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统计》第一课时《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统计》第1课时——《复式统计表》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6~108页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本单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课外活动小组等,例题编排特点是力求使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既经历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又从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如不偏食、注意用眼时间等,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如根据统计图标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根据数据提出合理化建议等等。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标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习了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仍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统计活动过程之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学习素材,同时让学生对统计结果做出恰当的判断与预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图,以及复式统计图的优点,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能力目标: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情感目标:通过对熟悉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并能正确填写。难点:根据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具与学具】
学生了解自己目前的体重;教师准备大张统计表2张(与教材第106页和107页上的统计表一样),复式统计表单两章(两人一张)(与第107页上的复式统计表一样)。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很想知道你们现在每个人的体重是多少?能告诉我吗?(学生自由回答)师:不错,(出示统计表1,贴在黑板上)但老师还想了解我们班15千克以下,16~20千克,21~25千克,26~30千克,31千克以上的各有几人,可以用什么办法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生预设1:每人报自己的体重,我们在自己的表中画“正”。生预设2:每人报自己的体重,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
生预设3:自己的体重都知道,是那个范围,就举手,老师数一数,直接把结果填在表内。
······
师:好,我们就用最简单的方法——举手来统计。(第三个学生的方法)师:请一位同学上来填表格,老师来清点人数好吗?(师生共同完成统计表1)
师:体重在15千克一下的同学请举手。(老师点人数,学生代表填写统计表)······
师: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教师可以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如超重的要加强体育锻炼,偏瘦的要加强营养等等。)
师:你们知道你们现在的体重比上一年级时的体重增加了多少吗?现在和上一年级时比较,同学们的体重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不太清楚。······
师:老师来帮帮你们好吗?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1、老师出示一年级时同学们的体重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2、贴在统计表1的旁边)师:现在你们能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吗?
(自己算一算,同桌互相说一说,交流交流)
2、师:怎么样,从这两个统计表中,你们都找答案了吗?但是你们发现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吗?
生预设1:一会看这张统计表,一会又看那张表格,我的眼睛都看花了。生预设2:这样看,很容易出错,很麻烦。师:老师也觉得不方便,那怎么办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给出机会让学生大胆发言)
方案一:如果学生能说出“复式统计表”的方法,教师就直接出示没填数据的复式统计表。
方案二:老师出示复式统计表(没填数据)。师:你们知道哦这个表格该怎么填吗?(同桌互相说一说,试着填写表单2)
(展示自己填写的表格,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分析
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从这张复式统计表中,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深化,提高能力 教材第108页的“做一做”。把“班级”改为“性别”,分别统计男生和女生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开始,完成复式统计表,并进行分析)
四、总计评价,拓展应用
1、同学们,这节课学得愉快吗?都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课后自己想办法完成教材第112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
第二篇:小学二年级《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教学重、难点:
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教具、学具以及课件准备: 投影仪、教材主题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投影仪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测量了几次?
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
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及15以下 16—20 21—25 26—30 31及31以上
人数(人)
2、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电脑出示统计表(2)
体重(千克)15及15以下 16—20 21—25 26—30 31及31以上
人数(人)
3、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在黑板出示表格(3)
4、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5、引导观察讨论大屏幕上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与黑板上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6、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2)二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7、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
8、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小组内讨论再汇报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⑴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
2、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 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
3、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
4、活动、统计数据。
5、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
6、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
⑵课件出示赣州3月和4月的天气情况,让学生自己完成发给他们 的复式统计表,集体汇报。并回答一些问题。⑶小组活动,最后有组长汇报,详情见课件。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们干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统计
第八单元 统计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两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单元教学内容:继续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元)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本单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学校组织学生检查身体、对街头过往车辆的调查、彩电的销售情况统计等。例题的编排力求使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又从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如不偏食、注意用眼等等,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本册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物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难点:完成以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表的制作。单元课时安排:2课
第一课时
统计
(一)教学内容:统计
(一)(教材106、107、10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 教学准备: 相关挂图、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测量了几次?
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电脑出示统计表(2)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集体进行统计活动,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单位:千克)
【设计意图】:在新课的教学中,创造了学生认识的矛盾冲突,达到激趣探究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明白,复式统计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的复式统计表的作用。
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6、引导观察讨论大屏幕上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与黑板上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2)二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8、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
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
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 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
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 3、活动、统计数据。
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干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统计
(二)教学内容:统计
(二)(教材第109、110、111页内容及练习二十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服务。(播放录像)同学们请年,这是一条道路上过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其中四种车辆的数量。
二、探究新知 1、组织记录:
(1)给学生统计表(记录单)
种类轿车面包车客车货车辆数(2)组织学生第一次记录:
记录完后,问:在观看录像时,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 交流完说明用画“正” 字的方法又快又方便。(3)第二次播放录像,学生记录。
问:全部记清的同学举手?
(由于车辆过往速度快,学生记录产生了困难,因此顾此失彼。)
讨论:怎样记录才能又快又准确呢?
强调说明分组合作记录,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4)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5)汇报后,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2、学会制作统计图。(1)分组讨论:
如果用每个 表示2辆汽车,最多要画几个格?
太麻烦了,怎么办呢?
讨论后得出结论:用1个 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2)师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的制作。
先让学生独立绘制,指名上台涂色绘制,然后共同订正。(3)在书上完成例1统计图1、2、3小题,指名口答。
(4)组织讨论:20分钟后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 3、师生总结绘制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三、形成应用
1、独立完成第111页的“做一做”。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四|、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课后从小组为单位调查班里同学看电视的时间,把调查得到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使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和促进。
教学反思:
孩子在参与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很兴奋,比较感兴趣.这样很容易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教学反思:
学习效果较好,孩子对统计的知识掌握比较好.
第四篇: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及预设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及预设
张艳
教学内容:教材36~3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体会到制作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从而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相关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形成、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体验统计方法,在统计过程中初步学习统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提高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逐步合并形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制作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会填写复式统计表,能对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并能体会其优越性。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练习纸、统计表教具等。
教学过程:
一、预设情境,创造复式统计表
出示课件:第 1组最爱色彩统计表
师:同学们,屏幕上显示的是什么表? 生1:单式统计表,(板书:统计表)
师:这张表是统计什么的?它可以统计几个组的情况? 生1:统计的是最喜欢颜色的情况。生2:只可以统计一个组的情况。
师:如果要统计全班5个组的情况,需要几张这样的统计表?
贴5张表在黑板上,(按组次,横摆)
请每一组选一个代表到前面来,帮助调查统计自己小组喜欢红绿色情况,填到表里。
介绍:喜欢红色的人一般待人热情大方、积极向上,喜欢绿色的人一般都比较冷静、智慧、热爱和平。这只是反映人的一些基本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我们来看一看,第一组喜欢红色的有几人?第四组喜欢绿色的有几人?第几组喜欢红色的人最多?你看了几张表才知道的?
讨论:你们看了5张表才知道的,怎样看更方便?
学生讨论,提出:把统计表排成一竖看,或合起来看(引导:竖着看)。
老师将五张表竖着排成一列。
讨论:怎样修改,可以看起来更方便?
预设:标题有重复,去掉。(师将二、三、四组的标题覆盖)
讨论:还可以怎样改一改,看起来更方便?
预设:去掉“红绿色”一栏。(师将“色彩”栏覆盖)
讨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的?(标题反映的是什么?)
预设:将标题换成反映全班的。(出示:康复街小学三(1)班同学最爱色彩统计表 年 月)
讨论:这样可以吗?(填上班级)这个制表日期怎样填?(现在的日期,填上)
讨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的?(能看出哪一组喜欢红色的人最多吗?)
预设:要将人数改为第几组。(师将第一到五组贴上)
讨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的?(色彩表示?)
预设:色彩表示红绿,不能表示第几组。
讨论:既要表示色彩,又要表示组别,怎么办呢?这样行不行?(出示表头)
提问引导:这个是表头,它被分成了几个部分?(三个)色彩表示?(红绿色)这一行叫横栏。组别表示?(第几组)这一竖叫竖栏,也叫纵栏。人数表示哪里?用手在空中摸一摸?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摸。这里是填人数的,因此叫数据栏。
小结:我们用刚才的五张单式统计表合成了这样一个大表,这个表叫做“复式统计表”(板书完整课题:复式统计表)
讲述:复式统计表一般有标题、制表日期、表格三个部分。
二、比较异同,体验复式统计表
提出要求:如果这个表格里的数据栏都是空的,你会填吗?请拿出练习纸,上面就有这样的一个统计表。我把黑板上的这个复式统计表还原成原来的四个单式统计表,请你填的时候想一想,先填哪一部分,再填哪一部分,最后填哪一部分。
学生填表后,指名一生上讲台用视频展示作品,说一说先填哪一部分,再填哪一部分,最后填哪一部分。
提问:现在我们看一看,哪个组喜欢红色的人最多?你看的是这个复式统计表,还是那些单式统计表?哪种更容易比较?
小结:所以,复式统计表更容易比较,这既是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不同的地方,也是它的一个优点。(板书:容易比较)这两种表还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讨论。
启发引导:单独看这一张单式统计表,只能看到哪个组的信息?而看这一张复式统计表,可以看到几个组的信息?从哪个表中可以看到全班一共有多少人喜欢绿色?从那四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直接看出来吗?说明了什么?(复式统计表反映的内容丰富)(板书:内容丰富)
三、巩固应用,深化提高
1、教材37页“做一做”。
2、教材38页第一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调查统计本班男女生最喜欢的各种体育运动情况,并制成复式统计表。
第五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第1课时 复式统计表
教学内容:
复式统计表(教材第36~37页例1、“做一做”)。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谈话:同学们,老师发现一种现象,每到周三下午,同学们就特别兴奋,各自拿着自己的工具奔走在走廊、校园里。急急忙忙去干什么呀?(参加兴趣小组呀!)我们学校开设的兴趣小组特别多,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去选择。老师也想知道咱们班同学的业余爱好,(出示课件)那么老师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才能知道你们喜欢哪项活动呢?对,统计一下。(板书:统计表)
课件呈现情境图: 谈话:课余时间你最喜欢什么活动?(学生自由发言,每人限说1种。)
追问: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我们班的兴趣爱好,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用什么方法整理好呢?
(引导学生明确:利用统计表整理相关信息会更清楚。)1.填写各兴趣小组统计表。
选择小小统计员,填表前有个温馨提示:①全班合作完成。②要求填得既快又准确。(当然可以分工合作,核对数据)
学生分工合作,填写统计表,教师巡视。(评价合作效果)统计员集中交流汇报。
从每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小游戏:“快问快答”——抢答。提示:看着黑板上的统计表回答。(准备好了吗?)问:爱好跳绳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呢?喜欢玩电子游戏的一共有几人呢?男生的总人数是多少?
谈话:为什么我快问你们不能快答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一眼看出答案来呢?
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把这两张小统计表合并成一张大统计表。【新课讲授】
1.认识复式统计表。合并、完善统计表。(课件逐步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谈话:合并,好主意!如何合并呢?合并后的统计表会是什么样子呢? 先独立思考,想好后组长组织小组交流。(交流完的小组请举手示意)集中汇报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边展示课件边讲解。引导学生在黑板上板出“复式统计表”。
教师请同学们先认真的观察这张表,想一想,表中的各个栏目各是什么意思?我们先来观察“表头”。提问:“表头”被分成了几个部分?“性别”是对哪一行的概括?(是对第一竖行的概括)“活动”是对哪一栏内容的概括?(是对第一横行内容的概括)“人数”是对表中哪些部分内容的概括?(是对所有空格里的数字的概括)对这张表还有什么问题吗? 2.填写统计表。学生先独立填写。
小组内交流。先填什么,再填什么,最后填什么。
集中交流:统计表的填写顺序。提醒完成统计表后要注意核实数据!
引导发现:两种求总人数的方法起到了验算的作用。3.比较新、旧统计表的不同。
启发:从现在的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知道些什么?
你觉得这张统计表与刚才的几张统计表比较,有哪些优点?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合成的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反映的内容更丰富。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这张统计表就叫做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
先进行全班调查,再填表,然后提出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