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教育
数学教育课程改革凸显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与应然性,HPM教学设计能力是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教师的HPM教学设计能力,成为数学教育界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者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与策略入手,分析教育工作室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独特优势和HPM教学面临的问题,针对一个数学教育工作室开展了HPM设计研究。通过分析HPM教学设计、实施过程对数学教育工作室、教师以及HPM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者总结归纳了HPM设计研究的作用、意义和产出的具体成果。研究对象是一个数学教育工作室及其8位成员教师。工作室8位教师,除主持人(一位教学名师)和一位具有“市教坛新秀”称号的教师,没有直接进行HPM教学设计外,其余6位教师都参与了HPM教学的三轮设计、实施、改进、完善的过程。研究的主要问题是:1.HPM设计研究过程对数学教育工作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HPM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循环过程在哪些方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3.HPM视角下的数学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4.通过开展HPM设计研究,能获得哪些具体成果?本文以设计研究方法为主,辅之以叙事研究方法和参与式行动研究方法。从每一课题第一轮的HPM教学设计,到“设计→执教→干预→修正”过程中的集中评课、研讨,为教师提供修改建议等一系列活动,研究者始终参与其中。通过课堂听课、深度访谈、自评问卷等多种方式收集相关研究数据,经过对数据进行量的统计与质的分析,获得研究结论,并以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种方式呈现研究结果。纵向比较针对参与设计、执教的每一位教师在三轮设计、改进的循环过程中的前后变化。横向比较则针对工作室教师及工作室外围教师基于HPM设计的专业成长的比较。本研究以“促进高中数学教师的HPM教学设计能力”为主旨,以高中必修和选修教材中六个专题的起始课为主线,设计开发“文化取向”、“探究取向”和“发生取向”三种HPM教学设计模式,从不同侧面展示,高中数学教学不同分支内容的HPM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模式,为高中数学起始课教学的HPM教学设计提供了范例。经过对参与教师进行跟踪研究,通过纵向比较我们发现,HPM介入数学教学后,6位教师的HPM教学设计能力逐步提高,从以附加式使用为主逐步过渡到根据教学需求选择不同的使用方式,从单纯追求使用量的多少,到根据教学需要,关注量和质的协调一致。与工作室外围教师的横向比较发现,他们的数学史知识、数学学科教学知识、融合数学史的数学学科内容知识、融合数学史的教学法知识、融合数学史的数学教学知识和教学科研能力显著优于外围教师,但数学知识、教学知识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的基本结论是:1.设计研究过程对于工作室的主要作用是:(1)促成了工作室活动开展的内容与目标定位;(2)促成了工作室教师培训策略的制定及实施;(3)HPM教学设计活动使工作室的学习活动富有实效。2.HPM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循环过程对教师的作用是:(1)对HPM教学的态度发生转变,由排斥到当作外加任务,再到接纳,直至最后由成功体验产生自主开展HPM教学的愿望;(2)教师的数学教学观念发生改变;(3)教师的数学观、数学教学观和学生观得到改善;(4)教师的HPM教学设计能力、沟通交流及合作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得到提升。3.HPM教学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是:(1)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2)通过建立跨学科联系,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更为全面;(3)培育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改变了学生的数学观和数学学习观。4.开展HPM设计研究的意义和具体成果是:(1)对其它工作室的计划拟定、活动开展等具有借鉴意义;(2)为中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三种HPM教学模式的六个教学案例,并给出了进行HPM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对HPM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是:(1)课题带动的设计研究对教师培训具有重要意义;(2)应重视职前教师的HPM教学知识与能力培养;(3)应持续、深入开展HPM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及案例开发。对HPM领域的后续研究展望是:(1)为教学的数学史原始资源的开发研究;(2)HPM与教师专业发展关系的持续研究;(3)HPM领域的实证研究及理论框架。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社会对高素质数学教师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大。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作为数学教师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数学教育研究的一项紧迫课题。数学教师具备什么样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既是影响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深化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数学教师职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还体现了我国数学教育对培养数学人才的定位。职前教师作为师范教育未来的主力军,担负着普及数学知识的重任。他们的数学教育观不仅决定着他们对数学教学目标的定位,对数学教学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他们所教学生的数学观。高师院校作为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专门场所,在培养职前教师形成良好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职前教师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的培养应成为高师院校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职前教师数学教育观的研究也应成为数学观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几年来,国内对于数学观的研究越来越多,涉及的方面有很多,例如关于数学观的本质、数学观的演变、数学观的层面以及数学观对数学课程改革的影响等等。然而,在我国现有研究中,探讨职前数学教师数学教育观的文献较少,也很少有探讨影响职前教师数学教育观的因素及怎样有效地转变职前教师数学教育观并使其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文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08级部分本科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对职前教师的数学教育观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调查发现,虽然职前教师认为问题解决主义的数学教育观对培养人的数学思维、兴趣和提高个人数学各方面的能力上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在中学数学的教育问题上,尤其是教学方式上,其数学教育观却处于工具主义数学教育观与柏拉图主义数学教育观之间。这说明,我们的数学教育理论与实际教学工作之间还存在着一些脱节。为了能较为清楚的探究影响职前教师数学教育观的因素,在进行调查之前,我们将影响因素预设为三个大类,即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和教育实习。调查结果表明,社会因素对职前教师数学教育观的影响较大。教育实习作为高师院校师范生所特有的经历,对其数学教育观的转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个人因素中对数学学科喜欢程度越高、对数学教师职业认同感越高的职前教师的数学教育观越合理,越能够做到有效地转变并使其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综上所述,职前教师的数学教育观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整体上来看,其影响因素是比较复杂和多样的。因此,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可以就某一影响因素继续深入下去。但是,每个个体的成长经历又是不同的,所以在研究过程中不能忽略个体的差异。
1902年,中国新学制的颁布,开辟了中国中小学数学教育现代化的道路。虽然从明末开始,西方的数学著作陆续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数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为推动中国数学的现代化,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却没能够改变中国传统的数学教育。新学制的颁布,使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传统数学教育思想发生了革命性变革。这种革命性变革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社会环境和文化教育环境、所产生的历史性影响、现代数学教育的中国化过程及其动力等究竟如何呢?本文主要以这些问题为切入点,文献研究方法为主,其他研究方法为辅,从以下几个方面系统地考察了1902-1952年间近50年的中国数学教育思想发展历史经纬。
一、在中国传统数学教育发展史的概述中,通过对中国传统数学经典著作《九章算术》来论述中国传统数学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等文化特征;通过《周髀算经》中荣方与陈子的对话以及南宋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杨辉的“习算纲目”中有关内容的介绍来阐述中国传统数学教学思想方法,与此同时亦阐明了中国传统数学教育的优点和缺点;借助学堂章程、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中的数学教育目的及教学法,论述1902-1952年中国中小学数学教育思想。
二、在对中国新学制下的数学教育制度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日本数学教育及其思想对中国数学教育近代化的影响。1.经过各种思想观念的碰撞后,中国引进和模仿日本数学教育制度。2.明确了王国维翻译的藤泽利喜太郎《算术条目及教授法》在中国数学教育史上的地位,并指出了《算术条目及教授法》是中国人首次接触到的数学教育理论著作,首次领会“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以及数学的理论形态和实用形态等思想。3.清末、民国时期,日本的数学教育从制度、教科书、教学法等全方位地影响中国的数学教育思想。这里详述了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小仓金之助的《算学教育的根本问题》中的数学的学术形态和教育形态、学校数学的融合主义、数学教育中的科学精神等数学教育思想。在此基础上,通过刘亦珩在“北平师范大学全国暑期理科教师讲习班”上的系列讲座和数学家陈建功的数学教育论著,深入地阐述了小仓金之助的数学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影响。阐明了刘亦珩和陈建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小仓金之助的数学教育思想的内在联系,进一步说明了日本数学教育思想对中国影响的程度。4.在论述日本数学教育对中国的影响时,阐述了赫尔巴特教授法思想经日本传入中国的经过,并且着重论述了赫尔巴特的数学认识论、数学教育思想及其对中国数学教育的影响。
三、在民国时期,美国数学教育思想对中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1.John Dewey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中国的影响。2.通过Arthur Schultze的《中等学校算学教授法》、D.E.Smith的《初等算学教学法》、George Polya的《怎样解题》等论著在中国的翻译传播来论述美国数学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影响。3.借助俞子夷和廖世承等教育家在较发达的上海、南京等地区分别进行的由美国传入的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等教学法的教学实验,来说明美国的教学法对中国的影响。
四、以数学教育目的、数学教科书和教学法的发展为视角,论述了中国使西方数学教育中国化的曲折历程。1.中国中小学所使用的数学教科书经历了翻译、编译、自编的过程,同时也有一些中小学直接使用外文原版数学教科书。在这种情形下,传统思想和现代思想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2.中国的现代数学教育理论的引进是从王国维翻译藤泽利喜太郎的《算术条目及教授法》开始的,从那时起,中国人开始逐步地翻译、编译和编写普通教学法、各科教学法、单科教学法和专门教学法等方面的论著。数学教学法经过这样的途径实现了数学教育思想中国化和自主创新的目标。3.通过对著名数学教育家吴在渊、余介石等人编写的数学教科书和相关论著的简单介绍,较系统、深入地论述中国数学教育工作者对西方数学教育的中国化的紧迫感和思想认识。中国数学教育史的研究虽然亦有关于数学教科书发展史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很少涉及到思想方面的内容。另外,以往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宏观或微观上的教育制度(学堂章程、课程标准)方面的研究。那么,中国近现代数学教育研究是从何时开始的,如何发展的,以及其特点如何,还没有人给予过系统深入的研究。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可概括为以下四点:第一,首次从数学教育思想史的视角来研究1902—1952年间中国的数学教育史。对中国数学教育的特点、形式和成果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并以史学史(或学术史)为研究视角,从理论上进行阐述。第二,通过挖掘、研究第一手资料,探寻中国数学教育思想产生的根源,即思想根源和文化根源,进而概括出中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数学教育思想为什么会有其不同的发展状况以及其历史特点有哪些。第三,系统研究了国外数学教育思想的中国化过程,主要从中国化的广度和深度上进行研究,这对中国今后的数学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中国化角度研究数学教育思想史这也尚属首次。第四,阐明了一些数学名词术语的演变情况及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问题。
第二篇:数学教育
数学教育心得
经历了为期8周的实习生活,我尝试到了身为一名教师的苦与乐,也深深地体会到了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在这些日子里总结出了几点,我能以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仪表,关爱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全力做好教学及班主任的每一项工作;同时,作为一名实习生,能够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完成我们的实习任务,希望我的这篇数学教育实习总结可以给大家作为参考范例。
我实习所在学校是河源市和平中学,实习基本内容包括三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1、课堂教学:完成教案数28份,上课数31节,其中3节重复课;
2、班主任工作:负责管理班级日常事务和组织班级活动;
3、教育报告: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
一、数学教学工作
我教的是高一(10)班的数学,由于只有一个班,所以我能够花更多精力去教好这个班。见面会上,指导老师陈敏能就跟我说:“这个班的数学很差的喔……”10班原班主任梁智创老师也跟我介绍了,这两年和中一直在扩招,招了好些择校生,今年高一年级有20个班,其中又按照学生的入学成绩将班级分为8个提高班和12个普通班,我们班是普通班,基础比较差的。经过两天向老师的了解,从成绩单的分析以及和学生的接触,确实,这个班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就对于函数这一部分的知识掌握得很不好,很多同学连怎样去判断函数都不会,很多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也不会求,对于分段函数更是无从下手,我觉得对于这一问题的出现,是学生对函数的概念不理解,没能抓住其重点以及其实质;还有就是很多学生告诉我他们连初中的数学知识都没有学会,对于这个状况,真的不乐观;还有学生向我诉苦:“老师,我初中数学都学得挺好的,为什么一到高中,我还是那么认真的学习,但是就是成绩跟不上去,很多题老师课堂上讲我听得懂,但是一让我自己做,又不知道从何下手了。”对于这些学生,我一边以坚定的语气鼓励他们:“不怕,万事开头难,高中知识相对初中知识可以说在难度上是一个质的飞跃,但只要你们咬牙坚持,不断地在平时学习的碰壁中摸索高中的学习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会慢慢地找到学数学的感觉了。”给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一边在心里苦苦思索着如何去帮助他们尽快地把学习方式从初中转变到高中来,适应难度较大的高中数学学习。
我主要通过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体现在平时上课和答疑时对他们的思路引导和方法总结上,基于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脱节较严重的状况,给他们那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补充,如十字相乘法、二次函数最值问题求解、二次不等式的求解等内容。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上课时注意学生情绪的调动;另外,还非常注重学生对学好数学的信心,我发现,很多学生对数学已经失去了信心,我会时常去鼓励他们,鼓励他们要自信。
第三篇:数学教育名言范文
数学教育名言
1、“天才=1%的灵感+99%的血汗。”---- 爱迪生
2、“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毕达哥拉斯
3、“数统治着宇宙。”----毕达哥拉斯
4、问题是数学的心脏————P.R.哈尔莫斯
5、数学自然科学的皇后。-----高斯
6、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普洛克拉斯
7、哈尔莫斯说:“数学是一种别具匠心的艺术”
8、米斯拉说:“数学是人类的思考中最高的成就”
9、培根(英国哲学家)说:“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
10、华罗庚说:“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
11、纳皮尔说:“我总是尽我的精力和才能来摆脱那种繁重而单调的计算”
12、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13、华罗庚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又说“要打好数学基础有两个必经过程:先学习、接受“由薄到厚”;再消化、提炼“由厚到薄””
14、苏步青(大陆数学家)说:“学习数学要多做习题,边做边思索。先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
15、牛顿说:“一个例子比十个定理有效”
16、托尔斯泰的分数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在谈到人的评价时,把人比作一个分数。他说:“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就越小。”
第四篇:数学教育叙事
数学教育叙事-------数学源于生活(乔玉清)
数学它源于实践,又用于实践。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正确方法,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一课时,我创设了以下情境: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两组题目如下:
优生: 638+ 198 3897— 5999 196+698 学困生: 638+200 3897—6000 200+700 比赛的结果当然是学困生的获胜,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道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意思,“气氛”比赛的不公平:两组题目中,加减整百整千当然简单一些。对差生我表扬了他的进步,鼓励他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美感,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的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反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益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情景创设的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学困生比优生算得块的意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发现题目特征,理解简便算法的实质是“凑整”。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二、教学中应该考虑学生更多的鼓励,对优势进行挫折教育。
学困生体现出荣辱不惊时我想到了网上讲的一个意义深刻的故事:一位老教师到市场上买菜,遇到当年他教育过的一个做小生意发财的学生,正在卖鸡蛋的学生热情地邀请老师去吃饭,老师说:“卖鸡蛋这样的工作里不觉得难为情吗?”学生说:“这和当年你教育我的情形相比,我觉得算不了什么”
这个故事主要讽刺了老师对待学困生教育行为,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正如学生比赛赢了也不敢伸张,是啊,我们真的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阳光,不仅让他们可以经受挫折,还能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康的人格。
从另一个层面看:学生得益最大的竟然是老师的关照,他在无数次的挫折和打击面前变得坚强,而这种品质将使他终身受益。所以挫折教育是人生重要的一课,而学习上的一帆风顺的优生,却很少遭受挫折,所以才会在一次不正规的比赛中哭泣。
回想起前一教学片段,教师对自己忽视尊重学生的无意识行为表示迁就,但是心里活动明显是倾向于优生。在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中,“优生”几乎是在“优待”中成长。身上存在害怕困难、承受能力差等特点。事实上,孩子们的一生中不遇挫折时不可能的。老师有责任早一点让他们具有免疫能力。让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从容不迫,不产生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面对挫折能够从容不迫是说教式无法得到的,儿童必须经历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还应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学生营造一种都能轻易满足的教育环境,更不要阻碍他们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难的机会。
数学教学叙事(星月川)
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更离不开数学,比如:早上买早点要用数学、一天的油盐酱醋等等要用数学、还有你家到学校有多远?„„都离不开数学。我经常对学生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我又强调:“你要想学好数学,语文不学好也不行,一道数学题不能读懂它的条件和要求,怎么分析解答呢?因此,语文也必须学好,凡是排在课表中的每门学科,大家都要力争学好。”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该班多数学生的发展比较全面,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要学会做人。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教学不能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这样恐怕就太不合时宜了。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是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伴随着新的课程的实施与推进,过去那种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一些教学方法正被淘汰,随之而来数学课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的!
教学叙事(严迎春)
那是发生在《乘法交换律》课上的事情。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去引导他们更好地猜测、验证与运用规律,根本没考虑另外的问题。没想到就是因为我的考虑不周,让我与学生在课堂上闹了点小小的不愉快。
上课了,我先出示两道生活实例:①妈妈买来一箱苹果,每盘放5个,可以放6盘,这箱苹果共有多少个?②陈老师给四年级同学买羽毛球拍,4个班平均每班买12副,共买多少副羽毛球拍?请同学们用多种方法来解答这两道题目?(现在想想这两道题还真是简单。)
学生当然能准确无误地分别用两种方法来解答这两题:5×6=30(个)或6×5=30(个);4×12=48(副)或12×4=48(副)。这样一来,我就可以顺利地引导学生来观察算式的特征,发现规律。其实,学生很快就能确切地把这条定律概括出来,我却让他们同桌说,小组说,一起说,反复说了好几次。(这个过程虽然很符合我事先设计的教学思路,但是不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倒是没考虑。再说这么简单的规律说得也太多了。)
接着,我又请学生举例验证,并把自己写的算式或文字向大家汇报,得到两个等式:5×6=6×5;4×12=12×4。最后,又回到说规律,请学生单独说,同桌互说„„说好后,揭示出字母公式。(此时,我观察到学生你看我,我看你,显得有些不耐烦。)
本课的主要流程结束了,进入运用定律、练习巩固的阶段,我可以轻松了。此时,我放眼望去,同学们都低头在完成练习,我心中窃喜。正在这时候,第四组最后的角落忽然传来一阵的争吵声,这吵声由轻到响,逐渐向整个教室蔓延开来。循声而去,原来是“数学精灵”。
教学叙事(车永峰)
在教完“认图形”这课后,我突发奇想,问孩子:“如果你是老师,你想给大家布置什么作业?”本以为才刚上二年级的孩子,是说不出什么的。但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的点子是如此精彩。
课堂还剩3分钟,我让愿意当小老师的小朋友自愿上去说。一双双小手高高举了起来,嘴里喊着:“我来,我来!”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赵恒亮,因为他的小手快举到你脸上来了,他学着我布置作业的样子,压低嗓音说:“小朋友们,数学就在我们家里,超市里,公共汽车上。今天回家后,到各个地方找一找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他滑稽的声音逗得全班哄堂大笑。但我却惊讶了,多么了不起的作业!孩子们真切地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他们想去生活中找数学问题,想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于孩子来说,这是多么宝贵啊!我马上表示非常赞同这个想法,他的脸上立刻露出了得意的微笑。
数学课代表程纬毅也不甘示弱,急切地想说出自己的想法。他拔高了嗓音说:“我希望我们的作业是回家当一回魔术师,变魔术给爸爸妈妈看。”我连忙赞同这个提议,这可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啊!课上,我把三角形变成四边形,又把四边形变成五边形 „„他们听得可入神了,他们希望把这些游戏也带到家中,边玩边学数学,这可真是个好主意。
一向内向的这回也举起了手,虽然手举得并不高,但我发现了,连忙请她上来。他胆怯地说:“老师,我想每个小朋友可以剪一些图形,然后考考爸爸妈妈,要求他们说出是什么图形。”这不正符合孩子们强烈的表现欲望吗?多好的作业啊!它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让学生在考爸爸妈妈的同时,加深了对图形的认识,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胡苛迫不及待地说:“老师,我家有副七巧板,爸爸说外国人叫它东方魔板。它可奇妙了。都是由一些我们认识的图形组成的。我建议小朋友都去买副七巧板,拼一些有趣的图案,明天再拼给大家看。”我连忙夸他知识丰富,趁热打铁地介绍了一下七巧板,并大加夸奖赵冠龙的建议,希望他们回去尝试拼一拼。
教学叙事(李永成)
做好后进生转化,是广大教师常抓不懈的工作。可有时又成了人们喊的口号。在一个班级真正能让一两名学生后进转先进绝非易事。需要教师认真的观察、分析、座谈、鼓励付出常人难以付出的劳动。而后进生转化工作应从草根抓起。
那年我教二年级,天真的孩子们是那么无暇。记得在开学不久,一名女同学悄悄的告诉我:某某同学哭了,她说明天不来上学了。我惊讶的说:“是吗?你知道为什么吗?”女孩回答说:“不知道,我问她她不肯说。”于是我悄悄的找到她问其原因,小女孩怯怯的说:“我笨,啥都不会。明天不想来了。”听后我为之震惊,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就承认自己笨,开学不到一个月就想要逃学,祖国的花朵还没有开就要枯萎了!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办?一种强烈的教师责任感驱使着我,看看你到底有多笨。
第二天把她从后面的座位调到了第一桌,从此这个孩子成了我特殊关注的对象,上课观察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找其座谈、打电话与其家长联系交谈。总结出学困原因如下。
1、学前和一年级基础差。大部分学生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能口算,而她计算起来非常困难。大部分同学能将1-6的乘法口诀背的很熟练并能准确的运用口诀进行计算。而她连3的口诀都记不准。
2、上课不听讲。倾听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一种能力。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课堂上让学生看黑板,大多数学生抬起了头。提高声音再说一遍看黑板,还有几个人没反应。教师大声叫他的名字,会把他们吓一跳,不知干什么?
3、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丢三落四。上学前不检查书包,书本无序排放,用时找不到。上课爱搞小动作。自习课不知自己该干么,没主见。胆小,不会的从来不问。
4、父母不在家和爷爷奶奶在一起基本上不做家庭作业。
找到了病根就要对症下药,通过几天的努力孩子有了实质性的变化。孩子的脸上有笑容了,课堂中善于表达了。见到师长主动打招呼,课下和同学们玩的很开心。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感谢那名同学悄悄告诉我。孩子是无辜的,教师在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下都应该留意一下孩子的一言一行,更应该对他们多一些体贴和爱心。
第五篇:数学教育工作计划
2014年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新舟镇杨录中学刘金
新学期开始,如何上好本学期的课,做好本学期的学校工作,特作很多的思考和以前感受,现特将本学期数学学科教学和生物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思想方面:
我能够积极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认真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必心得。按照学习要求,我要对一名学困生进行一对一的学习帮助,使其在学习方面有很大的进步。让我成为一个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人民教育工作者。
二、教学方面
从开学初,积极参加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认真的准备说课、备课、集体备课,认真的利用好每周一的教研时间。我认真的向其他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经验以及那种对学生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可以根据要求,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级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利用多媒体上课,让学生更加生动体会图形的变化。性质及判定的理解和掌握。对我做好课件有了更高的要求。资源的共享我参加了百度文库学习。让我有更大的进步。
为了上好一节课,我经常的上网查阅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时常和有经验的老教师研究教学环节。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的制作多媒体课件,复习阶段,我把每一单元的基础词语、重点内容用电脑打在屏幕上,使学生有个清晰的复习印象。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积极的回答问题,能够和学生积极的融合在一起,教学的任务顺利完成,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的理想。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不断的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坚持向老教师学习,本学期共听课20节,参加了2次教育教学理论讲座,坚持做好读书笔记,并将一些比较好的教学理念,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之中。和自己的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同时也帮助其他的老师制作课件,上网查找资料等等。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提高。要求自己做到:
1、任教的班级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在学校的评教评学中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3、在研究课和教研组的研讨课中,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辛勤的汗水和真挚的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在教学中学习,学习中教学让自己的教学有所进步。
2014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