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下册howmany教学设计
Ok,老师将要带领大家开始快乐英语之行了,你们高兴吗?Ok,let's go.我们先来做一个手指游look at my hands.Together,一起来。Good,真棒!接下来老师把一首快乐的歌谣送给大家,听的时候要思考一个问题:在这首歌里how many candles ?Ok,let's sing.you can sing with it.你可以跟它一起唱。Ok.now how many candles who can? You ,please.good.sit down.we can see ten candles.我们能看到十支蜡烛。现在呢,又有一支小candle加入了这个大家庭。那这时候how many candles ? In chinese.几只,11.ok.好奇的你是不是十分想知道11在英语里怎么说啊?ok,let's start the next class.那我们就开始接下来的学习吧。ok.现在,老师手里有五件宝贝,每件宝贝后面有一个问题。我们请每个小组的组长代表本组选一个你们小组要回答的问题。Do you known? Ok.先来看一下老师的宝贝是什么?what is this?先请 one group一组的代表。Which one?选哪一个?Pencil,ok.sit down.我们来看pencil后面的question/how many pencils?一组的同学,who can?谁来答一下11。11在英语里 is eleven.领读。出示单词纸片。高低音读。谁来读给大家听,找学生读。We read it together一起读。Eleven ,eleven eleven books eleven rulers.....Two group,二组的代表
Five group五组的代表,你只能选 x了。Ok, 你来回答x后的问题吧。
接下来,我们把这五个词放在一起。请同学们用你那双漂亮的大眼睛看着它们,并且跟着老师的录音一块来读。Ok?ok.下面,我们来做几道用英语写的算数题。Ok。第一个。下一个six and five is Eleven.ok.你能不能从老师的卡片里找到eleven.ok,good.给大家看看,right?ok..你当回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下吧。
Ok,我们看下一个题。
我们来做个游戏,找五位同学。一人抽一张,你们自己根据自己手里的单词,排下顺序。Ok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我们这次的快乐英语之行就结束了。同学们都是满载而归。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快乐英语之行吧。
第二篇:howmany教学反思
howmany本节课是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一册第六模块第一单元。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howmany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howmany教学反思篇1
这节课学习的是Unit6Howmany?整堂课我坚持让学生体验各种语言活动,在活动中不断丰富学生的内心感受,促进语言的学习。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一下几点体会:
1、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这节课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利用课件中的歌曲、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操练与应用的过程中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学生都非常喜爱这些活动,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也体验到了学英语的快乐。
3、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分配任务因人而异。操练形式灵活多样,从整体到个体,层层铺开。从教师输入到学生输出中间一个有效的环节,那就是操练。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把握“收、放”的尺度,本堂课在如何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把握好“放”的尺度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地探索。课堂活动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巩固和操练语言知识。但实际上,有的学生仅仅是体验到了活动的有趣,离预期的教学效果还有差距。因此教师还需考虑到活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要努力让全体学生愉快地在参与体验中学习英语!
howmany教学反思篇2
我认为本节课是比较有效的一节课。同学们学的兴致高昂,说出来的英语自然流畅,孩子们的成就感特强。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吧。
1、抓住了兴趣。Dog本来就是孩子们喜欢的动物,PPT上可爱的小狗一下子吸引住了他们的眼睛,一时间大家都在讨论dog.为他们积极参与本课活动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兴趣。
2、抓好了预习。上一节,我专门上了一节预习课,使他们对今天要学习的新课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内容自己能够弄懂,哪些内容自己还没弄懂。果然,今天听课时,做到了集中精力去听那些自己没弄懂的部分。听课变得更有针对性了,抓住了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节省大量时间用于听课时思考问题。
3、抓好了读书。在教学中,我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其多读多练。采取分组读、分男女同学读、分角色读、齐读、引读、领读等方式,还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鼓励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好课文。发挥了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勤动脑,勤思考,灵活地运用知识的能力。
4、完善激励,深化情感,树立自信。
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无错原则,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对学生的每一次回答我都不吝啬自己的赞扬:“Good,Verygood,Great,Wonderful”;对基础稍差,一时答不上来的学生,我先请其它学生回答,再请他复述,等他答上来时,我用手势“V”表示对他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祝贺;对学习优秀,回答有创意的学生,我总是先伸出大拇指表示对他创意表现的高度赞赏,并适时说一声“praise!”全班学生则一起有节奏地说“Good,good,verygood!”并和老师一样向他伸出大拇指。
howmany教学反思篇3
本节课是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一册第六模块第一单元。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数字1-10,句型Howmany…?
因为我教的这些孩子是新入学的孩子,他们都是刚开始接触英语,所以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还是很高,他们对于英语充满了好奇心,乐于学习英语,这是他们学习英语的一个优点,但是也正是因为他们都是六七岁的孩子,年龄比较小,所以就造就了他们生性活泼好动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比较短暂而且容易分散,根本没有耐心坐好一节课。因此,在组织教授这堂课时,我根据他们的优缺点充分利用了现代媒体教育的特点,针对本课所学的知识,在网上搜集了一些动画图片,制作了本课的教学课件。在导课环节出示了他们喜欢的熊猫盼盼,通过盼盼给大家介绍朋友来学习1-10的数字,因为这些图片会动,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同时我又将每次出现的熊猫与相对应的数字做了超链接,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而且还比较容易地掌握了所要学习的数字。
在教学中,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他们生性好动、注意力短暂的特点我还设置了以下环节,如:听音猜数字、抽卡片猜数字、猜盒子里有几个乒乓球、幻灯片里的快速闪烁、唱韵句等等活动。每个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内容而服务的,整堂课力求体现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模式,让学生们不仅体验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而且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让学生比较轻松地学习到了知识,极大地提高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学习气氛热烈,师生之间互动自然,学生学得其乐融融。但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在导课环节一直采用出示熊猫来展示数字,如果仅仅是五个数字,用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但是一共有十个数字,这种方法显得有些单一,最后的感觉是有点拖沓冗长,因此今后在这方面还得多下功夫,要尽量使每个环节都有最大的时效性。
第三篇: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起点是在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的相关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时常在学生的身边环绕,并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可以说学生已或多或少地形成了一定的时间观念。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明确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本单元内容包括: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单元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⒉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单元教学重点:时间单位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单元教学难点:计算一天以内经过的时间。重难点突破措施:
1、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
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逐步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
2、为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教学时,老师可以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组织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24时计时法。
3、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一日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面外圈和内圈的数的关系,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在教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时,通过观察和直观演示,从出发时刻开始,转动分针到达时刻,把直观观察和线路图对应起来,并口算得出经过时间。课时安排:
⒈认识年、月、日 1课时 ⒉24时计时法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9页上的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并产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计算一年内有多少日。发现并掌握平闰年的判断方法。教学准备:年历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⒈故事导题
故事发生在2001年3月15日,有一个罪犯逃到了深圳。他拿着一张签发日期是2001年2月29日的边境通行证,在深圳海关准备入关。尽管他经过整容,变了模样,可还是被检查证件的武警叔叔一眼识破,将他扣留。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2.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学习了“年月日”的知识你就清楚了。(板书课题)
3.年、月、日是表示时间的单位,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时间单位呢?(时分秒)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
二、探究新知
⒈创设情境,感受生活中年月日的应用。
⑴课件展示书上提供的各个情景,让学生说说呈现的是什么情景,这些情景发生在什么时间?然后让学生进行有效回忆:“你还知道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可以向其他小朋友介绍介绍吗”?
⑵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年、月、日?(报纸上、日记里、食品和药品标签上的保质期。)⑶根据你的生活经历说一说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长。⒉合作探究,认识大月、小月和二月。
师生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年历。教学生学会看年历。小组合作,根据问题合作探究: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吗?哪几个月31天?哪几个月30天?二月有多少天?
师说明:我们把每个月的天数是31天的几个月叫做大月,把每个月的天数是30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
分别找出:儿童节、元旦、国庆节、教师节、劳动节、妇女节的月、日,说出今年这些节日是星期几。用铅笔在今年的年历上圈出自己生日是几月几日,说出那天是星期几。
3.探究记忆,大月、小月天数的方法。
师提问:你觉得大月、小月的天数对我们有用吗?怎样才能很快的记住大月、小月的天数呢?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介绍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举起左手拳头,背向自己,数月份。凸的是大月,凹的是小月。注意八月份要从数一月份的地方数起。
让学生朗读记大月的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完成做一做。
4.梳理知识,基础练习。
(1)抢答:大月有哪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小月有哪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你出生在哪个月?那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老师出生在11月,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
(2)小游戏(判断大小月)游戏规则:大月举右手,小月举左手。3月、9月、2月„„
⒌认识平年和闰年。
问:二月有多少天?一定是28天吗?(出示几张不同年份的年历)使学生明确: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学生出题“考”老师。由学生根据年历卡说出年份,老师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2月有多少天?(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师说明:其实,闰年和平年的年份也是有规律的。引导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认真观察做一做的月历,你发现了什么?提问:你能按规律再写几个闰年吗?每几年里有一个闰年? 师小结: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一般”说明还有特殊的情况。如果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下列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 1605 1840 1902 1944 1955 2100 1976 1987 1994 2400 ⒍学会计算全年天数。
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计算平年、闰年全年各有多少天,然后提问是怎么算的,有没有比较简便的方法。小结: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三、巩固新知,应用提高。⒈填空。
(1)8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2)6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3)小星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这两个月是()月和()月。⒉判断。
(1)每年都是365天。
(2)一年中有7个大月,5个小月。
(3)25个月就是2年多5个月。(4)因为1900是4的倍数,所以1900年是闰年。
⒊找规律。1月,3月,5月,7月,8月,(),()。
⒋小强今年12岁,可是他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⒌故事揭谜:2001年是平年。2001年2月根本就没有29日这一天,所以边境通行证是伪造的。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第四篇:刻舟求剑 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执教者:喀左县兴隆庄中心小学 许凤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一不小心、船舷、催、不慌不忙、刻舟求剑”等词语意思。
2.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懂得“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含义。
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明白那个人的想法错在哪里。
教具 贴图、生词卡片
教学方法 品词品读法、想象描述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步骤
一、带入情境,揭题初读。
1.全班同学分成两队进行“成语接龙”竞赛。
师总结: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同学们不仅把学过的成语记得很牢,而且还记住了许多自己学会的成语。
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刻舟求剑”。师边书写课题边强调:看清“求”的第三、四笔,“剑”’的第七笔。
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正音。
4.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的什么事?(这个放事发生在江上。贴图:先贴“大江”,江水滔滔,远处是河岸。再在江中贴一“小船”,船上立一佩剑之人。)
5.看图,再自读课文,弄懂“刻舟求剑”’字面上的意思。(在船舷上刻记号捞宝剑。)
6.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标上记号,四人小组互助解答,仍不理解的向老师提问。
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船舷”是指什么地方?
②“催”是什么意思?
③那个人为什么会捞不到剑呢?
7.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小组学习,同学们不仅弄懂了一些问题还提出了学不懂的问题,让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一起弄懂它们。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局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齐读本段。
②学习“宝剑”一词:结合“剑”字的“u”旁理解词意。
③用换词法理解“一不小心”(一不留神、一不注意)。看图想象这个人是怎么“一不小心”把宝剑掉进江里的。(移动“宝剑”,演示掉进江里的情景〕说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④指导朗读:读出意外、惋惜的语气。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宝剑掉进水里,让人多着急啊,那个人会怎样做呢?听老师读课文,注意老师读的哪些地方跟课文不一样,用笔划下来,然后说一说。
(老师省读了“一点儿”和“船舷”的“舷”字)
②这两个词能省去吗?
(不能。“一点儿”强调那个人很不着急的样子。“船舷”指船两侧的边(结合贴图理解),讲清了那个人拿小刀刻记号的具体位置,用词很准确。)
③指导朗读:语速稍慢,拖长音,强调出那人一点也不着急的样子。
第二句是个长句,划出停顿号,练习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别人看到了,是怎么说的?自读课文,然后用“别人认为:____”的句式说一说。
(别人认为:宝剑掉进江中,就得马上停船打捞,不去捞剑,光顾着在船舷上刻记号,是没有用的。)
②别人说这话时心情怎样?(十分着急)。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来?为什么?分四人小组讨论、补充,并请代表汇报发言。
(“催”说明他心里很急,说话又快又大声。“赶快”强调要快,不然就来不及了,捞不着了。句末的“!”强调刻记号是没有用的,要马上捞。)
③指导朗读。用大声急促的语调,配合着急的表情读好句子。
4.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别人那么着急,那个人仍然一点儿也本着急,课文用哪个词来形容?学习“不慌不忙”。(结合“慌”和“忙”的左旁来理解词意)
②用“不慌不忙”的语气练读那个人说的话。
③看看他想的是什么办法?根据回答板书:
(板书:从这儿掉从这儿捞)
④在画面上演示这种捞剑的方法,并看图讨论:
a.“宝剑从这儿掉下去”一句中的“这儿”指哪儿?(板书:江中)
b.(师操作:移动“小船”至“岸边”)
“我从这儿跳下去捞”句中的“这儿”指哪儿?(板书:岸边)
C.这种方法能捞着宝剑吗?为什么?
(在江中掉的宝剑却在岸边打捞,当然捞不着。)
d.他的想法错在哪儿?
(虽然记号还在,但船在动,捞剑的地方已经不是掉剑的地方了!师归纳出:情况变了,方法却不变,就办不好事情。)
5.那么怎么做才能捞着宝剑呢?谁能将黑板上的画面重新移动一下,然后说一说。
(只有立即停船,马上从掉宝剑的地方跳入水中打捞,才能捞着宝剑。)
三、想象情境,领悟寓意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引导想象,续说故事。
(船靠岸后,那个人会怎样做?结果如何?他的心情样?……)
3.进一步领悟寓意:
是啊,他这样捞永远也捞不着宝剑。可他却不明白。(贴头像特写图:画面上掉剑之人一脸困惑、失望之意。)谁愿意帮助他,给他说说道理?(模拟情境表演说话。)
4.这个成语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哪种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快速开火车口述
第五篇: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高级教师谢永琪
【设计理念】
《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我尊重教材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其顺序是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再归纳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4页。【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课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面积相近的1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学具:两人一份面积相近的1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给每个组准备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每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出示一幅画)
师:同学们,这里有一幅美丽的画,假如老师想要给它加上框,需要求出它的什么?(周长。)想再给它配上玻璃,还是求它的周长吗?那又是求它的什么呢?(设疑)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面积和面积单位”。
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学生对物体表面的大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由此引入,学生对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 “物体表面”的经验呼之欲出,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物体表面”的研究。观察比较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长度与面”的区别,为下节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埋下伏笔。】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自主学习
(让学生根据作业单上的问题自学教材第71-74页的内容。)
再让学生汇报:
1、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感知物体表面的面积。
(1)在生活中,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比一比数学课本和练习本的封面,谁的面大?谁的面小?
(2)观察黑板的面和电视机屏幕的面,谁的面大?谁的面小?
师点拨小结:每个物体都有面,有的物体面大些,有的物体面小一些。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抽生)
3、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1)指出封闭图形的面积在哪儿?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教师课件出示封闭图形)老师问:还记得这些图形吗?它是什么形?...这些都是什么图形?同学们,如果老师把这些图形的颜色去掉,我们现在要进行涂色比赛,你会选择哪个图形? 为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
1、选择三角形,因为三角形的这张面小。
2、可能还会说比赛不公平,纸张的大小不一样。
3、我会选择五角星或圆形。
4、我会选择正方形。
师:为什么不选长方形?学情预设:因为长方形更大。或者会说因为长方形面大,涂色很费时间。其它图形面小,很快就会涂好色。(老师表示赞同)
师:从而引出:封闭图形也有()。而且封闭图形的面积有()有()。
师引导归纳面积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那怎样才能把这两方面结合概括在一起,说说什么是面积?(与同桌交流一下再汇报。)师(抽组内代表发言)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几种情况:
1、封闭图形的表面就是周长。
2、封闭图形表面的大小叫面积。
3、封闭图形的面就是面积。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再抽生说)
(点拨)学生小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根据回答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语言对面积进行简单的描述。再有物体表面的大小迁移到封闭图形的大小,完善学生对面积意义的理解。】
4、探索面积单位。
(1)课件出示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一样的学具。比较它们图形面积的大小,汇报时也可先让学生说或边说边投影演示。)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
1、这2个图形经过观察无法比较。
2、这2个图形经过重叠的方法都无法比较。
3、长方形的面积大,或者会说正方形的面积大。
4、这2个图形形经过割补的方法也无法比较。
师:看来,同学们还是带着很多疑问的,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大些?为什么?咱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在小组里验证一下。
小组合作:(提供学具动手拼摆,合作探究。)提出操作要求:
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在学具袋中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和正方形上拼摆。
遇到困难可以在组内再进行讨论。
(3)学生小组操作。
(4)汇报(上台演示)。师追问:你认为选择哪种图形做面积单位去测量最合适?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汇报情况:
1、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同;
2、圆形有缝隙,不准确;
3、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
4、正方形和能较快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简便。
引导学生小结: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用拼摆图形的方法,就能比较出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其实我们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去比较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关键要选择大小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以一定标准的正方形的大小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5、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师:前面,同学们也自学了73-74页的内容,下面咱们来认识一下常用的面积单位。
(1)思考2个问题: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汇报。(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学情预设: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3)活动。(量一量、找一找、试一试。)
1、请同学们从学具中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量一量边长是不是1厘米?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2、请同学们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量一量边长是不是1分米?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
思考:通过刚才学习,你能在草稿纸上画出1平方米吗?比一比边长是1米的长度。
3试一试: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个同学?(集体完成)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接近1平方米?
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在这些面积单位中,平方厘米这个单位较小,平方分米较大,平方米最大。
【设计意图: 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学生探究。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在汇报、量、找、试等活动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建立表象的过程,从而认识面积单位。】
三、检测。
1、选择适当的单位名称。(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1)一个火柴盒面的面积是6()。(2)一间教室的面积约56()。(3)学校操场面积约1800()。(4)一根电线杆高20()。
2、判断,正确的打“√”,错误打“×”。(1)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米。()(2)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3)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4分米,面积是1平方分米。()(4)1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厘米。()
【设计意图: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安排课堂检测的内容,可以达到巩固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抽象能力的目的,在估、测、说中进一步巩固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和环保教育,从而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些什么?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还想知道什么?(师可进行适当地补充。)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今后同学们还将学到更多的有关面积的知识。
【设计意图: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识,并加以延伸。】
【设计思路】
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和创造的机会。而这节课是学生从一维空间过渡到二维空间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本节课力求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设计了“创设情景--自主学习--形成表象--体验探究--反思评价”的教学过程。因此,我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
在认识面积单位的教学中,通过为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亲自观察,用学具去量一量、比一比,更好的帮助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另外还注重联系实际,应用知识,让学生找一找身体哪个部位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找一找自己身边哪个物体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还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1平方米的面积到底有多大,学生不仅在脑海里建立了面积的表象,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
总之,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