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下册 《蚂蚁》教学设计
蚂蚁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制作简易的昆虫模型。
2、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生命;培养学生长时间观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3、科学知识: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昆虫;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教学重点:
能自己总结出昆虫的共同特征,并能判断是否是昆虫。教学准备:
昆虫盒、蚂蚁、观察记录表;学生搜集关于蚂蚁的知识。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
师:真聪明,就是它——蚂蚁,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5课-《蚂蚁》。(板书课题:
15、蚂蚁)
二、探究新知。
1、画蚂蚁
师:看来同学们对蚂蚁并不陌生,那你知道小蚂蚁长什么样吗? 学生汇报。
师:能把它画出来吗? 生:能
师:这么厉害,那下面请同学们把你所知道的蚂蚁画在纸上,谁想上来画? 生画蚂蚁。汇报展示
师:请大家仔细看一下,这几位同学画的蚂蚁:(1)特征一样吗?(2)哪些地方不一样? 生汇报
师:老师总结了下大家的意见,分别是:它们的身体到底有几部分?腿到底有几条?每一部分分别长着什么?怎么才能知道? 生:观察。
师:对,只有亲自去观察才能知道正确的答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下蚂蚁。
2、观察蚂蚁
教师提供观察工具:昆虫观察盒。
师:老师请来了几位蚂蚁朋友,它们就住在这个观察盒里。出示注意事项(课件出示: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把观察到的身体特点记录在观察表里,也可以画下来。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派代表到前面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观察结果。(学生汇报的可以是共性的,也可以是某一只特有的)。师课件展示:蚂蚁的身体结构图。
师: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这是头部,这是胸部,这是腹部。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刚才画的蚂蚁,都画对了吗? 生:不对
师:想不想画一个正确的蚂蚁?跟老师一起来画一下。师在黑板简笔画并填空:
3、交流与汇报
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蚂蚁的知识。教师适时评价。
4、昆虫的特征
师:我们知道了蚂蚁身体的共同特征,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身体结构和蚂蚁类似呢?
同学即兴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带领学生讨论交流。最后通过亲自观察来验证大家的猜测。根据学生说的师点课件展示:
课件准备大量动物图片:蝴蝶、蝎子、蜘蛛、青蛙、蜜蜂、蝗虫。师:请你认真观察,谁来说一下它的身体结构和蚂蚁相似吗? 师:这些和蚂蚁身体结构相似的动物我们把它归为一类。
师:课件出示:像蚂蚁、蜜蜂、蝴蝶、螳螂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小动物都属于昆虫。师:指黑板,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这也是昆虫的共同特征。
5、师生共同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昆虫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动物,早在4亿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了。昆虫还是自然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
三、制作昆虫模型。
请你用手中的橡皮泥或泡沫也根据昆虫的特点制作一个模型?制作之前要想好你要做那种昆虫的模型,这种昆虫有什么特点?想好再动手。学生制作,教师巡视。展示表扬。
四、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有那些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都很快乐,小蚂蚁为我们今天的学习可是立了大功,但是过了这么长时间它们都想家了,下课以后不要忘了把它送回家,让它回到自己的家中快乐成长。
五、活动拓展。
师:课件:对昆虫研究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昆虫继续研究,看谁的发现最多。说不定某一天你就会成为中国的法布尔,写出像《昆虫记》一样的传世佳作。
第二篇: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蚂蚁》
19、蚂蚁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制作简易的昆虫模型。
2、珍爱生命;培养学生长时间观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3、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昆虫;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教学重难点:
能自己总结出昆虫的共同特征,并能判断是否是昆虫。教学准备:
放大镜、羽毛、泡沫塑料、牙签、竹叶或草叶、课件、观察记录表;学生搜集关于蚂蚁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
2.师:看来同学们对蚂蚁并不陌生,这句话主要是说了蚂蚁的生活习性,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9课、《蚂蚁》。(板书课题:
19、蚂蚁)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一)交流资料,资源共享:
1.师:老师让同学们回家搜集有关蚂蚁的资料,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2.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蚂蚁的知识。教师适时评价。
3.师:老师还布置大家回去捉蚂蚁进行观察,完成任务了吗?你们在观察的时候遇到困难了吗?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4.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5.教师提供观察工具,玻璃培养皿和放大镜。
6.教师介绍放大镜的使用方法:使用的时候要用手握住放大镜的手柄,调整至合适大小为止,不能用手直接去触摸放大镜的镜片。
7.教师交待观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出示: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把观察到的身体特点记录在观察表里,也可以画下来。
(二)自主探究:
1、小组观察。
师:每个小组选3只蚂蚁,分工合作。学生分小组观察,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派代表到前面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观察结果。(学生汇报的可以是共性的,也可以是某一只特有的)。教师展示蚂蚁的结构图。
师: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这是头部,这是胸部,这是腹部。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3、再次观察。
通过观察蚂蚁发现蚂蚁的身体结构特征后,再次观察不同蚂蚁,寻找共同特征。(出示几种蚂蚁,红蚁、行军蚁、蜜罐蚁。)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蚂蚁认真观察,一会找同学汇报。
红牧蚁
行军蚁
蜜罐蚁
4、汇报总结。蚂蚁的共同特征。师:在黑板简笔画并填空:
5、介绍蚂蚁基本资料
蚂蚁是一起居住的属于社会性昆虫,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资料。
6、师:我们知道了蚂蚁身体的共同特征,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身体结构和蚂蚁类似呢?
同学即兴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带领学生讨论交流。最后通过亲自观察来验证大家的猜测。
7、根据学生说的师点课件展示:
课件准备大量动物图片:蝴蝶、蝎子、蜘蛛、青蛙、蜜蜂、蝗虫。师:请你认真观察,谁来说一下它的身体结构和蚂蚁相似吗? 师:这些和蚂蚁身体结构相似的动物我们把它归为一类。
师:课件出示:像蚂蚁、蜜蜂、蝴蝶、螳螂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小动物都属于昆虫。
师:指黑板,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这也是昆虫的共同特征。
8、师生共同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昆虫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动物,早在4亿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了。昆虫还是自然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昆虫的特征。现在会判断那些动物是昆虫了吗?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张习题纸,请同学认真观察,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判断又快又对。
2、学生汇报结果,然后一同看大屏幕总结。
课件出示:出示图片,先说理由,再点结果,再介绍。
为什么说它不是昆虫:因为昆虫有三对足,蜘蛛有四对,所以它不是昆虫。没有触角
(训练过程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充分理解特征的内涵。)为什么说它是昆虫:因为昆虫-----,蝗虫-----,所以它是昆虫。
四、制作昆虫模型。
请你用手中的橡皮泥或泡沫也根据昆虫的特点制作一个模型?制作之前要想好你要做那种昆虫的模型,这种昆虫有什么特点?想好再动手。学生制作,教师巡视。
五、小结。
1、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有那些收获?
2、师:同学们这节课都很快乐,小蚂蚁为我们今天的学习可是立了大功,但是过了这么长时间它们都想家了,下课以后不要忘了把它送回家,让它回到自己的家中快乐成长。
六、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师:课件:对昆虫研究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昆虫继续研究,看谁的发现最多。说不定某一天你就会成为中国的法布尔,写出像《昆虫记》一样的传世佳作。
七、当堂练习。(一)填一填
蚂蚁的身体可分为()、()、()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胸部有()对足,像这样的动物我们成为()。
(二)选一选
1、蚂蚁用()来交流信息。
A、声音 B舞蹈 C头上的触角 D 腿、下列属于昆虫的是()。A青蛙 B蚯蚓 C蝉 D腿 板书设计:
蚂蚁的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教学反思:
学生的自主学习一直与合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探究观察小蚂蚁的方法中,学生围绕解决初次观察中生成的问题,老师给学生了较多探究空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地、自主地展开讨论和交流,针对当班额大的实际,教师适当增加小组人数,以解决教师面向全体的问题。学生在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在老师的激励评价之中,讨论非常热烈,许多同学都自信地举起了小手。有的方法真有一定的创造性,这是老师原先所没有想到的。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使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而且也使学生得到了良好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在观察结果的表达上教师同样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学生在不断改进观察方法中也完成了对小蚂蚁身体特点的观察。学生在问题的激励下,产生强烈的探究欲,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台儿庄区林桥小学 黄艳 电话:***
第三篇: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蚂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昆虫,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
2.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制作简易的昆虫模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生命;培养学生长时间观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3.科学知识: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昆虫;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
二、教学重点:
能自己总结出昆虫的共同特征,并能判断是否是昆虫。
三、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师:看来同学们对蚂蚁并不陌生,这句话主要是说了蚂蚁的生活习性,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9课.《蚂蚁》。
(三)探究新知。
师:老师让同学们回家搜集有关蚂蚁的资料,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蚂蚁的知识。教师适时评价。
师:老师还布置大家回去捉蚂蚁进行观察,完成任务了吗?你们在观察的时候遇到困难了吗?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教师提供观察工具,玻璃培养皿和放大镜。
教师介绍放大镜的使用方法:使用的时候要用手握住放大镜的手柄,调整至合适大小为止,不能用手直接去触摸放大镜的镜片。
教师交待观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课件出示: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把观察到的身体特点记录在观察表里,也可以画下来。1.小组观察。
师:每个小组选3只蚂蚁,分工合作。学生分小组观察,师巡视指导。2.汇报交流。师:哪个小组派代表到前面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观察结果。(学生汇报的可以是共性的,也可以是某一只特有的)。师课件展示:蚂蚁的身体结构图。师: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这是头部,这是胸部,这是腹部。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3.再次观察。
通过观察蚂蚁发现蚂蚁的身体结构特征后,再次观察不同蚂蚁,寻找共同特征。(课件出示几种蚂蚁,红蚁、行军蚁、蜜罐蚁。)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蚂蚁认真观察,一会找同学汇报。(师板画蚂蚁身体简笔画)
4.汇报总结。蚂蚁的共同特征。师:在黑板简笔画并填空: 5.介绍蚂蚁基本资料 5.师:我们知道了蚂蚁身体的共同特征,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身体结构和蚂蚁类似呢? 课件准备大量动物图片:蝴蝶.蝎子.蜘蛛.青蛙.蜜蜂.蝗虫。师:请你认真观察,谁来说一下它的身体结构和蚂蚁相似吗? 师:这些和蚂蚁身体结构相似的动物我们把它归为一类。
师:课件出示:像蚂蚁、蜜蜂、蝴蝶、螳螂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小动物都属于昆虫。
师:指黑板,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这也是昆虫的共同特征。7.师生共同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昆虫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动物,早在4亿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了。昆虫还是自然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
(四)巩固训练: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昆虫的特征。现在会判断那些动物是昆虫了吗?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张习题纸,请同学认真观察,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判断又快又对。学生汇报结果,然后一同看大屏幕总结。
为什么说它不是昆虫:因为昆虫有三对足,蜘蛛有四对,所以蜘蛛不是昆虫。没有触角(训练过程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充分理解特征的内涵。)为什么说它是昆虫:因为昆虫-----,蝗虫-----,所以它是昆虫。
(五)课后拓展
师:(展示课件)我还特意制作了两只昆虫模型呢,它们漂亮吗?你们想做吗?课后请大家找齐材料,每人做一只昆虫模型,下节课我们举行一个“昆虫模型展览会”好吗?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下册《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
一、内容简析。
本文讲的是蚂蚁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互相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从而也告诉人们应该学会关爱动物,关爱生命。
二、设计理念。
本文设计立足于“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理清叙事顺序,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在生活中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
四、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救助同伴的。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看到蚂蚁相互救助情景后的感受。
五、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七、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交流对蚂蚁的认识:蚂蚁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呢?当蚂蚁的同伴遇到困难时,它们是怎样救助自己的同伴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蚂蚁的救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相互读生字,纠正读音。
3、教师检查读音,指导书写难写易错的生字。
4、再次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感悟理解。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是什么?找有关的段落读一读。
2、“我”看到黄蚂蚁浸在水中是怎么想的?
重点指导理解“生命力、生灵、实施、救援”等词语。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重点读好描写“我”的句子。
(四)小结。
从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摘抄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上节课同学们通过学习第1自然段,知道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谁能跟大家说一说?
2、过渡:“我”认为蚂蚁会安然无恙的,但是蚂蚁的实际处境是怎样的呢?
(二)学习课文,深入感悟。
1、默读第2、3自然段,想一想蚂蚁的处境怎样。
2、“我”看到蚂蚁的处境后准备怎样做呢?
3、当作者看到蚂蚁相互救助的情境后,感到很意外,他的决定有什么改变?
4、重点理解“这个让我心灵震撼的生命故事”。
(1)指名读这句话。
(2)探究:为什么说作者的心灵感到震撼呢?
5、小组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
(1)小组自由朗读文段,读后讨论:蚂蚁是怎样救助同伴的?
①汇报。②相机引导体会“小心翼翼、试探、迅速、逃离”这些动词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2)“我”是怎样救助蚂蚁的?引导学生从“我”的动作中感悟:“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3)救助的结果怎样?
(4)你觉得这些蚂蚁可爱吗?可爱在哪儿?
(5)齐读第4自然段,深化对蚂蚁的感情。
(6)默读第5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我”的感受,点明文章的主题。
(三)总结全文,深化文章主题,理清文章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四)感情共鸣。
你觉得蚂蚁是怎样的小动物?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呢?
(五)课外拓展。
以“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为题,开一次讨论会。
第五篇: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起点是在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的相关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时常在学生的身边环绕,并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可以说学生已或多或少地形成了一定的时间观念。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明确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本单元内容包括: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单元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⒉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单元教学重点:时间单位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单元教学难点:计算一天以内经过的时间。重难点突破措施:
1、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
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逐步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
2、为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教学时,老师可以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组织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24时计时法。
3、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一日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面外圈和内圈的数的关系,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在教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时,通过观察和直观演示,从出发时刻开始,转动分针到达时刻,把直观观察和线路图对应起来,并口算得出经过时间。课时安排:
⒈认识年、月、日 1课时 ⒉24时计时法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9页上的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并产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计算一年内有多少日。发现并掌握平闰年的判断方法。教学准备:年历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⒈故事导题
故事发生在2001年3月15日,有一个罪犯逃到了深圳。他拿着一张签发日期是2001年2月29日的边境通行证,在深圳海关准备入关。尽管他经过整容,变了模样,可还是被检查证件的武警叔叔一眼识破,将他扣留。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2.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学习了“年月日”的知识你就清楚了。(板书课题)
3.年、月、日是表示时间的单位,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时间单位呢?(时分秒)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
二、探究新知
⒈创设情境,感受生活中年月日的应用。
⑴课件展示书上提供的各个情景,让学生说说呈现的是什么情景,这些情景发生在什么时间?然后让学生进行有效回忆:“你还知道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可以向其他小朋友介绍介绍吗”?
⑵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年、月、日?(报纸上、日记里、食品和药品标签上的保质期。)⑶根据你的生活经历说一说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长。⒉合作探究,认识大月、小月和二月。
师生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年历。教学生学会看年历。小组合作,根据问题合作探究: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吗?哪几个月31天?哪几个月30天?二月有多少天?
师说明:我们把每个月的天数是31天的几个月叫做大月,把每个月的天数是30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
分别找出:儿童节、元旦、国庆节、教师节、劳动节、妇女节的月、日,说出今年这些节日是星期几。用铅笔在今年的年历上圈出自己生日是几月几日,说出那天是星期几。
3.探究记忆,大月、小月天数的方法。
师提问:你觉得大月、小月的天数对我们有用吗?怎样才能很快的记住大月、小月的天数呢?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介绍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举起左手拳头,背向自己,数月份。凸的是大月,凹的是小月。注意八月份要从数一月份的地方数起。
让学生朗读记大月的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完成做一做。
4.梳理知识,基础练习。
(1)抢答:大月有哪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小月有哪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你出生在哪个月?那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老师出生在11月,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
(2)小游戏(判断大小月)游戏规则:大月举右手,小月举左手。3月、9月、2月„„
⒌认识平年和闰年。
问:二月有多少天?一定是28天吗?(出示几张不同年份的年历)使学生明确: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学生出题“考”老师。由学生根据年历卡说出年份,老师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2月有多少天?(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师说明:其实,闰年和平年的年份也是有规律的。引导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认真观察做一做的月历,你发现了什么?提问:你能按规律再写几个闰年吗?每几年里有一个闰年? 师小结: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一般”说明还有特殊的情况。如果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下列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 1605 1840 1902 1944 1955 2100 1976 1987 1994 2400 ⒍学会计算全年天数。
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计算平年、闰年全年各有多少天,然后提问是怎么算的,有没有比较简便的方法。小结: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三、巩固新知,应用提高。⒈填空。
(1)8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2)6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3)小星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这两个月是()月和()月。⒉判断。
(1)每年都是365天。
(2)一年中有7个大月,5个小月。
(3)25个月就是2年多5个月。(4)因为1900是4的倍数,所以1900年是闰年。
⒊找规律。1月,3月,5月,7月,8月,(),()。
⒋小强今年12岁,可是他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⒌故事揭谜:2001年是平年。2001年2月根本就没有29日这一天,所以边境通行证是伪造的。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