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双一流大学排行榜2021
双一流与“985”“211”一个显著的区别就在于,建设重点是学科而非学校,“一流”与“非一流”之间流动性显著增强,原先较为固化的高校生态格局将逐渐被打破。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江苏双一流大学排行榜2021,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2021江苏双一流大学排行榜
到底什么是“双一流”?
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的简称。“双一流”建设具体分为三步:
第一步: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第二步: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2050年),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双一流”地区格局分布
根据名单,“双一流”建设高校实现31个省市自治区全覆盖。全国共有19个省份至少分布有一所“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较原“985工程”所在的16个省份增加了3个,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同时,也逐渐填平了部分高等教育的“洼地”。
其中,北京依旧是“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最多的省份,共有8所。上海有4所,紧随其后。
此外,目前尚无本地高校跻身“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的省份有宁夏、贵州、广西、黑龙江、内蒙古、山西、重庆、西藏、青海、海南、河北和江西。不过,这12个省份也都有本地高校以一流学科身份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
双一流专业含义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
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双一流建设学科共计465个(其中自定学科44个)。
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到21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双一流简介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柱。“双一流”建设吹响了中国高校冲刺国际前列、打造世界顶尖学府和顶尖学科的“冲锋号”。
第二篇:2021广东省双一流大学排行榜
985,211对于高校来说,是一个资质认定,而双一流对于大学来说则是一个建设目标。并且国家所认定的985,211院校是固定的,而双一流院校的建设是逐增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2021广东省双一流大学排行榜,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广东省双一流大学排行榜
“双一流大学”的含义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亦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遴选认定不是一劳永逸。“双一流”建设以学科为基础,对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实行动态管理。建设过程中,将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和自评报告,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等情况,对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的,加大支持力度;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提出警示并减小支持力度。
双一流与211和985区别1、985和211侧重对大学的评定,“双一流”侧重对学科的评定
无论是“985工程”的39所大学(含国防科技大学)还是“211工程”的100多所大学,都是基于对学校综合实力的整体评价。尽管之前也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的评定,但社会对一所大学的整体认知,还是只看“牌子”不看学科,影响并不大。
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则是先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137所),再在此基础上选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也就是说,先看一所大学有没有若干个很强的学科(专业),再主要根据学科综合实力来评定一所大学的强弱。
2、985是211的“升级版”(211包含985),“双一流”则不存在交叉
如果说211是重点班,985就是重点班里的重点班。“985工程”大学均为教育部或其他中央部委直管,也称部属高校;除985外的“211工程”大学则多为省部共建高校,地方属性更强一些。但985大学都是211大学。
“双一流”则是两个平行的评价体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重在一流学科基础上的学校整体建设、重点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共计42所,在原来39所985大学基础上新增3所。
目前就业前景最好的专业
一、师范类专业
师范类专业分免费师范生和普通师范生:免费师范生,是指报考教育部六所直属师范大学,录取线在一本线以上,对成绩要求较高。毕业后找工作可直接入编,意味着考上免费师范生就是考上了工作;普通师范生,每月也有少量生活补助,但是毕业后想要成为编内教师需要参加招教考试,难度与考公务员基本一样。
二、财会类专业
财务会计类专业,包括会计、财务管理、财务信息管理、会计电算化、会计与统计核算、会计与审计、审计实务、统计实务。
财务类专业,可以说是每个学校的热门专业,而大部分学生选择此专业的原因是就业率好,从财会类8大专业的整体情况来看,目前就业形势最好的是会计、金融、财务管理,相对较差的是财政学和税收学。但是从人才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来看,真正具有国际化视野、专业性较强的高级会计人才仍然十分缺乏。
三、建筑类专业
建筑类专业不仅仅是造房子,像桥梁设计,城市地下道建设,城乡规划什么的都属于建筑范畴。至于研究生阶段,建筑类专业就主要是从以上本科专业衍生出的具体方向,相当于细化而已,简单来说研究生阶段就是具体钻研某一个方向,而本科阶段是基础知识的积累。
建筑类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不错,属于高收入行业,一般都在建筑设计院工作,现在很多地方都稀缺建筑学专业毕业的人才!
第三篇:2021四川双一流大学排行榜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为双一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我国作出的又一战略决策,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2021四川双一流大学排行榜,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2021四川双一流大学排行榜
“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
1.A类36所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2.B类6所
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广西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贵州大学、西藏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石河子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宁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双一流大学中的A类和B类区别
目前,共有42+95=137所高校进入双一流建设的榜单。这其中包括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和95所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分为A类(36所)和B类(6所)。
原来的985高校大部分进入了A类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36所。而B类中有3所为原985高校。另外3所B类为非985高校。这主要是对学校综合实力的一个评比,原3所985高校进入B类主要可能在于学校的综合实力上要相对要弱一点。
双一流建设大学A类和B类的区别主要在于对于学校整体综合实力的差距评估,并且通过这种差别让各个大学认识到差距奋起直追。
第四篇:42所双一流大学在全球8大大学排行榜的排名汇总(2017-2018)
42所双一流大学在全球8大大学排行榜的排名汇总
(2017-2018)
目前,国内外各类大学排行榜都非常泛滥,真正有权威性的高校排名还是那些长期从事国内外大学发展研究的机构,而当前国内外大学排行榜比较有权威的主要有4个,再加上4个知名的排行榜总共有8个,具体包括:美国USnews、中国上海的ARWU、英国的THE、英国的QS、土耳其的URAP、沙特的CWUR、荷兰的CWTS和中国台湾的NTUR,这8个榜单的世界排名虽然依据的指标各不相同,同时部分高校排名还存在一定争议,但整体来说都有其可用性和权威性。小编对国内42所双一流高校2017-2018年的8个榜单的世界排名进行了汇总,其结果如下:关于42所一流大学的世界排名,你认为靠谱吗?
第五篇:工匠精神 双一流大学 发言提纲
工匠精神发言提纲
李瑞华
一、什么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什么:总理为何要提工匠精神?因为这是我们的差距。今年1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参加一个有关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座谈会时,举例说中国至今不能生产模具钢,比如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严谨、耐心、专业和敬业。
德国的工匠精神:西门子、奔驰、博世„„在德国,有很多百年工业家族,3月7日,这个家族迎来一位新成员——宝马。在记者看来,这些“百年老店”的成功有着共同特质,正如前述宝马车间场景所展现的——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其折射的是现代化大生产时代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让“德国制造”声名显赫,让德国百年工业品牌扎堆出现,让德国在欧洲经济一片困顿时一枝独秀。“德式‘工匠精神’的一个特点是‘慢’。”科隆大学学者罗多夫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科隆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直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时超过600年。德国工匠的“慢功细活”打造了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对德国人来说,“欲速则不达”——稳健第一、速度第二。“专”是第二个特点。德国约有370万家企业,其中95%都是家族企业。这些家族企业不少是世界某一工业领域的“隐形冠军”,共同特点是都爱“钻牛角尖”。像“螺丝大王”伍尔特,1954年创立时才几名员工,现在扩展到5万多名员工。它的成功在于,自始至终坚持“单一”产品——螺丝。第三个特点是“创新”。一款新型汽车可以承载诸多信息和通信技术创新。即使一些小企业也有研发部门。
第二、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问题
从个体而言,工匠精神体现的是对自己所从事的的职业善始善终、坚韧不拔、一丝不苟的对卓越和完美的追求。“匠”在一定的程度上,带有“平庸板滞”之意,我们各行各业需要的是坚韧与执着的精神,那么,中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有助于学生形成工匠精神吗?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通才和专才。一般高校专科和本科的教学计划写着:培养基础宽厚,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这种要求既是知识的,又是能力的。“宽厚”一般指的是知识的博通,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则是专精。中国近代的高等教育是从19世纪开始的,当时我国内忧外患,《京师大学张章程》就开明宗义地指出其宗旨是:“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和“端正趋向、造就通才”。民国成立以后,部分知识分子意识到,只学习西方的船尖利炮的技术,还不足以是国富家强,还需要学习他们的民主思想,中外交流的频繁,西方自由主义思想涌入中国,这样,中国的高等教育掀起一阵培养“通才”的高潮。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四个现代化”建设愿望的强烈冲动下,我国高等教育强调国家功利,自觉为政治服务,自觉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要求个人利益绝对服从国家和组织需要,提倡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完全忽视人的个性,教育最大限度的体现了他的功利性和教育目标的价值性。在这种情况下,“通才教育”思想遭到批判,高等教育明确规定教育目标是“专门人才”,彻底成为专才教育。在改革开放以后,这种高等教育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它不能适应经济转型以后社会多方面的需要和人们对职业岗位的迅速转换。不能发挥人的个性特长,难以适应社会对各个领域的创新,培养的学生目光狭窄。在这种情况之下,高等院校的学校文化素质教育,以及后来普遍推行的“通识教育”应运而生。在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阶段,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越来越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社会倡导对工匠精神的需求。一部分大学在国家的倡导下,正在逐步转型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职业教育受到了重视。
三、其他国家的培养目标
从中世纪开始,“工匠”已成为德国人的职业常态。那时,师傅就开始带几个学徒做手艺。“德式‘工匠精神’离不开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体系(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德国商会培训专家库兹科告诉《环球时报》,这种体系可追溯到18世纪末,但在19世纪末才初步成型。“当时也是‘德国制造’从被英国人贬低向高质量代名词转变的时期。目前,德国可以系统培训350多种工匠。” 在德国,《职业教育法》《学校法》《就业促进法》等都对双元制职业培训体系有规定。2004年,德国政府与各企业、工会签订协议,要求每拥有15名工人必须招收1名学徒。“制造业的竞争就是技工的竞争”,德国《商报》称。德国的教育体系里,在接受覆盖全民的基础教育之后,学生很早即向职业教育与文科中学分流。这种分流的好处有两个:其一是减少千军万马共挤独木桥的危害,避免了类似中国应试教育对学生兴趣乃至人格的伤害;其二是较早使学生依照“性之所近”者,确定自己的职业主攻方向。尤为重要的是,这种职业教育,不是在学校里做与社会无关的学习,而是在政府的宏观制度设计下,直接与企业就业岗位对接。将一线实践与课室里的研究融合在一起,琢磨产品的精度,理解市场的变化,从小铸造出德国人的工匠精神。第四、中国目前的现状
在现实生活中,全体中小学生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高考。全部的大学都喊一个口号,创办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但是,在大学的出口,我们却发现,有不少的学士、硕士、博士毕业后就业困难。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又找不到人,原因无外乎是人才的培养结构出现了问题。不追求浮华、不追求同质化、踏踏实实针对性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是办企业办教育都需要的质朴的思考模式。
那么,我们国家应该如何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呢?一方面,可以向欧美国家和日本学习。德国、日本的制造业也曾经历过粗制滥造的阶段,但德国通过“法律、标准、质量认证”三位一体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了德国制造质量蜕变;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实施“质量救国”战略,促使日本制造打开了欧美和全球市场。因此,培育“工匠精神”,我们既需要“大国工匠”等榜样的激励,但更离不开政府的高效作为:完善崇尚实业、崇尚工匠精神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并花大力气营造现代制造文明的价值观和时代精神。另一方面,需要从教育的角度思考。应用型本科大学应该在工匠精神上更有作为。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院校是不是可以在工科教职的晋升条款中增加企业经验呢?大学专业的设置方面,也应该突破原有的封闭性和稳定性,使专业和专业之间的交叉越来越多,专业的形式和内容跟上时代的变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文明的进步,需要的是能够解决具体的问题,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工匠。大学,尤其是有工程应用名称的大学,应该用工匠精神去培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