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
第1节 分数的再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新课。
活动:这里有两盒铅笔,你能从每盒铅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你准备怎么拿呢?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枝。
他们两人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铅笔枝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总枝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二、探索
看书说理,小林和小明一样多吗?笑笑和小红一样多吗?
1、同学们讨论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2、画一画,说说你是怎么画的?为什么这样画?还有别的画法吗?
3、你理解“单位一”的意思了吗?能不能举例说明?
三、练一练
1、独立完成1、2、3,体会分数之间的关系,说说发现了什么。
2、第4题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想法,可以举例说明。
3、第5、6题独立完成,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4、思考:小红和小明都吃了1/2块蛋糕,谁吃的多?
四、课堂小结: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1/2---------4枝
1/2---------3枝
整体“1”不一样,分数所表示的具体的数量也就不一样。课后反思:
第2节 分饼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了解带分数和假分数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教学过程: 活动一:分一分
1、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去经,这天八戒化缘得到了3个饼,这下八戒可发愁了:“3张一样大的饼分给4个人,该怎么分?每人得多少张饼呢?”
2、先独立思考,再用圆形纸片代表饼,剪一剪,画一画,并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第一种分法:先把一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四分之一,3张饼分完,每人共得了3个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三。
第二种分法:先把3张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3个四分之一的饼,合起来就是四分之三。
3、这里的四分之三表示什么?
4、同学们非常能干,帮八戒解决了难题。如果有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又得多少张饼呢?(可能会有两种答案)
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我可以先分1张,每人四分之一张,这样一张一张地分,9个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九。
可以先分8张,每人2张;再分1张,每人四分之一张,合起来是2张加上四分之一张。
2张加上四分之一张,写成分数就是:二又四分之一。二又四分之一在这里表示什么? 每人分到的饼是一样多的吗?
5、观察四分之
3三、四分之
九、2又四分之1一这三个分数,你有什么发现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分子小于分母
分子大于分母)
6、在数学里,我们把分数分为两类,把分子大于分母这类分数叫做假分数,把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7、你能举例说出几个真分数和假分数吗?先说给同桌听听。谁来说一说?(如果没有学生说出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教师可问:“四分之四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8、小结:像这样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也属于假分数这一类。观察真分数和假分数,你还发现什么特点?(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1或大于1,还有一种是带有整数的分数)
在假分数里,像2又四分之一,一又四分之三这样的分数叫做带 分数。活动二:试一试
第一题:用假分数和带分数分别表示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
第二题:以7为分母,分别写出3个真分数和3个假分数。
第三题:在直线上的方框里填上假分数,在下面填上带分数。课堂练习
1.独立练习练一练1、2、3集体校对。
2.判断(1)真分数小于1
(2)假分数大于1.
(3)等于1的分数也是假分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
五、板书设计
分 饼
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
假分数: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
带分数:带有整数的分数 课后反思:
第3节 分数与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商a/b(b≠0)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揭示课题
1、请同学们计算下面各题,你能把商分为哪几类?
36÷6 = 4÷5= 80÷5= 3÷7= 5÷10= 4÷9=
归纳分类: 36÷6 和80÷5的商为整数;
4÷5和5÷10的商为有限小数;
3÷7 和4÷9的商为循环小数。
2、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的时候,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分数与除法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创设情境,引入关系。
国庆节就要到了,今年的国庆节,学校要组织全校师生开展野游活动,到了野外,还要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联欢活动,前几天我同语文老师对想要买的食品做了一些粗略的计划,知道买哪些东西了,具体怎么分还没有计算,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做一下计划吗?
请看我们班级为这次活动准备的食品:
食品名称 食品数量 班级人数
平均每人分的数量 苹
果
50个
50÷58
饮料
49瓶
49÷58
花生
8千克 58
8÷58
上面的商都不能用整数的商来表示,除了可以用小数来表示,能否用分数来表示?等我们学完了这节课,同学们自然会找到答案的。
2、层层深入,感知关系。
(1)我想调查一下,最近谁要过生日?指一名同学说说你过生日的时候必须要买什么食品?(生:蛋糕)买了蛋糕是自己吃,还是同爸爸妈妈一起吃?
同学们愿意帮***同学分一分蛋糕吗?
出示例题: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平均每人能分得多少?这时,应该把什么看作单位“1”?要把蛋糕平均分成几份?
怎样列式?(指名口述算式)1÷3
大家拿出练习本来计算这个商是多少?(用小数表示)
这个商用小数表示太麻烦了,我们用分数来表示它。请大家看大屏幕大家看,每人得到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上面的算式1÷3的商可以用分数1/3表示了,(2)小组讨论:1÷3=1/3中,你发现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与得数中的分子、分母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3)讨论完毕后,指几名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总结:学生口述的过程中,师板书:被除数÷除数=被除数/ 除数
(4)现在大家会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了,那么,大家能把前面表格中的得数用分数表示吗?
3、巩固关系
国庆联欢的时候,我打算买3张非常好吃的比萨饼,想和语文老师、还有两名在这学期进步最大的同学A和B共同分享,大家能帮我们合理的分一下吗?
把这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这3张饼的几分之几呢?
①议一议:讨论如何分,有哪些分法?
②剪一剪:想好后各小组可以行动了,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拿出我们事先准备的三个完全一样的圆形和剪刀剪一剪。
③拼一拼:分好后,请同学们每人取一份拼在一起,看看是一个“饼”的几分之几?
④列一列:怎样用算式表示自己分饼的数量关系?谁会列式?
⑤算一算:师指一名同学板演算式:
3÷4= 3/4(张)
答:每人分得 3/4 张。
请板演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根据什么这样写的?
⑥如果分别用字母a和b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分数与除法的这种关系怎样表示?板书:a÷b= a /b(b≠0)
大家考虑:这里的a和b是否可以是任何自然数?为什么?
左侧b≠0,那么右侧的b是否可以是0?为什么?
(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零,所以在分数中,分母不能为零)
三、总结提升,归纳关系
1、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
2、判断:“分数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数”这句话对不对?
总结: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个数。
四、练习实践
1、练一练1、2、3题。
2、拓展练习
7÷13= 7/13 =()÷()
3、一个4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5块,每块是多少平方米?(用分数表示)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a÷b= a /b(b≠0)3÷4= 3/4(张)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 除数 答:每人分得3/4张饼。教学反思
第4节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 抽象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参与兴趣
出示三只可爱的小猴图片,故事引入
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第一只小猴一块,第二只小猴见到说:“太小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第二只小猴两块。第三只小猴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12块,分给第三只小猴三块。
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的多吗?
出示三块大小一样的饼,通过师生分饼,观察验收后得出结论:三只猴子分得的饼一样多。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的呢?同学们想知道有什么规律吗?
(二)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形象感知
(1)折:请同学们拿出三张同样大的长方形纸,把每张纸都看作一个整体。用手分别平均折成4份、8份、16份。
(2)画:在折好的长方形纸上,分别把其中的3份、6份、12份画上阴影。
(3)剪:把长方形中的阴影部分剪下来。
(4)比:把剪下的阴影部分重叠,比一比结果怎样。
2、观察比较、探究规律
(1)通过动手操作,谁能说一说图中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各是几分之几?
(2)你认为它们谁大?请到展示台上一边演示一边讲一讲。
(3)既然这三个分数相等,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4)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为什么分数的大小却相等的?你们能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吗?请小组讨论。
(5)汇报讨论情况。
(6)启发点拨。
A.通过从左到右的观察、比较、分析,你发现了什么?
B.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这里“相同的数”是不是任何的数都可以呢?请举例说明。
C.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7)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A.思考:要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分子怎么变?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B.让学生讨论后独立解答。
(8)讨论:猴王运用什么规律来分饼的?如果小猴子要8块,猴王怎么分才公平呢?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
四、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3/4=6/8=12/16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课后反思:
第5节 练习六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进一步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举例说说分数的基本性质。举例说说什么如何找最大公因数? 说说如何约分。
二、练习
举例说说分数的基本性质。举例说说什么如何找最大公因数? 说说如何约分。
第1题,练习找公因数,巩固找公因数的方法,渗透集合思想。
第2题,练习约分,可以让学生把这些数约分,再连一连。
第3题,分数的意义、约分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第4题,先找出分数,并说思考方法。再提出一些问题。
第5题,开放题,学生可以自由分割,并用分数表示。
第6题,思考:选择怎样的地砖才能没有剩余,引出实质是要求24和30的公因数。30和24的公因数是1、2、3、4、6,因此,可以选边长是1dm、2dm、3dm、4dm、6dm的方砖。
三、实践活动
先让学生用最简分数表示小明一天的活动,巩固分数意义、分数与除法、约分等知识。然后设计表格,用分数知识交流。
四、全课小结: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6节 找最大公因数 教学目标:
1、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
活动一:找最大公因数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找一个数的因数,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找因数的比赛,好吗?
同桌互相比赛,一个找出12的全部因数,另一个找出18的全部因数,看看谁找得又对又快!你是怎样找的?
12=()×()=()×()=()×()18=()×()=()×()=()×()或者12的因数:1、2、3、4、6、12 18的因数:1、2、3、6、9、18 学生反馈答案后,师出示两个集合圈:请在书上的这两个集合圈中分别填入12和18的全部因数。
出示两个相交的集合,提问:这两个集合和上面两个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这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哪些因数?你是怎样想的?说说你的理由。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这里填12和18公有的因数,也就是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让学生在书上相交的集合圈中填出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
除了用上面的办法,你还有没有办法找出它们的公因数? 独立思考后,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方法。活动二:练一练
完成第一题:出示8和16,找一找它们的全部因数。
提问:8和16这两个数有什么特征?你能找出它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吗?(明白,16是8的倍数,所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8。)完成第2题:出示5和7,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全部因数
提问:这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吗?你有什么办法直接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吗?(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第3题:独立完成,同桌检查。第4题:找出下列各组数的公因数。让学生找出这几组数的公因数,说说有什么发现?
第5题:写出下列各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先让学生自己写一写,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找公因数的。
数学探索:在表中写出1,2,3,4,5-20等各数和4的最大公因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找一找1,2,3,4,5,-20等各数和10的最大公因数,是否也有规律?与同学说一说你的发现。
三、全课小结
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找最大公因数
12=1×12=2×6=3×4 12的因数:1、2、3、4、6、12
18=1×18=2×9=3×6 18的因数:1、2、3、6、9、18
12和18的公因数有1、2、3、6
其中最大的是6 教学反思:
第7节 约分 教学目标: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探索约分的方法。2.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教学重点难点: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教学过程: 活动一:做一做
复习:下面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各有哪些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是几?2/3 10/15 12/15 8/12 4/7 30/60 今天我们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来对分数进行进一步地探索。出示“做一做”:你会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板书:1/3 2/6 4/12 8/12 请你观察上面几个分数,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生可能会说:这几个分数都是相等的。
为什么这几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一样,分数的大小却是相等的?你能用前面学过的知识,解释同学的发现吗? 生可能会有两种方法:
一、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一个一个去除: 8/24=8÷2/24÷2=4/12 4/12=4÷2/12÷2=2/6 2/6=2÷2/6÷2=1/3 把8/24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2得到4/1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大小不变,所以8/24=4/12。
二、直接用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去除: 8/24=8÷8/24÷8=1/3 像这样,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现在1/3还能再约分吗?(不能)像1/3这样不能再约分了,叫做最简分数。
把一个分数化成最简分数,有时要约好几次,也可以这样写。活动二:试一试
把16/48化成最简分数:你是怎样约分的?化成的最简分数是多少?完成练一练第1题:圈出最简分数,并把其余的分数约分。第2题:猜灯迷,连谜底。
第3题:比较分数的大小。后面几题能不能直接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应该怎么办?
第4题:写出三个与三分之二相等的分数。
三、全课小结
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约分
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值不变的过程叫做约分。
1/3 3/4 5/7 7/9
最简分数。教学反思:
第8节 找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探究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愿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难点 :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步感受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倍数,谁能举例说几个3的倍数?2的倍数呢?3和2的最小倍数都是几? 为什么在说倍数时要加省略号?
(出示教材第51页数表)在这张数表中有几个数? 下面请同学们用△圈出4的倍数,用○圈出6的倍数。谁能说说4的倍数?6的倍数呢?
4的倍数:4、8、12、16、20、24、28、32、36、40、44、48„„ 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在圈数时,你们发现什么?能举例说明吗? 公有的倍数:12、24、36、48„„^ 其中最小一个是12
(二)顺理成章,总结概念 那么,能否给这些数起一个名字呢?
这个名字起得好,在数学上把这些数都叫做公倍数。那么谁来总结一下什么叫公倍数?
那么,在这几个数公倍数中,谁给“12”也起个名字。有没有最大公倍数呢?(师生共同讨论)
(三)总结方法,实际应用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引出公倍数的? 在寻找最小的公倍数时,经常用到枚举的方法。下面请用这个方法:做教材第51页的试一试。谁来汇报练习的结果?
在做这一题时,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不妨通过几组数来考证一下大家的想法,从而总结一下求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方法。
(四)总结收获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同学们不仅很好的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掌握了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板书设计:
找最小公倍数
4的倍数:4、8、12、16、20、24、28、32、36、40、44、48„„
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公有的倍数:12、24、36、48„„^
其中最小一个是12 教学反思:
第9节 分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方法。
2、在学习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通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
1.说出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分数(投影片出图)。2.口答填空:
(1)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3.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7和9
32和29 两个整数,我们可以根据它们包含自然数单位的多少来比较大小,那么分数又怎样来比较大小呢?这就是这节课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分数大小的比较。(二)学习新课
1.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1)教师出示两张完全相同的正三角形纸片,请同学说一说如何判断它们的大小?
(把两张纸重叠放在一起,完全重合,说明相等。)把两张正三角形贴在黑板上。问:请说出阴影部分各是多少?(2)教师用小黑板条贴出线段图,请同学口答括号部分是多少? 请学生两人一组,比较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教师巡视。
(3)教师:请观察上面比较的各组分数,同组的两个分数有什么共同处?(分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教师: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如何比较大小? 学生口答后教师小结并板书: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练习:课本93页做一做。请两三位同学写投影,其余同学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2.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两张圆形纸片。并请比较它们的大小。(同样大。)生分小组讨论,汇报后,教师表扬“圆形纸片同样大,也就是单位“1”相等,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小。”这种想法很好。并说明道理。
教师:请同学用两张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纸折一折或画一画,比较 学生动手折或画,小组讨论说道理。
老师:说一说下面各组分数中,哪一个较大?为什么?
(2)教师:请看一看这一组分数,(指第二组板书出的分数)有什么共同之处?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练习:课本94页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写投影片,其余同学填书上。集体订正。
3.教师:请说一说同分母的分数如何比较大小?同分子的分数如何比较大小?它们在比较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三)巩固反馈
1.请自己说出两个同分母分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2.请一位同学说出两个同分子分数,另一位同学比较它们的大小。
(四)总结收获: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的大小
分子分母都不同 通分,变成同分母分数
教学反思:
第二篇: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生命与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水就是生命》是一篇说明文,作者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水的常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喝水的意义。说明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的道理。使我们不仅懂得了这些常识,更加懂得水在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从而自觉地保护水资源,为人类更加美好地生存做出自己应尽的义务。这篇文章,语言流畅、通俗易懂,层次清晰,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为各段内容加小标题训练的好材料。同时,本文在说明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方法,因此,可以让学生根据对本文的学习,了解一些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教学目标
1.通顺流利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8个生字,正确理解读写“粗制滥造、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充分认识到水和我们的生命的关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说明文用词准确,体会文中的比喻句,积累好词佳句。
3.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能为课文中的段落拟定小标题,拟出提纲;学习课文围绕中心按一定顺序准确生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4.在体会文章内容的同时,理解“水就是生命”,使学生感受到水的重要性,从小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水和人类的密切关系,理解“水就是生命”,理清课文脉络,并为课文中的段落拟定小标题,拟出提纲。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水的资料片,让学生体会水的美丽,水的激qing,水在大自然中的重要地位和它的神奇魅力,并且让学生谈谈自己观看后的感受。
2、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水有关的课文。(板书、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到些什么?
4、刚才同学们就这个课题,谈了自己的看法。让我们看看从课文中能否有新的发现?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出示生字词,指读,解释词语“不言自明、粗制滥造”等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1)自读思考。(2)集体交流:
(帮助学生梳理出课文主要写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在人体中的作用;喝水的道理。)
四、品读课文,感受水的伟大
1.出示:液、汗、泪、尿、泄,齐读,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随机评价)
这些都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它们又都和水有关系。
2.水在我们的身体中扮演了“技艺高超的化学师”、“优秀的运输兵”、“体温的调节器”、“良好的润滑剂”、“勤奋又忠诚的卫士”等角色,哪些段落对这些角色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 3.学习2~6自然段。
4.品读句子,体会水的伟大,并理解“新陈代谢”、“昼夜不停”、“不言自明”等词语的意思。
5.再次品读课文第四段,说说水是一个怎样的调节器。
6.指读板书。由此可见,水的重要性不言自明。齐读第七自然段。7.看到水对于我们的身体这么重要,你想对水说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8.的确,不吃饭可以坚持几十天,但是不喝水一个星期也活不成!水在我们的身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维持着我们的生命(板书:维持生命)所以我们要讲究科学饮水。(板书:科学饮水)
9.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加以注意呢?读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和小组同学说一说,然后帮助老师完成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五、总结升华 学案设计:
1.掌握本课8个生字,正确理解读写“粗制滥造、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充分认识到水和我们的生命的关系。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说明文用词准确,体会文中的比喻句,积累好词佳句。
4、用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二、研读第三部分
1、讲究饮水卫生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加以注意呢?读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和同桌交流一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集体交流。(归纳板书)
三、归纳提纲:
1、学生对记录下来的课文中有关水的内容进行修改,试着归纳成提纲,在小组中交流。
2、集体交流。将学生写的提纲与课后提供的提纲相对照找出不足。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并让学生明白写比较详细的提纲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具体的掌握内容要点)
3、现在同学们已经成为研究水与人类关系的专家啦,有一位科技日报的记者,想采访一下专家们,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提纲进行对话。(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补充资料,课外延伸
1.补充课前学生搜集的水资源现状的资料。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水与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可是当你听了刚才同学们交流的这些资料后,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吗?(学生畅所欲言)
2.教师总结:水的确像大家说的那样非常重要,大自然离不开水,“白水明田外,碧峰出水后。”山,因为有水才变得秀美,“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因为有春水的环绕,才使得农家小院更加舒适,花草鱼虫离不开水,人类也离不开水,让我们爱护水吧,否则,人类见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让学生懂得要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
五、作业: 1.写心得体会。
2.以“珍惜水资源”为主题办一份手抄报。板书设计 化学师
运输兵
维持生命 水就是生命
调节器
润滑剂
科学饮水 卫士 学案设计:
1.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能为课文中的段落拟定小标题。
2、学习课文围绕中心按一定顺序准确生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3.在体会文章内容的同时,理解“水就是生命”
4、学生继续收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教学反思: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这两首诗。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4、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创设情境法、引导法、点拨法。
2、学生学法:借助词典及书上注释自读感悟。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古诗《过分水岭》 教学过程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教师简介题意。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把握节奏。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行赏。
4、组内轮读,试着用工具书弄懂诗句。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是个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3、想象画面,有感情的朗读。
四、背诵诗歌,积累语言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过分水岭》。
2、指导背诵。
五、课堂小结
1、总结学:质疑解疑、理解诗意、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2、有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学案设计:
1、辨字组词:
慕()情()幕()溪()慕()清()墓()湲()
2、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1)、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2)、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3、默写古诗《过分水岭》。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2、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范读。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学法,课件一:
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
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是否讲出重点词的意思。
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
4、熟读成诵。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
4、学生进行自学汇报: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可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1、过渡:刚才我们初步的学习了这首古诗,并且了解了这首诗的大意,但如果我们想领略其中的美,还远远不够,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师提出建议,课件二(诗歌审美三法:第一法、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第三法、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5、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
四、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五,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晴——方好 美:(比西子)总相宜
西湖山水
雨——亦奇
学案设计: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这两首诗。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4、背诵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5、用自己的话写出是的意思。
教学反思:
一个苹果.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友间互相关心的思想感情。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结尾一段话的意思。
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鹏博士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指名背诵。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一个苹果》,讲的也是抗美援朝中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根据预习提示中的要求检查预习情况。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
2、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这个防炮洞怎么样?课文中是怎么讲的?
3、课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他们都口渴难忍?
三、进一步自学理解。
1、提出进一步自学的要求:
(1)默读课文,把讲传苹果和吃苹果的两个部分找出来,做上记号。
(2)想想传苹果和吃苹果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教师巡视。
3、讨论交流。
(1)课文哪个部分讲传苹果?哪个部分讲吃苹果?同座的两人分别把这两部分读一读。
(2)传苹果的结果怎样?吃苹果的结果怎样?传苹果和吃苹果的结果为什么会这样?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学案:
一、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似的(sì shì)呻吟(shēn sēn)嘴唇(chún cún)通讯员(xùn shùn)萝卜(bo be)
散发(sàn shàn)
血丝(sī shī)司号员(sī shī)
二、比一比,认一认,组词你最行。
卸()
亚()
熏()固()
御()
哑()
黑()困()三、一字多音组词语
hào()
sàn()号
散
háo()
sǎn()
四、佳词积累
()来()去
烟()火()
战火()
()斑斑
趣味课堂
五、填上合适的词语
安静地()
晶莹的()
()的苹果 痛苦地()
诱人的()
()的眼睛
第二课时
一、练习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段意。
二、同座轮流朗读课文,相互评议、订正。
三、讨论课文。
1、“强烈感情”指的是一种什么感情?
2、为什么说进出的泪花是“幸福的”泪花?
3、练习朗读最后一段,读出感到幸福,感到骄傲的思想感情。
四、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提出要求: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用前两篇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概括一下。
2、学生在作业本上练习概括,教师巡视指导。
3、请几个学生读读概括的中心思想,师生共同从内容和格式两个方面进行评议。
4、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应该怎样概括?
5、学生修改自己概括的中心思想。
五、布置作业: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案:
一、为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1、我看着他那流着汗水的脸
惊讶地问
哪儿来的苹果
2、不
我在路上可以喝凉水
他非常固执
说什么也不肯吃
二、请你结合课文把“一个苹果”在同志们手中传递的路线表示出来,并说说从中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三、为加点词加上个合适的词
1、我刚想命令大家认真地把苹果吃了,忽然觉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静。()
()
2、小蓝拿起苹果,张开嘴正要吃,突然向周围望了望,立刻把嘴闭住了。
()
()
四、用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我知道越是艰苦的时候,战士们越关心自己的领导。
越„„越„„:
2、我刚想命令大家认真地把苹果吃了,忽然觉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静。
格外: 课后反思;
语文天地
第一课时
我的摘录笔记
1、读一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2、说说哪些词语你不懂。
3、你还积累了哪些好词好句。
4、谈谈你的积累感受。
填成语,读一读
1、通过交流积累关于水的成语。
2、掌握有些成语不一定是四个字。读一读,仿照句子写一写。
1、读一读
2、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
3、比一比,陈述句的作用。
雨港基隆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用瑰丽流畅的语言,淋漓尽致的描绘了雨巷基隆的雨景之美,抒发了作者对基隆港无限赞美之情。教学目标:
在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优美,培养语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雨景之美和壮观,与作者产生共鸣。学习本课由细节入手,细腻简洁的描绘手法。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雨景之美和壮观,与作者产生共鸣。学习本课由细节入手,细腻简洁的描绘手法。教学构思:
通过汇报查找的相关资料,初步了解基隆港理位置,以及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作用,增加对基隆港了解。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朗读的方法:品读,评读,选读,背读等,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质疑问难的方法学习课文。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的过程:
一、导入
在预习中同学们查找了基隆港的资料,你了解它的位置与交通情况吗?学生自由发言
二、细读课文
1、品读
学生一边读一边将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画下来,仔细品味这些词的好处。小组内交流
2、评读
一边读一边评议重点词句,或者段落的意思,从中体会基隆港的美丽景色。学生可以讲评写在书的旁边,已备交流。
3、选读
讲自己喜欢的内容找出来,通过朗读,体会其含义。
小组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4、背读
将需要积累的的内容背下来。
三、质疑问难
对于本本科的学习你还首什么不懂得提出来。
师生共同交流解决
五、浏览课文,想想课文第3、5自然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作用)
作业设计;仿照课文描写家乡的雨景。板书设计
千变万化
雨港基隆 形态、声音
美、壮丽、惊奇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综合活动
教材分析
本次“综合活动”包括“赞美水”“亲近水”“了解水”“珍惜水”四部分的内容。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和鉴赏能力。学会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教学构想
“赞美水” “亲近水”环节,课前布置学生调查、访问家人、邻居、老师等人,了解有关水的诗词歌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课外积累的兴趣,然后再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提高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这也是对课文学习的一种延伸。教学准备
了解自己周围一处的变化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相互交流,通过图片、音乐等形式展示身边的变化。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课前同学们调查、访问了家人、邻居、老师,了解有关水的资料和诗文,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明确交流的要求
1、交流时条理要清楚,内容要充实。
2、可用数字、图片、实物来说明。
三、看一看,说一说
1、小组交流:赞美水的古诗,现代诗,歌词
可以用音乐来表示,唱唱水的歌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
3、小结生活中水与人们的关系很密切。
四、亲近水
1、谈谈生活中有关水的体育活动和自己喜欢的运动。、用搜集到的图片资料,说明水与人们的关系密切。
3、谈谈自己调查:我们用的自来水,井水,是怎么来的?、小结:
五、课堂总结
通过同学们谈水,你感受到了什么? 作业设计
把自己搜集的水的诗歌、资料、手抄报贴在板报上展示。板书设计 水
条理要清楚,内容要充实
可用数字、图片、实物来说明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水
学生学习的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交流了有关水的诗歌和水的来源。
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了解水
二、交流学生了解有关水的情况:
1、接水试验:
水笼头一个小时能滴多少水?计算一下24小时会滴多少水?通过了解,你体会到什么
2、试验水的: 在放大镜下观察水,做折射,沸腾,溶解的试验。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3、调查组
调查河面,或者海面上漂浮物是什么?它们是从哪里来的?你想说点什么?
三、小结 板书设计 水
试验步骤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珍惜水,写写:假如所有的小河干涸了„„。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了解水,写一写如何节约水,倡议书或想象文。
二、写一写
写前引导学生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选择一种表达形式,如记叙、说
明的文体,小诗、新闻等,还可以以某一种物品自诩的口吻,写一篇想象文,反映其对“水”的认识
1、出示习作要求:
(1)自拟题目,写一写给小河的道歉。
(2)如何节约用水,写一份建议
(3)想象作文:假如所有的小河干涸了„„。
2、小组交流,互相启发。
3、学生打草稿,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草稿,并修改。
5、誊写习作。
三、评一评
引导学生从习作内容的真实、科学等方面入手评价习作,使习作内容表达意思清楚,明确,有一定的条例,语言通顺。让学生在自评的基础上,小组内评价,教师参与评价。
要求:
1、习作的评语应写主要优点和不足,不必面面俱到。
2、圈出错别字,划出不通或写得不明白的句子,督促同学改正。、评语的语言应该通顺,有条理,不能有错别字。
四、课堂总结。作业设计
修改自己的习作。板书设计
水
写主要优点和不足,不必面面俱到
圈出错别字,划出不通或写得不明白的句子
语句通顺,有条理,不写错别字 课后反思
五年级毛笔字:月
土
牛
教学目标:
1、教学生学会立长方体字“月”、“土”、“牛”的写法,指导学生学会这三个字的间架结构,要求写得正确、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正确的写字坐姿和执笔姿势。教学重、难点:月、土、牛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笔、墨、纸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书写工具的准备情况和学生的坐姿。
二、教师对上次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评。表扬写得好的学生,展示质量较高的作业,让学生欣赏,并说说好在什么地方?
三、本节课要练习的内容:月
土
牛
四、投影映示:
1、学生认真观察这三个字,思考如何写好这三个字。
2、同桌讨论交流:(1)分别是个什么字,它们的字形结构如何?(2)字应写在米字格的什么地方,呈什么取势?(3)“月”中间的两横字应怎么写?“土”两横和中间的竖应怎么写? “牛”中间的竖应怎么写?
3、教师分析总结:(1)“月”字的字形是立长方体字,字应写在米字格的中间,外框要摆得平正、稳当,稍向上取势,中间的两横字要写得匀称,两横右边不要顶格,要留些空白。(2)“土”字的字形是上窄下宽,呈三角形。第一笔短横应在横中线上起笔,两端不出内宫,第二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写得要挺拔,第三笔是长横,起笔和收笔都略出宫。在书写时不仅要注意横的长短,还要注意左右对称,不偏侧于一边。(3)“牛”字的一长横写在横中线上,呈左低右高,中间的一竖要写在竖中线上,要直,不能歪,这样“牛”字才站得正。
4、根据教师的讲解分析,学生自己练习习字。
5、教师巡视,对少数学生进行指导。
6、展示写得好的学生的作业,进行表扬鼓励。
五、学生完成作业。
学案设计:练习书写“月”、“土”、“牛”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期中试题(北师大版)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看拼音,写词语,相信你一定能书写正确、美观。(10分)dàn shēng nâi hán niâ shǒu niâ jiǎo jiǎn yuâ xiǎo xīn yì yì
()
()
()
()()
miàn páng jǔ sànɡ bào qiàn yánɡ yì shēn wànɡ()()()()()
二、区别字音、字形、字义,将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4分)1)阿妈在()旁煮饭,可我的()子早饿得咕咕叫了。(灶 肚)2)他()手把一个()圆形的东西塞在怀里溜走了。(椭 随)
3)“案”字是多义字。①保存备查的分类文书、文件等。②有关建议或计划的文件。③有关违法或诉讼的事件。④一种长条形的桌子。(填序号)我把一本没有读完的书放在书案上。()一起入室杀人案正在审理中。()我的行动方案得到了班主任老师的批准。()学校要求各班级整理好各种档案备查。()
三、运用已掌握的关联词语填空。(6分)1.()我不是班级干部,()我也要关心爱护班级。
2.()有了这奇山异水,()张家界便成了植物的宝库。3.()明天不下雨,我们()去游玩。4.()你学习再好,()不能骄傲。5.()刻苦学习,()能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6.这座桥()结构坚固,()造型优美。
四、使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5分)1)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坏的作风。
2)李明穿了一件红上衣和一顶白帽子,挺精神的。
3)老师每次提问,小花同学总是第一个首先举手。
4)今天的天气十分烦热。
5)小足球比赛增加了各班同学之间的友谊。
五、佳句模仿秀。(照样子写句子并指出例句运用了什么写法)(2分)例句1)那株枫树竟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在晨风中垂头无语。()例句2)那细小的禾苗密密地排在一起,好像一张多绒的毯子。()
六、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0.5×20=10分)
()然()新()首()步()心()目()所()闻 藕()丝连()盆大雨 安()无()莫()其()余()绕()得()忘()心()神()
七、对对子,看谁对得好(5分)
1)上:大漠沙如雪 下:
2)上: 下:万里可横行
3)上: 下:锋棱瘦骨成
4)上:何当金络脑 下:
5)上: 下:飞入寻常百姓家
八、历史上有许多关于马的故事,形成很多有趣的典故和成语,把你知道的至少写5个。(5分)
九、将课题与相应的内容连起来。(5分)推敲 阎肃 改革开放 千锤百炼为一“绿” 陈树青 僧敲月下门 天马 深圳 春风又绿江南岸 唱脸谱 王安石 马踏飞燕
这儿是一座村庄 贾岛 北京歌剧
十、阅读训练(6+18=24分)
(一)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1.当今世界有什么特点?请你从文中找出用来形容的三个词:、、。2.找出给你启发最深的一句话,抄在下面:
3.将能说明“能者为师”这个道理的句子抄在下面:
(二)____________________ 许多年以前,有三个士兵从战场上归来。他们又累又饿,来到了一个村庄。由于连续的战争,村民们的收成很不好,他们赶紧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食物藏了起来,然后,到广场上去看那三个士兵。他们哀叹缺衣少食,不能招待士兵们饱餐一顿。
士兵们窃窃私语了一会儿,一个士兵说:“你们没有东西给我们吃,不过我们却有让大家共同分享的东西:我们有一个诀窍,能用石头做汤。”
村民们感到非常好(hào hǎo)奇。不久他们就点起一堆火,架上了一口全村.最大的锅。士兵们往锅里放上了三块光滑的石头。“这个,一会儿就能煮成美味的汤。”第二个士兵说,“不过,要是放上点盐,再来点芹菜,它的味道就会更加鲜美。”一听这话,一位村妇说:“太巧了!我正好想起来什么地方还剩下了一点呢。”村民们一个个想起了什么东西。不一会儿,萝卜、牛肉、奶酪纷纷添到了大锅里。在大家坐下来准备喝汤的时候,有人推来了一桶酒。
村民欢聚在广场上,他们一边吃一边跳舞、唱歌,直到深夜。第二天早晨,当三个士兵醒来时,发现村民们全都站在他们周围,还有一背包面包和奶酪。“你们给了我们最宝贵的礼物:用石头做汤的诀窍,”一位长(zhǎnɡ chánɡ)者说,“我们.会永远牢记在心间的。”
第三个士兵对众人说:“其实也没有什么诀窍。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人人都拿出一点东西来,就可以办成让大家分享的宴会。”
1、给本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__________”上。(2分)
2、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1分)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4分)近义词:珍贵()
秘诀()
反义词:否定()
丰衣足食()
4、请你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村民对待三个士兵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村民们给三个士兵吃的、喝的,为什么还要感谢他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说你从短文得到什么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作文:童年有太多太多值得自己回忆的事。想起这些事,你就感到高兴、幸福,还是后悔、难过呢?请你选择一件生动具体的事写下来,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语句通顺,标点准确,书写工整。题目自拟,字数在400字以上。(24分)
第三篇: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饼》教案
《分数的意义——分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一,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说理,从活动中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
2、通过活动二,让学生在教学活动遇到疑惑时,学会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3、通过活动三,能正确读写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了解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
4、通过活动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利用数学解决问题,总结方法规律。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
【教学过程】
活动
一、出示情境,思考回答问题
1、出示学习材料,提出问题,激发学习欲望。
①大师兄化缘到了8张饼,要平均分给4给人,每人分到多少张? ②二师兄化缘到了5张饼,要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多少张?
2、遇到疑惑,尝试解疑,学会数学思考。
——你能利用手上的圆纸片画一画,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吗? ① 独立探究,写出研究过程。② 小组交流,各自修正。③ 全班展示,评价结果。④ 教师追问,深化认识。
问:(1)可以确定师徒四人每人手上至少能分到几张?——饼数比人数多;
(2)这几种分法都把谁看做了整体1呢?——1张饼就是整体1。(3)按照大家的方法,每人平均可以分到1张还多4张,合起来1用分数可以表示成多少?(14)像这样的分数我们把它叫做带分数,读作:一又四分之一。
活动二:遇到麻烦,解决疑惑
51、我一张一张地分,从图上看每人怎么分到了20?
——(孩子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新的疑惑,学会思考,敢于尝试)(1)独立思考,想一想这说法对吗?(2)全班分享交流想法。
问:(1)把谁看做了整体1呢?——5个饼;
(2)5个饼一共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呢?每人分到几份?——20份;5份。
活动三: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的特点。
1、观察真分数、假分数,说一说有什么特点? ①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 ②假分数的分子等于或大于分母
2、你能写仿照他们的特点,分别写出两个真分数和假分数吗?
3、小组交流。
(1)大家写的都正确吗?(2)有错误的马上更正。
活动四:独立练习,巩固新知
(1)出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2)核对答案,各自修正
(3)从“数轴”上你有什么发现吗?(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4)巩固练习
练习一:课本练一练2——巩固练习; 练习二:课本练一练3——应用练习。
活动
五、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1、从学习过程上总结
2、从知识点上总结。
板书: 分数的意义——分饼
第四篇: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单元计划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生产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3、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4、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
5、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单元重难点: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与公倍数、约分与通分、比较分数大小等知识;难点:体会在不同整体下,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样的道理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关键:联系实际情境、借助直观,弄清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学习分数的再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与公倍数、约分与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
3、学生善于形象思维,不善于抽象思维,对分数有一些现成的经验,对于分数的认识系统的认知。
【课时安排】 共22课时
分数的再认识
(一)备时: 授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重点难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教具准备: 课件 两盒铅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新课。
现场组织活动: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枝。
师:这里有两盒铅笔,你能从每盒铅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准备怎么拿呢?
生1: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生2: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除以2,也就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1/2。
学生活动,一位学生拿出3枝笔,另一个学生拿出4枝笔。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或者说你能提出问题吗? 生:他们拿出的枝数不一样多,一个是3枝,一个是4枝,这是为什么呢?
师:他们两人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铅笔枝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学生小组交流,再全班反馈。
生:我们认识两盒铅笔的总枝数不一样多。生:有可能数错了。
师:现在大家的意见都认为是总枝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吗?
师:告诉大家总枝数是多少,1/2是多少枝。生1:全部是8枝,1/2是4枝。生2:全部的铅笔是6枝,1/2是3枝。
师:真的是不一样多,一盒铅笔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铅笔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总枝数不一样多),所以1/2表示的具体的数量也就不一样。
二、练一练
1、看数学书说一说,小林和小明一样多吗?笑笑和小红一样多吗?说说理由。
2、画一画,说说画法对吗?为什么?还有别的画法吗?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1、2、3,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2、第4题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想法,必要时可以举例说明。3.第5、6题独立完成,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板书设计:
分数的认识
8支铅笔装 1盒 1/2盒=4支 6支铅笔装 1盒 1/2盒=3支
分数的再认识
(二)备时: 授时: 教学目标: 从度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2、结合制作“分数墙”的活动,认识分数单位。重点:认识分数单位。难点: 分数单位是由分母决定的。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
十拿九稳()
我们在度量长度、面积时使用过单位,整数有计数单位,同样分数也有它的单位,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分数,学习分数的计数单位。(板书:分数的再认识
(二)(出示教学目标)
二、进行新课:
同桌合作完成教材65页内容1 即用附页3中图1的纸条,;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和宽是多少?
教材65页 “分数墙 ” 填一填、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合作,教师提示得出:
把一行的长度看作整体“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1份就是几分之一,几分就是几分之几
2/2 > 1/2 2/3 > 1/3 3/4 > 2/4 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越大,分数就越大。1/2 > 1/3 > 1/4 > 1/5 把整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1份就越少,也就是说分子都是1,分母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小。这样一个整体可以无限分下去。
像1/2 > 1/3 > 1/4 > 1/5 > 1/6,…这样的分数,表示把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分数叫作分数单位。
既然这样的一个整体可以无限分下去,那么分数单位有无数个,最大的分数单位是1/2。
当堂练习:(1)填空
1等于()个1/2,()个1/3,()个1/4,(/5,()个1/6,…。
2个(),3个(),4个(),5个(),6个(是1。
(2)判断:不同的分数,分数单位一定不同。()
三、归纳总结:根据板书归纳总结
四、板书:
1/2 > 1/3 > 1/4 > 1/5 分数单位 :1/2
五、练习:66页练一练2、3题
六、作业:66页练一练1、4题和相关配练
1),…)个 分饼
备时: 授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了解带分数和假分数的关系。重点难点:
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了解带分数和假分数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课件及剪刀、纸片等。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等知识,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给分数分类的知识。
二、新课
1、把下面各分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1/
3、2/
3、3/
3、6/
3、7/
6、8/
6、8/
6、11/6 2.观察直线上各分数.
(1)找出比1小的分数写在 里,找出等于1或比1大的分数写在○里。
(2)我们是以什么为标准把直线上的所有分数分成两类(组)的?(以1为标准划分的.)
3.说一说,里的分数为什么比1小,○里的分数与1又是什么关系?
(从这些分数在直线上的位置看出来的.因为像1/
6、1/
3、2/3……这些分数在直线上的位置都不到1,所以它们都比1小.而像7/
6、11/
6、13/6这些分数在直线上的位置都超过了1,所以它们都比1大.3/
3、6/6的位置正好就在1上,所以它们与1相等。)
(这样想的,里的分数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若干份,取的份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它们都比1小.而像○里的分数也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但取的份数已经超过了单位“1”或等于单位“1”,所以它们比1大或等于1。)
4.找真分数、假分数的特征。
我们已经从直线上直观地看出了 里的分数位置都在1的左边(不到1),所以它们都比1小;○里的分数位置有的在1的右边(已经超过1),有的正好在1上,所以它们有的比1大,有的等于1.那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比1小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点,比1大的分数或与1相等的分数又有什么相同点?能把你观察结果告诉大家吗?(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很好.像这些小于1的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比分母小.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我们称它为真分数.所有的真分数都小于1(板书:真分数<1)。同学们自己能举出几个真分数吗?
教师:○里的分数我们称它为假分数,谁能像老师说真分数那样把这些假分数的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试试看。
(板书:假分数≥1)
教师:同学们要特别注意的是假分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分子比分母大(它们都大于1),另一种是分子和分母相等(它们等于1).后一种情况往往容易被忽略.请同学们自己举出几个假分数的例子来.
注意:看看学生举例中有没有等于1的假分数例子,如果没有,则要提醒学生举出这种例子。
5.自学,(1)进一步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2)提出自学中的问题请同学或老师帮助。
①真分数都小于1,可不可以说小于1的分数一定是真分数呢? ②我看出8/4这个假分数实际是2个圆,我可以把8/4写成2吗? ③真分数、假分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④人们划分真分数、假分数的标准是什么?
教师: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把分数分成真分数和假分数两大类的标准是什么?
学生:我知道.我们是以1为标准来划分的(指黑板上的直线),真分数全都比1小;假分数都大于或者等于1。
思考:(1)什么条件下,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2)把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化成整数的根据是什么?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什么叫真分数,什么叫假分数,还知道了把分数分成这两大类的分类标准是1,并且还自己学会了怎样把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化成整数,真是不简单!下面让我们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练习,看看哪些同学记得牢,做得好。
三、课堂练习
独立练习:课本“练一练”,做完后集体讲评。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
(这节课学的是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我们采用了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通过填写、观察、比较,找出了真假分数的特征。)
板书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 真分数<1 假分数≤1
分数与除法
备时: 授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习重点: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习难点: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习流程:
一、引入门:
想一想:
1.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几分之几?如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几分之几?(用分数表示)
2.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几个人分一堆东西的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表示,几个人分一个苹果可不可以也用除法来表示呢?
二、学习窗:
1.仔细阅读课本第39页上面的情境图与文字内容,并思考提出的问题。
(1)动手分一分
(2)根据图片,列出除法算式并根据分的结果写出算式的得数(3)3÷4不能得到整数,我们又是怎么办的呢?(4)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汇报下列问题: ①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分数的分子为(),分母为()。被除数÷除数=----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②如果用字母代替数,a÷b=()(b不能为零)除数不为0,也就是分数中的()不为0.2.集体交流展示小结本节内容。.三、体验室
1.课本39页第1题,并各举2个例子与同桌交流。2.课本39页第2、3题.①自己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方法。②尝试练习:40页2、3题
③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先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作带分数的()部分,分母不变,余数作带分数的()部分。
带分数化假分数,分母不变,用()×()的积再加()作分子。
3.交流展示:
四、思考台:
1.我会算
5÷9= 6÷11= 7÷8= 5÷13= 7÷7= 7/9=()÷()5/7=()÷()9÷13=()÷()2.第42页第2题。
五、延伸桥: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基本性质
备时: 授时: 学习目标:、能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理解分数基本性质,运用分数基本性质解题。、提高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观察能力。学习重点: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学习难点: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学习流程: 口算训练:
120÷20 =
(120 ÷10)÷(30 ÷10)= 320÷40=(32O×3)÷(40 ×3)=
一、引入门 1.60÷30=(60×2)÷(30×2)=(60÷2)÷(30÷2)= 在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或者()相同的数(0除外),()不变。
2.9÷17=()分数
3/4=()÷()()÷8=()/8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我们知道分子可以看成(),分数线可以看成(),分母可以看成(),分数值相当于除法中的()。
二、学习窗:
1.阅读课本43页,完成“做一做”。(1)分别写出三个分数。
(2)因为涂色部分一样大,所以这两组分数可以用()号连接。写出三组分数。
(3)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探究规律:
① 从左到右观察上面的式子,分子、分母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分数的大小怎么样?
②从右到左观察上面的式子,分子、分母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分数的大小怎么样?
③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0吗?为什么?
④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整理的方法把上面的内容用一句话简明的叙述出来吗?
三、体验室
1.集体交流展示,小结规律。
(1)对照说一说的规律把刚才自己叙写的内容,看有不合适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笔纠正过来。
(2)观察前面的温故知新你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原来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非常相似?为什么?
四、思考台:
课本44页第1、2、3题。
五、延伸桥: 1.课本44页第4题。
找最大公因数
备时: 授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会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习难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教学具准备:课件 学习流程: 口算训练
0.31÷3= 10.5÷5= 14.7÷0.7= 20÷0.5= 9.6÷1.2= 3.44÷2= 65÷0.3= 9.9÷11= 2.8÷2= 0.96÷3=
一、引入门:
1.说一说3、4、8和9的所有的因数,并指出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几,最大的因数是几。
2.填一填:
8=()×()=()×()
12=()×()=()×()=()×()8的因数有:--12的因数有:--------
二、学习窗:
1.仔细阅读课本45页,完成课本(1)、(2)、(3)
(1)填一填12和18 的因数并用集合圈的形式表示出他们的因数。
温馨提示: 12独有的因数写在左边,12与18两个的因数里共有的因数写在中间,18独有的因数写在右边。
(2)()是12和18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三、体验室
1.集体交流展示小结方法。2.尝试练习课本78页第1、2题
四、思考台:
课本78页第3、4、5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检查,交流4题的找法。
思考:什么是互质数?当两个数是互质关系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当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五、延伸桥
完成课本78页的《数学探索》
约分
备时: 授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直观图,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叙述约分的概念;
2、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以旧引新。1.说出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
(1)说出下列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4/24 30/60 20/25 6/21 1/2 4/5 1/6 2/7(2)仔细观察上面两组分数,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发现第二行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只有1)3、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最简分数,并举例说明。
4、出示题组练习一
填空:
(1)分子和分母只有(),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
(2)6/
8、1/
3、13/
52、7/9中,最简分数有()
(3)分数单位是1/8的最简真分数有()
二、自学尝试,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如果一个分数不是最简分数,我们可以进行化简,这个过程叫约分。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是约分。(出示课题)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纲认真阅读课本,有疑难问题可以请教小组同学,共同探讨解决。
自学提纲:(1)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约分的意义。
(2)约分的依据是什么?
(3)约分的方法有哪些?
2、小组交流。
三、小组汇报展示
四、启发点拨
重点点拨解决:
(1)约分意义的关键之处:分数大小相等,分子分母比较小。
(2)约分结果为最简分数。
(3)找到约分的简便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
五、拓展练习
1、判断题:这是小马虎学习“约分”这课后所写的数学日记,请大家评价一下他说的对不对:
今天,我学了约分,知道了约分是把一个分数变小的过程()。约分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的()。我还知道了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最简分数(),像2/
5、1/8和7/7这样的分数都是最简分数()。
2、比比看,谁是“约分大王”。
按约分格式将下列的分数约成最简分数(笔算约分)6/12 16/24 15/35 16/40 25/100
4、思维训练:把一个分数约分,用2约了两次,又用3约了一次,最后得 5/6,原来这个分数是多少呢?
找最小公倍数
备时: 授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2.掌握求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3.会求一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习重点:掌握求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学习难点:掌握求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教学具准备:课件 学习流程: 口算训练
1.2×0.4= 0.6×0.9= 3.4×0.3= 5×0.6= 4.5×2= 0.03×0.5= 1.6×0.3= 0.23×3=
一、引入门:
1.怎样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9和18
15和21
7和9
4和24
二、学习窗:
1.阅读课本P81页,想一想:
(1)完成P81上面表格中的标记。4的倍数有(),6的倍数有(),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有(),其中最小的一个公倍数是(),叫做4和6的()。
(2)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它们的()。
温馨提示: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试着用集合图来表示50以内4和6的公倍数。(4)完成82页练一练1题。
(5)练一练2题,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方法,提示:运用列举法
2.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1)自己阅读52页读一读。(2)教师讲解短除法格式及方法。
(3)小结方法:用短除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先用两个数的公有的()去除,除到两个数的商是()为止,然后把()和()相乘起来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只把()相乘起来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三、体验室
1.21的倍数是()18的倍数是()21和18的最小公倍数是()。
2.16的倍数是()18的倍数是()16和18的最小公倍数是()。
四、延伸桥:
观察3和6是()关系
3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
两个数是()关系时,()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4和12 7和21 5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5和7两个数(),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时,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如:4和9 5和12
分数的大小
备时: 授时:
学习目标:
1.探索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大小。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用分数描述有关现象。
2.知道通分的含义,并掌握通分的方法。学习重点:掌握通分的方法。学习难点:掌握通分的方法。学习流程: 口算训练
7.2×0.8= 0.56÷28= 24÷15= 0.325×100= 6×3.4= 0.36÷0.4= 8.65×10= 2.5×8= 0.62-0.32= 0.64÷0.8= 0.35×0.6= 0.56÷0.7= 1.4×0.5= 0.72÷3.6= 3.08×0.01=
一、引入门:
(以2人小组复述回顾下列内容)1.分数的基本性质。
2.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3.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学习窗:
阅读课本第83页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操场和教学楼谁的占地面积大呢?你是怎样比较的?把你的方法写下来。(小组交流,汇总方法。)
2.填空。
把()化成(),并且(),这个过程叫作通分。通分的依据是()。
3.比一比宿舍楼和教学楼谁的占地面积大?
4.将5/6和8/9通分,并与同学交流你的方法(小结:通分一般以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三、体验室
课本84页第1题
四、思考台
课本84页第2、3、5题
五、延伸桥: 课本84页第4题
第五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
第一单元 倍数与因数
复习重点:
1、数的世界 2、2、5的倍数的特征 3、3的倍数的特征
4、找因数
5、找质数
6、数的奇偶性
开课前以趣味数学智力题热身:
算年龄:
小明的爸爸今年50岁,小明今年22岁,请问再过多少年以后小明爸爸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2倍?答案:6
找规律:
(1)1,5,9,13,(),21,2517
(2)1,4,9,16,()36,4925
(3)1221,2332,3443,4554,()5665
开锁问题:
用外观一模一样的钥匙试开10把锁,最多试多少次,就可以分辨出哪把钥匙配哪把锁的?9+8+7+6+5+4+3+2+1=4
5Part1: 数的世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 1-100 的自然数中,找出 10 以内某个自然 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教学过程:
1、引例:在乘法 5×4=20 中,5 和 4 是什么数?20 是什么数?它们之间有怎样 的关系? 发现:5 和 4 是乘数,20 是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乘数×乘数=积 指出:由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当我们探讨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可以说 20 是 4 和 5 的倍数,4 和 5 是 20 的因数。
2、总结概念:
因数:整数A乘以整数B得到整数C,整数A与整数B就称做整数C的因数。倍数:整数C就为整数A与整数B的倍数。
3、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 存的。
4、练习:
说说下列式子中的因数、倍数
7*5=3554%6=9
Part2:
2、5的倍数的特征
1.让学生经历探索 2、5 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 2、5 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判
断 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2. 知道奇数与偶数的含义,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3.在观察、猜测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 2、5 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迅速作出判断。
教学过程:
1、引导:5的倍数的特征(5、10、15、20、25、30…..)个位是 0 或 52的倍数的特征(2、4、6、8、10、12……)所有偶数
2、根据2的倍数的特征,引出奇数、偶数的含义
偶数:整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偶数可用2k表示,这里k是整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奇数可用2k+1表示,这里k是整数。
3、是2且是5的倍数 有什么特点?(个位数是0)
4、练习:
判断下列数 是2或5的倍数 还有是奇数或是偶数5、32、70、56、6
5Part3:3的倍数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观察发现 3 的倍数的特征。
2、能够运用 2、3、5 的倍数的特征,迁移类推出其他相关倍数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观察发现 3 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 2、3、5 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1、观察下列数,圈出能被3整除的数***14830
引导:
1、个位数与十位数没有特征
2、由学生答 特征在哪里(每位数相加所得的数可以都能被3整除)
2、练习:
在上述数字中,选出满足下列要求的数
(1)是 3 的倍数。45 87 36 54 48 30
(2)同时是 2 和 3 的倍数。36 48 30
(3)同时是 3 和 5 的倍数。45 30
(4)同时是 2,3 和 5 的倍数。30
Part4: 找因数
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 考
问题的能力。
2.在 1—100 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1、12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并凑成长方形,求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 * 宽
两两因数相同 选择其三:1×12=122×6=123×4=12
提问12 的因数有哪些呢?11226342、拓展
拼长方形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拼的方法就是找因数的方法。先摆 1 个,横着摆 12 个,因数就是 1 和 12。
先摆 4 个,摆 3 排,因数就是 3 和 4。
先摆 6 个,摆 2 排,因数就是 2 和 6。
课后完成任务:
分别找出 9 和 15 的因数呢
3、把40盘花分成几份摆在学校里装饰校园,每一份都由相同盘数的花组成,可以怎么分配。
每1盘花放在学校的40个地方,或者40盘花放在学校的1个地方。每2盘花放在学校的20个地方,或者20盘花放在学校的2个地方。410104
5885
40的因数有哪些?(每种分发都是40的因数)
这个问题在生活中也很常见 比如排桌子 栽树 为了美观,我们都会尽量找个看起来和谐的排列方式。类似的例子很多,我们要学会善于在生活中发现数学!
Part5:找质数
教学目标:
1.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 造。
教学过程:
1、上面讨论了一些数,都有好多的因数,12、40
但是观察下面的数:11、13、7、23、5…….它们的因数(约数)都是什么?
2、质数(素数)1和此整数自身外,没法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
合数:指自然数中除了能被1和本身整除外,还能被其他的数整除的数。1和0既非质数也非合数。
3、练习题: 分类,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是合数、、25、、49、、51、63、74、36、33、、、70、、1、4、做个小游戏
假如你们是国家情报局的一份子,为了安全起见,我们不能把密码直接说出来,所以通过相互打暗号来猜出密码。现在我就要说暗号咯,大家动手记好啊!
所有数字都是1~9之内的数
(1)10 以内最大的既是偶数又是合数。8
(2)10 以内最小的既是质数又是奇数。3
(3)10 以内最小的质数。2
(4)10 以内最大的质数。7
(5)10 以内最小的合数。4
(6)这个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1
(7)10 以内最大的偶数。8
(8)10 以内最大的既是奇数又是合数。9
大家都成功破解了吗?
Part6:数的奇偶性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了解奇偶性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 题。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结合学习内容,对学 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 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1、大家应该都学过奇偶性了,记得奇偶相加减的结果吗?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个偶数 +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个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偶数2、2+4+6+8+……+98+100=奇数还是偶数?
2(1+2+3+4+…...+49+50)2是结果的因数 也就是说结果是2的倍数 之前提到了2的倍数的特点是任一的偶数
4、实际问题:
1、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一次,杯口朝下。翻动两次,杯口朝上…… 翻动 10 次呢?翻动 100 次?10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