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

时间:2019-05-12 22:35: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

第一篇: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

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

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改进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尽快有效地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呢?结合本人参加课改的学习和实践经验谈谈几点拙见。

一、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设计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基本理念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说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来。《新课程标准》中还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审美能力这三个目标。因此,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课堂设计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实、活、新、美、趣。

(一)、实。

实,即课堂教学中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提高过程要稳固扎实,这不仅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必须注重实效,扎实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活。

新编的北师大版教材内容丰富、灵活多变,并且从传统的书本知识向生活中的知识开放,比如说一年级的“观察与测量”、“统计”,和二年级的“方向与位置”,还有“猜测”等,让学生学习的是生动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新。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它不仅仅只是体现教师如何教,还在于体现学生如何学的过程。如果照老路子走,学生只是学习的容器,而要学生始终兴致勃勃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就要求教师设计一系列新颖的,能动性强而又有思考价值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四)、美。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学生不但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还将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课堂教学也充分体现出对学生评价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这一人性化目标。

(五)、趣。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总是不断重复同一种活动模式,便会逐步磨砺掉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环节的设计又必须是形式多样、富有趣味的。

二、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设计过程 1.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数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树立其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也要关注情感态度。也既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问题解决,也要关注数学思考过程。也既将结果和过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2.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这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

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这要求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师生间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关系,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应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3.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比如我在《时、分、秒》教学时编:钟妈妈有三个孩子,大哥时针又胖又矮,二哥分针中等身材,小弟吃饭挑食,又细又瘦。三兄弟淘气极了,老是不停的跑,结果 跑的怎样呢?孩子们听了童话,学了知识,初步感知了时针、分针、秒针的特征。同时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掌握新知架设了台阶。这种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4.选用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新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首先表现在开放题的应用上,以开放题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弥补了数学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足。数学开放题的类型很多,如:例1,在2,4,6,7,10这五个数中,哪一个与众不同?(这是一道结论开放题)例2,现有三个整数,问这三个数具备什么条件时,它们的和能被3整除?(这是一道条件开放题)等等。

在开放题的使用中要注意,开放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应为学生所熟悉,其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的问题;开放题应使学生能够获得各种水平程度的解答,学生所作出的解答可以是互不相同的;开放题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好的开放题应满足非常规性、参与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开放性以及探索性等特征中全部或数个。其次还表现在学习的材料应不局限在教材这一点上,生活事件、实践活动、成长经历等都可作为学习的材料。

5.采用多样性教学方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也即要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性教学方法。我将之归纳为四类:教师引导,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尽管小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与知识基础,但他们学习的更多的是人类文明的间接经验;尽管他们在学习上处于主体的地位,但这并不能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反而对教师的组织、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三角形内角和180度”、“四则运算”等,作 为约定俗成的间接经验,如果让学生自行探索,也许耗时费力低效,而老师只需适当引导即可解决。

实践操作。小学生的思维在很大层面上借助于间接经验与直观感受,有时简单的操作活动与实践经历即可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如对周长面积概念的理解、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等,说百句不如动半分,教师应善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是一个对外界知识的内化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非常重要,自主探究作为新课标理念下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这仪权力。如学了商不变性质之后,发现分数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等具有密切关联的知识,教师的放手,能收到更为好的效果,学生能更为自主、有效地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建构其良好的知识结构。

合作交流。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利用小组学习、活动游戏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一方面能促进学习更为高效,另一方面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的习惯、交流的能力,更好地推动学生发展。

6.展开参与性的教学过程

新课标不仅重视知识技能目标,还特别强调过程性目标,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探索感受。因而,充分展开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非常必要,为顺利有效地展开这一过程,我觉的应做好这三件工作:提高自主意识,激励主体参与,重视主动评价。

提高自主意识。展开过程的前提是学生应主动参与过程,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意识,把学习当作自我的一种主体行为,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应尊重学生主体,给他们个体活动的机会,并且在活动中体验感受,享受成功、获取收获,这也正是《标准》所强调的教学要求。

激励主体参与。学生学习不是接受灌输的过程,而是主动获取的过程,只有促使学生主体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得到更好的学习成效。

评价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尤其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之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而生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也能促进彼此共同进步,效果甚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师评价学生,也让学生来评价学生。但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也应有个度,万一滥用,那这样的赞赏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意义和价值。此外,教师也应该注意赞赏语言的丰富性和感染力,让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更具魅力。

三、数学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1、关于奖励形式的运用 我们的教师已经认识到,在教学中要有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情感体验,并尝试采取一些具体的手段强化这种激励作用。在低年级较普遍地采用小物质奖励的形式,这种形式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时可能带来以下问题:(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能并非源于内在的学习渴望,而是源于对小奖品的追求;(2)、教师很难把握评判标准的公平,从而难以做到及时奖励每一个表现优秀的学生;(3)、同样表现优秀或表现更为优秀却未能及时获得小奖品,学生会感到失望,甚至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以什么样的形式对学习行为进行激励,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2、关于小组合作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仅仅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成为了新课程的标志。因此,“自主,合作,探究”被广泛地运用于每一节课的教学之中。这样泛用的结果就是,有的课上我们只看到了分组、交流、讨论(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形式,而看不到这种合作的必要;看不到合作中的分工与协作,合作究竟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感觉不到学生在自主什么,教师的作用又在哪里,于是课堂教学表现为“散乱的活跃”。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虽然是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的角度提出来的,但其前提是对学生作为独立生命个体的尊重。自主是人的独立性和能动性的体现,合作是对个春有限性的弥补,而探究则是人的本能。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理解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把握什么时候需要合作,什么时候需要自主探索、独立思考。

3、关于教材的再加工处理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表资源。随着教材功能的转变,老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对教材进行瑞加工处理,现在已成为一种趋势。笔者认为,对教材的再加工处理应做到:(1)、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并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2)、对教材提供的基本情境进行再审视,明确情境的优势与不足。情境设计较好的,我们应考虑如何发挥其作用;情境设计较不好的,我们需要探索如何弥补、完善,甚至更新相应的情境。(3)、对教材的设计思路、表达方式、结论等进行多角度分析,以便为学生多样的思考和表述创造宽松的空间,提供必要的指导。(4)、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时,要注意避免简单地以学生熟知或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内容来替换学生陌生的、日常生活中难以接触到的内容。我们要科学地分析课程内容的价值,对那些学生虽然感到陌生但对其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内容,应思考采取什么策略实施教学。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活动设计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

第二篇: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设计理念有哪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基本理念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说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来。《新课程标准》中还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审美能力这三个目标。因此,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课堂设计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实、活、新、美、趣。

(一)、实实,即课堂教学中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提高过程要稳固扎实,这不仅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必须注重实效,扎实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活新编的北师大版教材内容丰富、灵活多变,并且从传统的书本知识向生活中的知识开放,比如说一年级的“观察与测量”、“统计”,和二年级的“方向与位置”,还有“猜测”等,让学生学习的是生动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美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学生不但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还将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课堂教学也充分体现出对学生评价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这一人性化目标。

第三篇: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

作者:彩虹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338 更新时间:2007-11-2

[摘要]新课程理念的物理教学需要讲究一定的教学策略、教者必须依据教材特点,改进备课的方式,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物理;教学设计;中学

教学设计反映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反映着教师教学思路和轨迹。在新课改中物理教材的内容、课堂教学结构、学生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课上师生的角色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设计应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依据物理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恰当地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素质。

一、依据教材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目前,新编的八年级物理教材在内容上的要求是基础的,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但综合性、弹性都比以往有所增大。这就要求教者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地加工处理,让课本中的例题、文字说明和结论等书面的东西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如对教材中“信息库”的把握等。为此,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方面:教材内容是不是达成课时教学目标所必须的,应删去或从略哪些学生已学过或者已经认识的内容?哪些物理知识的素材不够充分,需要补充?补充什么素材内容才能使其更加完善?在校内、校外以及网站上可利用哪些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课程资源?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如何定位比较恰当?如何把握本节课的重点?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突破难点?一节课所涉及的实验内容如何实施得更有效、组织得更合理?活动与探究课题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结合哪些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哪些内容可进行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练习中如何处理好基本与提高的关系,对水平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这样,教师师以新教材为基石,既充分利用教材又不被教材所束缚,必然会使新课程理念具体地落实到教材的处理中。

二、精心设计学习方式,引导合作探究

新课程标准主张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合作一探究”的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相互矛盾的事件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原理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为提高探究的质量、合作的效益,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l把握问题起点,精心设计问题。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意识是思的动力,是创造新思维的基石。进入信息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宽,速度加快。学生的求知欲比成年人旺盛,对新信息的采集在很多方面比教师要快、面要广。因此,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往往超出教师的想像。学生未学之前就已经通过多种渠道知道了不少物理现象甚至部分物理现象所蕴涵的原理。例如:太阳能的利用、广播电视对信息的传播、超声波在医疗上的运用、平面镜能成等大的像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设计问题时必须了解学生的认知实际,按照学生的现有基础和实际能力设计教学。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多大程度的了解,是否已经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哪些物理知识的教学可以联系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哪些超出了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创设哪些现实情景和实验场景让学生加深理解?哪些物理知识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哪些需要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采取何种教学策略使他们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这样,教学设计中教师做到了充分利用学生的己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沟通新旧知识,注意新旧知识的整合,可以提高学生在新情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学生在接触新知识时,求知欲促使他们对新知识追求全面的理解。那么,由于他们的知识能力的限制,学习过程中必然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了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猜想、动手、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将新、旧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形成新的知识框架。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四性:一是趣味性。趣味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二是探究性。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必须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过合作探究才能获得结果。而且,问题的提出要切合目标要求,具有科学探究的价值。过深,学生就会失去兴趣;过浅,不用思考,误导了学生对认知领域的开拓,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三是开放性。问题的结果往往不是唯一的,教师允许学生的答案多样化,允许学生相互修正答案,让学生在相互启发、探讨中相互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尽快地找到问题的结果。四是层次性。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需要,将一个问题设计成几个不同层次的小问题,由浅入深,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所收益和发挥。问题的层次性能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与探究,并都能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

如在讲授八年级第一章《声现象》时,补充设计了这样的实验:将一只喇叭接到功放机的输出端,纸盆向上,在纸盆内放入适量的塑料泡沫颗粒,引导学生观察,当播放音乐时,塑料泡沫颗粒跳起了“迪斯科”。然后调节音量大小,观察泡沫颗粒跳动的幅度与声音响度的关系。分别提出纸盆是怎样产生声音的?泡沫颗粒跳动幅度是怎样变化的?声音是怎样由纸盆传入耳朵的?你知道它是以什么方式传播的?这样由浅入深提出问题,经过思考或合作交流后不同层次的同学都有所受益。2设计探究活动,讲究探究实效。物理学科本身的科研性就比较强,教师要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这对于以后他们从事科学研究活动非常重要。新课程强调,所有的教学设计都要求实效,没有实效的活动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前对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一项活动设计都应注重实效,注重可探究性。比如,针对某节课中的某个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启先要考虑该节课的内容是否一定要进行合作探究活动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如果要进行,需通过什么途径?学生的自主探究会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如果不安排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是否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将师生合作、小组合作与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结合起来达到优势互补?如何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交流与合作、学会提出不同的问题与建议?通过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哪些能力等等。

三、加强动手能力,强化自主意识

新课程强调,要使学生能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和需要,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意三个维度,并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两个维度的落实,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对于课程,我们要注意新课程标准对于“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表述,注意学生在学习过中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物理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帮助学生整理听课笔记、督促学生完成物理作业的做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乐于探究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勤于动脑思考和动手实验,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和整理学习材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产课堂教学设计中应着重注意以下方面:

l教学形式要创新。新编八年级物理教材中课堂内外活动内容、形式非常多多,活动与探究、课堂实验、家庭实验、课外实践与练习、调查报告、调查与研究、填写各种调查报告和实验报告等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教材去完成这些活动项目?如何达到预期的目标?都要教师经过精心地设计并有所创新,因为有一些活动项目并不一定适合所在学校的环境、器材的需求以及自己学生的实际需要,适当改进、创新方能实现教学目标。对不同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群体都应有所区别。有选择有创造地组织实施,不能生搬硬套,否则不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增加了大量的物理实验和实验插图,这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创造能力的养成都将起着强烈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设计中,教者切忌“强行”地让学生接受结论,教材中安排的物理实验学生可做的应该让学生动手做,教师不要自己演示实验;可用实物或模型的用实物做,可以用模型或画图代替的用模型代替,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比较直观地把握教学内容,得出结论。在实验中,教师还应该尽可能地增加实验的可信度和可见度,合理把握实验的时间与教学的目的,巧妙、合理地设计和运用好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实验教学与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较,新的教学方式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留足空间和时间,保证学生的自主探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上教师说了算。学生动脑和动手时间被教师挤掉了,一切活动按照教师预设的方案进行。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展。新课程强调过程和方法,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传授和指导学习的方法,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教学活动设计中要预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现创造的机会,特别是为那些潜能生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

四、改进备课方式,完善教学设计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应该既是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性劳动,又是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相互沟通的共同智慧结晶。因此,对当前物理备课的过程、教案的形式要有必要的改进和完善。简单地说,应着眼于以下两个方面:

l个性教案与共性教案相结合。共性教案就是集体备课的结晶。同年级的物理教师对一学段的教学内容进行明确分工,每人承担相应的备课任务;每个单位由一人主备,列出该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写出教与学的思路、过程,以及练习设计等,再由年级组的所有同志对其进行集体讨论,最终形成活页教案、电子教案或备课本。个性教案则是执教者在共性教案的基础上,根据本班的班情、学情、教情,对共性教案进行调整补充、拓展,使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更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个性教案要充分显现个人教学的特色,凸现自己的教学风貌。教学活动中如果注意了,个性教案与共性教案相结合,既可以汇聚集体智慧减少重复劳动又利于个性的发挥,更有助于新教师的成长。

2“教后发思”的跟进。我们刚刚投身新课改,无论实践还是理论方面都显得十分苍白,有必要通过“教后发思”的跟进,对自身教学的能力水平进行充实提高。教学反思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它对于教者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简单说来,教师的成长很大一部分源于教学反思。教师在教案中增加“课后反思”这个内容,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主要检讨自己的教学行为,记录在教学中的新发现、新见解、新问题、新规律,然后从理论高度进行分析和反思,这样做,有利于今后教学活动中的自我矫正和自我完善,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艺术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

第四篇: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

教学设计反映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反映着教师教学思路和轨迹。在新课改中物理教材的内容、课堂教学结构、学生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课上师生的角色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设计应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依据物理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恰当地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素质。

一、依据教材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目前,新编的八年级物理教材在内容上的要求是基础的,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但综合性、弹性都比以往有所增大。这就要求教者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地加工处理,让课本中的例题、文字说明和结论等书面的东西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如对教材中“信息库”的把握等。为此,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方面:教材内容是不是达成课时教学目标所必须的,应删去或从略哪些学生已学过或者已经认识的内容?哪些物理知识的素材不够充分,需要补充?补充什么素材内容才能使其更加完善?在校内、校外以及网站上可利用哪些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课程资源?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如何定位比较恰当?如何把握本节课的重点?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突破难点?一节课所涉及的实验内容如何实施得更有效、组织得更合理?活动与探究课题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结合哪些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哪些内容可进行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练习中如何处理好基本与提高的关系,对水平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这样,教师师以新教材为基石,既充分利用教材又不被教材所束缚,必然会使新课程理念具体地落实到教材的处理中。

二、精心设计学习方式,引导合作探究

新课程标准主张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合作一探究”的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相互矛盾的事件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原理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为提高探究的质量、合作的效益,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把握问题起点,精心设计问题。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意识是思的动力,是创造新思维的基石。进入信息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宽,速度加快。学生的求知欲比成年人旺盛,对新信息的采集在很多方面比教师要快、面要广。因此,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往往超出教师的想像。学生未学之前就已经通过多种渠道知道了不少物理现象甚至部分物理现象所蕴涵的原理。例如:太阳能的利用、广播电视对信息的传播、超声波在医疗上的运用、平面镜能成等大的像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设计问题时必须了解学生的认知实际,按照学生的现有基础和实际能力设计教学。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多大程度的了解,是否已经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哪些物理知识的教学可以联系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哪些超出了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创设哪些现实情景和实验场景让学生加深理解?哪些物理知识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哪些需要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采取何种教学策略使他们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这样,教学设计中教师做到了充分利用学生的己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沟通新旧知识,注意新旧知识的整合,可以提高学生在新情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学生在接触新知识时,求知欲促使他们对新知识追求全面的理解。那么,由于他们的知识能力的限制,学习过程中必然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了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猜想、动手、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将新、旧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形成新的知识框架。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四性:一是趣味性。趣味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二是探究性。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必须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过合作探究才能获得结果。而且,问题的提出要切合目标要求,具有科学探究的价值。过深,学生就会失去兴趣;过浅,不用思考,误导了学生对认知领域的开拓,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三是开放性。问题的结果往往不是唯一的,教师允许学生的答案多样化,允许学生相互修正答案,让学生在相互启发、探讨中相互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尽快地找到问题的结果。四是层次性。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需要,将一个问题设计成几个不同层次的小问题,由浅入深,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所收益和发挥。问题的层次性能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与探究,并都能如在讲授八年级第一章《声现象》时,补充设计了这样的实验:将一只喇叭接到功放机的输出端,纸盆向上,在纸盆内放入适量的塑料泡沫颗粒,引导学生观察,当播放音乐时,塑料泡沫颗粒跳起了“迪斯科”。然后调节音量大小,观察泡沫颗粒跳动的幅度与声音响度的关系。分别提出纸盆是怎样产生声音的?泡沫颗粒跳动幅度是怎样变化的?声音是怎样由纸盆传入耳朵的?你知道它是以什么方式传播的?这样由浅入深提出问题,经过思考或合作交流后不同层次的同学都有所受益。

2设计探究活动,讲究探究实效。物理学科本身的科研性就比较强,教师要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这对于以后他们从事科学研究活动非常重要。新课程强调,所有的教学设计都要求实效,没有实效的活动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前对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一项活动设计都应注重实效,注重可探究性。比如,针对某节课中的某个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启先要考虑该节课的内容是否一定要进行合作探究活动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如果要进行,需通过什么途径?学生的自主探究会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如果不安排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是否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将师生合作、小组合作与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结合起来达到优势互补?如何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交流与合作、学会提出不同的问题与建议?通过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哪些能力等等。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

三、加强动手能力,强化自主意识

新课程强调,要使学生能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和需要,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意三个维度,并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两个维度的落实,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对于课程,我们要注意新课程标准对于“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表述,注意学生在学习过中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物理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帮助学生整理听课笔记、督促学生完成物理作业的做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乐于探究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勤于动脑思考和动手实验,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和整理学习材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产课堂教学设计中应着重注意以下方面:

l教学形式要创新。新编八年级物理教材中课堂内外活动内容、形式非常多多,活动与探究、课堂实验、家庭实验、课外实践与练习、调查报告、调查与研究、填写各种调查报告和实验报告等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教材去完成这些活动项目?如何达到预期的目标?都要教师经过精心地设计并有所创新,因为有一些活动项目并不一定适合所在学校的环境、器材的需求以及自己学生的实际需要,适当改进、创新方能实现教学目标。对不同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群体都应有所区别。有选择有创造地组织实施,不能生搬硬套,否则不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增加了大量的物理实验和实验插图,这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创造能力的养成都将起着强烈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设计中,教者切忌“强行”地让学生接受结论,教材中安排的物理实验学生可做的应该让学生动手做,教师不要自己演示实验;可用实物或模型的用实物做,可以用模型或画图代替的用模型代替,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比较直观地把握教学内容,得出结论。在实验中,教师还应该尽可能地增加实验的可信度和可见度,合理把握实验的时间与教学的目的,巧妙、合理地设计和运用好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实验教学与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较,新的教学方式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留足空间和时间,保证学生的自主探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上教师说了算。学生动脑和动手时间被教师挤掉了,一切活动按照教师预设的方案进行。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展。新课程强调过程和方法,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传授和指导学习的方法,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教学活动设计中要预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现创造的机会,特别是为那些潜能生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

四、改进备课方式,完善教学设计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应该既是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性劳动,又是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相互沟通的共同智慧结晶。因此,对当前物理备课的过程、教案的形式要有必要的改进和完善。简单地说,应着眼于以下两个方面:

l个性教案与共性教案相结合。共性教案就是集体备课的结晶。同年级的物理教师对一学段的教学内容进行明确分工,每人承担相应的备课任务;每个单位由一人主备,列出该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写出教与学的思路、过程,以及练习设计等,再由年级组的所有同志对其进行集体讨论,最终形成活页教案、电子教案或备课本。个性教案则是执教者在共性教案的基础上,根据本班的班情、学情、教情,对共性教案进行调整补充、拓展,使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更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个性教案要充分显现个人教学的特色,凸现自己的教学风貌。教学活动中如果注意了,个性教案与共性教案相结合,既可以汇聚集体智慧减少重复劳动又利于个性的发挥,更有助于新教师的成长。2“教后发思”的跟进。我们刚刚投身新课改,无论实践还是理论方面都显得十分苍白,有必要通过“教后发思”的跟进,对自身教学的能力水平进行充实提高。教学反思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它对于教者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简单说来,教师的成长很大一部分源于教学反思。教师在教案中增加“课后反思”这个内容,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主要检讨自己的教学行为,记录在教学中的新发现、新见解、新问题、新规律,然后从理论高度进行分析和反思,这样做,有利于今后教学活动中的自我矫正和自我完善,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艺术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

第五篇: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策略的设计_4.14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 ——以“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为例

专业:小学教育学号:201311517118

学生:潘传江义指导教师:岳刚德

摘要:新课程理念的提出,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指标与借鉴,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教学案例,认为我们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应该为一个民 主、公正、稳定的课堂氛围,发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主性,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再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如何开展教学活动策略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活动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A New Curriculum Viewpoint of StrategicallyTeaching Design in Elementary Mathematics Classroom

Major:Primary Education

Student ID:201311517118

Student:Pan Chuanjiangyi

Instructor:Yue Gangde

Abstract:New curriculum concept, offers a new indica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guide, 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in the concrete teaching case, think we class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should be a master, justice and stability of classroom atmosphere, excavate students' classroom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autonomy, guide students to carry out autonomous approach to learning, exploration, cooperation,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o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should be how to develop teaching strategies are expounded.Key words: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Teaching strategy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目录

一、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的现状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1(二)教材信息重复堆积

.......................................................1(三)重知识传授方法单一.......................................................1

二、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的研究...................................2(一)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是促进学生知与情的统一.................1(二)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1

三、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的理想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如何以新理念展开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策略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错误!未定义书签。(二)产生式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6(三)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8

五、结语.....................................................................9 参考文献....................................................................10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以及效果等方面展开设计规划,以保证课堂教学的系统性与预设性。一个科学系统的教学活动策略设计不一定就会带来好的教学成果。但是一个不系统不科学教学活动策略的设计势必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对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的现状分析

(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之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大多依照教师这一“指挥棒”进行,教师为了课堂整体目标的达成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把控着整个课程的活动因素并让课堂向教师心理的期望发展以保证课程整体顺利,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这种教学活动策略设计中变得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难以站稳。

(二)教材信息重复堆积

教师在教学活动策略设计中要对学生所学教材信息进行科学规划与最优处理,保证学生能够根本高效学习数学知识。但现实教学中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结合学生特点分析教材内容,教学过程无序繁琐,知识结构不系统,只是将教材与习题机械堆积,然后在堆积超过学生负荷,这种教学活动策略设计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不良影响。

(三)知识传授方法单一

许多数学老师的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看重答案、轻视步骤,反对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数学教学沉闷化与形式化严重,让学生听讲和记忆大多为书本当中的概念文字、定理条款、计算公式、数学符号与数学法则,教学中太多的一成不变、沉闷死板,匮乏生气、兴趣以及对求学心的刺激。教学活动策略设计仅仅围绕课本数学知识规划总结,教师的观点就是课本讲完即完成任务。这样的教学活动策略设计让学生不懂什么是思考方法,学不会怀疑与批判,对技能的应用和知识的创新处于陌生状态。这种种表现都是对学生人生智慧的一种抹杀和作为个体自我意识的残害。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的研究

义务教育新《数学课程标准》的一大特色就是明确将“学习过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个人情感与价值态度”列为课程目标,并且对它们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将对知识与技能、个人成绩能力作为评价标准的传统目标,与曾经被视为数学学习环节的附加值产物“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发展”上升到一致高度,“义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从此四个方面的目标被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地放置在同一高度,此四大目标也同时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课程的整体方向。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结合义务教育新《数学课程标准》分析具体教学案例就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展开研究。

(一)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是促进学生知与情的统一 老师给予学生更多的上台讲解的学习经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与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下。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如有学生对问题把握不准或回答错误时,回答学生难免会有心情失落影响本节课听课状态,而一般面对这个情况,老师会请另外同学回答,然后进行下一个课堂环节。既然是促进学生知与情的统一,在回答错误的同学听取了其他同学的正确答案后,对知识是有了了解,但是在情感态度上会出现对自己不自信与回答问题时的抗拒,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根据问题让回答错误的学生再进行一次回答,并给予口头表扬和同学的掌声,情绪表现非常高兴,学生掌握了知识,同时也是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上的一次成功体验。

第一,注重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建设。“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指出了情感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传统数学课堂中,数学学习建立在冰冷的数学符号之上,数学教学中感情因素相对较少,教学活动也取自来自书本框架。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学习没有目标等于白费,学习中无情感等于机械运动。而正如我们所知学习的过程绝不能等同于机械运动,一个对知识充满渴望的学生的学习效果比以一个处于枯燥机械的学习环境下的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学生的内心世界不仅关乎学生的个人学习,更是可以折射至一个学生的生活工作之上。所以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势必要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需要。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情感活动的原由是我们对教育事业的信心与感情。“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如是说道,这句话就让数学教师应该热爱自己的数学教育教育事业,应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和业能力,用真心对待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人格发展,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均衡开发。然后,看准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认知心理,而且每个学生情感发展的趋势也是不同的,因此这就要教师去分析学生心理。要利用知识概念、课堂例题、考试习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正确对待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最后,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处理好。

(二)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的核心是师生间的交往与互动

例如在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章“小数乘法”课堂上引导学生计算一道小数乘法的计算题时,教师让学生在黑板上列出竖式计算时,台上同学计算答案相同,但是一位同学的计算过程有明显的计算错误,可是最终答案正确,计算有误的学生看了其他同学的计算过程后纠正了自己的错误,任课教师没有直接批评学生简单的计算错误,而是幽默风趣的说“有因才有果,XXX同学也聪明,有了正确的结果,也能让过程也正确”如此一来,课堂也变得的活跃轻松,又指出了学生计算不细心的差错,同时也给学生的计算问题打了预防针。

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应将数学的交流贯彻于整个课堂之中,“数学对话”即是授课课教师与学生把课本内容作为话题材料共同去探索材料信息、对数学概念进行消化重组的过程。要遵守情意性原则,营造轻松、公正、公平、有序的数学授课环境,以耐心、细心的态度引导学生的求知热情。教师在学生问题回答以及板书证明过程中缺陷及错误,万万不可以偏概全,用适当的激励以及趣味的引导帮助学生纠正,让错误和不足反思出正确答案;对于学生数学思维上的困难应循序善诱,找到学生思维瓶颈,帮助学生突破瓶颈以及克服困难;有的同学会有极富创造性的想法,教师切不可因为不同常规而冷漠对待,更应该听学生道清原委,可能学生的回答会有精彩之处,教师更要以更大的热情给予肯定以热情的肯定与充分的鼓励。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表现的舞台,鼓励学生表达想法与展示自我,在学习中培养到“I can”的成功自信,要把数学教学中枯燥呆板的教学环节转换成对真知的求索与个人思想感情的交流。

三、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作用的功能体现

概括来讲,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的功能以下三个方面均有体现。第一,课堂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之上教师需要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教活动之中,把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调动起来;在同学学习进度受阻或遇到上升瓶颈时,老师要及时指导。对学习中的挫折老师要做好心理调节工作。在学生有创造性想法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路;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思维以及学习成绩上取得进步时,教师应当充分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以及上进心;学而不思则罔,当学生学习进度到达一定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总结梳理,回顾旧知;第二,教师要“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在知识学习中要有针对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解惑排疑;鼓励学生敢于抒发己见,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勇于阐述自己的见解;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与学习效果,适当调整自己的课堂策略设计;第三,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帮助良好学生开展数学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以来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牢固的数学知识。教师不单单为“提供答案者”,更是课堂的把控者与创造者;老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沟通彼此意见,彼此产生“教”与“学”的反馈交流。同时及时收集学生思考成果,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发展方向。在教学过程中多多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这个答案你是如何得到的?”而非简单表明答案的对错.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想法中寻找突破口,完善自身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中的不足,为学生提供科学系统的学习结构与正确的学习方向,体现“指挥棒”的作用。

四、如何以新理念展开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策略的设计

如何在《标准》理念下切实搞好数学教学是新的数学课程实施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了更好的体现《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教学观念,《标准》分学段撰写了教学建议,对于不同学段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在数学课程学习中,如何将独自动脑想问题、动手实践求知与合作交流解疑惑以及探究分享长新知相结合,既是《新课标》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一个教师教学提升的重要环节。

1、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探究式学习指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的发现、提出、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的学习活动。数学的探究式学习作为如今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和学生课程学习的方向所在。这种学习方式能否被合理实施,教师掌握这着引导与组织的重任。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策略设计,借此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出来,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严谨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务实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学习好数学课程。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鼓励先自主探究,自己尝试解问题,然后再合作交流,与其他同学分自己的研究成果品质。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分析问题,拒绝老师“一讲到底”在“教师引导”、与“自主探究”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而“合作交流”下扩展学生思路,完成实践交流。

《标准》注意了用多种方式表达数学规律的模型,如代数式、方程、图形、统计表等。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地体验探索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数量与图形之间的关系、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明白规律转换的过程。

2、重视以“趣”导学,激发“自主探究”

教学的目的不是课本知识的单纯累计,而是在于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兴趣爱好入手,在数学教学上注意将数学题目信息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增加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有趣性。

3、营造“问题”背景,鼓励“主动探究”

教学要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来解决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数学问题。老师不仅要鼓励学生交流探讨数学问题,而且还要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就生活中的“问题”背景,通过恰当的引入,结合书本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程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数学涵养。

4、创设“问题”空间,激励“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班集体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以下情形比较适合:意见容易出现分歧的内容;个人无法独立掌握的内容;开放性、探索性较强的内容;要进一步引申的内容。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带着“问题”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形成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在学生形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及时引导学生的分析思路,帮助学生就问题的本质展开分析。如此以来让学生带着疑问寻找答案,在分析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章“小数乘法”的时候,这一章节的基础就是在复习了基本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有括号和四则计算的时候如何进行小数的计算”学生个个争着回答,有的说是先算括号里的,有的说按括号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整体来一层一层方便计算,有些括号的打开与否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方便计算。这时教师对各种答案都给予肯定,并及时引导他们总结出规律:“观察算式看看是不是有简便方法,再考虑括号的打开与四则运算的运用”。在这种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发言的课堂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调动,学生既可以各抒己见,又耳通八方,扩展了自己的思维,学生与学生之间表现了真正的合作交流,老师也从中得到学生对知识点学习效果的反馈。

5、“学生主体”下教师的作用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是重过程、重探索、重实践的数学学习方式,首先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材料中的矛盾与疑惑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通过自己对数学材料的分析与思考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在小组交流与老师指导下完成对问题更为全面的认识与对自己解决方法中遗漏的完善,借此来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习方式。如今数学课堂教学发展方向更多偏向于“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学生主体”的大条件下,引导学生积极观察身边的数学问题,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理解数学,喜欢数学。让数学与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对生活与学习敢于提问题,敢于对权威提出质疑,培养学生严谨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对教材进行创造性讲解——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学生作业中的大多数习题或练习都属于常规的问题,常规问题通常指问题的条件阐述表明无需挖掘、作业答案唯一缺少方法技术的封闭题、这类习题大多可通过模仿解答就可记忆过程方法。而我们学习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则是需要智力挑战,难以找到一试皆行的对应方法、也难以找到固定程序流程可以解决的情景状态。一个好的问题通常能提供多种解决策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解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策略选择的过程,我们通过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反映出的是策略选择的多样化,我们说的最佳解决方法就是对多种策略的选择中的最优选择。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教学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章《认识三角形与四边形》里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寻求“三角形内角和”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这种探究式课堂上,教师应充当问题环节的活动组织者、问题引导者与实践指导者。但将问题的解决下放学生的过程中如何促使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卓有成效?以下四种意识是教师应具备的。

首先,目标意识。让学生看清问题条件,明白是要解决什么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明确问题最终目标与已知条件,看清“已知条件”和“目标”之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间的空隙或差距,并尝试建立联系,这是解决问题过程的核心。在实际数学课堂中,有部分学生可能对问题解决目标不明确,因此教师在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以及概念上要有充足解释,阐述问题背景,同时在学生解题环节中,加强对解题目标的提醒警告,明确目标导向,这样以来对问题解决的正确率会有极大提升。

其次,规则意识。即让学生在书写上规范、步骤上有序、过程中合理、问题解决上高效。在课堂上由于时间与人数的限制,学生对于对问题的探究总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教师需要提出相关规则,给予学生探究方向,以免学生在学习中毫无头绪,避免出现“课堂涣散”与“过度放纵”。

再次,调节意识。根据课堂情况以及学生信息反馈,对教学做出适当调整,保证课堂教学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学生思维上具有开放性,对于新知识或者新题型具有不一样的想法,而部分想法有时连老师都所未思考的,这时教师应该即不应该视而不见或盲目放任,应根据学生想法结合课程目标调整研究方向。如在“教学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好玩:奥运中的数学》问题中,当有的学生提到“100米短跑比赛时有风速风向的原因是该怎么计算?”,教师首先表扬他体育知识丰富与善于观察,对风速风向稍作解释后调整问题方向:“现在我们暂时把风速风向这个因素放一边,继续讨论我们的问题„„”这就表现出调节意识的重要性。最后,总结意识。例如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章《认识三角形与四边形》与第六章《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在对平面图形与条形统计图以及折线统计图的学习等问题方面鼓励学生独立探索与合作交流,对于学生较好的方法请学生上台演示,全班参与总结归纳,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给予了不同水平段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让学生可以选择符合自己认知水平的解决问题策略,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拒绝以“答案”为唯一标准的程序化评分标准,老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多方向探索问题,树立学生的信心。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谓主动学习,就是强调学习数学是一个学生自己经历、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其中让学生自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学习不应该表明接受书本的结论,主张学生亲自体验充满丰富思维活动的数学实践活动。

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满足的不同水平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需要,帮助学生熟悉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结果。因此,积极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互动中,应引导学生正确表述自身观点,培养学生判断对错与沟通交流能力,在课堂互动中构建数学知识。

(三)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其应用之广,可以渗入到各个学科领域之中。因此,对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这一科学论断在100多年的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中得以进一步的验证。从生活中最基础的买菜购物中的数字加减乘除,到储蓄、纳税、保险等理财方面的数学问题。比如在当代经济学研究中,要用到许多数学理论,其中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不动点理论、测度论、矩阵论、对策论、运筹学等等。数学知识的丰富也为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精神文明生活的提高有着巨大作用。就“饮食”而言,人民已经从过去的追求温饱发展到如今对营养健康的追求,这就在饮食中要注意营养搭配,以搭配比例、食材品种的培养,科学用餐。数学学习是知识与情感的统一,学生的发展也是知识与情感的统一。

数学应用意识是指运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心理倾向性,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其一,当主体面临有待解决的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其二,当主体接受一个新的数学理论时,能主动地探索这一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其三,能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并且能够敏锐地直觉和洞察出其中所蕴涵的数学问题。数学应用能力是指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重:(1)让学生弄清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2)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描述客观事物与现象,寻找其中与数学有关的因素;(3)搜集数学应用的事例,加深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和体会;(4)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平等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是搞好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它将直接影响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教学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章《小数意义与加减法:买菜》中可以通过了解菜市的实际应用问题来让学生正确看待菜市买菜的的问题,了解什么情况下是对消费者有利的。在《小数意义与加减法:买菜》中,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与课本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五、结语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大势所趋,加强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自身生活经历出发,发掘身边的数学问题与数学现象,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过程中发现数学理性之美、发现数学逻辑之美,让学生爱上数学,努力培养学生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在研究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对一些理论问题分析的不够透彻,不深入到位,又如在查阅相关资料时,有些材料对同一理论观点的说法不统一,很难判断哪些是具体有效的教学策略,导致对理论知识的把握不够精确。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我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但我会在今后不断地努力学习,弥补这些不足之处,使新课程的理念更完美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8,05:36-40.[2]马瑞娟.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教学设计研究[D].渤海大学,2014.[3]李高慧.小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4.[4]吕晴晴.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5]张志华.数学活动经验及其对教学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9.[6]胡安波.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7]孙娜.开展小学有效数学活动的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8]付柳林.数学美的再认识及其审美教学策略[D].广西师范大学,2004.[9]段文洁.数学活动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10]潘小明.数学教学活动创造性初探——内涵、价值、属性及其培育[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10:94-99.[11]邓友祥.数学活动的特质与有效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9,08:38-42.[12]潘小明.数学活动:理解及教学[J].江西教育科研,2006,03:14-16.[13]张静.数学新课程与数学活动的教学[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06:115-116.[14]叶仁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15]邓雪明.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的探讨[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下载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策略的设计_3.29大全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策略的设计 ——以“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为例 专 业: 小学教育 学 号:201311517118 学 生: 潘传江义 指导教师:方红......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策略的设计_4-18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题 目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 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 学 院 师范学院专 业 小学教育 学生姓名 潘传江义 学 号 201311517118 年级 201......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体会 经过一年多的新课改教学工作实验,略有收获,现把我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总结的教学体会整理如下: 一、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 鹤壁市实验学校 徐素霞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赵志鹏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涵义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思。就是......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理念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理念(一)数学化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数学学习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概念教学设计(模版)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概念教学设计 摘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最难,也是最重要的是数学概念课的教学。 关键词:数学概念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最难,也是最重要的是数学概念课的教学。在......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与策略

    人教版课标教材的特点有哪些? 新课标物理,比以往的教材发生很大的变化。 从整体看新课标特点: 一.改变单纯知识传承的倾向根据“三维”课程目标设计教学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