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16.3比热容》教案(附课后练习)

时间:2019-05-12 22:14: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16.3比热容》教案(附课后练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16.3比热容》教案(附课后练习)》。

第一篇:人教版《16.3比热容》教案(附课后练习)

人教版《16.3比热容》教案(附课后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 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学生阅读教材前面的“?”,在学生理解“水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之间的关系。

进行新课

(1)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学生回答)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介绍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强调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请两名同学帮助观察温度计,并随时报告温度。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同。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棗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升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3)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如果某物质的比热是a焦/(千克·℃),它是说单位质量为一千克的该种物质,每升高1℃时(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a焦。

(4)比热表

教育部重点推荐学科网站、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专业性网站---《初中物理在线》。5000余个精品课件、上万套精品教案、试卷,让您的每一节课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物理学中,常把由实验测定的物质的比热,列成表格,便于查找。

课本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比热,请同学们查出铝的比热及它的单位。你能具体地说明铝的比热的物理意义吗?(提问)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升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水比热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分析课本图2-15,2-16,说明利用水取暖和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原理)小 结:

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热的概念。

(1)在做课本图2-14的实验时,把水改换成蓖麻油,那么煤油和蓖麻油哪一个升温快?为什么?

(2)把质量相同的铝块、铜块、铅块放到沸水中加热,当沸水再次沸腾后,取出金属块,并把它们放到石蜡块上。它们都能使石蜡熔化,那么哪个金属块熔化的石蜡多呢? 作业布置:

复习本节内容,预习第四节 p---130页 1---4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比热容

(1)演示实验:(2)比热容:(3)比热的单位:(4)比热表

习题演练:

一、填空题

1.比热容是指______温度每升高______放出的热量。2.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______放出的热量,跟温度______吸收的热量______,即等于它的______。3.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______。4.煤油的比热容是2.1×103焦/(千克·℃),它表示______。5.砖、水、铜、冰按其比热值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6.水的比热为______。

二、选择题

1.散热设备中常常用水来做冷却剂,这是因为[ ]

A.水是热的不良导体B.水是冷的不良导体C.水的比热容比较大D.水的比热容比较小

2.将一块铁切去一半,变化了的物理量是[ ]

A.密度 B.质量 C.比热容 D.温度

3.下列物质中比热最小的是 [ ]

A.酒精 B.橡胶 C.花岗岩 D.水银

4.关于比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千克水在1℃时的热量是4200焦

B.1千克水每升高1℃放出的热量是4200焦

C.1千克水每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00焦

D.1千克水每降低1℃吸收的热量是4200焦

5.2100焦的热量能使质量为1千克的下列哪种物质的温度正好升高1℃ [ ]

A.橡胶

B.酒精

C.煤油

D.冰

6.在我国北方农村,农民常在菜窖里储存几桶水,是因为[ ]

A.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气温升高时放出的热量较多,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冻坏

教育部重点推荐学科网站、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专业性网站---《初中物理在线》。5000余个精品课件、上万套精品教案、试卷,让您的每一节课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

B.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气温降低时放出的热量较多,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冻坏

C.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气温降低时吸收的热量较少,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冻坏

D.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气温升高时放出的热量较少,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冻坏

7.质量均为1千克的下列四种物质各放出2×103焦的热量,温度正好下降1℃的是 [ ]

A.煤油

B.橡胶

C.水银

D.松木

三、说理题

1.为什么我国吐鲁番盆地会出现“早穿皮袄午穿纱,夜抱火炉吃西瓜”的现象?

2.为什么说水对气温的调节起较大作用? 参考答案:

一、1.单位质量的物质,1℃

2.降低1℃,升高1℃,相等,比热容

3.焦/(千克·℃)

4.1千克的煤油,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的热量是2.1×103焦。

5.水,冰,砖,铜

6.4.2×103焦/(千克·℃)

二、1.C 2.B 3.D

4.C

5.C 6.B 7.B

三.1.因为吐鲁番盆地砂石、泥土较多,这些物质的比热容较小,太阳一晒,它们的温度很快升高;太阳一落山,温度很快降低,所以早晚温差较大。

2.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和其他液体相比:如果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水温升高比较小;如果它们放出相等的热量,水温降低较小。在相同情况下,水能使周围物体的温度变化减少,所以说水对气温的调节起较大作用。

教育部重点推荐学科网站、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专业性网站---《初中物理在线》。5000余个精品课件、上万套精品教案、试卷,让您的每一节课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

第二篇:比热容教案

三、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热量及其单位。

2.知道比热容的概念,会用比热容的知识分析,判断有关问题。3.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

4、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并能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的实验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查比热容表知道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学习利用物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探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比热容知识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难点:理解物质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教学器材】

酒精灯

2、烧杯

2、水、煤油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同样的质量水和钢铁放在太阳底下晒相同的时间,水上升的温度少一些,钢铁上升的温度低一些,不同种类的物质,吸热的本领一样吗?

(二)、新课讲述

一、热量

1、定义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

2、热量的符号用Q表示,单位是焦耳(J)

3、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才能讨论热量。

二、比热容

1、实验探究:物体的吸热本领一样吗?

师:演示课本图10——14的实验 总结:不同物体的吸热本领不一样。

2、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3、单位:J/(kg·℃)

4、物理意义:

水的比热容4.2×10J/(kg·℃)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J。

学生查看比热容表,练习。并查找水的比热容、冰的比热容、明白比热容的大小变化规律。

5、比热容的计算

Qcmt

计算:2kg的水温度从20℃身高到80℃吸收多少热量?

三、水的比热容比较大的应用

师:举例说明水的比热容比较大的应用:暖气中用水作为工作物质、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内陆昼夜温差大、红芋窖里放一缸水等

小结:

1、通过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2、比热容的计算

【板书设计】

一、热量

1、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

2、热量的符号用Q表示,单位是焦耳(J)

3、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才能讨论热量。

三、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J/(kg·℃)

3、物理意义:

水的比热容4.2×10J/(kg·℃)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J。

4、比热容的计算

Qcmt

333计算:2kg的水温度从20℃身高到80℃吸收多少热量?

三、水的比热容比较大的应用

【课后作业】 练习册:

10、14题 【课后反思】

第三篇:比热容教案

比热容教案

教学目标

a.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

b.知道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及其读法 c.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d.能用学的比热知识解释一些常见日常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比热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分析二:比热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教法建议

建议一:比热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通过实验总结出来是一个好办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和思考至关重要.实验前明确实验要研究的是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实验前要格外强调杯子内的水和煤油质量相同,两个热水器也是完全相同的,这些实验条件对学生正确得出比热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观察到煤油的温度上升得快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并进一步引申到其它物质.最后引导学生怎样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从而得出比热的概念.建议二:在介绍比热表时,要教会学生怎样运用比热表,通过比较,指出水的比热较大,为讲解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做好铺垫.另外,根据水和冰的比热不同,说明不仅不同的物质比热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值也不同.建议三:为巩固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可以多联系实际,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比热进行解释.“比热容”教学设计示例课 题 比热容 教学重点

掌握并理解比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掌握并理解比热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授、实验 教 具

温度计、煤油、水、电加热器、天平知识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实验

(1)常见有关比热现象(2)煤油、水对比实验

二、比热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一物质的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释放的热量也等于比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

三、比热表

四、水的应用

由比热表可以看出水的比热较大

五、小节

六、作业

记忆并理解比热的概念,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比热来解释.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有关比热现象 演示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而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不同,那么用什么方法来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呢? 引导学生看比热表,加深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 解释海洋性气候形成原因

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比热,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观察实验

思考实验所说明的问题

思考问题,提出描述不同物质的这一特性.看比热表,对比各种物质的比热

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暖气以及冷凝剂为什么常用水 回答问题,复习巩固知识 “比热容”探究活动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利用水的比热较大的原理?

第四篇:人教版《15.1功》教案(附课后练习)

人教版《15.1功》教案(附课后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知道什么情况下物体做了功,什么情况下物体没有做功。

掌握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操作,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运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是本节课的重点,判断物体是否做功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教具:弹簧测力计,长木板,铁块,小车,细绳。教学过程:

1、诊断补偿:(1)什么是力

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2)什么是重力

重力的方向如何

2、导入新课:教师演示用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桌面上用相同的力分别拉铁块和小车,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两次用力铁块静止不动而小车运动,启发学生思考:这两次用力的成效是否一样,由此导入本节内容。

3、探究释疑,交流合作:学生阅读本节课本第一、二自然段,参看课本插图,提问并由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力学里所说的“功”,它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里的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物体做了功。

分析课本插图做功的实例:货物、铁塔、火箭和原木在什么力作用下沿什么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重点让学生知道力的方向)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引导学生逐个分析图例:货物在什么力的作用下,向什么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 这个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铁塔,火箭又是如何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货物,铁塔,火箭在竖直向上力的作用下,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叉车,直升飞机,燃烧气体分别对货物,铁塔,火箭做了功.原木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前进了一段距离,马的拉力对原木做了功.根据对图例的引导分析:让学生思考力学里的功包括哪两个必要因素

(3)教师小结并板书: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着重指出:“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缺一不可.只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而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即如果物体仍然静止不动,这个力就没有对物体做功.结合课本图14-2,分析两个小朋友做功等于零的道理.如果物体靠惯性运动,虽然在水平方向上通过了距离,但并没有水平方向上的力作用于它,所以没有什么力做功.结合“在极光滑的水平冰面上滑动的冰球”一例,说明没有什么力对冰球做功。

(4)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即力与距离,功的大小与力与距离有关,功的大小如何计算 教师提出问题:在拉力F作用下,通过的距离为S;在拉力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的距离为2S;请同学比较这两次做功的大小。通过相同的距离S,一次拉力为F,一次为2F,比较这两次做功的大小.通过分析比较,让同学们懂得用力越大,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越多,做功越多。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总结板书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用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则功的公式可写成:W=Fs 功的单位:教育部重点推荐学科网站、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专业性网站---《初中物理在线》。5000余个精品课件、上万套精品教案、试卷,让您的每一节课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距离的单位是米(m),功的单位是牛顿·米,它还有一个专用的单位名称叫焦耳,简称焦(J).让学生课后了解科学家焦耳对物理<>学做出的巨大贡献.1焦=1牛顿·米.教师强调:在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距离的单位一定要用米.其次要让学生知道,做功的的多少只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有关,与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无关.再次,让学生知道1焦的物理意义,知道1焦的大小。做课本例题:课本图14-3,求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 由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自己做,要求解题规范化.W=Fs=50N×10m=500J 教师提问:此题中木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哪个力做了功 对什么物体做了功 重力做了功没有 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知能训练:(1)小张提着一桶80N的水上坡,已知坡的长度为20m,高度为4m,小张做了多少功(2)小王提着同样重的水,沿水平方向前进了20m,小王做了多少功(3)小李提着80N的水桶,原地不动,停了5min,小李做了多少功(4)讨论本课课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重点强调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才算是做功,功的计算公式及单位.布置作业:本节课后的练习1,2,3.4、5习题演练:

1,做功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起重机的钢绳将500牛顿的物体匀速提高6米后,又水平匀速移动4米,钢绳的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焦耳,重力做的功为 焦耳。

3,如图所示,物体A通过动滑轮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以2米秒的速度匀速运动,此时弹簧秤B的读数为8牛顿,如果动滑轮,绳子,弹簧秤的重力和摩擦均不考虑,那么物体A与水平面的摩擦力以及2秒内F所做的功分别为

A、8牛顿,32焦耳;

B、16牛顿,32焦耳;

C、8牛顿,64焦耳;

D、16牛顿,64焦耳。

4,重量为10牛的物体,在20牛的水平拉力的作用下,一次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移动1米,另一次在粗糙水平面上移动相同的距离,粗糙面与物体的滑动摩擦力为3牛,试问拉力在此两种情形下所做功的大小关系:

A、在光滑面上拉力做的功小

B、在粗糙面上拉力做的功小

C、两种情况所做功的相同

D、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3000,3000

3、D

4、C

教育部重点推荐学科网站、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专业性网站---《初中物理在线》。5000余个精品课件、上万套精品教案、试卷,让您的每一节课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

第五篇:13.3比热容教案[范文]

13.3比热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掌握比热容的单位。2.能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解决较简单的热量计算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热岛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比热容的定义与应用。教学难点:

运用比热容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用具:

烧杯两个,各装等量的水和煤油,两支温度计,两个相同功率的电热器(热 得快),两个搅拌器。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提问: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为什么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

(二)引入新课

利用热量单位卡的规定引入新课。

从热量单位卡的规定,我们知道使1克水升高1℃需要吸收的热量是1卡。这个规定中限定了1克的水,限定了温度升高1℃。可见水的质量越多,升高温度的度数越多,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其实大家也都有这方面的经验。

举例说明物体吸热的多少跟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

卡的规定中,还限定了升温的物质是水。那么,其他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

(三)新课教学

一、热量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热总是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为止。高温物体放热,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时,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跟什么条件有关呢?

1.热量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我们都有这样的常识,同温度的一壶水和半壶水,要加热到沸腾,一壶水吸收的热量多。同样,要把开水自然冷却,水越少,凉得越快,所以,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热量越多。

2.热量跟物体升高或降低的温度有关。

同一块铁,把它烧到温度为100℃需要的热量少,继续把它烧到1000℃,需要的热量多。可见,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还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有关。温度的变化越大,热量越多。

3.热量跟物质的种类有关。

我们也有这样的经验:一块铁放在火上烧很快就非常烫了。而对水加热,经过很长时间,水才微微发热。也就是说,铁比水容易热(即吸收的热量少)。

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这方面的热学特性,我们做下面的实验(介绍实验装置,讲解观察的内容)。

这是两个相同的烧杯。在烧杯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用相同的电热器对它们加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我们用温度计测量水和煤油的初温度和末温度。由于电热器是完全相同的,可以认为在相等的时间内,它们放出的热量相等,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也相等。实验时我们观察水和煤油温度的变化。

实验开始。先请同学测量水和煤油的初温,现在开始加热,接通电路。(操作并搅拌。三分钟后记录水和煤油升高到的温度,并写在黑板上)

从实验记录可以分析出以下几点:

①相同时间,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等。

②煤油的温度升高的多。

③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要升高同样的温度对水加热的时间应该长,即,水应该吸收更多的热量。

可见,不同物质,质量相同,升高同样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等。

二、比热容

为了比较不同物质,在质量相同,升高同样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等这一热学性质,我们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该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相等,也是它的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3.巩固比热容的概念和单位。

水的比热容是4.2×103焦耳(千克·℃)。它的物理意义是一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焦耳。

请大家读第132页的比热容表,并解释物理意义。(学生读、讲)

三、热量的计算

1.推导公式。

根据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以及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有关,就可以计算物体的温度改变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例1.2千克的水,使它的温度由20℃升高到100℃,水吸收多少热量?

根据水的比热容是4.2×10焦/(千克·℃)可知,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4.2×10焦耳的热量。那么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应是4.2×10焦/(千克·℃)×2千克。这些水的温度升高了100℃-20℃=80℃时,吸的热量是4.2×10焦(千克·℃)×2千克×80℃=6.72×10焦耳。

所以,计算热量的公式是Q吸=cm(t-t0)其中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用焦/(千克·℃)作单位;m表示质量,用千克作单位;t-t0表示物体升高的温度,用摄氏度作单位;Q吸表示吸收的热量。

如果物体的温度下降,放出的热量Q吸=cm(t-t0), t-t0表示下降的温度。

例2.质量是10千克的冰,温度由-20℃升高到0℃,冰吸收多少热量?

根据公式Q吸=cm(t-t0)得

Q=2.1×10焦/(千克·℃)×10千克×[0-(-20)]℃

= 4.2×10焦耳。

四、比热容的实际意义

从比热容表中可知,水的比热容很大。水和干泥土相比,在同样受热的情况下,吸收同样多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很少,而干泥土的温度升高较多。

533533

3因此,同在阳光照射下,内陆地区夏季炎热,而冬季寒冷。形成了一年四季温差大,一日之中昼夜温差大的大陆性气候。沿海地区四季温差小、昼夜温差也小。

正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生活中往往用热水取暖,室温比较稳定。有些机器工作时变热,也多用水来冷却。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16.3 比热容

一、热量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二、比热容

三、热量的计算

四、比热容的实际意义 布置作业

1.如图所示,是探究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左右两图中,除杯内分别装的是质量相等的食用油和水外,其余都相同。完成该实验还需要_______,在相同的加热时间内食用油和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选填:相同的、不同的)。

2.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 B.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 D.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答案:

1.手表、温度计; 相同的2.B

下载人教版《16.3比热容》教案(附课后练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16.3比热容》教案(附课后练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三节比热容教案

    (第十六章)第三节 比热容胡集四中 严世高(2013年9月4日)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掌握比热单位读、写,查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参与探究活动初步认识......

    比热容教案1

    16、3比热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过程与方法 ●通......

    比热容 教案1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 肇庆市第七中学王玫 一、教材依据 《比热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二、设计思想......

    人教高一英语必修2U2课后练习翻译

    Unit 2 Healthy eating 1. 这一饮食的缺点是包含了太多的脂肪和糖分,优点是有很多能提供能量的食品。(diet; strength; weakness) The weakness of this diet is that it has t......

    比热容 教案 王婷

    物质的比热容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计算 4.学会查......

    人教语文教案

    人教语文教案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及课文内容。2、感受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崇敬、热爱。 3、学习试着提出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上......

    人教珍珠鸟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文章细致生动的描写; 4、了解文章......

    人教雪教案

    《雪》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博识、美艳、消释、升腾”等词语。 2、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3、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4、体察作者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