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考前5月每日拔高练第9练
海洋渗透能是利用咸水与淡水之间的渗透压力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而获得的能源。在盐度大的水域里,渗透发电的效果更好,但在发电厂附近必须有充足的淡水供给。挪威能源集团研发出了获取这种绿色能源的技术,目前我国对海洋渗透能的研发尚处于初期阶段。下图示意海洋渗透能的工作原理。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我国依靠海洋渗透能发电最理想的盐湖是()
A.青海西部察尔汗盐湖
B.山西南部运城盐湖
C.江苏东部盐城盐湖
D.新疆东部巴里坤盐湖
2与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相比,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的最大优势是()
A.受天气影响小
B.受地域影响小
C.电站建造成本低
D.技术简单便于操作
3我国利用海洋渗透能的天然优势是()
A.有雄厚的经济基础
B.山地多,地势起伏大C.有众多的内陆湖
D.有漫长的海岸线
下图为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题。
4若图中急流段相对高差为20米,则图中甲地与丁地最大高差约为()
A.290米
B.260米
C.210米
D.300米
5某登山旅行者于北京时间14时到达甲处,此时下列现象一定会发生的是()
A.发现太阳位于乙地正南
B.急流段的漂流者向正东方向漂流
C.能看到海边丙处游人
D.看不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
6某地质爱好者在丁地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原因是该河段()
A.河流落差大,流速急,搬运能力强
B.流量大,河流侵蚀能力强
C.降水少、地势起伏小,沉积作用显著
D.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速变化大
河流的输沙量受含沙量与径流量的共同影响。西江是珠江的干流之一,其输沙量从上游往下游呈递增趋势;中上游建有多个水利工程。下图示意西江输沙量沿程变化。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西江输沙量年际变化较大的自然原因有()
A.季风不稳定
B.土层薄且土质疏松
C.地势落差大
D.植被遭受破坏
8就多年平均而言,西江输沙量较大的时间应在()
A.1—3月
B.3—5月
C.5—9月
D.10—12月
9推测水利工程集中分布的河段及河流流向(→表示流向)最可能为()
A.江边街→天峨
B.天峨→迁江
C.湟江口→迁江
D.迁江→天峨
电力强度即E/GDP,E表示电力消费总量,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所以电力强度表示单位生产产值所消耗的电力资源。下图是1985年至2014年我国电力强度重心的移动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0决定我国电力强度重心位置的主导因素是()
A.能源储量
B.电力消费总量
C.人口密度
D.技术水平
111993—2003年期间,我国电力强度重心的移动方向是()
A.西北
B.西南
C.东北
D.东南
12根据1985年至2014年我国电力强度重心的移动特点,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A.西北部地区构建低碳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B.西南部地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东北部地区重视重工业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东南部地区提高高耗能工业的比重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贝加尔湖所在区域是亚欧大陆最大的活动性大陆裂谷。该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透明度极高。其成因与东非大裂谷一样。图1示意贝加尔湖周边地理环境,图2示意贝加尔湖地质构造。
(1)分析贝加尔湖的形成原因并推测其发展趋势。
(2)指出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厚度的差异,简述湖底沉积物巨厚的原因。
(3)说出贝加尔湖湖水透明度极高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答案:1C;2A;3D
解析:1察尔汗盐湖、运城盐湖、巴里坤盐湖均位于我国中西部内陆地区,湖水盐分浓度大,但由于气候较干旱,其附近缺乏充足的淡水,A、B、D排除;盐城盐湖地处江苏东部,濒临海洋,有充足的淡水供给,C对。
2依据图示信息可知,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需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受天气影响小,A对;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海洋渗透能发电都具有分布不均的特点,受地域的影响都很大,B错;海洋渗透能发电需在水体中进行,电站建造成本高,C错;海洋渗透能发电技术目前在我国还处于研发初期阶段,说明其技术难度较大,D错。
3我国海岸线漫长,发展海洋渗透能的自然条件优越,D对;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不属于天然优势,A错;海洋渗透能的开发,与地形关系不大,B错;海洋渗透能的开发利用需要有充足的淡水供给,有众多的内陆湖不是优势,C错。
答案:4A;5D;6D
解析:4结合题意,判断等高距为50米,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判断,甲地海拔为300~350米,若图中急流段相对高差为20米,则丁地海拔为50~80米。图中甲与丁地高差约为220~300米,最大高差无限接近300米,但不能等于300米。故A项正确。
5某登山旅行者于北京时间14时到达甲处,该地为东经90°,此地地方时为正午12时,所以太阳位于乙地的正南或正北方向,A项错误;结合指向标,急流段的漂流者向西漂流,B项错;海边丙处在凸坡下方,不能看到丙处游人,C项错误;位于陡崖上面,不能看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D项正确。
6河流流速较大时,沉积物的颗粒较大,流速较小时,河流沉积颗粒较小,丁处是曲流,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说明河流在此处流速变化较大,有可能是降水季节变化较大。故D项正确。
答案:7A;8C;9B
解析:7西江流域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风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受降水补给影响,夏季为河流丰水期,所以夏季河流含沙量和径流量大,A对;地势落差、土壤厚度没有年际变化,B、C错;植被遭破坏为人为原因,非自然原因,D错。
8西江流域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于夏秋季(5—9月),受降水补给影响,夏季时河流含沙量大,径流量也大,所以5—9月输沙量较大,C对;10月至次年4月,降水少,为河流枯水期,输沙量较小,故A、B、D错。
9输沙量从上游向下游呈递增趋势,推知河流整体从小龙潭流向马口,C、D错;水利工程的修建,可减缓河流流速,拦截泥沙,使得河水泥沙含量减少,输沙量减少,A错,B对。
答案:10D;11B;12A
解析:10由题意可知电力强度表示单位生产产值所消耗的电力资源,所以主要受生产技术水平影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1由图可知1993年至2003年我国电力强度重心向西南移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2我国电力重心移动幅度较大主要是由于区域单位生产产值所消耗的电力资源变化不同所导致的,1985年至2014年我国电力重心总体向西北方向移动,说明西北地区单位生产总值消耗的电能较多,环境污染的可能较大,所以应该注重发展低碳经济。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13答案:(1)成因:地壳运动导致地壳断裂下陷(地壳运动形成地);径流汇入后形成湖泊。发展趋势:面积扩大(与东非大裂谷一样,属于板块张裂地堑);湖底下沉(地堑构造)。
(2)差异:西部厚,东部薄。该湖为断层湖,深度大;河流众多,源源不断输入泥沙;(湖水流动性差,)经过漫长时间的堆积,形成了巨厚的沉积物。
(3)纬度高,温度低,不利于浮游生物繁殖,水中杂质少;湖泊深、窄,流动性差,湖面较稳定;湖泊周围的人类活动少;等。
解析:(1)第一步:设问解读
①明确角度:分析;②明确答题方向:贝加尔湖的成因、发展趋势。
第二步:构建思路
成因可从断层湖的地质构造、周边地理环境进行思考,发展趋势主要从地质构造、成因等角度去推测。
第三步:整合信息
由文字信息可知,贝加尔湖地处活动性裂谷,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狭长且深的湖盆,湖水深;由图示信息可知,湖面狭长,湖岸与周围地形的相对高差较大。
(2)第一步:设问解读
①抓住关键信息:湖底沉积物巨厚,有区域差异;②明确问题数量及答题方向:第一问,指出差异;第二问,简述湖底沉积物巨厚的原因。
第二步:构建思路
厚度差异,从图形信息中提取;湖底沉积物巨厚的原因,可从湖泊深度、众多河流输入泥沙、时间等角度作答。
第三步:整合信息
结合图文信息可知,贝加尔湖为断层湖,深度大,利于巨厚沉积物的堆积;注入湖泊的河流众多,挟带泥沙入湖;本区域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所以必须经历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巨厚沉积物。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泥沙的不断沉积,堆积物厚度增加。
(3)第一步:设问解读
①明确角度:湖泊透明度;②明确答题方向:贝加尔湖透明度极高。
第二步:构建思路
影响透明度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悬浮物质、浮游生物、入湖径流、风、人类活动等。
第三步:整合信息
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不利于湖泊浮游生物繁殖;湖泊深度大,狭窄,湖面稳定;周边地势起伏较大,人口密度小,对湖泊的干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