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之相关人物理论11

时间:2019-05-12 21:53: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系统设计之相关人物理论1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系统设计之相关人物理论11》。

第一篇:教学系统设计之相关人物理论11

教学系统设计之相关人物理论 一.加涅

1.个人简介

罗伯特·加涅 [Robert Mills Gagné 1916.08.21-2002.04.28],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北安多弗(North Andover),逝于美国田纳西州哈密尔顿县信号山镇(Signal Mountain)。

1933年入耶鲁大学主修心理学,受到了新行为主义的严格训练,1937年获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进入布朗大学攻读实验心理学,并于 1939年和 1940年分别获得理科硕士学位和实验心理学博士学位。

1940-1949年执教于康涅狄格大学,期间曾于 1945-1946年任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1949-1958年任美国空军知觉和动作技能实验室主任。1958-1962年任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并从事学校知识科目及技能科学教学的实验研究。1962-1965年任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美国科研工作协会研究主任,研究人类行为、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程序的设计与评价。1966-1969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育心理学教授,负责建立地区的教育实验室,管理教育方面的研究生培训计划,且继续研究学校的学科教学。1969-1985年任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期间完成了学习层次、学习结果的种类以及成人电视学习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应征入伍,作为航空心理学家从事测量、选拔和训练飞行员的研究工作。

他曾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分会主席,美国教育研究会主席。他曾于 1972年获美国教育研究协会杰出教育研究奖,1974年获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奖章,198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应用心理学史密斯纪念奖章。

2.加涅的教学系统理论综述

加涅(1965,1985)提出了一个关于知识与技能的描述性理论,认为学校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可以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他又进一步根据其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一个关于教学策略的描述性理论。由此观点出发,他根据学习过程中包含有多个内部心理加工环节,从而推断出相应教学过程应由九个教学事件构成:引起注意、告诉学习者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导学习表现(行为)、提供反馈、评价表现、促进记忆和迁移。加涅特别指出,以上九个教学事件的展开是可能性最大、最合乎逻辑的顺序,但也并非机械刻板、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并非在每一堂课中都要提供全部教学事件。加涅在分析学习的条件时,根据实验研究和经验概括,详尽地区分了不同学习结果对不同教学事件的要求。这就是加涅的规定性教学理论。

3.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

加涅在《学习条件》一书中,对学习结果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即言语信息书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1)言语信息

言语信息作为一种学习结果,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能记忆诸如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对实物的描述等具体的事实,能够在需要时将这些事实陈述出来。虽然言语信息的学习主要涉及的心理过程是记忆,但并不能就此轻视这类学习结果,它同样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判断学生是否获得信息主要看他们是否能把获得的信息表述出来。

(2)智力技能

智力技能作为一类学习结果,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智力技能与言语信息不同,言语信息与知道“是什么”有关,而智力技能则与知道“怎样做”有关,例如,通过计算将分数化为小数;在英语的造句中,能够使单数动词与单数主语保持一致等都是相关动作技能习得的实例。

智力技能可以细分为若干小类,较简单的是辨别技能,进一步是形成概念。在形成概念的基础上学会使用规则。智力技能的最高形式是高级规则的获得,这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3)认知策略

随着学习者不断地学习和发展智力技能及其他技能,他们也发展了用以自我调控其内部学4过程的方式,这便是认知策略的习得。所谓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借以调节他们自己的注意、感知、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认知策略的习得使学习者学会了如何进行导致更多学习的反省思维和分析思维,学会了如何学习。(4)动作技能

虽然在有些课程的学习中,动作技能常常没有被放在中心位置,但学校的学习中总是包含各种各样的动作技能,从入学儿童学习使用铅笔写字别学习绘画、唱歌、舞蹈、打球,从学习实验操作到学习语言的发音等。个体获得某种动作技能时,不仅仅指他完成某种规定的动作,而h指这些动作组织起来,构成连贯的、淮确的、合规则的整体行为。动作技能操作的流畅与时间的精确性能够反映行为表现的内部组织程度。

动作技能的学习往往与认知学习交织在一起,因为动作技能通常由一套序列步骤或动作构成,学生在学习某个动作技能时,必须知道或掌握动作技能组成的程序及相应的规则,以便随着练习的继续,动作的水平有所提高。(5)态度

除了动作技能的之外,学习还会导致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的建立,这便是加涅所谓的学习的第三类结果——态度。态度是习得的、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做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既有认如成分,又有情感成分。同智力技能、动作技能相比,态度与个人行为的关系不那么直接,态度并不决定特定的行为,它以行为的倾向或准备状态对行为产生间接影响。态度的习得有多种形式,有些可能是源于个别的事件,也可能是源于个体对某种事物的成功与欢乐的体验,有些则可能是常常模仿或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对事物的态度。虽然个体的很多态度是在家庭、社会中获得的,但学校在个体的态度培养上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加涅的九段教学策略

1、引起注意

引起注意是有效教学的首要事件,它是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标志。引起注意除使用刺激变化、引起兴趣等方法,更主要的是利用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机智,激发思维,唤起选择性知觉。

教师在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联系的学生的实际而不是自己的实际或书本上的案例。

看这样一个例子:《五彩池》,开课时,老师说:“我的黄龙风景区的导游想招几个解说员,我想看一看哪些同学学习和理解五彩池课文更好,我向我的朋友推荐。”我在课后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你真的要向搞导游的朋友推荐吗?”答案仍然是我是为了让学生学好这篇课文。这是一个我讨论过几次的问题了。看来,对于什么是三维目标的思考和实践,还真不简单。禁不住想一想,我们这个社会为什么越来越缺乏诚信?我们有没有一点责任?

2、告知目标 教学开始告知目标的策略,其功能是激起学习者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期望,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或许是因为90年代搞目标教学太形式主义留下的弊端,使很多教师对目标的出示理解偏颇而不够重视。课堂上学生不明确目标的现象尤其严重,希望的是教师能够自己明确目标。

3、刺激回忆先前习得性能

加涅指出,许多(也许有人认为所有的)新的学习归根结底是观念的联合。学习时,这些习得的性能如果成为学习事件的一部分,就必须具有高度可进入性。要确保它们的进入性,需要它们在新学习发生之前回忆出来。对先前习得性能的回忆可以通过要求再认性的或者更好一些的再现性的问题来引发。

回忆知识还是回忆方法,要根据新授的内容确定。如初二数学在学习完角的对称图形再学习线段的对称图形时,回忆角的对称图形的知识性内容就对本节课没有任何意义,应该回忆的学习角的对称图象的方法。

4、呈现刺激材料

当学习者做好准备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呈现教材。呈现方式取决于材料的内容。无论哪种情况,最有效的是具有突出特征的刺激。

5、提供学习指导

这个教学事件是促进语义编码,即使所学的东西进入长时记忆。因为学习结果的不同,其学习指导也各不相同。

对于低级的学习活动,可采用复述策略,对于高级学习活动,就需要采用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6、引发行为表现

这项教学事件的目的是促使学习者作出反应活动,以此来验证期望的学习过程是否发生,学习的结果是否达成。通常,这种行为是继学习之后受次进行的作业,在多数情况下,教师接下来会呈现新的例子,以确保该规则能被应用到新的情境中。

对于属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策略,很难通过直接演示的方法教给学生,因为它带有很高的概括性,应用时有很大的灵活性,须长期,反复训练才奏效,每个策略要反复使用。其掌握可采取这样的步骤:

1、说明策略是什么,提供策略示范。如介绍成功人士的经验,如毕业学生的学习经验。

2、让学生自己说出体验,在说的时候产生积极的倾向,有助于学生应用。

7、提供反馈

在学习者作出反应、表现出行为后,应及时让学习者知道学习结果,这就是提供反馈。在许多情况下,这中反馈是自我提供的,但也需要外部提供。

及时反馈是教师工作的一个细节,这个明察秋毫的细节有时候并不代表教师要多累,它给学生施加的是一种影响,使学生能够及时检查自己,否则,破窗理论就使我们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8、评价作业

当学习者表现了一次反映新的习得能力的行为,这还不能肯定他已掌握了这种能力,教师应要求学习者进一步表现学业行为。

评价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需要一定做好这个文章。要想让学生主动地做一件事情,首先就是要不断评价使他获得成功。

9、促进记忆与迁移

为增进记忆的策略很多,如采用有意义的方式习得材料,建立起材料的关系网络;要注意间时复习,在间隔几天或几个星期之后进行复习,对于保持和回忆所学内容大有好处;有效促进迁移,最好的方法就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新任务,要求他们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之中,从而促进更高层次的学习;利用迁移促进更高层次的学习(纵向迁移)的必要条件是使先前习得的信息处于准备状态。因为,教师为迁移而提出的问题,应该在把握学生的先决能力是否具备的同时还要使这些能力提高到工作记忆中来。当促进学生能力的横向迁移时,教师应该为学习者提供应用技能的多种实例和情境。

二、瑞格卢斯

1.细化理论的提出

瑞格卢斯(1983)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提出了很多富有创见的观点。他认为,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就是“教学科学”;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是规定性的教学理论;他还提出了建立关于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知识库的构想。他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模式:这个领域的状况》(1983)及其姊妹篇《发展中的教学理论》(1987)是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方面被引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文献。他把教学理论的变量分为教学条件、教学策略和教学结果,并进一步把教学策略变量细分为教学组织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传输策略。但是,他没有提出关于教学结果和对于具体的教学结果应该采用何种教学策略的理论,也没有把一些重要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模式纳入到这个广义的框架之中。瑞格卢斯等人(1983)还就教学内容的宏观组织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这就是教学的细化理论(The Elaboration Theory of Instruction,简称ET)。他认为这种理论综合了布鲁纳的螺旋式课程序列、奥苏贝尔的逐渐分化课程序列、加涅的分层序列和斯坎杜拉的最短路径序列,是一种通用的课程序列化的理论。

瑞格卢斯等人的细化理论(ET)和梅瑞尔(1983)的成分显示理论(Component Display Theory,简称CDT)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前者(ET)是关于教学内容的宏观展开,它揭示学科内容的结构性关系,可用来指导学科知识内容的组织和知识点顺序的安排;后者(CDT)则考虑教学组织的微策略,即能提供微观水平的教学“处方”--给出每个概念或原理的具体教学方法。

2.细化理论综述

细化理论根源在于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以及先行组织者;诺曼的网状学习理论以及布鲁纳的螺旋型课程。后来梅瑞尔等人的努力使得细化理论进一步完善,逐步达到有效而实用的水平。

细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以用“一二四七”概括。即: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一个目标是细化理论的全部内容为了达到一个目标——按照认知学习理论实现对教学内容最合理而有效的组织。

两个过程分别是“概要”设计过程和一系列细化等级设计过程。

概要设计是从学科内容中选出最基础和具有代表性的概念作为初始概要,这些初始概要中包括一个概念定义、若干个概念实例和把概念应用于新情境的练习。

细化等级设计就是对选出的初始概要不断进行细化的过程。

四个环节是为了保证细化过程的一致性和系统性,必须注意四个教学设计环节的密切配合。这四个环节是“选择”、“定序”、“综合”和“总结”。

选择是指从学科的只是内容中选出为了达到总的学习目标或者单元的教学目标所要教的各种概念和知识点,从而为概要设计做好准备,这是细化理论的初始设计任务。

定序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简单到复杂”的次序来组织和安排。综合的作用是要维护知识体系的结构性、系统性,通过综合使得学习者看到各个概念之间的关联以及他们在更大的概念图中的地位。

总结对于学习的保持和迁移都是很重要的,包括课后总结和单元总结

3.教学策略

美国学者瑞格卢斯把教学策略分为三种:组织策略、授递策略和管理策略。教学组织策略是指有关教学内容应按何种方式组织、次序应如何排列以及具体教学活动应如何安排(即如何做出教学处方)的策略。组织策略考虑的是如何将所选用的教学内容合理地加以编排,通常分为微策略和宏策略。

1.微策略

微策略关心在一个教学单元(或知识点,如一个概念、一个原理)内部如何组织教学,通常被看作一个教学编列(排序)问题。

微策略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策略部件(即一个微策略应包含的构成要素)和编列规则。

(1)策略部件

在教学一个概念性单元时,一般包括讲解通则、举例说明、提供练习等教学步骤。因此,最基本的策略部件包括:

● 通则 ● 实例 ● 练习

梅瑞尔提出了四种基本呈现形式:讲解通则(即呈现一般的情境)、讲解实例(例子)、探索通则(回忆)、探索实例(实践),这四种基本形式就是成分显示理论中的微策略部件。

加涅的九个教学事件,即引起注意、告诉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发学习表现、提供反馈、评价表现、促进记忆迁移,也是微策略部件。

(2)编列规则

将微策略部件进行适当排列组合,就可以得到许多不同的教学方法。微策略的编列涉及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规则与例子的安排 规则与例子的安排最典型的例子是规——例法(先介绍规则后举例子)和例——规法(先给例子后得出规则),这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规——例法属传递法教学,适合于教学对学习规则的运用;例——规法属发现法教学,适合教学对学习规则的发现。

● 正例与反例的安排

关于正例与反例的安排,同一概念的正例与反例要匹配,一对正反例最好只有一个关键属性是不同,而其他非关键属性应尽可能相近。

● 相继例子的安排

关于相继例子的安排,也就是当学习一个概念需要提供多个例子时,相继的例子应多样化,并且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呈现。

梅瑞尔提出了五条编列规则:

● 若教学结果为“使用通则”,则呈现通则先于呈现实例; ● 若教学结果为“发现通则”,则呈现实例先于呈现通则; ● 以多样序列呈现实例(例子和练习题); ● 按从易到难顺序安排实例; ● 提供与正例相“匹配”的反例。2.宏策略

宏策略考虑如何将多个知识点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包括两方面问题:编列和综合。“编列”关心如何将各类教学内容(事实、概念、原理、过程)合理地组织成为一节课或一门课程;“综合”考虑如何建立不同知识元之间的关系。

(1)编列策略

编列规则:从简到繁,从具体到抽象,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细节,从观察到推理,从已知到未知等。其中从简到繁是最基本的编列规则。课程内容编排的具体结构:螺旋式编列、渐进分化编列、自底向上/自顶向下编列、最短路径编列、细化编列、正向链/反向链编列等。

● 螺旋式编列

布鲁纳认为,对于某些学科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知识,应该让学生尽早开始接触,并且要经过多番学习,随年龄增长和智力发展不断加深内容。比如,物理中电的知识在小学、中学和大学课程中都得学习,但是内容是逐渐深入的。

这种螺旋式课程结构体现了从观察到推理,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原则,适合于教原理性的内容。● 渐进分化编列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层次状的,如果先向他们提供一个“先行组织者”,先介绍总括性的信息,然后逐层展开,提供稍微详细的信息,也就是遵守从整体到细节的原则,学生就容易形成比较稳定的认知结构。这种教学安排比较适合于概念性内容和言语型内容的教学。

● 自底向上/自顶向下编列

加涅认为在作教学分析时应将智慧技能分解成较小的组成部分,然后按“从部分到整体”的原则将它们组织成谱系结构。教学时则依照“自底向上”的顺序,先教基本技能,再教复合的高阶技能。但对于概念性内容和言语型内容,其知识结构也往往呈谱系式,可采取“自顶向下”的编列顺序。

● 最短路径编列

对于过程性知识(即知道如何做的知识,如数学中教如何约分),在进行教学分析时通常要产生知识的流程图,通过路径分析确定流程图中所有可能的路径,教学时则先教最短路径,即比较简单和基本的内容,然后教其它路径,内容越来越复杂和详细。

● 细化编列

瑞格卢斯和梅瑞尔吸收了前述四种编列方法的优点,提出了指导宏编列的细化理论。细化理论采取照相机调焦镜头的隐喻,学生首先用“广角镜”去粗看“图片”(领域知识)的主要部分极其相互关系,无需注意任何细节;接着聚集到一部分,越来越仔细地看清各部分的细节及其相互关系,然后又将镜头拉回到广角去复习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如此继续下去,研究其他部分并弄清它们与整体的关系。细化理论对于不同类型的内容提出了不同的具体编列方法,但都遵循由简到繁的原则。

● 正向链/反向链编列

正向链过程应该是后面步骤依赖于前面步骤的完成,一般适合于实验技能训练。与此相反,反向链过程要求学生先练习离目标最近的步骤,然后练习倒数第二步、第三步,以此类推,直到掌握全部步骤,属于发现法的学习路径。

例如教小孩系鞋带,正向练习方式的效果往往不理想,于是改用反向练习方法,让大人先做完系鞋带的大多数步骤,只留下最后一个步骤让孩子去做;待这步掌握后,然后再按倒序的方法一步步的学习,直到最后掌握。

(2)综合策略

综合策略主要关心寻求适当的内容结构,帮助学生完整地理解课程的知识体系。当前,教学专家们趋向于使用一定形式的网结构来表示知识元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大多是针对概念性知识的。瑞格卢斯还设计了称为合成器的工具来支持概念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及原理性知识的综合。

三.梅瑞尔

1.人物简介

戴维·梅瑞尔(Davici Merrill,1937),美国犹他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荣誉退休教授,当代著名教学设计专家和教育心理学家,美国夏威夷杨百翰大学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客座教授.1964年梅瑞尔读研究生的时候正是加涅<学习的条件>书稿完成之际.同样是1964年,梅瑞尔获得了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开始了其长达45年的学术生涯,成为了今天教学设计领域一位声名卓著的学者和公认的学术领袖,至今还活跃在许多的学术场合.45年中学习理论发生了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的转变;45年中教育技术领域走过了从视听教学到多媒体教学到网络教学的转变.梅瑞尔在45年的学术生涯中,一方面推进了加涅所开创的教学设计研究,丰富并发展了第一代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对其所开创的第二代教学设计以实现教学设计的自动化为己任,因此被称为“第二代教学设计之父”.作为第二代教学设计的领军人物.面对今天困扰着教育技术领域的众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梅瑞尔仍然在努力寻求着诸多问题的答案:比如学习科学的挑战,专业发展的极不稳定,研究人员的浮躁,教学设计扑朔迷离的未来等等.梅瑞尔对于美国教学设计过去的反思。梅瑞尔以加涅为代表的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进一步推进了加涅开创的教学设计研究,继续丰富了教育技术,尤其是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又是第二代教学设计理论公认的学术领袖,以ID2为基础,推进了教学设计的自动化研究,引领着教育技术研究不断走向统一。

2.九五矩阵和CDT的教学设计理论的异同

加涅(九五矩阵)和梅瑞尔(CDT)的教学设计理论的相同之处在于:这两种理论都是从认知主义的角度出发的,他们的基本假设是相同的(即存在不同的学习结果,而且有不同的学习条件以满足不同学习结果的要求)。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是人的倾向或能力的改变,这种改变能够保持,而不能把它单纯地归之于生长的过程”。学习过程是发生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在活动,输入的信息可以因各种不同方式的外在条件而得到变换、改变和增强,当一些外在条件按照发动、激化、维持、促进学习的内部过程的种种方式加以计划和执行时候,就是教学。也就是说教学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动、激发、维持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一整套条件。他从这一学习观和教学观出发,提出如何根据不同类型学习和不同特点来设计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条件,从而形成了以学习类型和教学设计为特点的加涅教学模式。

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是在对学科知识内容的组织及教学内容顺序的安排基础上,把重心放在教学组织的微策略上,他认为知识由行为水平和内容类型构成了两面三刀维分类(行为维度:记忆、运用、发现;内容维度:事实、概念、过程、原理),它给出了每个概念或原理的具体教学方法即能提供微观水平的教学“处方”。

我们认为加涅(九五矩阵)和梅瑞尔(CDT)的教学设计理论的相同之处就于:这两种理论都是从认知主义的角度出发的,他们的基本假设是相同的(即存在不同的学习结果,而且有不同的学习条件以满足不同学习结果的要求)。

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强调的重心不一样,加涅的教学设计思想比较丰富,其核心思想是他提出的“为学习设计教学”的主张,他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即学习的条件(又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也就是在加涅看来,看来学习的发生要同时依赖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教学的目的就是合理安排可靠的外部条件,以支持、激发、促进学习的内部条件,这就需要对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从教学分析、展开及评价等到方面做出一系列事先筹划,即进行教学设计;且它把学习结果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是在对学科知识内容的组织及教学内容顺序的安排基础上,把重心放在教学组织的微策略上,他认为知识由行为水平和内容类型构成了两面三刀维分类(行为维度:记忆、运用、发现;内容维度:事实、概念、过程、原理),它给出了每个概念或原理的具体教学方法即能提供微观水平的教学“处方”。

三.成分显示理论

由于细化理论只强调对学科知识内容的组织及教学内容顺序的安排,而未提供对实际教学过程的具体指导,即未涉及教学组织的微策略。因此光有细化理论还是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应把它和“成分显示理论”(Component Display Theory,简称CDT)结合在一起运用,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效果。成分显示理论(CDT)是梅瑞尔专门为解决教学组织的微策略而提出的。该理论的基本内容可通过一个“目标-内容”二维模型来说明。该模型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希望学习者应达到的能力)设计:其横轴代表教学内容类型,包含事实性、概念性、过程性和原理性四种。除了增加简单的事实性内容以外,其余三种和细化理论中划分的三种教学内容类型相同。纵轴代表教学目标等级,由低到高依次分为记忆、运用和发现三级。由图可见,将目标和内容二者结合本来可以组合出12种教学活动成分,但由于事实性知识一般只要求记忆(能记住该事实就能运用,而且也不需要去发现“事实性知识”),所以在图中删去“运用事实”和“发现事实”这两种成分,这样就剩下十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成分。

Merrill的教学事务理论(ITT)ITT把知识分为三种:实体、活动和过程。

四、1)实体,是指具体的事物,如某一设备、物体、人、动物、地点或者标志; 2)活动,是指学习者完成的一系列的行动;

3)过程,是指完全外在于学习者的一系列活动。ITT也提出了几种教学处理的类型,包括:鉴别、执行、解释、判断、分类、概括和迁移。

ITT的规定性理论由规则构成,对于给定类型的知识对象或者知识对象之间联系的学习,这些规则可用于选择最有效的教学处理。ITT的规定性理论也包括调整教学处理参数的规则。

ITT主要是为开发教学设计专家系统并使教学系统设计和开发自动化而建立的理论,其内容仍然集中在认知领域。我们认为,ITT不是一个全新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只是 CDT在教学系统设计自动化方面的扩展和应用。

四、史密斯、雷根

1.史密斯、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提出

史密斯和雷根(1993)在他们所著的教材《教学设计》中指出: "写作本书的强烈动机来自于本领域的学生和从业人员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一些问题是由于媒体的发展要求加速设计过程,还有一些问题是由于与这个领域相关的理论基础越来越丰富。然而,最紧迫的却是教学系统设计中关于教学策略设计方面的问题。在绝大部分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中,前端分析之后就是 '设计教学策略 '这一步。对于学生和职业教学系统设计者来说,传统的教学系统设计课本中提供的有关这方面的信息,对于如何完成这一步是不充分的。因此在本书总共 17章的内容中有 8章(引者注:实际上有 9章)的内容都是强调设计教学策略。

我们认为,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是对 90年代以前教学系统设计的一个总结,真正把教学系统设计的重点从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转移到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教学模式上来,着眼于具体教学问题,对设计教学策略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他们首先总结并综合运用了加涅(1965,1985)、布鲁姆(1956)和安德森(1985)有关学习结果的理论。认为学习结果包括:陈述性知识、概念、规则(关系型规则、程序型规则)、问题解决、认知策略、态度和心因动作技能。

同时,他们借鉴了瑞奇鲁斯(1983)有关教学策略的分类框架,把教学策略分为教学组织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传输策略。然后,对加涅的一般教学策略模型进行了扩展。正如他们自己指出的: “„„这本书与传统的教学系统设计教材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对加涅教学事件的扩展和重新阐释(rewording,)。”

2.史密斯、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主要成果

史密斯和雷根(Smith Patricia L., Ragan Tillman J.,1993)鉴于教学系统设计中对教学策略研究不够充分的现状,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展了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设计理论是对90年代以前教学系统设计的一个总结,真正把教学系统设计和重点从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转移到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教学模式上来,着眼于具体教学问题,对设计教学策略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尽管不同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教学策略,但是教学过程一般都包括四个阶段:导入、主体部分、结论和评定。

●在训练情境中(如军事训练),一般包括:引起注意、提高动机、给出课的概要、解释和详细说明知识、学习者在监督下练习、评价、总结、鼓励、结束等若干教学事件。

在此基础上,史密斯和雷根提出了自己的教学事件理论,认为一般教学过程包括以下 15个教学事件(这些归纳并不是上述几种观点的简单相加,而是以一种中立的立场来陈述这些教学事件,以便于容纳所有的学习策略和情境):

●导入阶段(introduce)

●主体部分(body)

●结论部分(conclusion)

●评价阶段(assessment)

在此教学事件框架的基础之上,他们对各种不同的学习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这就形成一个与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相类似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框架。

第二篇:教学设计就是应用系统理论

市场营销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设计与探讨

张天懿

天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

300073 摘要:本文按照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对天津中医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选择评估标准与手段等方面,以期为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提供思路。关键词: 市场营销 统计学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应用系统理论、传播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对教学过程各要素进行整合,并合理安排和计划的过程。教学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教学要素构成的,主要包括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要素。教师通过教学设计,使各个要素之间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使教学目标的达成,便于课后的反馈和评价,以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课程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一般是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选择评估标准与手段。下面针对天津中医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一、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企望达到的目的,也是对课程进行教学设计的中心。要紧紧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这个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由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其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因而,即是相同的课程其教学目标也不相同。因此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必须根据学校及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确定。统计学是收集、整理、分析统计数据和预测未来的方法论科学,有广泛的应用性。掌握基本统计理论知识和统计技能是管理专业人才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当前社会上需要越来越多的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我国高校教育也正在适应这一要求而进行改革。为了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层次的统计教学目标应是:培养具备一定的统计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管理类专业人才。1.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主要由5大知识模块、1个应用模块构成:数据收集与整理模块(10学时)。概率与抽样模块(8学时)。参数估计模块(10学时)。假设检验模块(8学时)。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12 学时)。上机应用(6学时)等知识。案例分析与实践练习。案例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实践练习留在课后完成,保证课堂学习与课后练习时间比例不低于1:1。2.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是课程要关注的重点。课程难点。本课程的难点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如何使没有实践经验的本科生很好地理解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其二是如何在营销专业本科生不能参加真实创业实践的情况下去培养他们应用统计的能力和素质。解决办法是:我们把长期从事研究的成果转化到教学工作中,从过程讲解让学生便于理解,并加强案例教学练习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熟悉和掌握统计方法和软件。这些综合办法有利于克服本课程的难点,达到了教学、实践、训练、服务的多重目的。3.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在课堂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参观、与创业者交流,实际了解今后工作中统计学的作用,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和解释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吸收,最后通过撰写课程论文的形式将吸收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实践中去。此外,我们还邀请有实务经验的管理人员加入教学团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 1.确定《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实践表明,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我们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十分有效的,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被动地把知识由教师传授给学生。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完全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各种教学媒体也不再完全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创设情境”,即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教学方法。市场营销类专业学生自身的知识背景和课程的教学目标决定了《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必须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始终把培养学生的统计实践能力贯穿于课堂之中。鉴于市场营销类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向学生介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给学生演示用统计理论和方法认识、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存在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增强学习统计理论和方法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应用统计方法,并通过学习形成自己对国家社会经济形势和具体问题的认识。具体的教学环节包括:教师提出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讲授相关理论;应用理论分析所提出的问题;学生接受或质疑教师的授课内容并进行分析现实问题的训练;学生向教师反馈自己的训练结果并形成自己的认识;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在有限的学时内实现教学目标,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整合为一体,以防止前者挤后者,保障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寓统计理论方法的讲授于解决现实问题之中,把统计理论方法的内容讲授贯穿在分析实际问题的案例教学中,让学生在接受或质疑中掌握统计理论,学会使用统计方法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1)课堂讲授与实践教学互补

课堂讲授主要是精讲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问题。随着课堂教学方式的逐步多样化,主讲教师一直在探讨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主动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讨论的新型教学方法。因此,遇到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主讲教师通常鼓励同学们从多角度回答并讨论,从而诱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思考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与解决对策,让大学生从本课程中学习到成为市场营销专业应该掌握的综合知识与本领。实践教学主要采用引导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商业游戏和团队练习,做到寓教于乐,引导学员思考其中蕴涵的管理思想和统计方法。

(2)案例分析和情景案例教学结合

由于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案例教学方式上,采用“案例导学式”的教学组织方式,即在学生自学和教师按章节言简意赅的讲授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再由学生在教师精心安排的案例下进行课堂讨论和争辩,互相启迪,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评析,归纳学生中产生的共性问题和有价值的新观点,将学生的理性思考引向深入。3.实践性教学环境

统计学特别强调从做中学,所以设计实践性教学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锻炼学生的知识整合、创新的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案例的调查与分析,进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应用能力。此外,还邀请专家现场交流,达到开放式教学、实践、训练、再提高的多重教学效果。构建了与国外同类先进课程接轨的一体化学习体系。这种每章都由导读、学习目标、本章内容、本章小结、关键术语、复习思考题、案例讨论题所组成的一体化的学习体系,使本课程在内容安排、体例设计、写作方法等方面都能与国外同类先进教材接轨,更是便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网络教学环境(bb平台)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园网建设覆盖面大,学生在宿舍均可以上网学习。2012年学校教务处还建设了BB网上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备课、上载各类资料和教学软件,这为教师、学生的网上作业、交流提供了适宜的网络环境。本课程的教学管理也实现了计算机化,教师的课程建设报告、教学大纲、教材、多媒体课件、案例库、参考文献目录、教学安排等已经上网,课程的各种信息都能够及时地传达到学生和教务部门以便使用和管理。此外,网络互动答疑方法的实施,更是方便学生与主讲教师沟通,达到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连续沟通效果,日积月累,还形成了本课程独立的、完整的、互动的知识体系,对课堂教学起到重要作用。3.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天津中医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统计学教学中不但全部使用了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而且可以同时使用汉语的多媒体课件和英语的多媒体课件。同时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了网络资源和技术,师生们的许多教学与学习工作都通过网上进行,包括课程设计作业的上交和批改、答疑和讨论等。这种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方法的应用可以给我们的教学和研究带来以下益处:第一,方便学生时刻与教师进行沟通。学生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将自己在平时遇到的问题通过网络向教师提出。这种方式弥补了一般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不连续的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连续沟通的效果;而且在网上提出的问题和有关的回答可以让所有的人受益。第二,便于形成完整的互动知识体系。答疑问题和教师的回答和分析等都被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可以形成独立的教学知识库,对课堂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课程组在教学改革方面主要解决的问题有:①课程知识体系的创新,②课程的高水平教材建设问题,③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和原理创新,④课程理论教学的方法问题,⑤课程实践教学的方法问题,⑥课堂和课下的教学组织与管理问题,⑦课程的考核方法与手段问题。这些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研究方面的成果。

三、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1.评价依据。评价学生学习《统计学》课程学习效果,应该以《统计学》课程教学目标为据。《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一定的统计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运用统计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财经类专业人才。掌握一定的统计理论知识、运用统计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两个观测面,其中重点是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评价原则和评价标准。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工作中,应坚持统一、规范、高效率、低成本的原则。对学生掌握统计理论知识的评价,采用课堂提问、讨论、案例分析、期中阶段测试、学期末统一组织闭卷考试的形式;对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评价可采用学期末闭卷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贯穿始终的检查和考核经常性检查是培养学员快速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教学过程中学员接收率和接受率的重要途径。为了不占用过多的时间,我们平时主要使用单项选择题目,同时利用检查替代点名和考勤,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具体考试考核方法如下:课堂提问、讨论占10%;案例分析或论文占10%;期中阶段测试占10%;期末考试70%。这样的考核方法不仅能引导学生增强统计应用能力的训练,同时还能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环节的工作质量,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第三篇:《礼 物》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语文第七册

《礼 物》教学设计

礼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汉语拼音认识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微笑能带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快乐的道理。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微笑的魅力,在生活善待每一个人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真诚的微笑能带给人快慰,让人释怀。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二.学习第二段,了解老婆婆生活的环境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体会老婆婆的“穷”。(1)老婆婆吃的是什么?(2)老婆婆住的是什么?

2.讨论交流感悟老婆婆生活的快乐和充实.(1)老婆婆每天都干了些什么?

(2)找出体现老婆婆生活贫困但心情非常快乐的词句。三.读悟结合,小组合作,共同学习第3~5自然段

1.这位生活贫苦但是内心充满阳光的老婆婆长得什么模样呢?谁来读一读?

2.出示“老婆婆的手像干树枝,脸像枯树皮,牙齿脱落,两颊凹陷,可她的眼睛又明又亮,像闪烁的星星。”

师生合作读课文:老婆婆的手像——,脸像——,牙齿——,两颊——,可她的眼睛——,像——。”

3.小组合作学习

(1)生活贫穷、外表不美丽的老婆婆却受到人们的尊敬,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老婆婆有一件神奇的礼物,它有着无穷的魅力)(2)说话训练:在“各式各样的人”中,除了伤心的人呢、愤怒的人、劳累的人以外,还有哪些人到过老婆婆那里?老婆婆又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仿照文章中的句子说话。四.教师总结,升华情感

1.生活中,你得到过这样的礼物吗?

2.你曾经把微笑送给过别人吗?

3.总结: 婆婆送给人们的礼物神奇而有魅力,她无私的送给每一个需要的人,为人们解除烦恼。她的礼物就是——真诚的微笑。她微笑着面对生活,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各式各样的人。所以微笑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微笑着面对人生。

当我们感到伤心时,给自己一个微笑,当我们面对愤怒时,给自已一个微笑,当我们觉得劳累时,也给自已一个微笑,人生中会有很多的挫折和失败,让我们用微笑迎接生命中每一个初升的太阳!板书设计:

︵ ︵

真诚的微笑

第四篇:物联网教学设计

《走近物联网》教学设计

作者:杭晓峰 钱耀刚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第11期

教材分析

《走近物联网》一课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六年级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节课走近物联网。本课是学生真正走进物联网的一个前奏,所以教师要从学生身边的物联网应用入手,通过启发与发现、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体验,使学生逐步了解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其相关知识。

学情分析

《走近物联网》一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学生们已经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物联网技术的了解更多的是来自于身边的应用,对概念的理解还是比较模糊的,所以要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并尽量通过讨论、实践与设计,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了解物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视频展示、亲自实践、创意设计等环节,提高对物联网及其应用的认识;②通过对实验器材的实践,了解传感器的作用,并设计相关的物联网实际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在体验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感受物联网的应用,产生并保持学习的兴趣;②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团队合作,培养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③通过对创意设计的交流与展示,培养创新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④能辩证地认识物联网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物联网的应用。

难点: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

1.暖场视频 师: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想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一段奇妙的视频。

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

师:刚才大家看到的百度神灯在不久的将来就能成为现实,而老师这里也有一盏神灯,大家想来体验一下它的神奇吗? 2.魔法激趣、情境导入

师:老师可以用魔力来控制它“开”、“关”,神奇吧?猜一猜,老师用了什么魔力呢? 生:声音、遥控„„

师:遥控?有点接近答案了。声音?你来试试。那么到底是什么呢?秘密就在这部手机里。你们再来猜一猜,老师用了什么魔法?

教师小结:刚才利用手机通过网络控制了灯的开关。

师:除了手机,还可以用什么设备?

板书:手机(计算机)„„网络灯。

设计意图:本课初始利用小米的智能家居设备表演小魔术,以鲜活的例子抓住学生探究的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现物联网技术的特性,从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埋下伏笔。

3.学思践悟、走近物联

(1)变一变——网络无处不在师:老师再表演几个魔术,想看么?请看,这是老师的办公室(摄像头),可以给电水壶烧水(演示),这是空气净化器,开、关(演示)。大家思考一下,你家的电灯、电水壶有这种魔力吗?和老师的有什么不同?

生:没有这样的魔力。要达到这种魔力必须要有网络。

师:是的,这些电水壶、空气净化器等电器+网络就成为一种智能电器,这就是一种加法发明法。同学们要是掌握了这种方法,也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发明家。

板书:电水壶 空气净化器„„

(2)猜一猜——传感器妙趣多多

师:(打开手机的控制界面)刚才老师就是用这个控制电器的。哪位同学想来体验一下? 学生上台学习演示开关电器。

师:老师不但能开关空气净化器,还能了解办公室的空气质量。(让学生观看手机控制界面上的pm值)大家来猜猜,手机怎么会知道的?

生:手机上装了个东西„„

师:老师告诉大家,空气净化器里有一个部件,它能像我们的鼻子一样,感受到空气的质量,这种部件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传感器。(板书:传感器)这些传感器非常厉害,它就像我们的感觉器官一样,有的像耳朵能听到,有的像眼睛能看见,有的像鼻子能闻到,还有的像皮肤能感觉到,它们都是智能电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意图:传感器是物联网技术的一个重点,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将传感器与人体感觉器官类比,从而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传感器的作用,为后面物联网的创意设计做铺垫。这样的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生活实践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

(3)试一试——传感器神奇无比

师:传感器有这么大的作用,大家想不想来体验一下?

根据课前分组,请组长带领组员一起来体验,ppt出示体验要求:①组长至老师处领取体验器材。②仔细阅读器材使用说明,并按要求实验。③说一说实验过程,谈一谈自己的发现,想一想传感器的作用。④实验结束后请小组长拿着实验器材和使用说明汇报结果。

学生实验,教师相应指导,和学生一起探讨。

学生上台交流。

教师出示ppt,提醒回答的要求:我们做的实验的名称是(),我们是这样做实验的(),知道了传感器像人体上的()发挥了作用。

(4)取一取——物联网顾名思义

师:刚才同学们体验了传感器的神奇,我们知道,通过传感器等设备我们能感知周围的信息,通过网络可以传输信息,最终使得普通的物体有了魔力,应用更加智能。

板书: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应用(智能)。

师:像一些物体和另一些物体(板书两个大圈)通过网络技术联结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网络,你能试着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生:互联网、网络。

师:这种网络是物与物的相连,我们就叫它物联网。(板书揭题:物联网)

设计思路:用任务驱动和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去亲自实践,体会传感器的神奇作用。利用思维导图概括物联网概念及其特征,将学生对物联网的认识由感性层面提升至理性层面。4.展望未来、创意无限

(1)自学探究,漫谈应用

师: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物联网,物联网不但在家居生活中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而且在其他领域也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下面请大家通过上网浏览的方式了解一些物联网的应用。师出示ppt:边看边思考,你了解的是物联网应用的哪一领域?它是怎么样实现智能应用的?请大家注意,每个组浏览一个物联网应用专题。

教师分配任务。

师:请你来说一说,你刚才了解了物联网在哪一领域的应用?它是怎样实现的?老师从物联网的应用中找了一个案例,大家来看看到它是如何描述的。(ppt出示案例)

(2)创意无限,设计应用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研究,我们了解了物联网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看来我们的生活真的离不开物联网了。

教师出示ppt:你想不想来设计自己需要的一种物联网应用呢?可以用文字或者图画的形式完成创意。(小提示:这种应用可以是较实际的,也可以是未来才能实现的。)师:大家可以开始讨论,一组至少完成一个创意。

学生展示并读出自己的创意。

师生评价(贴在黑板上)。

师:这位同学的设计有哪些优点?你觉得如果再加上些什么创意会更好?

师:(学生说学生评,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们的设计将通过你们的巧手来实现。设计意图:此处的设计先浏览网页再漫谈自己的收获,最后再设计自己的物联网应用,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学生对物联网的理解,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将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再通过对创意设计的交流与展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5.总结提升,憧憬未来

师:今天我们通过观看视频、亲自实践、创意设计等形式认识了一种新的技术叫物联网,开始走近了物联网,你能说说在这节课里有哪些收获吗?

生:物联网就是物与物的相连。通过传感器我们能感知周围的信息,通过网络可以传输信息,最终使得普通的物体有了魔力,应用更加智能。

师: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了解它,那么下一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真正走进物联网,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教学反思

本课是六年级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因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课比赛需要,上课学生改为五年级,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我更多地从学生已掌握的既有知识与能力出发,意图设计出一堂孩子们喜欢的物联网体验课。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在了解物联网的含义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认识物联网在身边的应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阿拉丁神灯——百度神灯——智能电灯——神奇的智能家居场景这一系列的情境将学生引入新课,学生的兴趣被形象的魔术表演所吸引,从而具体形象地感悟到“物联网”的宽泛定义。接着以猜一猜神灯的魔力所在等来体验传感器环节,以想一想传感器与身体的哪个感觉器官类似的问题来引出学生实践的过程,理解传感器的实际作用。在浏览物联网应用网站的过程中了解身边的物联网应用,并最终为自己动手尝试设计一种物联网应用服务。学生在大胆鲜活例子的指引下,思绪如泉水般喷涌而出,在最后一个设计应用环节时所表现出的创意不但贴近生活,而且很有个性。

板书设计方面我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一切从学生出发,让学生自己提炼概括物联网这种新生事物的名字,自己去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走近物联网服务。

点评篇二:第1课 初识物联网 教学设计

《初识物联网》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一物联网的概念为引入,通过对概念的解读,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本质。第二部分介绍了物联网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物联网概念的理解,还对其实际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学情分析

对于物联网基本概念的教学,建议教师从学生相对熟悉的因特网入手,通过对比和分析,揭示了物联网的本质是互联网络,只是其连接的设备不仅是因特网中的计算机,而是可以发展为世间万物,并强调需要传感设备才能实现真正的物物相连。

预设教学目标

1.了解物联网的概念。

2.了解物联网应用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了解物联网的概念。

教学难点

了解物联网应用的相关知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古至今,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这些传递信息方式都有哪些特点?(突出现代工具为人们传递信息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等优点)2.刚才我们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那么,物体与物体之间又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二、新授

1.介绍物联网概念

①教师提出任务:生自读概念。

②介绍物联网的三大特征:感知物体、信息传输、智能应用。

③看图,提出问题:通过图画你看懂了什么? 想想现实中物联网有怎样的应用?

经验交流:把自己获得的物联网知识与大家分享。2.了解物联网应用。

①自读课本2-3页,初步了解物联网在各方面的实际运用。

②播放相关的光盘内容。

③深入介绍,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对物联网的应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师适当讲解物联网在智能家电、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医疗、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安防方面的应用。3.讨论:物联网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举例说明物联网技术给你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体验和变化?

三、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物联网技术,了解了物联网技术的概念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课后希望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调查等相关的途径,更加客观清楚的认识物联网,了解物联网的技术应用,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到物联网带给我们的方便和巨大作用。

四、布置作业 完成实践园。通过实地观察、调查或网络搜索等途径,了解周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教后反思:

物联网这个新概念还是在第一次看到教材时才知道,这让我很汗颜,经过一番搜索后,原来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据说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还有“物联网”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

1、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

2、要有数据传输通路;

3、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4、要有cpu;

5、要有操作系统;

6、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7、要有数据发送器;

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在进行本堂教学时,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了更直观的体现物联网时代的来临,我特意从网上下载了一段介绍视频。学生观看的都很认真,时不时的发出惊叹,彻底的激发了学生对物联网学习的兴趣。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介绍物联网的概念,以及物联网在生活的广泛应用。书上的内容很少,因此在制作课件时,我引入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能够更清晰的了解物联网在每个领域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最后通过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物联网技术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体验和变化,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篇三:六年级 物联网 教学设计(共13课)《初识物联网》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一物联网的概念为引入,通过对概念的解读,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本质。第二部分介绍了物联网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物联网概念的理解,还对其实际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学情分析

对于物联网基本概念的教学,建议教师从学生相对熟悉的因特网入手,通过对比和分析,揭示了物联网的本质是互联网络,只是其连接的设备不仅是因特网中的计算机,而是可以发展为世间万物,并强调需要传感设备才能实现真正的物物相连。

预设教学目标

1.了解物联网的概念。

2.了解物联网应用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了解物联网的概念。

教学难点

了解物联网应用的相关知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古至今,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这些传递信息方式都有哪些特点?(突出现代工具为人们传递信息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等优点)2.刚才我们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那么,物体与物体之间又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二、新授

1.介绍物联网概念

①教师提出任务:生自读概念。

②介绍物联网的三大特征:感知物体、信息传输、智能应用。

③看图,提出问题:通过图画你看懂了什么? 想想现实中物联网有怎样的应用?

经验交流:把自己获得的物联网知识与大家分享。2.了解物联网应用。

①自读课本2-3页,初步了解物联网在各方面的实际运用。

②播放相关的光盘内容。

③深入介绍,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对物联网的应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师适当讲解物联网在智能家电、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医疗、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安防方面的应用。3.讨论:物联网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举例说明物联网技术给你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体验和变化?

三、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物联网技术,了解了物联网技术的概念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课后希望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调查等相关的途径,更加客观清楚的认识物联网,了解物联网的技术应用,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到物联网带给我们的方便和巨大作用。

四、布置作业

完成实践园。通过实地观察、调查或网络搜索等途径,了解周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教后反思:

物联网这个新概念还是在第一次看到教材时才知道,这让我很汗颜,经过一番搜索后,原来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据说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还有“物联网”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

1、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

2、要有数据传输通路;

3、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4、要有cpu;

5、要有操作系统;

6、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7、要有数据发送器;

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在进行本堂教学时,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了更直观的体现物联网时代的来临,我特意从网上下载了一段介绍视频。学生观看的都很认真,时不时的发出惊叹,彻底的激发了学生对物联网学习的兴趣。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介绍物联网的概念,以及物联网在生活的广泛应用。书上的内容很少,因此在制作课件时,我引入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能够更清晰的了解物联网在每个领域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最后通过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物联网技术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体验和变化,打开了学生的思维。

《智能楼道灯---红外线传感器》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生活中的红外线感应楼道灯为例,通过对其工作过程的解读,引出本课核心内容——红外线传感器。第二部分在对红外线传感器进行介绍的基础上,简单说明其特点及红外线感应开关的使用场所。第三部分介绍红外线传感器的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红外线的理解大多来自生活,有些来自电影,有些来自书本。因此对红外线这个概念并不陌生,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红外线感应器的应用。预设教学目标

1.认识红外线传感器。

2.认识红外线传感器的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红外线传感器。

教学难点

认识红外线传感器的应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知道或者了解红外线么? 2.什么东西可以发出红外线呢,人体可以么?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二、新授

教师:介绍红外线的知识和概念。1.生介绍红外线知识。

①教师提出任务:生自读概念。

②红外线感应楼道灯又是如何工作的呢?

③生自读课本了解相关原理和知识。经验交流:把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大家分享。2.认识红外线传感器

①阅读课本,初步认识红外线传感器。

②指名学生说出红外线传感器的操作特点。

③深入介绍,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对物联网的应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3.课后完成实践园。通过实地观察、调查或网络搜索等途径,了解周边楼道开关的控制方式。

4.认识红外线传感器的应用

①师介绍红外线传感器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其应用非常广泛。

②思考:楼道灯自动点亮后,为什么需要延迟一段时间再自动熄灭?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③按照要求完成探究屋的内容。(四人小组协作完成)填写成果篮。

三、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红外线传感器,认识红外线传感器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课后希望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调查等相关的途径,更加客观清楚的认识红外线传感器,了解红外线传感器的技术应用,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到红外线传感器带给我们的方便和巨大作用。

第五篇:中考作文之人物外貌描写指导

中考作文之人物外貌描写指导

教学目标:

有选择、有重点地对人物外貌进行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

调动学生发挥主体性,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自主修改习作,促进写作能力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导入:猜谜(猜猜下面写的是谁)

①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提一柄九齿钉耙。②“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象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③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提问:、你是抓住哪些方面来描写外貌的。

明确:容貌(面容长相,如五官等)身材(高、矮、胖、瘦)衣着(穿着打扮)表情(喜、怒、哀、乐)

二、写作指导

1、要有一定的顺序描写人物外貌时还要合理安排好描写顺序,一般先写整体再写局部,局部描写时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鲁迅《故乡》

2、抓住外貌中最主要的特征

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

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A、外貌相貌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就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

与性格的特征,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而不要面面俱到。

(例文1:玲玲不到两岁,胖墩墩的。红扑扑的小脸蛋上,有一双水灵灵的眼镜。小辫儿朝天翘着,粉红色的发带在头上一颠一颠的,像两只飞舞的彩蝶。尤其逗人喜爱的,是她那张伶俐的小嘴。)

(例文2:这位老汉的眉毛胡子都花白了。但脸膛仍是紫红色的,显得神采奕奕。他身穿崭新的青布棉袄棉裤,头上还包着一块雪白的毛巾。老汉蹲在地上,乐滋滋地抽着旱烟。)

• B、小结:人物的年龄不同,在长相神态上有不同的特征。

•(头发描写)我们家里每个人的头发都不一样。爸爸的头发像扫把,根根直立往

上插。哥哥的头发又直又厚,他不用梳头。而我的头发挺懒惰,它从来不听发夹和发带的话。妹妹的头发滑滑的——会从你手里溜走。

3、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地位,凸显人物性格和情感

进行外貌描写时要注意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

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

(要注意反映人物的内心感情: 害羞但天真、活泼)

4、巧用修辞

如果能适当用一些形容词、确切的比喻和适当的夸张来写人物会使人物更鲜明

生动。

•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

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的“一”字。

• 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如何使外貌描写生动传神?(比喻、夸张、排比、引用等)

例: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孩子又白又胖。

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怎么你带的就跟才从垃圾堆拣出来的似的,人

家带的就像才剥壳的鸡蛋心子,又白又光鲜。

三、总结:成功的外貌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生动,使人物个性更突出,给读

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外貌描写写得好,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可以起烘托作用。

四:(一)请你诊断

走到镜子前面看一看:浓密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还

有一张红红的小嘴巴能说会道,这就构成了一个这样的我。

诊断:外貌描写模式化,没有突出特征

建议:进行有特点的外貌描写

我呀,小头长脸像母亲,浓眉大眼像父亲。不够白净的脸上有许多褐色的雀斑。由

于读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我成了近视眼,这不,最近我的鼻梁上又多了一副眼镜。别看我不漂亮,我可从来没为我的容貌烦恼过。

点评:抓住相貌特征,具体描写,形象生动。

 显神韵

 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要能够反映出他的身份、职业、经历、性格等特征;

 外貌描写要与特定的情境相融合;

 要善于通过人物外貌的变化来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朗读下面两个文段:

(1)进来一位青年教师,长着一头短发,戴着一幅眼镜,上身穿着一件衬衫,脖子

上系着一条领带,下身穿着长裤,脚穿一双皮鞋,个子中等,圆脸,皮肤有点黑,长得有点胖。他就是我们的班主任。

(2)进来一位青年教师,戴着眼镜,镜片上闪烁着五六个圈儿;讲到得意之处,圆

脸上会长出两个深深的酒窝。有时,好像换了一张脸,铁青的,冒出几根筋,在颤抖,那是有人违反了纪律,他就是我们的班主任。

思考问题:

(1)这两段人物外貌描写有什么不同?

(2)第(2)文段中的外貌描写,写出了教师的什么性格和品质?

明确:外貌描写,不要求写全貌,它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其作用不仅在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面貌,而且是为了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这个人物的性格。

(三)1、要求同学在一张纸上表示出关于“高兴”、“疼痛”、“发怒”、“伤心”的四幅表情图,看看谁能表现的最准确,形象。

2、出示“高兴”、“疼痛”、“发怒”、“伤心”四幅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想一想,人物在不同的心情下,外貌(尤其是表情)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3、学生观察,同桌讨论,老师巡回指导,自由发言。

4、呈现例文。

(例文1:每缝高兴的时候,他就容光焕发,他那矮小、结实的身体像充了电似的精神十足,使他的两眼和皮肤增添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光彩。)

(例文2:钻心的疼痛又一次向她袭来„„她两手紧紧抠住车厢,摒住了呼吸。她脸色白的像一张纸。冷汗把额头、鬓发都湿透了,紧闭的双眼已含满泪水,以致瑟瑟抖动的长睫毛像在水里浸泡着一样,紧紧咬着下唇渗出一缕血痕„„)

五成篇训练

附录

描写人物外貌的好词

二字词:

脸庞脸颊方脸圆脸长发短发刘海辫子

耳朵眉梢浓眉粗眉鼻子鼻梁鼻孔嘴唇

牙齿门牙豁牙皓齿手臂手掌手腕手心

眼睛眼眶嘴角抿嘴手指大腿

三字词:

学生头大背头柳叶眉肿眼泡双眼皮塌鼻梁酒糟鼻

蒜头鼻翘嘴唇薄嘴皮鸭子嘴黑黝黝近视眼胖乎乎

胆小鬼瓜子脸娃娃脸鹅蛋脸细高挑八字脚罗圈腿

四字词:

身材高大五官端正四肢发达相貌平平中等个子浓眉大眼

棱角分明炯炯有神虎头虎脑神采奕奕得意忘形与众不同

眉清目秀瘦骨伶仃谦虚谨慎油腔滑调白白净净口齿伶俐

描写人物外貌的好句

1我,圆圆的脸蛋,一双秀眉,一双水灵灵的眼睛中间有一颗小红痣,这叫“双龙戏珠”。2要说我的长相嘛,还不错!五官端正,圆圆的脸,弯弯的眉毛,大大的眼睛,还有一张不大不小的嘴。

3我一张开嘴巴笑,就露出一排白得像刚刚去了皮的杏仁似的牙齿。

4我的头发乌亮浓厚,像黑色的瀑布倾泻而下,显示出一种朴素而自然的魅力。

5我今年10岁,一头乌黑的短发,挺拔的鼻子,小眼睛,加上一张“鸭子嘴”,活脱脱的一个“假小子”。

6我叫李强,别看名字怪好听,长得可不怎么样:黄头发,单眼皮,小眼睛,塌鼻梁,要怎么难看有怎么难看,妈妈常对别人说:“我家有个丑小子。”

7我才八岁,但是个子可不矮。我有一头乌黑的短发,短短的眉毛下有一对眯缝眼,鼻直口方,一看就是一个小男子汉。

与人物描写有关的古诗、歇后语

古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描写人物外貌的好段

【招风耳】我个子高,眉毛浓,一对圆溜溜的大眼睛镶嵌在黑脸蛋儿上。我有一对特别的“招风耳”,耳边沿儿有凹进去的地方,妈妈说是福耳朵,可我却认为是上天怕把我和其他小孩儿搞混,才特意做的记号。

【狗鼻子】我这个人嘛,个子不算高,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下,有一只“狗鼻子”。关于鼻子的这个“美称”,是我给自己起的,因为我的嗅觉十分灵敏。平时闭着眼睛都知道饭桌上有什么饭菜。另外,我还有两只“顺风耳”,一张小嘴巴。

【黑黑的我】

我的最大特征是一个字——黑。别笑,这是真的。这不仅是我说的,也是大家公认的。因此,大家给我起了个外号叫“亚非拉”。别看黑,我长得还可以,两条浓黑的眉毛,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一张小巧的嘴巴,还有一对有福的大耳朵。现在,你知道我的模样了吧?

【男子汉】

我是一个男子汉,在镜子前叉腰一站,野气中带点清秀,眉毛又浓又粗,活像抹了两道墨汁,一双老鼠耳让我的听觉灵敏了几分,脸被太阳晒得像闰土的一样,紫红发亮。

【当代少年】

眼睛虽不大,但有神,能洞察周围的一切。重重的眉毛,使我带些男孩气。白白嫩嫩的脸上撒了几颗淡淡的雀斑,增添了几分俏皮。两片薄唇,显露着我的能言善辩。线条清楚而微胖的身材,给人以沉稳的感觉,也展示着当代少年的特点。

【假小子】

我,天生就是一副假小子的模样,尽管妈妈给我买了许多条裙子,可我从不喜欢穿,总爱穿一身西装紧身短裤,一件大翻领上滚着白道道的蓝色运动服,再戴上一条红领巾,嘿,可神气呢!

【老师】

1.我们的张老师中等身材,稍微有点发胖。一张国字形的脸,古铜色的面庞,宽宽的额头上皱纹不多,常喜欢戴一副阔边眼镜,他的眼睛虽然不大,但是极富有感情,充满光彩。他虽然快50岁了,但看上去还很年轻。

2.他的衣裤都明显地旧了,但非常整洁,每一个纽扣都扣得规规矩矩。他脸庞较长,下巴带圆,额头上有三条挺深的抬头纹。眼睛不算大,但看人时目光一闪一闪地放光,撒谎的学生最怕他这目光。不过更让学生敬畏的是张老师那张嘴,人们都说薄嘴唇的人能说会道,张老师却是两片厚嘴唇,冬天常被风吹得爆出干皮儿,可是从这对厚嘴唇里迸出的话语总是那么热情、生动、流利。

人物描写三个片断

(一)考试前:

他满脸苦恼地望着作文本,突然感到气急攻心,恨不得立即将其大卸八块。他直

勾勾地盯着他人的作文本,却也无可奈何。他刚要下笔,却又一时拿不定主意。好不容易写下了第一个字后,长长吁了一口气。可新麻烦又来了,接下来他又不知道怎么写。他气急败坏地撕下了那一面纸,很快又陷入到苦思冥想之中去了。下课铃响了起来,别人已经开开心心地交作业了,只见他面如死灰,作文本上还是未着一字。

考试后:

他站在寒风之中,昂首挺胸,颇有大义凛然之意。良久,他停止了思索,松开

了皱成一团的眉头,裂开嘴一笑,说:“好,答允你了,只要你不把我这次考试的成绩说出去,就是答允你一百件事又有何妨!”

(二)表弟又要“大闹天宫”了。我忙上前制止,只见他手握戒尺,“唰唰唰”三

剑向我刺来。我眼前出现了数十朵“剑花”。我连忙来了个“鹞子翻身”,躲过了“三剑”。表弟还不放过,迎面来了一个“童子拜佛”,刺向我的面门。我微微一惊,操起一根天线,一招“大江东去”,接了他的招法。接着用一招“岱宗夫如何”,刺中了他的左肩。表弟吃痛,回手来了个“斗转星移”,我慌忙躲过,将“剑”一抖,来了个“见龙在田”,刺中他的小腹。表弟忍痛,说:“表哥,好俊的功夫。小弟佩服,佩服。”我正得意,谁知他随手使出一招“横扫千军”,打到我的胸口。我心一凉,心中只道:我被耍了!表弟却蹦蹦跳跳,又到别处搞“破坏”去了。

(三)一副玩世不恭的外表,时不时发出一阵怪异的笑声,配上一张霸道的脸。

稍有不顺,就大惊小怪地从座位上跳起来,拿着剪刀,用泼妇骂街的阵势,指着某某人大骂:“你死定了,下课你看牢!”说罢,还卷起袖子,一副随时准备“大开杀戒”的模

样。可是,下课铃一响,他就冲到操场去了,对自己刚才的誓言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他,就是我们班的“不死小强”——杨田阳。

描写自我的范文

白白净净的脸蛋,可惜在鼻梁处撒上了几粒黑芝麻粒似的小小的斑点,虽若隐若现,但“雀斑”毕竟不是美丽的象征。弯弯的眉毛本来很美,可惜又淡了点,不太黑。不过,我的小嘴很好看,薄薄的嘴唇儿,整天像涂了淡淡的口红,配上高高的鼻梁,轮廓还是很清楚的。特别是我那双眼睛,别看不太大,又不是双眼皮,但却很有神气,总能看透爸爸妈妈的心。所以,妈妈说:“看玲玲那双眼睛,好像什么事都懂,就像个大孩子一样。”

【点评】小作者描写了镜子中的“我”,细致地刻画了自己的外貌特点,最后用妈妈的话点明了眼睛“传神”的特点。

下载教学系统设计之相关人物理论1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系统设计之相关人物理论1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系统设计[最终定稿]

    第一章 一、教学系统设计的不同层次:P10 ①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②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③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二、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P11 1、 学习理论与教学设......

    教学系统设计

    填空题: 1.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他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2. 教学目标分......

    教学系统设计

    第一章 教学系统概述: 教学系统设计(ISD)是以促进学习者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 1.1教学设计概述  教学设计含义P3  1992加涅 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加涅,1992)  1994肯......

    教学系统设计(精选)

    1.概述: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化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实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结果为目的,以学习理......

    教学系统设计

    1.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2. 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教学系统是......

    教学系统设计

    2月28日:ADDIE ADDIE是指一套有系统地发展教学的方法。 主要包含了:要学什么? (学习目标的制定);如何去学? (学习策略的运用);以及如何判断学习者已到达学习成效? (学习评量的实施)。 在A......

    教学系统设计[范文]

    教学系统设计 一、教学系统设计的意义: (1)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能够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4)有利于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