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讲解(样例5)

时间:2019-05-12 22:2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讲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讲解》。

第一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讲解

第一个实验

实验名称:观察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运动的关系 实验内容:教科子第2~3页。实验目的:发现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实验器材:指南针、记录纸、橡皮、小棒(10厘米)、小尺、钟表、温度计。实验过程:

1、早晨,在校园里找一个物体,给它的影子做上记号。下课的时候再去画一画。

2、用橡皮泥把铅笔垂直固定在白纸上,确定好南北方向,每到课间,画出阳光下铅笔的影子,并在影子的顶端记下当时的温度和时间。

3、请同学们注意:温度计要放在太阳晒不到的地方。

4、观察记录纸上的记录,思考以下的问题:

(1)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2)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

(3)温度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然后把结论写出来。实验结论:

1、太阳的位置和影子的方向相反。

2、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温度高,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温度低。

第二个实验

实验名称: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实验内容:教科书第11~14页。

实验目的:通过调查身边动植物与昼夜的关系,知道昼夜对动植物会 产生影响。实验器材:笔记本、笔。实验过程:

1、调查我们身边的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放上一些好吃的,可以吸引小动物过来(别忘记洒上石灰)学生在调查时,必须要遵守以下几点:(1)不要伤害小动物(2)不要随意惊动小动物

(3)要想办法留下小动物活动后的痕迹(4)要注意收集小动物留下的东西

(5)调查结束后,恢复小动物原来的生活环境(6)不要尝小动物留下的东西

实验小结:昼夜的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第三个实验

实验名称: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内容:教科书第17页

实验目的:知道光在空气或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小孔板,手电筒。实验过程:

1、观察教科书第17页上面的三幅图:车灯、森林里的阳光、傍晚里的彩霞,你怎样解释这些光的现象?

提示学生:可以从光的行进路线来考虑。

2、提问:如果有物体把光挡住,光还能照过去吗?你认为光是怎样行进的?(直线传播)

3、用一只手电筒和三张小纸板做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解释。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或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第四个实验

实验名称:认识光的反射 实验内容:教科书第19~20页。实验目的: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实验器材:镜子、白纸、笔。实验过程:

1、照一面镜子,你能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

2、直立两面镜子,不断变换它们的角度,观察镜中物体的变化。

3、借助镜子读下面的文字。

4、看着镜子,让笔在五角星的缝隙间“行走”

实验结论:镜子中的物体和本身是上下一至,左右相反的。

第五个实验

实验名称: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作用 实验内容:教科书第23~24页。

实验目的:

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2、凸透镜的作用:能放大物体,能聚光,成倒立的像。

3、凹透镜的作用:能缩小物体,可以使光发散。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实验过程:

1、透过不同的透镜观察物体,看发生了什么变化。

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让镜面与光线垂直,调节镜片与纸的距离,使光斑最小、最亮。试一试凹透镜能否聚光。

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情况。把凸透镜对謓窗户,调节凸透镜和白纸的距离,使窗户的影像最清晰。再用凹透镜试试。

实验结论:凸透镜的作用:能放大物体,能聚光,成倒立的像。凹透镜的作用:能缩小物体,可以使光发散。

第六个实验

实验名称:连接简单电路 实验内容:教科书第30~32页

实验目的:

1、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元素。

2、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3、知道开关的作用。实验器材:电流实验盒。实验过程:

1、用电池、导线、灯泡、想办法让一只小灯泡亮起来,并画出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

2、想让灯泡灭,我们应该怎么办? 在我们的电路中加入一个开关就可以啦。

实验结论: 一个简单电路由电池、导线、小电珠和开关组成。开关的作用是方便地控制小电珠的亮与灭。

第七个实验

实验名称:检测区分垂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实验内容:教科书第33~35页

实验目的:知道哪些物体是导体制,哪些物体是绝缘体,掌握一种实验室检验垂体导电性能的方法。

实验器材:、电池、开关、小电珠、导线、剪刀、钥匙、石子、夹子、回形针、铁钉、木头、橡皮擦,塑料。

实验过程:

1、利用小灯泡,电线和电池,组合成一个检验器,检验连接在两条导线间的物品能否使电流通过。

2、电流能通过时,小电珠会亮。

3、同学们把检测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实验结论:像钢尺、铁钉这些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像木头,塑料、橡皮这些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第八个实验

实验名称:探测暗盒里的电路。实验内容:教科书第36~37页。实验目的:学会判断未知电路的方法。实验器材:导线、电池、小电珠,暗盒。实验过程:

1、连接电池灯泡,导线组成检验器

2、用检验器检验电路里的连接方式,(注意:检验时不能打开暗盒)

3、把每次检测的结果记录在活动记录里

4、根据记录,你认为盒子里面的线路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先猜测:

5、打开盒子验证自己猜想

实验结论: 亮:连接一根导线 不亮:不连接导线 变亮:连接一节电池 变暗:连接一个灯泡

第九个实验

实验名称:研究磁铁的性质。实验内容:教科书38~39页 实验目的: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 实验器材:磁铁性质实验盒,回形针 实验过程:

1、让吸起来的铁钉排成队,这说明了什么?

2、用磁铁的不同部位去吸铁,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蛤了什么?

3、看磁铁怎样指示方向

4、把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

按以上的步骤操作,把观察到的结果填写在活动

实验结论:总结磁铁的基本性质

1、能吸铁

2、砂铁磁性可以传递

3、不同部位的样力有大有小

4、能指示方向

5、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第十个实验

实验名称:制作一个指南针 实验内容:教科书第40页 实验目的:学会制作指南针 实验器材:锋衣针、磁铁、水槽 实验过程:

1、用磁铁的一端在鏠衣针上沿同一方向摩擦20次以上。

2、把磁化后的鏠衣针插在小块塑料泡沫中央,放在水面上,观察它的指向。

学生实验后汇报,如有不成功的老师给予指导。

实验结论:磁化后的鏠诱针,具有磁性,这能指示方向

第十一个实验

实验名称:做一个电磁铁 实验内容:教科书第42页 实验目的:学会制作电磁铁

实验器材:铁钉、导线、电池、回形针 实验过程:

1、把导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大铁锜上

2、接通电路后,用铁钉去吸回形针

3、看看它是否具有磁性,是否能吸铁

4、注意事项:通电时间不能太长

实验结论:这样的装置叫做电磁铁,它 像磁铁一样具有磁性,能指示方向,都有南北极。

第十二个实验

实验名称:探究电样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内容:教科书第43页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有关。

实验重点:在实验过程中大胆的假设,大胆的实验 实验器材:大小不同的电磁铁,电池,电流实验盒,回形针 实验过程:

1、用大小电磁铁分别去吸铁,看看哪个吸的回形针多 把观察实验后的结果,记录起来,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用同一个电磁铁,电池节多与少分别吸回形针,看看比比回形针的个数,想想这又说明了什么 ?

3、用铁钉粗和铁钉细的两个电磁铁分别吸回形针,数数它们的个数,这说明了什么?

4、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后老师小线

实验结论: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关? 电流大,磁力大,电流小,磁力小。线圈匝数多,磁力大,线圈匝数少,磁力小。第十三个实验

实验名称: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内容:教科书第47~48页 实验目的:知道运动加快心跳的次数 实验器材:听诊器 实验过程:

1、学会测量心跳的方法

2、测量安静状态下一分钟心跳的次数

3、原地高抬腿1分钟过后,马上测量一分钟的心跳次数

4、休息3分钟后,测量一分钟的心跳次数。

5、记录上面三种状态下心跳的次数,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论:运动会加快心跳的次数,休息后心跳又恢复到平常的状态。

第十四个实验

实验名称:测量肺活量 实验内容:教科书第49~51页 实验目的:知道肺活大对健康有好处 实验器材:气客,气球、塑料瓶、水槽 实验过程:

1、讲解肺活量的概念

一次有力吸气挵,用尽力呼出气体的总量,就是你的肺活量

2、测量肺活量

(1)吸一口气,然后尽你所能吸大一个气球,气球的末端用线绑紧,使它不漏气。

(2)请一位同学测量气球最宽处的周长(3)周长越大表示呼出的气体量就越多

3、方法二:

(1)将兼瓶装满水并做好刻度(2)插好弯头吸管后,倒置在水槽里(3)明一口气后,尽你所能向水里吹气(4)标出排出的水量

4、讲肺活量大的 好处

实验结论:一个的肺活量由体力、呼吸肌强弱,肺组织和胸廊弹性,呼吸道畅通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第十五个实验

实验名称:研究心脏的跳动和血液循环 实验内容:教科书第53~54页

实验目的:知道心跳的目的是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循环流动 实验器材:塑料瓶、水槽、水 实验过程:

1、讲述怎样才算一次心跳

2、在水中 反揽挤压和放松塑料瓶观察发生的现象。

3、讲述,我们的心脏像这样不停的跳动推动血液流动

实验结论:心脏是人体的“泵”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停地循环流动。

第十六个实验

实验名称:色彩水点实验做出解释 实验内容:教科书第56~58页

实验目的:知道一些颜色是由不同颜色混合后形成的 实验器材:彩色水笔、纸、水槽、水 实验过程:

1、用水笔在吸水纸上画出不颜色的圆点

2、固定纸条,使水能浸到纸条的底部,而碰不到彩色水点

3、当水慢慢地被吸上纸条后,圆点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4、对上述现象:你能做出什么解释?

实验结论:一些颜色其实原来并不是你所看到的那样,它是由不同颜色混合后组成的 第十七个实验

实验名称:认识模型的各类及作用,归纳建立一些简单的模型 实验内容:教科书第59~61 实验目的:能对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 实验器材:纸筒、线 实验过程:

1、制作一个纸筒模型

2、介绍纸筒及操作

这是一个密封的纸筒,在A、B、C、D4个位置露出4个线头,拉到动露纸筒外面的 任意一根线绳其他的线绳都会缩进纸筒里。把纸筒里线绳连接的情况画下来。

3、按照你画的模型,用这些材料做一个类似的纸 筒,验证自己的解释,如不行该怎样修改。

4、把自己的解释画在活动记录上。

实验结论:

怎样建立模型,解释现象:

A、分析问题 B、收集数据 C、找出物体之间的关系 D、确定条件 E、规定材料 F、建立初步模型 G、评价模型 H、修改模型

第二篇: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第一课时:实验名称: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课 题:《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实验目的:

1.增强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

2.在实验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知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条件。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一个放大镜,绿豆种子4粒,塑料盒2个,标签4张,纸巾1块,水1杯,滴管1个。实验步骤:

一、学生猜测种子的发芽和什么有关

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1、准备好两个培养皿,在里面平铺上纸巾;

2、在每个纸巾上按三个洞,各放 3 粒绿豆;

3、往一个纸巾上滴水,另一个培养皿里的纸巾不滴水 现象和结论:

绿豆种子在有水、常温、有空气、没有阳光的室内发芽了,所以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第二课时:实验名称:做一个生态瓶

课 题:《做一个生态瓶》 实验目的:

1.依据生态系统的知识,学会设计并制作一个生态瓶 2.观察并记录自制的生态瓶中各种生物的生活情况 3.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相互关系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做生态瓶的容器1个,半桶水,一些洗净的沙河小石子、小鱼或小虾、浮萍等。实验步骤:

一、说明制作步骤

1、将玻璃瓶、石子、贝壳清洗干净凉干

2、准备自来水静置一天

3、将石子平铺于玻璃 瓶的底部,高度在1-2cm,将大的石子、贝壳放置于白石子上

4、将隔夜水缓慢加入玻璃瓶至4/5处

5、将金鱼藻、垂盆草一端固定在贝壳上,放入水中,将莕菜放入水中

6、将小动物移入玻璃瓶中

7、调整水面水草位置,用保鲜膜封住玻璃瓶口

8、将生态瓶移植窗前书桌上

二、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瓶的方案。选择材料完成生态瓶的制作。

三、小组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 现象和结论:

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第三课时:实验名称:影子的观察

课 题:《光和影》 实验目的:

引导学生用对比的实验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初步解释影子产生的过程。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一把尺子;手电筒1个,4K 白卡纸1张,长方体小木块1个,铅笔1枝,橡皮擦,魔方,瓶。实验步骤:

一、学生猜测影子是怎么产生的

二、分组进行试验,验证猜测

1、选择背景墙。

2、选择遮光体。

3、打开光源,观察影子的情况,做好记录。

4、更换遮光体,对比实验。

5、总结影子产生的条件 现象和结论:

光源发出的光被遮光物体挡住,从而在背景墙上形成了影子。

第四课时:实验名称:光是怎样传播的

课 题:《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目的: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手电筒1个,同一位置打孔三长方形卡纸3张,无孔卡纸1张,夹子4个。实验步骤:

一、学生猜测光的传播路径,并说出推测依据。

二、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1、把三张带孔的卡纸,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子上,每张卡纸相距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圆孔在一条直线上;

2、在最后一个卡纸的后面,竖立一个纸屏,把手电筒打开,对着第一张卡纸的圆孔照射,让光线照射进小孔,观察最后的纸屏上有没有光点;

3、把第二张(或第三张)圆孔卡纸向左或右移动5厘米,同样方法照射第一张圆孔卡纸,观察最后面的纸屏上有无光点。现象和结论:光是直线传播的。第五课时:实验名称: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课 题:《光与热》 实验目的:

物体的颜色和吸热的关系;物体吸热和受眼光直射、斜射的关系。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白色纸、粉红色纸、黑色无光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各一张,温度计5支 实验步骤:

一、猜测:物体的吸热情况与它的表面颜色有关系

二、学生验证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

1、把5种颜色的纸,对折,做成相同大小的纸袋;

2、在每个纸袋中,分别插上温度计,平放到阳光下;

3、记录下刚开始各个纸袋的温度,然后,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总共记录5次。

4、比较在阳光下晒相同的时间后,各个纸袋温度有什么不同。现象和结论: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系,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相同颜色而表面不反光的升温快。

第六课时:实验名称:观察食物链和食物网

课 题:《食物链和食物网》 实验目的:

寻找生态系统中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挂图 实验步骤:

一、讨论:他们谁被谁吃? 1.出示“蔷薇、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小鸟”的图片,请学生按照“谁被谁吃”顺序说一说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2.分析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来?

再来观察这几条食物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但是有的食物链不是从植物开始的。4.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演示一条食物链

二、田野里的食物网。3.大家来观察第一条食物链,谁能不吃其他的生物就能存活下 1.小组合作,边讨论边在书上标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食物关系,学生们会发现: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指出这就叫做食物网。3.出示课件,在这张食物网中,如果青蛙由于小朋友们的捕捉而减少会出现什么情况。从而引出生物之间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关系。现象和结论:

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第七课时:实验名称:阳光下的影子

课 题:《阳光下的影子》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光与影的关系。激发探究光的兴趣。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

一根17厘米长的铅笔、一块橡皮泥(捏成半球形)、一块平滑的木板,一张和木板同样大小的白纸,指南针一个。实验步骤: 1.根据已学的方位知识,再利用指南针确定太阳的方向,用简易的日影观察仪放在事先观察好的地方。

2.每隔10分钟观察、记录一次。填好观察记录表一

3.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记录一天中上午9点到下午5点之间 的影长,整理记录。

4、根据一天中铅笔影长变化的数据设置的柱状图。

5.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 现象和结论: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方向是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正午)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清晨和傍晚)影子最长;同时在实验中也可以发现,影子逐渐变短的是上午,影子最短的是正午(正当头顶时),下午影子逐渐变长。

第八课时:实验名称:光的反射

课 题:《光的反射》 实验目的:

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有关反射的图片、课件,潜望镜模型 实验步骤:

一、运用光的反射 1.汽车反光镜(凸镜)2.医生带的额镜(凹镜)3.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 4.不锈钢勺的内外两面

二、做一个潜望镜

1.教师利用潜望镜模型讲解原理及制作方法 2.学生制作潜望镜 现象和结论:

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

3.人们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第九课时:实验名称: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课 题: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实验目的:

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体会到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乐趣。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自制太阳能热水器、温度计 实验步骤:

1.展示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2.检验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a.讨论检验标准。

b.装水200毫升,在15分钟内使水温上升。c.展示5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的水温。3.完善改进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现象和结论: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第十课时:实验名称: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课 题: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实验目的:

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冷热变化、流水、植物等对演示的影响。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较小的岩石块1块、酒精灯1盏、火柴、镊子1个、烧杯1个;带盖的塑料瓶或玻璃瓶1个、碎砖块若干。实验步骤:

一、学生猜测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二、分组进行试验,验证猜测

1、猜测用酒精灯加热岩石,然后放入冷水中,岩石会发生什么变化。

2、将几块岩石放入有水的塑料瓶中剧烈晃动,岩石会有什么变化。

3、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现象和结论:

1.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2.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第十一课时:实验名称: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课 题: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实验目的:

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报纸1张,塑料薄膜1张,小铲子1个,脸盆1个,水1瓶。实验步骤:

一、学生模拟实验:下雨

二、分组进行试验,验证猜测

1、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明白实验装置器材所代表的含义。

2、实验前仔细观察斜坡上的土地的形态。

3、实验时注意观察降雨过程中的土地以及雨水和径流的情况,并作好记录。

4、实验后描述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现象和结论:

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了改变。

第十二课时:实验名称:我们的小缆车

课 题:我们的小缆车 实验目的:

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小车1辆,粗线或细绳1根,挂铁垫圈的小钩2个,两大盒铁垫圈。实验步骤:

1、安装小缆车。

2、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

3、一个一个放垫圈,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

4、推测: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现象和结论: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力而受到向下的拉力。一定的拉力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第十三课时:实验名称:测量力的大小

课 题: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目的: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1个,砝码1盒,用于测量重力的小物体若干。实验步骤:

1、认识弹簧测力计。

2、学生尝试使用测力计测量一个砝码的重力大小。

3、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现象和结论:

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第十四课时:实验名称:运动与摩擦力

课 题:运动与摩擦力 实验目的:

用实验检验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1个,砝码1盒,线绳1根、纸盒一个,砂纸1张,2块木板。实验步骤:

1、感受摩擦力。用手在空中滑动,用手在桌面拖动,这种阻碍手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

2、用测力计沿着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他受到的摩擦力。

3、测量钩码、笔袋等物体的摩擦力。

4、推测:摩擦力的大小和那些因素有关?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现象和结论: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接触面的光滑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第十五课时:实验名称:地球表面的地形

课 题:《地球表面的地形》 实验目的:

培养学生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地形图

实验步骤: 1.出示照片,向大家介绍该地方,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平原:宽阔平坦,地势起伏很小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面积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海拔高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2.了解家乡的地形 现象和结论: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第十六课时:实验名称:滑动和滚动

课 题:《滑动和滚动》 实验目的:

通过了解人类改进搬运重物的方法,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

实验用小车一辆,纸盒,载重物(钩码、小沙袋),弹簧测力计,胶带,大小瓶盖,玻璃弹子

实验步骤:

1、分别出示滚动和滑动的卡通图片,一个箱子在地上滑动,一个箱子在木头上滚动。

2、对比实验:滚动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比较。设计实验如何测量: A.轮子的接触面积相等。B.小车的载重相同。C.在相同的路面上行驶。现象和结论: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滚动和滑动)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摩擦力小,滑动摩擦力大;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滚动轴承是一种将滑动变为滚动的装置。

第十七课时:实验名称:用橡皮筋做动力

课 题:《用橡皮筋做动力》 实验目的:

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了解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

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实验步骤:

1、给小车安装橡皮筋。

2、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3、提问:为什么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现象和结论:

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第十八课时:实验名称: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课 题:《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实验目的:

1、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2、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

3、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对人类有利有弊。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

河流形成、河流侵蚀两岸和河床、江河下游泥沙沉积成平原的图片。实验步骤: 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

1、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

2、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留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回忆沉积实验,观看关于“大石头——鹅卵石——细沙”的图片。现象和结论:

1、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2、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较缓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3、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第三篇:五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实验总结

1.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水吗?

我们提出的问题

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水吗?

我们的推测

种子发芽需要有适宜的水分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

相同的温度、相同的光线、相同的空气、相同的绿豆种子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

水分不同(一组得到水,另一组没有水)

实验的方法(对比实验)

找6颗绿豆种子,其中3颗种子放在干燥的杯中,另外3颗种子放在湿润的杯中,然后同时放在实验室里。观察哪一组种子先发芽。

实验结论

种子发芽需要有适宜的水分

2.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芽生长是否需要阳 我们提出的问题

绿豆芽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我们的推测 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

水分、土壤、空气、温度等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

阳光(一组得到阳光,另一组没有阳光)

实验的方法(对比实验)

把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相同,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结论

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3.我们提出的问题:蚯蚓喜欢有光的环境还是黑暗的生活环境? 我们提出的问题

蚯蚓喜欢有光的环境还是黑暗的生活环境?

我们的推测

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

同类的蚯蚓,数量相同,同一个盒子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

环境条件,盒子一端有光,一端黑暗

实验的方法(对比实验)

1.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一端有光,一端黑暗; 2.将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后打开盖子观察; 3.反复多做几次。

实验结论

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

4.我们提出的问题:蚯蚓喜欢干燥的环境还是湿润的环境? 我们提出的问题

蚯蚓喜欢干燥的环境还是湿润的环境?

我们的推测

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

同类蚯蚓,相同数量,同一个盒子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

环境条件,土壤一端干燥,一端湿润

实验的方法(对比实验)

1.找一个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土壤,一端干燥,一端湿润

2.将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后打开盖子观察; 3.反复多做几次。

实验结论

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5.我们研究的问题:冷和热的作用对岩石会有影响吗? 我们研究的问题

冷和热的作用对岩石会有影响吗?

实验材料

酒精灯、石块、夹子、冷水、烧杯、火柴等

实验步骤

1.点燃酒精灯,用夹子夹住石块;

2.将石块在酒精灯上加热,并立即投入到冷水中; 3.石块冷却后,反复多做几次。

实验现象

石块出现裂缝,甚至看到石屑掉落

实验结论

冷和热的作用会使岩石破碎

6.我们研究的问题: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土地侵蚀的影响。研究的问题

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土地侵蚀的影响。

我们的猜测

如果有植物覆盖,土地受侵蚀程度小,如果无植物覆盖,土地受侵蚀程度大。

实验的方法

对比实验

实验器材

土壤、小草、容器、喷水器、水、铲子等

相同的条件

土地坡度一样,降水的高度一样,降水量要一样。

不同的条件

一块土地有植物覆盖,另一块土地没有植物覆盖。

实验结论

有植物覆盖,土地受侵蚀程度小,无植物覆盖,土地受侵蚀程度大。

7.我们研究的问题:土地坡度大小对土地侵蚀的影响。研究的问题

土地坡度大小对土地侵蚀的影响

我们的猜测

土地坡度小,受侵蚀程度小,土地坡度大,受侵蚀程度大。

实验方法

对比实验

实验器材

土壤、小草、容器、喷水器、水、铲子等

相同的条件

两边植物覆盖率一样,喷水的高度一样,降水量要一样。

不同的条件

一块土地坡度小,一块土地坡度大。

实验结论

土地坡度小,受侵蚀程度小,土地坡度大,受侵蚀程度大。

8.我们研究的问题:降雨量的大小对土地侵蚀的影响。研究的问题

降雨量的大小对土地侵蚀的影响。

我们的猜测

降雨量小,土地受侵蚀程度小,降雨量大,土地受侵蚀程度大。

实验方法

对比实验

实验器材

土壤、小草、容器、喷水器、水、铲子等

相同的条件 两边植物覆盖率一样,土地的坡度一样,喷水的高度一样。

不同的条件

一块土地降雨量小,一块土地降雨量大

实验结论

降雨量小,土地受侵蚀程度小,降雨量大,土地受侵蚀程度大。

9.我们研究的问题: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有关吗? 研究的问题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有关吗?

我们的猜测

物体间的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就小; 物体间的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就大。

实验器材

小车、弹簧秤、木板(一面光滑,一面粗糙)、盒子、钩码等

实验方法

对比实验

相同的条件

同一辆小车,相同载重量、都匀速移动

不同的条件

接触面不同。一次接触面光滑,一次接触面粗糙

实验步骤

1.在小车的盒子里放6个钩码,用弹簧秤拉着小车在木板的光滑面匀速移动,测出力的大小,反复多做几次;

2.在小车的盒子里放6个钩码,用弹簧秤拉着小车在木板的粗糙面匀速移动,测出力的大小,反复多做几次; 3.比较测出的数据

实验结论

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10.我们研究的问题: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有关吗? 研究的问题

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有关吗?

我们的猜测

物体重量小,摩擦力就小; 物体重量大,摩擦力就大。

实验器材

小车、弹簧秤、盒子、钩码

实验方法

对比实验

相同的条件

小车,接触面相同、都匀速移动

不同的条件

物体重量不同。

实验步骤

1.在小车的盒子里放6个钩码,用弹簧秤拉着小车在木板上匀速移动,测出力的大小,反复多做几次;

2.在小车的盒子里放8个钩码,用弹簧秤拉着小车在木板上匀速移动,测出力的大小,反复多做几次;

3.比较测出的数据

实验结论

物体重量小,摩擦力就小;物体重量大,摩擦力就大。

11.我们研究的问题: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有关吗? 研究的问题

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有关吗?

我们的猜测

物体滑动时摩擦力大,物体滚动时摩擦力小

实验器材

小车、弹簧秤、盒子、钩码、胶布

实验方法

对比实验

相同的条件

小车的载重量、接触面相同、都匀速移动

不同的条件

小车的运动方式,一次小车滚动,一次小车滑动

实验步骤

1.在小车的盒子里放6个钩码,用弹簧秤拉着小车在木板上匀速 滚动,测出力的大小,反复多做几次; 2.用胶布缠住车轮

3.在小车的盒子里放6个钩码,用弹簧秤拉着小车在木板上匀速 滑动,测出力的大小,反复多做几次; 4.比较测出的数据

实验结论

物体的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

第四篇: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一、实验名称: 太阳和影子

实验目标:

1、知道一天中太阳高度与影子之间的关系变化;

2、知道一天中太阳高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变化。

实验准备: 指南针、记录纸、橡皮、小尺、小棒、钟表、温度计、太阳高度测量仪、手电筒

实验过程:

1、用指南针定好南北方向后,然后把纸按方向摆正,再在纸上标识方向,放在太阳下,记录影子的变化。

2、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并把光线照在小标杆(小尺)上。

3、在不同时间内,用太阳高度测量仪测量太阳高度,并用温度计量出当时的温度。

实验结论:

1、影子根物体之间的关系是2者相反的。

2、影子的方向变化是长→短→长的,西→东的。

3、太阳高度高时,影子短,太阳高度低时,影子长。

4、太阳高度越高时,温度越高。太阳高度越低时,温度越低。

二、实验名称: 太阳钟

实验目标: 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实验准备: 卡纸、硬纸板、剪刀、尺子、胶水、量角器、直尺、指南针 实验过程:

1、在半圆形的卡纸上画上刻度。(用量角器比较精确)

2、把一块三角形的硬纸板用胶水竖直粘在有刻度的卡纸上。

3、进行野外实验,要求用指南针定方向后,把“太阳钟”放在正南方。

4、把硬纸板的影子到达的位置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

1、阳光下的物体影子移动和变化的规律是: ①影子随着太阳的高度而变化,上午和下午,太阳高度低时,移动距离长; ②中午的时候,太阳高度高,影子移动的距离短。

三、实验名称: 光的行进

实验目标:

1、学会做“小孔成像”的实验;

2、知道光在同一种物质里行进是一条直线。

实验准备: 光学实验盒、火柴、胶水、手电筒、剪刀、纸盒

实验过程:

1、用3张同样大小的纸板放平,分别相距一样的距离,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其现象。

2、做“小孔成像”实验。①在纸盒上开一个小窗,用透明纸和胶水蒙住纸盒的另外一面。②同透明的纸把小窗盖上,再用剪刀小心的在纸上钻一个小孔。③将有小窗的一面朝向窗户,移 动纸盒,直至能够在透明指上看到清晰的像为止。(或者看蜡烛成像)

实验结论:

1、光在同一种物质里行进是一条直线

2、“小孔成像”示意图。

四、实验名称: 研究透镜

实验目标: 比较认识凹、凸透镜成像的不同特点。实验准备: 光学实验盒、一些被观察的物体、火柴

实验过程:

1、分别用凹、凸透镜来观察物体。

2、在太阳光下,让阳光穿国凹、凸透镜,观察其聚焦现象。

3、把凹、凸透镜对着窗口,观察其成像情况。

实验结论:

1、凹、凸透镜产生这样的现象,是因为由于光线经过透镜时产生了偏折的原因。

五、实验名称: 七色光 实验目标:

1、学会做光的色散和色光的合成实验;

2、做滤光实验。

实验准备: 光学实验盒、镜子、水盆、白纸、陀螺、手电筒、喷壶

实验过程:

1、用水和喷壶做“彩虹”。

2、将小镜子斜放在水盆礼貌,并设法固定。

3、打开手电筒,让光线照射在水下部分的镜面上,将白纸在手电筒的上放举起,移动手电筒位置,直至能够看清彩虹。

4、把光学实验盒中三棱镜拿在阳光下,进行观察其现象。

5、把陀螺上依次涂红、橙、黄、绿、蓝、青、紫等七色后旋转。

6、将3只手电筒依次罩上红、蓝、绿三种有颜色的玻璃纸后,照射一个白纸。

实验结论:

1、彩虹是三棱镜的实验是光的色散。

2、陀螺旋转实验是光的合成,2个实验证明了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的色光组成的。

3、某中有颜色的物体,可以过滤光中的其他色光,只保留跟它相同的色光。

六、实验名称: 简单电路

实验目标:

1、能够连接基本电路;

2、知道串、并联方法。

实验准备: 电流实验盒、干电池、厚纸板、图钉、回形针

实验过程:

1、先观察小电珠的2端连接在那里。

2、小组讨论后,自主设计一个简单电路图,并实验。

3、制作串、并联电路。

4、按照书上的要求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红绿灯。

实验结论:

1、一个简单电路包括有开关、导线、电源、发光器(灯泡)

2、串、并联是2个不同的简单电路。

七、实验名称: 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目标: 能够设计简称装置来检测物体的导电性能。

实验准备: 电流实验盒、干电池、自来水、纯净水、盐水、一些物体

实验过程:

1、制作一个简单电路,但是没开关。

2、把一些物体充当开关,用导线连接后,通上电源,观察其现象。

3、分别用纯净水、自来水、盐水来充当开关,用导线连接后,通上电源,观察其现象。

实验结论:

1、金属的物体、水、人体都是导电的,是导体。

八、实验名称: 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实验目标: 知道连接不同的暗盒电路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实验准备: 电流实验盒、干电池、盒子、胶水

实验过程:

1、用盒子、胶水、小电珠制作一个暗盒,要求如下: A ● B ● C ● D ●

2、分别把小电珠的导线连AB、AC、AD、BD、BC、CD6个地方。

3、打开暗盒,观察暗盒里的实际电路。

实验结论:

1、连接不同的暗盒电路时,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九、实验名称: 研究磁铁

实验目标:

1、知道磁铁的性质;

2、制作“小指南针”。

实验准备: 磁铁性质实验盒、小铁钉、回形针

实验过程:

1、用磁铁的不同部位去吸回形针,观察其现象。

2、把一块磁铁悬挂起来,观察其静止时,磁极指示的方向。

3、把2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要使用不同的、相同的磁极)

4、按照书上的要求,利用小铁钉去制作一个“指南针”。

实验结论:

1、磁铁磁力最大的部位是磁极。磁铁有2个磁极,分别是南北极。

2、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十、实验名称: 电磁铁

实验目标:

1、了解电磁铁和磁铁的异同点;

2、知道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决定因素;

3、知道电磁铁磁极改变的方法。

实验准备: 电流实验盒、干电池、小铁钉、回形针

实验过程:

1、利用电流实验盒制作一个电磁铁。

2、讨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3、按照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

4、用2个电磁铁来互相验证一下南北极。

实验结论:

1、电磁铁必须在通电后,才会产生磁性。

2、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匝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它们是正比关系。即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匝数多,电磁铁的磁力就越大。

3、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或者绕线方向的改变都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方向。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案

一、实验名称:研究杠杆

实验目标:

1、能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找出使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

2、能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了杠杆原理的工具。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准备: 铁架台、木棍、线绳、杠杆尺、钩码、重物

实验过程:

1、认识杠杆尺(确定支点位置,动力点和阻力点的方位)

2、学生动手实验三次 通过实验明白,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X 钩码数

3、汇报实验结果

4、实践应用,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二、实验名称:探究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

实验目标:

1、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不同斜面的省力情况。

2、能够举例说明哪些物体是变形的斜面。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准备: 木板 块、木板(与木板宽相同)圆木(长与木板宽相同)测力计、斜面3 快(高15、20、30cm 各一块)重物一个。

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1)使用斜面省不省力?(2)不同的斜面省力相

2、实验:(1)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总结、汇报。(2)实验:不同的斜面省力不同的实验。学生总结、汇报。(3)通过实验总结: 斜面的坡度不同,所用的力不同,坡度越小(即斜面越长)越 省力。

三、实验名称:研究轮轴的作用

实验目标:

1、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不同轮轴的省力情况。

2、能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了轮轴省力的工具。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准备: 轮轴2 个(轴相同,一个轮大,一个轮小),固定支架、线2 钩码一盒、弹簧秤一个。

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使用轮轴省不省力?不同的轮轴省的力一样吗?

2、(1)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使用轮轴可以省力。总结、汇报。(2)不同的斜面轮轴省力不同的实验。学生总结、汇报。转动小轮的拉力(牛)转动大轮的拉力(牛)

实验结论:在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四、实验名称: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实验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是一个等 臂杠杆,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准备: 固定支架、定滑轮、钩码1 盒、弹簧秤1

实验过程:

1、讲解实验步骤:

2、学生实验并认真填写实验记录: 物体名称 上升距离通过实验并认真观察,你的结论是:

实验结论: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五、实验名称:研究动滑轮的作用

实验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是不能 改变用力方向。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准备: 固定支架、动滑轮、钩码1 盒、弹簧秤1

实验过程:

1、讲解实验步骤:

2、学生实验并认真填写实验记录: 物体名称 上升距离通过实验并认真观察,你的结论是:

实验结论: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是不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六、实验名称:研究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实验目标:

1、探究用一张纸不同形状托起一个重物的方法。

2、体会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实验准备: A4 纸、砖块、厚书

实验过程:

1、实验说明

2、把A4 纸用不同的方式折叠或弯曲

3、一个纸筒只能做一次实验,不可重复使用。

实验结论:折叠或弯曲纸的不同形状,承受力也不同,圆柱体形状 承受力比较大

七、实验名称:研究那种支架不易变形、最稳固

实验目标:

1、了解种支架不易变形、最稳固

2、知道三角形支架最不易变最稳固

实验准备: 搭支架的不同材料(自选),重物(自选)

实验过程:

1、明确实验要求

2、要求学生分组做实验

3、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4、对比不同支架的承受力 支架形状 预测稳固性 实际稳固性 三角形 正方形 五边形 六边形 通过实验,我认为: 形状的支架最稳固

实验结论:三角形支架最不易变形、最稳固。

八、实验名称:观察并认识岩石标本

实验目标:运用多种方法认识岩石的特征

实验准备:各种岩石标本

实验过程:

1、发给学生岩石标本、请同学仔细观察,找出每种岩石在颜 色、软硬、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2、在每组汇报岩石的特征后,其他组可以补充完善。

3、强调稀盐酸是化学药品,有腐蚀性,要小心使用。标本名称 我的发现

实验结论:在颜色、软硬、结构等方面的特征是不同的。

九、实验名称:观察并认识矿物的性质

实验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认识矿物要从颜色、透明度、光泽、状、硬度等方面来认识矿物的特征。

2、能知道一些特殊的矿物。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准备: 各种特殊的矿物、放大镜、水果刀、铜钥匙、玻璃、实验过程:

1、从颜色上认识矿物的特征:在白色无釉瓷板上刻划,就能看到矿物的颜

2、从透明度来认识矿物的特征:分成三类秀明、半透明和不透明。

3、从光泽和形状来认识矿物的特征:某一种矿物,它的光泽和形状都是一

4、从硬度来认识矿物的特征:分为四个等次:硬、较硬、较软和软。名称 颜色 透明度 光泽 硬度 形状

实验结论:某一种矿物,它的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和形状都是一定的。

十、实验名称:测试神经的敏感性

实验目标:

1、认识神经就像电话电缆,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

2、认识支皮肤里有些地方神经分布多,所以敏感性强,有些地 方神经分布少,所以敏感性弱。实验准备: 同桌学生准备两支削好的铅笔(有要太尖也不能太钝)

实验过程:

1、把眼睛闭起来,让同学用两支铅笔的笔尖轻轻触碰你身体的 手指、肘部、手背、膝盖等部位。

2、说说哪个部位可以感到有两个笔尖,哪个部位感觉只有一个笔

实验结论:身体的不同部位感觉有很大的差异,说明神经末梢在身体的各部位分布是不相同的。有些部位分布多,有些部位分布少。

十一、实验名称:研究身体不同部位反尖的快慢

实验目标:了解身体不同部位的反应的快慢是不同的

实验准备:同桌同学准备1 块比较大的橡皮,老师准备计时秒表。

实验过程: 橡皮从相同高度落下,砸到手背和脚背上时,你的反应是否一样?

2、实验记录: 实验内容 砸手背和脚背先感觉 后感觉 先感觉 后感觉 先感觉 后感觉 我觉得我的身体最敏感的部位是:

实验结论: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是不同的。

第五篇: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

热的传导

实验目标:

1、理解热的传导。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验器材:

金属棒、蜡烛、凡士林、塑料棒等。实验过程:

1、几个人结成小组,轮流实验。

2、实验步骤:

(1)把热学实验盒中的金属棒支好。

(2)把塑料棒的一端用凡士林依次粘在金属棒上。(3)用蜡烛给金属棒加热。

3、实验:按自己的猜想尝试一下。

4、观察实验现象。

5、学生讨论:为什么会这样?

6、结论:

热能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热空气上升

实验目标:

1、能想明白热空气上升的原因。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实验器材:

蜡烛、火柴、剪刀、纸、笔、细线、针、铁架台 实验过程:

1、4人一小组,分成若干小组。2、实验步骤:

(1)用纸剪一个螺旋圈,把一条细线固定在螺旋圈的中心,并悬挂起来。

(2)点燃蜡烛,放在螺旋圈的下面。(3)观察纸螺旋圈的运动。

3、按自己的猜想尝试一下:小组合作观察。

4、记录现象:纸螺旋圈转动起来。

5、讨论:为什么纸螺旋圈会转得更快?

6、实验结论:

点燃的蜡烛会使周围的空气受热上升,上升的热空气会推动螺旋圈运动。

三种土壤中的渗水能力

实验目标:

1、通过实验能知道三种土壤中的渗水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验探究精神。实验器材:

同样多的土(沙质土、壤土、黏质土)、三个大小相同的烧杯装同样多的水、三个大小相同的透明塑料瓶、纱布、水

实验过程:

1、四人分成一组,观察土壤的构成成分并猜想。

2、猜想:哪种土的渗水能力最高?

3、实验步骤:

(1)取三个大小相同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瓶底上。

(2)向三个瓶中分别装同样多的沙质土、壤土、黏质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对三只瓶底收集到的从瓶子中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4、观察实验现象:沙质土渗出的水量最多,壤土居中,黏质土渗出的水量最少。

5、整理材料。

6、结论:

沙质土渗水能力最强,壤土居中,黏质土最低。

测量水温的变化

实验目标:

1、能知道水温变化的原因。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实验器材:

400毫升烧杯、100毫升锥形瓶、2支温度计、热水、冷水、铁架台、纸板。

实验过程:

1、四人组成小组。

2、实验步骤:

(1)向烧瓶中加入280毫升热水(80摄氏度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冷水。

(2)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小孔。(3)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4)观测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和每隔一分钟的温度变化。

3、做一做:尝试一下你的猜想。小组内轮流实验。

4、讨论:为什么会这样。

5、记录结果,整理材料。

6、实验结论:

冷水逐渐变热,热水逐渐变冷。

下载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讲解(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讲解(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计划(合集)

    五年级科学实验计划一、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与有效性,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并渴望了解科学知......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生命离不开水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作用,了解常见物体的含水量。2、提出问题,列举事例,实验探究。 3、了解水资源状况,珍惜水资源。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水的作用,......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做小吊车实验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动物的运动,那么动物运动有哪些方式? 学生回答。(跑、跳、飞、游、爬) 教师:为什么动物能做出各种运动?谁在帮助他......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1 实验名称: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提出问题: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猜想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水。 实验材料:大豆种子、培养皿、......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 课程名称:科学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大象教育出版社2004版 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 教学课时:1课时 设计者:卢盟辉 新密市来集镇岳岗小学 钟摆的秘密 一......

    苏教五年级数学考试题

    一、解方程10x = 5.5 x - = x 1.2 = 6二、填空1.5和10的最大公因数是 ,8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 。2.在横线上填最简分数。4厘米 = 米 750克 = 千克 25秒 = 分3.一个钟面被分成两......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推荐阅读)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 实验一: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实验材料:手电筒、中间有等高等大孔的卡纸3张、白纸屏1个、支架4个。实验步骤: 1、将3张有孔卡纸和纸屏用支架固定......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计划

    五年级科学实验计划 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它对于激发儿童的科学志趣,培养儿童的科学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