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学子:进乡村,探精准扶贫之道
从成都到乐山驾车需要3个小时,这段距离远不及乐山市沐川县高笋乡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距离。高笋乡龙河村、安坪村是省定贫困村,经过几年的脱贫攻坚,两村已实现整村脱贫,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进乐山市沐川县安坪村和龙河村,西南交通大学“砥力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立马开始为当地孩子筹备夏令营。与当地干部对接、分配具体任务、发放夏令营服装……至此,“初见面”打卡完成。
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快速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大学生们经常会带孩子们组织活动,用互动打破隔阂。“当看到孩子们笑脸那一刻,内心很满足,能感受到孩子们对于爱与被关注的渴望。”
备课时,每位大学生志愿者的课程主题都不同,大学生们竭尽所能地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孩子们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并不多。5天的时间里,安全教育、趣味力学知识科普、经典“悦”读、地理知识“小讲堂”……一节节课程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5天的时间究竟能给孩子带来什么?“砥力筑梦”队想过这个问题不下几次。“希望以自己的行动,呼吁社会各界更多的人关注留守儿童,为这个集体投入更多的帮助,为留守儿童们留守一份爱,让他们立志成才,成为祖国的栋梁。”这是西南交通大学学生王彪等一行大学生的心声。
在更远的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大藏乡,“松言蜜语”暑期社会实践队发现,一户藏民贫困户刚搬进了两间简易的铁皮房屋,每个月也多了几百元的补助;在医保的帮助下,得了大骨节病的爷爷也接受了很好的治疗,病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而在之前,夫妻二人连饭都吃不上,更别说看病了。
政府将政策落实了,大学生们想通过当地优质农产品的合作与推广,助力打造“大藏品牌”,为乡里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添把“火”。
通过了解,他们得知大藏乡当地农产品种类丰富、品质优良,在政府的规划下未来几年还要建设大棚、发展菌类产业等等,力求打造藏乡品牌。
糌粑是大多数藏民早晨食用的方便食品,把糌粑粉冲泡,加上酥油或白糖捏成团吃非常美味。在参观当地糌粑生产厂时,村长不辞辛苦,从大老远带了一大瓶开水,亲自开着摩托车过来迎接大学生,还给大学生现场冲泡糌粑。
“这就是机会!”品尝到藏民们的特色食物,大学生们惊喜地发现,糌粑也是非常值得推广的当地农产品之一。
他们明确了网络交易平台上的商品种类,与当地供货商或者供货项目直接达成合作意向;对部分商品进行取样,以便带回成都进行质检和营养成分分析;同时,他们还拍摄了足够的视频和照片素材,“摩拳擦掌”为宣传片的制作工作进行准备。更值得一提的是,大学生们对藏乡蜂蜜进行了第一次宣传,直接为当地蜂农带来了可观的订货量。
“作为交大学子,投入到社会实践中是成长不可或缺的环节。我们要了解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果,推动农村建设进程,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他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