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一流大学的理念
美国一流大学的理念
北大改革,争论得沸沸扬扬。但遗憾的是,焦点都集中在谁该拿饭碗的利益之争上,很少涉及“大学的精神”这样实质性的问题。其实,中国大学的精神,乃至中国文化的精神,都应借此有一番改造。但这番改造,首先必须要学习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理念。
一位西方教育家讲过,大学的本质,在于把一群优异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让他们的创造力互相激励,产生使他们终身受益的智慧。所以,教授是哪里的博士,出了多少专著,还在次要。重要的是,大学的教学,怎么为年轻人创造一种更有成效的互相激发智慧和创造力的环境。
这一基本精神,和中国大学的精神就很不一致。中国大学是传播知识,我说你听,好好记笔记、好好考试。本科4年大课一上到底。很少有讨论班,很少写期末论文。知识不少,但创造力贫乏,出来常常适应不了社会。一些本科毕业的优异学生,到了美国的名校,常常无从适应。特别是文科学生,表现令人失望。
美国的一流大学,本科高年级都要上讨论班。研究生的课基本都是讨论班。笔者在耶鲁大学读了这么多年,竟一次大课没有上过,上的全是讨论班。这种讨论班,五六个或十几个学生与教授围坐在一起,就自己的阅读各抒己见,教授只是起引导协调的作用。这就是所谓年轻人智慧的互相激励。本科生的大课,其实也离不开讨论班。因为虽然每周坐在阶梯教室听课,但听完还要参加由研究生助教主持的讨论班。可以说,讨论班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
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个受教育者都成了教育者,每个学生不仅有学的义务,更有为课堂讨论作贡献的压力。所以,当毕业后突然被要求为社会贡献他们的智慧、而不是仅仅学习时,他们不感到突然。他们已经在讨论班上习惯了。而且,他们有和教授“过招”的机会,教授的权威也就相对化。
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中,学生来源的多元化,而不是以考分单一划线,变得特别重要。因为不同背景的学生可以把自己在不同阶层、种族、文化中的经验带进课堂。社会各个集团的思想在这里交锋、整合。大学实际上也是社会的黏固剂。
这样的大学精神,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的精神。美国的孩子从小就受之熏染。我女儿从1岁就上当地的幼儿园,现在快到4岁,幼儿园却不教认字。而国内比她小的孩子就已经很有“学问”了。认字不说,什么“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呀,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呀。可女儿全无这些压力,每天几个同龄孩子坐在一起,边玩边谈话。一日,一个大一岁的孩子突然问:“我们是怎么来的?谁造了我们?”另一个孩子回答:“上帝造了我们。”女儿马上问:“谁造了上帝?”讨论没有结果,似乎也没有什么知识的积累。但这种讨论,要一直跟着她进大学。
回想这样的讨论班,在我们上北大时,只有晚上图书馆占不到地方,几个好友决定在宿舍“放纵”一下时才有。而且这么聊一晚上,事后常常有负罪感,觉得误了功课。直到毕业多年后,才意识到那几个晚上的聊天是在北大最有价值的经历。如今许多知青出身没有上过大学的学者能比一些享受了优越得多的教育的后生有创造力,除了个人因素外,和他们干完农活后地头的这类“讨论班”大概也不无关系。
《论语》和《理想国》,两者都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但其风格却似乎预定了中西文明的传统。《论语》是年纪越大越读得有滋味,对孔子的敬意越多。不过有一点,读《论语》你总要面对一个大权威。《论语》中,常常一方是圣人的训话,一方是受训者小心问老师应该如何如何。孔子比别人高的地方在于他知道的最多。
《理想国》中的苏格拉底则全然不同。他有名的话是:“我一无所知,惟一比你们知道得多的是我知道我不知道。”他用他的问题,把那些自以为知道的人逼入绝境,面对自己无知的真实面目。
如果说中西大学真有什么不同的理念的话,那中国大学的理念是孔子式的,西方大学的理念是苏格拉底式的。在这种不同理念的背景下,北大改革的切入点就很好解读。所谓“一流的学生,二流的老师”之说,是否符合实际先且不论,却生动反映了我们中国大学的理念:老师一定要比学生高出许多。北大的改革计划,其实就是一个创造现代孔夫子的运动。什么名校博士呀,什么国际论文呀,一定要把最大的权威请来,往几百人的课堂上一站,镇得学生连大气也不敢喘。
事实上,就算美国所谓的世界一流大学,也并非没有问题。耶鲁一位出身人文学院的博士对耶鲁的本科教育就批评说:“你想想看,耶鲁教授的名气,大得如同神灵一般。一个高中刚毕业的学生见了他们,话也不敢说。等到了四年级慢慢醒过来、有点信心和教授交流时,也到了毕业的时间。与其如此,还不如到人文学院这样的小地方,和教授与同学一起像家庭一样地过几年,学到的东西反而多。”
其实,哈佛、耶鲁这些名校,对这方面的问题也很有意识,所以严格限制课堂里的上课人数。平均课堂人数一多,排名就下降。道理也在这里。
如果能够学习人家这样的理念,北大完全可以以更小的阵痛进行更有实质的改革。比如,老师人数过多,正好是为增加小型讨论班提供了机会,教学质量也会提高。国家给北大十几亿,北大用来做什么呢?请百万元教授吗?其实,在美国,衡量一个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准,是给学生奖学金的数量。普林斯顿这方面最富,甚至取消了学生贷款,全部代之以奖学金,在大学排名中频频领先,给哈佛、耶鲁巨大的压力。
事情明摆着,在大学里教书的,不仅是教授,还有学生本身。给得起钱,才请得起那些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付不起学费的学生来上学(同时教学)。富家子弟才能了解社会底层是怎么回事。在一个社会产生分化、各阶层日益隔膜的时期,奖学金可以把社会底层的优异子弟的智慧和经验带进大学。这是名牌教授所无法提供的财富。
我1979年进北大时,“文革”刚结束,一批比我们这些刚毕业的高中生大10岁左右的知青和我们同班。这些人在农村呆了10年,社会经验丰富,实际上成为我们在北大最好的老师。现在的北大学生成分就单纯多了。从这个角度说,北大是学生“师资”的水平下降了。
周其仁所谓的“北大对不起学生”,并不在于他讲的用“二流老师”教“一流学生”,而在于北大还没有把社会各阶层的一流学生聚集在一起。更没有为这些学生互相激发彼此的聪明才智提供机会。(好范文整理)
第二篇:美国家庭教育理念
美国家庭教育理念
在美国,大多数孩子从呱呱坠地之日起,就被大人当作一个独立的人看待。美国的父母从不勉强孩子去做某事,而是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去做应该能做的事情。如不满一周岁的孩子,当他们能自己捧奶瓶喝奶时,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奶瓶喝。喝完了,父母还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
在美国,一般来说,孩子完成了高中学业,不管他们是进大学深造,还是走上工作岗位,就是他们离开家庭去独立生活的时候了。因此,绝大多数美国青年在很小的时候(至少在别的国家的大人看来还小)就离开家而走上了自我奋斗的道路。他们之所以这样年轻就走上了独立这条路,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他们很小的时候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有关,与他们的家长的家教观念有关。美国人的独立性是从小就培养出来的,美国家长绝大部分都鼓励自己的孩子去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情,尤其鼓励他们去独立完成。正因为如此,美国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同样,他们也很早就具备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家长轻易不说“不”
美国7岁的女孩洁西卡驾机身亡的悲惨事件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争议。但洁西卡的母亲在无比的悲伤之余仍然说:孩子想飞就让她飞吧!我对洁西卡的要求从不轻易说'不'。”这是对自己教育理念的坚持,从这句话看来我们的这位伤心的母亲尽管对女儿的死很难过,但她仍然对女儿的这种独立行为很赞赏。事实上,西方的教育精神就是这样。他们注重鼓励、支持,陪伴孩子度过漫长的学习、训练过程,而不太看重最终的结果。西方人一般不会在孩子想干什么时说“不”。比如孩子想拆一件玩具甚至于电视机,父母也不会发怒。因为这完全可以买一些旧货来满足孩子的要求。甚至当孩子看见人家开汽车,自己也想试试时,父母明明不赞成,也会请专业的赛车手来教。他们为的是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懂得开车不仅是开得快,而且还要有体能、耐力的艰苦训练。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愿望又让孩子在实践当中明白了哪些该做、可做或相反。他们知道,简单地说“不”,只能破坏亲情关系,压抑孩子的能动性,迫使他们转入“地下活动”——到那时就悔之已晚。
由此可见,家长首先要尊重和鼓励孩子的愿望,然后才考虑怎样去尊重和鼓励。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最应该注意的是了解孩子的真正能力。因为每个孩子的身心发展程度不同,有时孩子只是一种兴趣,其实就其能力来讲还达不到,这时为人父母的就更应该注意自己的帮助行为,保持他们的兴趣,允许他们去尝试和犯错误。但对于洁西卡那样可能以生命为代价的情况,就不能完全让他们决定了。
第三篇:创建一流大学需要什么样的办学理念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需要什么样的办学理念?
编者的话:一流大学是高等教育大军中的先锋部队、精锐部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国家
现代化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一百多年来几代中国人的梦想。
然而,如何才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在研究和探索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世界知名大学在其办学理念上都有独到之处,既独树一帜,各领风骚;又与时俱进,勇于变革,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世界知名大学所开掘与彰显的先进办学理念,对我们高校的建设发展应该能有所启
发。
牛津、剑桥:“追求学术性,培养有教养的人”
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并非是最早出现的大学,它们之所以能在欧洲众多的古典大学中彪炳史册,就在于较早地突破了宗教的束缚,以“追求学术性,培养有教养的人”为其办学理念。正是在这种突出学术性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两校开创基础研究、学院制、导师制等,培养了大批世界级大师人才。至今,剑桥大学有诺贝尔获得者60多人,为世界大学之最。
英国首相中的绝大多数都出自这两所大学。
洪堡大学:“教学与研究相统一”
洪堡大学之所以成为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就在于它彻底改变了中世纪大学的传统办学模式,确定了科学研究和学术民主在大学里的地位。洪堡于1809年筹建洪堡大学,提出“教学与研究相统一”和“学术自由”的办学理念。第一任校长——哲学家费希特根据洪堡的办学理念,首批聘请的教师中有哲学家黑格尔、谢林等世界级大师。于是,在诺贝奖设立的最初40年间,洪堡大学出现了普朗克、劳厄、哈恩等1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哈佛大学:“课程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1636年创办的哈佛大学,在最初的两百多年期间,始终是一所培养牧师的不起眼的小学院。1869年,查尔斯·埃利奥特任校长。他观察美国在南北战争后,社会发生着急剧变化,正在进行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急需为其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于是,他提出课程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要培养适应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完整的学生”,决定以洪堡大学为模式,实行办学方针的两个重大转移,即:将教育重心由宗教性学科转移到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的学科;从本科转移到研究院,并创立自由选课制。经过40年坚苦卓绝的努力,他实现了自己的理念,哈佛大学成为美国最优秀的高等学府,他也成为了教育界的领袖。1933至1953年,康南特任哈佛大学校长。他的办学理念是:教育首先要培养对民主社会负
责的公民。
1971至1991年,博克任哈佛大学校长,他对哈佛大学进行了被媒体称之为“震撼美国学术
大厦”的“创新核心课程”改革。
威斯康辛大学:“大学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
威斯康辛大学之所以成为开创现代大学社会服务新职能的旗帜,也在于有其卓越的办学理
念。这所大学创建于1848年,在几十年间都是规模很小的非教派学院。
到了20世纪初查尔斯·范海斯担任校长期间(1904-1918年),正是威斯康辛州的农业由小麦转向畜牧业和以乳制品为主的转型期,对专门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范海斯校
长顺应这一需求,提出“大学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
范海斯校长有一句名言:“鞋子上沾满牛粪的教授是最好的教授。”当时的媒体评价说:威斯康辛大学对于农民来说,就像猪圈和农舍一样近在咫尺;对于工人来说,就像他们的工会大厅一样可以随时出入;对于制造商来说,大学的实验室随时为之开放。威斯康辛大学开创的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被后人称之为“威斯康辛思想”。
麻省理工学院:“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
“让海龟们去干苦活,让人们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这是研究麻省理工学院校史的学者弗兰西斯·怀德对这所世界著名大学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办学理念的高度概括。作为以工程教育为特色的大学,这种办学理念主要体现为不断探索如何培养
与工业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
正是这种理念,促使麻省理工学院在20世纪进行了三次重大的改革,使它获得并保持世界
一流大学的桂冠。
斯坦福大学:“紧靠大学建立科技园区”
1885年创办的斯坦福大学,直到20世纪40年代仍是一所默默无闻的乡村学院。土库曼就任副校长后,提出新的办学理念:大学应是研究与发展的中心;现代工业发展最主要的资源是人不是物,应紧靠大学建立科技园区。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他于1951年领导创办
科技园区——即人们所赞不绝口的硅谷。
正如评论家们所说:斯坦福带动了硅谷电子工业的发展,而硅谷造就了斯坦福大学的辉煌。
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追踪CEO的想法”
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原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小学院。20世纪70年代中期,唐纳德·杰克布斯就任院长后,提出“追踪CEO的想法”、“及时满足企业的需求”的办学理念,大力进行改革,终于使这所商学院进入世界一流商学院的行列。
耶鲁大学:“以学生为中心”
耶鲁大学的斯密特德校长,在1987年的迎新典礼上说:“我非常自豪地对你们说:你们就是大学!”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耶鲁大学强调:“教育必须为不可预测的未来培养学生。”与此相适应,为学生的发展营造了世界首屈一指的好环境,使这所在1701年创建时
仅有一名校长、一名教师、一名学生的学校,发展成为青年们向往的学府。
北京大学:“兼容并包”、“学术自由”
蔡元培提出“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办学理念,对北京大学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聘请各种不同政治倾向和学派的著名学者,在学术上各抒己见、自由探讨,出现了生
机勃勃的校园学术氛围,为北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著名学者梁漱溟曾这样评价蔡元培的功绩:“蔡先生的一生成就不在学问,不在事功,而只在开出一种风气,酿成一大潮流,影响到全国,收果于后世。”事实确实如此,蔡元培
最大的功绩,就在于他通过改造旧北大使之成为我国一所著名的大学。
清华大学:“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
清华大学原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1925年才设立大学部招收本科生。1931年上任的梅贻琦校长,在就职演说中阐述了他的办学理念:“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正是这种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使30年代的清华名师云集,睿才荟萃,群星璀璨。清华也随之成为我国最有影响的大学之
一。
启示1 办学理念:给学校一个发展的远景
所谓办学理念,是指人们对自己学校的定性、定位及职能的认识,即要把这所学校办成什么
样的学校,怎样办成这样的学校。
办学理念对办学起着定向的作用,这对学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办学者来讲,对学校进行任何重大的改革,从本质上讲就是对学校进行重新设计。这一设计是否成功,首要的就在于是否形成了明确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办学理念。正如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卡
尔·雅斯贝尔斯所说:“重新确定大学的理念是首要的任务。”
办学理念的重要性,是使办学者不能老是重复过去,而要给予学校一个未来发展的远景。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远景作指引,在行动上就会是“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芝加哥大学前校长罗伯特·赫钦斯曾指出:“大学需要有一个目的,一个最终的远景,如果它有一个远景,校长就必须认出这一远景;如果没有远景就是无目标性,就会导
致美国大学的极端混乱。”
启示2 办学理念:源于对社会发展的科学分析
教育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服务的,而人的发展也是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紧密联系的。因此,科学地分析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趋势及其对人才素质、对大学职能的新需求,是产生先进的办学理念的基础。
洪堡的“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办学理念产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德国,范海斯的“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威斯康辛思想产生于20世纪初叶的美国,都是适应它们各自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趋势的要求,因而既促使自身获得飞跃的发展,又领引整个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其先进性也正体现于此。
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大背景,是有层次性的。既有全球性的,也有国家性的,还有地方性的。
这几个层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既制约着后者,但又要通过后者来体现。
与经济社会发展宏观大背景的层次性相适应,高校的办学理念既要体现宏观大背景的要求,又要体现国家、地方的发展要求。但不同层次的学校,其侧重点是各异的。这就是学校的定位问题,是先进的办学理念所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因此,同是先进的办学理念,又因学校
特点不同而各有特色。
当然,学校的层次性是可以转化的。范海斯任校长时的威斯康辛大学是定位在为州发展服务,但这种理念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于是它便领引美国和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并成为
世界一流大学。
启示3 办学理念:寻找各自不同的切入点
牛津、剑桥追求学术性,埃利奥特主政哈佛大学从改变课程设置和培养人才模式为切入点,都具有鲜明的摆脱教会影响的特征。而斯坦福大学创造科技园区,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提出“紧跟CEO的想法”、“为企业发展服务”的理念,则是体现了现代社会“知识即行动的可能”的新知识观。
蔡元培的“兼容并包”、“学术自由”,梅贻琦的“大学者”、“有大师这谓也”,都是根
据当时中国的国情和各校存在的实际问题而提出的具有很强针对性的理念。
一所高等学校,既是复杂的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又有其自身复杂的逻辑和历史。要寻求发展是其共同的要求,但由于各个学校都有各自特殊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因而如何根
据各自的主要矛盾提出恰当的切入点,对其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几百年间,那些成为一流大学的先进办学理念,表述各不相同,但都是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学
校的实际而提炼出来的,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
启示4 办学理念:在历史传承中与时俱进
时代的进程是遵循一定规律的,为之服务的高等教育也是按其内在逻辑发展的。因而任何先进的办学理念,都既体现了时代的要求,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又沉淀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因素。例如,洪堡大学开创的科学研究,威斯康辛大学开创的社会服务,都已成为高
等学校的重要职能。
但是,任何先进的办学理念都不能使一个学校永葆一流,而必须与时俱进。因为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素质以及它的社会职能,是由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决定的。社会发展了,学校如果还固守原来的理念,就会停滞甚至倒退。这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也是有经验教训的。例如牛津、剑桥大学,追求学术性的办学理念曾创造了十分辉煌的历史。但是,到了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商品的周期日益缩短的今天,如果仍固守原来的那种学术性理念,就会成为继续发展的障碍。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近年来几次改变研究方面和改变遴选主任的条件等,都反映了要发展原有观念所做的努力。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近几十年来,也不断
进行重大的改革,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因而不断获得蓬勃发展。
国内大学与美国一流大学的距离
经过有关数字统计分析,我国名牌大学离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差距很大,最突出地表现在原创性成果、教师质量、科研经费和国际化方面,特别是诺贝尔奖、Nature和Science论
文、科研经费、博士教师比例、研究生中留学生比例等。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某些指标上,我国名牌大学与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差距正在缩小,其中研究生与本科生比例等方面已经超过一流公立研究型大学,与一流私立大学相当。近年来,我国名牌大学的科研经费、博士教师比例、师均博士后数量等快速上升。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总体上与美国一般公立研究型大学处在同一层次上,许多指标已经处于明显优势。总体来讲,这两所大学应处在世界大学体系的200至300名之间,而国内其他若干所名牌大
学则处在300至500名之间。
【资料】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
1.科研成果卓著,学术声誉很高 世界一流大学都是研究型大学,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代表科学研究的国际前沿,拥有大批国际一流的实验室和国际领先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在世
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学术声望。
2.学术大师汇聚,教师素质很高 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师素质很高,他们往往是经过严格的筛选程序,不乏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世界杰出科学家、划时代科技成果的发明者。
3.科研经费充裕,研究力量雄厚 世界一流大学科研经费充裕,而且通过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公开竞争获得的研究基金比例很高,其科研经费少则1亿美元左右,多则数亿美元。世界一流大学除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之外,还拥有庞大的研究生队伍,研究生占全校学生的比
例一般在30%至60%之间。
4.办学特色鲜明,办学理念明确 世界一流大学一般都具有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明确的办学理念。世界一流大学不断适应教育科技和社
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主动进行改革和创新。
5.管理科学规范,杰出校长掌舵 世界一流大学都有自己的“大学章程”,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并以章程为基础制定有各种规范,具有规范管理和依法治校的良好氛围。世界一流大学都有杰出校长掌舵,他们不仅是享有崇高威望的科学专家,而且是具有独特办学
思想的教育家,更是出色的社会活动家。
6.学生素质一流,生师比例不高 世界一流大学重视吸引本国乃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就读,其培养的学生对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创新和进步起着领先带头作用。世界一流大学的生师比
例一般较低。
7.学科水平很高,门类较为齐全 世界一流大学学科水平很高,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大学均有20余个学科名列美国前茅,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世界一流大学学科门类较为齐全,不仅能在很广阔的领域里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而且为学科交叉渗
透和新兴学科培育提供前提。
8.国际化程度高,留学生比例高 世界一流大学实行全方位开放式办学,是国际教育、文化、科技交流的桥梁。不仅是世界著名学者学术交流的中心,而且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地。
研究生中留学生的比例一般在20%以上。
9.经费投入巨大,办学设施 优良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经费投入巨大,经费一般在数亿至10多亿美元左右,其中社会各界及校友捐赠占有较大比例;拥有一流的图书馆、博物中心和丰富的馆藏资料,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资料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21世纪发展研究院和高等教育研究所)
《中国教育报》2004年1月2日第4版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蔡克勇
第四篇:美国一流大学与清华北大的最根本区别
美国一流大学与清华北大的最根本区别
我们的大学,拿到钱常常用来盖大楼。也不算算一栋大楼是多少学子的奖学金。学校算得很明白:学生来来去去,最终不是学校的资产。大楼是要永远留在那里的。更有甚者,是对学生乱收费。学生还没有毕业,就觉得自己被剥了一层皮。你能指望这样的学生成功后会回来孝敬学校吗?而看看人家,各个名校,永远把学生看作自己最宝贵的资产。也只有这样的大学,才是真正的一流大学。
最近哈佛校园被校长萨默斯的辞职闹得不得安宁。但是,哈佛商学院却志得意满。根据2006年2月6日公布的数据,该院2003年正式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募捐运动,目标是募集5亿美元。如今成果出来,大大超过了原来的目标,达到6亿美元。这是世界商学院中所募集到的最大的金额。
哈佛有钱,这并不是什么新闻。若仅凭一个钱字,也不值得我们在这里费笔墨。但是,这笔钱背后的理念,却值得我们在自己的教育改革中深思。
我一直批评北大、清华这种名校展开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运动。这并不是因为操办者口口声声要模仿美国模式,而是他们在模仿时偷工减料,放弃最关键的环节,学最皮毛的东西。像哈佛、耶鲁这种世界一流大学,和我们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人家是私立,是自己在市场中竞争出来的,我们则是在吃皇粮,而且越是学人家,就皇粮吃得越多。再看美国顶尖的大学,基本全是私立。其中绝无仅有的几所州立大学,如密歇根大学等等,也越来越依靠民间的财源而非州政府的经费。乃至有人说现在的名牌州立大学也开始私立化。
那么,一流的私立大学怎么经营?人家不是靠办班、收学费过日子。要知道,这些私立大学学费虽然高得吓人,奖学金也高得出奇,特别是对穷孩子,不仅免掉学费,而且给生活费,花钱请人家来读书。美国精英教育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让每一个才能卓著的孩子有机会接受一流的教育,绝不能让经济条件挡住堵住他们的路。这样的理念,不仅是在这些名牌大学,就是在一些私立的“贵族”高中、小学,也得到贯彻。所以,如果你把一个名校收的学费和给出去的奖学金相抵,学校就剩不下几个钱了。要单靠学费,我敢说美国所有的名牌大学都会迅速破产。
不领皇粮,又不靠学费,学校靠什么吃饭?靠捐助!名校都有一笔巨额的捐赠基金,这是学校实力的基础。那么谁来捐呢?过去的毕业生,即校友,便是一大主力。为什么校友们会这么慷慨?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校友们事业成功,挣了大钱,有实力捐款。第二,这些校友当年在学校读书时,度过了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对校园流连忘返,对学校感恩戴德,以后成功,就像孝敬父母一样孝敬自己的学校。
按这个逻辑一看,你就明白美国的一流大学彼此在竞争什么了。他们的竞争,实际上是产品的竞争,不是教育硬件的竞争。他们要比的是:谁培养的毕业生日后更成功?谁的教育,给学生的心灵留下了永久的印迹、奠定了他们一生的事业和生活的基础?你到各名校看看就知道,学校对学生,就像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体贴备至。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以后能没有出息吗?人家有出息后,能不回来“孝敬”学校吗?
商学院不同于一般的本科生学院和研究院,是职业学院,还属于比较依靠学费收入的。而且,美国学生毕业后最认同的是自己读本科的大学,那是唯一的母校、自己受教育的“老家”。日后的职业学院,和自己的关系一般淡得多。可是这次募捐,商学院22000多校友,即1/3的硕士班前毕业生慷慨解囊。人家要不是在这里度过了一生难忘的时刻,对母校充满感激,能这么掏钱吗?
再看看这6亿美元到手后怎么花:11400万将花在学生的奖学金上,超过预定的1亿的目标;10020万花在雇用教授上,也超过预定的1亿的目标;12530万用于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超过12000万的目标;12750万用于全球性研究和国际交流,超过预定的1亿的目标;校园整修募集了8570万,超出8000万的目标。另有6000多万的机动基金。给学生的奖学
金,占了总金额的将近1/5。
按我们一般的看法,所谓私立学校,就是从学生身上赚钱。错了。人家一流的私立学校,是向学生身上投资!一个一流大学,就是一个超级的人才投资组织,能够通过这种投资,把一个一文不名的人造就成百万富翁。所以,当你看到美国各大名校争夺优异的穷学生时,就不会奇怪了。
北大、清华这些中国的一流大学怎么样呢?它们的钱是国家给的,是纳税人让他们用来培养学生的。我们能否查查他们的账,看看他们是否把1/5,或者哪怕是1/10的经费通过奖学金的形式分到学生手里?我们大学之间的竞争,是否体现在给学生提供的奖学金上?我们的大学,拿到钱常常用来盖大楼。也不算算一栋大楼是多少学子的奖学金。学校算得很明白:学生来来去去,最终不是学校的资产。大楼是要永远留在那里的。更有甚者,是对学生乱收费。学生还没有毕业,就觉得自己被剥了一层皮。你能指望这样的学生成功后会回来孝敬学校吗?而看看人家,各个名校,永远把学生看作自己最宝贵的资产。也只有这样的大学,才是真正的一流大学。
第五篇:美国的教育理念
一、美国的教育理念:
1、教育是以一种信仰。美国人认为,一个人不管处于什么境地,有两件事是必要做的,并伴随一生,一是接受教育,一是新宗教。
2、教育是国家和社会的支柱。美国的教育体系完备,制度健全,各州各具特色。
3、教育是社会自由的保证。杰斐逊曾反复说过,一个国家的民主、自由只有教育才能得到永久保证。
4、追求教育公平和教育机会平等。
5、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合格的公民。
6、十分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7、独立思考,质疑一切。
二、美国的教育特点——教育的主要方法
1、教师指导——学生探究为主的方法
2、探究式学习的基础:自主阅读、交流讨论、实践调查
三、美国的教育目标:
让学生为变化的社会和文化做好准备。学校课程所反映的是学校所存在其中的社会。学校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为将来参加到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经济的活动中去而做好准备,让他们自己去判定、辨别、解决变化着的社会中的冲突。要实现这个任务学生要研究社会,而研究作为一种活动,要求自由的思考。
四、美国的文盲率:14%
五、美国十大最具影响力名人:
1、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
2、迈克尔•福克斯(Michael J.Fox)他成立的迈克尔·福克斯基金会是全球最大的帕金森症治疗研究私人基金会。
3.史蒂芬•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4.罗恩•霍华德(Ron Howard)5.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
6.穆罕默德•奥兹博士(Dr.Mehmet Oz)他的影响力大多来自于成功的You系列图书。7.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8.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
9.波诺(Bono)现在他以政治活动而闻名于世
10.比尔•科斯比(Bill Cosby)他的应用程序能让用户成为他的Twitter 粉丝、寻找他下次表演的地点、下载他的电子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