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应用软件系统综合设计》课程教学大纲(v2.0)
《应用软件系统综合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12334 课程名称:应用软件系统综合设计
英文名称:Synthetic Design of Application Software System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72 学
分:4 适用对象:软件工程本科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构件与中间件技术、数据库原理、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技术等
二、课程简介
《应用软件系统综合设计》课程是为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综合运用必修课,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软件工程中的各种技术、方法和思想模拟软件企业的软件项目管理和开发过程,对即将从事软件行业的大学生具有重要的锻炼作用。其主要内容是进行应用软件的开发实践,是软件需求分析与管理、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大型数据库、面向对象编程、分布式计算、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技术的综合运用。
Synthetic Design of Application Software System is a synthetic and practical compulsory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specialty.It requires the undergraduates to simulate software enterprises’ project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progress synthetically applying softwar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method and thought.This is very significant to the undergraduates being about to engage into software industry.It mainly practices application software development, in which course the undergraduates will synthetically apply the technologies such as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of software requirements, object-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 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software testing, advanced database,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distributed computing, computer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etc.三、课程性质与目的
《应用软件系统综合设计》是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一门综合运用的必修专业课,是培养训练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重要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巩固计算机软件设计知识,加深对软件设计方法、技术和思想的理解,并能运用所学软件设计知识进行综合软件设计。通过软件开发的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的方法和技术,熟悉软件开发的完整过程,树立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的工程设计能力,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软件开发积累一定实践经验。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基本内容
本课程基本内容主要围绕两大部分:基于WEB的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和关于多媒体与人工智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前者把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web开发技术结合起来;后者强调算法的设计以及主流编程语言的练习。
教师可在以下几类中组织题目,实现的功能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 1.基于C/S模式的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2.基于B/S模式的Web应用系统开发。3.网上信息发布系统的开发。4.局域网通讯软件的开发。5.多媒体应用软件的开发。6.围绕某算法的设计。
7.基于VRML的某系统的开发。
另外,也可以结合本系教师的科研课题,从中选出合适的部分供学生开发设计。
(二)基本要求
1.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学习,了解当前软件设计技术和开发方法。
2.参考和研究一些公司和高校/企业成功的软件开发案例和实现方案,结合所学知识,积极完成设计任务。
3.采用RUP、XP和敏捷等成熟先进开发过程和面向对象建模方法进行软件开发。4.独立搭建软件开发平台,自行选择开发工具。
5.认真按时完成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项目管理等环节的任务,编写各阶段的完整文档并整理成册。
6.软件程序要求在正确性、健壮性、可复用性、可扩展性和可理解性方面达标,具体要求如下:
(1)程序的正确性:须满足设计的基本功能需求;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基础上 2 新增的功能仅作为参考。
(2)程序的健壮性:在异常条件下的工作能力,主要体现在异常处理、断言的应用。
(3)程序的可复用性:在新环境中重新使用类或接口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封装、信息隐藏、业务代码分离的应用。
(4)程序的可扩展性:程序为适应新需求而作改动的难易程度,主要体现在表示层与业务逻辑层分离、多态性、设计模式的应用。
(5)程序的可理解性:至少让负责评阅的教师容易理解,主要体现在标识符命令、缩进版面、文档化注释的应用。7.认真按时完成设计报告,设计报告内容包括:实验概述、实验背景、正文、比较与总结、心得体会等。设计报告书每人一份,要求编排格式统一、规范、内容充实,报告内容和格式应符合设计模板的要求。
(三)设计选题
设计过程中,教师扮演“用户”和“项目顾问”角色,学生是各项目组(3-5人)的“开发人员”,而开发小组的组长,则要模拟“项目经理”的角色。分组选题,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开发实现所选的题目。下面列举可供选择的题目。在实际教学中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项目,而不必限于下面的题目。
题目一:《图论》中图的绘制系统
问题的提出:在《离散数学》教学和《图论》课程教学中,绘制图(指图论意义上的图,而不是平常所说的图片或者简单几何图形等)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如果需要修改,其麻烦程序常常不下于重新绘制。我们需要一个软件帮助用户方便的进行图的绘制与修改。
功能需求:
1.实现四个基本类:结点、连线、箭头和标注,该类能具备颜色、线条样式、大小等管理能力;
2.具备基本可视化交互能力:添加、修改、删除、选取、鼠标指示、拖动、对齐、对称变换、旋转等;
3.常用图形的自动生成:直线图、完全图、点阵图、金字塔形图等; 4.图的保存与读取;
5.图的复制与粘贴,图片的复制;
6.制作成服务器,像word 中的公式编辑器一样,能直接在word 中插入图,并双击修改;
7.与MATLAB 结合编程,以MATLAB 实现矩阵运算,系统实现结果的可视化。
其中1、2、3、4、5 作为基本功能,6、7 作为扩展功能,可以作为远期考虑。注意事项:
图中结点体现的是现实中的事物,连线体现的是事物间的联系,当把结点删除时,与之相连的线应该同时删除,其它相关操作应意识到这一点。应意识到我们开发的是一个比word 绘图更智能化的软件,应能帮助用户更快、更有效的实现图的绘制与修改,在系统的设计中应体现这一点。
题目二:试卷生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功能需求:
1.题库管理:系统的操作人员可以设置试题类型、难度、知识点、空行数(解答题所需试卷空白)、分值;可以录入试题(或答案)、修改试题(或答案)、删除试题(或答案);也可以查询和浏览试题。注意考虑试题中可能有数学符号或图形的情况(即非纯文本的情况)。
2.试卷管理:系统的操作人员可以从试题中选择试题,将选择的试题组成试卷,即手工成卷;或者由计算机按照某种算法,自动生成试卷,即自动成卷。能够修改(即换题)和删除库中的试卷。能够自动的把库中的试卷按照标准格式生成Word 文档(提示:可以在Word 中用VBA 编程实现)。
3.权限管理:增加或删除系统操作人员,并指定操作人员的权限。可通过对用户组进行权限及管理范围设定,减轻操作内容,也可对单个用户权限及范围进行修订,从而保证系统在实施中的灵活性。组卷的要求:
要求能进行自动组卷:即按照用户要求以试卷难度等级(难、中、易)、知识点、题型(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证明题、绘图)、题目难度等级、分值等进行组卷,并提供人工编辑的功能,对生成的试卷进行修改、调整、替换。
题目三:嵌入式系统设计—智能洗衣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开发背景:
由于工业的发展,大量的水资源被消耗或被污染。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水资源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每天无数的家庭各种电器用去相当可观量的水,在这其中,洗衣机由于其高度的普及而显得尤为突出。所以若可以改进其设计,使其更加有效利用有限的水,它将带来非常值得期待的后果。智能洗衣机控制系统由此而生。
系统主要由以下功能模块组成: 1.信息收集模块:
该模块通过洗衣机内置传感器,和用户手持便携设备(PD)收集信息,并将处理后的数据送往信息处理模块。内置传感器主要负责收集洗涤物的质量,水的浊度等信息。PD 通过用户输入取得洗涤物材质相关信息。同时PD 通过卫星和因特网连接,进 4 入为系统设计的主页及时更新客户端软件和信息处理模块的算法。PD 也负责向系统发出工作命令。
2.信息处理模块:
该部分接收信息收集模块传送的信息。通过已设计好的算法计算洗涤用水量,洗涤时间等,并将结果送入命令执行模块。该模块实现的硬件为微软提供的eBOX-II 开发板。
3.命令执行模块:
该模块的硬件为自动水阀控制器,时间控制器。接收信息处理模块送来的命令并执行。
系统所有软件的设计基于WINCE平台下的eVC++工具。题目四: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功能需求:
1.部门信息管理:可以添加新的科室,或删除已无用的部门(确定部门内无员工时方可删除)
2.权限管理:增加或删除系统操作人员,并指定操作人员权限和设置口令。3.人事档案管理:操作员进行员工档案信息录入及更改,其中包括员工的基本信息、工作经历、家庭情况、奖惩记录,要求这些员工档案信息可以进行新增、删除、修改操作,同时可以进行浏览和查询的操作。该模块是本系统的重点,用户可以通过该模块为单位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人事档案系统,同时可以比较方便地对档案进行查看。我们可以提供多种查询方式,包括拼音查询。
4.人事变动管理:对于人事上的变动调整进行专门的服务,系统自动对人员档案的信息进行更新(如:员工职务、职称、工作性质等的变动),并且将变动信息单独保存,便于对变动信息的查询。题目五: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 项目背景:
现代远程教育以计算机网络(以及卫星数字通讯)技术为支撑,具有时空自由、资源共享、系统开放、便于协作等优点。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对于促进我国教育的普及和建立终生学习体系,实现教育的跨跃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建设基于CERNET 的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目的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主要功能:
教师办公子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课程信息发布”,多媒体作业子系统和答疑子系统作为两个独立的子系统。
学生学习子系统:其主要功能是为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提供平台和丰富的网络资源。
教务管理子系统 :包括教务管理、考试及成绩管理、课程信息等教师学生的相关信息管理及维护。
信息查询子系统:对各类信息进行查询。题目六:图书管理系统 功能要求:
建立读者档案;建立图书档案,建立书目索引;完成日常图书检索、借还工作,对读者档案、图书档案、借还系统的访问,必需进行身份验证。具体要求如下:
1.读者档案
数据包括:借书证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办证日期、借阅范围(书库)、允许最多借书册数、借书期限、照片、职业等。
操作要求:能办证、修改、注销;访问时要进行身份验证,办证、修改、注销应记录操作员编号、操作日期、理由、审批记录等。
输出数据:打印借书证卡片、借书证清单。2.图书档案
数据包括:书号、书名、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版次、单价、内容提要、分类号、索书号、藏书册数、每册图书馆藏注册号、所在书库、入库日期等。
操作要求:输入、修改、注销等操作必需进行身份验证,记录操作员号、操作日期、理由等。
输出数据:按入库日期时间段打印图书清单。3.检索系统
能根据书号、书名、作者、出版单位、内容提要关键字、分类号、索书号、每册图书馆藏注册号等进行简单查询和组合查询,对内容提要进行模糊查询。查询输出内容必需是只读的,没有访问身份验证要求。根据需要打印借书索书条。
4.借书系统
输入索书条后,能根据借书证号判断该读者可以借书的书库,借书是否超出最大允许借书册数,书库中是否还有该书可借。满足条件的进行借书登记,不满足条件的给出提示信息,提示读者为什么不能借书。另外,还能查找以前所借图书情况。进入该模块具有身份验证要求。
5.还书系统
对过期未还图书,能打印出催还图书通知单。对归还的图书能从借书登记表中取消。进入该模块具有身份验证要求。
五、设计进度安排
在教师的指导下,组成开发小组,实践应用软件的设计与开发。以软件设计为中 6 心,完成从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到测试运行的软件开发全过程。具体安排如下:
1.学生选题(第1周)
由教师命题,以开发小组为单位选择课题,经教师审查调整后确定。2.需求分析(第2周)
对所选择课题的问题域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系统的功能及性能需求进行分析,写出需求规格说明书;包括可行性分析报告、系统的需求模型。建议使用软件开发工具Rational Rose进行UML建模。
本阶段末进行需求方案评审,重点是Use Case模型。3.软件设计(第3-5周)
软件设计分两个阶段进行: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总体设计:确定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建立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完成系统的模块化,建立系统的静态模型及动态模型,进行用户界面设计。本阶段末进行总体设计方案评审,重点是系统类模型。采用答辩式的评审方式,主要由同一课题的开发小组相互评审打分。
详细设计:对模块内部过程及数据结构进行设计,由小组成员分工完成。注:应该同时进行用户界面设计。4.编码及软件测试(第6-17周)
编写程序。要求给出详细的注释,包括:模块名,模块功能,中间过程的功能,变量说明等。
所有测试过程都要求采用综合测试策略;先作静态分析,再作动态测试。应事先制订测试计划,并要求保留所有测试用例,完成测试报告。
学生完成:模块测试、组装测试、系统(或功能)测试(时间由学生在编码阶段自行安排)。
5.验收测试(第18周)
验收测试由教师完成,以开发小组为单位进行。验收测试完成后,学生提交所有打印文档和电子文档,提交日期在第19周周日之前。
六、考核方式
课程设计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
七、推荐教材和参考资源
参考资源:
1. 吴际,金茂忠:《UML面向对象分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出版社学,2002 2. 邵维忠 杨芙清:《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7 3. [美]卡耐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刘孟仁等译:《能力成熟度模型(CMM):软件过程改进指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4. 张敬等:《软件工程教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 5. 潘锦平,施小英,姚天昉:《软件系统开发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6. Carma McClure:《软件复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7. Meilir Page-Jones:《UML面向对象设计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 8. Wendy Boggs等:《UML与Rational Rose 2002从入门到精通》,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9. Roger S.Pressman:“Software Engineering: A Practitioner's Approach,5th ed”,McGraw-Hill Companies,Inc,2001 10.Leszek A.Maciaszek:“Requirements Analysis and System Designing: Developing information Systems with UML”,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 11.Rumbaugh J,Jacobson I,Booch,G:“The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Reference Manual”,Boston:Addison-Wesley,1999 12.http://www.comp.mq.edu.au/books/maciaszek 13.http://www.booksitesnet/maciaszek
八、其他说明
本课程全部采用课堂实践教学,此外还需安排课外实践课时54学时。
大纲修订人: 贺卫国 修订日期: 2010年9月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附录:设计报告要求
一、实验概述
描述设计的目的;采用的语言、工具和开发环境;设计的进展情况;概述最终的 8 设计结果。
二、背景
描述问题背景;给出本文档的专业术语定义;照国标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列出你完成设计时主要参考的材料,包括各种论文、书籍、网站或网页等。
三、正文
编写文档也需要一定的创造性。内容提示:需求的规格说明(允许以自然语言描述);解决问题的主要设计模式;针对软件程序评价标准所采取的措施;程序包组织与类文件描述;核心算法描述(可选);程序运行的主要画面;测试用例的运行步骤与结果等。
四、比较与总结
与类似的软件作比较;总结你的设计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有待改进。
五、心得体会
写出自己对本课程学习以及课程实验的主要体会。
第二篇:《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课程类型 专业课程
学 时 数 44 学 分 数 2.5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面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机电一体化系统技术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像机械工业渗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综合性学科,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不尽提高和拓展了机电产品的性能和功能,而且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极大提高生产系统的工作质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是很有意义的.本课程是学生在学完技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之后的专业技术课程内容的综合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关键技术有着重要意义.(二)本大纲制定的依据
本大纲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要求,本课程性质,跟踪现代机电一体化系统技术的发展编写.(三)大纲内容编写原则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学生了解,掌握机电一体化的系统设计的基本知识,特点和方法;结合机电一体化共性的关键技术,对其各子系统的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和介绍;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工程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内涵及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四)实践环节
1.课程设计
(1)名称:机械手控制系统编程与操作
(2)主要内容与要求:利用PLC实现机械手控制功能的要求编写程序,安装调试实验台.按照本课程实验说明书要求完成,并通过实验验证程序的正确性.(3)学时分配:4(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章节 序号
教 学 学 时 环 节 教学内容 讲 授 讨 论 见习实 验 其 它 小计 一 绪论 4 4 二
机械系统设计 6 6 三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 8 8 四
控制电机及其选择计算 8 8 五
工业控制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 10 10 六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及应用举例 4 4 8 总 计 40 44(六)考核方法与要求
1.平时成绩与期终成绩:平时成绩占30%,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讨论等;期终成绩占60%.2.试卷成绩与实践成绩:试卷成绩占60%,实践成绩占10%(实验报告5%,实验过程考核5%).3.综合考核成绩的计算:平时成绩20% 实践成绩占10% 试卷成绩占70%=100%.(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教材:
姜培刚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2.主要参考书:
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王孙安.《机械电子工程》.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郑堤.《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10月.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发展历史,内涵,应用和发展前景.2,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功能和要素.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定义
一,△机电一体化的内涵;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功能要素
一,△ ○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分析方法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相关关键技术
第四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目标与方法
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
第二章 机械系统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机械系统数学建模方法.2,掌握机械传动系统的特征及设计方法.3,了解常用的传动系统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机械系统设计
一,△○ 机械系统建模方法 第二节 机械传动系统的特征
一,△机械传动装置的特征参数及相应的调整方法
第三节 机械传动装置
一, △ ○传动比的设计方法
第三章 传感器检测及及接口电路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常用参量检测的传感器原理;2.掌握检测传感器的接口电路原理以及相应的信号处理方法.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传感器
一,△○传感器性能指标的内涵 二,△传感器选择的原则
第二节 位移测量传感器 一,△大位移测量传感器的原理.第三节 速度,加速度传感器 一,△速度,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原理
第四节 位置传感器 一,△位置测量原理.第五节 传感器前期信号处理 一,△○信号调理线路常用模块的原理
第六节 传感器接口技术 一,△○采样保持器原理及应用.第七节 传感器非线性补偿原理 一,△○软件补偿方法
第八节 数字滤波
一,△○随机误差的处理方法
第四章 控制电机及其选择计算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常用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2.掌握常用伺服电机的控制调节方法;3.掌握伺服电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内涵及电机的选择方法.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步进电动机及其控制 一,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 二,△步进电机的性能参数 三,△○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
第二节 直流伺服电动机及其控制 一,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二,△○直流电机的控制方法
第三节 交流伺服电动机 一,交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二,△○交流电机的控制方法
第四节 直线电动机 一,直线电机的工作原理
第五节 控制电机的选择和计算 一,△控制电机的选择.第五章 工业控制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常用的工业控制计算机种类 2.掌握各种工业计算机的区别;3.掌握各种信号接口原理.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工业控制计算机 一,常用控制计算机的种类 二,△○各种控制计算机的区别
第二节 计算机的接口技术
一,△○开关量及数字两的输入/输出接口电路;二,△○功率放大电路的原理
第三节 可编程控制器
一,PLC的原理及选择方法,外围电路设计的原则
第四节 数字控制器设计 一,△○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第五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及应用举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要点
2.了解数控机床的设计过程及主要构成的设计方法.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要点 一,△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过程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应用举例
一,数控机床的设计过程及主要构成的设计方法 注:用“△”明确重点内容,用“○”明确难点;
编写人:凌 杰 审核人:封士彩
第三篇:《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 System Design 课程编号:公选课
适用专业:全校工科类专业
学 时 数:16
学 分 数:1 执 笔 者:王福忠
编写日期:2008年12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单片机技术在通信、家电、自动控制、仪器仪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是面向工科类专业的一门公共选修课,是一门逻辑性强、理论与实践并重,软硬件结合,内容丰富,知识面宽广的课程。
2.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单片微型计算机应用系统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掌握单片微型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的初步方法,建立有关微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初步概念,了解高科技的发展动态,增强学生对后续课程如自动控制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系统等课程学习的兴趣。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走向工作岗位从事单片机应用的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的基本层次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掌握、理解、应用和了解。1.掌握
对于本课程的重点内容要求学员达到掌握的程度。即要求学员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所学内容,能够举一反三,熟练解决相关问题。要求学员掌握的内容也就是考试的主要内容。
2.理解
对于本课程的一般内容要求学员能够理解。即要求学员能够理解所学内容,对所涉及的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3.应用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单片机应用技能和按要求组织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 4.了解
对于本课程的次要内容要求学员能够了解。所涉及的内容都是一些基本概念和简单叙述,知道了就行,没有进一步深入和扩展的要求。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1 单片机基础 1.1 教学内容
(1)单片机的基本概念;(2)单片机的产生与发展;(3)单片机硬件结构;(4)单片机特点及应用; 1.2 教学要求(2学时)本章的基本任务是学习单片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概况及应用。单片机与典型微型计算机在结构上的区别。为后续章节奠定基础知识。
掌握:单片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单片机与典型微型计算机在结构上的区别,单片机系统的扩展和配置的概念;
了解:单片机的特点、发展及应用领域,典型单片机系列的基本情况。2 应用系统的基本组成与设计内容 2.1 教学内容
(1)单片机应用系统的一般硬件组成;(2)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内容 2.2 教学要求(2学时)
本章的基本任务是对应用系统的基本组成与设计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为后续章节提供必要的概念基础。
理解:典型单片机应用系统结构、前向通道的组成及其特点和各环节的作用、常见的传感器、后向通道的组成与特点道结构、模拟输出通道的作用、执行机构、人机通道的结构及其特点、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内容。3 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与内容 3.1 教学内容
(1)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主要步骤;(2)总体方案确定;(3)硬件设计;(4)软件设计。
3.2 教学要求(2学时)
本章的基本任务是学习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与内容。
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主要步骤及内容,总体方案,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等内容与注意的问题。4 人机接口的设计 4.1 教学内容
(1)开关及接口;(2)按键、键盘及接口;(3)LED显示器及接口;(4)液晶显示器(LCD)及其接口 4.2 教学要求(2学时)
掌握:人机接口的基本原理与设计初步方法。5 数据采集技术与输入接口 5.1 教学内容
(1)检测信号与数据放大器;(2)采样保持器及其与微机的连接;(3)A/D转换器 5.2 教学要求(2学时)
掌握:模拟量输入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原则;模拟输入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配置;模拟量输入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模拟低通滤波器(ALF);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的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6 控制输出(后向)通道与接口 6.1 教学内容
(1)后向通道中的常用器件;(2)后向通道中的D/A转换技术和接口芯片;(3)执行器类型
6.2 教学要求(1学时)
掌握:后向通道应解决的问题,大功率I/O口接口器件,光电隔离与接口驱动器件,D/A转换接口设计的一般问题,执行器类型。7 数据处理技术 7.1 教学内容(2学时)
(1)标度变换及其程序设计;(2)数字滤波及其程序设计;(3)控制技术及其算法 7.2 教学要求
掌握:线性仪表的标度变换、非线性测量的标度变换、常用的静态滤波算法原理、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数字PID算法原理。8 单片机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8.1 教学内容(2学时)
(1)干扰源及其分类;(2)干扰对单片机系统的影响;(3)硬件抗干扰技术;(4)软件抗干扰技术。8.2 教学要求
掌握:干扰的含义、干扰源的分类、干扰入侵单片机系统的途径、串模干扰的抑制方法、共模干扰的抑制方法、程序执行过程中的软件抗干扰。单片机应用系统举例 9.1 教学内容
(1)单片机应用系统调试工具;(3)单片机应用系统例子 9.2 教学要求(1学时)
掌握:单片机开发系统、万用表、逻辑分析仪等开发工具。
第四篇: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教学大纲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概述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物流规划的基本要素等概念以及物流系统化推进的思想,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提高相应素质。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物流规划基本要素、物流系统化推进及本门课程的基本内容。教学重点:物流规划基本要素、物流系统化推进、物流系统规划设计意义、内容。教学难点:物流系统化推进 内容概要和方法设计:①物流系统概述;②物流系统化推进;③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教学法建议以课堂讲解为主。第二章 物流战略规划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物流战略环境的分析、方案的设计、战略的实施与控制,提高学生的宏观分析能力,培养其求实精神及科学素养。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物流战略规划的内涵、领悟物流战略规划的意义、掌握影响物流战略的环境因素、掌握物流战略规划的环境分析方法、理解物流战略方案制定的要点、理解三种基本物流战略、掌握战略目标确定方法、理解物流战略实施计划、掌握基于战略实施的物流系统设计和改善内容、理解物流战略控制与评价意义及管理过程。教学重点:物流战略规划的内涵、物流战略规划的环境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基于战略实施的物流系统设计和改善内容
内容概要和方法设计:①物流战略概述;②物流战略环境分析;③物流战略方案的设计;④物流战略方案的设计;教学法建议以课堂讲解为主,辅助案例分析。第三章 物流系统模式及组织设计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物流系统模式设计和组织设计,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物流系统模式的含义,物流系统模式设计的内容与理论依据,物流组织设计的原则、基本类型与特点。
教学重点:几种典型的物流分销系统模式、物流管理组织的基本类型与特点 教学难点:物流系统模式的设计内容与理论依据 内容概要和方法设计:①物流系统模式设计;②物流组织设计;教学法建议以课堂讲解为主,辅助案例分析。
第四章 物流网络与选址规划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进行物流网络的选址与规划,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物流网络的构成要素、物流网络构建原则、物流网络规划所需的数据、物流网络规划分析过程,了解物流设施场址选择的程序与影响因素,掌握物流设施场址选择及其评价决策方法。
教学重点:物流网络的构成要素、物流网络规划所需的数据、物流网络规划分析过程、物流设施场址选择及其评价决策方法
教学难点:物流设施场址选择及其评价决策方法 内容概要和方法设计:①物流网络概述;②网络规划所需的数据及其分析过程;③物流设施场址选择;教学法建议以课堂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第五章 物流设施规划及其布置设计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物流设施规划与布置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领悟物流设施的内涵、领会物流设施规划设计的原则,掌握简述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的阶段与步骤,掌握工厂系统布置设计与物流中心的内部布置 的基本要素,掌握物流设施内部布置流程模式,物流设施布置规划的分析方法与技术,物流设施规划方案选择与评价方法。
教学重点:设施系统布置设计要素与模式、物流设施布置规划的分析方法与技术、物流设施规划方案选择与评价方法
教学难点:流量-距离分析法、优缺点列举法和权重(值)分析法、从至表、物流相关表及其应用
内容概要和方法设计:①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含义及程序;②设施系统布置设计要素与模式;③物流设施布置规划的分析方法与技术;④物流设施规划方案选择与评价方法;教学法建议以课堂讲解为主。
第六章 物料搬运系统分析与设计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物料搬运系统分析设计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与设计的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搬运系统、搬运系统分析、搬运系统设计的含义,运系统分析设计方程式,搬运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要素,搬运系统设计的原则,搬运系统分析设计阶段划分,搬运系统分析的流程模式,搬运系统设计各阶段分析方法,物料搬运路线与设备决策思路。
教学重点:搬运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要素、搬运系统分析的流程模式、搬运方案制定方法 教学难点:搬运方案制定方法 内容概要和方法设计:①搬运系统分析与设计概述;②搬运系统设计的基础分析;③物料搬运方案的设计;教学法建议以课堂讲解为主,案例分析为辅。第七章 EIQ规划分析技术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EIQ规划分析技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EIQ分析所需资料、相关分析方法、作用、步骤。教学重点:EIQ分析的步骤、EQ分析、IQ分析、EN分析、IK分析 教学难点:EIQ图表数据判读与分析
内容概要和方法设计:①EIQ分析的基础;②EIQ分析的作用步骤与方法;③EIQ图表数据判读与分析;教学法建议以课堂讲解为主。第八章 仓库布置规划设计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普通仓库与立体仓库规划设计方法,熟悉现代物流设施的使用。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普通仓库储存区域空间规划内容、普通仓库规划应考虑的影响因素、立体仓库规划设计的阶段划分、单元式立体仓库总体尺寸确定、立体仓库高架区的布置形式、衔接方式等。
教学重点:普通仓库规划应考虑的影响因素、立体仓库物流模式
教学难点:仓库储存区域面积的计算方法、高架区与作业区的衔接方式
内容概要和方法设计:①普通仓库的布置规划与设计;②立体仓库的规划设计;教学法建议以课堂讲解为主。
第九章 物流配送中心布局规划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物流配送中心布局规划方法,培养学生规划核心物流节点的能力。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物流配送中心目标规划与条件设定、作业区域设置程序、作业区域能力确定方法、区域布置的基本步骤、作业区域空间规划区域的配置方法和物流动线模式。
教学重点:物流配送中心作业区域设置程序、区域能力确定方法、作业区域空间规划 教学难点:区域的配置方法和物流动线模式、作业区域能力确定方法
内容概要和方法设计:①物流配送中心目标规划与条件设定;②物流配送中心区域设置分析;③物流配送中心的区域布置规划;④物流配送中心辅助设施规划;教学法建议以课堂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第十章 物流项目可行性研究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物流项目的策划与可行性分析,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项目策划的阶段及其工作内容,物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的含义,阶段步骤,研究报告的编写内容。
教学重点:工程项目与物流项目的关系、物流项目建议书的内容、物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含义、阶段步骤 教学难点:
内容概要和方法设计:①物流项目概述;②物流项目策划与建议书;③物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教学法建议以课堂讲解为主。
第五篇:《系统设计与UML》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系统分析与UML,System Analysis and UML 课程学科类别:工学 电气信息类 学时与学分:48/3 先修课程: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课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面向对象的软件分析与设计过程,掌握UML的语言、表示法及其应用。2. 熟练掌握支持UML的CASE软件开发工具Rational Rose。
3. 能够应用UML和Rational Rose对面向对象的软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适用学科专业:计算机软件、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教学手段与方法:面授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软件工程与面向对象建摸(4学时)
软件开发方法概述 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 面向对象建模 UML概览(2学时)
UML的形成历史 UML的结构、符号与图形 UML建模简单流程
Rational Rose工具(3学时)
Rational Rose的架构 Rational Rose的安装和使用 Use Case图(3学时)
用例图的概念 用例图建模技术 类图与对象图(3学时)
类图的概念 类图建模技术 对象图 对象图建模技术 包图(2学时)
包的概念 包之间的关系
状态图(3学时)
状态机 状态图
状态、事件、转换 状态图建模技术 活动图(3学时)
活动图的组成元素 活动的分解 活动图建模技术 时序图(3学时)
时序图的组成 对象的创建和撤销 时序图建模技术 协作图(3学时)
对象、链和消息 时序图与协作图的比较 时序图与协作图的互换 协作图建模技术 组件图(2学时)
接口、依赖关系 组件图建模技术 配置图(1学时)
节点、关联关系 配置图建模技术
UML的扩展机制(3学时)
UML的体系结构 构造型、标记值、约束
用于业务建模的UML扩展 Rose的双向工程(2学时)
双向工程介绍 逆向工程
UML与统一开发过程(3学时)软件开发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