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教育技术学专业知名导师及著名学者介绍(供专业考研同学参考)

时间:2019-05-12 21:5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内教育技术学专业知名导师及著名学者介绍(供专业考研同学参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内教育技术学专业知名导师及著名学者介绍(供专业考研同学参考)》。

第一篇:国内教育技术学专业知名导师及著名学者介绍(供专业考研同学参考)

一、教育技术学部分知名导师介绍

1. 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

我国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兼职有:***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教育技术学研究会理事长等。

主要研究方向: 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

2. 李克东(华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学科带头人。

***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师范学校计算机教育指导组副组长,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等多项学术兼职。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科学理论、计算机辅助教育人

工智能专家系统及多媒体 计算机技术。

3. 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 电化教育 4. 祝智庭(华东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校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

***高校教育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现代远程教学资源建设项目专家,***基础教育司教育资源建设项目专家工作组副组长。

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

5. 桑新民(南京大学)

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 中心兼职研究员等。

2003 年获首届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开发

6. 丁 新(华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

教育技术学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长期从事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较为系统地引入了国际远程教育基础理论,多次参与***有关远程教育重大改革和发展项目的设计与论证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远程教育

7. 徐福荫(华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院长、信息传播研究所所长、教育技术学学科教育电视方向学术带头人。主持和参与了全国 教育科学“ 九五” 规划课题《 香港教育电视研 究》,全国教育科学“ 十五” 规划国家级重点课 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专业发展研究》等多项课题。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学

8. 高福文(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长期从事远程教 育及远程图象监控方面的研究。他 当前的课题有“ 中英合作远距离环 境教育”(英国文化委员会、国家教委基础教 育司项目),“ 信息高速公路与教育发展”(九五教育科研重点项目),“ 中油塔立木输 油气总公司视频会议与远程图象监控系统”。

主要研究方向: 图像通讯、远距离教育

9.黄荣怀(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 学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网络教育 学院副院长等职,兼任***高等 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等职。

主要研究方向:多媒体网络技术、网络数据库、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网络教育、协作学习、保密通信。

10.张际平(华东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长期以来,对现 代教育技术理论、计算机和多媒体 教育应用、网络远程教育应用、计 算机辅助教学(CAI)、多媒体教学系统、计算机接口技术等领域有较深的了解和关注。

主要研究兴趣和方向: 远程教育、学习支持系统(SPSS)、课件开发技术、虚拟现实(虚拟学习环境)。

11.李艺(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江苏省教 育技术教学实验中心主任1996 年 4 月,注意力转移到教育技术学领域。在此以 后的工作主要以教育技术为主干,包括数字 化教学资源开发,数字化校园,虚拟实验室 原理与应用,计算机辅助测评等等。

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应用

12. 杨改学(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院长、国家级期刊、SSCI 检索期刊《 电化教育研究》 杂志社社长。近20 年来一直从事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 来,共承担、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现代远程教育。

13.黎加厚教授(上海师范大学)

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理论、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Inter未来教育

14.傅德荣教授(华中师范大学)

研究方向: 多媒体与网络教育应用、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辅助教育、教育信息处理

15. 冯秀琪教授(河北大学)

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理论、方法与应用的研究工作,尤其关注教学系统设计方法论及多媒体计算机教育应用的研究。

16.乌美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现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教学设计、开发、评价与管理,远程教育及教育电视。

17.李龙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

研究方向: 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育技术标准、学科专业建设。

18.高利明教授(北京大学)

研究方向: 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远程教育。

19.吴庚生教授(清华大学)

现任清华大学电教中心主任,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教育技术学硕士站学科带头人。

研究方向:远程教育卫星技术 20.汪 琼教授(北京大学)

当前主要研究意向: 网上教学、平台和工具,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交互与教学设计。

21.盛群力教授(浙江大学)

主要研究旨趣与专长: 教学设计、教学理论、教学实验。

22.谢百治教授(第四军医大学)

研究方向: 医学电视教材系列化研究及多媒体教材开发与应用研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教学设计实践,计算机辅助教学。

23.熊澄宇(清华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新媒体

24. 王学优(清华大学)副教授

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理论、学科专业建设、教师培训

25.万明高(北京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理论、教育媒体设计

26. 游泽清(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

27. 邓祖道(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多媒体网络教学

28.张祖忻(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企业绩效技术、教学媒体与讯息设

二、我国二十位教育技术学者风采

一、南国农教授简介

南国农,男,1920年生,江西清江人,194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同年任重庆教育部部长秘书,1950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获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硕士学位回国。南国农教授作为我国电教开拓者与奠基人,从理论和实践上树立起了“电化教育”这面旗帜,激励着一代代的电教人为之不断奋斗。解放后,他与萧树滋教授一起到兰州参加支援大西北的教育事业行列,在西北师范大学开始了电化教育方法的实践,之后又开设电教课程,编写电教课程大纲,将取得的经验向校外推广,并与萧树滋教授一同创办了《电化教育研究》杂志。南国农教授除扎根于西北师范大学、培养研究生之外,还在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樟木头国家教委电教办培训中心等院校亲自讲课,一心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指导教学,培养研究生。南国农教授老骥伏枥,桃李满天下,像他这样被所高等学校聘为研究生的兼职教授,在我国高教战线上还是仅有的一位。南国农教授为新中国电教的开拓、创新、进取、发展走遍了全国各地,作过无数次学术报告培养了不少研究生。至2002年止,出版专著10余部,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在学术界产生了大的影响。

二、何克抗教授简介

何克抗,男,1937年生,广东大埔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无线电专业研究生,同年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我国第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自1978年以来,先后七次获国家教委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其中特别奖一次,二等奖四次,三等奖两次,一次获北京国际发明展览金奖。1992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3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1994年入选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第23卷,1997年成为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目前是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第一副主席;国际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执行委员;国际计算机教育促进会亚太分会执行委员;全国教育技术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电化教育协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席;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专家组副组长。至2002年止,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美国2061计划项目4项,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高福文教授简介

高福文,男,1937年生,山东青岛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1981年留学美国麻省州立大学,曾任北京师范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兼电子学系系主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福文教授的研究方向是图像通讯、远距离教育。他当前的课题有英国文化委员会和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合作项目“中英合作远距离环境教育”,九五教育科研重点项目“信息高速公路与教育发展”,“中油塔立木输油气总公司视频会议与远程图象监控系统”。高福文教授已有的科研成果有“远距离图象监控与传输系统”,1997年通过国家教委鉴定。1992年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得到国务院的表彰和特殊津贴。高老师已先后在国内外杂志及学术会议发表论文20余篇。90年代初,他开始招收远程教育方向的硕士生,1997年他成为国内第一个远程教育方向的博士生导师。这标志着我国在远程教育人才的专业化和研究的科学化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为未来我国远程教育学科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2002年止,出版专著1部,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四、李克东教授简介

李克东,男,1938年9月生,广东省新会人,1962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学院物理系,现任广东省高等教育电化教育中心主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教授、教育技术学(省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受国家教 委聘任为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计算机学科审查委员,全国高等师范学校计算机 教育指导组副组长,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副理事长 等多项学术兼职。李教授主要从事教育技术科学理论、计算机辅助教育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89年荣获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993年再度获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一等奖。曾多次出国访问。至2002年止,出版专著共7部,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五、乌美娜教授简介

乌美娜,女,1939年生,浙江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1981-1982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去美国若干著名大学进修教育技术学,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授,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现主要讲授研究生的“教学设计与开发”和本科生的“教育电视节目制作”等课程。乌美娜教授以教育技术学、教学设计为研究方向,现承接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攻关 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究开发与应用”,国家教委重点课题“发展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等四个项目。乌美娜教授曾先后著有七部书籍。主要研究模式及技术标准化,知识管理技术,技术哲学等。至2002年止,已出版著作10多部,发表论文10多篇,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六、傅德荣教授简介

傅德荣,男,1939年生,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现担任的行政和学术职务:信息技术系主任,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师计算机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教育教育信息处理。1994年获武汉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3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高校教学教育三等奖。1998年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者。1999年获教育部办公厅98年度全国师范院校基础教改实验研究项目优秀成果二奖。1993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曾宪梓教师奖三等奖。至2002年止,傅德荣教授在教育技术学领域发表论文著作10多篇部,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七、冯秀琪教授简介

冯秀琪,男,1941年生,河北鹿泉人,1965年毕业于河北大学物理系并留校工作,现任河北大学教育技术学教授、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全国教育技术学研究会理事,河北省电教技术学会副理事长,河北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天津师范大学等院校的兼职教授。曾在电子信息工程系担任“电子线路”和“电视原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1979年后兼职负责河北大学电教中心的筹建工作,萧树滋教授调到河北大学后,又协助萧先生开展科研与教学工作;1987年6月到河北大学教育系从事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工作至今。十几年来,冯秀琪教授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理论、方法与应用的研究工作,尤其关注教学系统设计方法论及多媒体计算机教育应用的研究。至2002年止,冯秀琪教授在教育技术学领域发表论文著作30多篇部,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八、沈复兴教授简介 沈复兴,男,1945年生,江苏常熟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198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硕士学位,1985年获博士学位。1986年评为副教授,1992年评为教授,1995年评为博士生导师。1986-1987年赴联邦德国海德堡大学数学系访问研究,1996-1997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计算机系访问研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信息学院常务副院长,全国高等师范学院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一直从事数理逻辑模型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模型论判定问题方面有一系列研究成果,分别获198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九、高利明教授简介

高利明,女,1945年生,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并留校工作,当时正值世界银行贷款电大项目执行期,刚刚担任北大电教中心主任不久的高利明教授被确定为该项目的中国专家组成员,担任秘书工作。1993年高利明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计算机教育应用系研修,方向为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其间又应印地安那大学教育技术系主任西文博士之邀前往进行短期学术交流。至2002年止,高利明教授共完成著作3本,音像作品3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6个,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了解高利明教授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作为一名学者,她敏锐执着,勤于学习,不断探索;作为一名教师,她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工作。

十、丁兴富教授简介

丁兴富,男,1945年生,上海人,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1年获北京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82年调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1997年获澳大利亚比较远程教育学哲学博士学位。自1984年起,首任中央电大远距离教育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所副所长。现兼任中央电大图书馆馆长、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家组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兼职研究生导师、中国电化教育协会广播电视教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协会通讯编辑、香港公开大学远程和成人教育研究所国际顾问局顾问等职务。丁兴富教授的研究和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他曾代表中央电大和原国家教委多次参加国内和国际上举办的开放与远程教育国际会议,宣读论文、发表演说或作专题报告。至2002年止,出版专著10余本,发表中英文论文近100篇,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丁兴富教授已成为建构我国开放与远程教育学科体系的拓荒者和先驱者,远程教育理论研究的开拓者。

十一、丁新教授简介

丁新,男,1946年生,贵州贵阳市,1970年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81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并获工学硕士学位。1981年分配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任中央电大远距离开放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央电大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化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广播电视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兼职教授、远程教育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丁新教授在课题研究、理论著述、论文报告、教学和研究生培养等诸方面都做出了显著成绩。组织并参与了国家“八五”、“九五”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他正努力组织并参与教育部高教司立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研究》课题研究,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为远程教育专职研究人员,丁新教授最大的心愿是与远程教育界通力合作,在中国创立远程教育专业学科,并在中央电大设立远程教育专业博士学位点和现代远程教育国家实验室,为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加强科学研究、加速人才培养。

十二、祝智庭教授简介

祝智庭,男,1949年生,浙江衢州人,曾获荷兰Twente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东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大特聘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并被聘任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标准化委员会主任,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主要研究范围包括教育技术理论,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网络教育模及技术标准化,知识管理技术,技术哲学等。至2002年止,已出版著作10多部,发表论文10多篇,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十三、桑新民教授简介

桑新民,男,1949年生,上海人。1968年高中毕业后当了9年筑路工,期间曾发表报告文学和散文作品,1977年恢复高考时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1982年1月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教育学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家顾问组成员。1989年获霍英东奖,1993年获曾宪梓奖。1993年评为教授。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基本法起草工作。1994年在北师大创建“未来教育研究中心”。1995年受美国邀请,以“国际访问者计划”的身份,对美国进行教育专题考察,并被美国教育研究会聘为境外会员。1996年评为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生导师,1997年10月调到华南师范大学,1998年评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致力于探索教育基础理论同当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未来教育研究与实验新模式。至2002年止,桑新民教授在教育技术学领域发表论文著作10多篇部,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十四、杨改学教授简介

杨改学,男,1950年生,中共党员,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现任西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系主任、教授,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兼职教授,同时兼任中国电化教育协会常务理事,甘肃省电化教育协会副理事长等职。从事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已20余年。一直担任本系专业课程讲授和甘肃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的教学工作。获国家教委和省教委各种奖励数十项。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5项,承担完成多项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甘肃省教委社会科学类立项课题;联合国教科文立项的“贫困地区农村妇女多渠道致富,多媒体培训教材的编制与研究”课题。至2002年止,已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多篇论文被国内有关刊物转载和引用,主编、参编出版专著和教材7部,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十五、李艺教授简介

李艺,男,1956年生,1989年5月获山东大学军用光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到曲阜师范大学任教。历任曲阜师大物理系实验室主任、物理系副主任、电教系主任。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教育技术教学实验中心主任。1996年以前,工作于激光技术以及相关领域,1996年4月,注意力转移到教育技术学领域。在此以后的工作主要以教育技术为主干,包括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数字化校园,虚拟实验室原理与应用,计算机辅助测评等等,亦稍稍涉及周围相关领域如科技哲学、教育哲学、传信息论等。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13项。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全国优秀电教工作者。7项科研成果获奖。至2002年止,已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3部,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十六、黄荣怀教授简介

黄荣怀,男,1965年生,湖南省益阳人,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网络教育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分别获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奖学助学基金第五届优秀青年教师奖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工学类二等奖。教育部科技司项目各1项,教育部高教司项目1项,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2项,北京电视台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项、教育部职教中心项目1项、创新基金项目1项。学术兼职7项。至2002年止,已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参编出版专著和教材14部,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十七、余胜泉博士简介

余胜泉,男,1973年生,江西波阳人,1991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电子系教育技术学学士学位,199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电子系攻读计算机教育应用硕士学位,1997年转为直接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攻读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现在为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副教授;中国教育信息化标准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学术委员;广东省佛山市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媒体实验室主任。在国际国内参加学术会议10余次。至2002年止,出版专著10余本,在国际国内的10余种报刊上发表学术30余篇,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十八、汪琼博士简介

汪琼,1986年北京大学计算机系软件学士;1989年北京大学计算机系软件硕士;1997年北京大学计算机系软件博士;2000年11月至2001年8月,北大信息中心听觉与视觉国家实验室访问学者。承担的科研项目有,教育部高教司项目4项,教育部科技司项目1项,北京大学教务部项目1项,中国青少年基金会项目1项,2000年国际合作课程Internetics与其他三位教员共获安泰(项目)奖教金;1999学年获学校“优秀班主任”三等奖。基于WEB的教育系统、教学设计与教学系统开发。全国CBE学会理事。至2002年止,出版专著14余部。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十九、杨开城博士简介

杨开城,男,辽宁海城人,1989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才就读于原电子学系现代教育技术专业。1993年保送攻读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学位,师从于何克抗教授。1995年留校工作并继续师从于何克抗教授攻读教育技术博士学位,1999年获博士学位。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应用,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和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杨开城博士现在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任教。至2002年止,参与科研项目5项,发表期刊学术论文20余篇,发表学术会议论篇,编著教材4本,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十、张建伟博士简介

张建伟,男,199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管理专业学士学位。1999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育心理专业博士学位(硕博连读)。现在为清华大学电教中心研究所副所长;美国计算机教育应用促进协会(AACE)国际会员;UNESCO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研究中方专家。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侧重研究认知建构主义以及基于建构主义的新型学习模式,集中研究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的认知学习活动。至2002年止,参与科研项目6项,在国际国内参加学术会议10余次,发表期刊学术论文40余篇,发表学术会议论篇,编著教材5本,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http://202.112.88.32/。

[2]庄为其·南国农与萧树滋[M]·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2000年,(4)。[3]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简介[M]·北京师范大学。[4]高利明·现代教育技术——通向未来之桥[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年,(10)。

第二篇:医学影像学专业导师介绍

医学影像学专业导师介绍

生琦瑞,男,1949年11月出生,主任医师,教授,大学学历。现任烟台毓璜顶医院介入科主任,医学影像中心副主任,从事医学影像教学工作15年,从事介入治疗工作17年。2002-2005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已指导在职硕士一名

社会兼职:

山东省放射学会介入学组副组长

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烟台市医学会放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会介入专业委员会烟台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放射学会烟台市分会介入学组组长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编委

中西医结合杂志特约审稿员

我院介入放射科在省内最早建立专科病房和门诊,现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住院医师3名,正式床位23张,1996年被评为烟台市重点学科。

介入放射科每年收治人体各系统肿瘤病人约350人,颈腰椎间盘和其它血管内和非血管介入治疗病人近400例。科内研究方向是血管内和非血管性介入诊疗施术方法改良研究,设有3个课题组。

完成课题:

1、经皮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方法和器械改良的研究,获烟台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经腹穿刺腰5骶1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研究,获山东省医学科学进步二等奖

正进行课题:

1、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手术器械制造与临床应用研究

2、经腹穿刺第2-5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研究

3、经腹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手术器械研制与临床应用研究已获专利:

1、经皮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穿刺针

2、经腹(前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穿刺针

3、颈、腰椎间盘冲洗吸引器

4、压腹定位仪

参编著作:

1、医学影像诊断与方法选择山东省科技出版社

2、常见肿瘤的内科治疗副主编 青岛出版社

3、腰椎间盘突出症胡有谷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研究方向:经腹穿刺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的基础研究联系电话:0535-6691999-81707

第三篇:青岛大学音乐学院音乐专业考研研究生导师介绍

音乐(专业学位)

王景彬,男低音歌唱家。198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歌剧系。师从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1988年赴美国密苏里大学音乐学院留学,学习期间,连续7年获得密苏里大学最佳研究生奖和大学校长最高奖学金;获得美国法尔夫声乐国际基金奖。1994研究生毕业后和世界众多知名歌剧院合作,主演了大量的世界经典歌剧。2001年作为引进人才担任青岛大学声乐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先后灌制了多张DVD和CD个人演唱专辑,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了多篇大型学术论文。所教授学生获得了国际比赛一等奖和国家级比赛一、二、三等奖。担任各种大型国内和国际声乐比赛评委。

王丽娜,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应邀担任全国“第五届武汉樱花杯声乐比赛”和俄罗斯海参威“远东国际声乐比赛”等多项大赛的复赛、决赛评委;主持及参与省级社科项目4项,并荣获省社科联和教育厅颁发的一等奖;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王洛宾民歌的艺术价值》、《浅谈拉赫玛尼诺夫和他的艺术歌曲创作》等论文多篇;4次成功举办独唱音乐会;所培养的学生多次在国内外声乐大赛中获奖。目前在青岛大学音乐学院从事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声乐教学工作。

王文俐,音乐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钢琴硕士。一九九○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钢琴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二○○一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伴奏专业,获硕士学位;一九九○年至今,青岛大学艺术学院音乐教育系钢琴教师。科研及学术论文:《中国钢琴作品在高师教学中的现状与思考》发表于2000年《人民音乐》第11期;《江文也早期钢琴音乐创作的现代化技法》发表于2001年《黄钟》第2期;《谈即兴伴奏课的改革》发表于一九九七年《钢琴艺术》第6期;《针对不同性格类型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发表于2000年《中国音乐教育》第1期;《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爱情与生活〉钢琴伴奏的艺术特色》发表于2000年《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第2期;《我们生活在美的中间》发表于2000年《艺术乐园》第1期;《唱儿歌,学画画》一书,由希望出版社出版;主持国家科技部科研项目“互动钢琴教学软件”教案的编写和音像的录制工作;山东省重点课题《钢琴伴奏的理论与应用》的研发。获奖情况:科研论文《中国钢琴曲的现代化技法简析》获全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教育“优秀论文一等奖”;《谈即兴伴奏课的改革》获得山东省教委颁发的优秀教学成果优秀奖。校内、外任职:青大艺术学院音乐教育系副主任、教工党支部书记;青岛市音乐家协会会员。

张旭冬,博士,教授,硕士导师。现任作曲系主任、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专家库成员。1998年—2004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002年—2003年由中央音乐学院选派、教育部公派赴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调研复调音乐与俄国当代音乐创作。主要学术领域:复调音乐、音乐创作研究。论文曾连续三年(2005 —2007)获“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7年获“山东省第21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创作各类体裁音乐作品百余部(首),曾分别在济南、青岛和美国成功举办个人作品专场音乐会。

刘玉霞,教授,中国海洋大学艺术系副主任、特聘青岛交响乐团首席,硕士研究生导师。俄罗斯国立格涅辛音乐学院演奏博士。中国音乐家协会委员,山东省第九届政协委员,山东省第九届青联委员和第十届青联常委。曾获教育部授予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等多项表彰及奖励,发表多篇学术论文。2003年10月作为艺术类国家公派高级访问学者赴俄罗斯国立格涅辛音乐学院留学,并获得演奏专业最高学位——小提琴演奏专业演奏博士。先后在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舒瓦洛夫”音乐厅成功举行了三场小提琴独奏音乐会,是国家公派艺术类留俄学生在莫斯科举办小提琴独奏音乐会的第一人。2005年4月,作为唯一的外国人,入选参加了俄罗斯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在莫斯科著名的“格林卡”音乐厅举办的大型演出。

邓列加,中国歌剧舞剧交响乐团首席,青岛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演奏员,黑龙江省交响乐团客座首席。出生于音乐世家,深受家庭音乐熏陶,自幼随父学习小提琴,12岁起开始小提琴演奏生涯。197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1990年赴德国国立特劳森根音乐大学深造,师从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巴耶诺夫,获得艺术家证书。在德学习期间,深入学习了国外优秀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和专业的理论知识,在演奏技巧得到大幅度提高,将自己对乐曲的深入理解融入到演奏之中。1995年在埃斯林根市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受到当地媒体的关注及好评。在旅德期间,在德国,奥地利,意大利,法国,荷兰举办音乐会。回国后,曾执教于西安音乐学院。之后,任职于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活跃于中国舞台上,先后参与音乐剧、大型歌剧在中国的首演,多次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大型音乐会。与丹麦室内乐团的先锋――阿萨莱斯室内乐团及来自挪威、德国、荷兰的优秀演奏家同台演出,以自己对音乐的深邃理解,独特诠释深受多方媒体好评。并多次出访香港、日本进行文化交流演出

董文华,现任青岛大学音乐学院声乐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1到2002年在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研修声乐。多次参加全省声乐比赛两次获得一等奖。在1991年参加全省高校声乐教师比赛获得二等奖。多篇论文在山东省教育厅、文化厅获奖,如《谈声乐教学中的心理调控》获山东省教育委员会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论文《唱歌语言的处理》获山东省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并有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保存。先后有多篇论文发表于国家核心期刊,《声乐艺术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声乐教学中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谈歌唱发声的常见病及纠正方法》发表于《中国音乐》核心期刊。《黄河三角洲的民歌挖掘与演唱》获山东省文化厅艺术科研立项。多名学生考取国内外声乐研究生。如学生王维莲等考取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并有多名学生在国内外声乐大赛中获奖,学生马晓娟获首届维也纳国际声乐大赛银奖和最佳音色奖,翟鹏,王莹莹等多名学生在国家级和省级声乐大赛中获奖。

苏勇生,青岛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键盘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入曲阜师范大学艺术系主修钢琴,1986年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留校任教。1989年调入青岛大学师范学院音乐系。1991年在山东省高等师范院校青年教师声乐钢琴比赛中获钢琴比赛一等奖、声乐比赛优秀伴奏奖。1997年入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进修钢琴演奏一年。1999年被任命为音乐教育系键盘教研室主任。2007年所担任的钢琴课被评为青岛大学优秀课程。有多篇论文发表在各种音乐期刊上及获山东省、青岛大学的优秀科研成果奖。

王爱琴,音乐教育系副教授,声乐专业。1984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音乐系声乐表演专业;1992—1994年于上海音乐学院干进班进修,师从留学意大利博士、女高音歌唱家、音乐教育家胡明健教授学习声乐;1984年进入青岛大学任教至今。曾获1980年省文化厅主办的山东省专业歌舞剧院、艺术学院、师范院校声乐比赛二等奖,1991年省教委主办的山东省高等师范院校青年教师声乐、钢琴比赛声乐一等奖等奖项。发表优秀论文数篇,其中《哼鸣在声乐训练中的重要作用》一文在首届山东省艺术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

宋艺闻,1995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音乐系钢琴演奏专业,同年到青岛大学师范学院音乐系任教,2002年获得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钢琴演奏与教学专业硕士学位。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评委,青岛市音乐家协会钢琴专业委员会理事,青岛市教育局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入选山东省学校艺术教育专家人才库。曾获在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文化厅联合举办的艺术院校音乐舞蹈大赛中获伴奏一等奖。并多次参加了青岛市新年音乐会、青岛大学新年音乐会的演出。并在省市各个艺术水平考级及音乐比赛中担任评委。先后在《艺术教育》《齐鲁艺苑》《中华学术论坛》《艺术教育》《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中国教育改革》等核心期刊发表过学术论文。教学之余,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攻关,作为主创人员研发的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互动钢琴教学软件”。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曾先后荣获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全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立项、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全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二00七科学技术发展计划课题、青岛市文化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立项、山东省教育厅第二批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全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立项。2010年获第四届山东省高校音乐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两项、山东省艺术考级青少年音乐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珠江.恺撒堡杯全国青少年钢琴大赛山东赛区优秀指导教师奖;并多次获青岛市青少年音乐大赛(器乐)最佳指导教师奖。

王琳,美籍华人小提琴教授。十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的附属小学跟随王振山教授学习小提琴直至附中毕业。1983年获约克•史都克基金会奖学金赴瑞士师从于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小提琴演奏艺术教育之父卡尔•弗莱什的继承人,前任欧洲弦乐协会主席Max Rostal大师学习,1987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伯尔尼音乐学院高等小提琴演奏艺术文凭。1988年赴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学院跟随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国际各大比赛评委Roman Totenberg继续深造小提琴,在校期间连年荣获希诺托院长奖学金,1991年获得音乐硕士小提琴演奏学位。在欧美二十余年期间,担任许多交响乐团、室内乐团的演出及学校教学工作,多次参加国际著名音乐节,曾与世界上有着极高声望的指挥家Sir Georg Solti、C•Eschenbach,Itzak Perlman,M•L•Rostropovich等合作演出,积累了丰富的演奏及教学经验。从2002年至今,担任中国青岛大学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教授本科小提琴表演、研究生小提琴演奏与教学、MFA艺术硕士的专业课程。担任各种专业大赛比赛评委,并多次获最佳优秀指导教师奖。学生们在参加省内外各种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其多名学生在国内外知名院校、乐团继续深造和工作。

张夏琴,音乐教育系声乐教研室主任,1981年,毕业于山东省济宁师专音乐专业,从师于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声乐系主任金华德教授,并以声乐专业成绩第一名毕业;1990年--199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于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课程班,先后从师于著名歌唱家叶佩英副教授和声乐教育家周美玉教授以及钢琴教授沈灿,并获声乐歌剧系专业结业证书;2000年--2002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本科),并获中央音乐学院学士学位,在读本科期间仍从师于声乐教育家周美玉教授,钢琴教授张式谷,合唱指挥家杨鸿年教授,以及音乐学教授宋瑾等;1981--1986年,任青岛十六中音乐教师;1986--1993年,任青岛七中音乐教师;1993--至今任青岛大学艺术学院声乐教师

张琳仙,青岛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主任,舞蹈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山东省舞蹈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1978年参加工作,任山西省歌舞剧院主要演员,曾获文艺界最高奖——“文华奖”,两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表演的舞蹈《看秧歌》被评为歌舞类一等奖。著作有《舞蹈艺术心理学》等余部;主持两项国家级科研课题、三项省级科研课题;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30余篇。被授予省级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多次出访意大利、日本等国。创作的舞蹈获得省级大奖共计30余项,国家级大奖共计10余项,如《社鼓》在全国首届大学生舞蹈比赛中获得专业组创作一等奖,创作舞蹈《心之翼》获全国第六届“荷花杯”校园舞蹈大赛作品铜奖等。并于2006年被邀请赴韩国讲学,教授中华民族民间舞,受到广大师生一致好评。

朴春艳,韩国Seoul国立大学音乐大学院硕士,韩国建国大学交换教授,韩中亲善协会文化副会长现,中国青岛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曾与上海交响乐团、韩国KBS等著名交响乐团合作演唱,曾参加北朝鲜举办的“世界艺术节”,韩国KBS电视台举办“民族统一音乐会”等,在北京、上海、广州及韩国、日本、香港等地多次举办独唱音乐会及国际性音乐活动,曾在艺术世界发表“中韩近现代音乐研究”,松花江月刊发表“朴春艳教授的音乐家故事”等,中央电台举办“全国少数民族声乐比赛”、“中韩歌曲大赛”评委。

张宝莉,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硕士学位。现从事视唱练耳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视唱练耳教学法。本人多次参加中、美、俄、意、法、德的国际视唱练耳大师班及教育部主办的“高等学校高级教师视唱练耳研修班”。在国家与省市级发表论文多篇及多项立项与课题,所指导学生在参加全国视唱练耳记谱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其中在人民音乐发表《首调听觉的分析与训练》;中国音乐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国成人教育《谈成人钢琴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中国成人教育《成人如何学习首调唱名法》等文章;多部课题获得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等;获得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在省级立项两个个;青岛市双百调研工程立项三个;校级一个;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大学公共鉴赏课教材》;参与编写《青岛文化建设研究》;《艺术鉴赏通论》等书籍。张志红,1996年以声乐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同年进入青岛大学音乐学院担任声乐教师至今。现在是副教授,音乐专业学位(MFA)研究生导师。任教期间,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发表过数篇论文,获数项科研奖励,培养过大量的声乐学生,其中多人获省、市级声乐比赛奖励。张志红本人2009、2010年获得两次省级声乐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孟雷,男,1963年出生,1987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音乐系,现任青岛大学音乐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民乐系主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从事竹笛专业教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2007-2011年先后四次代表青岛大学音乐学院赴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及周边地区进行民乐教学、讲座及系列音乐会等教学及学术交流活动,并被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音乐系特聘为中国民乐专业教授,担任竹笛、葫芦丝、巴乌等中华民族管乐教学工作,使中华民族乐器演奏这一课程第一次作为有学分的专业课进入了美国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的课堂。在美期间成功举办了多场中国民乐音乐会。并因出色地完成教学及演出任务而多次受到密苏里州立大学校长的特殊表彰。主要演出及创作:

1、2007年受中奥音乐教育学会邀请赴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担任独奏演员,演奏了笛子独奏曲《春到湘江》,获得巨大成功。

2、2008年获山东省第三届高校音乐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获教师演奏(民乐)一等奖;2010年获山东省第四届高校音乐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创作组(器乐作品)二等奖。

3、创作多首声乐、器乐作品,其中笛子独奏曲《美丽的密苏里》在美国密苏里首演并在当地电视台多次播出,这一作品及音像资料被密苏里州立大学图书馆永久收藏。管弦乐作品琵琶协奏曲《沂蒙岁月》作为献礼建党90周年音乐作品首演。

4、承担并完成了多项省级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如《齐鲁民间笛子音乐研究》、《中国传统音乐艺术在美国推广普及的典型案例研究》、《多元文化视角下对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的中国音乐项目研究》等。在国内、国际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韩迺舜,青岛大学音乐学院声乐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男高音歌唱家,全国音乐考级声乐评委,中央电视台特邀演员,第七、八、九届省政协委员,第十届市政协常委,省文联委员,省音协理事,青岛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在全国声乐比赛中多次获奖,多次出国访问演出,在多部歌剧中饰演主要角色,应邀在上海音院周小燕歌剧中心与美国旧金山歌剧院合拍歌剧任中方男主角,创作并演唱的歌曲多次获省精品工程奖,多次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培养的学生多次在全国获奖,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多次参加中外教授音乐会和讲座。

张琪玲,青岛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青岛舞蹈家协会会员。著有《中外舞蹈作品赏析》;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十几篇,多篇论文获得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培养的学生多次在国家级、省级的舞蹈比赛中获奖;并于2004年被邀请赴韩国讲学。

第四篇:青岛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考研研究生导师介绍

美术学(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王绍波,男,1963年生,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青岛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为青岛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王绍波从事美术专业创作与教学研究近30年,成果丰硕,尤其是在水彩画研究与创作领域成绩卓著。其主要业务成就和荣誉奖励如下:水彩画作品《雪寂》,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评委作品,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作品《渔歌》获山东省首届“泰山文艺奖”一等奖。(山东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省委宣传部等联合表彰);水彩画作品《渔歌》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作品《酥油茶》获第五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金奖(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作品《秋》获第四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金奖(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作品《四季歌》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作品《酥油茶》特邀参加总结中国水彩画百年发展历程的史诗性学术大展“中国百年水彩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出版专著《艺术鉴赏通论》。(文化艺术出版社,第二位);“当代中国水彩画教学与创作实践研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第二位);山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山东省教育厅,第二位)。

王学东,1956年6月6日生于青岛。1978年入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油画专业。1982年毕业并任教于山东纺织工学院(现青岛大学美术学院)至今。1988年应中国孔子基金会邀请,参加山东曲阜孔庙“诗礼堂”大型大理石雕刻壁画《孔子事迹图》的创作设计,其作品获“日中友好协会”金奖。1988年12月作品《春回大地》获“齐鲁书画大奖赛”三等奖;1989年10月 作品《送别》参加“建国四十周年省美展”;1991年2月作品《月归》入选“山东省首届美术作品展”;1994年10月 作品《晨雾》参加“山东省美术作品展”;1997年2月由“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出版《平面构图》(合作);2002年10月 作品《心中的歌》参加“全国第六届水粉、水彩展”获优秀作品奖;2004年10月作品《心中的歌》参加“全国十届美展山东预选展”获二等奖;2005年7月《装饰》期刊发表论文《门面装饰艺术》;2009年10月作品《丰碑》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山东展”并获二等奖。

赵文华,1955年生人,1979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作品主要参展:“第六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美术展览”(中国),“20世纪中国油画作品展”(中国),“《世纪之门》中国艺术邀请展”(中国),“大河上下1976——2005中国油画回顾展”(中国),“第三届中国油画精品展”(中国),“第28届滨海卡涅国际绘画艺术节”(法国),“中国现代油画展”(日本),“中国油画展”(法国,西班牙),“2005年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曼彻斯特现代艺术大展”(英国),“莱恩阿特当代艺术展”(比利时),“佛罗伦萨国际艺术双年展”(意大利),“象内象外——中国油画艺术邀请展”(新加坡),“拓展与融合——中国现代油画展”(中国),“第四届成都双年展”(中国)。作品主要获奖:1993年“中国油画年展”铜奖,1999年“全国第九届美展”优秀奖,2001年“讲话60周年全国美展”银奖,2001年“研究与超越——全国小幅油画展”艺术奖,2007年“佛罗伦萨国际艺术双年展”美第奇艺术奖。出版个人画集:《21世纪优秀艺术家画集——赵文华》,《画库——中国油画名家赵文华》,《当代中国油画名家——赵文华》,《中国当代油画家风景画作品集——赵文华》。作品收藏:多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日本长野美术馆,中国风美术馆,中国对外展览公司,广东美术馆等16家机构和100多位个人收藏家所收藏。

李伟松,1962年11月生于山东临沂市,198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南京艺术学院油画研修班深造,现任青岛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具象油画人物研究。理论研究部分:

(一)西方油画的传承与发展。

(二)具象油画的当代性。

(三)具象油画表现民族化的形式探究。实践研究部分:本方向是在研究欧洲油画语言传统的基础上运用写生和物象解构的方法,提高油画艺术语言的表现力。注意意象写实训练。课程主要包括人体、人像和风景写生。在研究传统的精神品格要求下吸取中国艺术特有的内涵及美学思想。

主要研究成果:获全国文化艺术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获山东省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山东省文化艺术与科学重点课程立项一项。论文分别在中国美术教育、美术观察、艺术教育等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个人专著一部。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各类美展,其中有四件作品分获银奖、优秀作品奖。山东省美展获奖十余件,发表作品50余幅。

李晓鲁, 男 ,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史论教研室主任, 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自1988年以来在青岛大学教授美术理论、设计理论和书法、篆刻。一直在教学的第一线,治学严谨,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为自己的教学宗旨。有专著《明清书法史》、《晓鲁篆刻》出版,发表学术论文有《山东民间美术的中和之美》,《“中和之美”的传承》,《丝绸与中国人的审美意识》等。

王辉林,1963年生于青岛,1990年毕业于山东省纺织工学院,现任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水彩画会副秘书长。1996年水彩作品《冬之号》入选全国第三届水彩·粉画展览;1999年水彩作品《十月》入选全国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2000年水彩作品《秋语》获全国第五届水彩·粉画展览优秀奖;2001年水彩作品《崂山》获全国奥康杯——赞美富春江水彩画展览二等奖;2002年粉画作品《火花》获全国第六届水彩·粉画展览铜奖;2004年水彩作品《接点》获全国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2005年水彩作品《蒙山》获全国第七届水彩·粉画展览优秀奖;2008年入选中国当代优秀水彩画家提名展;2009年水彩作品《迅息》入选全国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水彩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深圳美术馆等收藏。主要代表作品有:《火花》、《接点》、《蒙山》、《二月雪》、《蒙山小屋》《迅息》等分别刊登在上海画报出版社《第六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作品集》;河南美术出版社《第七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奖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百年水彩画集》;其它作品《美术》、《中国美术馆》等刊物均有登载。

季颁,1974年生于青岛。1998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绘画专业,获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青岛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副教授。季颁主要从事中国画重彩方面的研究与创作,其主要业务成就与奖励如下:2003年中国画作品《清风朗月》获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优秀奖。(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2004年中国画作品《渔》获第二届中国人物画展银奖(中国美术家协会);2005年论文《石材质与画像石的艺术特色》发表于《装饰》2005年第四期(《装饰》杂志社,独立);2006年中国画作品《泊》入选第七届全国工笔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2006年中国画作品《琴岛之夜》入选首届全国城市山水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2007年中国画作品《琴岛之夜》入选第二届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暨艺术新作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国美术馆);2007年被评选为青岛市十佳美术新人奖(青岛市文化局);2007年《汉代墓室壁画的材料研究》获全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山东省文化厅,第一位);2009年中国画作品《渔》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2009年中国画作品《欢乐山村》入选2009中国金陵百家中国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张大庆,笔名大磬,1959年出生。先后毕业于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山东纺织学院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赵宁安工作室。现为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作品参展:首届全国中国画展、全国第二届花鸟画展、全国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画展、6—13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水墨动向全国中青年学术邀请展,全国扇子艺术大展,中国美协黄河壶口中国画提名展。主要作品获奖:当代中国花鸟画创作成就奖,山东文化厅艺术院校美术作品展金奖、银奖,全国扇子艺术大展铜奖,全国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优秀奖。主要作品出版发表:专题介绍:《国画家》、《艺术与收藏》。出版专集:《花鸟画写生与创作》、《和谐家园中国画集(合集)》、《名家技法》、《名家手稿》、《花鸟画图典》等。作品入编:《今日中国美术》、《首届全国中国画展作品集》、《第二届全国花鸟画展作品集》、《黄河壶口中国画提名展作品集》、6—13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作品集》等几十部大型画册。主要收藏:中国画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山东美术馆、三苏博物馆。

邹晓萍,女,1958年生于兰州,籍贯为安徽寿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水墨,版画作品先后参加第七、八、十届全国美展;水墨作品曾获“中华杯”、“当代水墨新人展”、“中国的四季”大展等佳作、铜、银奖。水墨作品参加亚洲女画家作品邀请展获优异奖。1995版画作品入选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女美术家画展。1999年《西去的飞翔》获中国版画协会颁发的“鲁迅版画奖”。版画作品《随风而行》、《有睡姿的卓玛》分获全国第十四、十五届版画展铜、银奖。版画《卓玛的玫瑰》获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版画《候鸟的神话

(一)》入选全国第十七届版画展。2006版画《卓玛的玫瑰》获甘肃省政府第五届敦煌文艺奖,美术类二等奖。版画《随风而行》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中国、德国当代绘画展”赴德国海德堡展出。《中国美术60年版画(1949—2009)》大型画册,版画“有睡姿的卓玛”入编,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编辑出版。《中国美术30年版画(1978—2008)》大型画册,版画“卓玛的玫瑰”入编,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编辑,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2008.7至2008.9在英国纽卡塞尔“LAING美术馆举”行的“没有讲述过的故事—中国的实验水墨画展” 作品《褶痕》《椅》等8张水墨作品参展。2009版画《阅读更新》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山东省美术作品展览”二等奖。2010.5版画《阅读更新》组合、入选中国第九届艺术节展览,文化部主办。个展:2001年9月在广州市教育活动中心举办“西北柔风·邹晓萍木刻作品展”。2004年1月在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艺术沙龙”举办个人画展(由列宾美术学院版画系主办)。

第五篇:天大化工导师及专业介绍

天津大学化工

天津大学化工天津大学化工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及专业介绍 学院及专业介绍学院及专业介绍 学院及专业介绍

材料学

材料学材料学 材料学

化工过程机械

化工过程机械化工过程机械 化工过程机械

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

化学工艺

化学工艺化学工艺 化学工艺

生物化工

生物化工生物化工 生物化工((((含制药工程

含制药工程含制药工程 含制药工程))))

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核燃料循环与

核燃料循环与核燃料循环与 核燃料循环与 材料 材料材料 材料 专业代码

专业代码专业代码 专业代码: ::

:080502 080502080502 080502

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

材料学

材料学材料学 材料学((((化工学院

化工学院化工学院 化工学院))))

一. 研究方向及硕士指导教师:

本专业在职教授2人,博导1人,副教授7人。硕士指导教师:

孙多先、许湧深、姚芳莲、郭睿威、王艳君、董岸杰、李十中、袁才登、郭锦棠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

1、高分子生物医学材料,人工细胞,纳米制药

2、环境友好材料

3、多相聚合技术,水溶性聚合物及水分散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

4、纳米技术,多相纳米复合材料

5、功能高分子材料

6、生物高分子,膜分离技术 二.专业特点:

本专业是从“高分子材料”并入“材料学”专业的,其本科生专业“高分子化工”成立于1958年,是全国第一批

成立高分子专业的院校之一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本科生专业并入“化学工程与

工艺”专业。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为一级博士点学科,“材料学”为二级博士点学科。本专业培养的学

生兼有化学工程与材料学两学科的知识结构,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适应能力。三.硕士期间主要课程及论文要求:

硕士期间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主修课程主要有:

学位必修课:高级英语,应用数学基础,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基础,凝聚态物理基础,材料化学进展,现代

材料研究方法,现代化工新实验技术等。

选修课:高分子合成进展,高分子生物医学材料,非均相聚合技术,功能高分子等。四.近年来主要科研项目和成果:

本专业历来注重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相结合,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

家“七五”、“八五”、“十五”攻关、国家863课题、省部委级科研课题30多项,横向协作课题30多项,通

过省、市、部委级鉴定的项目40多项。其中获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 项,国家教委、部委、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十多项,获专利技术5项,获天津市产学研突出贡献奖3项,先

后与日本、加拿大、韩国建立国际合作研究,在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代表性课题有: 1.微囊化细胞空间制药; 2.人工细胞膜材料的研究; 3.纳米水性树脂;

4.两亲性聚氨酯纳米水分散体系超分子自组装; 5.中药纳米透皮吸收制剂; 6.环境友好材料聚酮的合成;

7.乳液聚合、分散聚合及反相乳液与微乳液聚合研究; 8.聚合物聚醚多元醇;

9.单分散磁性聚合物功能微球的合成; 10.反应性聚合物微凝胶的合成; 11.水溶性聚合物、两亲性聚合物及水凝胶的合成、性能表征与应用; 12.阻燃环氧树脂的合成。五.就业方向:

本专业在研究生的培养中,注重材料学、化学、化学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教学和

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外语要求达到具有熟练的阅读、书写和一定的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熟练使用计算

机。毕业后可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工业部门从事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功能高分子等领域中合成与

应用等方面的科研、教学、工程技术及技术管理工作。

专业代码

专业代码专业代码 专业代码: :: :080706 080706 080706 080706

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 ::

:化工过程机械

化工过程机械化工过程机械 化工过程机械

一、研究方向及硕士指导教师:

研究方向:1。过程装备故障监测和可靠性;2.非均向分离技术与装备;3.环境工程技术及装备;4.干燥与粉 体工程技术。

硕士指导教师:陈旭、胡金榜、宗润宽、王晓静、谭蔚、康勇、许莉

二、专业特点:

天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专业创建于1952年。自1956年起,余国琮院士为第一批研究生导师,开始招收培

养研究生。目前已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可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在近五十年的发展中,化工过

程机械学科致力于石油化学工业中大型设备的开发和研究,研究强调将过程研究与设备研究紧密结合,为

创造出新型、高效、节能的装备,和保证装备安全正常运行做出重要贡献。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现

代流程工业的自动化要求的提高,过程装备监控,故障诊断,过程建模与生产工艺集成的新兴研究方向已

经形成。本学科有教授4人,副教授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9人。其整体学术水

平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于前列。几个主要研究方向均有学术造诣较深、在国内同行中有一定影响、治学严

谨的学术带头人。化工过程机械是动力机械与工程热物理和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

一切涉及流程工业生产装备的二级学科。是与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交叉的学科。

三、硕士期间主要课程及论文要求:

主要课程包括应用数学基础、数理方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基础、化工热力学、弹塑性力学及有限单元法、流体力学、材料的疲劳和断裂、固液分离及设备、干燥过程与装备技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化工分离中 的现代测试技术及原理、粉体工程技术、化工装备安全分析与可靠性、现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等课程。

硕士期间应在国家正式出版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篇。

四、近年来主要科研项目和成果:

本专业有较宽的学科研究领域和很好的科研基础,有四个稳定的主要研究方向,均有十多年的研究积累,其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研究方向涉及化学工程,生物工程、环境工程、能源工程、食品及制药等重要化

工过程,研究强调将过程研究与设备研究紧密结合。科研工作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面向我国经济建设和社

会发展以及学科发展的需要。

目前在研项目2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天津市重大基金,天津市基金10项

及横向课题多项。年均科研经费300多万。近五年来获省部级奖10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

五、就业方向:

本专业是培养能够从事化工、制药、炼油、能源和环保等工业中过程装备的设计、研究、开发、制造或技

术和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也可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本专业的毕业

生适应性强,深受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附录:化工过程机械硕导情况简介 序号 序号序号 序号

姓 姓姓 姓

名 名名 名

职 职职 职

称 称称 称 学位 学位学位 学位

出生年月

出生年月出生年月 出生年月

办公电话

办公电话办公电话 办公电话

主要 主要主要 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1 1 1 陈 陈陈 陈

旭 旭旭 旭

教授 教授教授 教授

((((博导 博导博导 博导))))博士 博士博士 博士

1962.3 1962.3 1962.3 1962.3 27408399 27408399 27408399 27408399 1.1.1.1.过程装备故障监测及可靠性

过程装备故障监测及可靠性过程装备故障监测及可靠性 过程装备故障监测及可靠性

2.2.2.2.先进材料的疲劳断裂性能

先进材料的疲劳断裂性能先进材料的疲劳断裂性能 先进材料的疲劳断裂性能

3.3.3.3.流程工业

流程工业流程工业 流程工业CIMS CIMS CIMS CIMS 2 2 2 2 胡金榜 胡金榜胡金榜 胡金榜

教授 教授教授 教授

((((博导 博导博导 博导))))

1940.11 1940.11 1940.11 1940.11 27 2727 27406049 406049 406049 406049 1.1.1.1.环境工程技术及设备

环境工程技术及设备环境工程技术及设备 环境工程技术及设备

2.2.2.2.脱硫设备结构优化及大型化的研

脱硫设备结构优化及大型化的研脱硫设备结构优化及大型化的研 脱硫设备结构优化及大型化的研 究 究究 究

3.3.3.3.过程装备功能强化

过程装备功能强化过程装备功能强化 过程装备功能强化 3 3 3 宗润宽 宗润宽宗润宽 宗润宽 副教授 副教授副教授 副教授

1945.2 1945.2 1945.2 1945.2 27406049 27406049 27406049 27406049 1.1.1.1.环境工程技术及设备

环境工程技术及设备环境工程技术及设备 环境工程技术及设备

2.2.2.2.脱硫设备结构优化及大型化的研

脱硫设备结构优化及大型化的研脱硫设备结构优化及大型化的研 脱硫设备结构优化及大型化的研 究 究究 究

3.3.3.3.过程装备功能强化

过程装备功能强化过程装备功能强化 过程装备功能强化 4 4 4 王晓静 王晓静王晓静 王晓静

副教授 副教授副教授 副教授

硕士 硕士硕士 硕士

1963.8 1963.8 1963.8 1963.8 274088*** 274088*** 1.1.1.1.固液分离与设备

固液分离与设备固液分离与设备 固液分离与设备

2.2.2.2.干燥和造粒技术

干燥和造粒技术干燥和造粒技术 干燥和造粒技术

3.3.3.3.中药现代化及设备研究

中药现代化及设备研究中药现代化及设备研究 中药现代化及设备研究 5 5 5 谭 谭谭 谭

蔚 蔚蔚 蔚

副教授 副教授副教授 副教授

博士 博士博士 博士

1965.1 1965.1 1965.1 1965.1 27408728 27408728 27408728 27408728 1.1.1.1.固液分离与设备

固液分离与设备固液分离与设备 固液分离与设备

2.2.2.2.化工设 化工设化工设

化工设备的强度和振动

备的强度和振动备的强度和振动 备的强度和振动

3.3.3.3.中药现代化及设备研究

中药现代化及设备研究中药现代化及设备研究 中药现代化及设备研究 6 6 6 康 康康 康

勇 勇勇 勇

副教授 副教授副教授 副教授

博士 博士博士 博士

1968.2 1968.2 1968.2 1968.2 27408813 27408813 27408813 27408813 1.1.1.1.非均相分离过程及相关设备

非均相分离过程及相关设备非均相分离过程及相关设备 非均相分离过程及相关设备

2.2.2.2.粉体技术与装备

粉体技术与装备粉体技术与装备 粉体技术与装备

3.3.3.3.膜分离技术及应用

膜分离技术及应用膜分离技术及应用 膜分离技术及应用

4.4.4.4.水的净化与废水处理技术

水的净化与废水处理技术水的净化与废水处理技术 水的净化与废水处理技术

7 7 7 许莉 许莉许莉 许莉

副教授 副教授副教授 副教授

博士 博士博士 博士

1971.6 1971.6 1971.6 1971.6 27408138 27408138 27408138 27408138 1.1.1.1.非均相分离过程及相关设备

非均相分离过程及相关设备非均相分离过程及相关设备 非均相分离过程及相关设备

2.2.2.2.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

专业代码

专业代码专业代码 专业代码: ::

:081701 081701 081701 081701

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

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

一、研究方向及硕士指导教师:

本专业研究方向涉及化学工程中的热力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传递过程原理、系统工程等分支,内容

不但包括界面传递科学与精馏过程、工业结晶与粒子过程科学与技术等优势领域,而且包括膜过程与环境化工、新能源化工技术以及酶催化与反应工程等新兴领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传质与分离工程、过程强

化及新复合分离过程、工业结晶及粒子科学与技术、膜科学与技术、环境化学工程、吸附理论与工程、新

能源技术、生物化工与酶工程、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过程系统工程、化工热力学、传热与多相流传递、化

工流体力学、精细化工与制药工程、反应分离技术、工程材料与技术、微化学工程与技术。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10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精馏专家余国琮教授,中国工程院

院士、国际著名结晶专家王静康教授为学科主要带头人,24名教授(其中16名博导),28名副教授,硕

士生指导教师共52名,都是学术造诣较高、成绩突出的学者专家,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超过35%。他们是余

国琮、王静康、王世昌、周 明、何志敏、周 理、袁希钢、杨志才、王宇新、宋海华、张凤宝、李鑫钢、王一平、张卫江、王 志、白 鹏、贾绍义、辛峰、卫宏远、康仕芳、马友光、张国亮、吴金川、张宝泉、许春建、李世雨、张金利、曾爱武、尹秋响、王永莉、张鹏飞、王富民、刘明言、姜斌、李凭力、冯惠生、赵林、徐世民、刘春江、孙津生、马红钦、张吕鸿、李 鸿、干爱华、宋光复、刘成、王化淳、汪宝和、许

松林、谭欣、程伟。

二、专业特点:

化学工程是把数学、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和工业实践的需求相结合,致力于过程工业资源的有效利

用以造福人类的应用基础学科,对化学工业等过程工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生

物技术、能源、材料、微电子以及环保等新兴领域为化学工程不断提出新课题。面临21世纪的挑战,化学

工程正在不断地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其前沿不断拓展。本专业不但有享誉国内外的传质分离过程优势

研究方向,而且在生物、能源、材料以及环境等新兴领域不断开拓前沿,形成了突出的优势与特色,并显

示出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硕士期间主要课程及论文要求: 学位课与必修课:科学技术与方法论、英语课程系列、应用数学基础课程系列、化工热力学课程系列、化

学反应工程课程系列、化工传递过程原理课程系列、化工分离过程,体育课、学术报告、实验技能、知识

产权法、现代管理学、传质过程(双语教学)、非传统反应工程(双语教学)。

选修课:化工过程分析与模拟、工程最优化方法、工业结晶与粒子过程、气固反应器及实验研究方法、过

程传热、多级分离理论、化工分离过程计算机模拟、膜分离、吸附分离原理、水污染治理工程、膜与膜过

程理论、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分子模拟、化工过程系统工程专论、高压吸附、现代生物技术专论、复杂物质

分析、化工过程计算流体力学、先进材料的结构性能与设计、论文选题与写作、超临界流体技术、第二外

国语,同时鼓励选修其他学科各类硕士专业课程。论文要求:按学校统一格式

四、近年来主要科研项目和成果:

“六五” 以来本专业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攻关、“863”、“973”等国家级重大项目共

14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共7项,省部级奖30余项,并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工业应

用成果。近5年,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近400篇,培养博士66名,硕士200余名,新编出版国家级教

材3本,参编1本。本专业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100多项,总经费4000多万元。其中国家级及省市部委级

项目70余项。

五、就业方向:

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有较广泛的就业选择余地,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集团从事本专业或相邻

专业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及管理工作。同时每年也有许多毕业生考取本专业博士研究生,或到国内外继 续学习深造。

专业代码

专业代码专业代码 专业代码: ::

:081702 081702081702 081702

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 :: :化学工艺

化学工艺化学工艺 化学工艺

一、研究方向及硕士指导教师:

研究方向:1.绿色化学工艺过程;2.一碳化工与能源化工;3.高技术用功能化学品合成与性能研究;4.新型高效洁净分离技术;5.计算机化工与化工数据;

硕士指导教师:马沛生、许根慧、刘家祺、米镇涛、李淑芬、许文、袁继堂、王成扬、刘昌俊、王亚权、王保国、张敏华、韩金玉、姜忠义、李永红、张香文、马新宾、李振花、马忠龙、李韡、张毅民、吕惠生、刘宗章、沈美庆、王莅、马海洪、董秀芹

二、专业特点:

化学工艺即化工生产技术,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石油、煤、天然气及生物质等原料物质转变为产品的方法

和过程。它利用已有化学、化学工程等科学成就为化学工业提供技术上最先进、经济上最合理的包括方法、原理、设备与流程等的成套技术,以确保生产出理想的产品。因此它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中直接

面向人民生活、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的举足轻重的二级学科。

化学工艺包括有机化工、无机化工、能源化工、高分子化工、材料化工、环境化工等众多领域,覆盖面广,它不仅涵盖了传统的基础领域,同时与材料、能源、生物、医药、环境等学科渗透融合,不断地培植出新 的生长点。它既是一个历史悠久、曾做出重大贡献的学科,又是一个新世纪不可缺少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的学科。

天津大学化学工艺学科是1958年在前苏联专家的帮助下,由我国著名的化工专家张建侯教授和陈洪钫教授

等知名学者创建的,当时名称为基本有机合成后更名为有机化工,学科目录调整后为化学工艺专业。本学

科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1986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之一,与本学科直接相关有“一碳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化学工程联合实验室”、“国家精馏技术

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化学工程与工业化学”博士后流动站。本学科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设立长江学者特聘教

授岗位的学科。本学科学术队伍实力雄厚,梯队合理,在编人员共计45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27人。

本学科四十年来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包括工程院院士、设计大师、部委技术领导等;其研究生培养始于 五十年代末,培养的博士生数量和质量位于国内同类博士点前茅。本学科先后得到世界银行、中石化集团

公司、国家“211工程”等资助,并于1984年与中石化集团合作成立了“天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天津大

学石油化工技术开发中心”,其教学、科研条件在国内化学工艺学科名列前茅,在国际上也有较高知名度。

学科的主攻方向是:1)新型绿色化学工艺合成:设计与环境友好的新物质,使用无公害的原材料路线,开

发洁净、高效的反应与分离集成过程,最终实现零排放的绿色化学工艺;2)高新技术用功能化学品的合成:

研制信息产业微电子用各类高纯化学品、航空航天用高能量密度燃料,高选择型催化材料,特种材料用单

体等,确保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需求;3)过程科学与工程技术:开展分子热力学、过程系统工程、过程模

拟放大等基础研究,解决原型技术的工业放大。根据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化学工艺的发展有着极其广阔的空间。随着传统能源的匮乏,高新技

术领域对新材料的迫切要求以及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能源、材料和环境都对化学工艺学科提出了新的要 求,变传统的化学工艺过程为绿色化学工艺过程,从源头实现零排放,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资源已成为

化学工艺学科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将化学工程理论巧妙地用于具体产品工艺的开发研究正是化学工

艺所研究的关键内容,化学工艺在当前“绿色化学与生态化工”潮流中起着支柱与龙头作用。

三、硕士期间主要课程: 类别 类别类别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编号课程编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

学时 学时学时 学时

学分 学分学分 学分

备注 备注备注 备注

必修考

必修考必修考 必修考 查课 查课查课 查课

S131D001 S131D001 S131D001 S131D001 体育课 体育课体育课 体育课

1.0 1.0 1.0 1.0

S207D011 S207D011 S207D011 S207D011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1.0 1.0 1.0 1.0 2 22 2次 次次 次

S207D010 S207D010 S207D010 S207D010 现代化工新实验技术 现代化工新实验技术现代化工新实验技术 现代化工新实验技术

40 40 40 2.0 2.0 2.0 2.0 实验技能 实验技能实验技能 实验技能

S131D005 S131D005 S131D005 S131D005 知识产权法 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 知识产权法

30 30 30 1.5 1.5 1.5 1.5 任选 任选任选 任选1.5 1.5 1.5 1.5 学分 学分学分 学分

S131D008 S131D008 S131D008 S131D008 现代管理学 现代管理学现代管理学 现代管理学

30 30 30 1.5 1.5 1.5 1.5 S207D003 S207D003 S207D003 S207D003 绿色化学工艺 绿色化学工艺绿色化学工艺 绿色化学工艺

40 40 40 2.0 2.0 2.0 2.0 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

学位课 学位课学位课 学位课

S131A001 S131A001 S131A001 S131A001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90 90 90 90 3.0 3.0 3.0 3.0

S131A018 S131A018 S131A018 S131A018 高级 高级高级 高级英语 英语英语 英语

60 60 60 2.0 2.0 2.0 2.0

S131A019 S131A019 S131A019 S131A019 英语 英语英语 英语听说 听说听说 听说

60 60 60 2.0 2.0 2.0 2.0 任选 任选任选 任选2.0 2.0 2.0 2.0 学分 学分学分 学分

S131A020 S131A020 S131A020 S131A020 管理 管理管理 管理英语 英语英语 英语

60 60 60 2.0 2.0 2.0 2.0 S131A021 S131A021 S131A021 S131A021 商务 商务商务 商务英语 英语英语 英语

60 60 60 2.0 2.0 2.0 2.0 S131A022 S131A022 S131A022 S131A022 应用 应用应用 应用数学 数学数学 数学基础 基础基础 基础

60 60 60 3.0 3.0 3.0 3.0

S131A023 S131A023 S131A023 S131A023 工程与科学计算 工程与科学计算工程与科学计算 工程与科学计算

40 40 40 2.0 2.0 2.0 2.0

任选 任选任选 任选2.0 2.0 2.0 2.0 学分 学分学分 学分

S131A024 S131A024 S131A024 S131A024 随机过程基础 随机过程基础随机过程基础 随机过程基础

40 40 40 2.0 2.0 2.0 2.0 S131A025 S131A025 S131A025 S131A025 数理方程 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数理方程

40 40 40 2.0 2.0 2.0 2.0 S131A026 S131A026 S131A026 S131A026 偏微分方程的差分法

偏微分方程的差分法偏微分方程的差分法 偏微分方程的差分法

40 40 40 2.0 2.0 2.0 2.0 S131A032 S131A032 S131A032 S131A032 最优化方法 最优化方法最优化方法 最优化方法 30 30 30 30 1.5 1.5 1.5 1.5 S131A011 S131A011 S131A011 S131A011 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基础

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基础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基础 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基础

40 40 40 2.0 2.0 2.0 2.0 S207D00 S207D00S207D00 S207D003 3 3 3 有机化工分离过程

有机化工分离过程有机化工分离过程 有机化工分离过程

40 40 40 2.0 2.0 2.0 2.0 不少于

不少于不少于 不少于

4.0 4.04.0 4.0学分 学分学分 学分

S131A033 S131A033 S131A033 S131A033 化工热力学 化工热力学化工热力学 化工热力学

40 40 40 2.0 2.0 2.0 2.0 S207A032 S207A032 S207A032 S207A032 高等化工热力学 高等化工热力学高等化工热力学 高等化工热力学 40 40 40 40 2.0 2.0 2.0 2.0 S131A044 S131A044 S131A044 S131A044 有机催化反应工程

有机催化反应工程有机催化反应工程 有机催化反应工程

40 40 40 2.0 2.0 2.0 2.0 选 选选 选

修 修修 修

课 课课 课

共有十多门选修课

共有十多门选修课共有十多门选修课 共有十多门选修课,,根据 根据根据 根据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需要选课 需要选课需要选课 需要选课

不少于

不少于不少于 不少于

4.5 4.54.5 4.5学分 学分学分 学分

注;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必修考查课不少于7.5学分,学位课不少于1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 4.5学分。

一、近年来主要科研项目和成果:

本学科在上述领域中已取得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近5年完成科研项目40余项、申请专利28项,授权10 项,其中国外7项。获国家级二等奖、三等奖3项,省部级奖励9项,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 被SCI、EI收录111篇。目前承担项目55项,经费3295万元。

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及国际合作的重大项目有:国家重点基础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石油炼制与基本

化学品中的绿色化学问题”,“863-2”项目“超燃用吸热燃料的研究”,国家“九五”攻关项目“300吨/年CO 气相偶联制草酸中试”,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万吨级双酚A液相脱酚技术工业化试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

大项目“环境友好的石油化工催化剂与反应工程”,瑞士ABB公司国际合作项目“直接转化CH4、CO2合成液

态烃研究”,天津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超临界萃取技术用于在中药生产现代化研究”和“光学级聚碳酸酯非

光气法生产新工艺”,云南省省院省校科技合作项目“一氧化碳低压气相合成碳酸二苯酯”和“可再生资源综

合利用生产蒎烯系列深加工产品”等项目。

二、就业方向:

化工、石化、制药、轻工等行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经营公司等单位,可胜任教学、科研、工程技术、经营及管理工作。

专业代码

专业代码专业代码 专业代码: :: :

081703 081703081703 081703

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 ::

:生物化工

生物化工生物化工 生物化工((((含制药工程

含制药工程含制药工程 含制药工程))))

一、研究方向及硕士指导教师 硕士指导教师 硕士指导教师硕士指导教师 硕士指导教师

主要 主要主要 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胡宗定

胡宗定胡宗定 胡宗定

多相与生物反应工程

多相与生物反应工程多相与生物反应工程 多相与生物反应工程

孙 孙孙 孙

彦 彦彦 彦

生物分离和复合生物过程

生物分离和复合生物过程生物分离和复合生物过程 生物分离和复合生物过程、、、、酶催化反应技术

酶催化反应技术酶催化反应技术 酶催化反应技术、、、、蛋白质复性

蛋白质复性蛋白质复性 蛋白质复性 元英进

元英进元英进 元英进

天 天天

天然产物和细胞培养工程

然产物和细胞培养工程然产物和细胞培养工程 然产物和细胞培养工程、、、、生物制药工程

生物制药工程生物制药工程 生物制药工程、、、、化学制药工程

化学制药工程化学制药工程 化学制药工程

赵学明

赵学明赵学明 赵学明

生物反应工程

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反应工程 生物反应工程、、、、代谢工程

代谢工程代谢工程 代谢工程

甘一如

甘一如甘一如 甘一如

生物加工过程工程

生物加工过程工程生物加工过程工程 生物加工过程工程、、、、蛋白质与多肽药物

蛋白质与多肽药物蛋白质与多肽药物 蛋白质与多肽药物 董晓燕

董晓燕董晓燕 董晓燕

蛋白质折叠与复性

蛋白质折叠与复性蛋白质折叠与复性 蛋白质折叠与复性、、、、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

曾安平

曾安平曾安平曾安平

生物制药工程

生物制药工程生物制药工程 生物制药工程、、、、现代药物制剂工程

现代药物制剂工程现代药物制剂工程 现代药物制剂工程、、、、制药工程与装备

制药工程与装备制药工程与装备 制药工程与装备

闻建平

闻建平闻建平闻建平

环境生物工程

环境生物工程环境生物工程 环境生物工程、、、、生物与多相反应器工程

生物与多相反应器工程生物与多相反应器工程 生物与多相反应器工程 韩振为

韩振为韩振为 韩振为

生物反应工程

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反应工程 生物反应工程、、、、生化分离工程

生化分离工程生化分离工程 生化分离工程

白 白白 白

姝 姝姝 姝

生物分离工程

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分离工程 生物分离工程、、、、酶催化过程

酶催化过程酶催化过程 酶催化过程

马平生

马平生马平生 马平生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班 班班 班

睿 睿睿 睿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

赵广荣

赵广荣赵广荣 赵广荣

系统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系统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现代药物制剂工程

现代药物制剂工程现代药物制剂工程 现代药物制剂工程

祝国光

祝国光祝国光 祝国光

国际药事法规

国际药事法规国际药事法规 国际药事法规、、、、中药现 中药现中药现 中药现代化工程 代化工程代化工程 代化工程

二、专业特点

天津大学生物化工学科包括生物化工和制药工程两部分。

(1)生物化工:生物化工即生物化学工程,该学科诞生于50年代,80年代发展迅速,成为化学工程与生 物技术领域举足轻重的交叉发展学科;它致力于生物技术产品生产过程理论、技术、设备和工艺的研究和

开发,在将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起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生物化工(生物化学工程)专业1985年首家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本科

专业,1995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并有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家“211工程”和“985”重点建设学科之一。

目前天津大学生物化工学科已发展成为以青年学术带头人为主、研究方向各具特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

水平教学科研队伍,形成以胡宗定、孙彦、赵学明、元英进、曾安平为核心的生物化工博士生导师队伍,孙彦和元英进教授先后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孙彦教授被聘为国家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德国生物技术研究院曾安平博士与元英

进教授合作获得海外杰出青年基金(杰出基金B)。

(2)制药工程:制药工程是近几年出现的新兴交叉学科,在1998年教育部调整专业后成为化工与制药类 的二级学科,具有学科间高度交叉、技术和知识高度密集、发展十分迅速的特点。医药行业是涉及人民生

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并优先发展的行业,本学科重点针对医药行业的药品研发、生产

制造和质量控制等过程和技术进行广泛和深入地研究,探讨并解决其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对医药行业具有

重要的支撑作用。

生物化工(含制药工程)学科建设队伍实力雄厚,梯队合理,7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是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朝气、生机勃勃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授9名,博士生导师5名,副教授6名,国家科委生物开

发中心专家组成员1人。主要学术带头人胡宗定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生化工程专家,在生物反应器和生物反

应工程等领域多有建树。该专业是天津大学化工领域中的骨干学科,是国内生化工程领域重要的高层次人

才培养基地。于2001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94.27分),在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中名列

全国第三,在生物化工二级学科中名列全国第一。

天津大学生物化工学科非常重视同国内外同行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德国国家生物技术研究院、英国剑桥

大学、伯明朝翰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大阪大学、神户大学、九州

大学,奥地利格拉兹技术大学,澳大利亚Adelaide大学等均有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协议,可为本学科的硕

士和博士继续深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会。

三、硕士期间主要课程及论文要求 1.主要课程 生物化工前沿(双语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第一外国语(英语)、应用数学基础、计算机技术及工

程应用基础、高等生物反应工程、高等生物分离工程、制药分离工程、现代制药工艺学、化工热力学、化

工过程分析与模拟、生物信息学、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化工传递过程原

理II、化工传递过程原理I+II、生物制药工程、代谢工程、细胞培养工程、环境生物工程、生物加工过程

工程、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分子模拟、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新药研究与开发、现代中药制药、论文选题与写

作、制药分离工程、高等制药分离工程、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药物制剂过程及设备、现代制药工艺学。2.论文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系统的生物化工或制药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实验知识,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

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技能、研究方法和计算机技术。

硕士论文以实验研究为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并重。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具体要求与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要求一致。

四、近年来主要科研项目和成果:

天津大学生物化工学科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各研究方向建立了相应的科研实验室,基础设施齐全,其

中包括:符合GLP标准的基因工程药物实验室、各种发酵及动植物细胞培养装置、各种分离纯化及分析检

测设备等,实验室面积1300余平方米。至2000年底,已培养博士16人,硕士120余人,博士后7人。在

学硕士生88名,在学博士生35名,在站博士后9名;其中不少在国内外大学继续深造,已有多人成为我

国生物化工界的中坚力量。1990年以来,本学科已完成科重大研项目36项,其中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 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2项,国家教委、天津市和其

它部委基金和攻关项目20余项,合计经费达15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出版学术专著、译著和教材12部。同时,国家对本校该学科的建设极为重视,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

学科,一期投资400万元,已于2000年建成了“生物技术与生物加工工程”研究基地。1998年,天津大学

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成立,学校投资1000万元建设,生物化工是其重点建设的学科。天津大学生物化工学科在1993年就从事生物制药和微生物制药研制与开发工作,经过数年的建设与发展,在基因工程创药、微生物创药、细胞培养生产天然产物药物、中药主要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制药装备等

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并于1998年成立了制药工程专业,建立了天津市中药现代化工程中心和生物制药 中试实验室。

天津大学生物化工(含制药工程)学科在“十五” 期间承担省部和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50多项,科研经费达

1500万元以上。

五、几年报考简况

本学科生物化工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60人,制药工程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60名;生物化工(含制药工程)

学科每年招收硕士生30-40人,博士生15-20人。热忱欢迎全国各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志学子报考本校

生物化工学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考生可与导师直接联系,并在报考志愿中注名所报方向为生物化工或 制药工程。

六、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生物、环境、材料、能源、医药、保健品、农药、兽药等领域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和政府

部门从事新药研究开发、生产制造、经营和管理等工作。

专业代码

专业代码专业代码 专业代码: ::

:081704 081704 081704 081704

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 ::

: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

一、研究方向及硕士指导教师:

应用电化学方向: 1)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应用 2)功能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应用

3)高比能化学及物理电源,目前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高效微型温差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太阳能电池等

4)电沉积及化学沉积 5)生物电化学 6)有机电化学

7)电催化与电合成 8)金属腐蚀与防护 9)环境电化学

硕士指导教师:唐致远,姚素微,王为,田建华,刘建华 精细化工方向:

(1)精细化学品合成化学与精制技术(2)现代精细合成技术理论及应用(3)特种功能材料化学及其应用(4)纳米粒子制备与分散技术(5)纳米半导体催化科学(6)高效环境净化技术

指导教师:冯亚青、刘东志、王世荣、张天永、张卫红、李祥高

二、专业特点:

1、应用电化学方向:

天津大学应用电化学是国家“211”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始建于1957年。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一大批

在国内外影响广泛的专家学者,可以培养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在内的各类人才,在国内

外享有很高威望,是我国应用化学学科首批博士和硕士点授权单位,并建有博士后流动站。应用电化学学科是一门边缘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其学科性质决定了应用电化学的发展与现代科学技

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进入21世纪,电化学科学和技术在各类高、精、尖技术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已形成了诸多系统的发展方向,包括:材料电化学、能源电化学、生物电化学、环境电化学、半

导体电化学、微电子电化学、有机电化学、腐蚀电化学,等等。作为工科院校的应用电化学专业,我们在

纳米材料、金属电沉积和化学沉积、化学电源及物理电源、电催化及电合成等方面的研究一直居国内领先。

应用电化学学科现已形成的极具优势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 新型高比能电源:

1)锂离子电池及相关材料的研究:近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通过国家科技部鉴定之后,在北京高新技

术园区投资6000万元建立了锂离子电池中试生产基地。已成功地生产出我国最大容量的150Ah动力型大功 率锂离子电池;2)电化学电容器及电极材料的研究:已成功研制出以纳米氧化镍为电极材料,比能量达

50wh/Kg,比功率2500W/Kg的电化学电容器,关键技术指标已超过国外同类产品。后继研究目标是设计超

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组合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系统;3)铝-空气电池及相关材料的研究:成功地解决了铝电

极的活性溶解与钝化间的矛盾,已研制成功性能高度稳定、比能量高的铝-空气电池,获得显著经济效益; 4)聚合物膜燃料电池(PEMFC):是我国最早进行PEMFC基础研究的单位之一,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和天津市重点基金及横向课题。自98年起进行PEMFC样机的研制及相关技术的开发,已成功试制

出500W-3kW的氢氧燃料电池;5)微型高效温差电池 采用纳米材料技术,通过构制具有高的热电转换效率 的一维有序纳米线阵列热电材料,研制开发微米量级、适用于微机电系统和芯片系统的新型自供式微型高

效温差电池。该项研究目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

本学科采用化学与电化学方法研制纳米材料,在纳米点、纳米线和纳米面等纳米材料的形成机理、制备技术及应用方面进行了长期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进行中的科研内容主要有:1)以单分子膜自组装

体为衬底,化学沉积纳米金属膜与多层膜,以获得三维空间尺度均为纳米量级的金属元器件和纳米金属结 构体(列阵);2)纳米碳黑及有机颜料分散技术;3)一维纳米线阵列结构半导体高效热电转换材料制备技

术及应用。4)一维纳米孔阵列结构无机膜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5)纳米材料催化剂及纳米材料抗菌剂的制

备技术及应用;6)纳米复合镀层的制备技术及应用。

2、精细化工方向:

本研究方向涉及范围很广,包括精细化工的多个行业如染料、颜料、医药、有机中间体、有机光功能材料、日用化学品、助剂、农药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应用特点,科研项目投资少,见效快,研究成果与日常生活

及国民经济建设联系紧密,新产品附加值高。最近几年,又开展了纳米半导体材料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包

括纳米光催化净化环境污染物和纳米光催化精细有机合成。为适应社会发展以及对友好环境重视,加强了

高效、绿色环境净化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本专业师资力量强,多数导师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年青、有

活力,新知识接受快,重视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的教与学效果。安排课程结合学生的毕业

论文和毕业后工作需要,涉及知识面宽,知识结构合理。

目前精细化工研究方向为隶属于应用化学学科的博士点,授予应用化学博士、硕士学位,博士生导师2名(教授)。本专业与全国同类高校及科研院所在教学与科研领域有密切交流与合作,每2年1次轮流由本

校主办全国青年精细化工学术会议,加强同行的交流,并扩大在全国的影响。

二、硕士期间主要课程及论文要求: 电化学方向:

学 位 课 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一外国语、应用数学基础、工程与科学计算、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基础、最优化方法、随机过程基础、数理方程、偏微分方程的差分法、高等有机化学、高等无机化学

必修考查课程:体育课、学术报告、现代化工新实验技术、绿色化学工艺(双语)、知识产权法、现代管

理学、电化学进展、论文选题与写作

选 修 课 程 :量子化学、高等精细有机合成、有机功能材料、纳米光催化科学与应用、有机结构波谱分

析、有机化合物分离分析技术、结构化学、固体表面化学、界面化学、配位化学、胶体化学、化学动力学、计算机文献检索与国际互联网、最优化方法、第二外国语(英语)、天然聚合物化学、电极过程动力学、金属组织与性能、纳米材料科学、新型功能材料、材料电化学、能源电化学、有机电合成、有机光电信息

材料、仿生材料与组织工程。精细化工方向:

学 位 课 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高级英语、英语听说、管理英语、商务英语、应用数学基础、工程与科

学计算、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基础、高等有机化学、高等精细有机合成、化工分离过程。必修考查课程:体育课、学术报告、现代化工新实验技术、绿色化学工艺(双语)、现代管理学。

选 修 课 程 :有机化合物分离分析技术、量子化学、有机功能材料、精细化工进展、纳米光催化科学与

应用、有机结构波谱分析、结构化学、固体表面化学、界面化学、配位化学、化学反应工程(I+II)、化

学动力学、计算机文献检索与国际互联网、最优化方法、第二外国语、天然聚合物化学等。在学期间应能发表1~2篇研究或综述论文,同时完成3~4万字高质量学位论文并通过硕士论文答辩。

四、近年来主要科研项目和成果:

电化学方向:本专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国内外有着广泛影响。近年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项目、国家高科技研究计划863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教

委优秀青年基金、霍英东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以及省部级星火项目等百余项,完成

多项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等科技攻关项目,科研经费超过数千万元。应用电化学专业取

得国家发明三等奖两项,国家教委二等奖多项,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几百篇,其中SCI及EI 收录的论文百余篇,专著十余本。

精细化工方向:本专业的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近年承接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霍英东基金、天津市及其它省部级科学基金、国家教委优秀青年基金、、国际合作项目、企业合作项目百余项,完成多项国家“六五”、“七五”、“八五”等科技攻关项目。取得多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天津市科技进步奖。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二百余篇,其中SCI及EI收录的论文几十 篇,经教育出版社、化工出版社、中国石化出版社、天津科技出版社等出版专著十余本。

五、就业方向:

本专业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并成为同行业的佼佼者。毕业生在社会上深受欢迎,适应范围广,择

业面宽,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家大中型企业以及独资、合资企业如安美特、摩托罗拉公司、宝洁

公司、三星公司、华达电源公司等,也有很多毕业生在本校或国内外高校继续深造,获得博士学位。

附录:应用化学专业硕导情况简介: 序 序序 序 号 号号 号

姓名 姓名姓名 姓名

职 职职 职

称 称称 称

学位 学位学位 学位

出生年月

出生年月出生年月 出生年月

办公电话

办公电话办公电话 办公电话

主要 主要主要 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1 1 1 唐致远

唐致远唐致远 唐致远

((((应用电化

应用电化应用电化 应用电化 学 学学 学))))

教授 教授教授 教授

((((博导 博导博导 博导))))

1946.02 1946.02 1946.02 1946.02 27405564 27405564 27405564 27405564 1.1.1.1.锂离子电池及相关材料

锂离子电池及相关材料锂离子电池及相关材料 锂离子电池及相关材料 的研究 的研究的研究 的研究

2.2.2.2.电化学电容

电化学电容电化学电容 电化学电容器及电极材 器及电极材器及电极材 器及电极材 料的研究

料的研究料的研究 料的研究

2 2 2 姚素薇

姚素薇姚素薇 姚素薇

((((应用电化

应用电化应用电化 应用电化 学 学学 学))))

教授 教授教授 教授

((((博导 博导博导 博导))))

1942.02 1942.02 1942.02 1942.02 27401794 27401794 27401794 27401794 1.1.1.1.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制备

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制备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制备 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制备、、、、表征 表征表征 表征、、、、修饰及 修饰及修饰及 修饰及

形成机制

形成机制形成机制 形成机制

2.2.2.2.金属电沉积与有机电聚

金属电沉积与有机电聚金属电沉积与有机电聚 金属电沉积与有机电聚 合复合过程

合复合过程合复合过程 合复合过程

3.3.3.3.电化学制备功能性非晶

电化学制备功能性非晶电化学制备功能性非晶 电化学制备功能性非晶/ // / 纳米晶金属材料

纳米晶金属材料纳米晶金属材料 纳米晶金属材料

4.4.4.4.新型高能化学电源

新型高能化学电源新型高能化学电源 新型高能化学电源 3 3 3 王 王王 王

为 为为 为

((((应用电化

应用电化应用电化 应用电化 学 学学 学))))

教授 教授教授 教授

((((博导 博导博导 博导))))博 博博 博

士 士士 士

((((博士后 博士后博士后 博士后))))

1961.12 1961.12 1961.12 1961.12 27402895 27402895 27402895 27402895 27405898 27405898 27405898 27405898 1.1.1.1.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及

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及 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及 应用 应用应用 应用

2.2.2.2.新型高比能化学与物理

新型高比能化学与物理新型高比能化学与物理 新型高比能化学与物理 电源 电源电源 电源

3.3.3.3.功能材料的制备技术及

功能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功能材料的制备技术及 功能材料的制备技术及 应用 应用应用 应用

4.4.4.4.金属防腐蚀技术

金属防腐蚀技术金属防腐蚀技术 金属防腐蚀技术

4 4 4 田建华

田建华田建华 田建华

((((电化学 电化学电化学 电化学)

下载国内教育技术学专业知名导师及著名学者介绍(供专业考研同学参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内教育技术学专业知名导师及著名学者介绍(供专业考研同学参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复旦微电子专业介绍及导师

    复旦的微电子非常的牛,很多学生大二就作为交换学生去国外著名大学复旦的微电子就业也非常好,研究生毕业一般8000-15000元/月 ------------------- 专业方向和考试科目: 080903......

    供用电技术专业介绍

    供用电技术专业介绍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职业岗位定位 1、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

    通信技术专业介绍

    向你介绍的是北京国防科技学院的移动通信专业 移动通信专业 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基本完成对现有移动通信设备和系统(中兴)的安装、调试、组网和维护及应......

    冶金技术专业介绍

    冶金技术专业介绍 一、专业亮点 冶金技术专业开办于1985年,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和四川省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重点建设专业,是直接服务钒钛钢铁产业和区域经济、最能体现学院办......

    园林技术专业介绍

    园林技术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本专业培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城市园林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观赏园艺、室内......

    园林技术专业介绍

    园林技术专业介绍 一、行业前景: 融生态、文化、科学、艺术为一体的园林建设,可以优化环境,促进人类身心健康,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社会行为道德和综合素质水......

    人大法学考研之法制史专业导师系统介绍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人大法学考研之法制史专业导师系统介绍 前言:法学专业的导师数量、科研成果和研究方向不仅体现了法学院师资教学水平、研究能力,而且是考生......

    复旦大学考研翻译专业导师简介之二

    复旦大学考研翻译专业导师简介之二 讲师 姓名:强晓职称:讲师最高学位:博士研究方向:典籍英译学习经历 2001年获外交学院英语外交学士学位 2005年获复旦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