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科举考试的相关知识点[全文5篇]

时间:2021-01-26 12:4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关科举考试的相关知识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关科举考试的相关知识点》。

第一篇:有关科举考试的相关知识点

《科举制的创立》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科举考试的相关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有关科举考试的相关知识1

科举制的创立

1、科举制的含义: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2、科举制的产生:①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

②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3、科举制的完善:①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③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

4、发展: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

5、结束:清朝末年。1905年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

6、★科举制对隋唐的影响:①改善了用人制度;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有关科举考试的相关知识2

科举制度的消极意义和影响

前面说过科举制度的优点,优点基本上都是出现在唐宋时期,而到了明清,科举制度弊端显著,成为了统治集团宣传皇权和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机器。

科举制度也对文化造成了固化思想,禁锢当时人们的进步思想,加上清朝中期曾实行过文字狱导致科举制度严重禁锢文化发展。

在古代明清时期好的文学艺术作品相比隋唐时期是少了很多的,尤其是明朝的八股文考试更是扭曲了学子的思想。

清代统治阶级为了限制学子讨论政治,限制了考试内容,使得当时的科举制度僵化严重,从而阻碍了当时的社会进步发展。

因此到了晚清,很多人提出取消科举制度。

有关科举考试的相关知识3

科举制度的积极意义和影响

我隋唐以前,朝廷的很多官吏都是依靠后辈的功勋入朝为官,士族垄断了官职,因此统治阶级几乎是士族所掌控。

这样的后果就是容易造成皇权分散,士族门阀崛起,而真正有才学的人才却被挡在了大门外,无法入朝为官,这样容易造成两级分化。

所以在南北朝时期,封建官僚阶级是十分腐朽的,后到了隋唐,尽管朝廷大兴科举制度,但是在地方上选拔人才依然是士族门阀所掌控,从唐朝时期的牛李党派争斗就可以看出当时的统治阶级矛盾是何等的尖锐。

即使是在唐朝初期,还是有不少大臣反对科举的推行,而这些人基本上都是靠祖上恩荫庇佑的士族门阀,后在武则天时期,士族的气焰才逐渐被打压下去,武则天提拔起来的人基本上都是通过科举提拔起来的,这也正是为何武则天可以建立周政权的原因之一。

而到了宋代,门阀士族垄断官僚阶级的问题基本上就不存在了,因为宋代对科举制度的实行是十分重视的,即使祖上是朝廷高官,后代也是必须通过科举考试才可以入朝为官的,一次学界也将科举的兴盛时期定位在宋代。

而且宋代的科举考试内容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和健全。

所以诗歌辞赋也是在宋代达到了顶峰,在宋代出现过很多名家诗人,像张择端三苏等都是宋代时期的名家,从唐代开始就涌现出不少的名家。

可见科举制度是有利于文化传承以及文化繁荣的,我国诗词歌赋发展达到顶峰恰好也是在这一时期。

之后的元也延续了隋唐时期的科举,但是并不是很重视,直到元仁宗时期才真正得以实行。

而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就逐渐暴露了弊端,出现了很多专门垄断科举的士族,不少宗族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控制自己的势力,不过这个时期还是会有寒门子弟通过考试中举。

从上面的史载来看,科举是有利于提高官僚阶级的文化水平以及为官的素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识字率。

不仅如此,也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好学的风气,传承了尊师重教的好风气,也奠定了古代和近代教育体系的基础,因为科举的创立,在民间也不断有人开办了学堂私塾,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体系雏形。

再者就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科举是沟通统治阶级和平民之间的桥梁,也是极大的促进了老百姓的激情,有利于避免因为阶级分化严重导致的社会动荡。

有关科举考试的相关知识点

第二篇:历史上的科举考试试题

 咸丰元年辛亥恩科湖南乡试试题

转自铁血社区ttp://bbs.tiexue.net/ ] 正主考官: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道光庚子科进士吴保泰

副主考官:工部铅子库主事、则例馆提调、道光乙未科进士乔松年

第一场试题

1、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2、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宗

4、赋得“湖光尽处天容阔”,得“天”字,五言八韵。

第二场试题

1、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易经》)

2、其惟吉士,用劢相我国家。(《书经》)

3、自今以始,岁其有。(《诗经》)

4、冬,会陈人、蔡人、楚人、郑人盟于齐。(《春秋·僖公十九年》)

社区http://bbs.tiexue.net/

5、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桀俊,专任有功,以征不义。(《礼记》)

第三场试题

1、问:郑康成尝注《易》,其说散见于何书?亦有辑录之者否?其有与经不同者,盖略举之。《说苑》、《盐铁论》、《说文》有引《易》,而今无其文者,何故?《尚书》有古文、今文之别,又有谓之中文者,何人所传?《尧典》所言“九族”、“百姓”,解不同,盖为析之。《禹谟》所言“九歌”,其篇目尚有可考者欤?《诗》以风、雅、颂为三体,或谓宜以南、雅、颂为三体者,其说奚若?《鼓钟》之篇曰:“以雅以南”,《文王世子》曰:“胥鼓南”。皆谓二《南》欤?否欤?三传优劣,汉儒论者不同,宜以何人为允?刘知己推左氏而排公、谷,盖举其论、《礼运》谓:“禹、汤、文、武为小康”,信为孔子之欤?蔡邕谓“五更”之“更”当作“叟””,王劭谓古本《曲礼》无“稷曰明粢”一句,其说奚据?《仪礼》见于《汉书·艺文志》著录者,名为何经?《考工记》或以为本先秦书,或以为汉博士作,何者为是?诸生幸际右文之世,治经有素,其胪所闻以对。

2、问:《史记》所缺,褚少孙补之,然子长原本,已间有后人附入之语,可切指欤?诸侯列为世家,宜矣,而孔子亦次其间,其义安在?《汉书·古今人表》或谓其非礼,信否?范蔚宗撰《后汉书》以《志》属谢瞻,今刘昭注《八志》,何人所著?陈寿《三国志》尊魏抑蜀,而晋人也有谓蜀为正者,试举其人。《晋书》为房乔等人所修,《新唐书》为欧阳修等人所修,皆宜可观。而人或议之,其故何也?江淹有言:“修史之难,无出于志。”乃有志及符瑞灵征者,其亦有当否?礼乐之合为一,儒林、道学之分为二,体例果无乖欤?郑樵以史志不备,乃作《通志》二十略,可详言其得失?司马君实作《通鉴》,与何人共为之?《通鉴》之视朱子《纲目》,其旨趣为同为异?后之作者有《纪事本末》、有《长编》、有《外纪》、有《前编》、有《宋元通鉴》,可枚举其人?正史之外,代有杂史,其著于世者,可悉数欤?学者将备朝廷著作之选,旁稽博综,讲习已深,其以所知者著于篇。

3、问:《论语》言性相近,《中庸》言天命之谓性,《孟子》言性善,其旨同否?《孟子》又谓:“性也,有命焉。命也,有性焉。”所指各异,何以区之?周子《太极图说》言“五性感动而善恶分”,《通书》言“诚无为,几善恶”其义奚若?明道程子言“生之谓性”,何以与告子不同?又谓“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亦有合于孟子否?伊川程子论敬,既曰“有主则实”,又曰“有主则虚”,先后何以互异?喜怒哀乐之未发,程子以为中者,在“中”之义非《中庸》之“中”,试为析之。张子谓“心统性情”,而程子曰“心一也”,有指体指用之别,其意同欤?异欤?邵子论心性之言,朱子称其著实,可举其语?《中庸》言率性,《大学》言正心,似性为体,而心为用。朱子论心性,谓“当先说心”,何欤?朱子又谓“以天命谓性观之,天是心,命是性”,又谓“性,天理也”,能闻其义欤?圣代敦崇实学,诸生研究切劘,必有所得,其陈之以觇蕴蓄。

4、问:《周礼》大司徒比闾族党,即后世保甲所由昉,说者谓管子善师其意,其制若何?汉承秦旧,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主之者何职?亦有名臣起自乡官者,试举其人。东汉尝优乡官而赐之爵,试举其事。魏太和中,李冲请准古制,立邻、里、党三长,其效可见欤?周苏绰作六条诏书曰:“非直州县之官,皆须善人。爰至党、族、闾、里、正长之职,皆当审择。”然其治终未近古。隋苏威奏置五百家乡正,事终不行,其故何也?唐有里正、坊正、村正,宋有里长、户长、蓍长,厥制孰善?王安石行保甲法,其意亦上拟周官,而民以为扰。明王守仁行之于南赣而民以为便,其不同者何由?徐幹《中论》致意于六乡、六遂,以为庶事所从出;马端临《通考》又深言:“后世乡职之日贱,欲慎其选而收其功”,厥道何从?方今雅化旁流,民俗日上,相友相助之风,习熟已久,尚酌古今之所宜而约言之。

转自铁血社区ttp://bbs.tiexue.net/ ]

5、问:湖南石刻莫古于《禹碑》,韩退之一诗,昭著于世。此外,唐人尚有题咏及之者,能举其篇欤?前人载籍亦有先言之者欤?明代释其文者,凡几人?杨慎所释,世以为博洽,其果可信欤?《汉蒋君碑》或云蒋琬,或云蒋嵩,二者孰是?九疑山有蔡邕铭辞,何人所书?《谷朗碑》文内“非子”作“扉子”,“浏阳”作“刘阳”,征于他书可证否?《唐麓山寺碑》世称三绝,而王元美讥之,何故?颜鲁公书《中兴颂》,为元次山撰,有曰“复复指期”,“复复”二字作何解?《浯溪铭》,书者或以为李康,或以为季康,可为决之?《峿台》、《□(广+吾)亭》二铭定为谁书?盖为辨之。“□(广+吾)亭”之“亭”或作□(厂+亻+页),于义何居?宋大儒周茂叔、朱子、张敬夫亦有釮石之文欤?此外,唐宋名流于皇甫湜、柳子厚、刘梦得、米元章、黄鲁直,皆有翰墨留于斯土,可条举欤?士生是邦,稽古有年,盖钩贯而详述焉。

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恩科会试试题

第一场(史论5篇)

1、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藩镇)

2、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平戎)

3、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变法)

转自铁血社区ttp://bbs.tiexue.net/ ]

4、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举贤)

5、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以夷制夷)

第二场(各国政治、艺学策5道)

1、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

2、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3、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转自铁血社区tp://bbs.tiexue.net/ ]

4、《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曰土地、曰资本、曰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方今修明学制,列为专科,冀存要术之遗。试陈教农之策。

5、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第三场(《四书》《五经》义)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

2、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

3、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第三篇:有关科举考试的成语

有关科举考试的成语

1、一举成名: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2、白蜡明经: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

3、风檐寸晷:风檐:不能蔽风雨的场屋;晷:日影,时间。在不蔽风雨的破檐下争取一寸的时光。形容旧时科举考试的紧张状态。

4、蟾宫折桂:蟾宫: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5、郤诜高第:比喻指科举高中,荣登榜首。

6、沆瀣(hàngxiè)一气: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7、大魁天下:大魁:指旧时科举考试殿试第一名,即状元。指中了状元。

8、异路功名:旧指没有科举考试,凭功劳而得到的官位。

9、月中折桂:在月亮中折桂树枝。比喻科举及第。

10、及第成名: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通过考试并得到功名。

11、独占鳌头: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点状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12、郤诜丹桂:晋郤诜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自视为“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13、朱衣使者:指科举考试官。

14、小题大作:小题:明清科举考试,以“四书”文句命题。拿小题目做大文章。比喻把小事情当做大事情来处理。

15、十年窗下: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16、金榜题名: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

17、攀蟾折桂:攀登蟾宫,折取月桂。喻科举登第。

18、年谊世好:年谊:科举时代称同年登科的关系;世好:两家世代友好。科举时代两家因同年登科而为世交的人。

19、得意门生:得意:称心如意;门生: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后泛指学生。最满意的弟子或学生。

20、桂林一枝,昆山片玉:昆山:昆冈,古代产玉的地方。桂花林中的一枝花,昆山中的一块玉。比喻科举考试中的出类拔萃的佼佼者。

21、杨穿三叶:原指射技高超。也比喻兄弟三人相继科举及第。

22、开科取士:科:科举考试。指旧举行科举考试以选取优异的士人。

23、暴腮龙门: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

24、连中三元: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25、名落孙山: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第四篇:描写科举考试的唐诗赏析

科举考试在中国历史上沿用了1300多年,它的许多重要特征都在诗歌中有所反映。

参加科举考试的目的是什么?正统的道貌岸然的儒士们说,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在一般读书人看来,这似乎太高尚、太严肃也太遥远了,他们现实的追求就是改变自己“寒士”的生存状态,进而一步步走上升官发财、封妻荫子、光宗耀祖的道路。对于寒士们的这一追求,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是予以认可并给予引导鼓励的。

宋真宗有一首劝诱士子读书应举的《劝学诗》,其中有诗句“书中自有千斤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些诗句在读书人中流传了1000多年。作为一个皇帝,写出这样的诗句或许太“俗”了,但他毕竟没有故作高雅。也许正是因为这诗句道出了读书人的真实追求,所以由此又演变出了一句民谚:“少年读书不用心,不知书中有黄金”。

参加科举考试,有一举得中而洋洋得意的,也有久考不中而失魂落魄的。这在诗歌中都有所反映。唐朝诗人孟郊在科举考试中一再受挫,终于憋不住心中的郁闷写下了《再下第》诗:“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连败连战,终于在年已50岁时于贞元12年(公元796年)金榜题名。他兴高采烈地写下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今天,人们常用“春风得意马蹄疾”来形容一个人在顺境中志得意满的神态。

科举考试既是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的手段,也是统治者收获笼络文人的牢笼和圈套。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见新进士于榜下辍行,喜不自禁地对侍臣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的确,大批文人都想通过铁砚磨穿、青灯熬干式的努力于科考中金榜题名,他们甚至老死科场也无怨恨,哪里还能有新鲜活泼的思想产生呢?哪里还会怀疑甚至反对当权者的统治呢?无疑,科举制度起到了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这一点即使在当时,也曾被一些人彻底看透,因此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

原文地址:描写科举考试的唐诗赏析作者:泥融沙暖

唐代读书人的主要出路,是参加科举考试,考取后就有可能做官。唐朝科举设立的科目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明经与进士两科。明经科主要考贴经,考题是将儒家经典上的文字用纸贴掉几个,叫应考的人添上。这主要靠死记硬背,考不出水平。进士科则主要考诗赋,形式比较自由,使应考的人能显示自己的才学。同时,明经科录取名额多,约占十分之一、二,进士科就难多了,应考的上千人,录取不过二、三十人。因此,唐代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谚语。唐诗中就有不少描写当时科举考试的诗,这里撷取几首赏析,既可了解科举考试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又能体会参加进士考试人的心情。

画眉深浅入时无——考前问路

唐朝的进士考试,并不是密封卷。主考官除了看考生的卷子外,还要考虑此人在社会上的名气、品行。更重要的,还要看有无达官贵人的推荐。因此,参加考试的人,总要想尽办法使自己的诗文在社会上出名,或者走各种后门,找有势力或有名望的人向主考官举荐。这里就有一首向主考官自荐的诗:

闺意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此诗的意思是:昨天晚上举行婚礼夫妇入洞房,第二天一早要到堂上拜见公婆。新娘梳妆完后羞答答地低声问她丈夫:我画的眉毛颜色身件合乎现在的流行式样吗?

如果不知道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谁都以为这是一首描写新婚夫妇闺房乐趣的诗歌。它的确写得很传神,尤其是第三句的“低声”二字和第四句的问话,生动地描绘出了一个新嫁娘的娇羞形象。可再一细看诗的题名,就可以知道更有其深意。此诗还有另有一个题名,叫做“近试上张水部”。意思是:最近要考试,作此诗呈给水部员外郎张籍。张籍是唐代著名诗人,同时又是朝廷的现任官员。因此朱庆馀写这首诗呈送给他,希望得到他的赏识后,在社会上代为宣扬,使考试容易被录取。

在上面这首七绝中,作者自比为新娘,将张籍比喻为新郎,将主考官比作舅姑(公婆)。因此从作者写这首诗的本意看,应该结实成:最近即将参加进士科考试,考完后卷子就要由主考官评阅了。我虽然有信心考好这次试,但是还要向您请教,不知我写的诗文是否适合主考官的口味。

张籍读了这首诗后,立即写了一首七绝,作为自己的回答。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由这首答诗可以看出,张籍对朱庆馀的诗文是多么的欣赏。诗的意思是:你象刚妆扮好的越地美女一样出现在镜湖湖心,自己知道非常明媚艳丽可还有点犹豫不定。其实你何必不放心,即使是穿着齐纨(山东所产的细绢,以质佳著名)的浓妆美人,也并不值得珍贵,最可贵的是越女的风韵天然,歌喉宛转。她唱的一曲菱歌(指朱的诗文)才真是万金不换啊!

越地为春秋时越国故址,在今浙江绍兴一带,唐时为越州。越国因出过西施这样的著名美人,因此在民歌、诗文中,经常用越地姑娘作为美女的代称。朱庆馀是唐越州人,故诗中用越女比喻他。镜湖即鉴湖,在绍兴县南,因湖水澄清如镜而得名。

自此以后,张籍向朱庆馀要来他的新旧诗文二十余篇,经常向人推荐赞扬。当时张籍诗名很大,人们很重视,纷纷传抄诵吟。于是朱庆馀的诗名广泛传播,果然在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考取了进士。

广陌万人生喜色——放榜看榜

靠考进士在唐朝是很重要大的事情,有关这方面的诗歌很多,例如每年正月、二月考试发榜,无数人赶来看榜,关于这个紧张的时刻,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两首诗:

放榜日

徐 夤

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万里随便金鸑鷟,三台仍借玉连钱。话浮酒影彤霞灿,日照衫光瑞色鲜。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看榜日

刘 沧

禁漏初停兰省开,列仙名目上清来。飞鸣晓日莺声远,变化春风鹤影回。广陌万人生喜色,曲江千树发寒梅。青云已是酬恩处,莫惜芳时醉酒杯。

第一首诗的意思是:喧闹的车马声中人们准备上朝,听说考进士已发榜了。皇亲贵族们坐着饰有金凤凰的车子,大官们骑着快马(鸑鷟为凤凰别名;三台指位至三公的大官;玉连钱为骏马名),老远赶来看榜。新科进士们在花下欢宴,酒中映出灿烂如红霞的花影,那照在新进士衣衫上的太阳,也闪着吉祥如意的光辉。长安十二条大街的高落上,家家都卷起帘子来看这些神仙似的新科进士们。

第二首诗的意思是:天刚破晓,皇宫中更漏声听了(更漏为记时工具),秘书省的门大开。宫中颁布了新考中进士的名单。莺儿在旭日的柔光中飞鸣,轻拂的春风带来了回归的仙鹤。城内成千上万的人个个喜气洋洋,曲江池茂密的梅花正在盛开。进士们青云直上就在眼前,赶快酬谢朝廷的恩典。切莫辜负这美好的时光快喝一杯吧!

由这两首诗可以看出唐代对进士的重视,连皇亲贵戚,最高品级的大官们,都纷纷赶来看榜。人们把新进士看得象神仙一样。他们衣服上的阳光也象是吉祥如意,喜气洋洋的。全长安的人都伸长脖子,想看看新进士们究竟长的是什么样子。

金榜高悬姓字真——登科及第

看榜的场面都这般热闹,那么,新考中的进士们自己呢?他们得意欢乐的心情是可以想象的。例如,中唐时诗人孟郊,一生穷愁潦倒,到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中进士后他写了一首诗《登科后》,心情是大不一样了。

登科后

孟 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在这首诗中,诗人兴高采烈地说:过去的穷愁潦倒不值得一谈了,今日多么欢畅前途无量。在春风中我洋洋得意地骑着快马,一天内和同榜的进士们游遍了长安著名的花园。

诗人袁皓在唐懿宗咸通年间中进士,当时他写了一首七律《及第后作》,描写了自己从看见榜上有名而惊喜交集,然后感慨多年辛苦,如今跳过这一关的轻松愉快。

及第后作

袁 皓

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蓬瀛乍接神仙侣,江海回思耕钓人。九万抟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风尘。升平时节逢公道,不觉龙门是险津。

诗的意思是:高挂的进士榜上真有了我的名字,多么的幸运啊!分得了这样一枝美好的春色。在这象蓬莱一样的长安会见了神仙般的同榜进士,不禁回想起在江上田间耕钓的友人。现在我象大鹏展翅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可这是在风尘中辛苦了十年的结果啊!在这太平的时节又遇着主考官员公允,我不感到龙门是难于通过的险要关口了。

耻作明时失路人——落第长安

考进士录取的毕竟是极少数,绝大多数落第的人们心情怎样呢?我们可以看看下面的诗篇:

落第长安

常 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落第归乡留别长安主人

豆卢复 客里愁多不记春,闻莺始叹柳条新。年年下第东归去,羞见长安旧主人。

前一首诗的意思是:家园是那样美好可我还留在长安,在这圣明的时代考不上进士真感到羞耻。回去恐怕故乡的花木鸟儿都会嘲笑我,还是在长安再暂住一年吧。

第二首诗的意思是:我这个在长安的旅客忧愁太多竟忘记了春天,偶然听见黄莺啼叫才知道柳条又发绿了。一连几年都没考上,又要回东边的故乡去,真不好意思向长安旅店主人这个老熟人告辞啊!

唐诗人钱起,是著名的“大历十才子”之一,他于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751年)考着进士。根据他也写有《长安落第》这样的诗表明,他同样落过第。

长安落第 钱 起

花繁柳暗九门深,对饮悲歌泪满襟。数日莺花皆落羽,一回春至一伤心。

此诗的意思是:重门深闭的宫殿中鲜花盛开柳丝低垂,对酒唱着悲歌泪水落满衣襟。不久后春光过去花谢了莺儿也换了羽毛,每一回春天来到,不幸的落第使人免不了又一次伤心。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科举制创立于:()

A、东晋 B、南北朝 C、隋朝 D、唐朝

2、在唐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含义是()A、不管年纪大小都参加科举考试

B、明经和进士是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

C、人们都看不起明经科 D、人们普遍推崇进士科

4、下列对唐朝科举考试不正确的说法是:()A、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 B、它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C、它对参考者有严格的家庭出身和年龄的限制 D、它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5、(2008年·泉州市)唐朝时期,士人取得雁塔题名资格的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 B.从事商业活动 C.建立战功 D.修炼德行

6、下列各项制度中,为隋朝创立的有:①郡县制 ②均田制 ③三省六部 ④科举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2008年·淮安市)现今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在古代科举考试中,下列皇帝最早对考生采用面试方式的是

A.唐太宗 B.武则天C.唐玄宗 D.唐高宗

8、“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形象刻画出的科考情况是()

A、秀才科 B、明经科 C、进士科 D、明算科

9、自隋唐以后,读书人实现“朝为天舍郎,幕登天子堂”梦想的主要途径是()

A、九品中正制 B、推荐制

C、科举制

D、自荐制

10、进士科中,主要测试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能力的项目是()A、策问

B、杂文 C、经史

D、诗词

11、(2010年山西省)魏晋时期,官员大多数从高门权贵子弟中选拔,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了三分之二。这种变化说明

A..唐政府不任用权贵子弟 B.唐政府力求以才学选官

C.唐朝社会文学艺术繁荣 D.唐朝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12、(09?揭阳)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1300多年初期在选拔人才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它最早诞生于

A.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13、(08?玉林)隋朝在历史上的作用,不能因其时间短促而忽视。下列属于隋朝在制度方面革新的是

A.科举制度 B.行省制 C.厂卫制度 D.军机处

14、(08?威海)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该皇帝是

A.秦始皇 B.孝文帝 C.隋文帝 D.隋炀帝

15、(07?日照)有的西方学者称科举制度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一发明始于

A.汉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

16、(06?潍坊)观察“举子看榜”图。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A.汉代 B.隋代 C.唐代 D.宋代

17、(07?连云区)历史小话剧《赶考途中》是这样设计的:“时间:××地点:去京城赶考的路上人物:张公子、李公子、书童旁白:张公子,世家大族子弟,带着书童张二,去京城赶考。……”该剧所反映的这一现象最早开始于

A.秦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

18、(09?连云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一现象,与下列哪项制度的推行直接有关

A.禅让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19、(2008·徐州市)徐州市的户部山有条状元街,“状元”一词和下列哪种制度有关

A.分封制 B.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三省六部制 20、(2008年·湛江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武则天对科举考试的创新有

①使科举考试成为固定的制度 ②开创殿试 ③开创武举 ④实行诗赋取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2008年·聊城市)“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该诗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禅让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

22、(2008年·莆田市)

1、科举制度对中国产生重大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科举制度?他创立于什么时候?(2)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请问哪一科相对容易些?

(3)有了科举考试,就有了考试作弊。请你就如何杜绝当今考试中存在的舞弊现象,提一点合理的建议。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请回答:(1)上述三则史料都与唐朝的什么政治制度有关系?

(2)材料一是什么意思?

(3)材料二、三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4、读句子,找答案

下列句子中,有些与科举制有关,请把它们找出来。①“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②“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④“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⑦“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⑨“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25、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人赵嘏 材料二:“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入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唐太宗 阅读后回答:

①材料一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1分)

②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1分)什么朝代逐渐完善?(1分)

③对这种制度起着发展和完善作用的关键人物有哪些?(3分)

④唐朝最重要的科目是什么?(2分)

③ 从材料看,这种制度获得收益最大的是谁?(1分)

⑥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4分)

26、(2010 湖北十堰,22)我国由隋代开创直至清末才被废除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科举制 D.推举制

27、(2010湖北黄冈,9)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至此,历经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科举制逐渐完善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28、(2010山西省,2)魏晋时期,官员大多数从高门权贵子弟中选拔,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了三分之二。这种变化说明

A.唐政府不任用权贵子弟 B.唐政府力求以才学选官 C.唐朝社会文学艺术繁荣 D.唐朝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29、(2010湖南邵阳,3)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开创于唐初,废除于清末 B.通过分科考试选拨官员的制度

C.毫无公平公正性可言 D.看重门第,不利于选拔人才

30、(2010 江苏南京,5)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31、(2010山东聊城,5)“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D.行省制

32、(2010四川重庆,2)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 A.隋朝

B.康朝 C.明朝

D.清朝

33、(2010年重庆江津区,2)唐朝读书人要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是

A.辛勤耕作 B.作战立功 C.经商致富 D.参加科举考试

34、(2010 福建莆田,2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zān fú)望之继世。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王定保《唐摭(zh

í)言》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三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1)材料一中“科第之设”是指哪一制度的创立?何时创立?(4分)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科第之设”的历史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2分)

(1)科举制度;隋唐时期。(4分)

(2)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给社会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3)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历史的发展;“愚天下之心”。(2分。答出其中一条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37、(2010江苏苏州,30)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美好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一一《墨子》

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茏,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三 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齐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惠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1分)(2)材料二、三都涉及到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1分)试依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简述其影响。(2分)(3)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1分)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1分)(1)不论贵贱,选贤用能(或尚贤)。

(2)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官吏来源;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特权垄断,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的合理性。

(3)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第五篇:大唐无双2---科举考试题目

请问“人生贵贱无终始”的下一句是什么:倏忽须臾难久恃

诗歌“鹅”的作者是谁:骆宾王

以下名将神兵中不是刀类的是:破空

以下哪项不是秦腔的别名:大戏

从姓氏的演变看,下列姓氏中较古老的应是:姬

以下不属于道教四大名山的是:峨眉山

后世的哪一种运动是由蹴鞠演变而来:足球

请问“古人一言重”的下一句是什么:尝谓百年轻

鋋是什么类别的兵器:矛类兵器

地听的作用是:侦测敌人方位

“被中香炉”是谁发明的:丁缓

声望如何获得:通过击败等级相近的紫名玩家获得

阵营任务每天最多领取多少个:5

禅宗的二祖是:慧可

请问“神龙见像日”的下一句是什么:仙凤养雏年

三国东吴建造的五层楼船战舰,可载兵约多少人:3000

骨珠所代表的意义是:无常

古代发明的“云梯”主要用于哪一项:攻城掠地

网易邮箱支持2G超大附件,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所有选项都可以

越人歌是哪个民族的民歌:壮族

中国最早的文人诗是:麦秀歌

请问“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下一句是什么:玉人何处教吹箫 试练在何处进行:成都长安洛阳的试练官都可以进行

天赋点如何使用:打开技能页,用天赋点学习天赋技能

踏弩曾在哪个朝代的军队中大规模装备:秦朝军队

被称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名画家是:唐寅

陶甑的通途是:烹饪

“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来形容唐朝诗人李白和谁:李贺

石头城是哪座城市的别称:南京

请问“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下一句是什么:东风无力百花残

秦在统一战争中最先和最后灭掉的诸侯国是:韩、齐

藏宝图如何鉴定:可在长安洛阳的神手张处进行鉴定

泼水节是哪一民族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傣族

毛公鼎是毛公为了感谢哪朝皇帝所铸:周王

木兰诗是哪个时期的民歌:南北朝

《搜神记》的作者是:干宝

请问“漫漫秋夜长”的下一句是什么:烈烈北风凉

PK值如何清洗:保持在线或让非红名玩家杀死来清洗

后缀属性圣灵不可能出现以下哪一种数值:70

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山之北,水之南

介绍了勾股定理及其在测量上的应用的著作是:《周髀算经》

游戏中获得的开阳,玉衡,瑶光令牌有什么作用:在道具商城中购买最强力的商城装备

攻克黎阳粮仓,使得瓦岗寨增兵二十万的智将是:徐茂公

请问“借问酒家何处有”的下一句是什么:牧童遥指杏花村 以下哪种不是鱼洗盆能产生的效果:产生鱼形波纹

范蠡(li)是春秋时哪国人:越

带领几千娘子军驻守玉门关的巾帼英雄是:平阳公主

请问“仰天大笑出门去”的下一句是什么:我辈岂是蓬嵩人

山城是那座城市的别称:重庆

最早提出勾股定理的西周数学家是:商高

在163邮箱可以用1个邮箱积分兑换多大的网盘:163M

《文心雕龙》的作者是:刘勰(xie)

源于汉代的风扇车是一种什么器具:农用工具

著名的“秦城”是为了防御谁的进袭:西瓯(ou)

金卡,银卡,铁卡武将的俄总成长率最高分别为:8,7,5

世上最早的麻醉剂是:麻沸散

请问“宝照含天地”的下一句是什么:神剑合阴阳

中国古代历法名著《授时历》的作者是谁:郭守敬

鬼谷子是哪种思想家的代表人物:纵横家

模具和武器防具能拆解码:写着可拆解的模具和武器防具都可以拆解

《短歌行》是以下哪一位的作品:曹操

锁子甲是从哪里传入中原的护甲:欧洲

寡妇清除了出巨资修长城外,还为秦始皇提供了大量的什么物质:水银

请问“空山新雨后”的下一句是什么:天气晚来秋

故事中的“桑梓”一般被引喻成什么:家乡

什么颜色名字的怪物可以作为武将被收服:白色 六博是一种怎样的游戏:棋类游戏

中国最早的统一货币是:半两钱

源于南北朝时期的白高帽,是哪种身份的人佩戴的冠帽:皇帝

以下不属于我国奴隶社会确立和发展的时期是:东周

网易旗下的163邮箱可以发送多大的超大附件:2G

哪一种名茶产于福建安溪:铁观音

槊(shuo)是由矛和棒演变而来的,出现于什么时期:战国

曾手执匕首劫持齐桓公的刺客是:曾沫

《测圆海镜》的作者是:李冶

殳(shu)书是一种专门刻在什么东西上的文字:兵器

《兰亭序》是谁的作品:王羲之

长信宫灯是哪个朝代的精巧灯具:汉

古代把农历每月月末一天叫什么:晦

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的是谁:英布

黑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混合成分不包括:甘油

请问“仙客厌人间”的下一句是什么:孤云比性闲

冶铸出“龙渊”,开创中国冷兵器之先河的人是:欧冶子

《考工记》为哪个时期的手工艺专著:先秦

请问“团扇秋风起”的下一句是什么:长门夜月明

如何增加武将的战斗技能格到6个:使用道具商城中的培元丹可以增加

始于商西周时期鼓风器的主要用途:冶铸

前缀属性卓越是通过什么贡献点兑换得到:论剑山庄 南宫燕有多少兄弟:3

明朝实行三司分权,请问以下是哪三司:提刑按察使司

南北朝,火柴取火原理相同的是:发烛

戣是一种古老的奇门兵器,出现于哪个时期:商周

僧人所持戒刀的用途是:切割袈裟

下面哪个不是西藏棕熊的别称:蜜熊

“清初四画僧”中“八大山人”指的是:朱耷

身为指南针的鼻祖的司南,出现于哪个时期:战国

越女是什么时代的女剑客:春秋

八阵法出自哪一个兵书:孙膑兵法

被称为平民圣人的思想家:墨子

红拂女之前是谁府中的歌姬:杨素

与赵象相恋的是谁:步非烟

神秘青铜大立人是什么时候铸造的:商

有沉鱼之美的人是:西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出自哪位诗人之笔:李白

置身潜入夜香阁,探听夜香情报的南宫弟子是:醒月

灵渠沟通的两条河流是:长江 珠江

唐太宗李世明是唐朝的第几位皇帝:2

楚汉之争:项羽刘邦

乘坐两排轮子的大客车那个地方最颠簸:车后部

“全唐诗”收录了唐朝多少诗:4万8千首

第一届诺贝尔科学奖颁发的时间为:1901年

被誉为“书圣”的是哪位书法名家:王羲之

明上河图作者是:张择端

下里巴人

流传于:战国

千军斩 名将技能是:罗城

中医开山鼻祖是:扁鹊

水经注的作者是:郦道元

在冰剑村的南宫世家弟子是:南宫平

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汉武帝

鞭有单双软硬之分,硬鞭的用途是:马上作战

南岳衡山的最高峰是:祝融峰

废除丞相制度后,明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管制是:内阁

唐朝的宫廷舞是:燕乐

请问“十步杀一人”的下一句是什么:千里不留行

唐三彩最常见的三种颜色:黄绿白

夫妻名将是:李靖 红拂女

非初唐四杰:杜牧

请问“天将下三宫”的下一句是什么:星门召五戎

“七月流火”指天气怎样:天气变凉

《步辇图》的作者是:阎立本

助信陵君完成援赵之事的义士是:朱亥

古代婚礼中,新人要共吃一物叫“共牢而食”,“牢”是指:小猪

首次阐述负数加减运算法的数学:九章算术

据《百家姓》中的排序“赵钱孙李”,“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却排第一。由此可以推断《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宋

射礼是进行什么活动:礼仪

《女史箴图卷》的作者是:顾恺之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哪处景物:庐山

古月的恋人仰阿莎是乌部国王的:女儿

请部“江南江北旧家乡”的下一句是什么:三十年来梦一场

殷墟不是哪一项闻名于世:丝绸

下面哪一句是林黛玉《葬花辞》的最后一句:花落人亡两不知

不空金刚像作者:李真

以下哪个是鸣沙山的别名:沙角山

下列儒家经典,不是由孔子编订、整理的是:论语

女贞相传是春秋时期哪个国家一位女子的名字:鲁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作者是:曹操

请问“赤土流星剑”的下一句是什么:乌号月明弓

下载有关科举考试的相关知识点[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关科举考试的相关知识点[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剑侠情缘3简体中文版科举考试题库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下面哪些物件儿能从阅读书中获得?阅历,体力 2鹤顶红实是_____石。(两个字)红信 3鹤顶红名字得来是因为它生的很像仙鹤。否 4霸王枪重多少斤?八十一斤 5霸王枪......

    浅析明清科举考试与学校教育

    浅析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与学校教育 [摘要]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考试制度,科举考试是一种国家通过考试选拔文官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从隋唐确立到清末1905年废除,历经1300余年,对......

    千年科举考试的特殊符号-状元

    状元:千年科举考试的特殊符号 科举,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对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民俗乃至民族性格的深刻广泛影响,很少有一种制度能够和它相......

    《九龙朝》科举考试题目答案大全

    《九龙朝》科举考试题目答案大全 1、“丑小鸭”这个形象来自: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 答案:安徒生童话 2、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阿Q正传》,《狂人日......

    科举考试与公务员考试之比较

    科举与现代公务员之比较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和古代科举制度同为大规模社会性考试,都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传承关系,又存在明显的区别。 首先,从二......

    剑侠情缘3科举考试题库(推荐五篇)

    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下面哪些物件兒能從閱讀書中獲得?閱歷,體力 2鶴頂紅實是_____石。(兩個字)紅信 3鶴頂紅名字得來是因為它生的很像仙鶴。否 4霸王槍重多少斤?八十一斤 5霸王槍......

    科举考试中八股文的测量功能概述

    第 37 卷第 4 期 Vol.7 No. 3 * 4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年 7 月 July,2011 l S ia i t Journa ofSouthwestUniversty (oc lScencesEdiion) 科举考试中八股文......

    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舞弊的杜绝 2

    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舞弊的杜绝 摘要: 科举考试制度是中国古代自隋唐至清朝的主要选官制度,科举考试决定着士子的前途命运,因此一些考生想方设法舞弊,朝廷为了保证科举考试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