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2)

时间:2019-05-12 21:5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2)》。

第一篇:2018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2)

2018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2)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的第17课的一篇文章,这是一篇说明文,描写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表现了长城的雄伟气魄,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堡垒、智慧、隔”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讨论、交流等过程,了解长城的结构以及说明文当中打比方、列数字这两种说明方法。

3.激发热爱中国古典建筑之情,促进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提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词句,掌握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难点:领悟作者对中国古典建筑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说到长城,大家都知道它是我国的象征。哪位同学愿意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长城呢?(提问学生并加以评价)但是,同学们,你们真的了解长城吗?它是怎么建造出来的?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本,去了解一下不一样的长城。首先同学们请齐读课题。(板书标题)(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朗读)2.再读课文,思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长城的结构以及长城是如何建造的)(三)深入研读

1.在作者眼中,长城是什么样子的?作者又是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的?这样的表达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明确:(1)在作者眼中,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2)作者运用了打比方的写作手法。

(3)用“长龙”比喻长城,极言长城之长,同时龙作为中国的象征符号,在这里用“长龙”也暗示了长城是中国的象征。“蜿蜒盘旋”体现了长城的雄伟。开篇的这句话暗示了长城的的地位,为文章末尾作者的感叹做出了铺垫。

2.小组讨论:概括全文,谈一谈长城在结构上都包括哪些构造?它们都是怎么建造起来的?在这些描述当中,作者用到了什么说明手法? 明确:(1)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瞭望口、射口、屯兵的堡垒。(2)靠着古代劳动人民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点点建造起来的。(3)作者在进行描述时,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样写一方面可以更为精准地向读者展示长城的外貌,另一方面详细地写出建造长城的材料之重可以更好地突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劳与智慧。

3.文中“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公里就到了长城脚下。”一句的“不过”是否可以删除? 明确:不可以,“不过”体现出长城距离北京非常近,同时也突出了长城作为古代的防御建筑,它的作用是抵御外敌侵略。

(四)巩固提高

作者看到长城时不由得产生一种自豪、赞美之情。同学们,下面我们也看一看长城,谈一谈面对长城,你有什么样的感情在里面?(五)小结作业

小结:回顾本课所揭示的启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束课堂。

作业:请用打比方和列数字两种说明方法介绍一座建筑物;利用网络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小学接触到最多的是记叙文,说明性文章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如何理解,教师如何讲授这都是问题。因此在本堂课中,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请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学生自身的自读自悟,相信收获到的知识一定是更加牢靠的。当然课堂的组织形式有待完善,日后也会进一步加强。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二篇:2018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7.24)

2018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7.24)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学设计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成语“刻舟求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利用工具书及译文理解文言文的意思。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结合译文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五、课前准备:布置预习,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出示:寓言,回顾什么是寓言?(PPT)介绍学过的或知道的寓言故事,并说说明白了一些什么样的道理。今天学习的这篇文言文寓言就出自《吕氏春秋》。(板书:刻舟求剑)2.揭题(PPT)在船上做记号来寻宝剑。“求剑”是目的,“刻舟”是采取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体会文言文的朗读方式,在重点字下打记号。

2.学生用一句话回答。小声自读,指名读,评价,正字正音。3.齐读生字词。(三)理解文言文意思

1.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渔歌对唱PPT(游戏规则:

1、2组读古文;

3、4组读译文,1、2组读一句古文,3、4组读一句译文)2.读完后,你发现古文和译文每一句之间有什么关系?(一一对应)3.通过渔歌对唱,我们知道了古文中每一句话的意思。但古文中有些字的意思也比较难懂。(PPT出示)下面就请同学们将古文中比较难懂的字圈出来,并结合译文,找到它的意思,批注在书上。(PPT出示遽、契、惑,考察字意。)4.尝试着给古文断句。(PPT出示全文,带停顿线)请同学们认真听一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师范读、生倾听)5.生齐读课文。

6.生自读本文,按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生汇报:剑坠水----刻舟,舟行----求剑,不得)(四)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1.大家思考一下:求剑的楚人为什么求不到剑呢?(PPT)在书中找出来勾画(出示:舟已行矣,而剑不行(齐读)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你认为这个楚人是什么样的人?(不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办法,不懂变通)这个故事就讽刺了这类人,它的近义词是什么? 3.今天我们积累了一个成语:刻舟求剑。它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通过这个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生答)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见机行事、随机应变)(五)本课总结:

本课学习了刻舟求剑的故事,我们要做一个懂得变通的人。(六)布置作业: 写出你的收获。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明确:本文主要讲了楚人不慎将剑坠于水中,他采用刻舟求剑的方法寻剑,结果没能找到剑的故事。(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三篇:2018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小学美术《素描》教学设计

2018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小学美术《素描》教学设计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素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素描的含义、素描的表现手法,学习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步骤,完成一幅素描石膏几何体的创作。

2.通过欣赏中外不同形式的素描作品,学习素描含义和表现手法;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创作能力。

3.培养用素描表现身边生活的兴趣,养成耐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从而唤起热爱素描,热爱绘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素描表现手法,进行素描石膏几何体创作。【难点】

如何使素描作品造型严谨、素描层次分明。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素描纸、铅笔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情境法、实践练习指导法。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教师播放超写实主义画家冷军作品《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的局部——头发部分,引导学生与真实的头发黑白照片作对比,请同学分辨两幅图中哪一个是照片,哪一个是绘画,同学们自由发表看法,从而导入新课:《素描》

活动二:欣赏作品,直观感知 素描的含义

教师出示中外素描作品:吴冠中《冬天的树》、吴道子作品《八十七神仙卷》、马蒂斯《女人像》、马奈的招贴《猫》,学生针对作品畅所欲言,试着概括什么是素描。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进行总结:素描是以线条或者明暗色面来描绘物象的单色画。

活动三:探索交流,深入分析

(一)多媒体继续展示以上素描作品,引导深入学生赏析,并思考问题:以上素描作品给你什么感觉?造成不同感觉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①《八十七神仙卷》、马蒂斯《女人像》给人感觉较单纯,马奈的招贴《猫》、吴冠中《冬天的树》给人厚重的感觉。

②之所以有两种不同感觉是因为两组作品分别运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即:《八十七神仙卷》、马蒂斯《女人像》运用了以线造型的表现手法,马奈的招贴《猫》、吴冠中《冬天的树》借助光影,运用以面造型的表现手法。

教师总结:中国绘画多以线造型为主,西方绘画多以面造型为主,利用明暗和色调塑造物体的形态、空间和质感。

(二)在讲台展示石膏圆球体,学生四人为一小组交流,并回答问题: 通过作品可以看出,一幅好的明暗素描作品由哪些因素组成?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①在自然光下,亮面、灰面、暗面、明暗交界线、投影、反光、有利于素描物体形态、空间、质感的塑造。

活动四:示范讲解,实践练习

(一)教师示范素描石膏圆球体的素描绘制过程,并讲解每一步的绘制技巧,与学生共同总结素描石膏几何体的步骤为:

1.起稿构图

2.确定明暗交界线,涂暗部和投影。3.深入刻画

(二)学生运用素描基本知识,进行素描石膏长方体练习,并尝试运用素描绘画工具完成一幅作品。(在此期间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错,为学生解决技法上的难点)。

活动五:分享作品,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交流

①开展“素描美术展览”主题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品展览,小组成员自愿展示作品,介绍创作感受。

②同学间互相欣赏作品,并从画面空间、质感等角度赏析。

③教师从整体效果,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总评,语言多以激励为主。活动六:课堂总结,拓展提升

①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重点知识点(素描基本元素和绘制步骤)。

②搜集生活中的事物,并运用素描和相机进行表现,并将两件作品进行比较赏析。

六、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四篇:2017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小学语文《学会看病》

2017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小学语文《学会看病》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读“残忍”“艰涩”等11个生字词,借助工具书了解“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感受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意,激发自身在生活中面对困难的斗志。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感受母亲对儿子的磨练和深沉的爱意。

三、教学方法

朗读体会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带领学生回忆当自己生病的时候父母会作何反应,由此以设疑形式回到课堂内容,谈谈文中作者不一样的教育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新课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标记出不熟悉的生字词,同桌互相交流。2.教师在ppt上出示生字词,强调读音和写法。

3.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划出描写母亲心理的句子,谈谈母亲的感情变化过程。明确:决定让儿子独自看病—犹豫—后悔—担心—自责—勇气又回到心里(三)深入研读

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结构之后,将班级分成三个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对课文的重点词句进行合作理解探究。

1.文中提到“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明确:因为担心、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以看出母亲对儿子的爱有多深。(板书“度日如年”)2.作者在结尾部分说“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为什么要说“磨练自己”呢?(板书“磨练自己”)明确: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但与此同时,作为母亲的作者饱受着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因此作者说“磨练自己”。

3.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总结:读完文章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觉得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体会到了母亲对儿子的良苦用心以及深沉的爱意;母亲是一个爱孩子、有智慧的人,她虽然和所有母亲一样关心着儿子的病情,但她的伟大之处在于克制自己的感情,抓住让孩子成长的机会,做到了“会”爱孩子。

(四)拓展延伸

各小组分别讨论:你还看过哪些有关母爱的文章?哪一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各自谈谈感受,并派小组代表发言。

(五)小结作业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和母亲之间所发生过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把这些值得记忆的难忘经历记录下来,写成小作文。注意学习课文中作者所运用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完之后以小组为单位收上来,优秀习作放至班级“作文园地”展示交流。

六、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是记叙性的散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利用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达到掌握整篇文章的目的。回忆我刚才的教学,其实对课文的结构讲解比较粗略,可以把分角色朗读安排在课堂的开头,并引导学生自己找出作者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再进行分析,这样会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五篇:2018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高中语文教学设计(4.3)

2018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高中语文教学设计(4.3)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登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杜甫及其重要作品,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

2.通过合作探究品析“即景伤怀”的手法,养成合作探究意识,进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沉郁顿挫的诗风,并逐步树立爱国情怀和审美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合作探究品析景、情的关系,体会“即景伤怀”的手法。【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

三、教学方法

吟诵法、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导入语

学生观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人们往往喜欢在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春天去野外踏春,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勃勃。而在秋高气爽的秋天,人们登高望远,饮酒作赋。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就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同样是登高,“诗圣”杜甫又是怎样的处境与心情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内心世界,去领略他的才情,去触摸他的灵魂深处。下面,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

(二)品读诗歌

①教师范读,学生默读。

(学生注意诗歌的字音、节奏、节拍、韵脚,体味本诗音韵低沉,回环的原因。)②选取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注意四点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握节奏,三是注意轻重,最后要求读出感情。)③学生自由朗读。

(结合注释默读,领悟诗歌的大意。)再次朗读,思考问题:可否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悲凉。(三)精读诗歌

1.先看诗的头两句,也就是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主要是写景。景物有: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个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这些景物给我们的感觉是显得十分悲凉、凄清。“哀”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自然之悲象,人生之艰难。也是全诗的诗眼。作者巧妙的运用了一系列描绘哀景的词,既是自然环境的客观描绘,也是作者心情的折射与投影。正像清代诗人王夫之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请大家注意。

2.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提问: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 【明确】落木萧萧:①杜甫看到落叶飘零,会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②也许会加重乡愁,他会问自己,这常年飘泊的生活何时能结束。

不尽长江,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会超越时空的限制,联想到历代的一些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怅望千秋一洒泪”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

3.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提问:什么是“作客”?是否和现在的“做客”相同? 【明确】“作客”和现在的“做客”不同,这里的“作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时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是长久的,不断的。“常”作客。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

4.尾联:“艰难苦困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提问:这是一种什么心情?忧愁还是忧愤? 【明确】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正是心急如焚,才两鬓染霜。提问:杜甫为什么“苦恨繁霜鬓”“新停浊酒杯”呢? 【明确】国家的艰难,人民的苦难,激起杜甫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无奈年老多病,无能为力,他怎能不悲愁万端?古人认为有酒方能浇愁,无奈多病不能喝酒,这种愁闷,这种伤忧,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只能郁结在诗中,郁结在心头!因此,我们读这首诗,解这首诗,既要把握诗境对表现人物情感的妙用,又要揭示人物情感抒发的内涵——诗人杜甫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刚烈情怀!(四)拓展延伸

朗诵比赛,分小组诵读这首诗,看哪一组读地更有感情。(五)布置作业

课外收集并赏读杜甫的诗歌“三吏三别”。

五、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

下载2018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2)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