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规模学校:留还是撤?
春节前夕,随单位到定点帮扶的市定贫困村——樟树市临江镇尹家村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活动,了解到一些尹家村小学的办学情况。尹家村小学现有一、二、三年级,只有5个学生,4名教师(含1名特岗教师),交谈中发现老师们对学校的办学前景感到迷茫。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出现了城镇挤、乡村空的现象。像尹家村小学这样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留,投入太大,教学质量低;撤,于心不忍,上学不方便。
一、现状:乡村小规模学校不是个例,带来的问题无法回避
截止2018年5月,宜春市有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等农村小规模学校1164所,在校生3.84万人,专任教师4446人,师生比为1:11.5。他们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核心目标人群,也是教育现代化最难啃的“硬骨头”。乡村小规模学校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保障适龄儿童的受教育权,但普遍面临着生源缺乏、受家长认可度低、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
教育资源有浪费。近年来,宜春市先后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全面改薄”工程等系列工程,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园面貌焕然一新,甚至有些村级小学成了当地最好的建筑。但这些教育设施设备利用率较低,随着村小生源的逐渐消失,这些曾经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购置的资产资源,将提早失去应有的功能。另外,教育法规定,农村小学的师生比为1:23,而在众多乡村小规模学校,师生比远远高于这一比例,甚至出现“一对一”教学情况。与此同时,城区学校因教师编制不足造成师资严重紧缺,大班额问题迟迟得不到化解。
教学效果难保证。在乡村小规模学校,十几个人甚至几个人一个班,上课气氛很难调动,有时提问无人回答,老师的教学成就感降低,讲课激情下降。樟树尹家村小学的老师也说到“学生越少了,书倒反而越难教了。”因为人数少,学生之间成绩缺乏比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削弱了老师的工作主动性。教好教坏一个样,老师有些时候往往会敷衍了事,老教师等着退,新教师等着走,有些村小的教学质量堪忧。曾听一位初中语文老师说过:“农村小规模学校来的学生,其汉语拼音水平明显低于城里孩子。”
成长因素不完整。从学生的全方位能力发展的角度来看,乡村小规模学校这样的“袖珍学校”其实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孩子在学校除了学习文化知识,还需要通过和同学的交往,参加集体活动等方式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个班只有几个学生,一个大一点的游戏的人都凑不齐,一个运动会都开不了,既无法分组进行合作、自主、探究式学习,又难以在学生之间形成相互启发、相互竞争的氛围,对孩子眼界、社交能力、集体意识的培养必然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事实证明,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往往普遍低于正常规模学校的学生。
二、究因:受人口结构变化、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多因素影响
乡村小规模学校是一个阶段性的特有问题,是时代的阵痛,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印记。乡村学校生源萎缩既有人口结构的原因,也有劳动力流动的原因,还有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是教育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出生人口少了。我国在经历第三个人口生育高峰期(1981年-1990年)之后,人口出生率由1987年23.3‰的峰值一路走低,2018年全国出生率仅为10.94‰,中小学教育适龄儿童数量逐步下降。同时,从2011年11月开展逐步放开的二孩生育政策,对改善低生育率作用较小、效果不尽人意。
二是进城农民多了。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很多农民成了“新市民”,2017年宜春市城镇化率达48.11%,比第六次人口普查时(2010年)的35.59%提升了12.5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一大批随迁子女跟随父母进入城区学校就读,各地随迁子女就学政策不断完善,带走了农村大量留守儿童生源。
三是对教育质量的追求高了。村级小学学生越少,教学质量就越难上去,这就进一步加剧了村小学生流失,形成恶性循环。在生活条件和交通状况改善的基础上,很多农村家长为了选择优质教育资源而让孩子离开乡村学校。
三、对策:撤留相并,以撤为主,完善配套,提高质量
村级小学生源流失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大部分村级小学人数还会进一步减少,直到消亡。2018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原则上小学1年级至3年级学生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一般不超过半小时;4年级至6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在住宿、生活、交通、安全等有保障的前提下可适当寄宿”。因此,这些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撤留问题,要区别对待。
远离城镇、应当保留的必须保留,要持续提升办学条件。对乡村小规模学校,不能一撤了之。因为就读村小的学生大多是家中经济困难或者是父母双亲外出打工,家长没有能力带孩子进城念书。对这部分孩子而言,村小是其受教育的唯一途径。同时,年幼的寄宿生也面临交通、食宿安全和亲情关爱、学业督促缺失等问题。对一些远离城镇、周边无其他可替代学校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不仅要保留下来,还要继续完善办学条件,在“办好”上下功夫。要提高村小老师工资待遇,设立村小教师特殊岗位津贴,使村小教师总体收入水平高于本地城区教师工资待遇;要强化乡村教师业务培训,以培养出更多的村小最需要的全科教师,更好地服务村小教学;要加大村小投入力度,改善村小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配齐师资,开足课程,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靠近城镇,学生较少乡村小规模学校,有条件实行“小学进镇,初中进城”。如果把放在乡村小规模学校上的资金集中投入到镇级小学,把学生集中到一起,设立寄宿制学校,节约了大量教育资源,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也使得农村孩子拥有一个比较优质的成长环境。同时,撤并一些乡村小规模学校,将有力推动中心城区聚集人气、提升人气。因此,对靠近城镇、预期生源较少的部分乡村小规模学校实行撤并,但要避免简单化。要严格撤并程序。按照“科学评估、应留必留、先建后撤、积极稳妥”的原则从严掌握,严格履行撤并方案制订、论证、公示等程序,切实做好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对已经撤并的小规模学校,由于当地生源增加等原因确有必要恢复办学的,要按程序恢复。要保障学生食宿行条件。农村小孩转移到城镇学校后成了寄宿生,学校要重点关心关怀这些小孩的身心健康,提供良好的寄宿就读条件,如要提供饮用开水和洗澡热水,保持食堂合理菜价,配备风扇等降温设备,实行学生往返学校免费乘坐镇村公交等便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