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的知识点
知识是人们前进的最大动力,因为有知识,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也知道我们将要到哪里去。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的知识1
第一课: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
考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1)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
(3)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考点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产生:物物交换— 扩大的物物交换— 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的货币。
3.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外,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考点4:金属货币与纸币
1金属货币: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
2.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考点5:货币与财富
1.货币被崇拜的原因:货币产生后,就成了社会财富的象征。
2.货币并不神秘:不应盲目崇拜,从货币的起源看,它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等基本职能。
3.对待货币的正确态度(三句话):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考点6:结算与信用工具
1.信用卡:
含义:银行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支票:
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现金和转帐支票在我国主要分为转帐支票(付款单位或个人开票后,收款到银行把款转入自己帐户)和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考点7:外汇和汇率:
1.外汇的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2.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则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
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②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③人民币升值减轻了中国外债的压力;④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
人民币升值的弊:①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②人民币升值使得外商在中国市场购买商品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③人民币升值将会加大国内就业压力;④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的知识2
第二课:价格
(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考点8:价值与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生产者意义:个别劳动时间和商品价值量无关,当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越少,创造的价值总量越小,则处于不利地位。反之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越多,创造的价值总量越大,则处于有利地位。→决定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缘故。
考点9: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二者成正比关系
考点10: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1)调节产量。(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改动的地方)
考点11:供给与需求
除了价值决定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还包括供给与需求。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注意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
考点12: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价格影响供求。(价格由市场形成)
1.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
2.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1)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
(2)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考点13: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商品价格的变动,意味着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变动,这种消费者收入的变动会导致消费者对商品购买量的变动,从而使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改变,这被称为收入效应,影响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考点14: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改动的地方p16)
1.调节产量。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就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反之就会增加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物。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的使用量;反之就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考点15: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1)互为替代品: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
(2)互补品: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价格的变动,与对其自身的需求量成反比,与替代品的需求量成正比;互补商品价格的变动与其自身商品及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均成反比。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的知识3
第三课:消费
考点16:影响消费的因素
1.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①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②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亦然。
(2)居民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未来收入预期乐观,消费量就会加大;反之,会减少消费量。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2.还有物价的变动、居民的消费观念等。
考点17:消费类型
1.按交易方式不同: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2.按照消费的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考点18: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2.恩格尔系数:
(1)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我国恩格尔系数降低的原因:①根本原因: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②直接原因: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2)影响: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考点19:消费心理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是与众不同,标新立异。过分标新立异不提倡。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这种消费心理不健康。
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特点是讲究实惠,根据需要。是一种理性消费。
考点20:消费行为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
所谓适度消费,包括不滞后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
量入为出,使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合理进行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轻精神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其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表现为“5R”。)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的知识点
第二篇:2014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整理
《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
一.关于价格相关知识(热点应用:物价、CPI、PPI、房价)
1、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主要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包括供给影响价格、需求影响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价值量是由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其它因素:国家的宏观价格政策、货币的价值(反比)、纸币的发行量(正比)、人们的购物心理等。2.价格变动的影响?(生产、生活)(1).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①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需求法则: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呈反向变动。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③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
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2)对生产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物。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二、关于消费相关知识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根本原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主要原因:居民的收入
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当前可支配收入
②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3)其它原因:物价水平、消费心理和消费环境也会影响人们的消费 2.如何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
(1)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2)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收入预期。
(3)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4)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5)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6)个人:要努力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7)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3.常见的几种消费心理?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既不超前也不抑制。)(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轻精神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以保护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概括为“5R”。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民族自立自强、个人成就事业都离不开艰苦奋斗精神)4.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②消费所形成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具有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的积极性。5.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1)要以经济建设这个中心。(2)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3)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
(4)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
三、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
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1)是什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为什么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如何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新修改)
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2.公有制主体地位
(1)主体地位的体现:
(2)怎样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①要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②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3.非公有制经济
(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根本原因、地位、作用)
①现实原因: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意义: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④作用:在吸收社会资金,增加就业,增加国家税收,方便人民生活,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怎样大力发展非公制经济、民营经济?(或问中小企业)—国家 ①完善法律法规,依法保障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②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积极的发展。③放宽非公有制企业的市场准入。
④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⑤营造促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
⑥加强和改进政府的宏调,加大税收、信贷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⑦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健全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四、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1.企业如何经营成功?
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④公司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⑥企业要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形成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同时敢于运用世贸组织的规则,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⑦进行“强强联合”和企业兼并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我国企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应对国际贸易竞争? 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国际市场为导向
②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④企业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形成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⑤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坚持“以质取胜”,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⑥坚持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⑦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安全的防范意识,要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五、解决就业问题
1.为什么要解决就业问题?
(1)社会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能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就业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扩大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2)对于劳动者的意义: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1)从国家角度说:
①从根本上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③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④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⑤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2)从企业角度说:
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3)从劳动者角度说:
①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即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②要提高技能和素质,积极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③发扬创业精神,实现自主创业; ④增强维权意识,提高维权能力。
六、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热点:安全事故、民工荒、劳动者尊严)
1.为什么要实现和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②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③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2.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1)国家:
①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
②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③加强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建设,健全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2)企业:
企业经营者应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严格遵守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自觉维护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3)劳动者:
①基础: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②依据: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③途径:要增强权利和法律意识,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当自己的权益受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七.收入分配问题(热点:提高劳动报酬比重、医改、教育公平、社保、国富-民富、幸福指数)
1.我国的分配制度
(1)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采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客观必然性)①生产决定分配,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④实践证明:这种分配制度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必要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的伟大变革。
3.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新修改)4.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1)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2)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
(3)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4)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扩大内需。
(5)它有助于协调人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有些新修改)
(1)根本: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2)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3)重要举措: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4)重要举措: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国家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5)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7)加强国家宏观调控,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6.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7.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
(1)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2)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收入比例关系 8.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①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②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9.增值税的作用:①只对增值额征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②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热点:营业税改为增值税)10.公民为什么要依法纳税
①从税收的地位看: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②从我国税收的性质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③从我国税收的作用看:税收是国家实现职能的物质基础,有国必有税
④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看: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 11.怎样更好地依法纳税
①从国家方面讲:国家要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加强税收征管,不断提高征税人员的素质。②从公民方面讲:公民要增强纳税人意识(权利和义务意识),自觉履行纳税义务,增强自己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八、关于市场经济知识(热点:CPI上涨、宏调政策、楼市、金融危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市场(无形手)配置资源的优点和缺点:(1)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②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价格、供求、竞争机制调节(2)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及危害: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③因此,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所以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3.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国家:(1)①建立良好的市场规则,完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
(2)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是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3)政府要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 个人:(1)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2)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企业:遵守法律和道德,承担社会责任,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4.关于诚信建设
(1)为什么加强诚信建设?:
①.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②.诚信缺失的危害: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坟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③.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生存竞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④.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2)怎样加强诚信建设?
国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企业与个人: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应用热点:食品安全、产品质量、非法涨价等问题,根本的是市场秩序)
5、加强宏观调控------计划手段(有形手)
(1)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2)为什么加强宏观调控?
①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a.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b.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需要加强宏观调控。
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③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社会义市场经济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区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2)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九.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战略)
1、全面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有那些新要求?(根据十八大所做的新修改)(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①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②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③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4化1村1区域”)(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②就业更加充分。
③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
④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3、为什么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修改)
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②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③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GDP的增加,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4、怎样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新修改)①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②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③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④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5、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修改)★(经济生活的“万金油”)▲(1)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性)?--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措施?(或:怎样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⑥坚持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
▲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①重要性: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②要求: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关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1)重要性: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式的主攻方向。(2)要求:①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②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③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1立足点、1区域发展、2依靠、坚持走“4化”道路)
▲关于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重要性: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
问题的根本途径。
(2)要求: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关于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①重要性: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②要求: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补充: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美丽中国”、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国家应:
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④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⑤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企业应: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发展战略,确立开发低碳、环保产品的战略定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转变发展方式;②面向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利用发展低碳经济的契机,开发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低碳产品;③坚持诚信经营,创造低碳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同时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④通过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劳动素质和劳动技能。
★消费者应:①转变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②增强节能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积极参加节能减排活动,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积极影响: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②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发展;③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消极影响:(1)导致两极分化: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使世界
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
(2)影响经济安全:由于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2、我国为什么必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①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②是加快现代化建设、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④可以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与“入世”带来的机遇,更好地迎接挑战。(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客观要求。)
⑤在新世纪新阶段,这有利于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与各国合作、优势互补,拓展发展空间,促进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新阶段我国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新修改)
(1)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2)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①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 ②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3)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4)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5)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要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6)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坚持以质取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7)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补充: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侧重经济方面)
1、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制度;(经济制度)
2、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
3、加强并不断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4、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5、积极发展国际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6、最根本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7、坚持改革,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
第三篇:新课标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
1.1神奇的货币: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货币: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商品价格总额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
纸币的发行量(a)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b)为限度
a大于b,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秩序
a小于b,商品销售困难,阻碍商品流通
汇率:100单位外币兑换更多的人民币,外币汇率升高
100单位外币兑换更少的人民币,外币汇率跌落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稳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2多变的价格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供不应求,商品短缺,价格上涨。(卖方市场)
供过于求,商品过剩,价格下跌。(买方市场)
①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各种商品价格高低不等,首先是因为它们所包含的价值量不同,虽然价格变动受到供求关系影响,但价格最终是由商品价值决定的。
② 供求影响价格。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供求关系来实现的,供不
应求,则商品短缺,价格上涨;供过于求,则商品过剩,价格下跌。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格收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互为替代的商品,一种需求增加,另一需求减少
互补的商品,一种商品需要增加,另一种随之增加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值规律的作用)
① 调节生产规模。
② 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 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1.3多彩的消费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消费水平主要受居民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的影响
①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
民收入。
② 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 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
平会降低;反之,则提高。
④ 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物价上涨,购买力普遍降低,减少消费量;物价下
跌,购买力普遍提高,增加消费量。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既不能忽视自己的能力
过度消费,也不能过于紧缩消费,要适度消费。
②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
消费的倾向。
③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
④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
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2.1生产与经济制度
生产决定消费
①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我们消费的对象,首先必须生产出来,否则就谈不上消费。②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 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在生产过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集体经济可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国家支持、鼓励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发展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
差别。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既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
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2企业与劳动者
一个公司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
① 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一个企业,只有战略地位准确,才能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② 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 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
产,能否诚信经营,则关系到企业成败。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劳动者的就业,youlu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机构。
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新的生活,展现平凡而伟大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风采。树立自主择业观
树立竞争就业观
树立职业平等观
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党和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地扩大就业,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各项权利。这些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劳动者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或的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2.3
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
稳健的投资——债券
规避风险的途径——保险
3.1个人收入的分配
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①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要求多劳多得、少劳少
得。
③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④ 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
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①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
有序的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
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③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社会公平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基础和前提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记法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②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
率,又要促进公平。
③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3.2财政与税收
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基本收支计划
国家决算:上一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① 国家财政是促进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
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②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项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项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
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4.1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如果听任市场调节,会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如果仅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标志。
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加强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过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4.2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我国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实现全面小康,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需要达到以下几项新要求:
① 增强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 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
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③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
式。
④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租金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氛围。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①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
键。经济发展要仅仅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②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
③ 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④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
⑤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4.3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跨国公司迅速发展
①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 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③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
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④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当抓
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的迎接挑战。
世贸组织原则: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
“走出去”与“引进来”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走出去的条件越来越成熟,要求越来越迫切。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新层次。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第四篇: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基本属性:价值、使用价值(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货币的本质及基本职能
本质: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 ②流通手段
3、纸币的发行规律及发行公式
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发行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5、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 价值决定价格
②供求影响价格
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
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
价值上下波动。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7、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12、绿色消费的主旨和核心各是什么
有哪些
主旨: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 核心:可持续性消费。
变动: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①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②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
1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及具体表现
量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价格的变动,与其自身的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需求量成反比,与替代品的需求量成正比;互补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商品价格的变动与其自身商品及其互补商品的需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求量均成反比。)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长、促进生产发展: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
8、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①当前可支配收入 ②未来收入预期 ③收入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差距
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9、消费的类型有哪些
14、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地位
按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地位: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按照消费的目的: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10、影响消费行为的心理有哪些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
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是否应该从众,终目的和动力。
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15、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是与众不同,标①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及人新立异。过分标新立异不提倡。
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③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这种消费心理不健。间的矛盾决定的。
④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特点是讲究实惠,根②这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据需要。是一种理性消费。
牢把握的基本要求。
11、做理智的消费者要践行哪些原则
③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把消费控制在自己
义的根本任务。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
16、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措施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轻精神消费。)①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有丝毫动摇。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
/ 3
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必须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③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④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
步和创新。
17、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8、公有制经济的内容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9、增强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措施
①必须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②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20、公有制主体地位体现在哪两方面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1、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22、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及作用
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
23、如何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①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②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24、我国公司有哪两种形式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25、如何经营好一个企业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首要因素);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关键);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重要因素)。
④既重视经济效益,又重视社会效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26、就业的意义
①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在生产;
③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7、我国的就业措施
①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②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即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③企业要搞好经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劳动者就业。
28、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原因及措施
原因: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②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实现平等就业,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保证。措施:①自觉履行劳动义务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②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
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③劳动择;
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②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③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遵纪守法、团结
29、我国劳动者享有哪些权利
合作、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道德品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质,丰富的专业知识、综合性知识和技能,良好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⑦提请劳动争议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处理的权利;⑧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30、存款利息的计算及利率的转换关系
34、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时间和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利率要对应,不对应的要换算)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转换关系:年利率=月利率×12;
存的分配制度。
年利率=日利率×360;
35、实行按劳分配的必要性和意义
月利率=日利率×30。
必要性(为什么):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
31、投资理财的方式有哪些
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
①储蓄存款;②购买股票;③购买债券;④购
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买商业保险;⑤购买基金;⑥直接投资。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
32、投资理财应遵循哪些原则
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①统筹考虑投资的收益和风险。投资的目的是意义(好处):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为了获得收益,处理好收益和风险的关系; 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②投资方式多元化。这样有利于分散风险,获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是得较高收益;
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③要量力而行。经济实力薄弱,可投资储蓄或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购买政府债券;经济实力允许,可选择风险高、36、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投入大的投资方式,如投资企业债券、股票、期①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货等;
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④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到利国利民,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政策。
②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
33、如何提升自主创业能力
流;
①要转变就业观念,作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
③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 3
37、实现社会公平的政策措施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④政府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8、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
平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②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9、怎样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40、财政的作用
①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41、财政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①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②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注:稳健的财政政策介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之间。在调节经济时,往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用。)
4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②分配政策。
43、税收的基本特征及三者关系
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关系: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44、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①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在根本上还是一致的; ②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③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45、违反税法的行为
①偷税;②欠税;③骗税;④抗税。
46、应该树立怎样的纳税人意识
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7、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和市场经济的含义
手段:①经济手段: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划,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的措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②法律手段:是指国家通性作用的经济。
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48、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和优点
通过经济立法、经济司法来实现。
方式: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的变
③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化由市场来调节。
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
优点: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理经济的手段。(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实现资源配置;②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促进
53、总体小康的特点
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①低水平;②不全面;③发展很不平衡。
49、怎样规范市场秩序
⑴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
5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规则来维护。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和市场交易规则。
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⑵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形成以道德为支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进展。
序的治本之策。(为此,①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
55、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①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信,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②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②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③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④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③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该树立诚信等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56、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50、市场调节的弊端
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①自发性;②盲目性;③滞后性。
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5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②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经济的基本标志;
问题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③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5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
57、怎样认识经济全球化
/ 3
①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
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②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③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④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⑤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⑥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同时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
58、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作用和基本原则
地位: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成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作用: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59、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
①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③必须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
60、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则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
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也是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第五篇:经济生活知识点
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我国的分配方式:3个
(一)按劳分配----适用于公有制经济
1、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原因: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结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二)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适用于个体经济
(三)按生产要素分配----适用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意义:①确立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②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考点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①根本上要大力发展生产力,统筹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增加社会财富总量。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③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⑤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4、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二者是统一的: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二者又是对立矛盾的。
5、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②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③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带后富。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最主要、征收面最广。
2、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3、①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②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意味着要靠借债过日子,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4、国家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保障(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第九课、征税与纳税
1、税收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3、我国税收和种类: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增值税和个人所得是影响最大的两个税种。
(1)增值税:属于流转税。含义: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种。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作用:增值税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可避免重复征税,可以防止偷漏税行为。
(2)个人所得税:含义: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我国个人所得税,按照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的个人收入。作用: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4、为什么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①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②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③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6、四种违反税法的表现: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2、市场经济含义: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3、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途径)及优点。
①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供求,竞争等来实现的。市场能够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能够很好地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考点: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2、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弊端:(1)市场调节的自发性。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一切代价。
(2)盲目性。生产经营者一哄而上。(3)滞后性。
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必要性(意义)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③建立诚信制度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④为此,要切实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大力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补充:关于市场经济,我们应注意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① 一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二是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② 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克服市场的种种缺陷,把: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考点
四、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1、必要性: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②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因为市场的局限性,而且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③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
①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②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手段: ①经济手段(主要手段)表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计划。
②法律手段:(主要手段)③行政手段(为辅):
考点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社会主义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
第十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我国已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二、经济建设的目标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以下几项新要求:
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考点
二、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
1、地位: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
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4个
① 第一要义是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② 核心是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④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怎样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个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含义
2、经济全球化最主要的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3、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1)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3)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1)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2)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3)经济全球化增加了国际风险。
三、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经济全球化,正确的态度应是: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四、世界贸易组织
1、地位: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世界三
大经济组织。
2、作用:组织多边谈判,制定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冲突的场所
3、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
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经贸活动的意义?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生活水平。
6、对外开放的原因?P96我国对外开放格局?P97对外开放的意义? P97
(1)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2)意义: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7、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基本战略:“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2)“引进来”:在形式下,我们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外资结构。
(3)“走出去”:我们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4)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