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考前4月每日拔高练第12练
唐朝初期,荆江与洞庭湖常年处于“湖高江低,江不入湖”的状态。古籍记载青草湖“北连洞庭,南接满湘,东纳汨罗之水;水泛与洞庭为一,水涸则此湖先干,青草生焉”,由此得名青草湖。此外,青草湖每年也都会出现“青草难觅”的自然现象。下图为唐初期洞庭湖及青草湖流域图。据此完成下题。
1唐朝初期,导致洞庭湖区“江不入湖”的原因可能是()
A.荆江径流量减小
B.洞庭湖区陆地沉降
C.荆江径流量增大
D.洞庭湖区泥沙淤积
2青草湖每年出现“青草难觅”自然现象的季节最可能是()
A.春夏季节
B.夏秋季节
C.秋冬季节
D.冬春季节
3与洞庭湖相比,青草湖()
A.湖水更浅
B.水位更低
C.盐度更高
D.流域面积更大
雅丹地貌是河湖相沉积岩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土墩和沟槽地貌。乌素特地质公园位于柴达木盆地,拥有世界上仅有的一处水上雅丹地貌景观,被称为“中国西部的千岛湖”。据此完成下题。
4此处水上雅丹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③④①②
D.③①④②
5图中④时期的主要自然环境特点为()
A.地壳下沉,气候干燥
B.地壳拾升,气候干燥
C.地壳下沉,气候湿润
D.地壳抬升,气候湿润
6目前,乌素特地质公园中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冰川融水和地下水
B.雨水和冰川融水
C.季节性融雪和地下水
D.雨水和季节性融雪
下图为上海浦东机场跑道示意图。某日,赵先生从跑道A点等待飞机起飞时,他从右侧舷窗正中看到了地平线上的一轮红日。若干天后,赵先生出差返回,他的飞机在跑道另一端即将着陆时,在飞机同样位置看到了相同的景象。读图,完成下题。
7赵先生飞机起飞的日期和时刻最可能是()
A.4月30日18:41
B.8月12日5:20
C.8月12日18:41
D.4月30日6:20
8赵先生返回着陆日期()
①距离出发时间间隔超过半年
②上海的正午日影一定长于出发时
③上海的昼长在变短
④上海是昼短夜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气温和降水是影响树木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雪岭云杉耐荫、耐寒、根系发达,喜好雨水其生长区是宝贵的水源涵养区。天山雪岭云杉林主要分布于海拔1500~2800m范围内。读天山雪岭云杉生物量随海拔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天山雪岭云杉林附近景观的垂直组合最可能是()
A.温带荒漠—雪岭云杉—山地草原
B.山地草原—雪岭云杉—高山草甸
C.高寒荒漠—雪岭云杉—积雪冰川
D.山地草原—雪岭云杉—积雪冰川
10天山雪岭云杉林在海拔1500—2800m范围内生物量呈“单峰”变化特点,主要因为()
①低海拔,蒸发旺
②高海拔,光强风大
③中高海拔,水分好
④中高海拔,光热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天山雪岭云杉林区()
A.冻融作用强
B.土壤养分少
C.林内湿度小
D.径流总量大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冷涡是较深厚的冷性低压系统,其中心附近的气温明显低于四周,在对流层的中高层表现尤其明显。影响我国东北地区的冷涡,多形成于贝加尔湖一带,经蒙古、中国东北、勘察加半岛东移出海。东北冷涡垂直厚度大,可高达300百帕高空,受其影响,大气处于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状态。春末夏初,东北冷涡活动频繁,是影响东北地区降水重要天气系统之一。降水多出现在冷涡中心和移动方向的前部。下图示意春季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高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
(1)指出图示地区高空此时的气压状况和水平气流运动状况。
(2)推断我国东北地区此时天气特点并分析原因。
(3)高空冷涡常常会带来天空高颜值的“冷涡蓝”。分析“冷涡蓝”可能在图示区域出现的位置及原因。
(4)说明东北冷涡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
答案以及解析
答案:1D;
2B;3A
解析:1唐朝初期,洞庭湖区常年“江不入湖”,则洞庭湖水位常年略高于荆江水位,湖区泥沙淤积抬高湖底,湖泊水位升高,从而导致“江不入湖”;若仅考虑湖区陆地沉降,则湖泊水位下降,利于荆江河水流入湖泊;“江不入湖”是该地区常年的水体运动特征,与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无关,因此D正确。
2青草湖仅在湖水干涸时,湖盆处才有草类生长,青草湖位于长江流域,受夏季风影响,夏秋季水位高,汛期湖水淹没湖盆,此时青草难觅,因此B正确。
3青草湖与洞庭湖进入枯水期时,青草湖“先干“,说明水位下降时,青草湖湖盆更早出露地表,湖水更浅;青草湖湖水与洞庭湖相连通,且青草湖湖水汇入洞庭湖,流域面积小于洞庭湖且汛期水位略高于洞庭湖;两湖泊均为外流湖,湖泊水体交换通畅,湖水盐度基本一致,因此A正确。
答案:4D; 5B;6A
解析:4本题考查了水上雅丹的形成过程。水上雅丹首先是湖区形成沉积岩,然后岩层发生褶皱,湖泊干枯,岩体受风力侵蚀加剧,形成雅丹地貌,最后湖水浸漫雅丹岩体,形成水上雅丹地貌,故选D。
5本题考查了雅丹地貌的相关知识。雅丹地貌是由于气候干燥,地壳抬升,受风力侵蚀形成。故选B。
6本题考查了河流补给的相关知识。乌素特地质公园位于柴达木盆地地区,主要是地下水、冰川融水补给,故选A。
答案:7B; 8D
解析:7据图可以判断,该日赵先生从右侧舷窗看到的是日出,排除A、C;光照方向与跑道垂直,日出为东北方,该日为北半球夏半年某日,D选项时刻已经日出,不在地平线上,故错;所以选B。
8据图判断赵先生返回时,从另一端降落,右侧舷窗见到的景象为日落,日落方位为东南方,该日为北半球冬半年,因为出发日可以在6月22日前后,返回日可以在12月22日前后,故无法判断是长于还是短于半年;着陆时是冬半年,所以上海正午影长肯定长于夏半年出发时,昼长一定短于夜长;但是上海昼长的变化因无法确定是冬至前后,因此都有可能性。故②④正确选D。
答案:9B; 10A;11D
解析:9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天山位于内陆干旱区,雪岭云杉林分布于海拔较高、降水较丰富的地区,环境较冷湿。天山雪岭云杉主要分布于海拔1500~2800m范围内,温带荒漠属于中纬度内陆水平地带自然带,因此天山雪岭云杉林附近景观不可能是温带荒漠,A错误。高寒荒漠分布于海拔较高的高原或是高山冰川下方地带,积雪冰川分布于高山顶部海拔高的地带,C、D错误。题目中说云杉附近,是邻近森林带的下部和上部的自然带,随着水热条件在海拔高度上的变化,植被带依次为山地草原—雪岭云杉—高山草甸,B正确。故选B。
10本题考查天山雪岭云杉林在海拔1500—2800m范围内生物量变化的原因。雪岭云杉林生物量在海拔1500—2800m范围内丰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一高度范围内热量适中、降水丰富,土壤较肥沃。由图可知,天山雪岭云杉林在海拔1500—2100m生物量增加,在海拔2100—2400m范围内达到最大值。是因为低海拔地区气流抬升作用较弱,降水较少,气温较高,蒸发旺,土壤较贫瘠,中高海拔地区气流抬升作用较强,降水较多,水分好,①③正确;高海拔地区光照强烈,热量不足,风力较大,对雪岭云杉生长不利,②正确,④错误。综上,故选A。
11本题考查天山雪岭云杉林区自然地理环境特点。雪岭云杉分布区内海拔适中,降水丰富,因云杉林的涵养水源能力强,故径流总量大,D正确。云杉林喜好雨水,故所在地区林内湿度大,C错误。生物生长过程小,形成的土壤有机质累积较多,土壤养分较多,B错误。植被调节大气作用较强,故林内冻融作用相对于林带下地区影响弱,A错误。故选D。
12答案:(1)低气压中心;气流呈逆时针辐合旋转。
(2)低温、强降水。我国东北此时正处于高空冷涡的中东部,冷空气控制,气温降低;冷涡东部的东南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近地面出现强对流天气,湿润气流遇冷形成强降水。
(3)图示西部地区。地处冷涡西部,雨过天晴;受偏北风影响,风力强劲,大气能见度高。
(4)东北冷涡易造成低温(冻害)、强降水(雪)、大风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影响农牧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们出行等。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冷涡是较深厚的冷性低压系统,其中心附近的气温明显低于四周,在对流层的中高层表现尤其明显,所以图示地区高空气压为低气压中心,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向右偏,呈逆时针辐合旋转。
(2)据材料可知,我国东北此时正处于高空冷涡的中东部,东北冷涡垂直厚度大,可高达300百帕高空,受其影响,大气处于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状态,该区域受冷空气控制,气温降低,冷涡东部的东南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由于上冷下暖,大气对流运动显著,近地面的湿润气流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水汽凝结形成强降水。
(3)据图可知,“冷涡蓝”应该出现在图示西部地区。据材料可知,该区域降水多出现在冷涡中心和移动方向的前部,而冷涡西部,雨过天晴,西部盛行受偏北风,风力大,云少,大气能见度高。
(4)据上面分析,东北冷涡会带来强烈的降温、降雪天气,易造成低温、冻害、大风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对农牧业生产有很大的影响、恶劣的天气也会影响交通运输和人们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