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课程所介绍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流程的五个环节中
在课程所介绍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流程的五个环节中,您最难理解的是哪个环节,简单谈谈原因?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榆阳镇王家楼小学 曹业强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五个基本流程就是指“解读课程目标、分析教学内容、陈述教学目标、安排教学事件、开展教学评价”五个环节。我认为最难是教学评价。因为他与现实的评价有不同。
所谓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的活动进行的评价。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考试仍是评价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主要手段,一切向分数看齐,成绩不好,说什么都是空的,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困惑,用什么样的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才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技能的形成、能力的提高,使科学教学和其他学科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就课堂教学来看,科学以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科学探究为主,而这些恰恰是我们农村学校所不能做到的,没有专业教师,没有实验实习基地,甚至没有充足的实验器材,使得很多问题都只能纸上谈兵,落不到实处。因此当务之急是改变评价方法,改变评价理念,不要唯分数论。
第二篇: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五个基本流程就是指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五个基本流程就是指“解读课程目标、分析教学内容、陈述教学目标、安排教学事件、开展教学评价”五个环节。所谓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的活动进行的评价。从课堂教学任务上来看,教师要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和系统的计划,比如,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之间的配合,教师在整节课堂中的如何体现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如何整合有效课程资源、还有用什么方式组织学生参与课堂,都要在整节课的表现出来,而教学评价应该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因为评价对引导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也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和同伴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来。让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
我认为最难是教学评价。现在就结合自己的理解淡淡自己的一些看法:课堂评价语言广泛地用于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起着重要的鼓励和激励作用,积极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但长期以来,大部分的教师使用的课堂评价语言普遍存在着“单
一、不准确、低效”的问题。如何高效地使用课堂评价语言,真正起到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只认为教师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选用评价语言要准确;(2)使用评价语言要多样;(3)采用评价语言要有效。可是到具体运用时又当如何进行选择,如何恰当地落实。还真应当思考。
第三篇:科学设计有效教学环节
科学设计有效教学环节,精心打造高效科学课堂
教无定法,学无定式,只要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能有效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贯彻实施自主互助合作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值得推广与借用的优秀课堂教学模式。近几年来,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在教改实践中形成了多种教学模式。
一、激情导入,创设氛围
每一节科学课的课前导入是必不可少的,好的导语能深深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像一场精彩的戏拉开了序幕,那样就容易扣动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它是科学教学至关重要的步骤。也是科学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导语的设计不能离开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无论设计何种类型的导语,都要针对教学目标。
二、展示目标,明确要求 有了目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才能有追求和学习方向。教师设计目标要追求简洁、精要,要明确这节课所学的任务,学生在目标的引导下,才能明确自己要学的主要内容。才能使这堂课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三、拓展延伸,扩大外延
课本的课文仅仅是个例子、是个典型,在我们充分利用好这个例子的同时,我们要适当地做好课本的延伸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视野。拓展延伸要以文本为依据。我们要避免脱离文本。
六、先学后练,当堂检测 学了就要有一定的收获。检验这堂课目标的达成度。学习的有效性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及时进行当堂检测反馈。检测的题目可以多种形式。可以是课后的练习题、可以是课文的背诵、也可以是教师自主设计的小题目。总之,我们在教学时遵循模式,又不能拘泥于模式。不同的课要上出不同的特点。而不同的教师更要上出不同的特色,我们要提倡在基本模式的指导下。每个教师都绽放出自己独具魅力的色彩,使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的天空更加异彩纷呈、光辉灿烂。
第四篇:小学科学课程----杠杆教学设计
《杠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作出猜想,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原理,认识杠杆省力费力规律,并能运用杠杆原理认识一些变形杠杆工具。
2、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只有了解了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3、培养学生通过改变实验条件运用实验记录帮助分析实验现象的实验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演示器材:重物、竹杠、方凳、老虎钳、裁纸刀、镊子、杆秤、天平、玩具跷跷板等
2、学生实验器材:杠杆尺、铅笔、铅笔盒、螺帽若干、剪刀、白纸
三、教学活动设计
(一)问题情景引入
我们每个人的力气有大,有小。即使是大力士,遇到很重的物体也有很难搬动的时候。比如,学校买来一箱实验材料。哇,好重呀。你们谁能帮助老师搬动它?
请班上的大力士来。
师:为什么搬不动?太重了。
师:谁有办法? 生:老师,如果能利用工具,我可以把它搬起来。
老师:遇到难解决的问题就想到用工具,很聪明。你来试试。(女生利用一根竹杠和一只凳子,把重物撬离了地面。)
师:成功了。是这位女生的力气比刚才的几位男生都大吗?
生:不是。
师:谁帮了她的忙?
(二)研究杠杆的特点
1、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杠杆
师:杠杆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简单机械,像刚才这位同学撬重物的竹杠就是杠杆。别看它简单,里面蕴含着的科学道理还不少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杠杆,看谁能发现更多的科学道理。
2、提出研究问题。
师:研究之前,应该带着问题来研究才有收获。你想研究杠杆的一些什么问题?生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3、分组实验研究。
师:我们先来研究杠杆是怎样把物体撬起来的。
方法:是实验、观察、思考。请同学们拿出一只铅笔盒、一根尺和一支铅笔,按刚才这位女同学撬重物的方法,用尺撬一撬铅笔盒。(生用尺撬铅笔盒活动)
4、交流、整理。师:通过上面的实验研究,你认为杠杆是怎样把物体撬起来的?
生:(边演示边说)把尺垫在铅笔盒下,再把铅笔垫在尺下,在尺的另一端往下按,就能把铅笔盒撬起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整理:在杠杆中,我们把铅笔顶住尺子的地方叫做支点,手指用力的地方叫力点,放铅笔盒的地方就叫重点。师边说边画简笔画
(三)研究杠杆的省力规律
1、在上面的实验中,谁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铅笔放在不同的位置,要撬起铅笔盒,用力的大小不一样。
生:铅笔位置不动,手指在不同的地方按,用力的大小也不一样。
师小结:刚才通过大家的研究,就发现了铅笔放在不同的位置,要撬起铅笔盒,手指用力的大小就不一样。支点移动,力点不动,会引起手指用力大小的变化;支点不动,用力点移动,也会引起手指用力大小的变化。我们可以把研究的问题归纳为在什么情况下,杠杆比较省力?在什么情况下,杠杆比较费力?
2、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按教师演示的方法组装好杠杆尺后。在一边放一重物,另一边不同的地方放螺帽,分别记下使杠杆平衡时的螺帽数,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出示实验记录表,学生实验并记录。实验次数 支点在中间,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格数)支点到力点的距离(格数)螺帽数
省力(划√)
费力(划√)
3、汇报实验结果。与学生一起得出省力、费力规律。
在支点不动的情况下,力点离支点越远越省力。
在力点不动的情况下,支点离物体越近,离用力点越远,越省力。
在力点不动的情况下,支点离物体越远,离用力点越近,越费力。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简笔画板书)师:当支点离物体和力点之间的距离相等时,是省力还是费力?
师:像天平(师出示天平),它中间的刀口是支点,两边两个托盘,只有当两边的重量一样时,天平才会平衡。天平就是一种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四)应用与扩展
1、比比谁的力气大。
我们来用今天学到的杠杆做一个游戏,比谁的力气大。请班上的大力士上来,谁来挑战?选比较瘦小的女孩上来比。师:瘦小女孩要想获胜,应该怎么办?(支点离她要远,远到多少可能合适?这里也有规律,可以计算出来,我们以后再研究。这个问题留给爱科学的孩子。)
见机巩固支点、重点、力点以及省力规律。
2、挑战老师。
问小女孩儿,老师的力气比你们班的同学都要大,你敢和老师比试吗?
同学们给她出主意。支点尽可能离老师近点。
师:同学们用科学知识战胜了老师,真不简单。老师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老师的力气再大些,老师身上压很多重物,你能够把老师撬起来吗?(要把杠杆加长,即延长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如果把老师换成很重很重的重物,象地球一样重,你能用杠杆把地球翘起来吗?还真有人提出过这个问题:古希腊有位科学家叫阿基米德,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宇宙中,如果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杆子,我能把整个地球给撬起来。看来杠杆确实很神奇,能帮助我们做许多事情。
3、杠杆的应用。
你们知道哪里用到了杠杆吗?你还见过哪些杠杆或运用杠杆的地方?
公园里的撬撬板、天平、剪刀、老虎钳、开啤酒瓶盖的工具、指甲钳、老虎钳(铁丝)、裁纸刀、镊子、杆称。具体应用:把一张纸折4折以后,拿剪刀剪纸放在剪刀尖上很难把它剪破,放在剪刀口里面,就很容易把纸剪破了。
师:为什么放在剪刀尖不容易剪破纸,而放在剪刀口里就很容易剪破呢?
剪刀交叉的地方是支点,纸放在剪刀尖纸离支点远,就比较费力,放在剪刀口里,纸离支点近,就比较省力了。
在生活中,人们为了使工作更省力或方便,发明创造了很多机械,杠杆只是其中的一种。只要我们留心去观察,一定还会发现更多的科学道理。
师:你们还可以提出一些研究问题,开展研究,比如,杠杆有时省力,有时费力。人们用杠杆的省力规律制作了一些工具,像剪刀、老虎钳等,有没有用杠杆的费力规律制作工具的?如果有,制作费力工具有什么好处?欢迎你们继续研究,把研究过程及下来,我们到时候组织专门的科学探究实验研究成果汇报会。希望到时候看到更多同学的研究成果。
《滑轮》 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3.会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和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应用。2.对实际中的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4.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意识。
5.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用探究式学习法来认识滑轮的特点,并进一步熟悉用观察和对比的方法来研究问题。
教学用具:
滑轮2个、细线、200克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杠杆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2.举两个省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实例。
二、新课 1.引入:
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漫画,说说漫画的意思。2.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出示实验器材,提出问题:你能利用我手上的滑轮把钩码提起来吗?你怎样设计呢?
(1)学生在讨论后举手来讲台上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组装,并把设计的方法画到黑板上。
(2)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观察定滑轮、动滑轮拉钩码匀速上升时的示数,和钩码的重力进行对比。
(3)学生利用米尺来观察定、动滑轮拉钩码匀速上升时钩码移动的距离和拉力移动距离之间的关系。3.认识滑轮组
(1)提出问题:谁能把这两个滑轮组合起来再把钩码提起来呢?要求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演示,注意观察、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在黑板上画出绕线方法。
(2)提出问题:两次示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拉动钩码的绳子段数不同。
(3)提出问题:你能数出有几段绳子吊着钩码吗?学生观察、讨论后进行回答。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数绳子段数的方法是:数绕在动滑轮上和固定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拉力就是钩码重的几分之一。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动滑轮的重力不能忽略,所以在实验中得出的拉力并不是钩码重的几分之一,而是稍大于这个值。
4.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在黑板上画出段数分别是2、3、4、5的滑轮组的绕法图,让学生数数是几段绳子吊着物体。
学生观察四个不同的绕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得出关于绳子绕法的结论:奇动偶定。并且进一步总结出拉力移动距离和物体移动距离之间的关系。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观察生活、生产中有什么地方用到什么样的滑轮、滑轮组。
教学反思:
这节课按照新的设计方案实施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少同学觉得这种学习方法很好,他们不仅动手进行了实验,并且自己通过探究得出的规律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但是课堂中也存在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课堂时间不容易把握,有的学生想象能力不够,他们很容易想到定滑轮的绕线方法,但是在设计动滑轮绕线时,接连几个学生上来设计的方法都还是定滑轮,这样就浪费了一些时间,幸好后来有一个学生设计出了动滑轮的拉法,这样才避免了冷场。第二个不足是只有个别学生上台动手操作,大部分学生还不能亲自探究,如果把这个实验搬到实验室中,我想课堂效果应该更好,但是由于受其他因素的限制,没有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实验,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齿轮 教学设计
本课教科书包括三个板块: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拓展活动。其中,活动准备提示了课堂探究所必备的典型的实验材料:齿轮模型、泡沫板、刀子、萝卜、塑料棒,此部分属于学生课前探究性准备材料的过程。拓展活动中提示了一个建议性活动内容:研究玩具车或机械钟内的齿轮,探究游乐场中的娱乐设施运用了哪些简单机械的原理。此部分属于课下对活动过程的延续。活动过程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齿轮;二是做齿轮,研究齿轮的作用。同时,教材中还呈现了“空白记录表”,目的是让学生自主记录“我们的发现”。本课教科书在编写中体现了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并通过卡通人物的表情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显性呈现在教科书当中,使本课显得探究韵味丰足而又不失活泼、有趣、合谐,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研究专题及观点】
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研究的主要专题是“探究如何让学生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验知识与事物的形成、发展、变化过程,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动手的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的观点是: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应落实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并在活动过程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着力引导学生“从问题引入到问题结束”,让学生带着对问题的探究自行经历探究的过程,在对事物有了一定的结论之后,再通过探究中发现的问题,或是对结果的分析,引导学生产生新问题,并能够持续进行新问题的探究,将探究活动不断进行下去。
【设计思路】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我基本遵循教材编写的思路,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开始,通过谈生活中的齿轮引入课题,让学生先猜测齿轮的作用,带着“齿轮究竟有什么作用”的问题进入科学研究中,通过动手做齿轮,发现正常工作的齿轮应该具备的特点,通过实验发现齿轮的作用,最后让学生用获得的认识联系生活中对齿轮的应用。最后,通过“设想一个正常工作的机械钟表中至少要有几个齿轮?” 让学生产生新问题,在充满探究欲望之中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以促使学生课下继续探究。整个教学过程重点体现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的理念,以及让学生的探究活动从“问题中开始”,又从“问题中结束”,使探究活动更具完整性、细致性、科学性、持久性。
同时,我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细致归纳。通过一系列的探究体验活动,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步步体会到齿轮的特点,发现齿轮的作用。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还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我国在齿轮制造和应用方面的背景资料,以达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起对齿轮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的目的。齿轮 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目标】
1.在做齿轮的过程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研究齿轮作用的过程中,学会设计和制定实验方案,并养成做好实验记录的习惯。
3.探究齿轮这种简单机械的作用,了解使用齿轮能传递动力、改变力的方向及改变转动速度。【活动过程描述】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来了几个模型,知道是什么吗?
看来大家对齿轮并不陌生。那位同学来说一说,哪里用到了齿轮? 实际上,齿轮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和杠杆、滑轮、轮轴、斜面一样,也属于简单机械。那作为简单机械的齿轮在工作中会起到哪些作用呢?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猜一猜。【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都见过齿轮,对齿轮的作用也有一定的了解,尽管不全面,也不够准确,但这样的导入能唤起学生对齿轮这一事物的思考,为下一步活动做准备。】
二 探究活动一:做齿轮,感受齿轮的特点 1.激发做齿轮的兴趣。
齿轮究竟有什么作用呢?老师认为,只要你们做个齿轮模型体验体验齿轮的特点,再利用它来研究研究,就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你们能行吗?
【孩子们最喜欢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亲自体验做齿轮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在制作过程发现齿轮的特点,为齿轮作用的探究过程提供最直按的经验。】 2.学生动手做齿轮。
学生进行做齿轮的活动。(教师在结束前1 分利用课件上的小闹钟加以提示,让学生树立时间观念)3.转动自制齿轮,初步感受齿轮的特点。
请同学们互相配合,把你们的小齿轮组合起来,转一转,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把齿轮在泡沫板上进行固定、组装,并进行操作与观察,谈自己发现。
【学生制作的小齿轮普遍存在不够圆、齿不均匀,齿轮组合在一起时,相邻的两个齿轮不能互相咬合,个别同学还会存在固定齿轮时轴没有插在圆心上的问题,同时呈现用于做齿轮的材料也不够坚硬与结实等一系列问题。目的是通过此交流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意识到制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都会影响齿轮的正常工作。同时体会到正常工作的齿轮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三 探究活动二:利用齿轮模型 探究齿轮的作用 1.设计研究方案。
齿轮究竟有哪些作用呢?现在,我利用自制的齿轮模型,也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的齿轮模型来研究。你们准备怎样组装齿轮进行研究呢?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研究方案。
【为了避免研究的盲目性,保证探究的效果,有必要让学生在实验前对实验方法进行设想。】 2.探究齿轮的作用。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刚才设想的方法去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实验记录。(教师为学生提供实验报告单)“齿轮作用的研究”实验记录单 组装方法 我的发现 其他小组的发现
学生做实验,并认真填写记录单 3.汇报研究发现。
请各个小组汇报各自的研究和发现,同时还要注意把兄弟小组的研究与本组做对比,记录有价值的发现。①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
②根据小组的发现,结合其他小组的发现,再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出齿轮的作用。
(适时板书:传递力、改变转动方向、改变转动速度)
【学生实验的同时,教师将实验中的观察记录作为指导重点,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搜集观察实验中的大量信息,以便为学生互相交流、归纳结论提供事实依据。汇报中,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同时提醒学生要注意记录、积累别的小组的发言,体现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不仅知道了齿轮能传递力,还发现了它能改变转动的速度和运动的方向。四 拓展活动:创新设想 1.学以致用,科学猜想。
(出示一个钟表)同学看,这是一块普通的钟表,它的里面就有齿轮,齿轮的转动带动了钟面上的指针。请同学们想一想,要保证时针、分针、秒针向同一个方向也就是顺时针转动,你认为至少要有几个齿轮?它们是怎样组合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意见。
【这一问题,学生的意见可能各不相同,教师不给予肯定与否定,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回答中互相启发,碰撞思维的火花。这一设计的目的是将学生探究出的齿轮的作用在实际中进行应用。加深学生对齿轮的作用的认识,同时也渗透了培养学生善于用掌握的科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服务于生活。】 2.引出新问题,拓展延伸到课外探究。
钟表里究竟有几上齿轮?它们到底是怎样组合的?又是怎样工作的呢?那样组装有什么道理?还有没有更好的组装方法?这些问题请你们课下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解决它。下节课我们再来重点交流。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21.齿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齿轮》一课是青岛版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21课。本课教科书包括三个板块: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拓展活动。其中,活动准备提示了课堂探究所必备的典型的实验材料:齿轮模型、吹塑纸、刀子、胡萝卜、塑料棒,此部分属于学生课前探究性准备材料的过程。拓展活动中提示了一个建议性活动内容:研究玩具车或机械钟内的齿轮,探究游乐场中的娱乐设施运用了哪些简单机械的原理。此部分属于课下对活动过程的延续。活动过程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齿轮;二是做齿轮,研究齿轮的作用。本课教科书在编写中体现了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并通过卡通人物的表情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显性呈现在教科书当中,使本课显得探究韵味丰足而又不失活泼、有趣、合谐,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设计思路】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我基本遵循教材编写的思路,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开始,通过谈生活中的齿轮引入课题,让学生先猜测齿轮的作用,带着“齿轮究竟有什么作用”的问题进入科学研究中,通过动手做齿轮,发现正常工作的齿轮应该具备的特点,通过实验发现齿轮的作用,最后让学生用获得的认识联系生活中对齿轮的应用。最后,通过“设想一个正常工作的机械钟表中至少要有几个齿轮?” 让学生产生新问题,在充满探究欲望之中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以促使学生课下继续探究。整个教学过程重点体现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的理念,以及让学生的探究活动从“问题中开始”,又从“问题中结束”,使探究活动更具完整性、细致性、科学性、持久性。
同时,我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细致归纳。通过一系列的探究体验活动,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步步体会到齿轮的特点,发现齿轮的作用。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还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我国在齿轮制造和应用方面的背景资料,以达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起对齿轮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的目的。【本课教学目标】
1.在做齿轮的过程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研究齿轮作用的过程中,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并养成做好实验记录的习惯。
3.探究齿轮这种简单机械的作用,知道使用齿轮能传递动力、改变力的方向及改变转动速度。了解齿轮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难点】
1、学会设计和制定实验方案
2、探究齿轮这种简单机械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大小不同的齿轮、塑料齿轮模型、胡萝卜、吹塑纸、裁纸刀、细竹棍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图片,你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吗?(投影图片)看来大家对齿轮并不陌生。那位同学来说一说,生活中哪里用到了齿轮?
实际上,齿轮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和杠杆、滑轮、轮轴、斜面一样,也属于简单机械。那作为简单机械的齿轮在工作中会起到哪些作用呢?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猜一猜。二 探究活动一:做齿轮,感受齿轮的特点 1.激发做齿轮的兴趣。齿轮究竟有什么作用呢?老师认为,只要你们做个齿轮模型体验一下齿轮的特点,再利用它来进行研究,就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你们能行吗?
2.学生动手做齿轮。
学生进行做齿轮的活动。(教师在结束前1 分利用课件上的小闹钟加以提示,让学生树立时间观念)3.转动自制齿轮,初步感受齿轮的特点。
请同学们互相配合,把你们的小齿轮组合起来,转一转,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把齿轮在泡沫板上进行固定、组装,并进行操作与观察,谈自己发现。
三 探究活动二:利用齿轮模型 探究齿轮的作用 1.设计研究方案。
齿轮究竟有哪些作用呢?现在,我利用自制的齿轮模型,也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的齿轮模型来研究。你们准备怎样组装齿轮进行研究呢?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研究方案。2.探究齿轮的作用。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刚才设想的方法去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实验记录。(教师为学生提供实验报告单)3.汇报研究发现。
请各个小组汇报各自的研究和发现,同时还要注意把兄弟小组的研究与本组做对比,记录有价值的发现。①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
②根据小组的发现,结合其他小组的发现,再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出齿轮的作用。
(适时板书:传递力、改变转动方向、改变转动速度)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不仅知道了齿轮能传递力,还发现了它能改变转动的速度和运动的方向。四 拓展活动:创新设想 1.学以致用,科学猜想。
(出示一个钟表)同学看,这是一块普通的钟表,它的里面就有齿轮,齿轮的转动带动了钟面上的指针。请同学们想一想,要保证时针、分针、秒针向同一个方向也就是顺时针转动,你认为至少要有几个齿轮?它们是怎样组合的?(学生猜想)2.引出新问题,拓展延伸到课外探究。
钟表里究竟有几上齿轮?它们到底是怎样组合的?又是怎样工作的呢?那样组装有什么道理?还有没有更好的组装方法?这些问题请你们课下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解决它。下节课我们再来重点交流。
《未来的交通工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用几句连贯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写下来。
2、引导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画画未来的交通工具,并从中培养分工协作的精神。
3、在进行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用几句连贯的话向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未来交通工具”,并写下来。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彩笔、画纸、稿纸。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提问:今天你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来学校的?
2、揭题:这些汽车、火车、轮船、飞机„„都是我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板书:交通工具)
(二)、启发谈话
1、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
(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出租车、公共汽车、火车、轮船、摩托艇、汽艇、飞机„„)
2、你最喜欢哪种交通工具,为什么?
3、在这个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东西恐怕还没有,能给你喜欢的交通工具挑挑毛病吗?
(自行车:累、风吹日晒)(电动车:充电、电池污染、半路没电很惨)
(摩托车:速度太快、危险、冬天冷、雨天淋)(出租车、小车:贵、空间小、堵车、车位难找、晕车、尾气污染)(公共汽车:人多、挤、空气差、扒手多)(火车:定点乘坐不方便、慢、易误点)(轮船:慢、下雾停航、噪音、晕船、一旦发生水上事故不易抢救)(飞机:机票贵、晕机、噪音、关手机、一旦失事生还可能性极小)
4、教师小结:
以上的交通工具总的缺点是:
A、乘坐起来还不够舒适、方便B、在水上航行的不能上岸 C、在陆地上行驶的不能下水、遇到堵车他就没办法D、在空中行驶的还不够安全 E、没几样是能让小孩子驾驶的
你们能不能发明一种即让人乘坐起来舒适、想到哪儿就能到哪儿,不受海陆空限制的,特别是连小孩子都能驾驶的“未来的”交通工具?(板书:未来的)先2人小组讨论讨论。
5、指名交流:简单的谈谈自己的设想。
(三)、创意、绘画
学生开始创意、绘画,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创意
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小发明。学生评议,教师相机点评。
2、相互交流。
3、评选 “最佳创意奖”
(五)写话
写完后自己读一读,看看有无漏字或不通顺的地方,改一改。相互交流。
6、小结:
各位小朋友,不管你们的小发明能不能推向市场,能不能成为现实,今天,你们都是胜利者。只要你们敢想、敢做,终有一天,你们的梦想会成为现实
未来的交通工具
教学目标:
1.能用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事物,通过搜集、观察、交流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能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提出自己的新思路,培养创新精神。2.喜欢大胆想象;关心新科技的发展;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合作交流中的乐趣;能体会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
3.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和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知道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交通工具;能设计心目中理想的交通工具。教学重点:
用几句连贯的话向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未来的交通工具”,并写下来。教学准备:
1、搜集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制作成课件。
2、学生准备彩笔、画纸、稿纸。教学过程:
一、说说现在的交通工具
1、小朋友,老师知道你们去过很多地方旅行,现在谁愿意向大家说说,你们都到过哪些地方呢?是乘什么交通工具去的?(我坐——去————。)
2、你还能说出我们都没乘坐过的交通工具呢?
3、教师小结: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运输业从古代的人力拖拽发展到今天的航空运输,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岁月,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感受一下科学的不断发展。(1、陆地
2、水上
3、空中)在介绍汽车时,结合图片谈谈能源短缺问题和尾气污染问题。
4、在刚才的这些交通工具中,你最喜欢乘坐哪种交通工具?为什么?(自行车:小巧、灵活)(电动车:环保、方便)(摩托车:灵活、快速)(出租车、小车:舒服)(公共汽车:便宜)(火车:舒服、安全)(轮船:舒服、安全)(飞机:快速、舒适、不拥挤)
6、没有东西是十全十美的,那你觉得你喜欢的交通工具还有什么让人不满意的地方吗?(自行车:累、风吹日晒)(电动车:半路没电很惨)
(摩托车:速度太快、危险、冬天冷、雨天淋)
(出租车、小车:贵、空间小、堵车、车位难找、晕车、尾气污染)(公共汽车:人多、挤、空气差、扒手多)(火车:定点乘坐不方便、慢、易误点)
(轮船:慢、下雾停航、噪音、晕船、一旦发生水上事故不易抢救)(飞机:机票贵、晕机、噪音、关手机、一旦失事生还可能性极小)
7、是呀,以上这些交通工具总的缺点,概括起来就是:
1、乘坐起来还不够舒适、方便
2、在水上航行的不能上岸
3、在陆地上行驶的不能下水、遇到堵车它就没办法
4、在空中行驶的还不够安全
5、不够环保和节能。
二、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
1、但科技毕竟在不断地发展,这些缺陷也将会逐渐得到改善。今天,老师收到一封未来科技城的信。亲爱的小朋友:
你们好!
我是未来科技城的眼镜博士,我最近接收了一项任务,研究开发新型的未来交通工具。可我现在太忙了,一直抽不出时间。听说小朋友特别聪明,很有创意。所以我想请小朋友帮我一下,你们能不能设计出一种未来的交通工具?如果你有好的创意,请画张设计图,并在图下用几句话介绍一下它的名字、样子、优点等等。我在未来科技城等你们的好消息。再见!
未来科技城 眼睛博士
2010年6月1日
2、小朋友,请细细读读这封信。
(1)、说说眼镜博士请我们帮什么忙?(板书:未来的交通工具)(2)、还有其他要求吗?(板书:画、话)
3、大家有信心完成吗?好,先四人一小组讨论讨论,简单的谈谈自己的设想。
4、大家愿意把自己的设想变为图画和文字吗?那就快快动笔吧!生画图、写话。师巡视辅导。
5、作品展示。
三、小结
这节课,各位小朋友开动了脑筋,设计出了许多未来的交通工具,真不愧是未来的发明家。
其实呀,我们世界上的很多设计家也和大家一样,收到了未来科技城眼镜博士的来信了,他们也设计了一些未来的交通工具,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是(幻灯片出示)无人驾驶车、代人蹬车的机器人、带“鳞片”的电动太阳能豪车、堆叠式电动汽车、飞翔列车、太阳能风能列车、磁悬浮车等等。
老师相信,不管你们的小发明能不能推向市场,能不能成为现实,今天,你们都是胜利者。只要你们敢想、敢做,终有一天,你们的梦想会成真的!你们会成为真正的设计师的。
四、布置作业
1、把自己的图画得更具体,更美观。
2、把图旁的话写得更清楚,更明白。
3、动动手,为自己的设计做个模型。
第五篇: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五个环节
学英语对话教学的五个环节
今日任务:
1、请自己在笔记本上记下问题及解决策略
2、学习结束后,不要忘了打卡,如何打卡将本条内容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其它教师群,加上自己打卡的天数以及学习感悟,截屏发给小编。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地传授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只有在交际活动中才能被有效地掌握。交际既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对话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对话教学对于学生形成口语表达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等具有重大影响。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开展对话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呢?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抓好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热身环节
(即唱歌热身、温故知新部分)
热身环节是一堂课的序幕,是教师进行英语教学的第一步。此环节有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且通过对旧知的复习和巩固,降低新知的难度,为新的学习内容作好铺垫。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从旧知过渡到新知。
1、唱歌热身。
目的是在课前播放歌曲,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尽量给歌曲配上相应的简易动作,师生同唱同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歌曲歌谣还可放在课中作为放松活动,或放在课尾作为复习、巩固的环节。
2、TPR热身。
这种听听做做活动学生最喜欢,能激活学生大脑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的情感,学生在听做活动中自然地复习了旧知。如:I say, you do.When I say a word, you do the action.When I do anaction, you say the word.比如有的教师复习身体状况的词组:have atoothache, have a headache, have a cold等,运用此种形式热身,效果很好。
3、Freetalk热身。
课前教师开展几分钟的自由会话,正是一个英语口语训练机会,在每日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不知不觉对旧知进行了复习、强化和巩固,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热身内容同时也要考虑本节课的目标,为重点、难点句型做好铺垫。
4、游戏热身。
游戏中的学生是自由放松的,游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表现欲,同时又达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学习英语的目的。
二、呈现环节
(即情景引入-新知呈现部分)
1.情境导入。
针对对话中出现的新语言点,通过创设情境,先让学生理解新语言点的含义。
2.整体感知。
每篇对话都是一个小的语篇,有相对完整的情节和真实交际的情景,教学时要让学生从内容上整体理解和把握,用话题这一主线将对话中的语言知识串连起来。
3.句型操练。
在整体感知对话内容的基础上,提炼出本课重点句型,进行操练。首先,应该是机械模仿,重点是模仿重复对话中的重点句,教师给学生示范领读,学生跟读,这种模仿应该是大量的和多次重复的,可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如连锁操练、个人说、开火车说、小组说、半班说、行与行之间、男女生之间分角色对话,通过这样的操练,使学生对重点句子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既要能把语音语调读准读熟,又要把句型结构记熟。
然后,在机械操练的基础上,学生独立运用语言材料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活动。
(1)替换练习
在学生熟练掌握句型后,稍微变化一下情景,让学生进行模仿性的练习。
(2)小组讨论
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后,提供一个话题,然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同桌之间进行pair work,或四人小组进行group work,最后交流讨论的结果。
(3)编唱歌曲或chant巩固。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知的曲调,把重点句型编成歌曲,让学生在欢快的节奏中巩固重点语言。
三、巩固环节(即趣味操练、运用拓展部分)
在学生感知、理解重点句型的基础上,接下来就到了对对话整体进行操练的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关键,它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1、听音正音
让学生跟着教学课件读对话,这样可以纠正学生的发音,在英语教学中,听音这一环节也很重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地道纯正的英语。
2、放声朗读
通过自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一系列的朗读,是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形成正确的语言语调。
3、小组合作
让学生在小组内或者同桌之间合作交流,分角色读对话。
4、表演展示
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对话。角色表演是指将学生融入一定的情景中,赋予他们特定的角色,让他们在角色的扮演和体验中,学会运用所学的语言。操练中的课堂评价要跟上。其实评价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操练时体现的更为充分,鼓励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友好的点头、丰富简洁的语言都可以激励学生的情感。
四、拓展运用
有的老师在设计课时,一般到巩固操练这一环节学生能表演书本对话时,便认为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不然,对话的拓展运用更是对话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对话知识运用的一种反映,是对话知识运用的提炼和升华。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应用、交际,而不是单纯为了学语言而学语言。在本环节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拓展语言,通过一定的语言情景充分利用所学语言,进行大量的交际运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1.表演型任务
新课程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给了我们一个范例,根据教材中的对话示例,创设适当的新语境,设计一些更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交际活动,让学生跳出课本的局限,根据自身情况创编对话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调查型任务
在完成这样的任务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就老师提出的某一调查题目相互询问,并记录调查结果。这种任务可调动大部分学生动起来,他们同时可以是询问者和被询问者。在这样的活动中,为了完成调查内容,学生会不断地有目的地重复所学语言,在重复中使所学语言得到巩固和完善。这样,学生们运用所学语言与同学交流信息,交换意见,听和说的技能都得到了发展,同时还与同学沟通了感情,学会了人际交往,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有助于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
3.采访型的任务活动
这一类型的任务活动就是让学生通过完成采访任务,汇报采访结果等形式,培养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通过这样的采访活动,可以激发学生交流的愿望,增加学生交流语言运用语言的机会。
4.真实活动型任务
教师在设计此类任务时,首先要注意目的明确,情景自然真实;其次,可以用道具帮助创设情景;第三,活动中教师对学生角色的分配、任务的安排要清楚具体,使他们在活动中各司其职,以保证活动顺利有效的进行;最后,这类任务完成之后一般应该有一目的性比较强的反馈步骤。5.制定计划型任务
与调查型任务正好相反,制定计划型任务是由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或提出某些要求,让学生据此开展小组活动,制定出有自己鲜明个性特点的计划。由于这种活动一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所以学生在活动中除了运用所学语言之外,还增进了彼此间的合作。
五、检测与作业
每节课结束前要做简洁的总结归纳,以巩固当堂课所学内容,检测本堂课的学习效果。
课堂的终点在哪里?如果有,我想应该在生活中。因此,我们应该以课本为延伸,给学生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教师应多布置一些创编对话、说说做做、调查、特色作业(如单词卡片、英语小报)等形式多样的作业。这样做,让作业成为了学生的乐趣,将知识的巩固、兴趣的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融为一体,避免了传统作业的弊端。
以上是我几年来,在小学英语教学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实践证明:在教学工作中,认真抓好这“五个环节”,就能够有效开展对话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