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2:53: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学设计》。

第一篇: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学设计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时间;明白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通过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学生体会到宇宙间的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课前准备:、分组实验材料——蜡烛,用乒乓球、铁丝制成的小地球仪(在北半球处粘一个小纸人)。、课件——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教学过程:、自然界有许许多多的奥秘需要我们去发现、去研究、去探索。这节课,就让我们做个小小的科学家,一起来研究--地球的运动,好吗?

我们知道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白天和黑夜是交替出现的。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请大家猜想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昼夜交替现象的。

2、学习新课:

(一)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1)引导质疑

①当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房子等物体

会怎样?(向后移动)

②你们坐过船吗?在船上怎样知道船是否在行驶?怎样知道船在向哪个方向行驶?如果看船上的物体能发现吗?为什么?(2)实验。

①在教师指导下设计模拟实验。(用乒乓球和铁丝制作一个小地球仪,在它上面用彩笔涂一个圆点代表自己的家乡。用蜡烛的光代替太阳光,让“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

②观察讨论:“地球”的哪个部分被“太阳光”照亮了?哪个部分没有被照亮?想一想,这两部分分别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 ③检验猜想。你怎样转才能让自己的家乡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④汇报小组研究结果。

(1、地球静止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2、太阳静止不动,地球自转;

3、地球太阳都在转……)(3)、播放课件(昼夜交替)。(4)学生小结:

地球每时每刻都在以地轴为轴转动着,地球的这种运动叫做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 小时。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双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二)、指导学生认识地球公转及四季成因(1)谈话:地球除自转外,还有其他运动形式吗?

(2)出示课件:地球公转。(3)学生分组讨论(4)汇报讨论结果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转动,地球的这种运动叫做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我们知道太阳高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气温的变化,这样,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上同一地点的气温就会出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春夏秋冬四季现象。

巩固应用

l、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媒体呈现本课的知识要点,请同学根据提示复习本课所学的知识。

修改说明: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然后让学生自已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篇: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参考教案范文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参考教案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2册第12课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一、说明

第12、13、14、15、16课构成本册教材的“宇宙”教学单元。本课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昼夜和四季的成因;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的系列。

本课的思路是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及昼夜的成因,这部分内容尽可能启发学生在有关事实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问题的结论;关于地球公转及四季成因,课文中的内容比较

简略。课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及昼夜成因。这部分内容分为八层:

1.提出问题: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这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这是本课的引入。这个问题需要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可能有两种意见:有的说是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有的说是地球自己转动形成的;也可能只有其中一种意见。无论哪种情况,都可以形成一种

问题的情境,顺利地导入下一层。

2.讲解前人对这个问题探究的过程,告诉学生太阳东升西落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运动形成的。这很有必要,因为到底是地球围着太阳转还是太阳围着地球转,小学生是无法争论清楚的。只有明确了这个问题,才能继续进行下面的研究。

3.为了使学生明白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熟悉的车、船与窗外风景相对运动的现象。人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会看到路旁的树向后退;当车向后行驶时,会看到路旁的树前进。在船上,只有看窗外的景物是否在“动”,才能知道船是否行驶;当看到窗外的景物向后退时说明船在向前行驶,当看到窗外的景物向前进时说明船在向后行驶;看船上的物体是不行的,因为它们是和船一起运动的。

4.启发学生根据上述相对运动的原理,以及日月星辰的视运动,进一步推想地球的运

动情况:

(1)我们看不到大地在动,但看到地球以外的太阳、月亮、星星都在自东向西运动。这说明地球是运动着的,并且是在自西向东运动。

(2)太阳东升西落循环不止,昼夜现象总是交替出现。这说明地球在自转,只有自转

才能看到上述现象。

(3)从看到太阳正南到再次看到太阳正南,相隔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这说明地球自

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5.在以上思考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

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6.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看到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在地球上同一地点确实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从而进一步证明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模拟地球自转、昼夜交替的实验方法很多,教学时可以根据学校的设备条件,因地制宜选择方法。

7.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8.在以上实验、思考的基础上,明确昼夜成因:“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至此,已经把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地球自转联系起来了,认识了它们内

在的联系。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公转和四季成因。这部分内容分为两层:

1.讲解什么是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及时间。这些知识要求学生知道。

2.概括地说明: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同一地点(主要是温带地区)受到太阳的照射情况不同,有时太阳高度较大,有时太阳高度较小,有时太阳高度适中,因而会出现冷热不同的四季变化。这是本课的选讲内容,只要求学生了解。

二、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时间;

明白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根据日

月星辰的视运动推想地球的运动)。

3.通过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学生体会到宇宙间的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

律的。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蜡烛,用乒乓球、铁丝制成的小地球仪(在北半球处粘一个小纸

人)。

2.挂图或投影片──地球的自转(示地轴、自转方向、阳光及昼夜),地球的公转。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提问:

(1)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

(2)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南天的星座(例如猎户座)在天空中是怎样移动的?北天的星座(例如大熊座)在天空中是怎样移动的?

(3)伴随太阳东升西落,发生什么现象?(昼夜现象)

(4)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交替、循环)

2.谈话:你认为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自转

(1)讲述:

关于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有的同学认为是太阳围绕地球转动形成的,有的同学认为是地球自己转动形成的,这是两种不同的意见。(这段话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导入新课与学习新课联系起来。教学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讲,有几种意见讲几种。)

关于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也曾有过两种不同的看法。以前,人们凭肉眼直接观察,一直以为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是由于太阳围绕地球转动形成的;后来,人们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认识到这种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运动形成的。

(2)谈话:明明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来联想一些熟悉的现象:

①当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房子等物体会怎样?(向后移动)

②你们坐过船吗?在船上怎样知道船是否在行驶?怎样知道船在向哪个方向行驶?如

果看船上的物体能发现吗?为什么?

(3)讲解:当我们随同车、船一起运动的时候,会看到车、船以外的景物向相反方向运动;同时,通过观察车、船以外的景物的运动状况,可以判断我们乘坐的车船的运动情况。

(4)提问:

①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是静止的,这说明什么?

②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在向前移动,这说明什么?

③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在快速地向后移动,这说明什么?

(5)讲述:我们可以根据物体间相互运动的关系,推想地球的运动状况。

(6)讨论:

①通过观察,我们看不到大地在动。据此能说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吗?为什么?(如果把地球比做宇宙中的一艘大船,我们便是这艘大船上的乘客,只看“船”或“船”上的物体,是不能判断地球这艘大船动或不动的。)

②怎样才能判断地球动或不动呢?(要看地球以外的天体的运动情况)

③通过观察可以知道,地球以外的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每天都有东升西落现象,也就是说都在自东向西运动。这说明什么?(地球在自西向东运动)

④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总是循环出现的,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地球在转动)

⑤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从看到太阳正南到再次看到太阳正南,相隔时间大约是多少?(24小时)这说明什么?(地球转动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7)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这个分析是正确的。现在,人们可以乘火箭、航天飞机离开地球,从宇宙空间观察地球,看到地球确实在转动。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地球自转。)

我们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中间是赤道,两端分别是南极和北极,穿过地轴南北极的一条

假想的直线叫做地轴。(板书“地轴”)

地球每时每刻都在以地轴为轴转动着,地球的这种运动叫做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

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8)指导学生填写课本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9)提问:

①什么叫地球自转?我们根据什么知道地球在自转?

②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

③为什么在地球自转过程中,我们会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指导学生认识昼夜的成因

(1)讨论:

①我们已经知道昼夜现象是伴随太阳东升西落发生的。既然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那昼夜现象应该是由什么引起的?(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②请你想像一下,为什么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地球上会有昼夜现象呢?

(2)讲述:为了证明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每组都有一个用乒乓球做的小地球

仪,我们就用它来实验。

(3)分组实验:

①点燃蜡烛,用蜡烛光代替太阳光,让“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

②观察:“地球”的哪个部分被“太阳光”照亮?哪个部分没有被照亮?想一想:这两

部分分别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

③转动地球仪,使它自西向东(即从左向右)转动,观察在同一地点(例如贴小纸人的地方)是否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4)汇报实验结果。

(以上实验也可以分步进行。如果分步实验,汇报也分步进行。)

(5)讨论:

①以上实验说明什么?

②现在,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6)教师小结: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地球自转及昼夜成因。)

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7)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8)提问:

①昼夜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②昼夜现象为什么是交替循环的?

③昼夜的来临为什么是逐渐发生的?

3.指导学生认识地球公转及四季成因

(1)谈话:地球除自转外,还有其他运动形式吗?

(2)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地球公转。

(3)观察:

①从图中看,地球在怎样运动?(绕太阳转动)运动的方向是怎样的?(自西向东)

②你知道地球绕太阳转一周要多长时间吗?(一年)

③从图中看,地球在绕太阳转动时,地轴的方向是怎样的?(总是倾斜的,倾斜的方向、角度不变。)

(4)讲解: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转动,地球的这种运动叫做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

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由于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角度不变,这样就造成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上同一地点受到太阳的照射情况是不断变化的:有时太阳高度比较大,有时太阳高度比较小,有时太阳高度居中。我们知道太阳高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气温的变化,这样,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上同一地点的气温就会出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春夏秋冬四季现象。

巩固应用

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提问:

(1)什么是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什么现象?

(2)什么是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什么现象?

(3)一天24小时是根据什么定的?

(4)在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同时自转多少周?

(5)为什么一年有365天?

布置作业

观察与思考: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南天的星座(猎户座或其他任意一个星座)在天空中的方位有什么变化?(随着日期的推移,自东向西移动。)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这是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与周围星座相互运动的现象。)

五、参考资料

1.地球自转

地球总是不停地以地轴为轴自西向东旋转着,地球的这种运动形式叫做自转。地球自转周期笼统地说是一日(24小时),具体地说约为23小时56分4秒(平太阳时)。地球在赤道处自转线速度最大,约每秒465米。

2.地球公转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环绕太阳运动,地球的这种运动形式叫做公转。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恒星年,约等于365日6时9分10秒。从北天极向下看,地球公转的方向是逆时针的,根据日出东方的习惯,也可以说是自西向东的。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轨道全长9.4亿千米。地球公转平均线速度约每秒30千米。地球公转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自转轴对于公转轨道面是倾斜的,夹角等于66°33′(或者说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平面夹角为23°27′,也可以说黄道与赤道交角23°27′),而且在地球公转过程中,不论在轨道上哪一点,自转轴总是指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即指向北极星的方向。地球就是这样一面自转,又一面侧着身子公转。

六、课后小记

摘自中教育星多媒体教学资源库

第三篇: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案

第五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2.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3.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 教学的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2.黄赤交角的形成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教学的难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2.黄赤交角的形成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内容 1.新课导入

引用毛泽东主席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提问学生这种情况能否发生。

讨论后给出明确结论:可以,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运动,从而引入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自转和公转。2.介绍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①借助地球仪演示“自转”,讲解概念: 提示学生注意地轴指向。

结论:自转是围绕其自转轴(地轴)的旋转运动,地轴倾斜,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②转动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自转方向(提问学生)结论: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则为顺时针

③讲解地球的自转周期:

首先提问: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才能知道地球已经自转了一周?引导学生思考。

结论:地球自转周期的度量需要一个超然于地球的参照点,这个参照点应当是固定不动的,故我们选择一颗离地球非常遥远的恒星,在地球上看来,恒星的位置似乎是固定不动的,以它为参照点算出来的周期即为恒星日。

④运用地球仪和彩图册上的图,讲解地球自转的速度-----线速度和角速度。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画,注意不同纬度的线速度、角速度的特征。结论: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一样; 线速度则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3.讲解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

①演示地球仪和太阳代表物,提示学生观察地球公转轨道特征

结论:地球的公转是围绕太阳在转动,其轨道为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 个焦点上,导致地球有时离太阳较近,有时较远,从而引出近日点和远日点。②阅读表格 “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提示学生阅读时注意在近、远日点时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差异。结论: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4.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①讲清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及黄赤交角的形成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地球正着身子公转,则黄道面和赤道面的关系如何? 应该是重合的,但由于地球公转时是倾斜着身子的(即地轴倾斜):而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故黄道面和赤道面之间有一个交角,即黄赤交角。②分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由于太阳的体积比地球大得多,因此可以认为太阳射来的是平行光。

设计两个假设,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假设1:假如地球表面是平面的,那么太阳光跟地面的关系(答案是到处都是垂直的,直射点有无数个。)但地球是一个球体,表面是球形,故直射点只有一个。

假设2:如果地轴不倾斜,直射点和地面的关系(将永远在赤道上。)但地轴倾斜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在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太阳有时直射在北半球,有时直射在南半球,有时直射在赤道上,范围最北为23026’N,最南为23026’S,即南、北回归线上。板书设计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自转是围绕其自转轴(地轴)的旋转运动,地轴倾斜,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则为顺时针。2.地球的公转是围绕太阳在转动,其轨道为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导致地球有时离太阳较近,有时较远,从而引出近日点和远日点。3.自转和公转的关系。①讲清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及黄赤交角的形成 ②分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教学反思

1.整个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为本位,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力求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不将结果简单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步步启发引导下去分析、推理、判断,并作出结论,然后教师简评、补充、总结;

2.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故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进行有效教学。

第四篇: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案(详案)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基本规律及其意义;

2.基本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能够读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各种示意图,会画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能利用自转和公转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近日点,远日点,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空间概念的建立。

四、课型:单一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教授法,演示法。

六、安排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尊敬的为人毛泽东同志在他所作的《送瘟神》当中有一句是这样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我想请一个同学告诉我,这句诗是什么意思,揭示了一个什么地理现象?

(学生回答,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2分钟)

大家来看我手上这个地球仪,这中间有一个连接北极点和南极点的固定点,波动这个地球仪,看,是不是好像中间有个轴,而这个地球是不是在绕这个轴转动呢?是的,这种地球地球自身的转动就叫做地球的自转,这个轴呢,就叫做地轴,这是一根假想的轴线,现实中是不可能真的存在这么一根轴线对吧?不然那得是多大一个轴啊!还有大家要记住,地轴是永远指向北极星的。

知道了地球的自转,我们都知道任何物体的转动都是有方向的对不对?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呢? 学生:“自西向东”

很好(用地球仪演示),现在我们知道地球围绕地轴作自西向东的自转运动,那么大家来看这个正在转动的地球仪,我们从北极点看去(这是将地球仪放低,拿下讲台给同学们看)她的转动方向是怎样的呢? 学生:“逆时针转动!” 很好,既然在北极点俯视是逆时针转动,那么很显然从南极点俯视的话呢就是?

学生:“顺时针转动!”

很好,大家都知道了,那么地球的自转周期有事怎样的呢?大家看到课本17页的阅读,这上面告诉我们地球的周期有两个,一个是恒星日23时56分4秒,另一个是太阳日24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差别呢?那个主要是因为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恒星日是选择恒星作参照物,假设地球上有一个A点正对着恒星,地球转360°A点再一次正对着恒星所需的时间是23h56′4″,而太阳日所选的参照物是太阳,我们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绕地球公转,A点正对着太阳,自转360度所花的时间里地球也在公转,这样一圈后A点就不能正对着太阳,需要再偏转一点角度才可以,偏转这个角度的时间是3′56″,所以太阳日就是24时。明白?(7分钟)

很好,自转的相关知识大家都掌握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呢与自转方向是一致的,也是自西向东。公转在空间上的位移,所以它就存在一个轨道的问题,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于正圆的椭圆,(一边画图一边讲解)太阳是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大家从这个图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有时会离地球远有时会离地球近,我们分别把离太阳最近的点和最远的点称作近日点和远日点,每年的一月初太阳位于近日点7月初位于远日点,讲到这里有同学可能就有疑问了:为什么一月我们离太阳那么近我们却觉得那么冷而七月离得那么远却觉得那么热呢?别着急,这个问题等我们学习到了接下来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就很容易解释了。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黄赤交角(画图讲解)。来看图,我们把地丢公转轨道平面的延伸面称作黄道面,将赤道平面的延伸面称作赤道平面,大家看,这个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是不是存在一个夹角?是的,这个就是传说中的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23°26′。好的,这个黄赤交角大家都清楚了吧? 学生:“清楚了!”(5分钟)

很好,我们接下来就在黄赤交角的问题上来探讨一下二分二至日的问题。所谓的二分二至日是什么呢有没有同学可以告诉我?

学生:“二分二至日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的春分日、秋分日、夏至日和冬至日。” 好的谢谢这位同学。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地轴的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可以在一定时期内看做是不变的,因而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收太阳光垂直照射的点也就是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由于黄赤交角大小是23°26′那么太阳直射点能到达的最高维度是南北纬23°26′(画图讲解),大家来看图,假设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开始向北移动,那么这个时候在赤道的时间是在3月21日前后,我们把这一点称作春分点,直射点北移到达最高点23°26′N时间是6月22日前后,这一天是夏至日,到达这里以后太阳直射点就不能再往北了所以开始往南移再一次经过赤道的时候呢就是9月23日前后了,这一天就是秋分,然后直射点到达23°26′S,这一天就是冬至日,时间是12月22日前后,然后大家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太阳直射点是不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回归运动?(5分钟)

好了,我们今天学习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相关内容,大家还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解答学生疑问)(1——3分钟)那么我们今天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是自转从两个极点俯视时的自转方向,脑海里要很快能构架起这个图来,还有就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对这个图要做到信手拈来。课后大家好好消化今天的内容,然后去预习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这是重点也是难点和考点希望大家重视。(1分钟)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八:板书设计:

一、自转:

1.地轴:地球的自转轴,是一根假想轴线,直指北极星 2.方向:自西向东

3.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点则为顺时针 4.周期:恒星日23时46分4秒,太阳日24时

二、公转;1.方向:自西向东 2.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3.近日点一月初,远日点七月初

4.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23°26′

三、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春分:3月21日,0°

夏至:6月22日,23°26′N 秋分:9月23日,0°

冬至:12月22日,23°26′S 板画略

第五篇: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的教学反思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的教学反思

黄卫文

每一届的高一在地理学习的第一章就是一个最大的难点,虽然教材发生了变化,但这一部分的难点没有变化。有关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意义,对学生的空间立体知识要求高。首先学生要有运动的感觉,其次学生对于空间中立体的球体的认识水平还不到位,数学上对球体的教学还没有,再加上物理上对物体运动的速度的讲解还未开始,尤其是角速度和线速度让学生更是不能理解。我在一些班级的教学中还是用了老的教学方法,先讲地球自转的方向,再向学生解释什么是角速度什么是线速度,之后分析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公转的讲解也是如此。课是上完了,学生掌握的怎么样?练习中发现许多学生还是不能理解,在分析中学生总是把地球想成是静止的,在公转时更是容易这样想,不能把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合在一起,对于后面讲解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年运动以及这个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同一纬度是怎样运动的,学生觉得难度很大。仔细想来这也不能怪学生,毕竟高一学生的认识能力还是有限的,这一部分又是多门学科综合的知识,要用到的学科知识几乎都是该学科中最难的一部分,这也就不难想像学生为什么掌握不好这部分知识,就连简单的知识也被困难化了。面对新的教材,应该有新的方法,我想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采取用一些新的手法。

这次我做了一个对比试验,在两个班级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教学,看教学效果怎样。其中在A班按老的教学思路教学,先让学生看动画,是自转和公转同时进行的动画,看看动画上地球是怎样运动的,看完动画后,我带着全班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或是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我再进行分析,最后让学生记住结论,其实对于学生而言,记住结论不难,但一到实际应用时就出问题,如学生在记忆公转和自转时都是分开记忆的,应用时都是合在一起应用的,像3月2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但这一天是24小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是24小时运动的,不是在北回归线固定不动的,图中的黑点就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但A班学生在学习了之后总是认为3月21日太阳就在这一点,其实图中三角形点也是这天被直射的,因为一天是24小时,地球同时绕太阳公转着。还有学生认为三角形是在黑夜中不可能被直射,说明学生没有认识到地球的公转与自转是同时进行的,在图中几个小时之后三角形就到了太阳能直射到的地方,而几小时之后还是3月21日。从在A班的实践的效果来看并不好。

在B班这次我改了教学顺序,在看完动画后,组织学生活动,把教室清空对着动画摩仿动作。有几个学生演地球而且还是四个不同位置(春、夏、秋、冬)的地球,找四个学生让他们自己感受一下地球自转的同时又公转的效果,有学生演太阳。何时地球转的快,何时转的慢,向哪个方向转等全和动画上一样,让学生有个感性上的认识。这时让学生自己在纸上画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其时在这种摩仿的过程中,地球何时处于黑夜,何时处于白天一目了然(就看学生的脸是否面对演太阳同学的位置)。在之后的几次练习中,学生对这一部人知识掌握比以往要好很多。这样的教学过程感觉没有什么变化,但是我发现对于新上高一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没有比初中提高多少,在对一些逻辑性很强的问题中,不能用像对高二或高三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高一学生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比看做好的FLASH强多了。在A班同样的问题B班学生反应就好多了,之后我再理性的提炼一下,学生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现在在小学有“做中学”的观点,其实在高中尤其高一像地理这样的学科也是要“做中学”,在“做”中,学生才能对抽象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在“做”中,学生才能更加有兴趣;在“做”中,学生也更会投入,在“做中学”学生在练习中才不会放错误。

新的地理教学课程标准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它不仅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并且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我以上的地理教学中,其时也贯串这一课程标准,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能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我在这一个月教学来最为深刻的体会。

要想达到这一课程标准,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很重要的,在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教学中,就是打破以往教学设计和过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益。所以在新教材和新课标面前,我们老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适合学生知识现状和接受能力,认识总是不断进步的,对于教学设计的改进也是如此,我想只要我们教师认真研读新的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我们的教学设计就会越来越科学,效果越来越好。

下载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球自转与时差”教学设计

    “地球自转与时差”教学设计 地理科学2005级 管恩胜 1022405001 一、课标要求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标中使用“分析”一词,表明不仅要求学生要知道地球运动有哪些地理......

    《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变化》教案

    《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自转形成的昼夜交替。 2、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周期为一天。 3、知道地球公转形成的四季变化......

    地球在公转吗_教学设计

    《地球在公转吗》教学设计 科学概念: 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转。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

    地球公转教学设计五篇

    “任务驱动+模型演示”突破公转教学难点 济南育英中学 尹晓洁 2012年7月30日 14:38 陈青于12-7-30 15:08推荐还记得备这节课时,我们调研学过的学生难在哪?孩子们说:公转课件中......

    地球在公转吗_教学设计

    《地球在公转吗》教学设计 科学概念: 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转。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

    七年级地球公转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球公转教学设计 在学习地球公转这一课的时候,教师需要提前做好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点疏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地球公转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大家! 篇......

    2浅谈教学《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精选5篇)

    浅谈教学《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高中地理理论性强,抽象概括的内容较多,尤其是必修一涉及到较多的自然地理知识,内容相对枯燥,教学上难度较大。比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导入】多媒体课件出示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送瘟神》。 【师】“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