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决问题方案教学设计问题解决方案-小学信息技术
作业2 本人针对第一次作业里提出的拟解决的问题:《如何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信息课程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教材中的 《颜色的填充》一课为例设计教学,在此教学设计中提现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信息课程的重要性的论点。
《颜色的填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在画图程序中普通颜色和自定义颜色的填充。
2、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为以后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普通颜色和自定义颜色的填充
三、教学准备:未上色的鸽子、喜洋洋、功夫小子等镂空图片及教学课件
四、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师:孩子们在我们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你最喜欢什么颜色呀?
为什么?师:同学们说得好极了。我们的世界就是因为有了红、黄、蓝、绿、紫等丰富的颜色
才,变得美丽、灿烂、活泼想不想,让你们喜欢的颜色出现在这些画上呢? 自然引出课题,并
板书课题,颜色的填充
二、任务驱动
明确目标,大屏幕出示课件.师:怎样给这张话填上合适的颜色呢
1、启动画图程序
2、打开文件
3、使用颜料盒和填充工具 任务一普通颜色的填充学生示范操作学生动手练习。
三、自主探究,完成任务
师出示一张自定义颜色填充的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上用的颜色,在颜料盒中找不到怎么办,他们都藏哪儿了别着急,只要你们双击颜料盒,这是就回弹出一对话框,请先想一想,再和小组中的同学试着去发现其中的秘密,互相说一说。反馈思考结果,指名上台演示操作,师小结方法。
四、处理信息,任务评价。
1、以竞赛的形式将枯燥的知识练习趣味化填充颜色
2、展示、自评、互评、他评
五、归纳总结提出期望 孩子们看到你们的画画我觉得你么对世界充满了希望和好奇我祝愿你们以后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勤劳的双手勾画出你们美好的未来。
第二篇: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P8-9例3,练习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花园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瞧!星期天小朋友们在跷跷板乐园玩得可开心呢。这里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你们发现了吗?和同桌互相说说。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自主提问题如:(1):一共有几个人在玩跷跷板?(2):在玩跷跷板的比观众多几人?(3):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
3、解决“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先自己想想,然后在小组里交流算法)
4、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展示学生不同的算法)
①4×3=12(人)12+7=19(人)②4×3+7=19(人)③2×6=12(人)12+7=19(人)④2×6+5=17(人)⑤6+6+7=19(人)⑥2×8+3=19(人)⑦6×3+1=19(人)⑧4×5-1=19(人)
5、问:4×3=12(人)帮助解决了什么数学问题?(玩跷跷板一共有几人?)
2×6=12(人)帮助解决了什么数学问题?(玩跷跷板一共有几人?)4×5-1=19(人)你的思路很特别,是怎么想的?(玩跷跷板的有3个4人,把观众7人看作2个4人,一共有5个4人,再减去多看的一个。)
6、你们真会动脑筋!想出了多种不同的算法。有分步列两个算式和列综合算式。归纳起来,也就是有三种方法,引导学生取名字,一种是乘加的方法,一种是连加的方法,还有一种是乘减的方法。板书:①乘加 ②连加 ③乘减
谷城县赵湾中心学校 胡忠兰
7、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让生充分发表意见)
那以后你们在实际解决问题中,就用你最喜欢的方法算。好吗?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掌握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二)联系实际、巩固应用、发展提高。
师:刚才同学们学的真认真,现在你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帮助熊妈妈解决数学问题吗?
1、做练习二(1)
① 从小熊一家的谈话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让生独立解答)
② 请生汇报,还有不同的算法吗?学生评价。生1:9×3+6=33(个)生2:9+9+9+6=33(个)生3:9×4-3=33(个)
师:小熊谢谢你们的帮助,为了感谢小朋友,小熊带你们到花园里玩。你们高兴吗?
2、做一做:(开放题)
(出示:花园图:瞧!花园真美!)
① 花园里藏着许多数学问题?你们发现了吗?(以小组为单位提问题,并试着自己解决问题。)② 小组派代表汇报。
③ 评价:哪一组提的问题最精彩?
3、找生活中用乘加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每人找一个问题,在小组里交流,最后派代表汇报。)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三)总结质疑,自我评价。
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最大的体会是什么?还有什么数学问题?和大家交流交流。
(四)课堂作业
P10页
练习二
第2、3题
第三篇:对拟解决问题的新认识具体化为教学设计问题解决方案
对拟解决问题的新认识具体化为教学设计问题解决方案
结合本次国培学习的收获与感悟,经过认真对前期教学预案再次进行了反思、论证和推敲之后,我对拟解决的问题有了更深层的想法与认识,同时结合校本研修的集思与践行,对前期作业预案做以具体化改进设计。
1,课堂教学侧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情感的五优化。其中,重点帮助广大教师做好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最优化。根据有关“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施教者必须对参与这个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优化的组合。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最优化有两个标准:一是效果最优,即在现有条件下,教学设计及实施效果达到实际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二是时间耗费最优,即在课程计划规定的时间内最佳地完成教学任务,收到“少投入,多产出”的效益。实验过程中结合教材的特点,必须要强调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好教材的教学要求、把握好每一单元,区别对待和处理每一个课型。要求教师设计好教学内容,设法将教材内容转换成生动活泼的语言交际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条件下,兴致勃勃地参与真实的语言实践,以保证教学工作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而努力做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2,做好教学情感的最优控制,采取“赏识教育”,形成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目标。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依照教材以及学与教要达成的目标,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如:创设情景与激励情意相结合;理解学生和培养学生相结合;统一要求和个别对待相结合;教法研究与学法指导相结合。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设计好教学内容,设法将教材内容转换成生动活泼的语言交际情景,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语言实践。同时,我们还强调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设法激励学生的情意因素,以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学习热情和创造意识。
3,精心设计活动课,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原则。
一节成功的活动课往往需要教师的周密思考,在课程设计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考虑师生的共同参与性与互动性,操练过程中的趣味性和交际性,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学生活动的形式力求丰富多彩。定内容、定时阃、定专题、定场地、定专人进行。试图通过开展语文课文朗诵比赛、写作比赛、诗歌剧表演赛、课本剧表演赛、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创设一种轻松学习语文的氛围,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强学习的自主性和目的性,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第四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问题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问题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技术讲授,也不仅仅是上机练习和背诵考试。那么,信息技术课应该怎么样上呢?各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应该如何锤炼、提高呢?每一位 教师如何增进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在我们掌握了更多、更新的新课程理念之后,需要尽快 地把理念转化到教育教学的行动中去。这就必须找好、找准新理念与新行动之间的有效操 作中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被称作“桥梁科学”,它是我们实施新课程教学的关键。
●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应具备的特点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与教的理论转换成对教学系统要素(学习者、学习内容、学习资源、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具体规划的系 统化工程。所以,信息技术课程比较其他课程,更多了几重困难,即“设备条件”、“操作 时间”、“学习纪律”等制约因素。因此,信息技术课程设计要考虑的因素要更全面、更 细致才行。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从内(理念)到外(方法)的全面转型。要完成这一转型 ,关键在于:一方面,要广泛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短暂的发展史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另一 方面,更需要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教学 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在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部分,从五个方面对新课程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进行了建 议。
1.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大到校园的整体规划,小到图书馆、机房和教室的建设,都要考虑到信息 环境的营造;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 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另外,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小环境,有计 划地让每个学生亲历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鼓励学生 在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2.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首先,可以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 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 长补短。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 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譬如,“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 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 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道德。因此,要正确认识任务驱动中“任务”的特定含义,使 用中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意义、可操 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 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体系。
3.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通过问题解 决进行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尽量将信息技术课安 排在计算机教室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场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教 师不仅要结合实际,为学生安排可以在课堂上完成的任务,也要注意把一些“课外”的实际 问题交给学生去处理,如机房的建设与管理、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学习资源的建设等。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指导学 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4.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 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 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的迸发,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 方法。
5.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培养高中学生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 的适应能力,既是当前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信息时代公民的需要。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譬如,每一类新的工具都是为解决某些特定问题而设计的, 而这类工具的新版本或更新换代产品,都是为满足新的需求或提供更有效的方法而设计的。因此,要引导学生在具体工具的使用中认识其优点、发现其不足并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改 进建议,养成主动地适应发展变化的习惯。
● 从“冰冻主题教学”看教学方法的适应性与灵活性
主题活动曾经占据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半壁江山,引起了众多人追风式的运用,最后甚至 成为教学包装。那么,主题活动式对信息教学究竟是“仙丹”还是“毒药”呢?
南京师范大学的李艺教授认为:“我看都不是,将其作为毒药来看,显然是不对的,但一 味地追崇它,将其视为妙方仙丹,毫无疑问也会给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带来危害。早在2004 年,我在‘大路论坛’上发起了关于‘冰冻’主题活动式教学的讨论。意图在于提醒各位 老师,在纷至沓来的新理念、新方法搞得我们眼花缭乱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是十分必要 的。这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事物的灵魂,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无往而不胜, 才能高效地推动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时至今日,我还要在我的博客里再次重提‘ 冰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主题活动式教学的口号,或许在这个时候,我们会看得更加清楚些。”
后来南京师范大学的李艺、冯伯虎等总结出了“主题活动教学容易出现的六大误区” ,对主题活动容易过分迁就“主题化”与“生活化”;为学生补充过多其他学科知识,浪费 本课程的宝贵教学时间;无法完整覆盖本课程应有的知识体系,降低课程品质;形成某些环 节的简单重复;课堂之外进行必要的准备或者延续性工作过多等进行了概述。
可见,对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必须要准确理解其内涵与外延,对其适应性进行认识把握, 并能灵活地与学校、学生和教师进行匹配。为此,我们提出两种观点:第一,应用一种教学 方法,尤其是比较新的、不太成熟的方法,最必要的是有选择、有针对、部分地应用其精髓;第二,对待一种教学方法,对区域性教学的效益应表现在“改造”成为个性化的策略,以便 更灵活、更容易把握。比如,广州的梁基老师的“小主题”策略和山东省青州的王爱胜老 师的“半成品加工”策略的变革思路比较有代表性。通过变革,让教学方法得到实践提升, 更具可推广性。
● 信息技术教学需要透过浮华落实教育本质
在新课程实验的初期,出现一定的教学方法的泛滥、教学手段的“浮华”是可以理解 的。因为在探索的过程中有一个新的秩序逐渐建立的过程。但是,当新课程实验已经进行 了几轮之后,我们仍然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即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
所以,经过新课程的不断实验,我们必须反思两个问题:“教”是为谁服务的?“学”是 为谁服务的?在此前提下,方能进一步思考“怎么服务”的问题。
很多道理往往都是很明显的,“教”与“学”都要为学生服务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这 个前提下,我们对课程进行改革就是要改造、优化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方式。
改革“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就需要在目标达成的效益上努力。目标效益是指在 有限的时间、空间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这不仅是知识、技术的掌握,还有意识、观念的形 成。针对不同地域的软件、硬件设施利用的情况,针对不同的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环境、资 源、语言、情景、方法等方面进行实用性、科学化的施教行为改造非常必要,且是效益获 得的必由之路。而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形式进行学习行为优化,同样也是提高学习有效性的关键,是激发学生自主、可持续学习甚至终身学习的源动力。
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仍然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软件操作、网络 应用等为主体,可操作的内容仍然存在,即教学活动仍然依赖于计算机作为基本的工具进行 信息活动。但是,课程价值却发生根本的变化,信息素养成为重要的课程目标之一。因此, 如果仍然是局限在软件应用进行教学,只是在教学的内容、形式载体上进行了任务化、主 题化、故事化变革,那么一旦落实到实践操作部分,则会出现尴尬:要么肢解软件、技术,要 么因技术造成综合教学重复;如果过度倾向信息教学,在信息内容上做文章,那么技术含量 很少,内容却不断翻新,甚至与技术的功能特点相去很远。
所以,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学生学习行为,不能离开操作实践,要依靠在操作中不断熟练, 逐渐产生的主动创新意识;也不能过度依赖技术操作或信息活动,要鼓励学生探索、规划、迁移、运用,体现出方法与过程的高度融合。
综上所述,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把教学设计做 到既实用又科学才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益。
苍山点题
本期专题,从理念、实践、方法等多个维度再次审视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尤其是对 课程整体的观念、文化、核心价值进行了梳理,虽然有些内容看上去并不太引人注目,但深 思起来应当发人深省。
新课程实施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从“勇敢试水”、“摸着石头过河”到“上岸反 思”,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苦恼、许多迷茫,还有许多取得每一步成功的喜悦。到目前为止 ,我们的得失可以大体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收获理念。虽然这种理念的科学性、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评估,但是毕竟新课程 的理念是一种创新,它引发了思想的解放,让人们从单纯的计算机教学中抬起头来远眺,又 低下头来沉思。这种影响对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是一种心灵的激发、头脑的激活。
第二,收获方法。虽然各种方法还非常杂乱、有待梳理,其价值取向的界定还需要细化 ,但是毕竟单纯的讲解与练习已经被突破,信息主题、实践活动以及研究性学习等成为新一 轮的教育载体。
第三,收获行动。虽然不少的行动还属于被动,但是正因为如此,走出的很多路子更能 反映现实对新课程的接纳程度,检验并创造着课程发展的新历史。
第四,收获了反思。正在反思新课程的负作用,如课堂的效益问题、学生的发展检测问 题以及高考选拔人才的相应问题等。甚至,包括正在启动的“走班制”等课堂管理组织问 题等,都需要我们认真地反思与总结,希望“过河”的时候的确能够“摸着石头”,防止多 栽跟头。
毕竟,教育实验并非等同于自然实验,因为它经不起失败,它一有失败就是对个人的耽 误,甚至是对国家的耽误。因此,我们需要更多深刻的反思与建议,共同过好新课程中的一 条条流动着的“河”!
第五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一
“图形工具的使用”针对三年级学生,就课堂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和教学导入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熟练掌握图形工具的使用,并能够使用图形工具创作一幅完整的图画。
能力目标:①通过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②通过创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问题。
情感目标:通过具体创作,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二、教法学法 ①教法运用
在这节课中,我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原则。主要采用情境导入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运用已学画图知识,自己动手尝试发现。通过“感知—模仿—迁移—运用”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并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最后通过作品展示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②学法指导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结合“任务”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不断尝试中激发学习兴趣,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设情境,教学导入:
问题导入:同学们,我们国家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变化着,你发现这几年我们县城住房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 接下来引入课题。
教师:你们知道吗?在盖楼房之前都要进行设计,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名小设计师来设计一栋楼房。
教师:播放课件。(通过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欣赏几幅小区的效果图和高年级同学获奖的设计图)看了这些图画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二
“计算机绘画——制作卡片”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就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导入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给图片添加纸样及相框的方法来制作卡片,学会去纸样、去相框的方法;能够对作品添加纸样或相框进行包装;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作品,激法学生的兴趣,并能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何添加纸样、相框)。教学中采取演示法、小组合作交流、组内同学互帮互助、以优助差等方法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节课利用添加纸样及相框等趣味活动,整合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热情。导入新课
师:我有一个四岁的女儿,前两天是她四岁的生日,我给她制作了精美的生日卡片,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在金山画王中展示)看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也想制作这样的卡片!
师:那好,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制作卡片》,张贴课题。(用卡纸剪成鱼形,并写上课题)三
二年级《关键字查询》一课,就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与导入、学习新知等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设计。参考答案: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并会输入搜索引擎网站,学会按照“关键字查询”相关内容。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的能力。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团体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认识搜索引擎,理解关键字查询,体会到运用关键字技巧搜索的好处。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进行的“关键字”进行查询的能力,知道利用关键字的技巧能够提高查询的速度。
三、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
老师这儿有一段非常好看的视频,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你想进一步了解你喜欢的动画人物吗?他的小名、爱好,想不想知道?
然后老师提示要快速查找动画片的人物介绍,首先登陆专门查找信息的网站。学生看书意识到帮助我们查找信息的网站叫搜索引擎。常见的搜索引擎网站有:Google、百度、搜狗。我们就以百度为例进行查询。
(二)学习新知
1.先让同学们打开IE 浏览器,打开百度网站。让学生自己看书的30 页,尝试着搜索一下,能不能找到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人物介绍。示范完之后揭示课题。我们本节课就学习关键字查询。
学生会发现一些问题,查找有些麻烦,有没有更快的方法?老师示范。再让同学们尝试练习。师总结:这次同学们查询感觉查询的速度怎么样啊?选好关键字很重要。2.学习搜索图片。
师:老师发现有些同学不仅找到了文字介绍,还找到了精美的图片,谁能示范一下? 学生示范。练习查找图片。
展示学生查询到的美丽图片。师:同学们找的图片真漂亮。同学们很快就学会图片的搜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