的习惯害了他。这种现象不局限于写字,比如学乐器的孩子,我们听
到的是他拉得动听的曲子,吹得悠扬的音乐,看不到的是他读谱的艰辛,有把谱
子放在两腿间深埋下头看的,有把谱子放在旁边歪着身子看的……老师对于这个
现象视而不见,只要吹得漂亮就是好。还有诸如读书时不圈圈画画做标记,不主
动每天写日记,不爱主动看课外书,不能做到观察周围的事物心情很浮躁,等等
学习习惯问题。
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
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
高年级乃至中学,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
如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
一、抓好常规管理,培养良好的“习惯意识”。
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首先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
入手。人的习惯很多:生活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等,但不管是什么
习惯,它们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作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成绩落后的学生往往是道德行
为习惯也相对落后的学生,他们往往表现得没有礼貌,不讲文明,如:随意进出
教师办公室,在教室大呼小叫,有的甚至喜欢打架骂人,显得没规矩。如果我们
对这些现象视而不见,而只是一味的“关注”他们的学习,效果能好到哪里去呢?
但如果转变一下角度,抓好平日的常规管理,从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人手,让
其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使这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从而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打好基础,提供前提。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最有效的方法
即有意的强化训练。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
1、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
和产生自愿练习的意向;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过程;
2、创设按规定的方式一贯行为的条件,其中包括集体的监督,尽可能地不给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
3、使学生了解行为的结果和练习的进步情况,及时给予强化。
二、课堂教学----习惯养成的主阵地。核心的学习习惯包括:听讲的习惯,说的习惯,思的习惯,做作业的习惯
等。
1、听讲的习惯
上课首先要专心听讲,集中注意力,是孩子听懂一节课的前提。它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认真听教师讲课,注意观察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及
表情等,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孩子只有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才能领会一个手势
所表示的意思。二是学会倾听,倾听也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小孩子往往注意倾
听老师的讲课而忽视同伴的发言,别人一说就接话,如果叫他来说的话其实他说
得还不如别人。这个习惯的修改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扭正的,由于孩子年龄小,考
虑不周全,经常会急于表达而忘记“规矩”,往往是屡说屡错,屡教不改。这就要
求老师一不要急于求成,而要用各种方法培养和疏导,让孩子的表达欲望有合适的渠道“出来”,又不影响到课堂的效果和秩序。要培养孩子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要求边听边思考:同学回答得对不对?
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边听边思考时如果同意别
人的观点,可以轻轻点头表示赞同,若需要补充或有不同的看法再举手,经允许
大胆站起来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在这里顺便说一下举手发言的意思是:举手经
允许方可发言,否则大家手举起来就说,七嘴八舌不就成讨论了吗?出现这种现
象教师一定要及时纠正。
2、课堂上说的习惯。
我们要求孩子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发言,这既可以培养孩子口头语言表达能
力,又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孩子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求语言要完整,然后是表达流利,还要求声音适度。这是我们的目标,得一步一步地实施。在实
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要包办代替。一
定要给孩子表达的平台和时间,组织好学生静静地用鼓励地眼神望着他,认真地
倾听。我们换位思考一下,有了这样的氛围你还能没有说的愿望吗?孩子还会出
现到高年级了连完整的话都不会说的情况吗?
3、听课“思”的习惯。
在低段学生中能够主动向老师质疑的孩子还不多,这主要是我们在教学中只注
重了教,而不注重学。学生只会读死书,死读书。不会应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问
题。所以我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思”的习惯。在教学中留意随时生发出的问题,及时调整课堂结构,给予孩子合理、满意的解答。每节新授课结束前,都应该留下点时间请孩子们说一说本节课讲课的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让孩子
每天都有总结、思考、质疑的时间。长期以往孩子就会养成看板书总结本节课重
难点的习惯。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学会了听课、养成了思考的习惯,老师也会觉得
他们真的会说话听声、锣鼓听音了。
4、做作业的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首先要培养做作业时的良好心态,切忌动作慌乱、思维无序。那样肯定导致作业做得脏、乱、错,不堪入目。我们得要求学生紧张
有序地,轻轻地拿出作业本、尖铅笔、文具盒。文具盒打开后先不要合上,以备
随时取尺子和橡皮。作业开始不要先动笔,先读懂题目叫你解决什么问题,在没
有弄懂题目要求之前,一定不要动笔,反复阅读题目,读懂之后再动笔。答句前
一定要把格式和布局先安排好,使作业看上去干净,整齐,正确。关于格式和布
局这些都在一年级辅导写作业时就要讲清。
其次,各种题型基本见到后就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他人的作业,不
一边做作业,一边做其他事情,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独立思考的学习品质。
再次,要培养学生会自我检查养成认真学习不粗心的习惯。
5、收发作业的习惯。
收发作业的时候都要有秩序。
6、书写作业的习惯。
我们要培养孩子掌握常规的作业格式要求。作业书写时要求字迹工整、格式规
范、卷面整洁、独立完成、及时订正。低年级孩子由于年龄小,书写时好随心所
欲,对于我行我素的学生,坚决要求他按要求做,屡教不改适当处罚。好的学生
用A来换红星并且还有甜甜奖励。这样坚持下来孩子自然会养成我们期望的好
习惯。
三、表扬鼓励,激励行为。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孩子的点滴进步,家长和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因
为它能强化孩子的自律意识,使好的习惯得到强化和保持
四、重视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毋庸置疑,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重要的阅读实践活动,是形成阅读能力十分重要的方面。许多有识之士形象地说,没有课外阅读的语文
教学就像是跛子腿走路,跛子腿怎能学好语文?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这既需要我们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来培养,更要用开展课外阅读来培植。让
学生自己的读书实践中学阅读,注意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使他们喜欢阅读,同时鼓励学生读课外书。其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我们可以结合校
本课程,把校外的读书和校内读书结合起来。在校内给学生提供读书时间,自由
阅读,互相交流;在课外自由读书,以一定的形式在校内外展示交流。这样既保
证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又通过交流活动促进学生的读书活动,提高阅读兴趣,培
养读书习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偶尔的敲敲打打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逐
步形成。这就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让不良习惯有滋生的营地。
第五篇: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瀛湖镇玉岚九年制学校:王敏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人来说是致关重要的,是关乎一生的素质,我们小学教师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现结合个人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关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在小学阶段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更应该引起注意,学生们身上有太多不合理的学习习惯。如不爱回答问题,别人的答案就是我的,高年级的课堂上,学生显得越来越沉闷了。往往一个问题问下去,寥寥几只手,总是老面孔。久而久之,回答发言就成了那几只老面孔的任务。有一个有趣的细节:当老面孔举起了手,老师却不急着叫,教室进入寂静的阶段,观察其他人的表情,是躲避的眼神,是紧张的情绪。一旦老师叫了某个“老手”,此时他们的表情立刻得以放松缓解,仿佛自己已经回答了一样。压力不再沉重,表情坦然,眼神又敢于投向老师或发言的同学了。还有一种模糊的认识——漂亮的就是正确的,从一年级开始,我们教学生写字,看到学生漂亮清洁的作业,我们就会很开心,觉得自己的教学很成功。至于这份作业的背后,学生是如何完成的,他的握笔是否正确,坐姿是否科学,关注得很不够。我们看得到的是到了中年级,学生的近视率越来越高,一个班戴眼镜的孩子可以多达十个以上,到了高年级,就越来越害怕视力的检测。但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孩子的握笔姿势害了他,是不良的坐姿或乱做眼保健操的习惯害了他。这种现象不局限于写字,比如学乐器的孩子,我们听到的是他拉得动听的曲子,吹得悠扬的音乐,看不到的是他读谱的艰辛,有把谱子放在两腿间深埋下头看的,有把谱子放在旁边歪着身子看的……老师对于这个现象视而不见,只要吹得漂亮就是好。还有诸如读书时不圈圈画画做标记,不主动每天写日记,不爱主动看课外书,不能做到观察周围的事物心情很浮躁,等等学习习惯问题。
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
如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
一、抓好常规管理,培养良好的“习惯意识”。
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首先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入手。人的习惯很多:生活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等,但不管是什么习惯,它们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作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成绩落后的学生往往是道德行为习惯也相对落后的学生,他们往往表现得没有礼貌,不讲文明,如:随意进出教师办公室,在教室大呼小叫,有的甚至喜欢打架骂人,显得没规矩。如果我们对这些现象视而不见,而只是一味的“关注”他们的学习,效果能好到哪里去呢?但如果转变一下角度,抓好平日的常规管理,从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人手,让其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使这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从而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打好基础,提供前提。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最有效的方法即有意的强化训练。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
1、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和产生自愿练习的意向;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过程;
2、创设按规定的方式一贯行为的条件,其中包括集体的监督,尽可能地不给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
3、使学生了解行为的结果和练习的进步情况,及时给予强化。
二、课堂教学----习惯养成的主阵地。核心的学习习惯包括:听讲的习惯,说的习惯,思的习惯,做作业的习惯等。
1、听讲的习惯
上课首先要专心听讲,集中注意力,是孩子听懂一节课的前提。它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认真听教师讲课,注意观察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孩子只有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才能领会一个手势所表示的意思。二是学会倾听,倾听也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小孩子往往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课而忽视同伴的发言,别人一说就接话,如果叫他来说的话其实他说得还不如别人。这个习惯的修改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扭正的,由于孩子年龄小,考虑不周全,经常会急于表达而忘记“规矩”,往往是屡说屡错,屡教不改。这就
要求老师一不要急于求成,而要用各种方法培养和疏导,让孩子的表达欲望有合适的渠道“出来”,又不影响到课堂的效果和秩序。要培养孩子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要求边听边思考:同学回答得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边听边思考时如果同意别人的观点,可以轻轻点头表示赞同,若需要补充或有不同的看法再举手,经允许大胆站起来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在这里顺便说一下举手发言的意思是:举手经允许方可发言,否则大家手举起来就说,七嘴八舌不就成讨论了吗?出现这种现象教师一定要及时纠正。
2、课堂上说的习惯。
我们要求孩子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发言,这既可以培养孩子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孩子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求语言要完整,然后是表达流利,还要求声音适度。这是我们的目标,得一步一步地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要包办代替。一定要给孩子表达的平台和时间,组织好学生静静地用鼓励地眼神望着他,认真地倾听。我们换位思考一下,有了这样的氛围你还能没有说的愿望吗?孩子还会出现到高年级了连完整的话都不会说的情况吗?
3、听课“思”的习惯。
在低段学生中能够主动向老师质疑的孩子还不多,这主要是我们在教学中只注重了教,而不注重学。学生只会读死书,死读书。不会应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我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思”的习惯。在教学中留意随时生发出的问题,及时调整课堂结构,给予孩子合理、满意的解答。每节新授课结束前,都应该留下点时间请孩子们说一说本节课讲课的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让孩子每天都有总结、思考、质疑的时间。长期以往孩子就会养成看板书总结本节课重难点的习惯。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学会了听课、养成了思考的习惯,老师也会觉得他们真的会说话听声、锣鼓听音了。
4、做作业的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首先要培养做作业时的良好心态,切忌动作慌乱、思维无序。那样肯定导致作业做得脏、乱、错,不堪入目。我们得要求学生紧张有序地,轻轻地拿出作业本、尖铅笔、文具盒。文具盒打开后先不要合上,以备
随时取尺子和橡皮。作业开始不要先动笔,先读懂题目叫你解决什么问题,在没有弄懂题目要求之前,一定不要动笔,反复阅读题目,读懂之后再动笔。答句前一定要把格式和布局先安排好,使作业看上去干净,整齐,正确。关于格式和布局这些都在一年级辅导写作业时就要讲清。其次,各种题型基本见到后就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他人的作业,不一边做作业,一边做其他事情,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独立思考的学习品质。再次,要培养学生会自我检查养成认真学习不粗心的习惯。
5、收发作业的习惯。
收发作业的时候都要有秩序。
6、书写作业的习惯。
我们要培养孩子掌握常规的作业格式要求。作业书写时要求字迹工整、格式规范、卷面整洁、独立完成、及时订正。低年级孩子由于年龄小,书写时好随心所欲,对于我行我素的学生,坚决要求他按要求做,屡教不改适当处罚。好的学生用A来换红星并且还有甜甜奖励。这样坚持下来孩子自然会养成我们期望的好习惯。
三、重视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这既需要我们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来培养,更要用开展课外阅读来培植。让学生自己的读书实践中学阅读,注意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使他们喜欢阅读,同时鼓励学生读课外书。其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我们可以结合校本课程,把校外的读书和校内读书结合起来。在校内给学生提供读书时间,自由阅读,互相交流;在课外自由读书,以一定的形式在校内外展示交流。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又通过交流活动促进学生的读书活动,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读书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偶尔的敲敲打打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逐步形成。这就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让不良习惯有滋生的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