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子鱼论战》的时候,只是很单纯地沉醉于金先生酣畅淋漓的评语中:笔快,却如剪刀快相似,愈剪愈疾,愈疾愈剪。胸中无数关隔噎之病,读此文,便一时顿消。而对于宋襄公,则改变了最初的看法。
此时读《子鱼论战》,仿佛在看《大话西游》一样,宋襄公的仁义道德就像是唐僧的罗里啰嗦,扮演着荧幕上的一个丑角,一个演绎着冷笑话的人。我们可以选择欣赏,可以选择不看,但是我们又怎么能妄加评论呢?
宋襄公,用今天的话来说,更像是一个楞青,他想当春秋霸主,他气恼郑国对楚国的拥护,以及后来的他攻打郑国,他迎战楚国,都只是想光明正大地决一高下,不想靠阴谋阳谋取得胜利。在他的眼里,赢就要赢得正气凛然,输,也要输得轰轰烈烈。这是很君子式的比试。只可惜,他忘记了他代表的是一个国家,而不是个人。他忘记了在他倒下的背后,有无数个跟着他一起受难的人民。也许,也只是因为这些人民的受难,他被指责了。但是,倘若这场战斗放在两个人之间的比试,他会是一个英雄式的人物。而不是愚蠢。
宋襄公代表着传统,“如果能把自己放在一个楚国士兵的位置,放在一个对手的位置,放在一个老弱病残的位置,放在一个平民百姓的位置,就会知道,宋襄公所坚持的,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这是天涯一网友的观点,我所赞同的是,如果把你自己放在一个对手的位置,你会明白。有朋友问我什么是英雄的定义,我觉得,英雄只是人的定义而已,对于别人的定义,谁也说服不了谁。在我看来,假如公子羽遇上了受伤的傅红雪,即使他们是注定的对手,但是我相信公子羽绝不会趁人之危,倘若这样,这算是我理解的英雄。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既然宋襄公谈到古之为军,那在他那时代之前,肯定有过那样的做法,只是很多人遗弃了,而他坚持了,这就是战争的结果。
也许,很多的事情都在乎我们看的角度,视觉的出发点。毛泽东说宋襄公是一头蠢猪,这是从历史的眼光看的。我觉得,宋襄公是一个扮演着冷笑话的人,这是从文学的角度出发的。文学上的宋襄公跟真实的宋襄公是两回事。历史需要评论,因为那样才会让人产生责任心和历史感,所以每一个历史人物都会有是非功过的论断。而从文学的观点出发,宋襄公可以使一个很可爱的人。这就看你从什么角度来看了。
我只能说,宋襄公是一个秉持着传统的人,在他生活的那个社会,是很重视礼仪的。他以为自己遵守礼仪,别人也会光明正大地和他一决高下。他活在那个时代的理想之中…
这只算是我对几千年前的一个人的理解,但是那个时代距离我们太远,我们谁也无法准确读懂,我能做的只能是,希望在大家痛骂宋襄公的时候,我们能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一下他。
《子鱼论战》是宋楚泓水之战始末的记述,以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两种对立的军事思想的激烈冲突。下面是关于子鱼论战原文及其翻译的内容,欢迎阅读!
原文: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
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勃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译文:
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准备迎战,大司马公孙固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就是不可原谅的了。”襄公不听。
襄公领兵和楚军在泓水地方交战。宋军已经排好队列,楚军还未全部渡河。司马公孙固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尚未全部渡河,请下令攻击他们。”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尚未排好队列,公孙固又将上述意见报告襄公。襄公说:“还不行。”等到楚军排好了阵势,然后才攻击他们,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腿部受伤,侍卫官也全部被歼。
全国人都归罪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花白的人。古代领兵作战,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虽然是亡了国的殷商的后裔,也不攻击没有排好队列的军队。”
子鱼说:“君王不懂得作战。强敌的军队,在险隘的地方不能成列,这是上天赞助我们;阻敌于险地而进攻他们,不也是可以的吗?就这样还怕不能取胜呢。而且现在我们面对的强者,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到了很大年纪,俘获了就夺取过来,管什么头发花白?使军队明白国耻,教会他们作战,是为了杀敌人。伤势还未到死的程度,怎么不再伤害他们?要是舍不得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就应当根本不要伤害他们;要是怜惜他们当中头发花白的人,就应当向敌人投降。军队在有利时加以使用,钟鼓用声音来调节士气。时机有利而使用军队,阻敌于险地是可以的。鼓声宏大以鼓舞土气,鸣鼓进攻未成列的敌人也是可以的。”
字词注释
1.宋公:宋襄公,名兹父。前638年,宋伐楚,楚救郑,这年冬天宋楚两军交战于泓.。
2.大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职,这里指公孙固。
3.泓:泓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这)城县西。
4.既:已经。
5.济:渡过。
6.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目夷,字子鱼。
7.成列:排成战斗行列。
8.告:报告。
9.陈:通“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
10.败绩:大败。
11.股:大腿。
12.门官:国君的卫士。
13.咎:怪罪,归罪,指责。
14.重(chóng从)再次。
15.禽:通“擒”,俘虏。二毛:头发斑白的人,指代老人。
16.阻,迫也。隘,险也。言不迫人于险。
17.寡人:国君自称。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
18.鼓:击鼓(进军)名词做动词。
19.勍(qíng)敌:强敌,劲敌。勍:强而有力。
20.隘:这里作动词,处在险隘之地。
21.赞:助。
22.胡耇(gǒu苟):年纪很大的人。胡:年老。
23.何有于二毛:意思是还管什么头发花白的敌人。
24.明耻:使认识什么是耻辱.教战:教授作战的技能。
25.爱重伤:怜悯受伤的敌人。
26.服:(对敌人)屈服。
27.三军:春秋时,诸侯大国有三军,即上军,中军,下军。这里泛指军队。用:施用,这里指作战。
28.金鼓:古时作战,击鼓进兵,鸣金收兵。金:金属响器。声气:振作士气。
29.儳(chán):通“谗”,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