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政治经济生活4.1教案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教案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消费的影响因素相关内容。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呢?思考一下,学生集体回答,老师总结: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有收入水平、收入预期、收入差距、物价变动,那同学们想一想,影响消费最根本的因素是什么呢?我们学过哲学的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不对?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你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你想要的东西别人会不会让给你?学生回答,不会。好,那既然我们都懂得这个道理,我们今天就具体来看一下,生产力与消费之间究竟什么样的关系?生产与消费(板书)【新课教学】
首先,大家看ppt,思考下面的两个问题,待会儿我找人回答。好,时间到,有谁愿意说一说我们生活消费中还有哪些变化?
例1:服饰的变化(过去人们穿的是兽皮,到后来的粗布衣服,到现在社会各式各样款式的名牌)
例2:饮食的变化(由过去单纯的追求吃饱到现在追求吃好、有营养)
教师活动:从刚才的事例中,我们已经知道,是生产力的发展才有计时器的更新,人们再也不需要根据天上的太阳看时间啦,是生产力的发展才使得人们对名牌的追求,正是我们能够生产出更好的食品,才有了更高的生活享受,对吧!封建帝王几乎要什么有什么,但是他有这些东西消费吗?很明显,生产和消费,是谁决定谁呢?
学生回答:生产决定消费
(一)生产决定消费(板书)教师活动:为什么说生产决定消费呢?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第一,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教师活动:播放幻灯片,在古代,用狼烟传递军情、用飞鸽传书,我们假设一下啊,夜晚狼烟行看不见怎么办?飞鸽万一被猎杀了怎么办?过去出门坐的是马车,马跑不动了怎么办?我们看现在了,联系用的什么啊,手机,还存不存在上述问题,不存在是吧,现在我们出门可以用的交通工具是不是越来越多啊,这些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多媒体显示板书)教师总结:一个社会消费什么,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所决定。生产越发展,为消费提供的对象在数量、品种方面越丰富,人们的消费范围就越广泛。所以说生产决定了消费的对象。第二,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教师活动:播放幻灯片(网络时代购物、聊天的变化),这体现出生产决定消费的什么?
学生回答: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教师总结:网络的出现和普及,我们可以网物了,不需要像以往那样面对面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了吧,通过网络,我们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聊天、交友,我们不用通过写信等传统方式来交流了,大家都用QQ,EMAIL,微信了,而且现在手机都有上网的功能,我们随时随地都能通过网络和外界联系。但这里要提醒同学们一句: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当然我们也要理智地对待,不要上瘾哦。这就是说——生产决定消费方式(多媒体显示板书)第三,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教师活动:幻灯片展示结婚三大件的变化。上世纪70年代,男女青年结婚,一般来说,女方要求男方必备“三转一响”:手表、缝刃机、自行车和三洋。到21世纪,男女青年结婚今非昔比了,叫“三件事”房子、车子、度蜜月,这是人们追求的生活目标。这又体现出什么?
学生回答: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多媒体显示板书)第四,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教师活动:幻灯片展示,有了家庭影院的生产,所以有了人们对家庭影院的消费欲望;有了汽车的生产,所以有了人们对家庭轿车的强烈向往。这体现出什么?
学生回答: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教师总结:正是由于生产的发展,消费对象日趋丰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方式逐渐多样化,由此,使消费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所以说生产推动消费发展,为消费创造动力。
教师总结过渡:综上所述,我们说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生产决定消费什么,也就是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怎样消费,也就是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怎么样,也就是消费的质量与水平;生产决定还想不想再消费,也就是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生产是不断的发展,随着生产的发展,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水平、消费的方式、消费的欲望也会随着发生变化。我们刚刚说到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同时,是不是还应该进一步思考,没有消费生产会怎么样?
(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教师提问:看下一则材料: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民收入的高速增长,导致了女性对饰品的需求与俱增,这说明了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对不对。材料中消费对生产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学生回答: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教师活动: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那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材料分析:“世界四大时尚之都以及东京、香港等城市的饰品年贸易总量近1000亿美元”实质上说明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生产者的目的是什么,利润,对不对?如果他生产出来的商品就卖不出去,他得不到利益,商家还不会不会继续生产,肯定不会,所以说消费是生产发生和继续进行的目的和动力。“专家预计,到2010年中国的女性饰品占有率将增加由现在的5%增到55%以上。需求旺盛、珠宝产业潜力巨大,极具开发价值”消费对生产有导向作用,正因为中国女性饰品占有率的猛增,表明了这个行业有利可图,这必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进入这个行业,“珍珠行业的国外发展前景光明,势必能带动国内珍珠养殖业和珍珠加工业的发展”说明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来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珍珠行业的兴起带动了珍珠养殖业和珍珠加工业的发展说明了这个问题。如果大家还不明白,再给大家举一个大家亲身经历的例子,02年的非典疫情,大家都亲身经历吧,非典病毒是野生动物携带的,具有高传染性,在学校都被隔离了吧,这样人们都不敢出门,不敢乱吃多吃东西,像旅游、餐饮、交通等行业遭受打击,但是危机中也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这个事件刺激了传媒、电信、医药、汽车等行业的市场需求,出现了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趋向。小结一下:根据材料得出如下结论,看多媒体: 教师总结:生产和消费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与生产发展相适应的消费,能促进生产的发展;与生产发展不适应的消费,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三、大力发展生产力
(一)原因 教师活动:生产是社会在生产的决定性环节,没有生产,就无所谓分配、交换 和消费。要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要促进人类历史的向前发展,就需要我们大力发展生产力。那么具体到一个国家,到我们社会主义的中国,我们为什么要发展生产力呢?
学生回答:通过自己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主要有两大点原因:
1、理论原因:(1)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在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现实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怎么办 教师活动:知道了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可以从以下三个反面入手。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除非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党要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现在在和平年代我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就像我们的脚和鞋子一样,鞋子会影响和制约着脚的生长。而生产关系同样会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还要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当今世界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经济和科技领域,谁在这个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谁就在世界舞台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总结上课内容ppt、了解中国发展成就、布置作业:恩施如何发展ppt
【板书设计】
一、生产与消费:
(一)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创造动力
(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目的和动力、导向作用、创造新的劳动力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原因、怎么办?
第二篇:高中政治经济生活4.1教案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教案
政教0901 程云庆
一、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对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在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措施 2.能力目标: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和正确认识我国当前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洞察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观念,坚定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
二、教学重点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2:大力发展生产力
三、教学难点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针对本框的知识内容和高一学生特点,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在中采用如下方法:讨论探究法,讲授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具体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看过《阿凡达》这部电影,如果没看过但也肯定听说过吧?我想问大家知不知道它的制作技术是什么? 学生回答:3D技术 教师活动: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对3D技术的了解。或者看过阿凡达的说一说看了之后的感受。阿凡达是至今为止,制作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3D电影。3D电影的立体效果和真实感,使观众感觉到景物扑面而来,就像进入银幕深凹处,产生强烈的“身临其境”感。清晰的画面,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它能成为全球第一部票房突破19亿、20亿、21亿、22亿、23亿、24亿美元的影片。与普通的银幕电影相比,3D电影管在视觉听觉还是感觉上都上升了一个层次。有了3D电影,我们也能享受到更加清晰、真实的电影画面。
继续提问:前段时间著名的《泰坦尼克》在原版电影的基础上添加了3D效果,又一次袭卷全球,掀起又一次的泰坦尼克的高潮。使得经典再一次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我想问大家:那么是什么让我们能观看到如此高质量的电影呢 学生回答:主要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教师总结: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归根到底是生产力的大力发展。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主题: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下面给同学们三分钟的时间浏览书本。【新课教学】
一、生产与消费:(多媒体显示板书)教师活动:从刚才的事例中,我们已经知道,是生产力的发展才有3D技术的进步,消费者才能观看到这样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的3D电影。封建帝王是最高统治者,几乎要什么有什么,但是他有这些东西消费吗?很明显,生产和消费,是谁决定谁呢?
学生回答:生产决定消费
(一)生产决定消费 教师活动:为什么说生产决定消费呢?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第一,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教师活动:播放幻灯片,在古代,与人联系用的是飞鸽,出门坐的交通工具是马车,而现在,联系用的是手机,出门可以用的交通工具多种多样,这体现出什么? 学生回答: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多媒体显示板书)教师总结:一个社会消费什么,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所决定。生产越发展,为消费提供的对象在数量、品种方面越丰富,人们的消费范围就越广泛。所以说生产决定了消费的对象。第二,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教师活动:播放幻灯片(网络时代购物、聊天的变化),这体现出生产决定消费的什么?
学生回答: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教师总结:通过网络我们可以购物,不需要像传统的消费那样面对面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了,虽然网络购物没有完全取代传统购物,但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通过网络,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例如聊天、交友,网络没有产生或者没有现在这么普及的时候,我们和朋友联系是通过写信,交的朋友叫笔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计算机以及计算机技术越来越普及,现在大家要和朋友联系一般都不会写信了,大家都用QQ,EMAIL,MSN,而且现在很多手机都有上网的功能,我们随时随地都能通过网络和外界联系。但这里要提醒同学们一句: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还很多便利,当然我们也要理智地对待,不要上瘾哦。这就是说——生产决定消费方式(多媒体显示板书)第三,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教师活动:幻灯片展示结婚三大件的变化。
上世纪70年代,男女青年结婚,一般来说,女方要求男方必备三大件:手表、缝刃机和自行车。到本世纪,男女青年结婚的三大件已经今非昔比了。通常来说,除了全部电器化——数码家庭影院、全自动洗衣机、电炒锅、微波炉、抽油烟机等以外,必须具备房子、小汽车、摄像机和钻石戒指、耳环、项链及金手镯等。因为这些东西是富有生活的象征和标志。当然,这也是奢侈品,是高档消费。但这是人们追求的生活目标。这又体现出什么?
学生回答: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多媒体显示板书)第四,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教师活动:幻灯片展示,有了家庭影院的生产,所以有了人们对家庭影院的消费欲望,有了汽车的生产,所以有了人们对家庭轿车的强烈向往。这体现出什么? 学生回答: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多媒体显示板书)
教师总结:正是由于生产的发展,消费对象日趋丰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方式逐渐多样化,由此,使消费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所以说生产推动消费发展,为消费创造动力。
教师总结:综上所述,我们说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生产决定消费什么,也就是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怎样消费,也就是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怎么样,也就是消费的质量与水平;生产决定还想不想再消费,也就是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类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靠生产创造出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邓小平同志也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生产是不断的发展,随着生产的发展,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水平、消费的方式、消费的欲望也会随着发生变化。我们刚刚说到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同时,是不是还应该进一步思考,没有消费生产会怎么样?
没有消费,生产出来的商品就卖不出去,再生产就无法进行。可见,消费对生产也有反作用。
(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教师提问:几年前,为适应人们对彩电、冰箱需求的增长,彩电业、冰箱业迅猛发展;目前,住房和汽车已成为人们新的需求热点,房地产业、汽车制造业及相关产业正迅速发展。结合29页的倒数第二段,思考消费对生产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教师总结:消费反作用于生产。①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与升级起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那么该怎么理解呢?我们可以从博客这个当今非常流行的网络消费点,来看看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课件展示:博客市场风起云涌,目前中国博客作者规模已达到1750万,而博客读者则达到7500万以上;由于人们对明星的关注度最高,所以各大网站纷纷邀请名人开设博客,以满足读者的需要。
教师提问:这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教师总结: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满足了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才能实现商品的价值,厂、商才能获利,生产才能继续进行。实际上,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课件展示: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博客存在访问太麻烦、地址太长等问题,现在一些BSP如和讯、千龙、星空博客等已经开始为博客提供独立域名的增值服务;很多博客用户有随时更新博客内容的需求,于是便有手机博客。教师提问:这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教师总结: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课件展示:博客提供的是免费的服务,但为什么能够让那么多营运商追捧呢?因为它可以招揽不菲的广告收入,它可以带动广告业、房地产、汽车、通讯技术等多行业的发展。
教师提问: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来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教师总结: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比如近几年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强,越来越提倡绿色消费,这样就带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课件展示:如果说了那么多,你还没看懂那就麻烦了。因为联合国最新为“文盲”下的定义是:不识字、不会看地图、不会用计算机。如果你对网络还一无所知,你应该不断学习网络技术充实自己,成为新世纪的人才!教师提问:这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并能够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教师总结:生产和消费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与生产发展相适应的消费,能促进生产的发展;与生产发展不适应的消费,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二、社会再生产
教师提问: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是否意味着生产结束了? 学生回答:不是
教师总结:没有生产,我们就无法生存和发展,一个产品被消费了,接下来又会有新一轮的生产和消费,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这就是再生产。请同学们在书本上找到再生产的概念。
幻灯片展示再生产的含义:再生产是指社会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简单再生产)和更新(扩大再生产)。
教师提问:社会再生产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学生回答:通过阅读书本找到答案。
教师总结:在生产和消费中间,还有分配和交换两个环节。社会再生产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经济生活中,人们不停地进行生产到分配、交换、消费的活动,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是决定性环节,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分配和交换是桥梁和纽带。如图:
生产(决定作用)---分配(桥梁)---交换(纽带)---消费(目的和动力)
三、大力发展生产力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教师活动:生产是社会在生产的决定性环节,没有生产,就无所谓分配、交换 和消费。要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要促进人类历史的向前发展,就需要我们大力发展生产力。那么具体到一个国家,到我们社会主义的中国,我们为什么要发展生产力呢?
学生回答:通过自己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主要有三大点原因:
1、理论原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现实原因:(1)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在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意义:(1)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基础;(2)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3)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怎么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教师活动:知道了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呢?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今天就让我们发挥一下集体的智慧,为我们扬州的发展出谋划策。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你认为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回答: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可以从以下两大点入手。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除非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党要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现在在和平年代我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引导学生回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具体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2、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就像我们的脚和鞋子一样,鞋子会影响和制约着脚的生长。而生产关系同样会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还要进行改革。
改革内容: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目标: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例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一系列农村改革 措施就极大地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环节,这必将极大地推动农村生产力和现代农业发展。
八、巩固练习
1、(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在古代,即使皇帝也享受不到看电视的乐趣,因为(A)
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B.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C.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D.消费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目前,住房和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新的消费热点,房地产业、汽车制造业及相关产业正迅速发展。这种现象主要说明了(C)A.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B.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C.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D.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3、下列对于改革的理解正确的是(ABD)A.改革从根本上讲就是为了大力发展生产力
B.改革是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C.改革就是要改变社会主义制度,改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 D.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参考答案
1、A
2、C
3、ABD 【课后作业】 探究学习:“不顾生产力发展的可能,提出过高的消费要求是错误的;而在生产发展允许的范围内,一味限制消费也是不对的。”你同意以上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板书设计】
一、生产与消费:
(一)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二)消费对生产也有反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二、社会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的含义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决定作用)(桥梁)(纽带)(目的和动力)
三、大力发展生产力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二)怎么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第三篇:高中政治经济生活2014年修订
2014学考《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 当商品交换媒介。
*2.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 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用现实货币。
3.纸币:纸币是一种价值符号。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 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如果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4.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 证,它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5.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 率。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反之,外汇汇率跌落。
6.*价格的影响因素:供求影响价格: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供不应求,价格升 高;供过于求,、价格降低,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宗教信仰、习俗等是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这些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7.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价格的涨落总是围绕 着商品价值这个轴心进行的。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社 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8.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②不同商品的需 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 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 响:、互为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9.*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的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10.*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水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收入 受当前收入、未来预期收入、收入差距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11.消费心里面面观: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里的影响。人们常见的消费心里有:从众心 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12.做理智的消费者:要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傈护环境,绿色 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l、*生产与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成为 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能带动 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1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由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诀定。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 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3)提高劳动者素质;(4)加快科技发展
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公有制为主体: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 主义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 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 发展起主导作用。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我国现阶段除公有制经济之外,还存在个体经济、私营 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我们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震。
(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存在原因)适合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 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 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4.*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公 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公司制的主要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5.劳动和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解决我国当前的就 业问题:①党和政府必须把就业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 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②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6.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保障 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发挥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国家要 加强有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健全劳动合同制度,规范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要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 础)、依法签订劳动合同(重要依据)、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 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维护的途径)。
7.储蓄存款:存款储蓄分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定期储蓄利率高,收益高于活期,但存期限定、流动性较差。
8.我国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主要业务有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利润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
9.股票、债券、商业保险: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投资;债券是稳健的投资;保险是规避风险的途径。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1.*按劳分配为主体: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 分配的基本原则。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我国现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有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信息、土 地等)。
3.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 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要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一是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制度保证):二是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三是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 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一防_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4.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 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韵保证。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处理好效率 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反对收入差距悬殊;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提倡回报社会和先富 帮后富。.
5.*财政及其作用: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它通过国家预算来实现。作用:(1)财政 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2)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3)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6.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税收收入是构成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和最重要的来源;经济发 展水平和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主要是经济建设、科教文卫、行政管理、国防、债务、社会保障等。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7.税收及其种类: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 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a增值税是对生产经营活 动中的增值额征税。它可以避免重复征税和偷税行为,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所得额征税。它是国家财政收入 的重要来源,是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8.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实现国家职能的 物质基础;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通过税收实现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依法纳 税是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自觉纳税是公民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地位的体现。违反 税法的行为有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l.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实现的。它能及时传递供 求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是市场调节也不是万 能的,它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 理配置资源。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 市场秩序韵治本之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荫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加强宏观调控:必要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 的目标要求国家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主要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 要的行政手段。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措施:(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6.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的全球化。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7.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活动。因此;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消极影响)。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迎接挑战。
8.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就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实 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走出去”是指通过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财。
第四篇:2014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整理
《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
一.关于价格相关知识(热点应用:物价、CPI、PPI、房价)
1、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主要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包括供给影响价格、需求影响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价值量是由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其它因素:国家的宏观价格政策、货币的价值(反比)、纸币的发行量(正比)、人们的购物心理等。2.价格变动的影响?(生产、生活)(1).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①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需求法则: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呈反向变动。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③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
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2)对生产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物。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二、关于消费相关知识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根本原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主要原因:居民的收入
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当前可支配收入
②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3)其它原因:物价水平、消费心理和消费环境也会影响人们的消费 2.如何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
(1)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2)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收入预期。
(3)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4)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5)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6)个人:要努力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7)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3.常见的几种消费心理?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既不超前也不抑制。)(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轻精神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以保护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概括为“5R”。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民族自立自强、个人成就事业都离不开艰苦奋斗精神)4.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②消费所形成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具有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的积极性。5.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1)要以经济建设这个中心。(2)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3)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
(4)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
三、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
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1)是什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为什么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如何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新修改)
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2.公有制主体地位
(1)主体地位的体现:
(2)怎样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①要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②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3.非公有制经济
(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根本原因、地位、作用)
①现实原因: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意义: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④作用:在吸收社会资金,增加就业,增加国家税收,方便人民生活,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怎样大力发展非公制经济、民营经济?(或问中小企业)—国家 ①完善法律法规,依法保障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②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积极的发展。③放宽非公有制企业的市场准入。
④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⑤营造促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
⑥加强和改进政府的宏调,加大税收、信贷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⑦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健全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四、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1.企业如何经营成功?
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④公司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⑥企业要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形成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同时敢于运用世贸组织的规则,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⑦进行“强强联合”和企业兼并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我国企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应对国际贸易竞争? 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国际市场为导向
②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④企业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形成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⑤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坚持“以质取胜”,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⑥坚持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⑦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安全的防范意识,要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五、解决就业问题
1.为什么要解决就业问题?
(1)社会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能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就业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扩大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2)对于劳动者的意义: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1)从国家角度说:
①从根本上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③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④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⑤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2)从企业角度说:
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3)从劳动者角度说:
①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即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②要提高技能和素质,积极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③发扬创业精神,实现自主创业; ④增强维权意识,提高维权能力。
六、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热点:安全事故、民工荒、劳动者尊严)
1.为什么要实现和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②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③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2.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1)国家:
①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
②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③加强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建设,健全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2)企业:
企业经营者应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严格遵守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自觉维护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3)劳动者:
①基础: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②依据: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③途径:要增强权利和法律意识,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当自己的权益受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七.收入分配问题(热点:提高劳动报酬比重、医改、教育公平、社保、国富-民富、幸福指数)
1.我国的分配制度
(1)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采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客观必然性)①生产决定分配,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④实践证明:这种分配制度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必要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的伟大变革。
3.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新修改)4.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1)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2)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
(3)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4)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扩大内需。
(5)它有助于协调人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有些新修改)
(1)根本: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2)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3)重要举措: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4)重要举措: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国家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5)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7)加强国家宏观调控,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6.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7.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
(1)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2)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收入比例关系 8.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①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②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9.增值税的作用:①只对增值额征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②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热点:营业税改为增值税)10.公民为什么要依法纳税
①从税收的地位看: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②从我国税收的性质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③从我国税收的作用看:税收是国家实现职能的物质基础,有国必有税
④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看: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 11.怎样更好地依法纳税
①从国家方面讲:国家要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加强税收征管,不断提高征税人员的素质。②从公民方面讲:公民要增强纳税人意识(权利和义务意识),自觉履行纳税义务,增强自己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八、关于市场经济知识(热点:CPI上涨、宏调政策、楼市、金融危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市场(无形手)配置资源的优点和缺点:(1)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②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价格、供求、竞争机制调节(2)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及危害: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③因此,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所以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3.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国家:(1)①建立良好的市场规则,完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
(2)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是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3)政府要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 个人:(1)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2)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企业:遵守法律和道德,承担社会责任,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4.关于诚信建设
(1)为什么加强诚信建设?:
①.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②.诚信缺失的危害: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坟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③.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生存竞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④.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2)怎样加强诚信建设?
国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企业与个人: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应用热点:食品安全、产品质量、非法涨价等问题,根本的是市场秩序)
5、加强宏观调控------计划手段(有形手)
(1)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2)为什么加强宏观调控?
①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a.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b.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需要加强宏观调控。
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③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社会义市场经济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区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2)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九.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战略)
1、全面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有那些新要求?(根据十八大所做的新修改)(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①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②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③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4化1村1区域”)(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②就业更加充分。
③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
④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3、为什么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修改)
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②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③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GDP的增加,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4、怎样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新修改)①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②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③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④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5、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修改)★(经济生活的“万金油”)▲(1)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性)?--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措施?(或:怎样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⑥坚持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
▲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①重要性: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②要求: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关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1)重要性: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式的主攻方向。(2)要求:①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②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③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1立足点、1区域发展、2依靠、坚持走“4化”道路)
▲关于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重要性: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
问题的根本途径。
(2)要求: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关于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①重要性: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②要求: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补充: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美丽中国”、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国家应:
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④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⑤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企业应: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发展战略,确立开发低碳、环保产品的战略定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转变发展方式;②面向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利用发展低碳经济的契机,开发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低碳产品;③坚持诚信经营,创造低碳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同时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④通过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劳动素质和劳动技能。
★消费者应:①转变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②增强节能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积极参加节能减排活动,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积极影响: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②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发展;③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消极影响:(1)导致两极分化: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使世界
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
(2)影响经济安全:由于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2、我国为什么必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①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②是加快现代化建设、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④可以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与“入世”带来的机遇,更好地迎接挑战。(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客观要求。)
⑤在新世纪新阶段,这有利于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与各国合作、优势互补,拓展发展空间,促进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新阶段我国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新修改)
(1)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2)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①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 ②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3)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4)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5)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要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6)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坚持以质取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7)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补充: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侧重经济方面)
1、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制度;(经济制度)
2、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
3、加强并不断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4、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5、积极发展国际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6、最根本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7、坚持改革,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
第五篇: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一、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资源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二、表现:生产全球化【意义: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各国的优势,提高国际分工水平,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产品质量】、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三、载体:跨国公司
1、含义: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2、目的: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
3、经营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
4、意义:
A、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
B、促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C、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四、实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
为什么:发达国家既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五、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1、利: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2、弊:
A、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
B、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六、发展中国家怎么办:
1、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
2、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
七、经济活动中遇贸易保护主义怎么办
1、熟悉和掌握世贸组织规则,学会运用世贸组织的贸易争端机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服务和质量,树立国际品牌
3、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4、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适时开拓国内市场,参与国内竞争
5、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勇敢迎接挑战
6、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维护我国经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