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第3课影音素材添精彩 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2:0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信息第3课影音素材添精彩 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信息第3课影音素材添精彩 教学设计》。

第一篇:小学信息第3课影音素材添精彩 教学设计

第3课 :文本式教学设计模板(黑体四号)【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1单元第3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继续完成我们的眼睛ppt的制作,让学生完成电子期刊影片与声音的插入,这个技能目标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因此制作过程中,除了使用静态 图片及文字外,还可以使用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使得作品丰富出彩,学生有成就感。本课教学过程使学生体会了不同类型素材来表达作品的理念,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发挥及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学生曾经自第4册学习过ppt的软件的基础知识,掌握了插入图片和文本框的方法,但是仅仅是单张幻灯片的制作,而一个多媒体的演示文稿大多数是由多张幻灯片组成,本节课学习插入幻灯片的副本及学生学习插入影片和声音,通过前两节的学习了解电子期刊的作品结构和使用的素材类型,因此本节课的操作方法对学生来说并不难,中点让学生感受电子期刊比传统期刊具有哪些优势和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学会使用插入“幻灯片副本”方法来复制幻灯片 b.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影片

c.理解演示文稿和素材文件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学会插入声音和视频,体会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图片与声音、视频的不同,掌握插入幻灯片、及插入声音、视频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多媒体的创作,大胆创作,体验自己动手操作演示文稿的成就感,体验快乐。

【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a.插入声音,调整声音按钮,调整声音位置。b.插入影片,调整影片大小。2.教学难点

演示文稿的各种素材为了方便管理,声音及视频文件应当与演示文稿在一个文件夹中。

【教学过程】

一、对比欣赏,激趣导入

1.教师给学生对比看电子杂志和纸质杂志相比? 请学生观察评一评哪一个杂志更加精彩?

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

除了使用静态文字和图片外,还有声音和视频,为了使电子期刊制作的有声有色,我们可以通过添加声音和视频来丰富多媒体作品.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3.影音素材添精彩

二、搭建作品框架

1.快速制作幻灯片

刚才我们欣赏了 我们的眼睛ppt,发现有那几张幻灯片有相似之处?

同学观察一下,师:第2 —6张幻灯片使用一个背景,这个是整体作品的风格统一,我们平时可以在第2张在幻灯片插入 幻灯片副本 方法复制整张幻灯片,达到快速制作幻灯片的目的。

请学生们按照书本步骤尝试制作第3张幻灯片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请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 出了课本介绍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结合以前的学过的知识,小组内讨论。

a.每个人动手试一试,再组内讨论

b.总结好方法请一名同学上来演示讲解

c.小提示:如果操作失败可以 用“撤销”命令 老师巡视指导

教师归纳总结: a.按照ctrl键的同时,选择复制的幻灯片,拖拽到新位置 b.也可以先复制粘贴 第2张,在复制粘贴第3 –6张幻灯片

教师操作演示,总结

这样的操作有相似之处,而且也能提高做幻灯片的效率。请用你觉得喜欢的方法继续添加3-6 张的幻灯片。

三、插入声音

教师展示课件,引导学生注意观看第1张幻灯片的背景音乐。

师:封面是作品给观众的第一印象,为了更好的衬托作品的主题,我们通常会在封面插入音频素材作为背景音乐,插入的方法和以前我们学的在ppt中插入图片的 方法类似,同学自学课本第20页 21页完成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请操作成功的同学上台交流方法,并且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效果,最后保存文件。

四、插入视频

接下来看到第3张幻灯片的观察视频,视频结束,师:同学观看视频直观的让我们明白了眼睛的是怎么样工作,这更加生动形象,那同学有没有想过这张幻灯片用到了哪些素材呢?

教师:插入图片和艺术字,我们之前已经学过,其实呢,插入视频也一样简单,考虑到学生之前没有插入素材及视频的例子,教师操作演示示范。操作完成后,教师将屏幕交还给同学们,然后请同学自己动手操作演示,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总结:其实插入声音、影片和插入图片 很相似的。

展示学生们作品时间,学生点评自己的作品,教师最后总结。

四、巩固拓展

1.拓展任务

已经完成课本操作的同学继续完成 做一做的 第一 题 和第二题。

2.欣赏作品,交流评价

3分层练习: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第三题的练习

3.欣赏作品,交流评价

五:归纳总结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3.本节课印象最深刻的内容是哪一块?

(体验了电子期刊的魅力及特色,插入音频和视频)3.分组讨论,完成评一评

【教学反思】.对比欣赏传统杂志和电子杂志,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充分体会电子杂志的优势,带着兴趣引导学生开始本节课的学习。2.每位学生都有潜能,引导学生利用以前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知识中,利用学习迁移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影片。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演示文稿和素材文件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学习能解决文稿的一些常见问题,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感,更多的爱上信息技术课从而更好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庆平学校 胡婷

第二篇:第3课 比较柔韧性 教学设计

第3课 比较柔韧性 教学设计.txt跌倒了,爬起来再哭~~~低调!才是最牛B的炫耀!不吃饱哪有力气减肥啊?真不好意思,让您贱笑了。我能抵抗一切,除了诱惑„„老子不但有车,还是自行的„„第3课 比较柔韧性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柔韧性。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塑料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

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

2.一套宽度、厚度不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做成的物品。

3.测量弯曲度的“T字”尺一把。

4.50克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

老师:同样宽度、厚度的粗塑料条、木条各一根,两桶水。

【教学过程】

一、柔韧性的认识

1.出示两根长度、厚度和宽度一样的塑料条和木条。

师:请两位同学上来各取一根,分别去取同样重的两桶水,观察塑料条和木条的变化情况。

2.两名学生上来演示,其它同学观察,然后汇报观察到的情况(木条断,塑料条没有断;塑料变了,没有断,木条先是弯了,最后断了)

3.老师指出:我们把像刚才这样塑料条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特点叫做柔韧性。

4.关注:学生已有的对柔韧性的认识的影响。

5.设计意图:初步认识物体的柔韧性。

二、比较3种不同材料的柔韧性

1.提供三种物体,找一找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头、塑料、不锈钢)

2.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柔韧性,并把比较的结果排一排序(提示学生材料不要弄断)

3.学生汇报比较结果,当各组意见分歧时,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的材料由于宽度、厚度、用力大小不同,这样比较它们的柔韧性是不公平的。

4.教师出示宽度、厚度相同的木条、塑料条、不锈钢条,问:可以怎样研究它们的柔韧性?

5.学生小组讨论、汇报,教师引导,最后边小结边演示操作步骤:

⑴把木条、金属条、塑料条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1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的前端弯下去了多少。测量材料前端弯下的距离时,眼睛要平视。

⑵分别测量木条、金属条、塑料条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和15厘米后前端弯下的距离,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6.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实验情况。

7.关注:学生测量柔韧性的方法。

8.设计意图:认识一些物体的柔韧性。

三、认识塑料

1.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哪些塑料制品? 2.出示各种塑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观察后思考:这些塑料制品分别是利用了塑料的什么特性,并把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记录在气泡图上。

3.关注:学生生活经验中对塑料的认识。

4.设计意图:认识塑料的特性。

四、讨论了解塑料的循环使用

1.阅读教科书,说说你了解了些什么?

2.出示“可回收标志”,认识可回收标志。

3.讨论:我们以后在使用塑料制品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4.关注:学生已有的环保意识。

5.设计意图: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循环利用资源意识。

第三篇: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第2课《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

课标依据: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目标设计

通过学习,掌握先烈英雄业绩,体会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他们身上所蕴含的优秀品质,增强学英雄的信念,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使命感。

了解美国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挑衅,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史实,讨论分析“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确出兵是为了保家卫国,支援朝鲜,性质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掌握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能生动讲述,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体会认同他们的优秀品质。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增强感性认识。通过分组讨论和图文转换活动,提高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通过发言,加强知识的理解和交流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特殊历史情境,引起学生心灵强烈震撼,导入新课。[课件演示] 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节选,背景音乐。[提问]作家魏巍以他的切身体会,告诉人们谁是“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到底是怎么回事?志愿军为什么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课件演示]出示课题及背景音乐。学生读学习目标,教师强调重难点。

二、自主学习:学生结合导学案,自主完成导学案上的基础知识并巩固记忆,有疑问的小组内交流,解决不了的提出,全班交流。教师通过检查知识实现对重点知识补充强调

三、合作探究:学生对导学案及课件上的合作探究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再进行展示。

[课件演示]资料片《百年中国──抗美援朝战争》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wOTc4MA==.html [讨论]中朝两国唇齿相依,接到金日成的请求,毛泽东闭门思索三天三夜。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不出兵可能会有哪几种结果,利弊如何?出兵可能会有哪几种结果,利弊如何?

[教师归纳小结]美国出兵侵略朝鲜,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唇齿相依,我们不能坐视弱小的邻国受强国的欺凌;美国侵略军直接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课件演示]《中国人民志愿军1-3次战役示意图》

[活动]同桌两人一组,对照地图,指出鸭绿江,三八线,志愿军入朝路线,三次战役进攻方向,讲述抗美援朝经过。

[课件演示]《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图、停战的相关文字资料

[讨论]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美国人怎么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

2、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课件演示]邱少云、黄继光的图片,电影《英雄儿女》片段http:// [活动]英雄赞歌 ①说说最可爱的人,生动讲述你所了解的英雄故事。②探讨志愿军身上有哪些高尚的品格?为什么会被誉为“最可爱的人”?③同唱一首歌《英雄赞歌》

学生画知识树,教师小结。当堂检测(结合导学案)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快速切入学习主题,利用经典名篇提高学习兴趣。巧妙设问,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拉进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引领学生对过去感同身受,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情境。课件演示形象、直观。用影视资料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引导学生注意力。设问激疑,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允许有不同结论但必须要说出理由。教师适当引导,归纳小结,增强学生的理解、认识问题的能力,突破难点。小活动图文转换,发挥合作学习优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增强读图和口头表达能力,突破重点课件演示提供直观丰富的信息,分析历史资料,增强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多媒体展现的课程资源对学生形成视听的冲击,增强对英雄事迹的感性认识;探讨交流加深对英雄心理认同;学唱歌曲升华感情。系列活动形式多样,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突破重点。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对历史知识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拓展思维,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延伸。引导学生多途径扩充历史课程资源,不局限于课本、课堂。

第四篇:教学设计 田忌赛马第3课

田忌赛马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24个新词语的意思;能从课文中找出“怀疑、约定、讽刺、轻蔑”等词语的近义词。

2.能用“胸有成竹”“转败为胜”造句。

3,初步学会看课题椎想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能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能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懂得要办好事情,应多动脑筋,分析主客观的情况,合理地使用力量。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课题推想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田忌赛马转败为胜所说明的道理。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用“胸有成竹”“转败为胜”造句。

1.知道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懂得要办好事情,就应多动脑筋,分析主客观情况,合理地使用力量。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出示投影:简要地说说第一次、第二次赛马的情况。

(3)分角色朗读第3-11自然段。

2.学习第18自然段。

说说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这样的好办法?

(仔细观察、开动脑筋、合理分配力量)

3.学习用“胸有成竹”“转败为胜”造句。

(1)划出原句读,说说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用本文中的内容造一个句子。

例:胸有成竹--孙膑观察到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就胸有成竹地对田忌说:“我有办法让你取胜。”

转败为胜--孙膑替田忌出主意,让他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使得田忌在第二次比赛中转败为胜,赢了齐威王。

(3)独立造句。

4.作业:完成《作业本》第5、7题。

5.课后延伸。

学了课文,你最喜欢孙膑的哪一点?如果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孙膑这个人,老师建议大家去读一本书--《上下五千年》。

第五篇:第3课 土地改革教学设计

课题:第3课土地改革

编写人:建湖县裴刘学校周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土改的必要性、土改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情况;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及土改的历史意义。注意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概括、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课本图片、网站资料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土改的信息,并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加深学生对解放后土改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还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的背景及土改开展的情况和意义

难点:关于土地改革的原因及必要性的分析;关于土地改革与新生政权的巩固和新中国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关系。

课前预习题

(1)解放前,我国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和,却只占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

(2)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废除的土地所有制,实行的土地所有制。

(3)土地改革到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4)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5)土地改革的完成,使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准备了条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随着开国大典的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你认为此后新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巩固政权)

2、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战胜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有上节课学到的什么事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个事件起到了什么作用?(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也为国内建设创设了良好的和平环境。)

3、承上启下:几乎在抗美援朝进行的同时,党和政府领导了土地改革运动。

二、讲授新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1、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提出探究问题

①这是一种什么土地制度?②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危害,会产生什么影响?

(封建土地制度;地主富农人少地多,农民人多地少,这就束缚了农村生产力,严重阻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2)指导学生阅读毛泽东的一段话:“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这段话反映了广大新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3)指导学生综合归纳土地改革进行的必要性: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进行土地改革;②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尚未进行土地改革,为了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争取其对新政权的拥护以巩固人民政权,必须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土地改革的开展

(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1950年-——1952年底。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

(2)土地改革的指导文件: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本第13页“文献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条款”,讨论回答:结合文献内容,说明此次改革主要是改什么?改的目的是什么?(改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目的是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补充: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所有制有何异同?(提示:从土地占有者、地主阶级与农民的关系、产品分配等方面考虑)

(3)土地改革的具体办法是什么呢?(分批进行;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4)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这次土地改革有什么特点?(分批进行,区别对待;既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又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同时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性色彩,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教师总结:正是这种区别性的措施,使土地改革实现了四个心:贫雇农得地开心, 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

(5)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此次土地改革的效果如何?取得了什么成果?(到 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全国 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生产及生活资料,每年免交地租350亿公斤粮食。)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同学们,在学习了土地改革的内容后,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土地改革的意义。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看其是从哪些方面来总结土地改革的意义的?为了更好总结,现在把同学们搜集到的一些资料呈现给大家。

资料1:这是1952年1月1日,为了宣传农村土地改革的胜利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的一套《土地改革》特种邮票,全套4枚,由孙传哲设计,上海大业印刷公司雕刻,上海大业印刷公司印制,1955年1月10日再版。生动地展示了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按照规定,农村划分出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等几个阶级和阶层。没收来的土地和财产,被重新分配。无论是地主,还是雇农,每个人都得到一份土地。当然,最高兴的要数那些从前一无所有的贫雇农,他们中有的人甚至把土地证当作了宝贝,一直珍藏到今天。

资料2: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了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资料3: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资料4: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同学们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土地改革的意义:即

第一:彻底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摧毁了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势力。第二:广大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彻底翻了身。

第三: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好转创造了条件。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

课堂小结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开展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改革运动。通过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这是近代历史开始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土地改革进一步巩固了我国的人民民主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下节课我们就将一起去了解我国工业化起步的情况。

板书设计

第3课土地改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1、土地改革的必要性(①、②)

2、土地改革的开展(时间、指导文件、具体方法、特点、效果)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①、②、③)

随堂训练

一、选择题

1、建国后,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的法律文件是()

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宪法》

2、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二、材料解析题

歌剧白毛女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儿卖掉。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被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八路军解放该地后,斗倒恶霸,喜儿获得翻身。

请回答:

(1)是什么土地制度,迫使喜儿逃居深山的?

(2)这种土地制度何时在我国彻底被消灭?标志是什么?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想一下喜儿在1952年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下载小学信息第3课影音素材添精彩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信息第3课影音素材添精彩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3课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第3课 战略大决战 教学设计 蔚县代王城中学 孙建芸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运用图解法,使学生了解三大战役的战况,明确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本课涉及的人名、地图、战役......

    教学设计 五月端阳第3课

    五月端阳 一、教材分析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课文对我国端午习俗的记叙,反映了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哪一天是端午节和端午......

    第3课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第3课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第3课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运用图解法,使学生了解三大战役的战况,明确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本课涉及的人名、地图、战役......

    第3课 周末日记 教学设计

    第3课 周末日记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以学习绘画中任务动态的基本知识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教材借助周末生活的情景设置,以及绘......

    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第3课

    最后一课 都德 教学目标: 1、领会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从理清小说故事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3、了解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人物的语言、......

    第3课收复新疆教学设计

    科目:历史 年级:八年级 教学设计:宋金花 时间:7-31 编号:03 第3课收复新疆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左宗棠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的史实。 2.分析左宗棠......

    第3课收复新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第3课 收复新疆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阿古柏侵占新疆罪行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迹。 2.掌握新疆行省的设置。 过程与方法 1.理解分析新疆伊犁的地理位置特点及重要性。 2.联......

    第3课《向日葵》教学设计02

    课题:向日葵 课时:2课时 课型:绘画 年级:二年级 教材:书画版美术教材 二年级第一学期 ------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尝试水粉色中的第三课,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水粉色的造型练习,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