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凤尾竹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1:54: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月光下凤尾竹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月光下凤尾竹教学设计》。

第一篇:月光下凤尾竹教学设计

《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傣族民族文化的风格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特有的魅力。

2、了解并认识葫芦丝,感受葫芦丝特有的音色,并欣赏傣族舞蹈特有的美感,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学重点:

感受葫芦丝特有的音色,认识傣族民族文化的风格特点。教学用具:

多媒体、影像资料、葫芦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原来所学内容——蒙古族民族文化导入

提问:内蒙古自治区主要以哪个少数民族为主,主要的民族乐器是什么?代表性曲目?(答:蒙古族;马头琴;《万马奔腾》)

2、今天我们学习和认识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和民族乐器。

二、过程

1、介绍云南省为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25个),而在西双版纳地区的最主要是傣族。

2、请同学说出对傣族有哪些了解(孔雀舞、葫芦丝、泼水节„„)讲解:傣族族系发源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视孔雀和大象为吉祥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固有“水的民族”的美称。傣族的传统的节日有:泼水节等。

3、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有着更加优美的音乐,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一首傣族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

同学们,根据音乐,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

这首由著名作曲家施光南作曲的特具民族情调的歌曲,以其悠扬的曲调、娓娓动听的旋律,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音乐节奏舒缓、优美缠绵、富有傣族风情。微风轻拂凤尾竹,远看像一层绿色的雾在舞动,竹楼里美丽的阿妹正深情的凝望窗外,竹楼外痴情的阿哥爱慕的葫芦丝声,在静谧的夜晚愈加缠绵,彼此正倾诉着心中的爱恋。

4、这首美妙的音乐曾经被改编成了一首乐曲,多媒体播放葫芦丝版《月光下凤尾竹》,听完后让学生们自己说出演奏乐器是什么。

5、以零件形式展示葫芦丝,边讲解边组装并现场演奏葫芦丝版《月光下凤尾竹》。

6、同学们,这么美妙的音乐是不是还缺少点什么配合就完美了?(孔雀舞)播放视频舞蹈《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傣族风情。回顾总结:

1、回顾今天所学内容。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傣族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优美的旋律和美丽的舞蹈,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将这种难忘的感觉永记心里。作业: 收集傣族音乐

第二篇: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教学

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教学

本节课我们主要讲述在葫芦丝演奏中非常有名的一个曲子--即《月光下的凤尾竹》的吹奏技巧以及方法,相信大家对这首曲子都非常的熟悉,据不完全统计,有大约一半的朋友都是因为喜欢这首曲子而决定学习葫芦丝乐器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实际上也是有几个不同的版本的,比如有的版本的《月光下的凤尾竹》演奏要使用两个葫芦丝才可以完成。这首曲子是由著名作曲家施光南谱写,这首乐曲通过优美的旋律渲染了一种在平静环境下的情思。《月光下的凤尾竹》旋律轻快、柔顺,表现了一种在月光照耀下的竹林朦胧的优美清新的影像。本曲目能够很好的将葫芦丝乐器的轻、飘、柔很好的展现出来,一般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都是用C调的葫芦丝,因为C调的葫芦丝音色清新明亮、透明如水、韵味无穷。在这首曲目中大量使用了滑音、叠音、虚指颤音等技巧。

第三篇:月光下的凤尾竹 反思

月光下的凤尾竹 反思

本课从竹文化切入课题。教学过程中安排了一次片段聆听、一次完整欣赏及一个合唱版本的欣赏。在欣赏美丽的西双版纳风景时加入了一个简短的音乐片段,结合音画避免了学生枯燥的学习,第二次完整欣赏,在课件中插入了一段视频,让学生在初听的基础上,再次聆听、感受,更直观地体会乐曲的情绪、表现内容以及演奏乐器的音色等音乐元素;第三次欣赏,变换了不同的音乐版本,让学生对比欣赏,感受、体验不一样的音乐美。在“小小音乐会”环节中,根据少年儿童好动的特征,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音乐实践环境,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运用这样的平台来展示自己的能力。最后,在拓展部分让学生认识到其他竹制乐器,结合片段欣赏了解各种竹制乐器的音色特点。整节课通过听、唱、奏、等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方法,充分运用听觉、视觉等综合反应。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感觉虽然本课的内容较多,学生表述欣赏感受时回答比较单一,但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欣赏课中多注重这方面的练习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想象力,就一定会让学生得到丰富的听觉体验,从而让学生更加喜爱音乐这门功课。对他们的终身发展一定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第四篇:月光下的凤尾竹串词

月光下的凤尾竹串词

(一)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因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典雅而倍受人们的喜爱。由着名作曲家施光南谱曲的《月光下的凤尾竹》被一管葫芦丝演绎得婉转柔美,让人听后如醉如痴。请欣赏由...为我们带来的葫芦丝伴奏演唱的《月光下的凤尾竹》。月光下的凤尾竹串词

(二)男(宏):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蒙学经典 男(臻):弟子规汇集了古代圣贤的智慧,集中国传统家训,家规家教之大成 女(昀):它犹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男(宏):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打造精彩人生底色 男(臻):请欣赏四年二班弟子规唱诵表演 男(标):月光下的凤尾竹,轻柔美丽像绿色的雾; 女(妍):竹楼里的好姑娘,歌声甜润像果子露。男(标):下面请欣赏三年二班的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月光下的凤尾竹串词

(三)1、宋:爱是一条涓涓溪流,滋润万物生长;爱是一首甜美之歌,带给人们幸福快乐;在颜村铺乡中心校这个大家庭中,我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下面请欣赏由麻口小学的老师们为大家带来的合唱《相亲相爱一家人》

2、白:作为教师,我们“似园丁,汗水浇出桃李蕊;如慈母,心血育出栋梁材”,清苦中显示出清高,平凡中孕育着伟大,下面有请麻口小学的老师们为我们带来的诗朗诵《小学教师之歌》

3、宋:点点滴滴的流逝,慢慢的我们都已经褪去青春的光芒,但那些美好的回忆却永远的留在了心底。思念如行云流水,平平静静,坦坦荡荡,潺潺流淌。品味着今日的友情,回味着昨日的情感。兄弟,让我永远回想,把流年温暖了我的心间,往事随风,我的好兄弟,你们还好吗?下面请欣赏范庄小学杨宝东老师的独唱《我的好兄弟》

4、白: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因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典雅而备受人们的喜爱。由着名作曲家施南光谱曲的《月光下的凤尾竹》被一管葫芦丝演绎得婉转柔美,让人听后如醉如痴。请欣赏由卓楼小学刘培印老师为大家带来的《月光下的凤尾竹》

第五篇:月光下的凤尾竹上交教案

课型:

欣赏课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五十六朵花》 教学设计思路:

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作的《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首节奏舒缓、优美缠绵、富有傣族音乐风格的乐曲。用葫芦丝独奏的形式演绎此歌使旋律之美得到更突出的彰显,民族特色也越发浓郁。三年级学生已经系统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能感受到音乐的情绪和节奏,所以本节课将使用图片、多媒体为辅助手段,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处于一种舒适、富有乐趣额的情境之中,既陶冶情操,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音乐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教材分析:

一、作品简介

《月光下的凤尾竹》是根据倪维德作词、施光南作曲的同名歌曲改编的。这是一首节奏舒缓、优美缠绵、富有傣族音乐风格的乐曲。

乐曲为四三拍,宫调式,两段体,曲调清新流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傣族风情画卷。葫芦丝音色婉转、优美,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云南傣族乐器特色,用葫芦丝演奏这首乐曲,使优美的旋律得到更突出的表现,民族特色也更加浓郁。

1、第一主题

第一主题由四个乐句组成(6+6+5+6),旋律流畅,一气呵成。节奏较为紧凑,大量的小三度音程使旋律具有小调的风格,柔和、优美。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完全相同。装饰音的使用,不但使旋律的衔接更为柔和,也让乐曲一开始就把我们带到傣族竹楼幽静、优美的情境之中。

第三乐句开始优美的情绪变得活跃起来。第五小结是个过渡,引出第四乐句。这种写法非常独特。第四乐句是第三乐句的变化重复,也可以说是同头换尾。

2、第二主题

第二主题由三个乐句构成(4+4+6)。第一、二乐句沿用第一乐段的方法,两个乐句基本相同。节奏较为舒展,五度和六度音程的大量交替运用使旋律起伏具有跳跃性,给人以舞动的感觉,与第一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

接着的第三乐句是六小节,是第一乐段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在变化中又呈现了统一。整首乐曲在不规则中又有内在的统一,别具风格。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月光下的凤尾竹》具有的优美情绪并学习简单的傣族舞动作表现主题。

2、认识葫芦丝的形状,能分辨葫芦丝的音色。

3、知道《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首具有傣族音乐风格的乐曲。教学重点:

1、能感受《月光下凤尾竹》的情绪,并用简单的傣族舞动作表现主题旋律。

2、认识民族吹奏乐器葫芦丝,并感受傣族音乐风格。教学难点:

1、用简单的傣族舞动作表现主题音乐。

2、分辨葫芦丝的音色,分辨几个主题音乐。教学用具:

葫芦丝,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了解葫芦丝。(目标:初步感受音乐,认识了解葫芦丝以及其音色特点)

1、教师导入,引起兴趣。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们都知道哪些乐器?

2、认乐器小游戏。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种乐器看看你们认不认识?分别出示埙、竹笛、葫芦丝并聆听它们的声音。

3、引出葫芦丝,认识介绍葫芦丝。

师: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葫芦丝。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个葫芦丝,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

师:葫芦丝由一个完整的葫芦和两根或三根竹管组成,最重要的是葫芦丝的肚子里还有个金属簧片。

4、教师配伴奏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引导学生了解葫芦丝的音色特点。

师:老师就会吹葫芦丝,想不想听听它的声音?听之前老师有个要求,请你在听的时候,心里想一个词语来形容葫芦丝的音色?

(柔和、优美、圆润、婉转、略带鼻音)

5、引出课题。

师:刚才一直听的,包括老师刚才吹奏的,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非常好听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二、了解傣族的相关信息,学习简单的傣族舞动作。(目标:进一步感受音乐,了解傣族的基本信息,并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简单的傣族舞动作,随音乐表演。)

1、了解傣族的相关信息。

师:谁知道葫芦丝是哪个民族的乐器?谁能来给我们介绍一下葫芦丝?(请课前演讲的学生来介绍)

生: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世界上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傣族人主要分布在我云南省西双版纳等地区。傣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傣族人最喜闻乐见的舞蹈就是孔雀舞。孔雀在傣族人心中代表着吉祥、幸福、美丽、善良。傣族人因受炎热、潮湿、多雨、竹林繁茂等生态影响,他们居住以竹楼为主。泼水节是他们的重大节日。傣族的民族乐器主要有:葫芦丝、象脚鼓、铓锣等。(PPT展示)

2、教师表演孔雀舞,引导学生说孔雀舞的特点。

师:你们知道了傣族人喜闻乐见的舞蹈就是孔雀舞,老师给你们表演一段孔雀舞,请你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都有哪些特点?

3、引导学习孔雀舞基本动作,并随音乐表演。A、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孔雀舞基本手型动作。B、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孔雀舞走路动作。C、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孔雀开屏的动作。

三、学习乐曲的第一主题部分。(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第一主题,并了解第一主题由几句组成,旋律的特点,创作手法以及傣族音乐的特点。)

1、播放音乐并展示乐谱,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主题旋律由几句组成。

2、播放音乐并展示乐谱,引导学生找出第一主题的旋律相同和不同之处的旋律特点,并了解同头换尾的音乐创作手法。

3、播放音乐并展示乐谱,引导学生了解傣族音乐的特点。

四、学习第二主题部分。(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第二主题,并能准确地说出第二主题和第一主题的区别)

1、聆听第二主题,引导学生说出第二主题旋律节奏舒展。

2、聆听第二主题,引导学生说出第二主题旋律音区提高。

3、引导学生用lu唱第二主题的乐谱。

4、聆听第二主题,引导学生说出第二主题情绪更加激动。

5、指导学生模仿吹奏葫芦丝的动作表现第二主题。

6、为第二主题创编舞蹈动作并表演。

五、完整聆听全曲,用动作区分每一个主题。

师:比一比:你能准确地区分出全曲吗?第一主题女生用舞蹈动作来表演,到第二主题时男生模仿葫芦丝吹奏的动作表演,间奏自己创编孔雀舞的动作或做风吹凤尾竹随风摆动身体的动作。

六、欣赏歌曲版《月光下的凤尾竹》。

七、在音乐声中下课,指导学生悄悄走出教室。

下载月光下凤尾竹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月光下凤尾竹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