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案
《圆的面积》教案
本课的名称:圆的面积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一册P67-6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圆的面积推导过程中,极限思想(化曲为直)的理解。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面积转化教具。
学具:书、计算器、圆形图片、16等份教具、作业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出示课本67页情境图 师:同学们,请看上面的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学生观察思考)
师:哦,是个圆形。还有没有?请仔细观察。
生:我发现一个工人叔叔提出了一个问题。师:这个问题是什么?
生:这个工人叔叔说“这个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求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也就是求圆的什么?(师拿出圆形纸片)师:你们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2、回顾复习,确定“转化”的策略。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当我们还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是利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师:同学们再想想,我们又是怎样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公式的呢?(出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推导公式过程图示。)
师:对了,我们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转化”成其它图形的方法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3.尝试“转化”。
师:那么,怎样才能把圆形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呢?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明确思路,体会转化
修改为:师:想想看,圆能不能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是否可以化曲为直呢?曲线无法变成直线,转化后的图形不准确,怎么办? 小组讨论,学生发言,其他同学关注别人发言,从中受到启发。师:转化成什么图形比较好,可不可以用手中的学具通过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看看有什么发现? 师针对学生活动给以适当指导。
2、实验操作、推导公式(1)沿着直或半径剪开。
(分别演示2等份、4等份、8等份,引导学生发现边越来越直,剪拼的图形越来越接近平行四边形)师:我们把剪开的圆可以转换成什么图形?
3、第2轮探究——明确方法,体验极限
师:刚才我们将圆分别剪成4等份、8等份再拼成新的图形是想干什么呀?
生:想把圆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求圆的面积。师:那还能更像吗?
生:可以将圆片平均分成16份。
(引导学生把16、32等份的圆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上台展示)师:从哪儿可以看出这两幅图更接近平行四边形了? 生:边更直了。
师:是什么方法使得边越来越直了? 生: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
(课件出示把圆平均分成64份、128份„„剪拼后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师:如果我们平均分的份数足够多,就化曲为直,最后拼成的图形——就成长方形了。
4、第3轮探究——深化思维,推导公式
师:仔细观察剪拼成的长方形,看看它与原来的圆之间有什么联系?将发现填写在作业纸第2题中,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
(小组讨论,发现: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
师:长方形的宽和圆的半径相等,这里的宽也可以用r表示。那么,长方形的长又可以怎么表示呢?(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长:C÷2=2πr÷2=πr)
(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引出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师:圆的面积是它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准确地说是它半径平方的多少倍? 生:π倍。
师:有了这样的一个公式,知道圆的什么,就可以计算圆的面积了。生:半径。
5、做“练一练”
完成课件中的两道题,交流反馈。
6、(课件再次出示马吃草图)
师:这匹马最多能吃多大面积的草,现在会求了吗?
四、解决问题、拓展应用
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与圆面积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课件出示)公园中有一转动式喷水头,求喷水头转动一周浇灌的面积有多大?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1、学生读题,独立思考,想一想解题方法。
2、学生回报交流。
五、全课小结、回顾反思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是怎样学习的?你有什么感受吗
第二篇:六年级数学上册《圆面积应用》教案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面积应用》教案设
计
题
圆面积应用
执教
薛xx
时
时
教学
目标
使学生理解内接正方形和外切正方形的含义,掌握圆与内接正方形、外切正方形之间面积的计算方法。
2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并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基础上发现更为一般的数学规律,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圆与内接正方形、外切正方形之间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发现数学规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
一:布置前置性问题学习内容:
自己查询数学家刘徽,了解刘徽。
2理解环形,明白环形的计算方法。
3同桌合作探讨圆与内接正方形、外切正方形之间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师提问:
什么是环形?举例说明。
2怎样求出环形的面积?
三:学习例3、仔细观察:什么是内接圆和外切圆,它们都有什么特征?
2、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3、学生尝试解决外切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面积。
4、解决内接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面积。
四:回顾与反思:
学生汇报了解到的有关于刘徽的资料。
独立自学
3学生动手操作,剪环形。
4合作探究: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交流,互相补充。
(1)观察,学生看出,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
(2)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1)怎样求内接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面积?
(2)那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求?
(3)学生尝试解决
环形,用实物,学生看到实物后,能对环形有具体的感知。
达
标
检
测
必
做
题
.一个环形的外圆半径是8分米,内圆半径分米,求环形的面积?
2.环形的外圆周长是1884厘米,内圆直径是4厘米,求环形的面积?
3一个圆环,外圆半径是16厘米,内圆半径是9厘米。这个圆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选
做
题
在一个周长是628米的圆形花圃边沿修一条宽1米的环形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
2一个环形铁片的外圆周长是212,内圆直径是,求环形铁片的面积。
3一只环形玉佩的外圆半径为2厘米,比内圆半径多1厘米,这只环形玉佩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一个中间长为110米、宽90米,两端都是直径为90米的半圆形体育场,现要在其外侧开辟6条宽08米的环形跑道,还需要的徒弟面积为多少平方米
校园圆形花池的半径是6米,在花池的周围修一条1米宽的水泥路,求水泥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板
书
设
计
圆面积应用
环形的面积=大圆的面积-小圆的面积
外方内圆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圆形的面积
外圆内方的面积=圆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
教
学
反
思
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亲身体验,获得“做出来”的数学,而不是给以“现成的”数学,由于布置学生前置性学习任务,学生经历剪圆环的动手操作过程,从而为求环形的面积作铺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能自主合作,探究新知,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让学生在环形图中认识了“环宽”。我有效的利用进行对比演示加深学生对环形特征的理解,非常的形象和直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比较好。
第三篇:人教办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人教办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学生调研
课堂再现
以下是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一课前所做的学生调研。
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圆的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圆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这一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扇形的面积打下良好的基础。这部分的知识的教学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渗透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环节。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提高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把握教学设计的特点,课前我对我们班的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和抽样访谈。
调研内容及形式
(一)问卷调查(全班35名学生)
1、老师让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图形一个圆形、一个长方形,把你手中的长方形和圆形的信息
提供给大家。
目的:调研学生的知识基础。
2、如果让你拿一把剪刀,要求你把圆形能转化成长方形,你能吗?
目的:调研学生遇到的困难后所采取的方法。
3、公园里准备在一块圆形花坛空地上铺草坪,要计算这块草坪的面积,你认为应该测量出
圆形的直径,半径这一组数据?还是测出这圆形一圈的长度即周长这一组数据? 目的:让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思考如何去解决,从而使学生感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
(二)访谈(随机抽取10名学生)
1、老师出示两个图形,长方形和圆形,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圆形的直径是
4厘米,你能很快说出长方形和圆形的面积那个大一些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的? 目的:调研学生对所学知识经验,以及遇到问题后所采取的方法。
2、在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中,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遇到困难时你愿意采取什么
方法解决困难(看书自学、询问他人、教师讲解、小组讨论、自己探索)?
目的:调研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点。
学生调研分析情况
(一问卷调查(全班35名学生)
4、1、我们每个同学准备的两个图形一个圆形、一个长方形,把你手中的长方形和圆形的信息提供给大家:
第四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倒数的认识
姚庄小学:唐红芬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例9和“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五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将复习题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复习题,让学生口算各题。
(1)3/8×2/3=3×1/3=7/15×15/7=1/80×80=
(2)3/8×1/3=3/5×1/3=7/15×5/7=1/80×80/93=
二、新课
1、教学倒数的意义
教师:“上面的两组题有什么不同?”(第一组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积都是1,第二组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几不是1。)
教师:“像第一组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教师举例说明:3/8和8/3互为倒数,就是3/8的倒数是8/3,8/3的倒数是3/8。教师:“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教师:“例如3/8是倒数,能不能这样说?”(不能)
教师再强调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
然后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第一组中其他3个算式中两个数的关系,说的时候,注意让学生说出“互为倒数”,同时让学生明确谁是谁的倒数。
教师:“谁还能举出几组两个数互为倒数的例子?”
多让学生说一说,并让其他学生根据倒数的意义来检验是不是正确。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出示复习题的第一组算式。
教师:“观察互为倒数的一组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特点?如果给你一个数你能说出它的倒数吗?”让学生适当讨论,并对发现的规律进行归纳.使学生明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是互相调换位置的.
(2)出示例题
教师:“怎样找出3/5的倒数呢?”
引导学生说出:“只要把3/5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是3/5的倒数,即:3/5的倒数是5/3
教师板书:
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3/5 ─────────→5/3
7/2的倒数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写.
教师接着问:“自然数3的倒数是多少?3可以看成分母是几的分数?”(3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那么3的倒数怎样求?”(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3的倒数就是.)
教师:“任意一个自然数的倒数应该怎样求?”(一个自然数的倒数就是以这个自然数作分母以1作分子的分数.)
接着问:“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什么数没有倒数?”(0没有倒数.)“0为什么没有倒数?”(因为0不能作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
教师:“请大家总结一下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让学生多说一说,教师注意提醒学生把0排除在外.最后归纳出书上的结语.
2.做教科书第34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
别辅导.集体订正时,有意识地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五的第1题.
学生独立填数,教师巡视,集体订正.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如:“什么样的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那么,要填的应该是什么数?”
2.做练习五的第2题.
学生先独立找,教师巡视,看学生找得对不对,存在什么问题.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找的.使学生明确,根据倒数的意义,只要看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哪两个数就互为倒数.
四、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倒数,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知道了倒数的那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练习五的3、4、9题。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倒数的认识”,它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的一个重要概念。教材首先让学生观察乘积是1的算式,引出倒数的意义;根据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应该用1除以这个数,但学生尚未学习分数除法,因此,教材接着运用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寻找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基于以上的认识,遵循“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的实现为前提”的重要理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倒数的意义,并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2、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猜测、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求倒数的方法的过程。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4、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重点:倒数的求法。
难点:带分数、小数的倒数求法。
关键:理解倒数的意义。
二、说教法
本课我采用了发现式教学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教师只是通过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材料,给学生提供放手的思维空间,并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允许学生在探究新知中犯错误,并在修正错误的过程中体会成功,三、说学法
“倒数”的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指导学法,我采用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倒数”的认识,有时还受同学启发,在互动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四、教学程序设计
在课前准备阶段,我抓住“互为”二字作文章,先安排这样一个课前活动。
1、联系语文中的反义词的知识,举倒如:“黑”的反义词是什么?(白)“正”的反义词是什么?(反、倒)
2、用“互为”造句。举倒如:“黑和白互为反义词”,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表达?(黑是白的反义词或白是黑的反义词)
3、思考:能否说“黑是反义词,白是反义词”?为什么?
通过以上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互为”的含义,从而为建构新知扫清语言理解障碍。并在课中多次强调表达的准确性,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运用数学语言清晰地、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讨论与质疑。
(一)激趣引入,导入新课
1、请说出结果是1的算式(微机显示),如:3/8×8/3=1
5-4=19÷9=1等等。
2、观察、分类:学生可能会以加、减、乘、除或和、差、积、商是1为标准进行分类。
3、思考:结果是1的两个数有何特点?
(二)举例辨析,理解意义。
:(1)什么是倒数?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你能找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吗?请举例。
让学生按“读、思、划”三步阅读课本,即一边读书P19,一边思考,并把重点知识或不明白的地方勾画出来。结合例子说明:3/8和8/3互为倒数,也就是说3/8的倒数是8/3,8/3的倒数是3/8。
二是同桌互说,举例说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并说理由,充分感知。
三是让学生回答,进行交流:怎样理解“互为”的含义?能说某数是倒数吗?(举例如:“小明和小华是好朋友”,能说成“小明是好朋友”或“小华是好朋友吗”?)
(三)观察比较,归纳方法
该环节让学生寻找求倒数的方法,注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具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创设问题情境:“找朋友—好朋友,手拉手”,请把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用线连起来。微机显示:
7/911/662/39/
7、6/
11、1/6练习后,质疑“为什么2/3孤零零地站在哪里?”
学生回答后,再激趣:“大家有勇气探索求倒数的方法吗?
第二层次----我来试试看:我能行
写出11/
6、1/
5、9和15/8的倒数(微机显示)
提示:如有困难,可先自学课本,或请教你的好朋友,找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第三层次----回顾、交流
小组交流:(1)你是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的?
(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相等吗?怎样表示它的结果?
(四)回顾、质疑,自我评价。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先闭着眼睛想一想,再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该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互动中互相启发,共同发展。“自主探究”旨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创造条件,是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等合作交流引路搭桥。是让学生真正在探究学习中发展。
第五篇:人教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奥林匹克风》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
2.了解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的含义。
3.通过歌曲的学习,启发学生立志从小锻炼,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作出自己的贡献。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奥林匹克五环标志。
师:有谁知道奥林匹克五环旗的含义? 生答,师作补充。2.学唱歌曲。(1)听录音范唱。
提出问题:歌曲内容唱的是什么?分为几段?(2)分段学习歌谱。(3)解决难点。(4)学唱歌词。(5)设计演唱形式。3.总结。
学生通过学习歌曲,了解奥运五环标志的含义,能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奥林匹克号角》。教学目标:
1.欣赏《奥林匹克号角》。2.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
1.请同学们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奥林匹克知识。学生汇报完后,师总结。
导入欣赏内容《奥林匹克号角》。2.欣赏《奥林匹克号角》。(1)初听乐曲。
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速度?情绪?(2)师简介作品。(3)分段欣赏。听赏第一主题。
这段旋律的速度?力度?情绪? 听赏第二主题。
这段旋律的速度、节奏有何变化?与第一主题有何不同? 听赏第三主题。
这段旋律与第一、二主题又有何不同?(4)总结曲式结构。(5)完整欣赏。
(6)欣赏了这首乐曲后,请说一说你的感受。
3.观看录像片段:体现中外奥运健儿奋力拼搏、永不放弃的奥运精神的资料。边看边再次听赏。4.总结。
通过欣赏乐曲,使学生学习中外奥运健儿奋力拼搏、永不放弃的奥运精神。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手拉手》、《巴塞罗那》。
教学目标:欣赏歌曲《手拉手》、《巴塞罗那》,向学生介绍奥运会歌曲。教学过程:
学生在《奥林匹克号角》音乐声中进入课堂。(VCD)师:刚才的这首在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奏响的管弦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回答)师:旋律表现出令人振奋的情绪,它号召人们以满腔的激情投入到奥林匹克运动中去,并在奥运精神鼓舞下奋发向上、开拓进取。
1.导入:播汉城奥运会会歌《手挽手》(VCD).师问:虽然我们不一定能全部听懂歌唱者的语言(学生刚入学不久),但是音乐是没有国界的,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通过画面你看到了什么?通过歌声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回答)师:这是第24届汉城奥运会会歌《手挽手》,它体现了全世界人民不分国籍,不分肤色“手拉手”促进团结与和平的共同心声。附:《手挽手》歌词,师生有感情的朗读。师:在国际舞台上空,虽不时还弥漫着硝烟,但和平、友谊是世界上大多数人共同的心声。请同学们一起跟随音乐,手拉着手用中文演唱这首歌曲,共同感受团结的力量。(播一段歌曲)情境:刚开始部分同学表现有些扭捏,特别是男女同学间手拉手。但看着画面、随着音乐,大部分同学渐入状态,音乐的力量真是不可估摸。
2.师插语:在历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们都有很出色的表现,过去的辉煌我们暂不论,让我们瞩目今天,一起回顾中国运动员们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精彩瞬间:(播获金画面,同时提示学生大声地说出这些世界冠军的姓名。)情境:当学生再次观看到我国夺金画面时,全场气氛热烈,有的同学甚至在座位上呐喊。师插语:“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你是我的自豪”。当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世界舞台上、当《义勇军进行曲》在奥运赛场回荡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让我们为中国运动员们的突出表现再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3.师插语:奥运会的举办是人类向往团结与和平,并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的一种方式。那么有谁知道承办奥运会对承办国有何意义? 生:(回答)。情境:大部分学生发言积极,可归纳为三点:(1)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2)带动承办国经济的发展;(3)增进各国间的友谊。4.师补充、总结并插语:如果说夺取奥运金牌是每个运动员的梦想,那么能承办奥运会则是中国几辈人的梦想,中国2001年能申奥成功,是世界肯定中国的体现;当梦想一旦实现,你们说我们中国人和全世界的华人能不为之欢呼、为之落泪吗?情境:学生反应异常激烈,点头的点头、和的和。《奥林匹克风》这首歌就在此时应运而生,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跟大家学习的歌曲。(以中国2008奥运会徽作背景,突出课题——《奥林匹克风》,并播VCD演唱画
面)。
5.师:“2008,北京奥运”随着“奥林匹克风”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回响,在我们学唱歌曲之前,让我们再次瞩目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北京市市长王岐山从奥委会主席罗格手中接过奥运会会旗这一具有历史性意义的画面。(播闭幕式上的交接仪式画面)情境:当学生看到这一画面时,都情不自禁地热烈鼓掌,激动不已!师:百年奥运告别故乡,带着光荣与梦想奔向北京。“北京邀请你,奥林匹克风,吹到北京唱和平”体现了中国创办奥运会的主旨,让我们大家一起随着音乐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奥运之情吧!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奔向2008”。教学目标:
1.为画面选配适当的音乐。2.了解有关奥运会的相关文化。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教师播放音乐《运动员进行曲》,学生由教室外步入教室。
2.分组准备。师:2008年,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举行。你们准备好了吗?好!今天我们就来举办一个班组音乐活动——“奔向2008”。咱们几个小组的同学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准备得更充分。好不好? 生:好!
师:咱们推选两个主持人吧。学生推选两个小主持人。
3.分组展示、汇报(每个小组各有一个同学戴福娃头饰)。(1)各组展示自己小组创编的入场式音乐。(2)各组汇报、展示自己小组创编的入场式音乐。
(3)第一组同学(贝贝)介绍奥运五环标志的含义。全班同学一听歌曲《手拉手》。
(4)第二组同学(晶晶)介绍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游泳馆;唱《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5)第三组同学(欢欢)介绍奥运会开幕式,为北京奥运会设计开幕式圣火点燃方式(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以汇报自己小组的设计)。全班同学一起听《奥林匹克号角》。
(6)第四组同学(迎迎)介绍奥运会会徵;全班同学一起听《巴塞罗那》;介绍北京奥运会会徵。
(7)第五小组同学(妮妮)介绍奥运会吉祥物;介绍北京奥运会吉祥物。(8)分组为几幅画面选配音乐。4.总结、评价。
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现创新精神,对奥运会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星空畅想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我爱银河》. 2.欣赏歌曲《啊,高山》.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2.能自主学唱歌曲和处理歌曲,合唱和谐优美。3.初步学会八六拍的指挥图式。教学过程: 1.导入。
师:本单元的标题是“星空畅想”。星空能引起人无数的遐想。自古到今,关于星空有着很多美丽的神话故事。例如“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还有牛郎与织女的故事等,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星空的美丽传说? 生答。
师讲解银河知识。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童声合唱歌曲《我爱银河》。2.学唱歌曲。(1)听范唱录音。(2)简介“银河合唱同”。
(3)随录音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谱和歌词。(4)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二乐段。
(5)将两个乐段连起来演唱,并由学生自主处理速度、力度和演唱方法。3.欣赏歌曲《啊,高山》。(1)初听歌曲录音。(2)根据歌词内容进行讨论。(3)学习八六拍。
(4)复听。听后完成课后练习。4.小结。
学生学习效率高,演唱歌曲时声音和谐优美。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我爱银河》。2.学唱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教学目标:
1.能将《我爱银河》唱得更加优美生动。2.初步学会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3.通过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的事例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热情。教学过程:
1.复习《我爱银河》。
2.学唱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1)从神
五、神六引出歌曲的主题——蓝天向我们召唤。学生展开讨论。(2)朗读歌词。
请学生说说对歌词的理解和感受。(3)欣赏歌曲的范唱录音。
(4)随录音学唱歌曲第一乐段的歌词及歌谱。(5)学唱合唱部分的第一声部。(6)学唱合唱部分的第二声部。
(7)两声部合唱,做到节奏、音准基本准确。3.随歌曲录演唱。4.小结。
对神州飞船热切的关注,对航天英雄们的敬仰是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2.欣赏乐曲《木星——欢乐使者》。3.器乐演奏、旋律创作。教学目标:
1.较为完整、熟练地演唱《蓝天向我们召唤》。2.启发音乐想象力,继续培养欣赏器乐曲的能力。
3.能用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歌》的旋律,并能自己创作4--8小节旋律进行演奏。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2.欣赏乐曲《木星——欢乐使者》。(1)导入欣赏内容。教师播放乐曲。
(2)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视唱书中出示的《欢乐颂歌》旋律。其后的旋律由教师在琴上弹奏,学生边听边挥拍。
(3)教师完整地演奏这段音乐,学生边听边挥拍。(4)复听。回答书中问题。3.器乐演奏。用竖笛演奏乐器。4.创造。
完成书中的创作题。学生可两人合作。教师巡视辅导。5.作品展示。6.小结。
欣赏器乐曲时非常投入。视谱水平有所增长。创作旋律时积极投入。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旋转的舞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教学目标:
1.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记忆乐曲中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主题。
2.感受这首充满活力、抒情优美的乐曲。
3.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教师自制的录像片段,画面是春天来临的景色,背景音乐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问:什么季节?表现了什么?背景音乐有谁听过? 2.新授内容。
(1)初听: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2)出示曲名:《蓝色多瑙河圆舞曲》。(3)复听:歌曲是几拍子的?(4)分段欣赏。听赏第一圆舞曲。
第一圆舞曲的速度、旋律有什么特点? 听赏第二圆舞曲。
速度、旋律有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这段舞曲起个名字。听赏第三圆舞曲。
这段旋律的音区发生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听赏第四圆舞曲。
这段旋律的节奏与第三圆舞曲相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
听赏第五圆舞曲。(方法同上。)3.介绍曲作者。
4.对比欣赏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5.拓展。6.小结。
学生能在听赏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寻找问题的答案。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儿童圆舞曲》。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儿童圆舞曲》,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在音乐的伴奏下,准确把握乐曲的节奏;学会跳一段集体舞,培养学生协调的运动能力。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歌曲《儿童圆舞曲》。问:歌曲的情绪? 2.学习歌曲的旋律。3.学唱歌词,演唱指导。4.介绍圆舞曲。
5.请学生观赏一段圆舞曲的录像。6.跟着老师学习三拍子舞蹈的基本步伐。7.在《儿童圆舞曲》的音乐伴奏下边唱边跳。8.欣赏学生收集的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其它圆舞曲。9.小结。
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音乐的伴奏下,肢体动作协调,准确,对音乐节拍的感受能力强。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小步舞曲》。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神童——莫扎特的故事以及他的代表作。2.欣赏《小步舞曲》,掌握这首乐曲的结构。3.创编伴奏图谱并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教学过程:
1.请同学们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莫扎特的故事。(1)认识莫扎特。
(2)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2.欣赏《小步舞曲》。(1)初听乐曲。
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速度?情绪?(2)分段欣赏。记忆第一主题旋律。这段旋律的速度?力度?
用“哒”模唱主题旋律、续编完成图形谱并用打击乐器为第一乐段伴奏。听赏第二主题。
这段旋律的速度、力度与刚才的旋律有什么不同?(3)总结曲式结构。
(4)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创编图谱,并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3.介绍“小步舞”。
4.观看录像片段:宫廷舞蹈《小步舞》。5.介绍不同作曲家创作的《小步舞曲》。6.拓展欣赏。7.小结。
学生在课前能够收集一些资料;在课上能够按照音乐的节奏进行伴奏。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开心的感觉真好》。教学目标:
演唱歌曲《开心的感觉真好》,在音乐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歌曲:《开心的感觉真好》。
问:歌曲都唱了什么内容?什么事情会让你最开心? 2.学唱歌曲。
运用视唱法使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3.学唱歌词,指导演唱。4.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5.集体舞《开心的感觉真好》。6.小结。
学生的市场能力、音准程度以及歌曲的表现能力有所提高。在集体舞的环节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力强。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 舞剧之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花香鼓舞》。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花香鼓舞》,感受歌曲所具有的江南音乐风格,并能举出类似风格的音乐作品。
2.哼唱歌曲《花香鼓舞》,3.了解舞剧《小刀会》。教学过程:
1.分辨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
师:同学们学习了很多音乐,你们有没有发现,许多音乐的风格是不一样的?有的流畅优美,有的很粗犷,现在我们先来欣赏两段你们很熟悉的音乐,请同学们谈一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并猜一猜是哪个地区的民歌。学生欣赏《茉莉花》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并谈感受。
师:为什么这两首歌曲给人的感受是那样的不同呢?这就是因为音乐的风格不同。
导入欣赏歌曲《花香鼓舞》。2.欣赏歌曲《花香鼓舞》。
听后师:这首歌曲的旋律和哪首歌曲的旋律有些相似? 师出示“旋律对照谱”,唱一唱。3.讲解舞剧《小刀会》。4.再听。5.小结。
感受江南的音乐风格,了解舞剧《小刀会》的剧情。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欣赏管弦乐合奏《快乐的女战士》。教学目标:
1.用热爱解放军的情感演唱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
2.分辨乐曲的曲式结构,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并有一定的联想,记忆第一乐段主题。教学过程:
1.感受歌曲《红色娘子军连连歌》、《军民团结一家亲》不同的音乐情绪。师:歌中唱了什么?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2.介绍舞剧《红色娘子军》。3.学唱《军民团结一家亲》。
师:《军民团结一家亲》是舞剧第四场中《斗笠舞》的配乐,通过老百姓编斗笠送给红军战士的情景,表现人民热爱子第兵的情感。学生观看舞蹈片段。学生视唱歌曲。
视唱书中黎族民歌《五指山歌》,想一想,《军民团结一家亲》和它有什么联系? 学生视唱《五指山歌》并回答书中问题。学生演唱歌曲。
4.欣赏《快乐的女战士》。
师:在舞剧的第中场中,还有一段《女战士与炊事班长》的舞蹈音乐——《快乐的女战士》,听一听,它和《军民团结一家亲》有什么联系?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师小结。
学生听赏第一部分。学生哼唱主题。
学生欣赏全曲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乐曲的结构。5.小结。
能用热爱解放军的情感演唱歌曲《居民团结一家亲》。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管弦乐合奏《西班牙舞曲》、《那不勒斯舞曲》。2.用固定的节奏型给《西班牙舞曲》伴奏。3.了解芭蕾舞剧《天鹅湖》剧情。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2.感受小号的音色;能正确的用XXX X X X X节奏型为《西班牙舞曲》伴奏。3.了解芭蕾舞剧《天鹅湖》剧情。教学过程:
1.欣赏《那不勒斯舞曲》。
(1)导语:同学们,今天上课前我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舞蹈,你们知道这是哪一部舞剧的选段吗? 播放录像。
生答,师小结,简介舞剧《天鹅湖》。(2)初听全曲,感受小号嘹亮的音色。师:你们觉得小号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生答后,师小结并简单介绍小号的演奏方法。(3)复听乐曲,分辨乐曲的结构。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两个不同的主题。2.欣赏《西班牙舞曲》。(1)欣赏舞蹈——西班牙舞。
(2)分辨《西班牙舞曲》伴奏的节奏型。问:在情绪上和《那不勒斯舞曲》有什么不同? 生答师补充。
学生复听乐曲,选择节奏型。学生分组练习,并用打击乐器伴奏。3.总结舞剧特点和音乐在舞剧中的作用。
学生能够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能正确运用XXX X X X X节奏型为《西班牙舞曲》音乐伴奏。了解芭蕾舞剧《天鹅湖》的故事情节。课后反思
第五单元 影视音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啊!朋友》。2.欣赏电影《桥》的主题音乐。教学目标:
1.能用乐队的情绪演唱歌曲《啊!朋友》。2.感受主题音乐在电影不同场景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1.欣赏并演唱歌曲《啊!朋友》。师简介南斯拉夫电影《桥》。播放电影片段1。
师:影片中的配乐是怎样的? 你们认为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为什么在那么残酷的战争中,他们还能唱着活泼的歌曲呢? 生答。师补充。
出示歌片,学生欣赏歌曲《啊!朋友》并复述歌词。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曲。先请同学们自己视唱曲谱,也可以两三个同学一起视唱。学生视唱曲谱。
师:同学们在视唱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或由同学解答并视唱。学生朗诵歌词,并演唱歌曲。学生演唱。
2.初步了解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播放电影片段2。
师:这段音乐的情绪又是怎样的? 生答师补充。播放电影片段3。
师:这时的音乐有了什么变化? 生答。师补充:通过以上三段音乐的欣赏,我们了解了音乐在电影中的一些作用,同一段音乐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和情景。学生演唱歌曲。3.小结。
学生能用乐观、自然的声音演唱《啊!朋友》。能够感受主题音乐在电影不同场景中的作用。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电影《谍中谍》主题音乐、《现代启示录》配乐、《日瓦戈医生》主题音乐《重逢有日》。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与画面的结合,体会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
2.了解电影《谍中谍》、《现代启示录》、《日瓦戈医生》的故事情节。教学过程:
1.欣赏《谍中谍》主题音乐。
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南斯拉夫电影《桥》中的音乐,初步了解了音乐在电影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如可以与画面结合表现情景,也可以烘托气氛。今天再请同学们欣赏几首电影配乐,进一步了解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师播放《谍中谍》的配乐。学生聆听并回答。师补充。
简介《谍中谍》的配乐。
学生欣赏《谍中谍》的片段,体会音乐在这个场景中的作用。2.欣赏《现代启示录》配乐。播放《现代启示录》配乐。
师:这段音乐在影片中有什么作用? 生答,师补充。学生观看影片。3.欣赏《重逢有日》。
欣赏电影音乐《重逢有日》,想象这段音乐应该配以一个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欣赏音乐并回答。
师简介电影《日瓦戈医生》的主题曲。4.小结。
学生感受三段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一路平安》。2.学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一路平安》优美、抒情的情绪。2.理解同一段音乐在电影不同场景中的运用。
3.能够用正确的方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教学过程:
1.欣赏歌曲《友谊地久开长》。
师: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次相聚和离别,再过半年,你们就是毕业了,毕业之后大家会升入不同的中学,也许你们中间有很多人很长时间都不会再见面,但是在小学六年的友谊是永远不会忘怀的。作曲家为了表达这种友情创作了很多歌曲,你们能举几个例子吗? 生答。
师:现在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看看谁知道是什么名字? 学生欣赏歌曲《友谊地久天长》并回答。师简介歌曲。2.学唱歌曲。
学生边听音乐边默唱。学生演唱。
学生跟电子琴视唱二声部旋律。学生完整演唱全曲。3.欣赏乐曲《一路平安》。播放《一路平安》音乐。
师:这首乐曲和《友谊地久天长》有什么关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生听后回答。师简介歌曲。
再欣赏。进一步感受音乐的情绪。师讲解电影《魂断蓝桥》。学生观看电影片段。4.舞蹈《一路平安》。
学生在《一路平安》的伴奏下学跳三步舞。5.小结。
在音乐中感受优美、抒情、略带忧伤的情绪。能随音乐跳三拍子的舞步。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创编《人鱼的童话》小剧本,分角色表演。教学目标:
1.能通过集体讨论创编《人鱼的童话》小剧本,并为表演选配合适的音乐。2.能担任一个角色,积极参与表演。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上几节课我们欣赏了一些电影片段,了解了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亲自实践,自编自导一部我们自己的小电影《人鱼的童话》。1.创编故事《人鱼的童话》。让学生看书上五幅插图。
学生分小组进行创编。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组任选一幅,把它当成一个独立的故事去思考,最后对它们进行串联。师到每个组进行启发引导。2.学生分小组汇报创编内容。3.师生互评。
每组进行修改、定稿。
4.完整表演小电影《人鱼的童话》。
师:拍一部小电影是件不容易的事,需要大家的密切配合,大家想一想,都需要有什么样的工作。生答,师补充。师为学生具体分工:(1)导演。(2)演员角色。(3)化妆。(4)群众演员。(5)道具。(6)讲解。(7)灯光。(8)音响。(9)杂务。3.小结: 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课后反思
第六单元 我的祖国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欣赏管弦乐合奏《红旗颂》。教学目标:
1.提高学唱歌曲的效率,能较快学会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2.对藏族民歌及其音调感到兴趣。
3.初听《红旗颂》,感受其宏伟的气势,听出其中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音调。教学过程: 1.导入。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我的祖国”。热爱自己的祖国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但是热爱祖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音乐课上,我们主要应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也最能激发起人们的某种情感。例如今天我们要欣赏的管弦乐曲《红旗颂》,听了就会使人感到精神抖擞、信心百倍,一种生活在社会主义祖国怀抱中的温暖感油然而生,这就是音乐的力量。2.欣赏乐曲《红旗颂》。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管弦乐合奏《红旗颂》,这是一首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的优秀作品。同学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奏吗(学生回答)?教师在钢琴上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前奏,再用卡片出示《红旗颂》引子部分:教师在琴上奏几遍,使学生加深印象。
同学们可以听出这一音调基本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前奏一样,但只用了原前奏的前半部分素材,并突出了三连音的进行,显得更有气势和紧迫感。这首乐曲的主题就是“红旗主题”,同学们可以看教科书41页。师在琴上弹奏。播放《红旗颂》录音。生听完后,互谈感受。3.学唱歌曲。
(1)听一遍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范唱录音。
(2)请学生朗读一遍歌词,并与学生装共同讨论这首歌词的含义与风格。(3)简介藏族。
(4)再听一遍范唱录音后随录音学唱歌词。(5)克服难点。
(6)请学生回答教科书上的两个问题。(7)随教师的琴声有感情地唱两到三遍。4.小结。
学生学习歌曲效率高,听赏音乐时非常专注。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我的家在中国》、继续深入欣赏《红旗颂》。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我的家在中国》。2.能熟练地演唱“红旗主题”。3.学习用课堂乐器演奏“红旗主题”。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唱了表现藏汉一家亲的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合唱歌曲《我家在中国》。请同学们朗读一遍歌词。教科书中有一个问题,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从前我总在心里默默地说”“今天我总是这样自豪地说”这两句歌词的? 生答。师补充。
2.学唱歌曲《我家在中国》。(1)听范唱录音。(2)学习歌曲的第一乐段。
(3)学习第二乐段合唱部分的第一声部。3.继续欣赏《红旗颂》。
(1)上节课我们初听了《红旗颂》,还记得乐曲中的“红旗主题”吗?(2)现在我们来学唱“红旗主题”。(3)再次欣赏《红旗颂》。
(4)再次放声歌唱“红旗主题”,鼓励学生为第一乐句填词。4.小结。
学唱新歌效率高。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学唱歌曲《我家在中国》、欣赏合唱《我的祖国》。教学目标:
1.完成《我家在中国》的合唱部分,富有感情地演唱全歌。
2.记住《我的祖国》的主要旋律,并能分析两个乐段在音乐情绪上的对比。3.在演唱和欣赏过程中继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气势磅礴的《红旗颂》,这节课我们要欣赏一首既优美亲切又宏伟壮丽的合唱歌曲《我的祖国》,这首歌被选入“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听来使人既感亲切又心潮澎湃,同《红旗颂》一样,能激起我们的爱国之情。简介歌曲。
2.欣赏歌曲《我的祖国》。(1)初听一遍。
(2)请学生说说听赏的感受。
(3)复听。随录音哼唱第一乐段的歌词。(4)学生完成课本上填空。
(5)再欣赏一遍,要求学生记住歌名及主要旋律。3.继续学唱歌曲《我家在中国》。(1)复习第二乐段。(只唱第一声部)(2)共同学习合唱部分的第二声部。(3)分两声部合唱。
(4)学习反复记号,这个记号常用在结尾部分。(5)学习结尾句。(6)学习第一乐段的歌谱。(7)富有感情地演唱全歌。4.小结。
学生学习两声部合唱时效果良好,对歌曲表现出极大的关注。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