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物理复习常考题型
成功所依靠的惟一条件就是思考。当你的思维以最高速度运转时,乐观欢快的情绪就会充斥全身,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物理复习常考题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直线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
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
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4.抛体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思维模板:(1)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满足x=v0t,y=gt2/2,速度满足vx=v0,vy=gt;(2)斜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上抛(或下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列相应的运动方程求解
5.圆周运动问题
我渐渐就安于我的现状了,对于我的孤独,我也习惯了。总有那么多的人,追寻一些甜蜜温暖的东西,他们喜欢的永远是星星与花朵。但在星星雨花朵之中,怎样才能显得出一个人坚定的步伐呢。
6.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问题
题型概述:牛顿运动定律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每年在高考中都会出现,牛顿运动定律可将力学与运动学结合起来,与直线运动的综合应用问题常见的模型有连接体、传送带等,一般为多过程问题,也可以考查临界问题、周期性问题等内容,综合性较强.天体运动类题目是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及圆周运动的综合性题目,近几年来考查频率极高.思维模板:以牛顿第二定律为桥梁,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可以根据力来分析运动情况,也可以根据运动情况来分析力.对于多过程问题一般应根据物体的受力一步一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直到求出结果或找出规律.对天体运动类问题,应紧抓两个公式:GMm/r2=mv2/r=mrω2=mr4π2/T2 ①。GMm/R2=mg ②.对于做圆周运动的星体(包括双星、三星系统),可根据公式①分析;对于变轨类问题,则应根据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分析轨道的变化,再根据轨道的变化分析其他各物理量的变化.7.机车的启动问题
题型概述:机车的启动方式常考查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恒定功率启动,一种是以恒定加速度启动,不管是哪一种启动方式,都是采用瞬时功率的公式P=Fv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f=ma来分析.思维模板:(1)机车以额定功率启动.机车的启动过程如图所示,由于功率P=Fv恒定,由公式P=Fv和F-f=ma知,随着速度v的增大,牵引力F必将减小,因此加速度a也必将减小,机车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直到F=f,a=0,这时速度v达到最大值vm=P额定/F=P额定/f.这种加速过程发动机做的功只能用W=Pt计算,不能用W=Fs计算(因为F为变力).(2)机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恒定加速度启动过程实际包括两个过程.如图所示,“过程1”是匀加速过程,由于a恒定,所以F恒定,由公式P=Fv知,随着v的增大,P也将不断增大,直到P达到额定功率P额定,功率不能再增大了;“过程2”就保持额定功率运动.过程1以“功率P达到最大,加速度开始变化”为结束标志.过程2以“速度最大”为结束标志.过程1发动机做的功只能用W=F?s计算,不能用W=P?t计算(因为P为变功率).8.以能量为核心的综合应用问题
题型概述:以能量为核心的综合应用问题一般分四类.第一类为单体机械能守恒问题,第二类为多体系统机械能守恒问题,第三类为单体动能定理问题,第四类为多体系统功能关系(能量守恒)问题.多体系统的组成模式:两个或多个叠放在一起的物体,用细线或轻杆等相连的两个或多个物体,直接接触的两个或多个物体.思维模板:能量问题的解题工具一般有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1)动能定理使用方法简单,只要选定物体和过程,直接列出方程即可,动能定理适用于所有过程;(2)能量守恒定律同样适用于所有过程,分析时只要分析出哪些能量减少,哪些能量增加,根据减少的能量等于增加的能量列方程即可;(3)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特殊形式,但在力学中也非常重要.很多题目都可以用两种甚至三种方法求解,可根据题目情况灵活选取.9.力学实验中速度的测量问题
题型概述:速度的测量是很多力学实验的基础,通过速度的测量可研究加速度、动能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因此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等实验中都要进行速度的测量.速度的测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片等方式获得几段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从而研究速度;另一种是通过光电门等工具来测量速度.思维模板:用第一种方法求速度和加速度通常要用到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两个重要推论:①vt/2=v平均=(v0+v)/2,②Δx=aT2,为了尽量减小误差,求加速度时还要用到逐差法.用光电门测速度时测出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求出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认为等于该点的瞬时速度,即:v=d/Δt.10.电容器问题
题型概述:电容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学元件,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历年高考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电容器的电容概念的理解、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因素及电容器的动态分析三个方面.思维模板:
(1)电容的概念:电容是用比值(C=Q/U)定义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的多少,对任何电容器都适用.对于一个确定的电容器,其电容也是确定的(由电容器本身的介质特性及几何尺寸决定),与电容器是否带电、带电荷量的多少、板间电势差的大小等均无关.(2)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由两极板正对面积、两极板间距离、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决定,满足C=εS/(4πkd)
(3)电容器的动态分析:关键在于弄清哪些是变量,哪些是不变量,抓住三个公式[C=Q/U、C=εS/(4πkd)及E=U/d]并分析清楚两种情况:一是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保持不变(充电后断开电源),二是两极板间的电压U保持不变(始终与电源相连).1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综合了电场力、电势能的力学问题,研究方法与质点动力学一样,同样遵循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等力学规律,高考中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题?.思维模板:
(1)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应从两种思路着手①动力学思路:重视带电粒子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然后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并结合运动学规律求出位移、速度等物理量.②功能思路:根据电场力及其他作用力对带电粒子做功引起的能量变化或根据全过程的功能关系,确定粒子的运动情况(使用中优先选择).(2)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应注意是否考虑粒子的重力
①质子、α粒子、电子、离子等微观粒子一般不计重力;
②液滴、尘埃、小球等宏观带电粒子一般考虑重力;
③特殊情况要视具体情况,根据题中的隐含条件判断.(3)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应注意画好粒子运动轨迹示意图,在画图的基础上运用几何知识寻找关系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12.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在历年高考试题中考查较多,命题形式有较简单的选择题,也有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题且难度较大,常见的命题形式有三种:
(1)突出对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带电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运动学量(半径、速度、时间、周期等)的考查;(2)突出对概念的深层次理解及与力学问题综合方法的考查,以对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为主;(3)突出本部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考查,以对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为主.思维模板:在处理此类运动问题时,着重把握“一找圆心,二找半径(R=mv/Bq),三找周期(T=2πm/Bq)或时间”的分析方法.(1)圆心的确定:因为洛伦兹力f指向圆心,根据f⊥v,画出粒子运动轨迹中任意两点(一般是射入和射出磁场的两点)的f的方向,沿两个洛伦兹力f作出其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圆心.另外,圆心位置必定在圆中任一根弦的中垂线上.(2)半径的确定和计算:利用平面几何关系,求出该圆的半径(或运动圆弧对应的圆心角),并注意利用一个重要的几何特点,即粒子速度的偏向角(φ)等于圆心角(α),并等于弦AB与切线的夹角(弦切角θ)的2倍(如图所示),即?φ=α=2θ.(3)运动时间的确定:t=φT/2π或t=s/v,其中φ为偏向角,T为周期,s为轨迹的弧长,v为线速度。
高二物理复习常考题型
第二篇:初中物理复习大气压强常考题型
大气压强常考题型
模块一
大气压强的概念基础
一、知识点
1.大气压强
大气会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我们称它为大气压强,简称为大气压.
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大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且大气有流动性.
2.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3.大气压强的特点
大气压的方向:总是垂直与空气接触的物体表面.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空气稀薄,密度变小,大气压变小)
天气对大气压的影响:
⑴晴天的气压比阴天低.
⑵冬天的气压比夏天高.
4.标准大气压
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海平面的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
一个标准大气压=760mmHg=1.013×105Pa=10.3m水柱.
在粗略计算中,标准大气压可以取为1×105Pa.
5.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玻璃管中的水银柱的高度会逐渐降低,表明瓶外的大气压在逐渐减小.
6.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⑴气压增加,沸点增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⑵高压锅可以提高锅内气压,提高沸点.
二、例题精讲
【例1】★★
下列有关压强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高压锅能很快地煮熟食物是因为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降低
B.
吸盘能吸在墙壁上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
C.
注射器的针头很尖,是为了减小压强
D.
马德堡半球实验准确测定了大气压的值
考点: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
A、高压锅能很快地煮熟食物是因为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吸盘能吸在墙壁上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该选项说法正确;
C、注射器的针头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式增大了压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答案:
B
【测试题】
世界上最旱证明空气存在压强的实验是()
A.
奥斯特实验
B.
托里拆利实验
C.
伽利略落体实验
D.
马德堡半球实验
考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
A、奥斯特实验证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不符合题意;
B、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数值,不符合题意;
C、伽利略落体实验证实不同重量球体自由落下,它们同时着地的实验,不符合题意;
D、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了大气压强的存在,符合题意.
答案:
D
【例2】★
下列事例中,一定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A.
用吸管吸瓶中的饮料
B.
用手拍掉衣服上的灰尘
C.
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
D.
茶壶盖上一般开有一个小孔
考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
A用吸管吸瓶中的饮料、C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D茶壶盖上一般开有一个小孔三个实例都是应用了大气压知识,只有B用手拍掉衣服上的灰尘是惯性现象,与大气压无关.
答案:
B
【测试题】
以下有关大气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船闸是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
B.
人吸气时,肺内空气的压强小于体外大气压
C.
家庭做饭用的压力锅内液体沸腾时,锅内气体的压强大于锅外大气压
D.
医生把注射器的针头插入药液,提起活塞把药液吸入针管,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
考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
A、船闸是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工作的,故错误但符合题意;
B、人吸气时,肺内空气的压强小于体外大气压强,所以外界的新鲜空气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肺内,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家庭做饭用的压力锅内液体沸腾时,由于锅是比较密封的,所以锅内的水蒸气跑出来的很少,这样使得锅内的气体变多,气压变高,故锅内气体的压强大于锅外大气压,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医生用注射器吸取药液时,将针口插入药液后,向外拔活塞,使管内的气体体积增大,气压减小,药液就被管外的大气压压进管内.故该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例3】★★
把一个烧瓶先放在开水中烫一会儿,然后立即固定在铁架台上,同时把一个剥了皮的熟鹌鹑蛋迅速塞入瓶口,如图9所示.你会看到鹌鹑蛋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下从瓶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
由于热传递,烧瓶内气体温度降低,气体压强减小,小于瓶外大气压;鹌鹑蛋受到的大气压力大于瓶内气体的压力,合力向瓶内,在大气压力作用下,鹌鹑蛋被压进烧瓶内.
答案:
大气压力;进入烧瓶内.
【测试题】
在瓶内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然后用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鸡蛋就会进入瓶内,这是因为()
A.
瓶口由于热胀,使鸡蛋掉入瓶内
B.
瓶内气体压强变小,外界大气压把鸡蛋压入瓶中
C.
瓶内气体吧鸡蛋吸入瓶内
D.
鸡蛋受到重力作用
考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
浸过酒精的棉花燃烧时,使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跑到瓶外,用鸡蛋封住瓶口后,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此时瓶内气压小于瓶外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鸡蛋被压人瓶中.
答案:
B
【例4】★★
一位小朋友的氢气球不小心脱手升到了空中,当气球升到高空时发生了破裂.以下关于气球升到高空破裂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B.
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C.
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D.
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考点:
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解析:
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当气球升到高空时,外界的气压减小,内部气压大于外部气压,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答案:
A
【测试题】
空中的氢气球,升到一定高度就会爆裂,以下正确的是()
A.
这一高度的大气压值大,把气球压裂
B.
高空中的大气压小,气球向外膨胀,把气球胀裂
C.
高空中的温度很低,气球被冻裂
D.
空中的紫外线很强,将气球照裂
考点:
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
氢气球内的气体压强等于气球的球囊收缩产生的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的和.
当氢气球上升时,外界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所以气球的体积会在内部气体压强的作用下逐渐增大,当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把气球胀破.
答案:
B
模块二
大气压强的测量
例题精讲
【例5】★★
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量的大气压强值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
A.
玻璃管放的不竖直
B.
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
C.
水银槽内的水银太多
D.
玻璃管粗细不均匀
考点: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
A、玻璃管不竖直时,水银柱的长度会变长,但垂直高度不会变,故不合题意;
B、当玻璃管中混入少量空气时,空气的压强与水银柱压强之和等于外界大气压,因此,会使水银柱高度变小,使测量值变小,故符合题意;
C、水银槽内水银的多少不会影响水银柱的高度,因为水银柱的高度是指管内外水银面的垂直高度差,故不合题意;
D、玻璃管中水银柱的压强只与水银的密度和垂直高度有关,粗细不均匀不会影响高度的大小,故不合题意.
答案:
B
【测试题】
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测大气压时,可以确认管内进入了少量空气的现象是()
A.
无论怎样使管倾斜,水银都不能充满全管.
B.
管内水银面的高度略小于760mm.
C.
使管倾斜时,管内水银柱长度增加.
D.
将管在水银槽内轻轻上提,管内水银柱高度不变.
考点: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
A、如果把管倾斜到垂直高度明显低于大气压能支持的水银柱高了,水银还不能充满全管,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玻璃管内混入了空气,该选项的现象能说明管内进入了少量空气;
B、玻璃管内进入少量空气,或天气、环境、海拔等因素也可能使水银柱高度略小于760mm,所以不能确定就一定是混入了空气;
C、使玻璃管倾斜,大气压所支持的管内水银柱的垂直高度不变,由于玻璃管倾斜,进入管内水银增多,玻璃管内水银柱长度增加,这并不能说明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
D、只要管口不离开水银面,大气压不变,管在水银槽内轻轻上提,管内水银面虽然略微下降,但水银柱的高度保持不变,此现象不能说明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
答案:
A
【例6】★★
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下列情况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是()
A.
往水银槽中多加些水银
B.
从山脚移到山顶做实验
C.
将玻璃管稍微倾斜一些
D.
将水银槽内的玻璃管轻轻上提
考点: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
往水银槽多加水银、让玻璃管倾斜一些、将玻璃管上提,这三种方法因为大气压值不变,故不管水银柱高度一时怎么改变,最终还是会回来原来的高度,即大气压能支持的水银柱高度是不变的.只有从山脚移到山顶,此时大气压变小,所以支持的水银柱高度也就变小了.
答案:
B
【测试题】
下列关于托里拆利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
玻璃管的粗细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则测不出大气压值
B.
实验时,玻璃管必须保持竖直,如果倾斜则测不出大气压值
C.
玻璃管中的水银柱高度必须是760mm,否则说明实验操作有问题
D.
开始时,玻璃管内必须灌满水银,否则测不出大气压值
考点: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
A、玻璃管内径的大小不会影响水银柱的高度,故说法错误;
B、实验时,玻璃管如果倾斜会使长度增加,但高度不变,所以玻璃管不一定必须保持竖直,故B错误
C、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玻璃管中的水银柱高度不是760mm,那说明此地气压偏小,不是实验操作有问题,故C说法错误;
D、开始时,玻璃管内必须灌满水银,否则玻璃管内顶部进入空气,产生一定的压强,会使水银柱的高度减小,故说法正确.
答案:
D
模块三
大气压强分析
例题精讲
【例7】★★
在山脚下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1,如图所示,将此装置移至山顶上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
A.
大于H1
B.
等于H1
C.
小于H1
D.
可能大于H1
考点: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
托里拆利实验的水银柱是大气压支持的,大气压越大,支持的水银柱越高.山顶比山脚高度高,大气压小,支持的水银柱小.
在山脚下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1,如图所示,将此装置移至山顶上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小于H1.
答案:
C
【测试题】
托里拆利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者开始把玻璃装进水银槽中比较深,测得大气压读数为75厘米汞柱,若紧接着将管竖直上提1厘米(管口仍在水银面下),则管中水银面与管外槽中水银面高度差为()
A.
76厘米
B.
74厘米
C.
75厘米
D.
0厘米
考点: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
若将管竖直上提1厘米,由于大气压没发生改变,因此关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仍为75cm,二者之间的高度差不变,即大气压与管的长度、粗细无关.
答案:
C
【例8】★★
如图所示,将一只试管装满水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管顶高出水银面20厘米,若在试管顶部开一个小孔,将会看到()
A.
管内的水银将会从小孔中喷出
B.
管内的水银将会流入水银槽内
C.
没有变化
D.
无法确定
考点: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
当管顶开一个小孔时,管内的水银与外界的大气相通,玻璃管和水槽组成连通器,则管内的水银不会从小孔喷出,反而会立即下降,直到液面相平.
答案:
B
【测试题】
如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原来玻璃管竖直,后来让玻璃管倾斜,水银充满全管,有关尺寸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玻璃管竖直时,上端无水银的部分肯定是真空
B.
外界大气压强肯定是76cm高水银柱
C.
玻璃管倾斜后,水银对玻璃管上端有压强,且为2cm水银柱
D.
玻璃管倾斜后,若不慎将上端碰出一小孔,则水银会向上喷
考点: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
A、玻璃管倾斜后能够充满全管,说明上端无水银的部分肯定是真空,若不是真空,管内水银不会充满全管,故A正确.
B、若外界压强低于76cm高水银柱,则水银柱会越低,故B正确.
C、水银充满全管,水银对玻璃管上端有压强.大气压不变,倾斜后管内水银的压强不变,所以会有2cm的向上压强,故C正确.
D、上端碰出一小孔,管内水银会下降,而不会向上喷,故D错误.
答案:
D
【例9】★★★
(多选)如图所示,一个粗细均匀一端开口的薄壁玻璃管倒扣在水银槽内,上面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管内上方有一部分空气,管内水银面比槽内水银面高出H,管内水银面比管的开口处高出H,忽略玻璃管本身的重力和玻璃管所受水银的浮力,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
A.
外界大气压与管内气体对玻璃管底部的压力之差
B.
玻璃管内H高银柱所受重力的大小
C.
上面A、B中所述的两个数值之和
D.
玻璃管内H高的水银柱所受重力的大小
考点: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解析:
⑴以玻璃管为研究对象,在忽略玻璃管重力条件下,受到三个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故三力满足平衡,即F外=F内+F拉;故拉力等于外界大气压与管内气体对玻璃管底部的压力之差;
⑵以玻璃管内H高银柱为研究对象,其处于静止状态,故受到的重力和拉力作用满足平衡;故F拉=G;
故CD错误.AB正确;
答案:
AB
【测试题】
如图所示,一根内径均匀的薄壁玻璃管;竖直插在水银槽中,管中的水银柱长为H,管中水银柱的上方是真空,管的横截面为S,大气压强为P0,水银密度为ρ,玻璃管自重为G,用手竖直向上提玻璃管,使管口刚好不离开槽中水银面,则人的拉力F的大小为()
A.
G
B.
G+P0S
C.
G-P0S
D.
G-ρgHS
考点:
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
玻璃管竖直插在水银槽中,管中水银柱上方是真空,则大气压对玻璃管上方向下的压强等于大气压支持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P0=ρgH,大气玻璃管向下的压力:F′=P0S.
所以用手竖直向上的拉力:F=F′+G管=G+P0S.
答案:
B
【例10】★★★
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开口向下插入水银槽中,不计玻璃管的重力和浮力,用竖直向上的力F提着保持平衡,此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H(如图所示).如果将玻璃管向上提起一段距离,待稳定后,此时的F和H与刚才相比()
A.
F会增大、H也增大
B.
F会增大、H却不变
C.
F会不变、H却增大
D.F会不变、H也不变
考点: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
⑴因为实验中,玻璃管内封闭了一段空气,因此,大气压=玻璃管中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封闭空气的压强,大气压不变的情况下,向上提起一段距离,管口未离开水银面,封闭空气的体积变大,压强变小,同时水银柱的高度H也会适当增加;
⑵因为题目中提出不计玻璃管的重力和浮力,因此,向上的拉力F与水银柱的重力相平衡,而水银柱的高度H变大,所以水银柱的重力变大,力F的大小会变大.
综合上述分析,F会变大、H也会变大,答案:
A
【测试题】
如图,在水银槽中竖直倒插一根一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玻璃管,管内有一段水银柱,高为H,水银柱上端密封有一段空气柱,现将玻璃管竖直向上提起(管口不离开水银槽内水银面)一些,玻璃管内水银柱高度为H′,则()
A.
H′>H
B.
H′=H
C.
H′<H
D.
无法判定
考点: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
托里拆利实验,如果玻璃管中混入少量空气,则水银柱产生的压强H+封闭空气柱产生的压强P气=外界大气压P0.如果将玻璃管向上提,则管内水银柱上方少量空气的体积增大,压强减小,而此时外界的大气压不变,根据上述等量关系,管内水银柱的压强须增大才能重新平衡,故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增大.选项A符合题意.
答案:
A
【例11】★★★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弯曲管A端开口,B端封闭,密度为ρ的液体将两段空气封闭在管内,管内液面高度差分别为H1、H2和H3,则B端气体的压强为()(已知大气压强为P0)
A.
P0-ρg(H1+H2-H3)
B.P0-ρg(H1+H3)
C.
P0-ρg(H1+H3-H2)
D.P0-ρg(H1+H2)
考点:
大气压的综合应用;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解析:
由图中液面的高度关系可知,P0=P2+ρgH3
和
P2=P1+ρgH1,由此解得
P1=P0-ρg(H1+H3)
其中P1表示B端空气柱产生的压强,P2表示中间这段空气柱产生的压强.
答案:
B
【测试题】
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U型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两段水银柱中间封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其液面高度差如图所示,如果向右管缓慢倒入少量水银后,图中的H1、H2将如何变化?()
A.
H1不变,H2不变
B.
H1不变,H2变小
C.
H1变大,H2不变
D.
H1变大,H2变小
考点:
封闭气体压强.
解析:
封闭气体压强P=P0+H1=P0+H右,向右管缓慢倒入少量水银后H右变大,封闭气体压强P=P0+H右变大,气体温度不变,由玻意耳定律可知,气体体积变小,H2变小;由于气体压强变大,大气压P0不变,由P=P0+H1可知,H1变大.
答案:
D
模块四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知识点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气体与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二、例题精讲
【例12】★★
一根长约10cm左右的饮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中,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在A管的上端,往B管中轻轻吹气,会看到A管中液面_______,这是因为A管上方空气流速增大,使压强________而造成的结果.
考点: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
往B管中吹气,吸管A上方空气的流速增大,压强减小,A管中液体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液面上升.
答案:
上升;变小.
【测试题】
如图所示,将塑料直尺放在小纸片上,从上面对着塑料尺吹气,发现纸片不掉下来,这是由于吹气时,纸的上表面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________.这与飞机机翼获得向上升力的道理___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同”).
考点: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
将塑料直尺放在小纸片上,从上面对着塑料尺吹气,纸的上表面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纸的下表面空气流速较慢,压强较大,使小纸片获得一个向上的力,而不掉下来.这与飞机机翼获得向上升力的道理是相同的.
答案:
小;相同.
第三篇:初中物理复习运动和力单元复习-常考题型
运动和力单元复习—常考题型
模块一
惯性的应用
例题精讲
【例1】★
在校春季田径运动会上,同学们奋勇拼搏.下列情景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
短跑运动员跑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
B.
跳远运动员要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C.
投掷铅球,铅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
D.
短跑运动员在起跑时,都用脚向后用力蹬地
考点:
惯性.
解析:
A、短跑过程中,运动员具有较大的速度,当到达终点时,由于惯性,运动员还要保持原来较大的速度向前运动;
B、助跑是为了使自己处于运动状态,当起跳时,由于惯性,运动员会跳的更远;
C、铅球在离手前就处于运动状态,当离开手后,由于惯性,铅球会继续向前运动;
D、短跑运动员在起跑时,都用脚向后用力蹬地,是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与惯性无关.
答案:
D
【测试题】
物体的惯性有利有弊,下面四种现象中有弊的是()
A.
把松了锤头的锤柄在硬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
B.
汽车刹车时,站在车内的人会向前倾倒
C.
用铲子将沙抛到运沙车上
D.
抓住衣服用力上下甩几下,可以去掉衣服上的尘土
考点:
惯性.
解析:
A、把松了锤头的锤柄在硬地面上撞击几下,是因为锤头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向前的运动状态,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本选项是利用惯性的,故不符合题意;
B、汽车刹车时,站在车内的人由于惯性会向前倾倒,容易撞到汽车内壁上,本选项是惯性带来的危害,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用铲子将沙抛到运沙车上,是利用了惯性,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抓住衣服用力上下甩几下,是利用了惯性,可以去掉衣服上的尘土,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例2】★★
(多选)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
列车突然向右启动
B.
列车突然向左启动
C.
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
D.
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
考点:
惯性现象.
解析:
A、列车突然向右启动,水杯由于受到摩擦力会随列车一起向左运动,而水杯中的水由于惯性还将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此时水面会向左倾斜,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列车突然向左运动,水杯由于受到摩擦力会随列车一起向左运动,而水杯中的水由于惯性还将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此时水面会向右倾斜,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列车突然向右刹车,水杯由于受到摩擦力会随列车一起向右减速运动,而水杯中的水由于惯性还将保持原来的速度运动,此时水面会向右倾斜,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列车突然向左刹车,水杯由于受到摩擦力会随列车一起向左减速运动,而水杯中的水由于惯性还将保持原来的速度运动,此时水面会向左倾斜,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BC
【测试题】
生活中惯性现象无处不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时具有惯性,静止后惯性消失
B.
司机驾驶要系安全带,是为了利用惯性
C.
汽车突然开动时,由于惯性人会前倾
D.
“车未停稳,请勿上下”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危害
考点:
惯性现象.
解析:
A、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都有惯性,A错误;
B、司机驾驶要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B错误;
C、汽车突然开动时,由于惯性人会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向后倒,C错误;
D、“车未停稳,请勿上下”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D正确.
答案:
D
模块二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判别
一、知识点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相互作用力
平衡力
相同点
大小
大小相等
方向
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
作用对象
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作用时间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没有时间关系
作用效果
一般产生不同的效果
使物体保持平衡
例如,物体放在桌子上,物体对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物体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例如,物体放在桌子上,物体所受重力和桌子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二、例题精讲
【例3】★★
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B.
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
地面对牛的支持力和牛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
绳拉牛的力小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
考点:
平衡力的辨别;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解析:
A、绳拉牛的力和牛拉绳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符合题意.
B、绳拉牛的力和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符合题意.
C、地面对牛的支持力和牛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符合题意.
D、绳拉牛的力和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测试题】
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物体B上,然后一起放在水平地面上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对桌面的压力等于B的重力
B.
B对地面的压力和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A和B的重力之和
D.
A受到B的摩擦力和B受到A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考点: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解析:
A、B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等于A和B的重力之和,故A错误;
B、B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B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B错误;
C、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A和B的重力之和,故C正确.
D、因为物体A和物体B一起放在水平地面上静止,它们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A物体与B物体之间没有摩擦力,故D错误.
答案:
C
模块三
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分析
例题精讲
【例4】★★
如图为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示意图,关于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球不受力
B.
小球受平衡力
C.
小球受非平衡力
D.
小球只受重力
考点:
平衡状态的判断;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解析: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没有不受力作用的,因此空中的小球,一定受到重力的作用,由于小球在绳子的拉力作用下做圆周运动,所以还受到绳子的拉力作用;
小球在水平面内做的圆周运动,它的运动方向时刻在发生改变,即它的运动状态在时刻改变,所以小球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答案:
C
【测试题】
甲、乙两队人在拔河比赛时,甲队将乙队匀速拉了过来,则()
A.
甲队拉绳子的力较大
B.
乙队拉绳子的力较大
C.
两队拉绳子的力合力为零
D.
以上都不对
考点:
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
甲、乙两队人在拔河比赛时,甲队将乙队匀速拉了过来,说明此时绳子处于平衡状态,所以两队拉绳子的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故只有选项C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
C
【例5】★★
观察如图中四个具体情景,四个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
(a)小车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
(b)小车一定是在突然起动
C.
(c)小车有可能处于静止状态
D.
(d)小车有可能正在以5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考点:
惯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
A、图(a)所描述的情况,小车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只能说小车“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不能说“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错误.
B、图(b)所描述的情况,也有可能是小车受到牵引向右运动时突然减速,在这种情况下,物体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向右的运动状态,所以也会向右侧倾倒.所以说(b)小车“一定”是在突然起动的说法是错误的.
C、图(c)所描述的情况,小车有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有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C正确.
D、如果(d)小车正在以5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此图所示杯内的液面应该保持水平状态.故D错误.
答案:
C
【测试题】
甲乙两伞兵在空中匀速下降,两人(包括装备)的总质量相等.甲下降的速度是3m/s,乙的速度是5m/s,所受阻力F甲、F乙之比是()
A.
3:5
B.
2:5
C.
5:3
D.
1:1
考点:
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
两人(包括装备)的总质量相等,根据G=mg可知,两人(包括装备)的重力相等.
甲以3m/s匀速下降时,阻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阻力等于重力.
乙以5m/s匀速下降时,阻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阻力等于重力.
故甲乙受到的阻力之比是:F甲:F乙=1:1.
答案:
D
【例6】★★
小车受到向东的600N拉力作用在水平道路上匀速向东前进,当拉力减小200N时,小车会()
A.
向西运动
B.
仍向东运动,但速度减小
C.
停下来
D.
向东加速行驶
考点:
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
小车受到水平向东600牛的拉力在水平道路上匀速向东前进,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等于拉力等于600N,方向向西;
当拉力减小200牛时,合力向西,由于惯性,小车仍向东运动,但做减速运动.
答案:
B
【测试题】
如图所示,箱体内有一弹簧,下端挂有一物体,若整个箱体由向下匀速运动变为向下减速运动时,弹簧的长度将()
A.
变长
B.
变短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考点:
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
开始,匀速运动,弹簧拉力等于物体重力
向下减速运动时,加速度向上,合力向上,弹簧拉力大于物体重力,所以弹簧长度变长.
答案:
A
模块四
受力分析提高
例题精讲
【例7】★★
如图,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当水平力减小为时,物体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当水平力F减小为0时,物体所受的墙面对物体的阻力大小()
A.
减小为原来的B.
和原来的一样
C.
增大为原来的2倍
D.等于0
考点: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解析:
当水平力F减小为0时,物体和墙之间没有压力,所以不存在摩擦力.
答案:
D
【测试题】
用绳子分别系住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让它们在竖直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一个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上升,绳子对它的拉力为F1,另一个以2米/秒的速度匀速下降,绳子对它的拉力为F2,则()
A.
F1=0.5F2
B.
F1=F2
C.
F1=2F2
D.
无法比较
考点: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解析:
当物体以1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平衡,即拉力和重力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拉力F1=G;
当物体以2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仍然处于平衡状态,即拉力和重力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拉力F2=G.
因为两个物体的质量相等,所以两个物体的重力也相等,即F1=F2.
答案:
B
【例8】★★
如图在水平地面上用甲、乙两个弹簧秤分别向左、右两边拉物体M,使M匀速向右运动,如果甲的示数为12N,乙的示数为13N,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物体M受到的合力为零
B.
M受到的摩擦力为1N,方向是水平向左
C.
拉力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
D.
物体M的重力不做功
考点:
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
A、因为物体M作用匀速直线运动,则M受到的合力为零,故A正确;
B、物体M受到的合力:F=F乙-F甲=13N-12N=1N,方向水平向右,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物体M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也为1N,故B正确;
C、拉力F1与F2的大小不相等,则拉力F1与F2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因为物体M在竖直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因此重力没有做功,故D正确.
答案:
C
【测试题】
小强的左、右两手分别竖直握着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只瓶子,甲瓶表面较为光滑,乙瓶表面较为粗糙,甲瓶与手的摩擦力是F1,乙瓶与手的摩擦力是F2,若两只瓶子都处于静止状态,则F1与F2的大小关系是()
A.
F1>F2
B.
F1=F2
C.
F1<F2
D.
无法确定
考点: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解析:
瓶子保持静止,受力平衡,对瓶子受力分析,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静摩擦力,二力平衡,因而静摩擦力等于重力;
故本题中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只瓶子,所受重力相等,它们受到的静摩擦力等于重力;故B正确,ACD错误.
答案:
B
【例9】★★
在图中,不考虑绳子的重力,物体重40牛,滑轮重2牛,钩子1、钩子2和钩子3承受的拉力分别是()
A.
20牛、20牛、40牛
B.21牛、21牛、20牛
C.
21牛、21牛、40牛
D.42牛、40牛、40牛
考点: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力的合成与应用.
解析:
由图知,此为动滑轮,由2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F1=F2=(G物+G动)=
×(40N+2N)=21N;
物体静止,拉力F3与物体的重力平衡,所以F3=G=40N.
答案:
C
【测试题】
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重为G的物块,分别在力F1、F2作用下的运动路程S和时间t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力F1、F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Fl可能大于F2
B.
Fl一定大于F2
C.
Fl可能等于F2
D.
Fl一定等于F2
考点: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解析:
由图象可知:1、物块在F1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物体受重力G与拉力F1,则F1=G.
2、物块在F2作用下静止,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物体受重力G与拉力F2,则F2=G.
由以上分析可知:F1=F2.
答案:
D
【例10】★★★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夹在两块木板之间匀速竖直下滑,若将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它竖直匀速向上运动,则F为()
A.
mg
B.
2mg
C.
0
D.
无法判断
考点: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解析:
质量为m的物体夹在两块木板之间匀速竖直下滑,此时所受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则摩擦力与物体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mg.
若力F使物体匀速上升,此时物体所受摩擦力竖直向下,但摩擦力的大小不变,所以F=f+mg=2mg.
答案:
B
【测试题】
如图所示,物体重G=10N,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40N,且F与墙壁垂直,这时墙壁受到的压力大小是()
A.
10N
B.
40N
C.
30N
D.
50N
考点: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解析: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以知道,竖直方向上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水平方向的压力与重力无关,墙受到的压力物体把由物体传过来的,等于物体受到的压力,等于40N.
答案:
B
第四篇:诗歌鉴赏常考题型
诗歌鉴赏常考题型
答题思维指导
题型一 分析“诗眼”型
「题型评点」
“诗眼”是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词,一般指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副词。有时也指能传达主旨的一个句子或关键词。“诗眼”分析题型,命题角度小巧,主要从语言角度来考查诗句中炼字、炼句的技巧。这种题型在2003年高考全国卷中考查了。在以后的几年中,因其命题角度小巧、难度适中而成了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命题特点」
在题干中有两种问法:一是先要求找出诗句中用得生动传神的字或词,然后要求结合全诗阐发理由;二是预设一种前人评点(“诗眼”已指明),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观点,再阐发理由。题量上一般只有一个,包含两个问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1、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词?为什么?请结合诗歌简析。(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
2、提问变体有:①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②本诗某句用的甲字,在其它版本上用的是乙字,你觉得甲、乙两字哪个更好?为什么?(如2004年高考湖北卷和辽宁卷)
「简易思维」
1、读诗句,定“诗眼”。若问字词则抓句中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若问句子则抓诗歌情感句、议论句、警策句。
2、阐发理由,注意层次。先解释字词的字面意义(概念意义),再回归原诗分析所用修辞及其效果(语法意义),最后联系上下文整体感知炼字效果(语境意义)。分析既联系整体又着眼于细节,点面结合。
3、答案表述格式:判断—解释(本意)—分析(手法及效果)—总述(效果)。
「典型题例」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高冠谷口招郑鄠
(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氤氳。
“诗眼”指的是诗句中最生动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
简析:此题为“诗眼”分析型,主要形式是先判断再评析,共两问。题干中已把“诗眼”定位在第二联写景的句子,只要抓住句子中的动词或形容词即可找出“诗眼”来。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然”、“暖”。(判断)“然”通“燃”,意思是说暮雨中的涧花开得很红火,像烈火燃烧似的:“暖”是指春云低垂,潭边树木与其相接,好像要为它们送去温暖,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字面意义)该联中作者用拟人手法,绘形绘色,精练传神地描写了朋友居住之地的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抒发了诗人对朋友这种恬淡闲适隐居生活的渴望之情。(语境意义)
题型二 分析意境型
「题型评点」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类的诗词占据了古诗词的半壁江山。无论是写景、借景抒怀,还是托物言志,都要注意景、境、情的有机统一。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是依托景物(意象)、环境(意境)而存在的,因此鉴赏诗歌要从景、境入手去分析诗人的形象和思想感情。分析意境是诗歌鉴赏中最为常见的题型。
「命题特点」
命题时一般从两个方面来考查:一是分析诗中景、诗中境、诗中形象,并能概括其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内容的整体把握情况;一是对诗歌的艺术特色作深层地理解分析。题量为1-2个,命题点主要有:意象特点概括,意境再现与特点概括,形象及其情感的分析。
常见提问方式有:“这首诗营造了一种什么意境?”“这首诗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具体分析。”
「简易思维」
1、解读全诗,勾其玄要。要总体把握意象、形象的特征(什么景、什么地、什么时令、什么人、什么特征).2、理清景与景、景与人、景与情的关系。有时诗中所描写景物比较复杂,要分清景物间的主从、详略、先后、虚实、动静、点面等关系,分清景与情之间的并列、因果、互衬、交融或交叉等关系。
3、分析写景技巧,主要从三方面考虑:层次角度(时空顺序、动静虚实、色调冷暖、正反点面等),遣词造句(炼字及修辞手法),具体技巧(渲染、烘托、白描、对比、象征、比兴等)。
4、体会意境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表达志向,抒发情感等。
5、语言组织:先分后总,联系诗句,分条作答。
注意问题:
1)描绘诗中图景、形象,不能翻译诗句,要用自己语言再现。既要忠于原文又要适当创新。
2)概括意境气氛和形象的特点用语要全面准确。
3)分析思想感情要具体,要突出题干中的“怎么样”,而不是“是什么”。
4)分析纯写景诗时,就诗论诗,不必牵强附会地向作者境遇和时代背景上靠。
「典型题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日 暮(杜甫①)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①大历二年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写下此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1、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
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
简析:本诗首联化用《诗经》中的“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之句,另创新的意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山村寂静的图画。“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夕阳淡淡的余晖洒满偏僻的山村,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自然让人从阒寂冷清的村落想到家户内人们享受天伦之乐,隐隐透出诗人思乡恋家之情。
参考答案:
1、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农家柴扉紧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
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暮年济世渺茫的人生悲凉之感。
题型三 对前人评点再评价型
「题型评点」
对前人的评价或诗论进行再评价是一种开放性的题型,它自由性、综合性、创新性都较强。答题时着重在阐发理由,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命题特点」
一般先引用前人或诗论中有关该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上的评论,然后要求你去判断(是否同意),并阐发理由。题干文字表述格式:前人评论(诗论引文)—要求判断(是否同意)—阐发理由(为什么)——要求(结合全诗)。
常设立的评价角度有:评“诗眼”,评关键词句,评思想内容,评艺术手法等等。
「简易思维」
1、解读题目,明确要求。即弄清前人评论的具体角度(内容、技巧、炼字、感情基调、语言特色等),诗论引文中已知的信息(评论角度、对象、已告知的特点概括等)。
2、精读诗歌,整体感知其主旨、情感、抒情方式和写法上最明显的特点。
3、对第一问“是否同意”原则上要顺应命题者的意图(同意),但也不绝对,然后回归原诗阐发理由。
4、恰当选用诗歌鉴赏术语、概念作理性分析,不能就诗论诗。
注意问题: 1)切忌以术语、概念代替分析,分析要有原文意识,应有理有据。
2)分析要有条理,有几问就答几问,其提问顺序一般不能更换。具体表达时,内容与技巧两个角度不要交叉表达。
3)运用术语要准确,切忌张冠李戴,答非所问。4)高考只答第一问,一般是不给分的,必须有分析。5)答案语言表述上要注意逻辑性和文采性。
「经典题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送李端(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塞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有人说,本诗以一个“悲”字贯穿全篇。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基调的评价。由题目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自古多情伤离别,本诗以“悲”字统领全文自然言之有理。首联第二句直言离别之“悲”,有提挈全篇之作用;颔联描写了一幅严寒送别图,淡雅中有几分沉郁,暗含其“悲”;颈联回忆往事身世,更见其“悲”;尾联也收束在“悲”字之上。
参考答案:同意。(第一小问)本诗以一个“悲”字统领全文:首联写送别环境,直击“悲”字;颔联又写送别,抒依依不舍之情,“寒云”“暮雪”紧扣“悲”字;颈联回忆往事,感喟身世,更显其“悲”。少孤漂泊,知音难求,刚遇知己,却又要别离,能无悲乎!尾联写故人远走,只盼早日相见,可风尘纷扰,何时才能相见?前途一片茫然,仍“悲”情不断。(具体分析)总之,全诗将惜别、孤寂、感时伤怀复杂情感融合在一起,给人以荡气回肠之悲凉。(总述)题型四 比较鉴赏型
「题型评点」
这种题型命题者往往给出在题材、感情、写法、风格上相似甚至对象相同的两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这种题型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查点多,易于考查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综合鉴赏能力。因此,这种题型会成为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命题特点」
一般选取的两首诗歌在内容和写法上有某种相似点。命题的方式是要求学生从异同两个方面来思考,具体设立为1-2比较点,指向性明确,没有大而全的题目出现。比较中综合考查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相关知识和能力。提问方式有:
①设二问:一问内容或写法的异(同),二问具体分析其差异性。
②变体一:比较更改前后的优劣。如诗歌顺序打乱后,比较改变前后的效果的不同;就诗句中关键字词更换后,比较更换前后的效果的不同。
③列举两首诗,问你更喜欢哪一首,并阐明你的理由。这种题目十分开放,答案一般是一则短小的鉴赏文,目前高考中尚未出现过,备考中要适当训练。
「简易思维」
1、通读诗歌、题目,把握考查重点,做到胸有成竹。
2、分别解读每首诗,把握其内容和形式方面的信息。
3、结合题干要求,从相同或相异角度去整合两首诗的信息。
4、分条作答,组织语言要简明、连贯、准确。
注意:分析不能顾此失彼,要兼顾两诗;对比分析要具体,突出差异性。
「典型题例」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说明。
2、这两首诗所采用的表现手法也不相同,请任选一个鉴赏角度分析这种不同。
简析:这是两首边塞诗的比较鉴赏题目。所拟的两道题目带有较强的综合性,但命题角度指向性很明确:第1题是要求从内容角度比较抒发情感的差异性;第2题是从一个小角度比较艺术手法的差异性,虽然是一个开放性题目,但作答角度单一,要求很低。考生一般能作答的。只要把握了题目考什么,怎么考,再读诗歌就有的放矢了,轻松多了。
参考答案:
1、高诗写景,表现了将士牧马归来,胡马北去的和平宁谧的图画;写笛声,表现了盛唐豪情和一些人的怀乡之情。李诗写景,表现了边塞环境的险恶和景象的荒凉;写笛声,表现了怀乡的迷惘和无限的悲凉。两诗所选景物不同,传达出来的感情基调自然不同。高诗婉,李诗哀。
2、炼字角度:高诗中的一个“满”字就写出了牧马时节梅花凋零的合理性,洋溢着一种盛唐豪情,更隐喻着全体将士怀乡的不伤之思。李诗中一个“尽”字,写出了全体戍边战士的绵绵不断的乡思。
或:修辞角度:高诗中妙用通感,将《梅花落》的笛曲的听觉转化为梅花飘落的视觉形象,由边地无梅而引发战士对家乡梅的思念。李诗用恰当的比喻,如“沙似雪”“月如霜”,写出了边塞环境的险恶和荒寒。
或:技巧角度:高诗虚实结合,象征暗示。“雪净”写春来,象征边危化解后的和平,“月明”暗示边塞的安静,“牧马”暗示胡马北退和戍边战士牧归,“羌笛”暗示边烽暂息的安闲。前二句实写边塞和平生活,后二句虚写,抒发将士心志。而李诗则用烘托铺垫,以“沙似雪”“月如霜”来渲染环境险恶,衬托战士的乡思之情。
题型五 “关键说”分析型
「题型评点」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构思,十分注重炼字、炼词,往往一字一词关乎全诗主旨、思想感情,因此这一字一词便成了诗歌构思的线索甚至是关键。命题者抓住这一点以小见大来命题,可以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把握程度。2002年高考语文卷诗词鉴赏题目改革就率先考了这种题型,随后几年高考都不同程度地考查了这种题型。它以小见大,难易适中,考查全面,将仍被命题者看好。
「命题特点」
题目中先指出某字、词和句是全诗之关键,要求你谈谈你的理解。有时和评价性题目命题格式一样,要求先判断,再阐明理由。一般设置一个大题量。常见的提问方式方式:
①某词语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以?
②有人认为某词语是全文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简易思维」
1、抓关键词(句)的位置:题目中(如《春夜喜雨》中的“喜”字),诗歌有开头,诗歌的中间,诗歌的结尾。
2、抓关键词(句)对主旨的突出作用:点明主题(开头),强化主题(中间),深化主旨(结尾)。
3、抓关键词(句)在结构上的作用:统领全篇,深化主旨。
「典型题例」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行又开封。
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意万重”一词是全诗的关键,“意万重”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简析:此题要求我们理解全诗的关键,并对之作评价。一共三问,第一问是为答后两问服务的,因此只要理解了“意万重”的内涵,后两问就容易多了。从题目和诗中景物来判断,诗人的“意万重”就是说不完、道不尽的愁绪。
参考答案:“意万重”就是指诗人心中说不完、道不尽的愁绪。同意这种说法。“见秋风”起“作家书”之念,“作家书”又起“意万重”,正是“意万重”,欲说还休,所以在家书中“说不尽”,怕“说不尽”方才引发“临行又开封”。可见诗中的一切内容都是由“意万重”引起的,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变化也是由“意万重”造成的。「举一反三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弯,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认为“凉”字用得最生动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同意。一个“凉”字既写出了月色的秀丽明朗,又点出了春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更与后面的“镜”字相照应,表达出了月光明洁,水色清澈的优美意蕴。有力地衬托了诗歌意境的创设。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1)试分析本诗的颔联或颈联,对景物描写的特点作具体的分析。
(2)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你可以看出“卢岵山居”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颔联写作者赴山居途中所见,是近景。苍苍古树生长于石缝之中,仿佛与石连为一体;泉水湍急而清澈,水底的沙石清晰可见。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山中特有的景物,表现了山居环境的古朴、清幽。或:颈联写作者在山中看到的远景。一场春雨悄然而至,众多的山峰在雨中显得幽暗;山中云雾弥漫,那通往山居的小路弯弯曲曲延伸到云雾深处。这两句描绘了山居环境的高峻、幽深、奇特。
(2)“卢岵山居”地处高峻、偏僻的深山之中,风光优美,环境清幽,远离尘世。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山居的倾慕之意,对山居主人的赞许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同意。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双调」 沉醉东风•秋景
挂绝壁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如果从作品的意境及作者表现的情感角度出发,你更喜欢这两首中的哪一首?为什么?
参考答案:这是一道半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能自圆其说,无论你认为哪一首更好都可以。关键是要能比较准确的说出该首小令所写出的意境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提示)两首小令都运用白描手法,状写秋景。但第一首作者把秋天傍晚几个特有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萧瑟苍凉的意境,突出表现了羁旅愁绪。第二首小令作者写在秋意里对洞庭潇湘的观感,气象明朗开阔,意境宏伟,表现了开朗乐观的情怀。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前人评析这首词,认为开篇一个“异”字统领词的上阕,请说说这里的风景异在何处?词引用“燕然未勒归无计”的典故主要抒发什么情感?
参考答案:首句抓住“塞下”这一特殊地域来写“异”的,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千嶂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组成了一幅“塞外关山秋景图”。引用典故是为了抒发将士报国之志。现在敌军末退,边境末宁,尽管厌战思归,但怎能有回乡的打算呢?既写出了作者为国建功的远大抱负,也是对戍边战士的激励鼓舞。
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古诗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评价就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无论是鉴赏还是评价,实质上都是考查考生对于诗歌的想象能力。考生从哪些方面去想象,怎样去想象,如何结合诗歌本身、命题者所问、自己所想,不枝不蔓,按要求写出来,这是答题的关键。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形象:身份+性格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如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简析〕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二、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瀑布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简析〕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表层含义)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深层含义)
三、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
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简析〕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四、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例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简析〕“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五、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简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人炼字妙用的理解阐释。作者用一个“闹”字,不仅让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六、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①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作于天宝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简析〕“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格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七、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例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漫成一绝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美景。
〔简析〕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光笼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八、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简析〕(1)修辞方法: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九、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例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偶成(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试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这首诗。
〔简析〕这首诗描绘了风和日丽的春天景色。一二两句写景:天空中有淡淡的白云、柔和的春风、和煦的日光,地上有红花、绿柳、碧水。上下辉映,生机盎然。三四句抒发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平淡之中寓深意,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第五篇:常考题型训练(卢)
长句变短句
中国人民银行三年来首次下调自2010年1月以来为了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已经连续12次上调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改换成4个短句)
答案:
1、中国人民银行下调了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这是三年来的第一次。
3、自2012年1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经连续12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4、连续上调的目的是 为了抑制物价过快上涨。
科学发展观是在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前提下,按照统筹兼顾 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论。(改换成3个短句)
答案
1、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
2、它的总体要求是统筹兼顾。
3、它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论。
巴尔的摩地方法院1987年5月30日裁决亚历山大市一个生产据称 “能使头发卷曲而发亮”的美发剂的制造商向一位使用该厂生产的美发剂而毁发毁容的妇女赔偿45万美元巨款。答案:
1、亚特兰大市一位制造商生产了据称“能使头发卷曲而发亮”的美发剂。
2、一位妇女因使用这种美发剂而毁发毁容的。
3、巴尔的摩地方法院1987年5月30日裁决该制造商向受害妇女赔偿45万美元巨款。
曾把母鸡下蛋的鸣叫和诗人的创作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的尼采的这家常而生动的比拟恰恰符合中国传统里一个痛苦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的意见。
答案:
1、尼采曾把母鸡下蛋的鸣叫和诗人的创作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
2、中国传统里有一个痛苦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的意见。
3、尼采的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恰恰符合中国传统的这一意见。
压缩语段答案是否符合要求,阅卷老师一般会从以下三个方面审查:
①主要信息是否齐全②字数是否符合规定③语言表达是否正确、流畅。由此,我们便可以确认解答压缩语段题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①要点齐全②字数达“标”③语言规范 解题指导
1、分析材料、找出主干
2、根据主干、添加定语
3、调整语序、整合加工 例题解析
1、(2006湖北卷)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不超过 35字)
①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是称端阳节。②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③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投汩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④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赛渡活动,香港、澳门也派了 代表队参加。
⑤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箸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解析】分析材料、找出主干——本题的主干已被设题规定了主语和谓语,所以要考虑设定一个宾语可以与所有短句都有信息接口并且不得改变原意。确定以“传统节日”为宾语。主干就是“端午节是„的传统节日”。
根据主干、添加定语——在确定以“传统节日”为宾语后,接着整合其他句子的要点,将其化为它的定语。
调整语序、整合加工——删除无用信息,并注意其排列顺序。【答案】(端午节是)我国夏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
1、提取材料的要点,整合为一个单句,为“太阳能窗系统”下定义。
①太阳能窗系统可有效满足一幢建筑的供热、制冷和照明需求。
②它运用了最新开发的太阳能科技,将阳光热能转化为可贮存的能量。
③这一系统被设计成遮阳天窗的形式,既可以在新建筑中也可在旧建筑中加装。
④太阳能窗系统是一种新型能源设备。
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黑匣子”下定义。①黑匣子用来记录飞机飞行中的各种资料
②飞机失事后可以依据黑匣子的记录分析飞机失事的原因 ③黑匣子是一种飞行记录仪 ④黑匣子装在飞机的座舱里
对以下文字进行筛选和组合,给“书目”下一个定义。
①图书目录是一种工具书。
②图书目录是能够帮助人们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③图书目录的用途是供人们查找。
④图书目录分为“薄式书目”和“卡片式书目‘’等。⑤图书目录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编写的。
⑥图书目录记录书名、著者、出版和收藏情况。
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和谐社会”下定义。①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②和谐社会强调民主法治、公平正义③和谐社会主张诚信友爱、充满活力④和谐社会要求整个社会安定有序
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环境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5分)
答案:
构图要素:标志由山、水、太阳及十个环构成。寓意:山、水、太阳表示人类的生存环境,十个环相扣形成保护圈,环又喻指环境的“环”,强化了环保意识。整个徽标呼吁人们共同努力保护环境。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下图是“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标志,试根据这一标志,完成下列题目:
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标志
2、请描述该标志所象征的寓意。
“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的构图,整体上是一个“心”的图形。(1分)“心”中间有一个既似手、又似鸽子的图案,(1分)大拇指像鸽头,其余四指像鸽翅(1分)
标志的寓意深刻:“心”象征着爱心,“手”象征着援助,“鸽子”象征着美好。(2分)整个图案寓意为:伸出援助之手,把爱心献给世界,将美好撒满人间。(1分)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训练题型
1.根据语境,在横线处补写上老者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
在一辆公交车上,一名乘客在喝完可乐之后,顺手把空瓶子扔在了地上,旁边的乘客纷纷摇起了头。这时候,一位女售票员走了过来,义正辞严地说:“你这个人怎么把空瓶扔在车厢内,这么没有公德心啊。”顺手把瓶子拣了起来,众人给予了肯定的眼神。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售票员顺手打开车窗,把瓶子扔到了窗外。这时候,一个老者开口了:“______________。”听完老者说的话,售票员脸红得低下了头,显然她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年轻人,公德心并不只是体现在你这小小的公交车里,而更应该体现在整个社会啊。在批评别人的同时,首先做好自己吧。
2.所谓“因境设辞”,指的是利用特定的场合,说话用语巧妙自然。请根据下面两段话的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1)1978年8月8日,时任日本外相的园田先生来北京,准备和我国政府签订和平友好条约,黄华外长到机场去迎接。不料,天公不作美,飞机刚停到机场上,就下起了大雨。见园田先生走下飞机,黄华外长迎上前去,随后陪同园田走进了贵宾室。园田寒暄道:“到北京迟到了,见到黄外长,旅途的疲劳消失了。”黄华外长笑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次,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在江西革命老区做慰问演出,不料正值关牧村演唱《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时,天空阴云密布,落下了一些雨点,顿时场面开始骚动不安。歌声一停,赵忠祥快步走到台前,深情地对乡亲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赵忠祥的一番话,让演出在感人的气氛中得以继续进行。
【解析】(1)用“及时雨”既恰当地表达了欢迎之意,又有预祝友好条约商谈成功的含义。(2)巧妙地把雨比作眼泪,并借此表达演员的心声,让现场百姓为之动容。【答案】(1)您带来了及时雨。
(2)关牧村的动情歌声,把自己的眼睛唱湿润了,也把老区人民的眼睛唱湿润了,连老天爷的眼睛也唱湿润了……
3.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对于马克思的逝世,作者回避了“死”这个词语,而用“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等词语来表达,这些词语符合马克思思想家的身份,用语非常得体。请从用语得体的角度回答下面的问题。(不超过10字)(1)1980年10月10日,“人民艺术家”中国电影演员赵丹去世。怎样表达一个演员之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990年,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突然发病去世。怎样表达一个音乐家之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落下了人生的帷幕(2)画上了生命的休止符
4.下面是某校发出的一份请柬中的句子,其中有语言表达不妥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修改。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来了,贵校将于教师节当天(9月10日)上午9:00整在学校礼堂举行教师节庆祝活动并表彰一批优秀教师。校党委研究决定邀请您出席,并代表家长在大会上讲几句话,希望您认真准备并按时光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又来了”改为“又将来临”(2)“贵校”改为“我校”(4)“校党委研究决定邀请您出席”改为“特邀您(届时)出席”(4)“讲几句话”改为“发言”(5)“希望您认真准备并按时光临”改为“恭候光临”
5.请指出下面请柬正文中不得体的用语并加以改正。
适逢家父60贵庚,特备薄酒,诚邀您来雅风酒楼参加寿宴。5月20日12点整恭候大驾,务必赏光。(1)不当之处: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当之处: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且立足敬辞的正确使用。平时多关注谦辞敬辞的使用及特定场合用语的特点,应该是很有必要的。
【答案】(1)“贵庚”改为“寿辰”“大寿”等,(2)“务必”改为“敬请”。
6.根据下列提供的信息,以孟津一高2013届6班班委会的名义,给学校的李校长写一封邀请函。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得体,限80字。
①高中三年以来,孟津一高2013届6班学生发展势头很好,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爱好广泛,多才多艺。
②该班学生要举行“青春与梦想”的文艺晚会。③文艺晚会于2013年5月4日晚8点开始。④文艺晚会在学校大礼堂举行。
⑤仅有35天,同学们就要走上高考考场,开始放飞人生理想、书写壮美华章的行程,希望校长晚会开始时给他们加油鼓劲,说些祝福的话。邀请函
尊敬的李校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0字 2013届6班班委会 2013年4月20日 【解析】 以班委会的名义给学校校长写邀请函,身份必须清楚,表达要注意得体。邀请函,必须写清时间、地点等具体事项。
【答案】 示例:我班拟定于2013年5月4日晚8点在学校大礼堂举行“青春与梦想”文艺晚会。诚请您莅临(光临)晚会,并恳请您在晚会开始时给我们这些即将走上高考考场的学子送上祝福。
7.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拟写一则感言。要求:语言表达生动、得体。80个字左右。60岁的孙永海是黑龙江籍来甬务工者,因特重型颅脑损伤,生命的火光即将熄灭。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作了一个伟大的决定:死后,捐出身上的器官。亲属根据他的遗愿帮他完成了人间大爱的传递——自愿、无偿捐献出双肾、肝脏和一对眼角膜,成为宁波市首位器官捐献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生动、得体的能力。材料要求写感言,而考生就要根据材料中孙永海自愿、无偿捐献器官的行为,给予其饱含深情的赞美。考生在组织答案时,要尽量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生动性,还要使语言表达得体。【答案】 示例 你以无私捐献器官的行动践行了人间大爱,传递出感天动地的人间真情和无私奉献的道德力量。你用实际行动为奉献精神作了最生动的诠释,将爱播撒在更多人心中。斯人已去,精神不息!
8.艾佛山昨天发了一条关于“幸福”的微博,内容如下:
在一片火红的夕阳下,遥远的小山包上,坐着两位老人,他们的脸上雕刻着岁月的痕迹,头发渲染了时间的颜色,可是他们的手却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互相依靠着,彼此会意地一笑。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见闻和体会吗?请你也写一条这样的微博。要求:(1)不得少于50字;(2)要有细节描写;
(3)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答题时要求做到:(1)主题必须是“幸福”;(2)有细节描写;(3)修辞手法恰当合理;(4)语言连贯;(5)不少于50字。
【答案】(1)修鞋工在快乐地鼓捣着那台有点破旧的补鞋机,滴滴答答响个不停,仿佛一曲酣畅的旋律在流淌。即使从早到晚一桩生意都没有,他的眼睛也总是笑眯眯地眯成一条缝。(2)一位三十左右的少妇,静静地坐在草坪上织毛衣。线和针在她纤细白嫩的手指间欢快穿梭。这种穿梭,明显不同于熙熙攘攘的人群或者首尾相继的车队所形成的那种。9.下面的文字是“首届微小说大赛”评出的最具人气的作品,请对这篇作品作简要评析。(不超过60字)我因车祸而失明,所以我从不知女友长什么样。那年,她得了胃癌,临终前她将眼角膜移植给了我。我恢复光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她的照片,然而我只找到她留给我的一封信,信里有一张空白照片,照片上写有一句话:“别再想我长什么样,下一个你爱上的人,就是我的模样。”
(作者:网友“信天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首届微小说大赛”评出的最具人气的作品,所以评点时力求从正面进行,注意要立足作品本身,从情节、语言、内容、效果等方面评点。不要跳出作品,从网络、读者的角度评点。【答案】 在凝练深沉中用曲折跌宕的情节,简洁朴实的文字揭示爱情的淳朴、真挚和永恒,催人泪下,发人深省。
10.读下面的一段材料,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多年研究诺贝尔文学奖并出版相关著作的作家万之认为,长期以来,莫言的作品如《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等都很为瑞典文坛所看重,而其由瑞典汉学家陈安娜女士翻译的巨著《生死疲劳》今年刚在瑞典成功出版,在哥德堡书展上被隆重推荐。批评家严锋称其作品“恣肆汪洋,元气充沛,想象力惊人,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都有强烈的关怀,挖掘很深,很有现代性,堪称世界级”。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表示,如果继我之后还有亚洲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话,我看好莫言。作家麦家、方方、主持人崔永元等人也力挺莫言获奖。
从媒体采访获悉,记者对莫言的获奖这样评述:莫言是贴地气的中国本土作家,很基层,很民间,很责任;细腻表达人类的普世价值——爱和恨,和平与友善。
有人请莫言推荐他自己的一部作品,莫言推荐了今年在瑞典出版的《生死疲劳》,“因为这本书比较全面地代表了我的写作风格,以及我在小说艺术上所做的一些探索”。他说,首先,这本书是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重大问题土地农民问题的一种思考;其次在本书中,他采用了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小说中人跟动物之间可以自由地变化,通过动物的眼睛来观看中国最近50年来社会、历史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瑞典文坛熟知看重莫言;
(2)采用了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
(3)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重大问题土地农民问题的一种思考;(4)作品恣肆汪洋,元气充沛,想象力惊人,有现代性;(5)很基层,很民间,很责任;
(6)细腻表达人类的普世价值——爱和恨,和平与友善。(答出任意四点即得满分)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5个字。(5分)
【材料】五年前,科学家宣布白暨豚已功能性灭绝,江豚成了长江里唯一的淡水豚类。2012年,长江流域多次发生江豚死亡事件。专家指出:过度捕捞使长江流域渔业资源大幅减少,将会造成长江水生物种食物链崩塌;长江航运高达每半小时105艘,依靠声纳回声定位江豚易被轮船的螺旋桨误导,以致绞死或绞伤;长江沿岸每年注入的污水有320至340亿吨。这些都导致了江豚数量不断减少。
近期,我国长江流域淡水豚类科考结果显示,长江江豚全流域不足千头,其数量比国宝大熊猫还稀少。如果这个状况得不到改善,①。
专家们对此情况非常担忧。对造成江豚数量锐减的原因,专家们认为主要是 ②。江豚如果也消失了,标志着③,解题思路:回答这个问题,应先分析两段材料表达的具体内容、空格内容与材料内容的关系等。第一段主要表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江豚成了长江里唯一的淡水豚类;江豚死亡的具体原因有过度捕捞造成长江水生物食物链崩塌,航运造成江豚被螺旋桨绞死、绞伤,污水使江豚数量不断减少。由此分析,再根据第二段的内容可知,①处应填写的是长江流域江豚数量减少,不改善的话,江豚将灭亡;②处应填写的是江豚死亡的三个原因;③处应填写的是江豚死亡的危害等。
参考答案:①未来几年江豚可能会像白暨豚一样灭绝。(1分)
②食物资源锐减、长江繁忙的航运和大量污水的排入。(3分)
③整个长江自然生态的状况发生严重改变。(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