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2.1.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配套)

时间:2019-05-12 21:5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2.1.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配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2.1.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配套)》。

第一篇: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2.1.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配套)

生物圈中的动物

2.2.1.1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教学目标

1、说出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2、举例说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难点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地球上的动物可以首先根据有没有脊椎骨,分成两大类: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本节课来学习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

(二)讲授新课

探究: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阅读教材72——73页文字资料,思考: 1.尝试描述水螅的外部形态特点。2.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 3.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

第1页 4.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知识运用

1.水螅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 2.海蜇和珊瑚虫排出消化后食物残渣的结构是()A.肛门 B.口 C.胞肛 D.体壁

(四)归纳小结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1.身体辐射对称,生活在水中; 2.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 3.体内有消化腔; 4.有口无肛门。

(五)随堂检测

1.身体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靠刺细胞捕捉食物,是下列哪种动物的主要特征()A.河蚌 B.水螅 C.螃蟹 D.海马

2.水螅常常可以捕到与自己身体差不多大小的猎物,这主要依靠()

第2页 A.刺细胞 B.触手的缠结 C.发达的肌肉 D.口的吞噬

3.海蜇等腔肠动物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A.由肛门排出 B.由口排出 C.由胞肛排出 D.由细胞排出

六、板书设计

第二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特征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1.身体辐射对称,生活在水中; 2.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 3.体内有消化腔; 4.有口无肛门。

七、作业布置

请据水螅的纵切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3页

(1)水螅依靠__________和__________捕获食物.

(2)水螅由体壁由__________层细胞组成,它围成的空腔叫__________.(3)水螅消化食物是在__________进行,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__________排出 预习74——76页

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八、教学反思

第4页

第二篇: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2)通过观察和交流,归纳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重、难点)

(3)说出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初步感知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水螅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使用操作显微镜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收集腔肠动物的各种资料

2、准备实验的材料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水螅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3分钟

【导入】:

我们学习了我们身边的绿色植物,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出示动物图片)提出问题:这些动物有何不同?

师明确: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过渡语】:各种动物以其独特的方式运动着,并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使得生物圈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板书)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1

生思考后回答:

生1:根据生活环境的不同可分为水生、陆生

生2:根据生活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寄生、自生

生3:根据脊椎的有无可分为有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30分钟

这些看似柔弱的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相比那个种类多?(猜一猜)它主要包括哪些类群?

(出示自由生活在水里的水螅图片)提出问题

这些机灵可爱还能翻筋斗的小动物大家见没见到过?它叫什么名字?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能采集到?

【过渡语】:它的形态结构及捕食特点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实验步骤见附件1)

(一)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

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

、水螅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2、观察时用肉眼能看清楚吗?我们要借助什么工具?它的体型有何特点?

(二)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

【过渡语】: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水螅身体呈筒状,有触角。那么它是如何利用自己简单的形体特点进行捕获食物的呢?

.水螅身体的两端有何区别?

2.水螅的触角有什么作用?它如何捕获食物?

(三)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特点

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宜的,它的体壁和消化腔有什么样的特点与此捕食相适应呢?

.水螅的体型是怎样的?

2.体壁由几层细胞构成?

3.消化腔有什么特点?

复习显微镜的使用

对照课本P73页2.2—3水螅结构示意图观察

你在低倍显微镜下看到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

【强调】: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对光

2.装片的安放

3.做实验时各小组按课前分工进行合作。

教师巡视对于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纠正。

对整个实验进行结果分析:

生活环境

体色

体型

体壁

消化腔

运动方式

捕食

水螅

【过渡语】:水螅是一种常见的腔肠动物,通过实验你能总结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善板书

除了水螅以外还有哪些比较常见的腔肠动物呢?

【扩展】:

这类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生物与人类有何关系?

生看书思考回答,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无脊椎动物约占动物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主要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类群。

学生思考回答:

按照各小组成员的分工,明确每个同学的具体任务,按课本上的方法步骤进行分组实验。

完成探究问题:

生1.淡水中

生2.看不清楚;要借助放大镜观察;身体呈筒状,有触手。

边观察边记录总结出水螅的捕食特点

生1.一端有触手,另一端没有

生2.用触手抓住食物,经口送入消化腔内

生回顾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在老师的引导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合作,观察水螅的结构。

生1.水螅的体型呈圆筒状。

生2.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

生3.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及时记录观察结果

完善实验结果

小组讨论,总结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腔肠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多细胞动物,身体呈圆筒状,体壁仅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大多数腔肠动物生活在海洋里,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里。

留约2分钟的时间记忆

生结合课本第73页2.2-4图

加以认识理解

学生思考后回答

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主动建构知识,解决问题。

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习惯。通过观察进行分析、综合。形成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对整个实验结果有更加系统的认识,为总结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做好铺垫。

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人的密切关系感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

小结

2分钟

师引导学生小结,并对重点知识进行强调

总结助学自我感知进行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梳理。

巩固练习

5分钟

A类题目、水螅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

A由肛门排出

B由口排出

c由触手排出

D由细胞膜排出

2、水螅体内的空腔叫做()

A消化道

B消化腔

c体腔

D内脏

3、在水螅周围放些水蚤,活水蚤进入水螅体内的方式()

A水蚤游到水螅口中

B水螅被吞入水螅口中

c水螅被水蚤的触手捕捉,送入口中

D水蚤被水螅的触手撕碎,送入口中

4、腔肠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动物,身体呈(),体壁仅由()层细胞构成,消化腔。

B类题目、下列腔肠动物中生活在淡水中的是

()

A海蜇B珊瑚虫c桃花水母D海葵

2、水螅在生物分类上属于

()

A腔肠动物B环节动物c扁形动物D线形动物

3、下列有关水螅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触手可以帮助捕获食物

B只能生活在淡水中

c有口无肛门

D呈圆筒状,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运动

4、在观察水螅的演示实验中所用工具与其目的搭配不一致的是()

A放大镜—水螅外部形态

B吸管—吸取水螅

c盛有清水的培养皿—存放水螅

D高倍镜—水螅纵切片

5、下列关于水螅生理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水螅先用刺丝麻醉食物,然后用触手送入口中

B水螅捕获的食物经口送入消化腔进行消化

c水螅消化后的食物残渣经口排出

D水螅的体壁由三层细胞构成

6、观察水螅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螅在生物分类上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 动物。

(2)当食物经过水螅时,水螅发出刺

丝麻醉食物,然后用〔

捕获食物,经〔

,送入

内进行消化,消化后的 食物残渣经〔

排出体外。

(3)图中4称为

,由

层细胞构成。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及时纠正问题所在。

根据学生的实际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以练导学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附件1

实验步骤:

目的要求、说出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2、描述水螅的捕食特点

材料器具

水螅,水蚤,水螅的纵切片;显微镜,放大镜,培养皿,吸管;清水

方法步骤、用吸管吸取水螅,放在成有清水的培养皿中,静置几分钟。

2、用放大镜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

3、用试管吸取数个水蚤并注入盛有水螅的培养皿中,用放大镜观察水螅捕食水蚤的过程。

4、对照课本图,在低倍镜下观察水螅的纵切片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以问导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连串的问题串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进行不断的探究学习,寻求问题的突破点。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把要解决的任务留给学生、把学习的方法传授给学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分组实验中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想动手、都愿动手,并能按课前的分工有条不紊的进行,把自己的观察用语言总结表述。老师的及时表扬给了他们自信,增强了他们探究学习的欲望。整堂课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在“我要学”的触动下学生能够较好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学效果明显。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学生操作不够熟练,致使课堂时间的分配上不太合理,今后要加强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

第三篇: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2 济南版

第一节 无脊椎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说出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及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描述蚯蚓的形态结构及运动方式。

3、说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实验及观察描述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尝试列表比较各类无脊椎动物的异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的对比学习,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

2、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进一步强化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重点:

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及特征

三、难点

各代表动物的结构。四.教具

课件、蚯蚓、挂图。

五、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谁能说出被发现的植物有多少种?

自然界还有一类,它包括的种类比植物的种类更多,这类生物,就是我们现在要开始学习的:动物 地球上的动物可以首先根据有没有脊椎骨,分成两大类: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有脊椎骨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本节课来学习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

(二)讲授新课

我们先来学习一类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请同们观看录象。边放录像边讲解。然后播放水螅的捕食过程。

讨论:

1、尝试描述水螅的外部形态特点。

2、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

3、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

指导学生讨论。师生一块儿得出结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口无肛门,体壁仅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构成,食物在消化腔内消化。

扁形动物

设问:请同学们看猪肉绦虫成虫的标本,观察它的体形与腔肠动物水熄的体形有什么不同之处? 【引入】: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又一类动物--扁形动物。

(1)出示猪肉绦虫生活史的挂图,讲解其生活史.(2)出示血吸虫挂图,学生观察形态,教师讲解其生活史(3)观察涡虫形态,总结扁形动物的特征.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环节动物: 课件播放蚯蚓。

学生分组实验: 观察蚯蚓 讨论:1、2、3、4、5、尝试描述蚯蚓的外部形态特点。用手触摸蚯蚓会有何感觉? 尝试描述蚯蚓的运动方式。怎样区分蚯蚓的前后端。大雨过后蚯蚓为何爬出地面?

指导学生讨论。总结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知道腔肠动物、线形动物、扁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代表动物及各种动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归纳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板书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腔肠动物

1、代表动物:水螅

(1)生活环境(2)形态 圆筒形

(3)结构 口、触手、消化腔、体壁

2、主要特征

二、扁形动物

1、代表动物 猪肉绦虫

2、主要特征

三、线形动物

1、代表动物 人蛔虫

2、主要特征

四、环节动物

1、代表动物 蚯蚓

(1)形态 圆柱形

(2)结构 前端、环带、体节、后端

2、主要特征

习题:

A类: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分别是什么?B类: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呼吸。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常见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2、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掌握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过程与方法

尝试观察、比较、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二.教学重点:

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蝗虫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三.教学难点:

如何初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四.课前准备

学生看课外书或上网搜集有关环节动物与节肢动物的知识。

五、教学方法

直观、讨论、讲述。

六、教学准备

海星标本、挂图,海参浸制标本,试验桌上放置捉来的蟋蟀、蝗虫等昆虫

七、教学进程(一)温习: 导入主题:(二)新课

1.展现实物和挂图,提出问题,通过探讨,得出论断。(1)节肢动物的特征

请学生仔细观察自备实物,比较各种动物在足、触角、身体名义等的异同点(彼此间能够讨论),教师利用挂图或投影适当领导后得出:虽然它们形态各异,但都具备分节的足、触角和身体,都有外骨胳。最后归纳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2)其余各类节肢动物

(三)小结本课 老师联合板书小结。

八、板书设计 1.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有外骨胳,身体分节,足和触角也分节。2.其它节肢动物

九、课堂练习

1河蚌的运动器官是()A纤毛

B腕足

C腹足

2河蚌、蜗牛、乌贼都属于软体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A体型呈辐射对称 B有头部、身体柔软、有外套膜 C身体由体节构成 D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3、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体内有骨骼 B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C体外有外骨骼 D足和触角分节

4、蝗虫的触角具有的作用是()

A嗅觉和触角 B嗅觉和听觉 C视觉和味觉 D听觉和味觉 5蝗虫的呼吸器官是()A鳃 B气管 C肺 D皮肤

第四篇:《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涉及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四种动物的基本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增加的新知识较多,涉及较广。基本特征的学习应借助图片,分析综合加深认识。本节是第二章的开篇,是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础。

学情分析

通过对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的基本特征已有所了解;通过对本单元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学习生物类群的规律和方法。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学习无脊椎动物的各类群奠定了基础。生活中,有些同学认真观察、善于思考,对较大个体、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有了整体的感知。有些同学通过阅读或观看视频等多种途径,对昆虫及其他无脊椎动物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教学重点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何节肢动物的区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说出他们的生活方式。能力目标

1、能很好的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理解蚯蚓的外部形态及生理特点,掌握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蚯蚓在环境生态方面的贡献。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

2、通过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学习,使学生加快生物科学价值观的形成,进一步树立爱护的自然、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环境意识。

3、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科学探究的素养。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结合实际:结合学生看到的动物和标本,并播放动物的纪录片、教学课件,扩大学生的视野,分析动物的形态结构是怎样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作用提高学生的认识;采用指导的方法,规范实验的步骤,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精心制作课件、蚯蚓的纪录片资料;观察实验的材料;标本等。

学生准备:搜集各种知道的动物资料;饲养捕捉蚯蚓等小动物。划分学习小组并委派发言代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自然界有一类生物,比植物的种类更多,这类生物,就是我们现在要开始学习的:动物。地球上的动物可以首先根据有没有脊椎骨,分成两大类: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本节课来学习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二)讲授新课

我们先来学习一类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观察图片,讨论:

1、尝试描述水螅的外部形态特点。

2、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

3、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

指导学生讨论。师生一块儿得出结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口无肛门,体壁仅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构成。幻灯片展示一些腔肠动物图片。

扁形动物

设问:请同学们看猪肉绦虫成虫的标本,观察它的体形与腔肠动物水螅的体形有什么不同之处?

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又一类动物--扁形动物。(1)课件展示绦虫图。

(2)出示血吸虫挂图,学生观察形态。(3)观察涡虫形态。

指导学生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线形动物

课件展示蛔虫,指导学生总结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环节动物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蚯蚓

讨论:

1、尝试描述蚯蚓的外部形态特点。

2、用手触摸蚯蚓会有何感觉?

3、尝试描述蚯蚓的运动方式。

4、怎样区分蚯蚓的前后端。

5、大雨过后蚯蚓为何爬出地面?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要知道腔肠动物、线形动物、扁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代表动物及各种动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归纳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软体动物

课件展示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贝壳。节肢动物

课件展示蝗虫。

展现蝗虫模型和挂图,提出问题。讨论:

1、蝗虫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

2、蝗虫的足、出教材、翅各有何特点?

3、气门有何作用?

4、外骨骼有何则用?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请学生仔细观察自备实物,比较各种动物在足、触角、身体名义等的异同点(彼此间能够讨论),教师利用挂图或投影适当领导后得出:虽然它们形态各异,但都具备分节的足、触角和身体,都有外骨胳。最后归纳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反思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应搞好实验教学。课前带领学生到野外挖蚯蚓,学生再挖蚯蚓的过程中,既能获得感性材料,又能掌握蚯蚓的生活环境。通过实践发现,他们非常希望增加动手的机会。同时,要教育学生爱护农作物。

第五篇: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教案济南版七年级上册

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和人类的作用。

3.概述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4.概述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5.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进行有关资料分析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学会自己思考和结合信息得到正确的结论。

2.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动手观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认识事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这几种植物的户外观察,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体验发现共性和特性的科学思想,促进质疑、求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养成,体验科学研究过程中的艰辛和快乐,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

2.通过小组间的探讨、交流,促进探索、创新、合作精神的养成,并意识到合作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途径。

3.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生物圈中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识别身边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课前准备

课件,各种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实物、标本、图片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多媒体视频,展示多种多样的植物。学生观看视频,感知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

师:同学们,自然界中已发现的植物有50余万种,对于生活中的这些植物,很多同学见过却并不认识,这节课我们来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绿色植物。

讲授新课

一、藻类植物

师:“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多么美的意境啊。春天来了。江水和湖水都泛起了绿色,这是为什么呢?春天气温升高,阳光明媚,水中的藻类植物开始大量繁殖。这些绿色的小生物自由地漂浮在水中,使春水荡漾着绿波。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于上述的现象?

生:我家的鱼缸如果长时间不换水就会长出绿色的毛茸茸的东西。这些东西也是藻类吗?

师:对。完全正确。看来这位同学平常观察的非常认真。哪位同学还能列举出一些藻类?

生:海带、紫菜。

生:褐藻,还有营养的螺旋藻。

师:非常好!藻类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呢?

生:生活在水中。

师: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关于藻类植物大家还想知道点什么?

生:大多数的藻类植物终生生活在水中,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呢?

生:藻类植物的形态与其他的陆生植物有什么区别吗?

生: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起什么作用?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

师:大家提的问题非常好!下面我们就仔细观察。并寻找一下这些问题的答案。

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衣藻的模型、水绵的临时装片,并将课前准备的海带、紫菜等分发给学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藻类植物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它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它们的形态结构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

生:观察、讨论后回答: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师:非常正确。这种结构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藻类植物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不需要专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根,起运输作用的茎以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的分化。

师:藻类植物比陆地上的植物分布范围大,数量多;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占空气中氧气的95%......那么,藻类越多越好吗?

生:我从电视上看到赤潮、水华现象就是藻类大量繁殖引起的污染。

师:是的,由于单细胞藻类的生长周期较短,藻类大量繁殖后,很快就会死亡。就会造成遗体在水中堆积。产生许多有毒的物质,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等水生动物的大量死亡。这种现象发生在海水中叫赤潮,在淡水中叫水华。关于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你还知道哪些?同学们可以课后收集资料,写一篇小论文。

二、苔藓植物

师:根据平日的观察,谈谈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苔藓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相比,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吗?

生:在潮湿的地方。

生:在墙根下,在水池旁。

师:对。苔藓植物分布极广,它们广泛分布在森林、沼泽和其他阴湿的地方,在适宜的环境中可以大片地生长,请大家课后采集葫芦藓,并认真的观察它们的生活环境。

师:从形态上看,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区别吗?有哪些主要区别呢?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吗?以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仔细观察、深入探究苔藓植物形态结构的兴趣。

师: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这个特点,把它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三、蕨类植物

师:多媒体展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及其生态环境的图片),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片,你能发现什么?

生:观察、讨论后回答:为什么两类植物都是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但蕨类植物的植株比苔藓植物高大呢?

师:为每个实验小组提供盆栽的铁线蕨及其他实验用具。并给予适当的启发、指导:

①铁线蕨的茎长在哪里?

②取一片小叶,对光观察叶的厚薄怎样?有无叶脉?用手折一折它的地下茎和叶柄,有无柔韧的感觉?

③分析一下是否有输导组织?

生:经过一系列的观察探究及讨论交流,得出铁线蕨的地上部分是叶、茎长在地下部分,茎和叶中都有输导组织。

师:蕨类植物的根里也有输导组织,具有吸收的功能,另外,蕨类植物的根、茎、叶中还有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苔藓植物高大。

生:蕨类植物是怎样繁殖的呢?

师:将带有孢子囊群的蕨类植物的标本发给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而是靠孢子进行繁殖。

师:展示多媒体(有关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与人类关系的图片,以及曾经繁盛的古代蕨类植物的生态图)。让学生总结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

师:现在的蕨类植物还会形成大片的森林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气候条件与2亿年前相比,要寒冷干旱得多。经过漫长的进化,有了一类更加适应陆上生活的植物,就是种子植物。它们已成为陆上植物的主宰。

四、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一)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切开苹果、桃、梨等果实,观察种子着生的位置。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

阅读课本P82—85思考以下问题:

1.哪些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哪些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果皮对种子有什么意义?

2.什么是裸子植物?什么是被子植物?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举例说明被子植物的果实有哪些适于传播的特点?

4.种子植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二)合作交流,释疑解惑

1.裸子植物种子无果皮包被。

2.被子植物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

(三)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银杏的种子外层有肉质包被,为什么还是裸子植物?

课堂小结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各有哪些主要特征?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3.常见的裸子植物和内子植物有哪些?

4.怎样区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一、藻类植物

1.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

2.形态、结构:无根、茎、叶的分化。

二、苔藓植物

1.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

2.形态、结构:矮小,无根,有茎、叶,但茎、叶中无输导组织。

三、蕨类植物

1.生活环境:潮湿的陆地上。

2.形态、结构: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

四、种子植物

1.裸子植物:种子裸露,外面无果皮包被。

2.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下载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2.1.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配套)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2.1.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配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2.4动物的行为教案(配套)

    生物圈中的动物 2.2.4 动物的行为 一、教学目标 1、能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能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3、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七年级生物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第二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第一章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导学提纲 一、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绿色植物可分成___、___、___等若干个类群。 二、藻类植物 1.......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济南出版社)

    第一章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身边的生物 现已经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他们可分为: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 等五大类群,除 病毒 外生物都有细胞构成的......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_济南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加快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章丘现代教育为指导思想,在新学期,做到新面貌,新气象,新作为。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和我校教育教学......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济南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在新的学期,要有新的作为。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和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立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眼于提高自身综合素......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测试卷(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测试卷(济南版) 班级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下列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试卷济南出版社

    第一单元 认识生物 第一章 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节 生物的基本特征 导学提纲 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1.我们身边的动物、植物都是___。 2.真菌、细菌和病毒也是___,现在已被人们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