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第14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第14单元教学设计
摘 要:初中生活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一段宝贵的记忆与经历。即将初中毕业的同学们回忆起他们在七年级初遇彼此时的各种情景,一种不舍之情油然而生。但是他们深知,在未来的道路,依然会在心中陪伴着彼此,高中生活也依然会多姿多彩!
关键词:初中生活 阅读技巧 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引言
本堂课通过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法、创设情境法和听说法设计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初中生活,表达自己的所感所获并掌握重点知识与技能。[1]
一、教材分析
全面彻底的教材分析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石。我将从这三个角度对其进行阐述。
1.地位与作用:本单元的话题是回顾初中在校的美好时光。我们曾在八年下册第十单元学过进城务工的农民思念故乡的一篇文章,他们有着相类似的话题和情绪。同时对初中的重点语法进行总结和巩固,它们在中考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也是写作的重要语言结构。[2]
2.五维教学目标:“语言知识”方面,学生将在本堂课梯度式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语境,逐步掌握本节课黑体重点单词、重点短语以及重点句型。“语言技能”方面,学生能够读懂有关回忆初中生活的文章。“情感态度”方面,学生能够感恩和他人分享过去的记忆和经历,懂得感恩并展望憧憬美好未来。“学习策略”方面,认知策略:学生能够辨别文章体裁和写作目的,并懂得如何欣赏文章。调控策略:学生能够通过限时阅读回答问题,强化掌握细节信息的能力。交际策略:学生能够善于借助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进行交流。资源策略:学生能够通过词典等辅助工具,自主补充知识点的用法,这四方面培养学生掌握本堂课的学习策略。“文化意识”方面,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国外初中生参加毕业典礼的情形以及毕业典礼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重点:训练学生的预测能力,培养略读、扫读的阅读策略。难点:指导学生学会理解和欣赏演讲体裁文章。
二、学情分析
客观真实的学情分析是一堂课成功的指向标。结合九年级学生的总体特征和课程标准,我总结出我所教两个班级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优点:能读懂相应水平的读物,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恰当的阅读策略。不足:相对欠缺限时阅读掌握文章细节信息的能力。我也会着重针对他们的不足之处设计本堂课的活动。
三、教法
科学有效的教法是一堂课成功的润滑剂。我将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工具,通过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法、创设情境法和听说法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动脑思考。
四、学法
系统务实的学法是一堂课成功的果实。在本堂课中,学生会体会到“合作探究,比较归纳和听说结合”等学法,帮助他们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是一堂课成功的支架。我将本节课设计为45分钟,6个环节。在教学中我要坚持一个理念,就是要递进式的输入知识,从而让学生将知识内化,最后能够将其输出做到学以致用。
具体步骤。Step 1:做“蛇形接龙”的游戏。1分钟内用“I remember/ have…”分别描写2句自己对初中生活的记忆,然后每人站起来说1句。此环节设计目的是通过游戏复习重点句型,全班总动员,活跃气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为后续重点句型的学习打下基础。
Step 2:Lead in.首先让学生了解本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伴随着Yesterday once more 这首英文歌,欣赏美丽校园和参加集体活动的照片。目的是使学生自然的进入毕业临别,怀念母校的气氛之中。
Step 3:完成2a-2d。首先观察文中插图,预测文章应该和毕业典礼有关。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和通过“观察插图获取信息”的学习策略。接下来带着问题,共读5遍文章,7个步骤完成2a的学习。
(1)浏览2a的问题,4人一组分享答案。(2)2分钟内略读第一遍,完成2b。设计目的是通过组内讨论,锻炼全体学生,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阅读演讲稿时,应弄清“谁在演讲、给谁演讲”;培养限时略读的能力。(3)扫读第二遍,圈出2c关键词,3分钟内找出答案。目的是训练学生审题时要画关键词并落实限时扫读的学习策略。(4)扫读第三遍,完成和每个自然段有关的问题。目的是通过根据每个自然段设置新题,拓展了教材并培养学生扫读寻找细节信息的能力。(5)细读第四遍,完成2d。学生做题前,我会进行学法指导:读前,认真审题,需注意要用方框里词的正确形式填空。此题类似于中考基础知识部分的词汇题。虽然形式不同,但方法类似。①通过语境确定需要什么词。②确定后,根据时态和主语确定正确形式。③填完后,带着答案重新阅读,进行检查。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答题前认真审题”的学习策略;学法指导有利于学生掌握答此类题的正确方法,举一反三。(6)读第五遍:分小组,设任务讲解重点单词和短语。学生6个人一组,合作讨论知识点的用法,并举例造句。英语成绩优异的学生可尝试就知识点进行编题。本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成为会自学,会合作的学习主人。避免了只听老师一言堂的单一的现象。同时训练了“翻查词典等工具书”的学习策略。(7)将文中重点短语扣空。让学生通过朗读并补全被扣除的部分,体会文章情感。目的通过语言输出,巩固文中重点短语和单词,从整体角度体会这篇演讲的思想和内涵。
Step 4:小组竞赛。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朗诵比赛,看谁的情感最到位,最能感染观众。需注意表情和手势的辅助作用。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毕业演讲语言的魅力和其真挚的情感并通过比赛锻炼学生朗诵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渗透了“借助手势、表情等?w态语进行交流”的交际策略。
Step 5:总结。学生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与本节课重点知识相关习题。及时通过典型习题帮助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巩固,简单有效。
Step 6:作业。要求学生模仿2b文章,任选一个感兴趣的题目,写篇讲演稿。注意:文章的逻辑性和思想性。
目的:半开放式作业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巩固落实所学重点,对目标句型学以致用。
以上就是我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我真切的希望我的学生可以喜欢上我的这堂课并且学有所获,这样的话它在我心中就会是一堂成功的课!
参考文献
[1]《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第17次印刷).[2]《教师教学用书英语九年级》-[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美国]圣智学习集团-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11月第3次印刷).
第二篇:人教第七册单元第一二复习课教学设计
课
题:复习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梳理第一单元知识点,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本单元基础知识
2、在练习中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教学难点:在练习中巩固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教学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本单元主题
第一单元 主题:“自然奇观”展现大自然的神奇,边读边想象,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
二、每课要点 第一课 《观潮》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蒙、雾、昂、贯”的写法,注意多音字的读音:薄,号,度、称
了解课文大意: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到近、奔腾而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讲透教材》P2
“奇观”指的是什么?你从课文哪些词句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2、第3.4自然段重点朗读,要求背诵的。是从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闻其声,再观其形,思其序。
大潮来之前,钱塘江将面很平静,观潮的人们急切地昂首东望。大潮终于来了,开始只是一条白线;近些,只见白浪翻滚;浪潮越来越近,气势磅礴,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两丈有多高,从中你感受到什么?潮头很高,范围很宽,感受到潮水来势汹涌澎湃。
3、找出课文中写得具体形象的句子。《教参》P3.4
4、复习《课堂》第7题
5、造句:依旧、犹如、好象 第3课《鸟的天堂》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茫,规律”的写法。多音字:乐、干、数、泊、应、盛。区分“陆续、继续” 感知全文大意:课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第一次经过时,只看到生长茂盛的大榕树,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产生了“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儿的想法。第二次再去时,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景象。见《教参》P14
课文第7.8.12自然段要求背诵
2、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鸟的天堂”指的是天马河上的一株榕树。
鸟的天堂指的是鸟儿生活在那株榕树上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样。
3、“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的原因是什么?(枝上又生根„„)
4、课后第3题,见《教参》P15
5、课堂第5题照样子写句子,意思不变。
课堂第7题读一读写一写。
6、《每》P6精彩回放
三、能力练习小卷练习
四、问题反馈
五、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易读错的字 易写错的字 多音字 四字词语:昂首东望、人声鼎沸、佳句辨析: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重点段落 中心思想 教学反思
课
题:复习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梳理第二单元知识点,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本单元基础知识
2、在练习中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3、能背诵默写第5课古诗。
教学重点: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教学难点:在练习中巩固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教学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本单元主题
第二单元
主题“观察和发现方面的趣事”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习他们的观察方法,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连续观察,把观察中的发现记下来。
二、课文要点梳理 第5课《古诗两首》
1、读古诗,说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诉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样一个道理。“缘”是什么意思。句意
也可以说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角度在变化,所看到的景色也各不相同。如《画杨桃》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也不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陷入困境的情况下,使用这两句。“疑”是什么意思,这两句的意思。“题、识、莫”的意思是什么?
2、多音字:重 第6课《爬山虎的脚》
1、读课文,要求背诵全文,记生字。注意“虎、叠”。多音字:铺、角、空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激发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的兴趣。《教参》P34.35
课文中把爬山虎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伸出枝状的细丝比作是“脚”。见《每》P22交流展示 把细丝比做“蜗牛的触角”感受到爬山虎的脚很细,不容易被发现,作者观察得很仔细。
2、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
因为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长出一只脚巴住墙,随着长出嫩叶,再又长出一只脚巴住墙,又长出嫩叶,所以,叶子的叶尖一顺儿朝下。脚长在叶柄的反面,必须触着墙生长,否则会枯萎,不留痕迹,所以„„
3、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和没有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不同
4、《课堂》
4、正确填写“的、地、得” 第6题读一读,写一写 第7课《蟋蟀的住宅》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蔽、搜、抛”。多音字“差、曲、弹、扒”。课文大意:课文开门见山地引出说明对象,从蟋蟀对住宅的选择写起,由外到内写出了住宅的特点,接着写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介绍住宅的外部:蟋蟀的住宅在一条倾斜的隧道,出口的地方有一丛草,门口收拾得很平坦,那是蟋蟀的平台。
住宅内部的特点是简洁、清洁、干燥、卫生。
2、“随遇而安”什么意思,遇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可以知道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教参》P43
3、为什么说它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因为蟋蟀靠着简单、柔弱的“工具”——自己的前足和后腿,一点一点挖掘出这样整洁、卫生、干燥的巢穴。《教参》P43盖房子经过:蟋蟀盖房子时,用前足扒土,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用后足踏地,用后腿上的两排锯推土扑开。
4、文中采用大量的拟人写法,如“专家、主人、大厅、卧室、弹琴、唱歌、修理、休息”从中体会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和赞赏。
三、练习
四、问题反馈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第一、二单元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梳理第一、二单元园地内的知识,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本单元语文园地的知识
2、在练习中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3、整理略读课的知识点
教学重点: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教学难点:在练习中巩固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教学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语文园地一
1、听写: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的词语
2、口语交际与写作中,要写出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
我的发现:读书,就要进入文字所描绘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日积月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对联,要求背诵的
趣味语文:认识对联用字的精妙与回文。了解“好”在对联中的读音和意思。
3、《课堂》第3题照样子,把加点词的意思写具体。
4、《每》P10交流展示
二、回顾第2课
1、浏览课文,记生字。咫尺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堪称是什么意思。多音字:藏、长
2、了解它的两大最,最长,504千米,最深,最深大6009米,峡谷里的水是千姿百态,山如神来之笔,自然景观犹如神奇美丽的画卷,享有“植物类型植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称,他的发现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
三、回顾
4、火烧云
1、浏览课文,记生字。
课文写了什么?写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中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找出文中写颜色的词语。
四、回顾语文园地二
1、词语盘点
2、口语交际与作文:观察要仔细,要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
3、我的发现:因为观察得认真、细致,经历了长期的观察,所以作者才能把句子写得这么具体、准确。
4、日积月累:以儿歌的形式告诉我们每月里的典型花卉。
5、成语故事:“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和充分的把握。文与可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课文中哪句可以解释文章的题目?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五、回顾第8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浏览课文,了解大意,记生字。
课文讲的是年轻的魏格纳在住院期间,用食指在地图上画着各个大陆的海岸线(起因),通过将地图上的陆地进行比较,发现所有的大陆都能吻合在一起,经过不断考察,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2、他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
3、“静谧”(宁静)“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说明他经历的艰辛和挫折)
六、综合练习
七、问题反馈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略读 课
我的发现
主要内容 日积月累
主要特点习
作
好词佳句
教学反思:
第三篇:九年级政治 第四单元 第9课 我们的共同理想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
我们的共同理想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能分析我们的最高理想,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确立,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请结合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感悟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请教师注重从生动的、富有启发性的材料中引出令学生信服的科学结论。善于从学生能接受的角度解答学生的疑惑、消除一些误会。
理想的确立、艰苦奋斗精神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不必求一时之功,而宜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场合将教学内容生动地渗透在学生的日常活动中,以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教学媒体 多媒体及通用环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前准备】
1.请学生事先思考对自己的未来有哪些想法?对于未来社会有什么样的向往?美好的向往如何才变成现实?
2.教师围绕对上述问题的回答,设计对理想、信念等问题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在课堂上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
【导入新课】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小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是邓小平首先提出来的。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千百年来人们所企盼的小康社会的理想正在我们的眼前一步一步地变为现实。我们是务实的一代,更是憧憬未来的一代,让我们和祖国一起,共同奔向美好的未来。
【讲授新课】
一、走近共同理想(板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角色的人们对未来社会的不同追求,引导学生感悟这种精神追求所具有的巨大精神力量。
探究过程:
1.请大家先看看教材P110四位不同的人对未来社会的一些理想。(1分钟)教师解读:
中学生、老太太、女士和老大爷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对未来理想的社会谈了谈了自己的最真实想法。但这他们不同的回答了人们对未来社会的一些共同的追求,即向往和平、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科技发达、每个人都全面而自由地发展等。这种对未来社会美好向往是推动人们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一种精神动力。
2.(开放型探究)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谈谈在自己的思想意识中理想的社会是什么样子?请大家从经济上、政治上、文化等方面具体谈谈。(2分钟)(教学建议:一是要启发学生说出心中所想的;二是要注重引导,对于一些比较个性化的观点要多加尊重,不可强求一致)
【探究结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提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人类终将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
【探究设计】
探究意图:通过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英勇奋斗、流血牺牲的历史事实,启发学生感悟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就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历程之中,它始终是激励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奋斗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
探究过程:
1.先请学生看看《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把伤痕当作光荣榜勋章的钢铁战士--陈潭秋》、《山东工人运动杰出领袖--邓恩铭》等影片片段。2.对此情景你有何感想?(2分钟)教师引导: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与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过程是统一的。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共产主义这一远大理想的感召和激励之下投身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大潮之中的。共产主义既是一种远大的理想也是一种现实的运动。但是,一些人无视千百万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英勇奋斗的历史,甚至否定共产主义理想的存在。
我们从李大钊、陈潭秋、邓恩铭及二千多万革命先烈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解放英勇献身的历史出发,可以体会到,他们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都有自己的父母和家庭,但是,为了祖国和人民更加美好的未来,为了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他们在共产主义理想的激励下,前仆后继,奋斗牺牲,无私地献出了自己的一切,谱写了民族精神的壮丽篇章,奏响了共产主义的嘹亮凯歌。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就是说,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就一直在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3.从无数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献身的事例中,谈一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认识。(2分钟)
教师解读: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就在于它所具有的不可替代先进性。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说,这种先进性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才凝聚起无数优秀分子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滚滚洪流之中,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
【探究结论】
通过以上的探究、体会与感悟,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那么,这与实现共产主义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此处可让学生自由思考讨论发言)
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只有实现了共同理想,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准备好物质条件和打好思想基础。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同理想,始终没有离开共产主义这个远大目标。在现阶段,我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也就是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二、同绘小康蓝图(板书)
(一)历史性的跨越(板书)【探究设计】
探究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改革开放前后我国人民生活、祖国面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引导他们更好会“我国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探究过程:
1.指导学生解读教材P112虚线框内容,创设情景。(可结合优秀课件中的《从数字看发展》)2.提出探究:在实现共同理想的过程中,我们国家现在到底进展到什么程度?广大人民的生活状况到底如何?目前我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是什么?(由学生自由发挥谈感想)3.继续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13四幅图片。请学生结合身边事谈感想。(2分钟)教师解读: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刚才两相图片相比较,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学生今天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今天大家所穿的服装是什么样子?买牛奶还要不要排上长长的队?是不是几家围坐在一起看电视?住的房子如何?请他们尝试制作一组照片。(可留作业)
【探究结论】
今天,我们在感叹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时候,常常使用这样一个词:小康。的确,我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板书)【探究设计】
探究意图:提供一个我国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材料,供学生分析、体会。探究过程:
1.指导学生解读图表及数据信息。
2.分析图示,联系你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找出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2分钟)
教师指导:从我们目前生活的环境来看,还存在哪些问题?还存在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许是民主法制还不尽如人意,也许是用电、看电视等问题还不能很好地解决,也许是家里支付教育费用还有一定的困难,也许是……(请大家再继续列举一些,尽量以丰富多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体会目前我国达到的小康社会还是低水平的小康)
3.教师解读:
现实生活告诉我们,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存在这样或那样不如人意的地方,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社会风气、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还有不少有待改进的地方。这些现象、情况都充分说明了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在理解这一句话时,请从我国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经济社会发展、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同时,还请回应前面所学的基本国情等方面的知识,启发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社会的现状。)那么,在基本实现小康目标之后,我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什么?这就是下文要讲的内容。跨人新世纪,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从“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一个部分质变的阶段。在本世纪头20年,党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
(三)担当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板书)【探究设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想象2020年我们国家的美好远景,更好地体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更深刻地体会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探究过程:
1.参照教材P114提供的想象路径。
2.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有文字、图画,描绘美好的未来吧!(2分钟)
3.那么我们要实现美好未来的社会蓝图,需要哪些条件呢?(启发学生多方面思考)4.教师解读:
美好理想的实现是需要好多条件的,如需要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要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同奋斗,需要有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需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需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探究结论】
美好理想的实现有赖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今天的你们就是明天祖国建设的栋梁。
【课堂小结】
我们应该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关注世界共同的问题,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第四篇:人教九年级英语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九年级英语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What would you do ? I.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Knowledge and abilities: 1,Master the words below: Million, medical, research, tie, worry, what if , pimple.2,Master the following language points: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d one million dollars ? I would give it to Old People’s Home.If I were you , I’d travel all over the world.Process and ways of teaching: 情景法和交际法
Leading to new teaching by telling a story.During the course, ask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some impossible things in pairs.At last, let them summarize grammar “The Mood”.Teaching emotion and value 1.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谈论并作出应有的反应,树立关爱他人的意识和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
2.培养学生勇于想象和积极参与合作的情感。
Ⅱ.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of teaching.1.The usage and structure of “The Mood” 2.Imagine what to do.Ⅲ.Procedures of teaching Step 1, Leading in 1, tell the story “The tiger and the monkey”.2, Ask the students like this.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the tiger ? Would you jump into the river if you were the tiger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3, Ask the students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Are you a tiger?(No, I’m not.)(引起学生对虚拟语气的思考)Step 2 Presentation 1,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s above , ask the students to summarize what the Mood is , pay attention to it’s form.2,Ask the students to say some things that haven’t happened to us.e,g.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d one million dollars?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late for the party ?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a girl or a boy ?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lived on the moon ?(师生互动)3,Write down the students’ best answers on the blackboard and share them with the whole class.4,Ask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what they would do.Their answers may be : If I were you I would give it to medical research..If I were you , I’d be a little earlier.If I were you , I’d pay soccer or dance.If I were you , I’d plant more trees on it.5.Ask the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the sentences above.(学生互动)
Step 3 Talk in pairs.1, Ask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 topic,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d one million dollars ? 2, The teacher writes the students’ best answers on the blackboard and ask the whole class to share them.(学生分享,享受学习的乐趣,达到学习的目的)Step 4 Test 1, Teacher leads the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 tasks in Section A , 1a, 1b,2a and 2b.2,Check the answers.(检查学生的听,说的技能)
Step 5 sum up 1, When we talk about things that haven’t happened we can use the words “ I would „ or I’d „”
When I regard as you, we can use the words “If I were you , „” 2,Words who teacher gives the students :
虚拟语气,愿望难成. 违背事实,时态后退.
3.虚拟语气的动词形式:主句中:would/ should/ could/ might + v , 从句中:v-ed(be---were)
Step 6 Homework 1, Recite the words in this unit.2, Write several thins that haven’t happened to us.Ⅳ.板书设计
Language goals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the tiger ? Would you jump into the river if you were the tiger ?
If I were you I would give it to medical research..If I were you , I’d be a little earlier.If I were you , I’d play soccer or dance.If I were you , I’d plant more trees on i.1.虚拟语气,愿望难成. 违背事实,时态后退. 2.虚拟语气的动词形式:主句中:would/ should/ could/ might + v , 从句中:v-ed(be---were).Ⅴ.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教学效果还可以,学生被我的导入故事所吸引,从而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较好,学生的作业中有不同的创想.但部分学生问我,他们有时候不能区分真实和不真实的事例,有学生就谈到: “I would achieve my dream if I could go to college.” 与 “I will achieve my dream if I can go to college.”这两个句子哪一个对?我的答案是: “If you study hard, you will go to college”, so this is a dream that you can achieve.学生就知道答案了.的确,虚拟语气是一个学习的重难点,这一方面,以后要在教学中锤炼.
第五篇:九年级化学 第5单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五单元
课题 1━ 质量守衡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质量守衡定律
2、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衡定律
能力目标:
1、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
1、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组实验,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猜想、分组实验探究、讨论、归纳。【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必备的仪器和药品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的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与反应物硫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之间有无变化呢?
二、猜想与假设
学生讨论:分组交流,讨论。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生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讨论的情况来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
三、假设的检验及推理
1、制定计划
师:把学生分成三组:
一组:进行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的测定。
二组:进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三组:进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进行实验。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自行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能积极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
3、收集证据。
学生;根据现象进行讨论、归纳,然后请各小组长代表本组对所做的实验进行小结,得出结论。
四、发现规律
生:三个小组的小结情况:
一组:磷燃烧后有白烟生成即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但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二组:铁在硫酸铜溶液中反应,铁丝上附着红色物质;溶液有兰色变为浅绿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仍不变。
三组:无色氢氧化钠溶液与兰色的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兰色絮状沉淀,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还是不变。
师:通过学生小结发言,教师归纳、评价得出质量守衡定律,请一个学生叙述。生: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生: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呢?
五、解释与讨论
师:教师先演示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的动画课件,给学生必要的启迪。
学生:讨论、归纳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物质的质量之和之所以不变,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没有变。生:质量守衡定律是否对所有化学反应都适应呢?
六、反思与评价
生:继续分组进行实验
实验1:蜡烛燃烧前后天平的变化,实验2:铝箔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
用心
爱心
专心 师生讨论:
1、上面两个实验的结果与你实验前的预测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2、对于磷燃烧的实验,如果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如果在燃着的铝箔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师:归纳、总结。
再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只要是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衡定律。
七、迁移与应用
迁移:提供一组题目进行反馈。
应用:用质量守衡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化学现象。
八、课后作业:书:P94习题1-3
九、课后记:本节课以实验为引导,效果较好,学生接受难度不大。
课题 2 ━ 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条原则,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运用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再对学习素材进行比较分析与归纳概括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比较体会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感受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简约之美;结合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的教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求学的品质。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意识。【教学重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磁性小黑板、磁性卡片、试管、锌粒、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教学程序】 [提 问]:从一写到一万要花多长时间?
这是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走了捷径。在化学的学习中也有捷径可走。[提 问]:大家知道哪些化学反应?怎样用无声的语言表达出来? [学生演排]: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锦囊妙计]: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比较分析,导入新课]:体会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一简便、国际化;化学方程式突出的特点: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概念),同文字表达式一样能告诉我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提问过渡]:既然化学方程式有这么多优点,如果能将前面所学的化学反应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多好!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呢? [探究活动一]:尝试书写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比较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一:写; [发现问题]:化学式前加不加数字?加几? [直观信息]:观看水电解的微观拟人动画。[分析]:两个水分子生成了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在水和氢气的化学式前加上数字2(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加在化学式前的数字叫计量数,寻找合适的计量数的过程就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书写步骤二:配。[探究活动二]:数一数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中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关系 [提出问题]:为什么反应前后各原子数目相等? [回顾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那么质量呢? [研究活动三]:算一算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计量数的乘积。[归纳分析]: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书写方程式的原则──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配平的目的就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使方程式中前后各原子的数目相等。怎样配平? [探究活动四]:尝试配平两个化学方程式。[讨论与交流]:配平的心得技巧。[对比分析]:书写步骤三:注。[探究活动五]:化学方程式纠错。[展示评价]:展示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对错例的分析,找到另一原则──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用心
爱心
专心 [探究活动六]:能力升级,化学方程式拼装游戏。[评价质疑]:评价小组合作成果。提出问题:反应中的信息是否都反映在方程式中? [演示实验]:锌粒与稀盐酸的反应。[分析讲解]:在氢气化学式后面加上“↑”表示生成的气体。[演示实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 问]:怎样标注反应中生成的沉淀? [提 问]:是否只要生成了气体或固体都要标注箭头? [交流讨论]:提供学习素材,分析箭头的使用原则。[评价反思]:评价学生归纳的使用原则,反思前面所写水电解方程式的完整性。在求新知的过程中完善前面的学习成果。[探究活动七]:课堂小结,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学力升级]:学案1.2. 附:板书设计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书写步骤:
1.写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配平: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目相等 3.注明反应条件
★书写时应遵守:l.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尊重客观事实。
课题三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 能力:掌握解题格式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思想教育: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学会科学地利用能源。
【教学重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教学方法】 教学演练法。【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我们知道,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和质量关系。那么,在工、农业生产中如何通过质量关系来计算产品或原料的质量,充分利用、节约原料呢?
下面我们学习根据化学议程式的计算,即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变化的一种方法。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产生求知欲。问题导思,产生学习兴趣。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由于化学方程式是计算的依据,所以化学方程式必须写准确,以保证计算准确。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下面几句韵语加以记忆。
化学议程式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 关系式对关系量,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系量间成比例,解、设、比、答需完整。理解记忆。在轻松、愉快中学会知识,会学知识。【投影】随堂检测(见附3)
检查学生当堂知识掌握情况。独立完成检测题。及时反馈,了解教学目的完成情况。附1:课堂练习一
1.写出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现有0.4克氢气在氧气燃烧可生成多少克水? 2.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 ,计算各物之间的质量比为_______ ,那么,3.2克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________克二氧化硫.附2;课堂练习二
3.在空气中燃烧3.1克磷,可以得到多少克五氧化二磷? 4.电解1.8克水,可以得到多少克氢气? 5.实验室加热分解4.9克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附3;随堂检测
1.电解36克水,可以得到_____克氧气.____克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得到44克二氧化碳.2.24.5克氯酸钾完全分解后可能得到_______克氧气.3.8克灼热的氧化铜与足量的氢气反应后,可以得到_______克铜.4.6.5克锌与足量的衡硫酸完全反应,可生成________克氢气.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