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孔雀东南飞 第2课时)(推荐)

时间:2019-05-12 22:31: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优秀教案(孔雀东南飞 第2课时)(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优秀教案(孔雀东南飞 第2课时)(推荐)》。

第一篇:优秀教案(孔雀东南飞 第2课时)(推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熟悉了课文结构,了解了课文情节,特别学习了“相”的用法和偏义复词。我们一起来核对一下课后作业的答案。

【生1完成“相”的用法练习,生2完成其他练习;师生共同评点。】 [推进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重点分析人物。我们知道刘兰芝是本文的主人公,我们就来看看她是怎样的一个人,透过她我们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和内容。】

1.每个小组找出文中最能体现刘兰芝性格特征的描写,仔细分析刘兰芝这个人物形象。2.派一名代表来朗读你找到的这段描写。

3.小组成员通力合作,接受老师和同学的置疑。【学生迅速分组,然后讨论,教师巡堂指导。】 【以下为小组汇报内容。】

小组1:我们找到的是“十三能织素”这一部分。【小组成员齐读本段。】

师:好,读得不错,很整齐。接下来,我就提问了。本段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刘的什么?

【学生讨论。】

组员1:本段用了排比的手法。

组员2:本段用了互文的手法,写出了刘的聪明、颖慧。

组员3:本段还写出了刘的果敢、刚强,这从“妾不堪驱使„„及时相遣归”可知道。【学生置疑:你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组员3:我是从资料上得知的。真正的原因我也不太清楚。

师:很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能实事求是,很好。这个问题我来讲。师:中国古代的女子地位很低。在娘家听父母的,到婆家听丈夫的,自己无真正的自由。出嫁后没有婆家的许可,是不得擅自回娘家的。其二,她们更看重自己的贞节。所以“休”对一个女子意味着什么,大家应当清楚了,而自请“休”,更需要多大的勇气啊。所以刘兰芝的这个举动着实可以表现她的刚强、果敢。

师:如果从诗歌表现手法上看,本段用了什么手法呢? 小组1:赋。

师:对,这里是赋,是纵的铺陈。师:(总结)开头,诗歌用了赋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多才多艺、品貌双全的好女孩刘兰芝。小组成员合作得非常成功。我们给点掌声表示祝贺!

【学生鼓掌。】

小组2:我们组认为“新妇谓府吏„„久久莫相忘”这一部分最能体现刘兰芝的性格。师:(故作怀疑)是么?本段可看出刘兰芝的什么性格特征呢?先请你们来朗读一下。【组员朗读,声情并茂。】

组员1:可看出刘兰芝对焦仲卿的依恋之情,她要求焦“久久莫相忘”,其实她首先不可能忘记这段情。

师:推人及己,好!

组员2:可看出刘兰芝的痛苦之情、愤激之情。从“人贱物亦鄙”就可看出。

师:两位同学回答得很好。我们就应这样从诗句中品出人物的内心。刘兰芝对焦仲卿是那么有情有义。

师:再来看看其他小组。小组3 【组员代表朗读“鸡鸣外欲曙„„精妙世无双”段。】 师:读得很精彩,请用本段中的一个词概括本段的内容。组员1:“严妆”。

师:此时此刻的刘兰芝为何要“严妆”?“严妆”时又为何“事事四五通”? 组员:太难了。我们求救!

师:好,请其他组同学思考,可以讨论。【学生讨论,回答。】 生1:“严妆”是刘兰芝一贯的习惯、爱美的表现。生2:我认为这正说明刘兰芝知书识理,有涵养。生3:我认为这正说明她沉着、镇静,临阵不乱。

生4:这里也可看出刘兰芝内心的不平静,甚至是痛苦,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事事四五通”的表现。

师:(总结)同学们的讨论发言都很成功。我把你们的讨论综合一下,这段描写不但写出人物的外在美,更写出人物的人格美。美就美在她能沉着、镇静,临阵不乱,美就美在她那特别的涵养。这一段的确是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啊!

【学生齐读该段。】 师:一个那个时代的女子能做到这样很不容易。我们能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请大家思考,同样可以讨论,用简短的文字表达出来。

【学生议论,发言。】

生5:刘兰芝这里的“严妆”打扮可说明她做事能有始有终,因为她进焦家时一定也是经过精心打扮的,从这里我们可以学习她的这种一丝不苟的遇事态度。

生6:刘兰芝这里的“严妆”也可以说是为焦仲卿。她的打扮体现了她的自尊,是为了知己而扮,“女为悦己者容”。

生7:刘兰芝的举动可以告诉我们,人生难免遇到坎坷,在遇到挫折时应有清醒的头脑,失意但不能失志。

生8:刘兰芝的举动告诉我们,涵养对一个人很重要。师:非常精彩的言论!我觉得你们应该将你们刚才的话写下来,肯定是一篇精彩的评论。师:我们再来看看最后一个小组的回答。小组4 【组员代表朗读“新妇谓府吏„„二情同依依”段。】 师:本段中的“磐石”“蒲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作用? 组员1: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体现了刘兰芝对爱情的坚贞。【学生朗读“媒人下床去„„郁郁登郡门”段。】 师:难道该段对刘兰芝的描写也有作用? 组员:(齐声)是啊。师:如何理解?

组员2:我想,如果没有作用,那就应当删去。【师生大笑。】

师:倒也是真理。你回答得很对。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学生沉默。】

师:哪位同学能解答这一问题? 【没有人回答。】

师:看来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太守家富有吗? 生:当然富有。

师:那么刘兰芝对这富有的太守家感兴趣吗?

生:不感兴趣。她答应嫁给太守的儿子完全是兄长的逼迫。师:那她想干什么呢?

生:她的心思依然在焦仲卿身上。因为临别前他们曾有誓言。师:所以这段铺张的场面—— 生:(恍然大悟)反衬,反衬刘兰芝对爱情坚贞不移的品格。

师:对,她没有丝毫的贪慕虚荣之意,有的是对仲卿的爱和忠贞,这种爱和忠贞能经得起任何严峻的考验。

师:再问你们一个问题:封建社会妇女被休一般被视为奇耻大辱,会遭人鄙弃,为什么刘兰芝被休后身价反而更高了?你是如何看待县令、太守为子求婚的?这一情节真实吗?

生1:从侧面表现兰芝的才貌,反衬焦母的无理。生2:可能真实吧。我们没有办法解决。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女子的婚姻是怎么回事。【多媒体展示资料。】

封建社会禁锢妇女的一整套礼法条规和道德标准,经历了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在汉魏时期,限制再婚的理论进一步系统化,但再婚行为依然普遍存在,尤其那些人品、才貌出众者。西汉卓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以琴挑之,一曲《凤求凰》,卓文君便随司马相如去了。东汉邓元仪之妻被休后嫁给华仲,华仲做了大官,偕妻过街市,令邓元仪羡慕不已。东汉末蔡琰(文姬)初嫁卫仲道,后为乱兵所掳,嫁匈奴,曹操用金璧赎回,改嫁官吏董祀。刘备取了刘琮的遗孀。魏文帝曹丕娶了袁术的儿媳妇甄氏。吴主孙权就曾纳丧偶妇女徐夫人为妃。诸如此类,不可胜数。两汉时正统儒者的言论尚未完全拘束人们的社会行为。就是妇女缠足也是南北朝以后的事。到北宋程颐提出“去人欲,存天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遗书》),在北宋当时影响并不很大,其侄媳也未能守节。南宋以后,“程朱”理学进一步完备了封建礼教,礼教之风渐趋严厉,寡妇再嫁是大逆不道。

东汉建安年间,正是士族制度萌芽时期,门第观念已经存在。魏晋时期推行“九品中正制”。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断定刘兰芝是一位出生在无所谓门第的家庭,嫁入焦家已有高攀之嫌,这既可从兰芝的自叙“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中看出,也可从焦母教训儿子的言语“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中找到答案。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官方的正统思想。儒家所提倡的道德、礼法标准也就愈益发挥出自己的影响力,逐渐地成为社会主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

师:(引导)如果县令、太守想为自己的儿子物色妻子,他们的选择空间还是相当辽阔的。他们的地位、所受的文化熏陶以及社会舆论,决定了这些深受儒家学说浸染的封建官员不可能为自己的儿子选择一个被别家扫地出门的弃妇做妻子,无论她是何等美丽、灵巧、贤惠、善良。既然这种可能微乎其微,为什么诗中出现了那样的情节?

【学生讨论。】

生1:我觉得是出于表现人物形象的艺术需要。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观照,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课文中对刘兰芝既有善良美丽、贤惠能干的正面描写,又有县令、太守为子求婚的情节,尤其是刘兰芝再嫁热闹隆重的场面描写。这个场面的设置,除了表现太

守对此事的重视外,更是传唱者特意用这个“隆重”场面与刘兰芝被焦母驱遣回家的“冷落”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刘兰芝是无辜被遣的,她的素养和品行是有口皆碑的,反衬出焦母的专断和无知,替刘兰芝鸣不平。使读者从心底长长地出口恶气,从侧面衬托刘兰芝的美丽外貌和美好心灵。

生2:其次,这个情节的出现也是广大人民意愿的反映。抛开《孔雀东南飞(并序)》不谈,在东汉时代,像刘兰芝这样被婆家驱遣回家的,被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折磨而死的弱女子肯定大有人在。刘兰芝的命运是悲惨的,这些弱女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同处于被压迫、被蹂躏地位的广大群众在传唱刘兰芝的故事时,自然而然地渗透了自己的感情。《孔雀东南飞(并序)》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又在传唱过程中加以再创造,融入了人们善良和美好的愿望。

师:能不能再举些主要的例子呢? 生:(一起回答)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 师:这些在现实生活中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故事中发生了,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实现了。这既揭露了弱势群体无力主宰自己命运的事实,又曲折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

师:我们将刚才的讨论作一个总结,一起来看看刘兰芝的美好品质有哪些。【学生迅速讨论,交流。】 生1:才貌双全。生2:重情重义。生3:不慕荣华富贵。生4:坚贞执著于爱情。生5:勇敢、聪明。„„

师:好了好了,或许我们可以将一切美好的字眼都加给这位美丽动人的姑娘,这位勇敢的女孩子。我们对她的美赞不绝口,对她的不幸遭遇又感到非常难过。从她的身上,我们有多少感悟,多少启发啊。(稍微停顿)那么,同学们,你们读完诗歌后,有没有发现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呢?也就是说,谁是“杀害”刘兰芝的凶手呢?兰芝是那么勤劳、善良、美丽,与焦仲卿夫妻感情又极为深厚,但却遭到了焦母的虐待乃至驱逐,最后不得不与仲卿双双殉情。焦母驱逐兰芝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安静了一会儿,立刻又议论起来。】

生1:我觉得凶手是焦母、刘兰芝的大哥。刘兰芝温柔贤淑、才貌双全,即使是被休回家,依然有许多人登门求亲,其魅力可见一般。只是由于焦母不喜欢她,并且她大哥贪慕荣华,迫使她走上绝路。

生2:(激动)我觉得最主要的凶手不是她们,而是懦弱、胆小的焦仲卿。他虽然知道自己的母亲不喜欢兰芝,可是他却不敢反抗。最后,害得刘兰芝死去。

生3:可能跟兰芝的性格有关。刘兰芝没有遵从封建礼教的妇德要求,“本自无教训”“举动自专由”,虽然温顺、能干,但骨子里有倔劲,因而为焦母所不容。

生4:我觉得应该是刘兰芝多年不育,焦母为传宗接代考虑,找借口驱逐兰芝。古人很重视女子的生育能力,一个女子没有后代,就会被男家看不起,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学生先议论,后报以掌声。】

生5:焦、刘两家贵贱悬殊、门第不对,焦母见异思迁,为娶进罗敷而逼走兰芝。生6:焦母无法理解,也不能容忍仲卿与兰芝间真挚热烈的爱情。【学生有赞同、有反对。】

师:看来,大家的看法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诚然,刘兰芝的死和焦母、刘兄和焦仲卿脱不了关系。但,还有没有更大的凶手呢?或者说凶手后面的凶手呢?

【学生默然。】

师:我给大家看一段资料。看完后,大家再来思考。【多媒体课件展示。】 《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讨论声。】

师:大家结合诗歌看看,刘兰芝被焦母休,最有可能是哪一个借口呢?

生1:我觉得是第一个。刘兰芝的性格不被焦母喜欢。因为刘兰芝太有自己的个性了。婆媳关系不好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学生笑。】

生2:我觉得是因为刘兰芝没有生孩子。孩子是家庭的基石。没有孩子必然会导致焦母的不容。而且,古人也说“无后为大”,不生育的女人会很悲惨的。

生3:我觉得可能是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感情太好了,导致焦母的不悦。女人天生是妒忌心很强的嘛,所以,我觉得肯定是焦母看不惯他们如胶似漆的感情,而且,焦仲卿太沉溺于爱情的话,也许他在其他方面就不那么进取了,譬如功名啊什么的。

【学生鼓掌。】 „„

师:大家的发言都很有道理。那么,大家还是没有回答谁是凶手这个问题啊!【学生又沉默。】

生1:我觉得很难找出一个真正的凶手。(学生哗然)要说真正的凶手,那就只有一个——封建制度。我觉得这个故事跟陆游的故事很相像。

师: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悲剧?给大家说说。看看怎么相似。

生1:南宋年间,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因在科场上秉笔直言,抒发抗金忧国之情,而名落孙山。陆游的父母遂安排他与表妹唐婉成婚。陆游和唐婉结婚后,生活非常幸福。但是陆游的母亲对此不悦,她认为唐婉成天弹琴吟诗,不但有失妇道,而且有误儿子的功名前程。在母亲的压力下,陆游被迫休妻,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名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了这对夫妻,唐婉另与赵士程结婚。一日,唐婉与赵士程来到沈园,与陆游相遇,陆游百感交集,提笔在粉墙上留下了传世经典的《钗头凤》。唐婉再游沈园,和之,不久抑郁而亡。

师:能不能背诵一下这首词呢?

生1: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学生鼓掌。】

师:真是精彩!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家长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与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牵牛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筑就“血泪沈园”!真是“滴下钗头多少泪,沈家园里草犹悲”!【学生鼓掌。】

师:看来真正的凶手就是封建制度了?

生2:我觉得还应该加上一点。那就是:刘、焦两人所反复辩解的是他们并没有违反这些封建规范。因为他们不能,所以这才是悲剧中的悲剧。

【教室里再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课堂小结

师:千言万语说不尽,古今悲剧刘兰芝。封建制度灭天理,有情眷属命归西。古往今来一缩影,梧桐叶里鸳鸯鸣。幸福爱情自己创,惟有反抗最真理!

【教师即席赋诗一首兼作板书。】 布置作业

师:一是归纳焦母、刘兄、焦仲卿的性格特征;二是背诵文中的名句;三是将这个故事改编成戏剧。

板书设计

千言万语说不尽,古今悲剧刘兰芝。封建制度灭天理,有情眷属命归西。古往今来一缩影,梧桐叶里鸳鸯鸣。幸福爱情自己创,惟有反抗最真理!拓展阅读 1.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2.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鉴赏提示:1.“汉乐府”原本是指汉时设立的采诗配乐的官署,后来就将由其采撷配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官衙名成了诗类名,“乐府”就成了某种诗体风格的称谓。乐府诗的来源,据有关记载和考证,一类生于官场,一类采于民间,那些民间而来的其实也就是当时的民歌。

诗中讲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展示出当时兵役制度的残酷、凄凉、悲哀。前六句尽写战争的残酷,后四句尽写悲哀。做好了野谷饭,煮好了野菜汤,除了自己用还能送给谁呢?诗主人又想起了家人,孤零独处,一口饭一口汤也无法咽,只能茫然地空向东望,默默流泪。为什么偏向东望,而不是向别处望?诗中没说,凭想象,或许他原来的家门向东吧。向东望,可能是他从军前每日盼家人回归的习惯望法。而此时的望无疑是绝望之望、悲哀之望,因其家人永远不再归。

后人对《十五从军征》评价很高。清代人范大士以其他的离乱诗与之比较,在其所作《历代诗发》中评论说:“后代离乱诗,但能祖述而,未有能过此者。”

2.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此诗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习题详解 第一题:

命题意图:了解这首诗的故事情节及其思想意义,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

参考答案:1.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对恩爱夫妻,焦母不由分说,将他俩活生生地拆开;刘兄贪图富贵,迫使妹妹兰芝另嫁他人。正是焦母和刘兄合力将仲卿和兰芝逼上绝路。这个故事表现了具有巨大威力的封建家长制的冷酷与无情。

2.刘兰芝美丽、聪明、勤劳,知书达理,头脑清醒,行动坚决,忠于爱情,不为荣华所

动。具体分析见“课文研讨”。

3.从课文有关叙述来看,难以断定焦仲卿性格软弱。具体分析见“课文研讨”。学生从诗中能找出的证据是有限的,对当时的社会风俗也只有大致的认识,因此不必在讨论上花费太多的时间,教师也要注意适时引导和纠偏。

第二题:

命题意图:注意用词的细微之处,提高文学欣赏能力。参考答案:府吏(焦仲卿)“举言谓新妇”几句,是在向母亲求情而被严词拒绝之后,回到房中和兰芝说的。兰芝对于他的求情本来还抱有一线希望,因此,仲卿为了避免过于刺激她,尽量缓缓地说明原委,并且及时许下承诺。“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是殷殷叮嘱,温存备至。而“低头共耳语”几句,是焦、刘两人在路口分手时说的。在路口话别,势必不能多说,因此仲卿拣了最紧要的意思讲。加之分别在即,今后双方的处境难以预料,因此,这几句和前面几句相比,要表达的主要意思虽然相同,但语气急迫得多,并且出现两个“誓”字。最后一句“誓天不相负”是临别发誓,于是引出下文兰芝的誓言来。

兰芝对母亲的劝嫁是“含泪答”,因为母亲能够体察女儿的心,同意女儿的选择,她内心的痛苦也可以让母亲知道;对兄长的劝嫁是“仰头答”,因为她知道兄长是不会轻易改变主意的,既然无法抗争,只有假意听从。心意已定,她的内心来不及痛楚,只想快快把眼前的一切事情了结。

第三题:

命题意图:准确理解词义,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参考答案:1.公姥:公公和婆婆,这里专指婆婆。2.自由:自作主张。

3.要:约定。渠:他,指焦仲卿。4.可怜:可爱。5.却:退出来。

6.处分:安排、处理。7.千万:无论如何。第四题:

命题意图:拓宽眼界,加深思考。参考答案:类似的例子中国有牛郎织女传说(两人化为天上的星座,一年得以见一次面),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两人合葬,化为蝴蝶),外国的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两人合葬,他们所在的两个家族消除宿怨),等等。又如中国古代戏曲作品里,《窦娥冤》的结尾写窦娥的鬼魂申冤报仇,最后将一个个坏人绳之以法,《梧桐雨》的结尾写唐明皇和杨贵妃在天上团圆等,也算得上是这一类型的结尾。

故事从总体上来说是悲剧性的,而结尾处又有一些亮色。这种结尾向人们表明,美好的情感或事物具有强大的力量。虽然它们一时被压制住,但胜利终将是它们的。同时,这种结尾也反映了民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

课外练习

1.情节曲折是这篇叙事诗的特点。请你按照情节发展给每一个情节拟一个简短的标题。答案:(1)请归

(2)求情

(3)叙别

(4)被遣

(5)结誓

(6)还家

(7)拒媒

(8)逼婚

(9)死别

(10)告母

(11)殉情

(12)合葬

2.这首诗的情节发展有两条线索,这两条线索是交错发展的。请说说这样安排情节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深化主题有什么作用。

答案:人物性格是在两条线索的交错发展中充实起来的。如:最初我们只看到刘兰芝不

甘心受折磨而自请还家的一面,接着又看到她和仲卿夫妻恩爱的一面,从而进一步认识刘兰芝不但料到再也不能团聚,而且勇敢地承担这种不幸。进而,又从她被遣前的镇定态度看到她在内心里忍受了非常大的痛苦。正因为爱情越深痛苦才越重,这才能更突出她不为威压所屈服的坚强性格。这样写自然会引起人们对她的同情,而深刻地痛恨迫害他们的封建家长制度和伦理道德。

3.用比兴开头是民歌中常见的手法,这首诗的开头就是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的。请你说说兴的特点是什么?这样开头有什么作用?

答案:“兴”的特点是由于对外界事物的接触,引起与之相关的感情。在古诗里,叙夫妇离别之苦的诗,常以“黄鹄”起兴,“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这首诗也是如此,只是把“黄鹄”换成“孔雀”而已。

4.这首诗许多地方用了夸张的手法,请你从诗中举出两个例子来说明民间文学的这一特点。

答案:这首诗中夸张的例子很多。如对刘兰芝严妆一段的铺叙,突出了兰芝的美貌。太守治装准备迎娶一段的铺叙,作者用重笔渲染,以表现太守之高与切盼,这也正反衬出兰芝不为财势所动,忠于爱情的品格。

5.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加上注释。(1)府吏长跪告()

(2)汝岂得自由()....(3)可怜体无比()..(5)却与小姑别().(7)自可断来信()..(9)腰若流纨素().

(4)会不相从许().(6)始适还家门().(8)便言多令才()...(10)好自相扶将()..(12)事事四五通().(11)千万不复全()

..答案:(1)直身而跪

(2)自作主张

(3)可爱

(4)一定

(5)退出来

(6)出嫁

(7)来使

(8)口才很好

美好

(9)流动

(10)扶持,这里是服侍的意思

(11)无论如何

(12)遍

6.与“否泰如天地”中“否”字读音、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B.否,非否是也 C.我观其状,果困若否

D.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答案:D

7.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特殊的一项 A.相见常日稀

B.儿已薄禄相

..C.会不相从许

D.登即相许和 .答案:B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组不同的一组是 A.便可白公姥

昼夜勤作息

B.我有亲父母

其日牛马嘶 ........C.逼迫兼弟兄

后嫁得郎君 ....

D.进退无颜仪

好自相扶将 ....答案:D

9.下面词语都是由同义词构成的一组是 A.悲摧

宦官

扶将

B.否泰

婚姻

交通

C.颜仪

登即

谓言

D.许和

娇逸

嬉戏

誓违

绫罗 遗施 蒲苇

问讯 装束 覆盖 磐石

教训 驱遣 纨素 丝履

答案:C

10.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①孔雀东南飞

②汝岂得自由

③千万不复全

④窈窕世无双

⑤可怜体无比

..........⑥手巾掩口啼

⑦络绎如浮云

⑧蹑履相逢迎

⑨哽咽不能语

⑩何不作衣裳 大...........人.故嫌迟 举手长劳劳 ..寡妇起彷徨 ..

徘徊庭树下 ..

处分适兄意 ..

两家求合葬 ..

叶叶相交通 ..A.①③⑤⑦⑨

B.①④⑦⑨ C.②④⑥⑧⑩

D.②③⑤⑧ 答案:B 活动与探究

1.焦仲卿的母亲爱他的儿子,为什么又处心积虑地毁灭他儿子的美满婚姻?查阅参考资料,以“从荒唐的逻辑看封建家长专制”为题,写一篇研究性文章。

提示:思考两个问题:(1)父母为子女包办一切是否就是爱?(2)焦母的这种思想根深蒂固,从中可以看出什么社会现实?

2.将本诗改成剧本,并组织大家演出。

提示:剧本的改编应体现两条线索的矛盾冲突:一是刘、焦两人的爱情悲剧,一是刘与焦母的冲突。此外,合理利用好背景音乐也是成功的关键。

推荐阅读

《古诗十九首》

第二篇:孔雀东南飞·2课时 课堂优秀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2课时

一 教材分析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汉乐府诗发展的高峰。故事情节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从故事当中延伸出来为问题探讨以及对当时社会背景的理解则稍微抽象一些,需要以课文为依据,发散思维去想象、研究。二 学情分析

本单元前面已经学习了《诗经》两篇,再学习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孩子们的精神状态不一定会十分饱满,需要教师时刻关注。而就《孔雀东南飞》文章来说,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不会存在多大的问题,难的则是从文章中延伸出来的问题探讨和研究。三 教学目标

1.了解与作品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2.梳理文章大意,掌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3.归纳人物形象 四 教学准备

收集与《孔雀东南飞》相关的文本、视频资料;准备好研究探讨的问题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鲁迅先生对“悲剧”的阐释语导入新课

“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且是永远的生活。”

师:鲁迅先生是是如此来定义“悲剧”,究竟它是不是一种“毁灭的美”,今天我们通过庐江小吏和他的妻子的故事看见证一番。

(二)整体感知 1.文学常识: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2.大意梳理(以问题解决方式理清故事情节)(1)“刘兰芝”的“美”

师:从“焦、刘殉情”的故事传说我们可以知道,焦仲卿对“刘兰芝”是始终没有变心的,那么究竟“刘兰芝”拥有什么样的品行吸引着他?以文章语言阐述刘兰芝有哪些品质?(学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完成导学练习)生:······

明确:多才多艺: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勤劳能干: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果断坚决: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美丽贤淑: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善良友爱:却与小姑别······

(二)故事情节

师:兰芝是如此的勤劳美丽贤淑,却依然无法讨得婆婆欢心,最终被休掉,作为丈夫的焦仲卿呢?他做了什么? 生:······

(明确为了孝道而隐忍,休掉自己美好的妻子,但是却也立下誓言“誓天不相负”,刘兰芝回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师:尽管山盟海誓、言之凿凿,但是世事的发展是不是尽能如人意?我们来看故事的后续发展遭受了怎样的曲折?

(学生阅读总结故事情节发展,明确“太守为子求亲”“刘兄逼嫁”“焦刘殉情”“魂化鸳鸯”)师:故事大致发展经历是如此,我们总结归纳下来就是······

明确:1.比兴起头(1段)

2.兰芝被休(2-6段)

3.夫妻誓别(7-12段)

4.刘兄逼嫁(13-21段)

5.双双殉情(22-31段)

6.魂化鸳鸯(32段)

(三)人物形象

明确:焦仲卿:忠诚、孝道、软弱(对母亲)、敢于反抗(封建礼教、封建家长专制)

刘兰芝:勤劳、善良、坚贞、知书达理、重情重义······

焦母:蛮横无理、善妒、小心眼······

刘兄:暴戾、趋炎附势、市侩

(四)作业布置(3选1做)

1.刘兰芝除了跳水自杀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出路?

2.和刘焦爱情悲剧极为相似的陆游唐琬却没有走上自杀徇情的道路,这是为什么? 3.是什么导致了刘兰芝、唐婉、薛涛、鱼玄机等女子的悲剧命运?

第2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明确文章相关问题的研究探讨 2.体会古代女子悲剧命运背后的深层意味 二 教学课时 1课时 三 教学准备

收集学生五一作业用于课堂展示、准备古代女子悲剧命运的相关资料 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歌曲导入(5分钟)

播放屠洪纲的《孔雀东南飞》,欣赏完后用PPT展示歌词

师:“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刘兰芝与焦仲卿将其实践得彻彻底底,一个赴清池,一个自挂庭树。

(二)问题探讨 1.焦母驱逐兰芝的原因

师:兰芝是如此的美丽、聪慧,最后却被驱逐,落得“赴清池”的下场,假如她能和焦仲卿一直在一起,结局应当就会不一样了,那么就究竟是因为何种原因焦母要驱逐这个美好的媳妇? 生:······

师:刚刚同学们说到了没有子女这一点,这里补充一个常识“七出”······(教师以PPT补充妇女“七出”这一知识)

师:没有子女可能是刘兰芝被驱赶的原因之一,是否还有其他的设想? 生:······

师:总结同学们刚刚所说的,我们列举出一些:

(1)兰芝没有遵从封建礼教的妇德要求。(2)没有生育子女。(3)门第悬殊。(4)焦母有恋子情结。

(5)焦母无法理解焦刘二人之间真挚热烈的爱情。

师:其实,从我们自身观点出发,可能焦母要驱赶刘兰芝的原因并不仅上面所列举出来的,也有些我们并没了解到的。2.焦刘婚姻悲剧的原因

师:遭到婆婆的驱赶,受到亲哥哥的逼迫,兰芝毅然决然的以死抗婚,焦仲卿亦殉情而死,他们的婚姻不可质疑的是一出悲剧的演绎,导致他们婚姻悲剧的原因在哪里? 生:······

师:这一出悲剧的演绎自然而然有外在的原因,也有内在的因素:

(1)内在:性格的悲剧(兰芝:外柔内刚;焦仲卿:懦弱无能)(2)外在:社会的悲剧(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3.刘兰芝除了跳水自杀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出路?

师: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思考题,同学们在五一期间都做了相关的资料查阅和写作,我请几位同学起来发表他们自己的观点。生1:······ 生2:······

4.和刘焦爱情悲剧极为相似的陆游唐琬却没有走上自杀徇情的道路,这是为什么? 师:我们上节课介绍了陆游和唐婉的故事,虽然惨遭分离,但是却没有因此殉情自杀,有着同样的遭遇,但是却拥有不同的结局,这里存在的原因有哪些?

(三)女性悲剧命运的扩展

师:我们看到了刘兰芝、唐婉这样才貌双全的女子最后的爱情悲剧、婚姻悲剧,中国历史上这样的女子不乏其数。其实,并非女子们走上悲剧舞台并不只缘于爱情、婚姻,更多的是自身的人生际遇。

(教师介绍鱼玄机、薛涛、蔡文姬等女性人物的相关事迹)

师:纵观这些女性人物,或是坠入风尘,或是被捕匈奴,爱情不能圆满,亲情不能长久,这些女子的悲情故事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搬上舞台或是影视作品中。一生的命运辗转流离,是什么造就了历史上的她们?

生:······(性格、社会、男子·····)

师:当然,这些女子的悲剧命运原因不止一点两点,或是内在的软弱,或是社会地位的压迫,或是男子的始乱终弃等等,任何一个原因都是不可忽略的。女子的命运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变化着。时至今日,女性在社会上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生:······(女强人、白领、母亲、妻子、医生······)

师:女性在社会上扮演着各式各样的角色,从社会地位上来说基本是与男性平等的,只要充实自己,按着既定的目标坚定的走下去,诸如薛涛之类的女子悲剧在历史舞台上可以避免很多了。将命运掌控在自己手里,不管男女,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第三篇:15、《 孔雀东南飞》 第( 2 )课时 教案

课 题:

15、《 孔雀东南飞》 第(2)课时 教案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

2、品味语言

3、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重点:

1、刘兰芝、焦仲卿的性格特征

2、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1、刘兰芝、焦仲卿的性格特征

2.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法 上课时间:20120924 教学过程:

一、导语 由朗读序言引入。

二、人物形象和对话

(一)、语言描写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刘兰芝:坚强、持重,自尊,果断,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自尊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举身赴清池”-果断 “新妇起严妆,”-镇定,庄重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2、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但比较懦弱,胆小怕事。“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坚贞不逾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极端蛮横无理,一味独断专行。势利。“何乃太区区”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义,会不想从许”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4、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

(二)、外貌描写

“严妆”部分,堪称人物外貌描写的经典,做到了“形神兼备”。“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流光溢彩,极尽张扬之能.——说明刘兰芝美到极点。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服饰追求素雅

——情之专一。

“指如削葱根,口若含朱丹”.纯然长相,自然天成,美得自然,美得真切,美得深沉

——天生丽质。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活脱脱一个人间仙女

——美的神韵自然流溢。

三、作业:

1、完成小页训练

2、背诵经典段落

教学后记:

第四篇:《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

浏阳一中 彭亚莉

● 教学目标:①通过品读刘兰芝个性化的语言,挖掘其性格魅力,指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语言鉴赏人物形象。

②通过对刘兰芝形象的分析,探讨文章的思想价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梳理了全诗的故事情节。诗中男女主人公“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相爱和“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的相离感动了千千万万善良多情的人们,令人肝肠寸断,潸然泪下,可谓“长歌之哀,过于恸哭”。

综观全诗,我们不难发现,人物的对话差不多占了三分之二,可以说,这首诗的多数情节和戏剧性的冲突,是依赖人物的对话来展开的;而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更是离不开个性化的语言。无怪乎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价此诗曰:(屏显)

《孔雀东南飞》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有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

今天,我们就以刘兰芝的语言为例,品读人物个性化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挖掘人物的性格魅力。

(屏显课题:品读人物个性化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挖掘人物的性格魅力。)

二、品读刘兰芝个性化语言。

1、请同学们划出文中刘兰芝的语言片段,自由朗读,深情品

味。

2、学习诗歌不能离开“读”,只有通过“读”,我们才能体察

到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接下来请大家先读一读有关刘兰芝语言描写的片段,然后感悟她的内心世界。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品读,教师根据学生发言作相应板书。)学生可找出如下语段:

① “十三能织素”至“及时相遣归”段

学生个别朗读、点评。引导学生思考:本段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兰芝的什么性格特征?兰芝不愿离开焦仲卿,但为何自求遣归?

提示:自述生活经历,铺陈排比,表明一方面兰芝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及文化修养,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子。另一方面证明“女行无偏斜”,焦母对她的责难毫无道理。从兰芝的陈述中,可以看出她那决不忍辱苟且的刚强性格;从“君家妇难为”和“徒留无所施”等直白中,可看出她对造成事端的原委和事态的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准确的判断,这是一个头脑清醒又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女性形象,她的自求遣归是一种为求得自尊、自由而不得已为之的反抗行为。

②“上堂拜阿母”至“嬉戏莫相忘”段

要求学生分别读出兰芝与焦母和小姑告别时的不同语

言,并品位前后语气上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从兰芝与焦母告别的话语中你读出了她怎样的性格?从与小姑告别又可读出她怎样的内心?

提示: 和婆婆告别,表现了她从容镇定,不卑不亢,“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这番话表面上是自谦自责,实际上是柔中寓刚,与那个“怒不止”的婆婆在修养和性格上形成鲜明的对照。(此处要读得柔中带刚)

和小姑告别,“泪落连珠子”,因为她看着小姑长大,现在一旦离别,不觉悲从中来,这泪水中既有同小姑朝夕相伴的深情,也有对自己无端被遣归的悲愤。至此,兰芝那倔强而又善良的性格以及她对小姑依依难舍的深情得到了生动细腻而又充分的体现。(此处要读得深情、感伤、依恋)

③ 品读兰芝遣归后与母、兄的对话

引导思考:面对兄长的威逼利诱,兰芝一口应婚,这与她对母亲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什么?体味、再现一下兰芝当时的心理。

提示:兰芝对母亲的劝嫁是“含泪答”,因为母亲能够体谅女儿的心,同意女儿的选择,她内心的痛苦也可以让母亲知道。而对兄长的劝嫁是“仰头答”,并一口应婚,这符合她的性格特征,这是她忠于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行为合乎逻辑的发展。她知道兄长是不会轻易改变主意的,既然无法抗争,只有假意听从。心意已定,她的内心来不及痛楚,只想快快了结一切。她的突然应允,是对前途完全绝望的表现,是决心以死来抗议吃人的封建势力。

④ 品读兰芝与仲卿的三处精彩对话。

A、被遣之前“新妇谓府吏”至“久久莫相忘”段 提示:兰芝临行前列举各种嫁妆,把它们全部作为留念,可见对丈夫的深情款款,她要求丈夫“久久莫相忘”可看出她对焦仲卿的依恋之情。“勿复重纷纭„„何言复还来”又可看出她的痛苦、愤激之情及其果断的性格。

B、夫妇誓别“感君区区怀”至“逆以煎我怀”段 提示:在分别时,兰芝既表白了对爱情的忠贞,也表露了对前途的忧虑,担心自己那个性情暴烈的兄长“恐不任我意”,这为下文的兄长逼婚、以死践盟等情节埋下了伏笔。

C、夫妻诀别“何意出此言”至“勿违今日言”段

提示:此处兰芝果断的性格再次得到体现。

小结:对话在表现人物心理、性格等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人物的言行与思想是高度统一的,从品读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多才多艺、勤劳聪慧、果敢刚强、有礼有节、举止得体、友善多情、忠于爱情的刘兰芝。而兰芝的形象也通过她的个性化语言得以凸显。

三、探究本文的思想价值。

思考探究:刘兰芝既然如此完美无暇,婆婆为什么还要休她?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允许不同意见。如无子说、嫉妒说、恋子情结、门第说等等。

教师提示、引导学生总结:刘兰芝被遣的原因可以有很多,焦母休之的借口也可以有很多,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屏显资料:“妇有七出,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礼记·本命》)

焦母在这些规矩中随便挑一条都可以对兰芝进行压制、迫害,因此就是真的把“东家贤女”秦罗敷娶进门,难保她不是第二个刘兰芝。

关于焦母为什么不喜欢兰芝,诗中没有明言,不管是什么理由嫌弃兰芝,乃至将她赶走,这都显示出焦母力量的强大。然而真正强大的是焦母个人吗?不,真正强大的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家长制等传统观念的冷漠与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牵牛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酿成一出又一出悲剧。

(屏显:鲁迅对悲剧的定义: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遭受毁灭,它给人的感受应该是极具震撼的,所以,作者将刘兰芝刻画得越完美,她的毁灭给人的震撼也就越大,作品的批判力量也就越强。

因此,本文的思想价值在于:(屏显)

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罪恶,热情讴歌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

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可以说,《孔雀东南飞》是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记录了一千七百年前人民的真实感情,它是艺术的奇葩,也是历史的镜子。

四、布置作业:

1、通过焦仲卿的语言分析其形象。

2、阅读《钗头凤》

第五篇: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

淄博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语文必修5 前置作业

编写人:王秀芝

审核人:田永丽

使用日期:2014年9月

总编号:1

《孔雀东南飞》(并序)第二课时

姓名 组别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熟读文章,把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2、了解兰芝母亲和兄长的性格特点,并进一步把握兰芝这一人物形象。

【文本探究】

一、结合课下注释,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将加点字词含义写在课本上。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料想)子(你)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才)十八九,便言(善于言辞,很会说话)多令(美好)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放在动词前,表对自己怎么样)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好,合适)。自可断来信,徐徐更(再)谓之。”

阿母白(告诉)媒人:“贫贱有此女,始(才)适(女子出嫁)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希望)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媒人去数日,寻(不久)遣(派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谢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注音:liáng)!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注音: pǐ 释义:坏运气)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辞别)家事(侍奉)夫婿,中道还兄门,处(注音:chǔ)分适(适合,依照)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注音:yāo 释义:约),渠(他)会永无缘。登即(立刻)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古代以十二地支记月日,选择良辰吉时,需要考虑月和日的“冲”或“合”。“合”,指子丑,寅教师寄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第1页

亥、卯戌、辰酉、巳申、午未相合,总称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

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注音:zhízhú)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注音: jī 释义:赠送)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买)鲑(注音:xié)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繁盛的样子)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刚才)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成功)!”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注音: yǎn)日欲暝(日暮),愁思出门啼。

二、质疑探讨

1、(1)首先写了兰芝回家后母亲的态度。“进退无颜仪”五个字把兰芝被遣归家初见母亲时伤心、羞愧、委曲等复杂心理和难以描摹的神态生动而准确地表现出来。母亲初见兰芝“大拊掌”,把母亲的惊诧心酸之状描画的活灵活现,但听了女儿的陈述,母亲理解了女儿,但悲伤不已。

这几句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强调和加深。它再次反映了兰芝婆婆的专横无理,当然也表现了母亲的关心和爱护。

(2)其次写兄长逼迫兰芝嫁给太守家。兰芝被休,上门求婚的络绎不绝,足以证明兰芝的美丽和修养。

这一部分着重表现了兰芝兄长这个人物,作者主要是通过他的语言来揭示其性格的,诵读刘兄的语言,分析其性格特征。七句话写得极有个性,其中有质问:“作事何不量”;有利诱“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也有威胁:“不嫁义朗体,其往欲何云?”把自私横暴,趋炎附势的阿兄形象刻画得十分深刻和逼真。

2、面对兄长的威逼利诱,兰芝一口应婚,这与她对母亲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什么? 体味一下兰芝此时的心理。

兰芝这样做,才符合她的性格特征,也是兰芝忠于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行为合乎逻辑的发展。因为她对阿兄的性格为人了如指掌,她知道哀求不会有效,而且她也不屑去哀求,她的突然允诺,是对前途完全绝望的表现,是不动声色拿定了主意,决心以死来抗议吃人的封建势力。所以表面上是突然,实际上却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成竹在胸的表现。

【当堂巩固】 重点词语解释:

1、不图(料想)子(你)自归!

教师寄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 到韶山》 毛泽东 第2页

淄博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语文必修5 前置作业

编写人:王秀芝

审核人:田永丽

使用日期:2014年9月

总编号:1

2、年始(才)十八九,便言(善于言辞,很会说话)多令(美好)才。

3、府吏见(放在动词前,表对自己怎么样)丁宁,结誓不别离。

4、贫贱有此女,始(才)适(女子出嫁)还家门,5、媒人去数日,寻(不久)遣(派遣)丞请还。

6、阿母谢(谢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7、理实如兄言,谢(辞别)家事(侍奉)夫婿

8、处分适(适合,依照)兄意,那得自任专

9、杂彩三百匹,交广市(买)鲑珍

10、适(刚才)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考场佳作】

仲卿之母的忏悔 江苏一考生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念与人间辞,千万不复全!”兰芝,仲卿,你们双双化为连理枝,携手走进你们幸福的天堂,只留下我这可怜的老太婆在这人间苟活,难道你们还不能原谅我吗?我整日地哭泣,忏悔,只为你们能显显灵,于梦中和我见上一面,可你们为什么不来,你们„„唉,这都是我的罪过呀„„

兰芝,你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入我家;上,你孝敬于我而无不恭顺,中,你照顾仲卿而无微不至,下,你呵护小姑而亲如姐妹。可我,可我这贪心不足的老太婆整日里不知满足,一直不把你当成自己的儿媳妇;还对你挑三拣四,横加指责,使你终日勤作息。一直以来,我对你心怀怨恨,恨你让仲卿对你死心塌地,服帖顺从,总认为你让他受了委屈,一直到那天„„

那天,是我婆婆的祭日,我又一次去拿出祖传玉镯,很犹豫,很不情愿地想把它传给你。虽然你刚入我家门时就该得到它,谁知就在我进屋又出去的那个当儿,玉镯不见了。我连想都没想,就认定是你拿了它。当看到你那坦然的光明磊落的神情时,我更火了,我搜遍你的屋子,翻遍你的全身,当然,我一无所获。你的冷傲让我怀疑你的诚实,你的不卑不亢让我怀疑你的人格。终于,在我整日的挑剔与指责里,你走了,永远地走了。于是我千方百计地为仲卿张罗着新媳妇。可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投了湖,仲卿也随着自挂东南枝。我那亲生的女儿,你呵护得如同亲妹的小姑,却战战兢兢又无比悔恨地拿出了玉镯。那个时刻,空气似乎凝固了,我的生命也似乎终止了,我能说些什么?我的好兰芝,我的过分溺爱使女儿学会了偷窃,我的过分亲近疏远的思想使你饮恨而去。我不乞求你的谅解,因为我已没有那个资格,我不奢望你能为我奉教师寄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第3页

汤持药,因为我根本不配;我只希望你在梦中与我见上一面,让我向你倾诉我无边的忏悔。

兰芝,我已请求一位先生把这段故事写成乐府诗,让它留传于后世,让后人从这段悲剧中汲取教训,让所有心存偏见、注重亲近疏远的人心中警钟长鸣,让更多的好姑娘、好心人过得幸福,这是我惟一能为你做的事,以此我方能心安一些。如此,我死而瞑目,夫复何求?

[简评]

2003年高考作文的话题是“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位考生巧妙借用《孔雀东南飞》中的人物和内容,设想出一个焦母祖传玉镯被偷的情节,因而导致兰芝被逐,仲卿殉情,之后,当女儿拿出玉镯时,焦母悔恨不已,于是有了这篇独白式的忏悔。文章紧扣话题,想像丰富,构思奇特,令人叫绝。

遥想刘兰芝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东南庭树下,刘兰芝,那个美丽聪慧的女子,含泪回首。你依然放不下谁吗?是那临别与你殷殷重寄意的仲卿吗?

兰芝,你遥遥地望向红尘深处那一座座富贵苍凉的朱门庭院,想你的仲卿将如何为你而伤心哭泣,想他将如何携一身风尘来追随你--那是你最奢华的梦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你也曾苦苦地奔波于这滚滚红尘,只为寻求你生命中的真爱。

总是曹衣似水,吴带当风,美丽的女子总知道如何以哀伤的姿势倚栏。

日日里你织素颂书,然而并不以为尺幅鲛绡之中竟会藏有你的痴憎怨苦,人生于你,不过是一段既无需取亦不可不舍的虚影浮云。

然后,你遇见了他--焦仲卿。

你所有十七岁少女的愁苦,因了仲卿--这个你心中眼中唯一的少年--而美丽起来。你的生命,如一枝春天的花,不可遏制地绽放了。

是这般温润如玉的少年啊,才会令你感知这红尘万丈的媚惑,你愿意以陶醉的姿态沉沦„„

如同站在悬崖边,兰芝,你的脸上滑落了两行绝望的泪。那仿若渐去渐渺的庭院,藏着你与仲卿的故事,藏着你一生之中唯一的日子,藏着你曾坐愁红颜老的长干行。

你终于决定离去了,离去--离去这风尘人间。可是,可是然后,你突然怔住了,于是,你凄婉的容颜遽然璀璨,然而你竟是无法言语的,你能拿甚么

教师寄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 到韶山》 毛泽东 第4页

淄博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语文必修5 前置作业

编写人:王秀芝

审核人:田永丽

使用日期:2014年9月

总编号:1

来担当呢,除了你孤注一掷的爱与美?!

仲卿--这个人海之中左右难立的男子,以他最后的坚决勇敢最初的美丽情感,那般欣喜焦急地向你奔来„„

千百年后,我来赶赴这场历史的传奇,禁不住为他们的莫失莫忘落泪,谨以此致世间所有不离不弃的爱。

教师寄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第5页

教师寄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 到韶山》 毛泽东 第6页

下载优秀教案(孔雀东南飞 第2课时)(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优秀教案(孔雀东南飞 第2课时)(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

    同问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 2008-10-20 20:00 提问者:蕉B|浏览次数:50692次 哈哈 我来帮他解答 您还可以输入9999 个字 推荐答案 2008-10-21 14:41 《孔雀东南飞》教案 一、导......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

    第二课时 导入:《孔雀东南飞》以时间为顺序,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了一个令人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在这首诗中最光彩照人的形象......

    15、《 孔雀东南飞》 第( 1 )课时 教案(五篇范例)

    课 题:15、《 孔雀东南飞》 第( 1 )课时 教案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1. 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预习全篇。 2、理清故事情节及线索。 教学重......

    田孔雀东南飞第三课时教案

    东宁一中高一语文 编制人:田跃霞 审核:高一语文组 姓名:班级: 小组:孔雀东南飞(并序)(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 2.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

    田孔雀东南飞第一课时教案大全

    东宁一中高一语文 编制人:田跃霞 审核:高一语文组 姓名:班级: 小组:孔雀东南飞(并序)(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 2.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

    《匆匆》教案(第2课时)

    《匆匆》教案设计(2) 第二课时 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 1.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思考:日子为......

    《中庸》第2课时教案

    《中庸》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天命之谓性,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

    第2课时电动势(教案)

    第二章 恒定电流 第2课时 电动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电动势的的概念及定义式。知道电动势是表征电源特性的物理量。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3.通过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