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近三年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时间:2019-05-12 22:0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近三年教育学试卷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近三年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第一篇:3.近三年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2008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

教 育 学(中 学)

一、选择题:

1、最早将“教育”两个字作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B)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老子

2、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者是(C)A、孟禄 B、杜威 C、利托尔诺 D、斯宾塞

3、选择一部分能反映研究对象特征的单位进行调查的方法,属于教育调查中的(C)

A、全面调查 B、个案调查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4、提倡“从做中学”的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A)A、杜威 B、巴班斯基 C、赞科夫 D、布鲁姆

5、对教育性质起决定作用的是(A)

A、生产力 B、意识形态 C、执政党 D、政治经济制度

6、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错误的选项是(C)A、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综合 B、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

C、教育目的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7、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应该具备哪方面的素质(D)

A、忠于职守 B、团结协作精神 C、人际交往能力 D、良好的道德修养

8、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D)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柏拉图 D、杜威

9、赫尔巴特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说明了教学过程具有什么特点(C)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D、都是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10、在古代的东西方,学校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都是(A)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设计教学法

11、道尔顿制的首创者是(B)

A、克伯屈 B、伯克赫斯特 C、道尔顿 D、布鲁纳

12、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B)

A、自我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13、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D)A、科学的、艺术的、人文的 B、上等的、中等的、下等的 C、理想的、现实的、功利的 D、权威的、民主的、放任的

14、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有利于训练学生的(C)A、群体意识B、社交能力C、自我教育能力D、合作能力

15、教师的任用方式一般有三种,它们是派用制、聘用制和(A)A、代用制 B、自用制 C、长用制 D、暂用制

二、填空题:

16、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区别在于,教育活动是 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7、学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字 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18、誉为“教育学之父”的捷克教育夸美纽斯于1657年发表的《 大教学论 》,被是近代最早的一教育学专著。

19、在知识经济中,知识可分为四大类:(1)知道是什么,(2)知道为什么,(3)知道怎么做,(4)知道谁有知识。

20、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虽受制于一定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但同时它也具有 相对独立 性。

21、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人的心灵是“一块白板”,人的发展是由外部力量决定的,这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说中的 外铄 论。

22、人是社会的人,人的身心发展是在 社会实践 过程中实现的。

23、国家的教育目的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而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所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通常称为 教学目标。

2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 人的全面发展 学说。

25、青少年学生是处于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其发展具有潜在可能性和 可塑 性,因此教育的引导至关重要。

26、现代师生关系模式主要有两种,相互作用 模式和社会体系模式。

27、课程的设计不仅要体现社会、学科的要求,也要体现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这说明了课程设计要符合发展 性的基本要求。

28、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中,有关课程管理的改革趋势是实行国家、地方和 学校 三级课程管理模式。

29、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是 教学,学校教育工作必须以此为中心。

30、课的结构指课的基本环节及各环节展开的程序、时限及相互关系,综合课大体由五个环节构成: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掌握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

31、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班级授课制。

32、在我国中学常用的教育方法中,通过创设良好情景,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称为 情感陶冶 法。

33、在当前班级管理中,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常常偏重于 专断 型。

34、班主任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和方法:了解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35、世界各国都将 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事业来管理,就管理体制而言,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和 中央和地方合作 制。

三、简答题:

36、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

答:①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②宣传思想,形成舆论③促进政治民主化

3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①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②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③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④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⑤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38、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建立很好的师生关系?

答:①树立新型的师生观②建立教师威信③善于同学生交往④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

39、简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基本因素。

答:①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②教师的特征③学校的特点④校外环境 40、一堂好课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①目标明确②内容正确③方法得当④表达清晰⑤气氛热烈

41、培养和建设班集体,班主任需做发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②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四、论述题 :

42、有人说:“启发式就是问答式”,也有人认为“启发性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主动性的发挥”,而更多的人则是感到困惑:“在教学中为什么总是启而不发?”那么,佻认为启发性的关键或核心是什么?在教学中又应该如何贯彻启发性的原则? 答:①启发性的关键或核心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②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a.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b.启发学生独立思考;c.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d.发扬教学民主。

43、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连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答应改过,但并无实际行动。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将如何运用有关德育规律的知识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答:①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既要提高小王的道德认识,又要重视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培养; ②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教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升小王的思想品德修养③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思想内部的转化的问题④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过程,教师要长期不懈,坚持长期抓,反复抓。

2009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

教 育 学(中 学)

试 题 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1、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C)一书中确定了“终身教育”思想,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A、《学会关心》B、《学会做事》C、《学会生存》D、《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2、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的(B)。

A、弦琴学校B、鸿都门学C、国子监D、航海学校

3、在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具有服务于社会与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的思想家是(B)。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昆体良

4、我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

A、《学记》B、《礼记》C、《史记》D、《左传》

5、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是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以下实行中央与地方合作教育制度的国家是(D)。

A、加拿大B、美国C、法国D、英国

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C)。

A、学校的物质文化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C、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D、学生亚文化

7、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增加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C)特点。

A、主体性B、个别差异性C、阶段性D、不平衡性

8、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B)。

A、方向性B、可能性C、现实性D、必然性

9、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C)。

A、理论联系实际B、因材施教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10、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C)。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

11、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B)。

A、基础型课程B、研究型课程C、拓展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

12、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D、培养品德和审美情操

13、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验的(B)。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

14、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中的(A)。

A、思想教育B、政治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

15、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A)。

A、发现学习教学法B、探究——研讨法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D、暗示教学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增容题栏内。

16、正规教育又称制度化教育,是近代以 学校教育 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

17、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 身心发展从而影响人类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8、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教育形式相比,学校教育具有可控制性、相对稳定性和 专门 性等特点。

19、普通教育学有两大基本任务,分别是教育学的理论建设和教育学的 实践应用。20、1657年发表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大教学论》的学者是 夸美纽斯。21、20世纪上半叶,对世界各国教育理论和实践影响最大,与赫尔巴教育学形成对峙的教育理论,首推美国教育家杜威的 实用主义 教育理论。

22、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是有限度的,另一方面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具有 双重 性。

23、教育教学中“一刀切”,“一锅煮”的方式,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个别差异性 规律。

24、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在选择与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最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是社会本位论和 个人 本位论。

25、从层次来看,教育目的分为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 教学目标。

2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具有先进的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和具有一定的 研究 能力。

27、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 互相促进 关系。

28、制约课程的关键因素包括社会、儿童和 知识。

29、常用的课程评价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和 目的游离 评价模式。

30、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5个阶段,包括: 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

3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上课。

32、教学策略可分为内容型、形式型、综合型和 方法型四种主要类型。

33、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 知、情、意、行。

34、教师就某一思想道德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以便学生明白事理的方法叫

说服法。

35、班主任的领导风格一般可分为权威型、民主型和 放任 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简答题栏内。

36、与原始社会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相比,现代教育呈现哪些特点?(1)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2)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3)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5)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37、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生产力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人力与时间,生产力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财力与物力;(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

(4)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

38、教科书编写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和思想性;

(2)敲掉内容的基础性,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并适当渗透一些先进的科学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4)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里顺序;

(5)兼顾同一年级各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39、简述中学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

(1)师生之间在运用教学方法时的互动和联系加强;(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逐步增加;(3)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互相配合。40、简述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10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2)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3)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

41、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论述题栏内。

42、在某中学的一个学生宿舍中,照明灯突然熄了,同学们束手无策,叫来电工师傅,一看灯泡坏了,换了一个灯泡就好了,同学们说,这么简单,我们自己了会换的。过几天,灯又不亮了,同学们一检查灯泡,灯泡是好的,又没办法了,叫来电工,一检查,是保险丝烧坏了,换了一个保险丝,灯又亮了,同学们说,关于保险丝,我们在物理课上也学过,怎么遇到问题就用不上呢? 请你运用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理论,分析这个案例。

(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学生掌握了关于电路的物理知识,并不代表他具备了维修电路的能力,因此在启发学生掌握知识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43、一位中学教师在谈教育体会时说,现在的中学生太不懂事了,有时甚至不打他,他就不听话。但这位老师的学生却说,我们也知道老师是对我们好才严格要求我们,不过他总是把我们当犯人看待,从来不相信我们,弄得我们平时只好躲着他,其实有些要求一躲也就躲过了,有时明知他是对的,也故意与他作对。

请运用德育的原则,谈谈这个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个的问题。答: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包括:(1)导向性原则(2)正面教育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4)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5)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遵循这些原则,并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原则,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民主有好的良好关系才能有效地教学。

2010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

教 育 学(中 学)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A、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B、教育规律 C、教育原则 D、教育技术

2.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等观点的教育家是(C)。A、布卢姆 B、凯洛夫 C、杜威 D、布鲁纳

3.“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一种(B)思潮的体现。A、制度化教育 B、非制度化教育 C、形式化教育 D、非形式化教育

4.“长善救失”从古至今都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教育经验,并没有因为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消失,这反映了教育具有(D)。

A、不变性 B、发展性 C、保守性 D、历史继承性

5.“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夸大了(B)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学校教育 6.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讲,洛克的“白板说”属于(B)。A、内发论 B、外铄论

C、遗传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7.个体身心发展的(A)要求教育活动要善于捕捉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及时施教,心促进个体更好的发展。

A、不均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8.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D)。A、学校 B、家长 C、学生 D、教师

9.“你可以把马儿牵到河边,但你不能强迫它喝水。”这句话隐喻学生的学生中具有(A)。

A、主体性 B、客体性 C、被动性 D、强制性 10.校园文化属于一种(A)。

A、隐性课程 B、显性课程 C、学科课程 D、学校课程 11.(D)不属于教师职业的角色。

A、示范者 B、管理者 C、研究者 D、法人 12.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C)为中心。

A、劳动 B、科研 C、教学 D、社会服务

13.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B)。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4.在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中,(D)是关键。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内容是(D)。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家访

C、转化后进生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二、填空题

16.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 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7.西方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或培养)》。18.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教育史上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19.学期结束时教师会给每个学生写评语,这种德育方法属于品德评价法。20.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 作用。

21.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22.我国现在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3.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育育人。

24.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 的关系。

25.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可以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26.我国2001年开始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7.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主要有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教师的特征(点)、学校的特点以及校外环境。28.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间接经验应当以直接经验 为基础。

29.赫尔巴特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句话说明了教学具有教育(或思想)性。30.领会知识 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31.目前,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上)课制。

32.中学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和心理健康教育。3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4.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间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这种班级管理模式称作平等管理。35.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最适合的领导方式是民主(型、式)。

三、简答题:

36.简述教师的人格特征。(1)积极的乐观的情绪;(2)豁达开朗的心胸;(3)坚忍不拔的毅力;(4)广泛的兴趣。

37.发现教学包括哪几个环节?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要解决的课题;

(2)教师提供结构性材料,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3)学生验证假设,交流初探成果;(4)得出原理或概念,并检验假设。38.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哪些方面?(1)组织教学;(2)检查复习;(3)巩固新教材;(4)布置课外作业。

39.在德育实践中应该如何运用陶冶法?(1)创设良好的情境;(2)教育者的人格感化;(3)与启发说服相结合;(4)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40.如何建立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四、论述题:

4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济要发展,教育先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请你运用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现在为什么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教育的优先发展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体现,且符合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趋势;

(2)教育对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①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③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一种,其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

42.有人说:“学生在学校进一步,回到家里退一步,走入社会退两步。”请运用有关德育原则分析这种现象。

(1)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在进行德育时,使各种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协调一致的对学生施加统一的、系统连贯地教育影响;

(2)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在德育实践中未能很好地贯彻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该原则要求:

①校内外各方面的影响要协调一致; ②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③加强德育的计划性。

第二篇:教育学试卷(附答案)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思考题

一、单选题

1.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D)。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区教育 D.社会教育

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A.四书五经 B.六艺 C.自然科学 D.生产技能 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个人是(B)。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 4.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有(A)。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B.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教育内容 C.教育内容、教育中介系统、教育形式 D.教育中介系统、教育内容、教育形式 5.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B)。A.模仿性 B.目的性 C.规律性 D.社会性 E.复杂性 6.下列哪些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ADE)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E.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ABCD)。

A.无阶级性 B.为生产劳动服务 C.在社会生活中进行 D.教育手段极端简单 E.在特定场所进行 8.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C)。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9.教育的 “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A.生产劳动 B.模仿 C.语言 D.动物本能 10.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D)。A.普通教育 B.职业教育 C.高等教育 D.学前教育

11.“官守学业”、“学在官府”体现了教育的(D)。A.强迫性 B.民主性 C.基础性 D.阶级性 12.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B)。A.生物性 B.永恒性 C.历史性 D.阶级性 13.学校教育产生于(B)。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4.人类最早的学校产生于(A)。

A.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 B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C.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伦D.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 15.教育的本质(D)。

A.教育是生产力;B.教育是上层建筑;C.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D.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16.教育的起源(C)。A生物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劳动起源说;D.动物本能说

17.“得天下英才育之”一语出自(C)。A.《论语》B.《学记》C.《孟子· 尽心上》D.《劝学篇》 18.“教也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一语出自(C)。A.《学记》B.《论语》C.《说文解字》D.《大学》

19.“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一语出自(A)。A.《学记》B.《论语》C.《中庸》D.《说文解字》

二、多选题

1.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会出现在哪些社会?(ABE)

A.共产主义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封建主义社会D.原始社会E.社会主义社会

2.世界上较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有:(ABCDE)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E.日本 F.俄国 3.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具有:(ABCDEF)

A.阶级性B.等级性C.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D.教学内容狭窄 E.教学方法简单F.教育目标是培养“仕”

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

1.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普遍的现象 √教育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现代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两大教育思潮 √

4.教育永远具有阶级性。×原始社会没有阶级

5.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的真正平等。×共产主义

6.教育只有正向的功能,没有负向的功能。×教育既有正向功能也有负向功能

7.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及了教育,扩大了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因而已经实现了教育机会的均等。×并未实现

四、名词解释

1.教育: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发现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确立教育价值、优化教育艺术的科学

五、简答题

1、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

原始社会教育:无阶级性、社会性、形式手段简单、在特定场所进行、为生产劳动服务。②

古代教育:阶级性、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宗教性

近代教育:现代学校出现、教育与生产结合、教育的公共性和国家化日益突出 ④

现代教育:远程化、终身化、信息化、国际化

2、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1)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2)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3)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6)应用马克思方法论研究教育问题。

基本评价:(1)奠定了科学方法论基础;(2)容易被简单化、机械化和过度政治化。

3、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历史(选择题、填空题)

识记:(1)《学记》是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2)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其《大教学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专著。他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提出了系统的教育目的论、方法论、教育原则体系、课程与教学论、的舆论以及一些学科教育思想。此外,他还最早论证班级授课制度。

(3)洛克《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4)卢梭《爱弥儿》,集中反映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

(5)赫尔巴特被称为 “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明确提出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即心理学和哲学

4、教育学的主要分支有哪些? 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制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

5、教育中介因素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教育媒介或教育媒体及教育中介系统,有神秘的大自然,有人类创造的物质生活环境,文化生活环境,固定的学习场所,社会实践活动等。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1)专门的研究领域;(2)专门的教育概念与范畴;

(3)科学的研究方法;(4)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5)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六、论述题

1、举例说明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在人们传统的思维中,教育学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去学校做老师,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教育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并没有从事教书行业。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对于教育一般规律的揭示和概括,同时还要一句这些客观规律,阐述实施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学习教育学的重要意义,主要反映在下述的各个方面。

1)学习教育学,是树立科学教育观的需要。

2)掌握教育学,是正确指定和自觉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条件。

3)学习教育学,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4)认真学习教育学,是科学总结教育经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 2.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

(1)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要以育人为本,教育者如果强加自己的意志给学生,就形成教

育最大的弊端—缺乏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人格平等的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丰富健康的人生观

(2)弘扬个性发展的教育观。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而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优点得以发扬,才能让每一位学生的人生变的光彩夺目

(3)循序渐进教育观。教师应该坚信每一名学生是追求进步的,每一位学生的内心都是积极向上的,是会向前发展的

(4)以爱育人的教育观。教师要以爱为基础,以爱为支点,以爱为动力全身心的去关心学生,才会教育好自己的学生

七、实例分析

通过以下实例,看看具有教育理论素养的教育工作者与社会中的一般常人在进行教育活动时的差别。

一个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

“补救的办法是有的。”老师接着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就成了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

(选自傅道春主编《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18页)

学习过教育学的教育工作者可以遵循教育规律,对教育工作中的种种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并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处理教育问题,正如陶行知先生对这个学生行为进行了恰当的处理。学习教育学对教育工作者的重大意义在于

(一)有助于日常教育经验的科学思考;

(二)对现实教育问题进行科学解释;

(三)可加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对一、二、三点可以进一步展开论述)

第二章 教育功能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从教育作用的对象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D)

A、正向功能 B、筛选功能 C、协调功能 D、社会发展功能 2.从教育作用的客观性能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筛选功能和(B)

A、正向功能 B、协调功能 C、负向功能 D、社会发展功能 3.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C)

A、社会发展功能 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D、协调功能 4.与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不符的是(C)。

A、教育能满足人的本性需要 B、教育使人追求真善美 C、教育不能满足人的本性需要 D、教育能让人获得幸福

5.下列不是教育的文化功能有(A)。A、谋生 B、传递 C、更新 D、创造

二、名词解释

1.教育功能: 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2.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是指教育可以造就和培养具有谋生本领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成为推动社会生活发展进步的人力资源。

3.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4.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是指教育在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同时,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产生的消极作用。

5.教育的政治功能:是通过培养人和宣传政治路线、方针、主张,推进社会民主进程,来为政治服务的。

三、简答题

1.教育功能的类型有哪些?

答:(1)从教育作用的对象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从教育作用的性质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从教育作用的客观性能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筛选功能与协调功能(4)从教育作用的呈现形式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3.教育的经济功能有哪些?

答:(1)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2)教育可以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3)教育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4.教育促进个体的社会化的功能有哪些?(1)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2)教育促进个体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3)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角色意识和技能

四、论述题

1.根据你的理解,如何看待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个体享用功能?

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教育可以造就和培养具有谋生本领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成为推动社会生活发展进步的人力资源。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是以生存为基的,而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以幸福为上的。

2.论述教育相对独立性的意义。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除了受到经济、政治、文化、人口和生态的影响之外,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1)教育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与经济政治制度发展不同步。

五、案例分析题

《新疆,你怎么了?》

新疆是产棉大省,为了解决运输的困难,使棉花及时销售,国家曾实行东锭西移的战略,把上海最先进的纺织机器运抵新疆,但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无人地操作。一些人以新疆的企业考察后说,许多大企业的设备是先进的,甚至是一流的,但产品却是二流、三流,甚至是不合格的。请从教育功能的角度分析新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教育对个体,经济,政治等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其中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2.教育可以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 3.教育可促进经济的发展

而新疆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新疆的教育发展水平低,大部分新疆人民受教育的程度比较低,科学文化水平不高,从而不能很好的操作先进的设备。

从上例中可以看出,教育的重要性.........第三章 教育目的

一、选择题

1.(A)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媒介 C.教育理论 D.教书方法 2.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D)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一切教育

3.中国近代史上由国家制定并实施的第一个教育目的是1904年颁布的(D)。

A.《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B.《戊戌变法纲要》 C.《天朝田亩制》 D.《奏定学堂章程》 4.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A)。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任务 C.教育的内容 D.教育的规律 5.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D)。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现状 B.党的教育政策和方针

C.四项基本原则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D)。

A.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 B.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 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B)。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特长教育 D.继续教育 8.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A)。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方法 C.教育的效益 D.教育的规模 9.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A)。

A.德育 B.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 D.智育 10.素质教育是以(B)为重点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1.确立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是(A)。

A.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 B.理性价值观、个人本位 C.感性价值观、个人本位 D.社会本位、感性价值观

12.首次将提高民族素质提高到教育目的的高度的法规是(D)。

A.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3.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C)。

A.我国的政治政策 B.我国的教育方针 C.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 D.恩格斯个人发展学说

二、解释名词

教育目的(狭义):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个人本位论:维护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尊严,维护个体存在的独立自主性,反对各种领域对个性自由发展的压抑,倡导个性的解放。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马斯洛)

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智育: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教学计划: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类型学校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关于学校教学、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等的全面安排,是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办学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包括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编制、学周安排等。

三、辨析题

(×)1.培养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培养目标就是教育目的。【广义的培养目标才是教育目的】(√)2.教育目的着重对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做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而教育方针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教育目的既体现为社会教育目的,又体现为个人教育目的。【教育的目的可以分为社会教育目的和个人教育目的】

(√)4.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目标就是指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而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又是由教育目的所决定的,所以,教育目标是很据教育目的制定的】

(√)5.教育目的是对未来客观实在超前或预先的反映。【教育目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因此,教育目的是对未来客观实在超前或预先的反映】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 2.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缩,对于明确教育方向,建立教育制度,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组织教育活动,进行教育管理,评估教育质量,引领与激励受教育者等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

 激励功能:通过对未来发展的认识小,促使发展  指导功能:规定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  评价功能:促使教育过程的科学化 3.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社会因素的制约;受教育者身心的制约;时代的制约;未来的教育理想

(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3)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4)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 4.简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体论是指教育的目的应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表现为:1)尊重个体生命的价值 2)强调个性充分发展的重要性 3)做人教育比公民教育更重要

社会本位论是指教育的目的由社会的需要来决定的,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的需要。1)社会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首要因素 2)教育要在儿童身上塑造一种普遍性意识

3)教育的目的在于改造社会生活 4)学校教育要突出个体对纪律的服从 5.我国新时期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我国新时期的教育从培养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五方面全面发展为目的。几个基本点:(1)培养 “劳动者”或“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培养人的社会价值);

(2)坚持全面发展;(3)培养独立个性(培养人的身心素质规定);

(4)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6、中国近代史上由国家制定并实施的第一个教育目的是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

7、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8、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1)社会依据: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2)人的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和人的需要。

五、论述题

“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在当今中国能实现吗?为什么?

(1)面向全体是国家建设和公民自身发展的要求。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关系密切,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是全体社会公民的义务,不是少数人的事。全面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和谐发展。适应是会发展的要求。

(2)为此要确立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价值观、根治现行应试教育课程体系的弊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进行课程改革,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虽然,现在还未完全是实现这个目标,但已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肯定会有实现的时候。

六、案例分析题

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问题:你对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学生奥林匹克竞赛进行评价。参考答案: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而成为变相教育。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五育组成。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只注重去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它四育的发展,厚比薄彼,有所偏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健全的。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教师:广义的教师是指有威信的、聪慧的、对人们有巨大影响的人,或者说是指把知识、技能、思想、品德传授给别人的人。狭义的教师是指受过专门训练在知识、技能、思想诸方面比较成熟,有一定教育素养的,按照国家的社会要求

2.教师角色:是指由教师承担的社会职责、所处的社会位置决定的,为社会所期望的行为特征,其实质是对“教师是什么样的人”的概括。

3.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4.学生:教师工作的对象,教师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学生。

5.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6.教师的基本素质:是指教师稳定的职业品质,对其要求是从一般或现实社会条件下对老师的职业要哦球和角色期望角度提出来的,是教师履行职责和取得教育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

二、单项选择题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B)。

A.《学记》 B.《师说》 C.《论语》 D.《春秋》 2.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C)。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3.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体现于(A)。

A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 B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 C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D教师专业的自我形成 4.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有(A)。

A师范教育和在职培训 B新教师的入职教育 C自我教育和合作交流 D包括以上三者 5.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是(C)。

A教师的专业理想 B教师的专业知识 C教师的专业能力 D教师的专业自我 6.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最重要手段是(A)。

A.示范 B.教具 C.多媒体 D.教学语言

7.教师的教育素养基本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A),二是教育技巧。A.教育理论 B.教育手段 C.教育思想 D.思想品质 8.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A)。

A.学科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 C.品德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9.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C)。

A.管理能力 B.控制能力 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

10.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C)A教育行政人员 B校长 C教师 D学生

11.下列哪项既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素养的自我表现(A)A热爱学生 B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C热爱劳动 D热爱教育工作 12.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D)。A.权利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

13.“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特点。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14.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B)。

A.教师职业的出现 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C.教育立法的规定 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 15.人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是(C)。

A.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B.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C.创造能力 D.观察能力 16.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A)。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17.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B)素养。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18.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B)。A.列宁 B.加里宁 C.苏霍姆林斯基 D.陶行知

19.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D)。

A.管理学生权 B.科研学术活动权 C.民主管理权 D.教育教学权 20.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C)

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21.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B)A.隐私权 B.人身权 C.名誉权 D.荣誉权

22.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点是(B)

A.教师中心 B.民主平等 C.授受关系 D.教学相长 E.尊师重教 23.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D)。

A.潜在性 B.现实性 C.特殊性 D.可塑性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C)。A.1978年 B.1985年 C.1993年 D.1995年

25.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A)。A.条件 B.任务 C.途径 D.结果

26.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B)。A自由发展 B自主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动发展 27.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B)。

A.领导地位 B.启发指导地位 C.顾问地位 D.主导地位

28.我国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B)。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国家标准职业分类》 C.《教师资格条件》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9.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的决定颁布始于(A)。A.1985年 B.1989年 C.1993年 D.1995年

30.1959年,为保护儿童的权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C)。

A《儿童权利公约》 B《儿童保护公约》 C《儿童权利宣言》 D《儿童利益公约》

三、多项选择题

1.教师的科研活动权包括(ABCE)。

A.有权发表自己的观点 B.有权决定是否参加学术团体 C.有权确定科研课题的科研方法

D.有权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 E.有权为改善实践而研究

2.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ABCDE)。

A.受教育的权利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隐私权与名誉权、荣誉权 E.人身自由权 3.教师良好的教育能力体现在(ACE)。

A.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B.知识广博 C.富有感情、有感染力 D.富有个性 E.改善实践 4.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CDE)

A.以教师为中心 B.以儿童为中心 C.在人格上,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 D.在社会道德上,师生关系是相互促进的 E.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

5.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是由(ABDE)决定的。

A.工作性质 B.工作任务 C.教育法规 D.劳动手段的特殊性E.劳动过程的特殊性

7.中国教师的资格条件必须包括以下要件(ABCD)。A.必须是中国公民 B.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C.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D.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E.体格达标

8.教师专业化应符合的条件有(ABCDE)。

A.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B.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C.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D.具有充分的自治和自律性 E.有正式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9.下列哪些政策文献作了教师在职培训的法律制度化的规定?(BDE)。

A.《教师资格条件》 B.《教育法》 C.《宪法》 D.《教师法》 E.《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10.中小学教师培训应坚持(BCDE)原则。

A.统一要求 B.因地制宜 C.分类指导 D.按需施教 E.学用结合

四、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后分析说明)

1.教师要爱学生、信任学生,对学生有没有严格要求是无关紧要的。(×)

因为这是作为一名教师的义务,教师不仅要爱护学生,而且还要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因此在一些涉及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时,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 2.教师的职责是传授知识。(×)

因为这是由教师职责所决定的。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记忆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关爱学生,保护学生等,把全体学生都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教师应该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因为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的角色定位也逐渐发生转变,教师由原来学生的管理者到学生进步的协助者,为了能更好道德促进学生学习,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4.当代教师素质能力的集中体现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三个方面

五、简答题

1.对教师概念这一界定包含哪些内容?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概念这一界定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2.教师劳动有哪些特点?

答 :教师的任务与职业角色的多重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如下特点:

1)复杂性。教师劳动属专业性工作,从事精神财富的生产,它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是很复杂的脑力劳动。2)创造性。这是由劳动对旬的特点决定的。教师劳动既要讲科学,又要像艺术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3)示范性。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4)长期性和间接性。教师劳动的根本意义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学生成长,达到这一目的必然是长期的 3.专门职业具有哪些特征?

(1)职业实践须有专业理论知识为依据,有专门的技能作保证(2)职业属于公共事业,要维护服务对象的利益,遵守职业道德(3)在本行业内,具有专业自主权

4.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专业理想的建立 2)专业知识的拓展 3)专业能力的发展 4)专业自我的形成 5.教师职业角色主要有哪几种?

(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学生进步的协助者;(3)教材的开发者;(4)教育研究者 6.简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答: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一定的研究能力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愿意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信念;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学生观。

第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比如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重视进行科研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7.简述现代学生的本质属性有哪些?(1)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2)学生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 a)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b)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主导作用

六、论述题

1.谈谈你对教师劳动特点的认识。

2.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P94(1)教师的职业道德;(2)教师的知识结构;(3)教师的能力结构;(4)教师的身心素质。3.新课程环境下教师角色应该如何定位?

答:由独白者转变为对话者;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发展的主体;由学生学习的评判者 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1)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元帅、教练、导演)(2)教师将由学生的管理者变为学生进步的协助者(是朋友、合作者)(3)教师将由教材的忠实遵从者变为教材的开发者(4)教师要由教书匠变为教育研究者

4.谈谈你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理解和认识。P100

七、案例分析:

案例1:《两个孩子·两个老师》

相同的是,两个孩子都是上小学六年级,都偷了同学的10元钱,不同的是他们遇到的是两个不同的老师及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陕西省华阴市黄河工程机械厂子弟学校的小学生王某,他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崔某把他带到办公室,当着另外两个同学的面,将他的头按到墙上,残忍地用锥子在他的右面颊上刺了个字,以示”训诫”。事发后,王某爷爷到当地派出所报了案,这位给孩子脸上刺字的老师被派出所拘留(见《北京青年报》1999年9月21日,9月23日)。

而另外一个孩子就幸运多了,当北京市光明小学的王老师知道自己的学生中有人偷拿了学生的钱后,她来到班上,不慌不忙地说:”我知道钱是怎么丢的了,是讲台拿了这10元钱!”

孩子们惊愕地瞪大了眼睛,王老师笑眯眯地说:”咱们全班每个同学都走过来对讲台桌说一句话,提醒它改正缺点,好吗?”聪明的孩子们立刻明白了老师的意思,有的说:”讲台呀!,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我们应当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有的说:”我相信你是一时糊涂,可改正后就是好孩子!”王老师最后总结说:”大家讲得很好!讲台桌已经知道自己不对了,相信明天它一定会把钱放回原处!”第二天,丢钱的孩子果然在书包里发现了那10元钱。王老师开心极了,激动而高兴的说”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是谁拿了钱,可这有什么关系呢?改了就行了。这件事肯定让这孩子记一辈子。”(摘自《中国青年报》1999年7月12日)

[问题]:你更喜欢哪一位老师?为什么?你心目中的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参考答案:关系:教师与学生在角色上是相互依存的;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互尊的;教师与学生在人际关系上是民主合作的;教师与学生在心理情感关系上是互容互信的。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能力结构;教师的身心素质

案例2:有一次上课时,初二(3)班的刘强不好好听课,而把旁边的同学推来搡去,扰乱了课堂纪律。青年

教师小李发现后先是高声喝斥,说刘强是“害群之马”,“朽木不可雕也”;又将刘强推出教室,罚站在楼道走廊。请分析说明:

(1)小李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哪些要求?(1)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3分)(2)小李老师侵犯了学生的哪些合法权益?(2)人身权、名誉权、受教育权;(3分)(3)你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做才对?(3)正确做法多种多样(略)。(4分)

案例3:种下“当教师的种子”

我是一名山村中学的教师。我从小喜欢做老师,儿时做游戏,我总是喜欢扮老师的角色,去“教”其他小朋友。到了小学时,又感到教师真是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在我的心灵中,就种下了一颗“当教师”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尤其发生了这几件事后,我就更加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了。

在小学四年级时,我们的班主任姓胡,他教我数学和语文,还当班主任,他讲的课非常有意思,尤其数学讲得特好,使我这个最不喜欢数学的“笨孩子”在期末考试时,竟然考到90多分,这使我很感动。教师的力量是多么神奇啊!会让我这个平时考试不及格的孩子在一年之内考到了90多分,使我感到教师是多么伟大。如果有朝一日,我成为一名教师,我也要象胡老师那样,去教好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得到发展。胡老师还非常和善,特别关心我们。冬天的时候,教室里要生炉子取暖。以前,炉子总是接近办公桌,后面的同学感到很冷,胡老师却把炉子放在教室的中心,使每位同学都感到温暖,不仅在身体上,而且心里也是暖洋洋的,我想我要成为一名教师,就一定要像胡老师那样去关心爱护学生。

总之一句话,胡老师对我的影响很深,我走上教师这一行业,与胡老师有很大关系。现在我已成为一名教师,我要用我的爱去关怀每一位我教过的孩子,我将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曹长德.教育学案例教学[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135.)请分析思考:

(1)教师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2)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

参考:这则案例的作者从小就有当教师的愿望,并且对教师的有关要求有初步的认知,这主要得益于胡老师的行为示范作用,这位胡老师首先是个讲课生动有趣,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伟大;另外胡老师又是一个对学生充满爱心的老师,他用自己的爱心激发起学生的爱心,用自己的灵魂去唤醒学生的灵魂。曾经一段时间,甚至在当前,仍然有不少人不愿意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社会发展到现在,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仍然在全社会处于中等地位,教师职业仍然是个强调奉献和牺牲的职业,那么,对教师职业理想的培养仅靠认知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更要靠情感的认同,要“以情动人”。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们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摇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如此,教师的职业理想培养也如此。

案例4:《老师,我们还是您的学生吗?》,评价这位教师的行为,并谈谈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谈谈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

一名学生在日记里写道:“语文课上,老师又把那几个好学生提问了一遍,其他的同学连看都不看一眼,更不用说被老师视为‘另类’的我们这几个坏学生了。哎,哪有教师不喜欢好学生的呢?谁让我们学不如人呢?可是我想问问老师,大家同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为什么我们会被分为三六九等”,为什么您的眼里要有好中坏差,为什么您总是把几个好学生挂在嘴边,我们几个还是您的学生吗,这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参考:(1)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学生观即人们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新课程提倡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人本化的、个性化的和发展性的学生观。

(2)爱护尊重学生:只有爱,才能使师生之间彼此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达到师生关系的和谐统一。(3)提高与学生沟通、交往的技巧。

第六章 课程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

1.在西方英语世界中,“课程”最早出现在:(C)

A.《教育漫话》 B.《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

C.《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D.《大教学论》

2.____认为,课程就是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B)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隐性课程论 D.显性课程论

3.结构主义课程论是以结构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课程理论,其代表人物是(A)A、皮亚杰和布鲁纳 B、皮亚杰和布鲁姆 C、马斯洛和罗杰斯 D、布鲁纳和布鲁姆

4.把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表述为四个主要方面:确定教育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奠定了现代课程设计研究的基础的人是(C)。

A.拉特尔 B.斯滕豪斯 C.拉尔夫·泰勒 D.施瓦布 5.课程的现代表现形式指的是(D)A.课程指导 B.教学光盘 C.教学平台 D.课程包

6.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课程论专家是(A)A.古德莱德 B.帕里斯 C.斯金纳 D.兰德

7.以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为逻辑范畴划分的课程类型是(B)A.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B.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必修课与选修课 8.校本课程开发一词是1973年由(C)提出的。A.麦克来伦 B.菲吕马克和麦克来伦

C.菲吕马克 D.菲吕马克和巴格莱 9.出版于1918年,标志着课程成为独立研究领域的著作是(A)A.《课程》 B.《课程编制》 C.《怎样编制课程》 D.《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10.目前,在我国学科课程的组织中依然占主流的课程组织形式是(B)A.圆周式课程 B.螺旋式课程

C.逐步深入课程 D.直线式课程

三、名词解释

1.课程:是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简言之是学校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2.课程方案:课程方案也称课程计划,是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它是课程的具体表现之一,是课程的总体设计或总体规划。

3、学科课程: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

4.课程标准:也称为教学大纲。它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确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5.校本课程: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课程,课程有什么作用?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作用:(1)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2)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

(3)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中介。

(4)对学校进行管理与评价提供标准。

2.课程的文本形式主要包括什么?P123 课程计划(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教科书)3.简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答:学科课程是以文化遗产为基础,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

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它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4.谈谈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用性。

5.如何开发和设计校本课程?

一种校本课程的开发至少需要考虑9个方面的要素:

第一,课程目标;第二,课程内容或专题;第三,学习材料;第四,学习方式;第五,教学策略;

第六,教学组织;第七,评价方法程序;第八,时间安排;第九,空间和环境。

四、案例题

1.这是罗杰斯本人执教的一堂课的情况:这门课程完全是无组织的,确实是这样。在任何时候,任何人,甚至是教师本人都不知道课堂的下一刻会出现什么,会出现哪些讨论课题,会提出哪些问题,会形成什么样的个人需要、感情和情绪。„„他用一种友好的、轻松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围着一张大桌子坐下,并且说,如果我们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作自我介绍,那是令人高兴的。接踵而来的是一阵紧张的寂静,没人说话。最后,为了打破这种沉默,一位学生羞怯地举起手,发了言。又一阵令人不快的安静,然后,又有一位学生举手。此后,举手更多了。教师从没有催促任何学生发言。„„

以上材料表达了什么教学思想?结合上述材料对这种思想进行评价,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如何运用这种思想?

2.有理论批判杜威感伤地看待儿童,声称教育价值就是文化要素的传承,认为人性有缺陷,经验靠不住,儿童中心的课程难以保证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技能,按儿童心理逻辑组织教材很荒唐。而知识最有价值,教育和课程应当将人类文化知识要素传授给下一代,因而必须突出教材的逻辑性,坚持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逻辑组织教材。

这段话体现了怎样的课程理论?应如何看待这种理论?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这种思想? 参考答案:杜威最大的贡献在于使教学研究及实际教学从课堂教学、书本知识和教师“三中心转到儿童身上,儿童成了教学研究和教学实际活动的中心

3.夸美纽斯曾经写道:“教师是自然的仆人,不是自然的主人;他的使命是培植,不是改变,所以,假如他发现了某门学科与某个学生的天性不合,他决不应强迫他去学习;因为在某一方面缺少的东西多半会由另一方面去补足。„„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

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教学思想?应如何看待这种思想?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这种思想? 参考答案:我认为这段话主要表达了教学思想的兴趣与自发原理。

夸美纽斯认为教学的进行要尊重儿童的学习兴趣,鼓励儿童自发学习。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导,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同时也展示了教师所担任的社会责任之重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了培养未来社会高质量的人才,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教育素养。如何实践:充分注意和发展学生个性。根据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提出教学要循序渐进。要注重兴趣教育。注重启发性教育。

第七章 教学理论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是(B)A 布鲁纳 B 布鲁姆 C 赞可夫 D 夸美纽斯

2.首先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思想的教育家是(C)。A 布鲁纳 B 杜威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

3.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B)。A .上课 B.教学 C. 智育 D.考试 4.学校工作应以(D)为主。

A.上课 B.后勤工作 C.行政工作 D.教学工作 E. 提高升学率 5.苏联著名教育家(D)提出了“高难度、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A、凯洛夫 B、维果斯基 C、斯宾塞 D、赞科夫

6.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是苏联著名教育家(A)在1980年提出的。A.巴班斯基 B.赞科夫 C.维果斯基 D.戈里 7.教师和学生要从教学活动中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及时地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这是(B)。A.最优化原则 B.反馈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民主性原则 8.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的教学要求是(B)的核心内容。

A、教育性原则 B、学生主动性原则 C、最优化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下列直观手段中,(D)直观程度最高。

A.语言直观 B.多媒体教学 C.模象 D.实物

1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原则出自(A)。A.学记 B.大学 C.孟子 D.礼记 11.教学的基本因素包括(C)。

A.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环境

C.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D.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媒体

12.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称为(A)。A、特朗普制 B、道尔顿制

13.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教学原则是(B)。

A、教学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最优化原则 D、巩固性原则斯特制 E、分组教学制

14.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认识过程,这是我国教学论专家(C)在其他代表作《教学论稿》中提出的观点。A、李秉德 B、吴文侃 C、王策三 D、滕大春

二、辨析题

1.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P153 人类通过认识过程不仅改造着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教学过程中师生同样是在传授、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区认识客观世界,并同时发展自身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因此,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2.学生在掌握系统知识的同时,也就发展了他们的智能。×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能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之中。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智力、能力的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但是知识不等于智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3.教学就是教育。×

P145-146 教育: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教学:教学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

4.巩固性原则要按教学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发展的心理顺序进行教学。√

三、名词解释

1.教学:广义:教学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就是教师所期望的,经过教学活动后,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行为变化。

3.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认识世界,进行交往,以促进学生丘全面发展,并追寻与实现价值增值目标的过程。

4.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

5.教学组织形式: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四、简答题

1.简述布鲁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的主要内容?

答:(1)认知领域的目标: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2)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接受或注意、反应、价值评价、价值观的组织、价值体系的形成

(3)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答:明确教学目标、引起求知欲(激发动机)、感知教材(领会知识)、理解教材(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学习效果

3.教学活动中怎样准确理解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作用?

答:1)直接经验是个人的经验,间接经验则是个人通过交往等活动获得前人、别人的经验。

(2)教学过程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过程,反映了教学中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

(3)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并且是间接的学习;

(4)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要使人类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知识,必须要以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时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

4.谈谈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之间的关系。答: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辨证统一的。(1)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这两个教学任务统一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之中,统一在同一个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之中。(2)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3)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5.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2)理论直观性原则(3)联系实际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发展性原则、(8)因材施教原则

五、论述题

1.试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答: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建立教学相长的平等师生关系,发扬教学民主;(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使中小学生的主动学习成为可能

(4)教师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断获得成功体验,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2.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应试教育下造成“高分低能”现象的教学原因(提示:没有处理好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答:造成这种高分低能现象的教学原因是:没有处理好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关系:智力,能力的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的智力水平的高低。认识能力具有普遍的迁移价值,它不断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知识质量,推动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促使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获得完全的知识。

3.为什么班级上课制一直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有没有不足之处?

答: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变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分别学习所设置的各门课程。

其局限性是:班级上课制是注重集体化、社会化、同步化、标准化,长于向学生集体教学,而拙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特长。

七、实例分析

1.指出下面实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答:提示: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为他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使全体学生,包括后进生在内的人,都得到高效率的发展。

2.请分析下述案例遵循了什么教学原则?贯彻这一原则有哪些要求?

上《鱼》一课时,教师事先在水盆里放了一条活鲫鱼,让学生仔细观察鱼的形状、鱼的表面、背鳍、胸鳍、尾鳍。然后,问学生各种鳍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一下给问住了。这时,教师用剪刀把鱼的尾鳍剪掉,结果学生发现鱼在水中无法前进了;他又把胸鳍及腹鳍剪掉,结果鱼体在水里失去了平衡;再把背鳍剪掉,鱼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水里喘气。通过观察,学生明白了各种鳍的作用。

答:直观性原则。在运用直观手段时,要适当地配合讲解;根据教学目的,教材性质和学生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不可为直观而直观 运用感知规律,加强直观教学效果;但要注意和防止直观教学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3.请分析下述案例遵循了什么教学原则?贯彻这一原则有哪些要求?

奥地利的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少学校都规定任课教师必须研修过心理学,或具备“心理医生”的+资格。瓦格纳是维也纳一所中学的女教师,她班上有位学生被校方认为属于“智力迟钝”,孤僻寡言,功课常不及格。瓦格纳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这个学生特别喜欢绘画,就经常和他探讨绘画的问题,并鼓励他参加学校的美术大赛,该生与瓦格纳从此有了共同语言,终于向老师倾吐了他积郁已久的心思。他从小父母离异,心里极度自卑,感到别人都在嘲笑他。找到症结后,瓦格纳便对症下药,让他当上了绘画小组的组长,这位学生因此信心大增,渐渐地变得合群了,不但赢得了国际中学生绘画比赛的银牌,而且各科学习成绩都上来了。

答: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原则。贯彻这一原则是保证全体学生都获得符合各自特点的发展的前提,它的实现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有利于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

第八章 教学实践

一、选择题

1.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D)。A、教师教的方法 B、学生学的方法

C、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的形式 D、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2.教师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C)。A.观察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3.现代教学方法突出了教学的(A)。

A、情感性、双边性、发展性 B、双边性、教育性、情感性 C、教育性、情感性、发展性 D、教育性、情感性、发展性

4.(A)教学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A、讲授法 B、谈话法 C、练习法 D、实验法

5.(B)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较大的应用性,但对太复杂、太简单的内容及资料性的内容不宜采用。

A、实验法 B、发现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6.教学的辅助形式主要有(A)。

A、作业、参观、讲座、辅导 B、作业、参观、讲座、辅导、上课 C、参观、讲座、辅导、上课 D、讲座、辅导、上课、课外活动

7.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和(B),其中上课是中心环节。A.写教案 B.课后辅导 C.制作课件 D.熟悉学生

8.课时备课的结果是(D)。A.上课 B.熟悉教材 C.布置作业 D.编写教案 9.教学策略具有目的性和(A)。

A.主体性、调控性 B.知识性、调控性 C.调控性、趣味性 D.主体性高效性

10.在备课的所有资源中,(B)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资源。A.学生 B.教材 C.课程计划 D.课程标准 1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有(A)。

A.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 B.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C.讨论法、参观法、实验法 D.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发现法 12.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A)。

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B.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C.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D.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13.我国的考试制度主要由(A)两个部分组成。

A.考查、考试 B.期中考试、学期考试 C.书面测验、闭卷考试 D口试、笔试 14.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行为分教学行为和(C)两大类。A.主教行为 B.助教行为 C.管理行为 D.对话行为

二、名词解释

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论基础上改进设计,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个过程。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和学相互作用的一系列具体活动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言语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 导学式教学法:是在教师启发下学生通过自学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辨析题

1.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和学相互作用的一系列具体活动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2.只要学生获得了知识,那能力就会自然得到发展。×

错误,学生能力的发展虽然依赖于他们知识的掌握,但知识不等于能力,传授了知识不等于训练了能力。学生的能力不是知识的简单记取,不是主观自生的东西,而是客观事物的关系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在他们头脑中的反映,在掌握和运用知识、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认识与行动的内化,是在这个主客观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力。

3.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与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是成正比的。×

错误,学生掌握了知识并不一定能够提高思想,因为由知识的掌握到思想提高的转化,不仅有认知问题,更重要得还有一个情感问题、态度问题、联系个人修身或生活实际的践行问题。

4.考试与考查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基本方式。√

正确,常用的检查方式有两大类:平时考查和考试,平时考查包括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和单元测试等;考试是对学生知识、技能等进行总结性检查时所采用的一种方式。

5.“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首先,教学有法。在教学中,有许多常用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等可以供我们选择与采用。每种方法的

操作均有一定的程序与要求,我们必须首先掌握它。

其次,但无定法。教师事先预设的教法,只能作为备案,走进课堂,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教师不能无视学生所呈现的生命信息,生硬使用已有的教法,这样就不会取得理想效果。教学的方法的选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知识水平和个性的差异、教师自身的素质与能力以及学校现有的客观条件等。为了取得好的教学结果,教师只有明擦课堂,适时调控,灵活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呈现出无定法。(重点)

四、简答题

1.备课的常规要求都有哪些?(1)钻研教材(2)了解学生(3)设计教法(4)准备媒体

2.教学设计活动的基本步骤包括哪些?(1)分析学习需要(2)确定教学目标(3)优化教学策略

(4)设计教学流程(5)设计教学评价方案(6)编写教学设计方案(7)实施教学设计方案并修订方案 3.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4.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1)教学目标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结构合理;(4)教学方法恰当;(5)教学语言艺术精湛;(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5.教师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做到条理清楚、内容正确、难点明确、重点突出。(2)讲授方式要多注意多样性与有效性。(3)讲授语言要哟感染力与艺术性。

(4)恰当地“以姿势助说话”,以板书和现代教育技术撇和讲授。

五、论述题

1.教师做好教学内容设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在上述三种类型知识的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以下要求:

(1)内容选择要适宜贴切。其一,与目标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必须删除;其二,所选内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既以学生的心理水平为基础,又有发展性;其三,所选内容具有启发性,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启迪其心灵。

(2)内容组织要把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相结合。逻辑顺序即知识系统的内在逻辑性,心理顺序即学生学习活动内在的认知规律。因为二者组织很多情况想不一致,例如“细胞”是逻辑上单纯的知识,但是学生理解起来远比理解复杂的高等植物和动物要困难,所以,设计教学内容是必须考虑二者的顺序。

六、案例分析题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提示: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第九章 学校德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德育又称为(D)。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道德品质教育D.思想品德教育

2.德育方法是 C。

A.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 B.教师德育手段的总称 C.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知识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4.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D。

A.提高品德认识 B.陶冶品德情感 C.激发品德发展的动机 D.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5.学生在教育者的帮助下,主动地进行自觉学习、自我反思、自我锻炼、自我监控等来提升自己修养的德育方法是 C。A.说服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6.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强调是以下哪种方法的重要性。B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7.教育者自觉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和组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在思想、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感染、熏陶和陶冶的德育方法是 C。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8.成长记录袋法是属于下列哪种德育方法。

自我修养法

A.说服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陶冶教育法 D.榜样教育法

9.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教育技巧和艺术。”这段话强调德育的过程具有以下哪种特点。A

A.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具有塑造性和能动性 B.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与交往的过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很强的实践性

D.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即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它具有侧重性和同时性

10.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A。A.说服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二、名词解释

1、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儿童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系统的道德、思想和政治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把一定的社会意识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2、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使学生心悦诚服地弄懂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3、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德育目标的要求,对受教育者已经形成的优良品德或不良品德给予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方法。

三、简答题

1.谈谈你对德育的认识。

答: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2.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有哪些特点?

(1)是知情意行的转化过程;(2)离不开活动和交往;(3)是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4)是从他律到自律转化的过程。

3.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德育组织形式。我国中小学德育途径是广泛多样的,其中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和校外活动、共青团、少

先队活动、心理咨询、班主任工作、校园生活 4.我国当前中小学德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1)政治思想理论教育(2)爱国主义教育(3)理想教育(4)集体主义教育(5)劳动教育(6)纪律教育(7)民主与法制教育(8)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9)心理健康教育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答: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而学生的品德是由道德的知、情、意、行等四个因素构成,所以德育过程也就是培养知、情、意、行的过程。

知、情、意、行的特点及其培养

(1)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观

(2)情,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

(3)意,即道德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

(4)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动。2.联系实际,谈谈应如何抓好中小学生的道德行为教育?

答:(1)应从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抓起。(2)从中小学生实际出发。(3)要特别强调训练和强化。

五、实例分析

1.材料分析:在虹桥小学,三(1)班班主任王老师对学生张明近期的表现感到不安。为了了解张明在家中的情况,王老师主动到张明家家访。在同张明父亲交流情况时引用了一句古语:“养不教,父之过”,偏偏张明的父亲也比较较真,便对王老师说:“王老师,您这话欠妥。'养不教,父之过'意思是说孩子是我生养的,我不送他到学校接受教育,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那是我的过错。现在,我把孩子送学校接受教育,你们教不好,这应是老师的过错,怎么能说是我们做家长的过错呢?”结果,双方未能在教育张明的问题上达成共识。问题:王老师和家长的说法正确吗?试用协调一致教育原则加以分析说明,并联系实际谈谈应该如何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

(1)王老师和家长的说法都是片面的。

(2)分析说明:

①他们的说法违背了学校、家庭共同做好德育工作的合力教育原则。

②合力教育原则的提出,是因为影响学生品德的因素既有学校的、家庭的,也有社会会的。养成孩子的良好品德,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③贯彻合力教育原则,必须遵循相互尊重的原则,而王老师和家长的做法显然都违背了相互尊重的原则。

(3)结合实际分析说明。

2.案例分析: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分析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方法

参考答案: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餐,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从德育方面来看,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原则,并在运用中“活化”了原则,以及运用了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德育方法。

第十章《班级管理》测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D)。

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

2.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C)。

A.《论语》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理想国》

3.19世纪初,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的“导生制”出现在(B)。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4.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B)。

A.任课教师

B.班主任

C.教导处

D.校长 5.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A)。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 6. 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7.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8.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9.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班主任是与学生家长间单向传输的发动者 B、班主任是教学班的主要负责人

C、班主任是教学班任课教师的协调者 D、班主任是争取社会力量参与班级管理的动员者

二、名词解释

1、班集体:一个真正的班集体,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系统,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与传统的学生集体。//经过以班主任为主的各种教育力量的教育培养而形成的具有正确的奋斗目标,具有较强的核心与骨干力量,具有良好的纪律、舆论、班风,能够促使班级全体成员德、智、体各方面素质不断提高的高级班级集体。

2、班级: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相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

3、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在一定的目的要求下,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4、主题班会:围绕一个教育主题而召开的班会,是班主任通过学生集体教育和影响学生的一种较为普通采用的教育形式。

三、简答题

1.简述班级组织的历史发展过程?

班级组织是历史发展的产物。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对象范围的扩大和教学内容的增加,这样班级组织应运而生,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默斯。18世纪,在西欧一些国家创办的古典中学出现了班级组织的尝试,使用班级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出行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20世纪初废科举、兴学校之后,全国各地的学校开始采用了班级组织的形式。2.班级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建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抓好学风建设;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3.班级活动的类型有哪些?

班级例会;主题班会;学习活动;班级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劳动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4.如何做好优秀生的教育工作?

第一,要辩证地看待优秀生;

第二,要帮助优秀生制定明确的目标,长远目标、中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是他们有目的、有方向、有信心、有步骤地全面学习,正确认识升学和学习之间的关系而不片面地卫生学所困,放眼未来,在成绩面前永不知足,一步一个台阶,脚踏实地,不骄不躁;

第三,要创造条件,帮助优秀生搭建发展的广阔平台;

第四,要加强理想教育,不断地向优秀生提出新的要求。5.如何做好中间生的教育工作?

第一,了解关注,促其进步;第二,因材施教,目标激励;第三,提供机会,体验成功。

四、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建设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1)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2)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3)建立健全各项班级规章制度(4)培养正确的舆论(5)培养良好的班风。2.联系后进生的特点,谈谈班主任要怎样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1)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好胜、逆反、疑惧、思想与行为的矛盾性、意志的软弱性。

(2)对后进生的教育: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要创造适合后进生进步的环境,为其提供尝试进步、体验成功的机会。善于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帮助后进生弥补基础学力;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3.结合小学(中学)实际,谈谈召开主题班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主题要明确,既要有教育意义又要富有号召力和感染力;

第二,内容要集中,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时代感、说服力;

第三,形式要生动活泼,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第四,准确要充分,班主任必要做到精心设计、精心指导、注重实效,但不得包办代替。4.联系实际谈谈班主任家访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明确家访目的;确立坦诚、平等、合作的态度;家访要经常、全面地开展,避免告状式的家访; 家访时应让学生在场;争取科任教师的参与支持。

五、案例分析

1、有一个四年级的班级,是学校有名的乱班,打架成风,一些学生动辄舞棍弄棒,乱打一气,课堂纪律混乱,上课怪叫起哄,爬桌子,翻窗户,成了一些学生的嗜好,曾有一青年教师上课时被学生乱哄气哭了,发誓再也不上这班的课。曾刚是班上一个著名的“调皮大王”,打架时,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会蜂拥而上。而曾刚家长对他唯一的办法就是痛打,但曾刚也有优点就是爱劳动,有组织能力。班级同学之间不团结,正气不能抬头,也有少数同学希望好好学习,对班里的现象不满,但敢怒不敢言,怕受那些捣蛋的同学的报复,班级干部软弱无力。班级学习成绩差,是同年级中平均成绩最差的班级。

根据以上情况,如果你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你应如何着手进行工作,改变这个班的面貌?

答:(要点)如果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应当做好如下几项工作:(1)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对症下药。(2)做好班集体工作,特别是班干部的培养工作支持和鼓励他们积极大胆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特别是曾刚的工作。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要寻找和点燃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曾刚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爱劳动,可以吸收他参加班工作,创造条件,使他的能力得到发挥,缺点错误得到改正。(4)有计划地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增强师生间、同学间的情谊,创设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的环境,培养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班风,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5)做好家长工作,尤其做好曾刚家长的工作。(6)教好自己担任的语文课,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并以此为起点,加强与任课教师的联系,教育学生学好各门功课,搞好班级学习,提高班级学习成绩。

2、班干部是班主任顺利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因此,班主任都非常注重班干部的任用与培养。在选择班干部时,有的班主任认为为了体现公正、公平的原则,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可以让学生轮流坐庄,轮流当班干部;有的班主任认为,班干部就应当选择那些学习好的同学来担任。您对此有何看法?

(参考答案)答:上述两种看法都存在片面之处。好的班干部应具备以下几点条件:一是思想品质好;二是有为集体服务的思想和热情;三是能以身作则,团结同学;四是有一定的组织活动能力;五是具有某一方面的特长。

如果班干部实行轮流坐庄制,那些不具备当班干部的同学当上班干部后,不能形成榜样的作用,不能起到团结同学的作用,就会影响班集体的建设。同时,学习好的学生未必思想品质好,也不一定有为集体服务的思想和热情,因而也不一定是好的班干部。

3、上课铃响了,王老师拿着课本轻快地走上讲台,开始上课。当课上到十分钟左右时,两位学生突然打了起来。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王老师只好将课停下来,要求他们到外面去打。两位学生收起了“手”,改用“口”,开始互相辱骂对方。王老师说自己是科任教师,此类事情请他们找班主任解决。那个似乎受了委屈的学生对王老师的话不以为然,出口说道: “你这是什么老师?”这下王老师生气了,喝道:“给我出去!”可是学生就是不动,王老师便动手去拉学生,学生死死地拉着课桌,坚决不出去。王老师非常愤怒,说:“好,你不出去我就不上课!”于是,双方进一步僵持起来。

你如何看待王老师的言行?假如你是班主任,你将如何处理此事?(参考答案)答:(1)从王老师的地位而言,其错误有三点:一是他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师道德,管理课堂秩序是他的职责之一,当学生发生打骂事件时,他有责任教育批评学生,而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让学生去找班主任(1分);二是王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应该赶学生出教室(1分)在师生关系上,违反了民主平等性的原则(1分)三是王老师没有运用合理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仅仅是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1分)。从学生地位而言,在课堂上互相打骂的两个同学的错误有两点:一是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在课堂上相互打骂,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违反了学校的纪律(1分);二是缺乏尊重老师的爱心(1分)。(2)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运用多种策略,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例如渗透性策略、随和性策略,在学生发生打骂事件时,应及时进行调查、关心爱护和批评教育多种方法来教育管理学生(2分);其二,班主任要加强同各门学科的科任教师的沟通与协调,当科任教师跟学生发生矛盾时,要慎重处理,切忌在一方说另一方的坏话,避免师生之间矛盾的激化(2分)

第三篇:远程教育学考试试卷答案

远程教育学考试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远程教育院校是一种开放系统,包括教与学(教学)子系统",后勤子系统和管理子系统。

2.对远程媒体教学资源的管理可以划分为资源规划和资源配置

3.远程教育的管理体制是指国家对远程教育院校的行政管理体制,主要包括政府分权体制和对院校的分类管理体制。

4.远程教育的本质:教的行为和学的行为的时空分离是本质 5.远程教育要素包括:教育资源、助学者(教师)、学习者(学生)6.课程开发的创作模式随课程材料的原始资源状况可分为三种改造、新建和革新三种

二、简述题(每题6分,共60分)要求:回答出要点即可,但不能过于精简。7.简述远程学生特征分析体系的7个维度?(P155)

学生特征及其学习需求分析是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与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许多学者都提出了各种远程教育学生的分析体系。国内学者丁兴富在其论文“远程教育学生的一种理论分析体系”(丁兴富1998)中提出一个较完整的远程学生特征分析体系,共有七个维度:

1、有关历史和现状的一般资料;

2、有关生理、心理和行为的人口学资料;

3、有关教育的、经济的、政治和宗教的、民族和种族的、社会和文化的社会学资料;

4、有关家庭的、工作的、交通的和通信的地理学资料;

5、有关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设施和通信条件条件的情境状态(Situation)资料;

6、有关目标取向(goal-oriented)或手段取向(means-oriented)的教育学动机、目标取向或手段取向的经济学和就业动机、经济上和生理上的弱势群体(disables)以及社会心理学(psy-chographic)的动机动力资料;

7、有关对远程教育院校、对学习者人生和社会生活、对学习者自身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观点和评价资料。

8.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与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 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与教学设计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1)教学要素的扩展和重组是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与教学设计的特点 2)课程资源开发与学习支助服务是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与教学设计的重点 3)对远程教与学创新模式的探索是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的难点 9.简述课程开发管理主要包括那些方面? 1)课程创作的组织与管理 2)课程材料的制作与管理 3)课程的发送与管理 4)课程的维护、评估与管理

5)我国电大对课程创作开发与教学组织实施的管理

10.简述远程教师应该具备的7种维度的知识结构、基本素质和能力.(1)学科——远程教育教师首先应该是学术人员、某个学科领域的专家 教学——远程教育教师首先应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面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实践经验,包括课堂面授教学的亲身经历。

(2)远程教学——远程教育教师同时应该具备开展基于信息技术和媒体的远程教学基础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

(3)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远程教育教师必须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适应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革新。

(4)研究和评估——远程教育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应该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包括学科的学术研究承担项目,发表成果,还应开展应用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进行远程教学的研究。

(5)开拓和创新——远程教育教师应该具备开拓和创新的能力。(6)管理——同时承担着对课程和学生进行教学管理的只能。

从上述远程教育教师应该具备的7中维度的知识结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分析,远程教育教师及应具备传统教育教师原本应有的素质要求,还要具备许多新的或加强的素质要求。

11.简述英国开放大学实现高质量的远程教育的4个要素。(P224)1)高质量的多种媒体课程学习材料 2)为学生提供各类学习支柱服务; 3)良好的教学管理; 4)扎实的研究基础。12.狭义远程教育的定义是什么? 学校远程教育是对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相对分离,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助学为辅,教与学的行为通过各种教育技术和媒体资源实现联系、交互和整合的各类学校或教育机构组织的教育的总称。13.请简述远程教育中学习的主要特点。1)学习的“独立性” 2)学生的“自主学习观” 3)学生的“独立与自制能力” 4)学习的“以媒体为中介” 14.简述远程教学过程包括那两个阶段?(1)准备阶段:

远程教育院校及其远程教师进行教学课程资源设计、开发与发送(2)实施阶段(远程学习)a)基于资源与通信的远程学习

b)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支持服务,组织实施师生间和同学间的双向通信交互 从而实现教的行为活动与学的行为活动的联系和重新整合。15.远程教师两大教学职能:(1)课程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发送(2)支助服务对远程学生的学习支助服务 16.简述远程学习圈的概念

我国学者丁兴富提出的远程学习圈是对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远程教育学理论的一种尝试。这一理论的突出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的思想。该理论指出:远程教育中的教学三要素的两个主题,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发生了变化,从传统教育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课堂集体面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其实质是:远程教育运行(教与学)系统中学生、教师、课程三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的时空区域。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要求:论述充分,观点独到。

1.结合自己远程学习的实践经历,你需要什么样的远程教师? 答题要点:

首先,参加过什么远程学习,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最期待远程教师为你什么样的帮助

然后谈谈远程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为远程学生提供哪些帮助。为了完成主讲教师的工作,主讲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六方面的主要能力。

(1)学科教学能力

主讲教师首先必须是具有丰富学科教学经验的教师。主讲教师要能够确保课程内容在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等方面的质量。同时,主讲教师还应该了解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如何帮助学生的有效策略。

(2)教学设计的能力

作为一名主讲教师,或者需要负责整个远程教育课程的设计,或者要作为重要成员参与课程的教学设计。因此,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是对一名优秀主讲教师的基本要求。

关于远程教育中教学设计的方法,请参考模块6的内容。

(3)选择媒体的能力

在设计一门高质量的远程教育课程时,主讲教师经常需要为课程选择合适的发送方式、为学习者设计合适的媒体组合方式。因此,媒体选择和媒体优化组合的能力,是主讲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

为了正确选择媒体,主讲教师应该掌握各种媒体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并学会媒体选择和组合的方法。

关于远程教育中常见媒体的功能和媒体选择和组合的方法,请参考模块7的内容。

(4)开发学习材料的能力

远程教育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利用资源的自学,传统教材只强调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多数没有学习活动指导和建议,不适合学生自学使用。远程教育课程的教材,不同于传统教材,其差异体现在内容、难度、写作风格、排版、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建议等多个方面。例如:远程教育课程包中的学习指导书就是远程教育特有的教材形式。所以,远程教育机构要经常为远程教育课程开发专用的教材或者学习指导书,主讲教师是学习材料开发的主要力量,因此,主讲教师应该具备开发学习材料的能力。

模块6详细介绍了远程教育中学习材料的开发方法。

(5)组织小组远程讨论的能力

在远程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也会需要就某些问题和同伴展开讨论。但是,由于所处学习环境的特点,讨论中的每个人可能分散在不同地点。因此,作为一名主讲教师,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技巧,组织学习者借助特定手段开展远程讨论。

在学习者开展远程讨论时,主讲教师至少需要考虑下面这些问题:

① 在交流使用的媒体技术方面

哪些技术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开展远程讨论?这些技术手段如何使用?考虑到实际的学习内容、机构设备、学习者学习条件,哪些媒体技术是最合适的?学习者是否会使用这些媒体设备?至少经过多久就能让他们学会使用?

在确定讨论内容方面

如何选择合适的讨论主题?确定讨论内容时,如何照顾具有不同背景、不同认知特点、不同兴趣特点的学习者的需要?如何估计讨论所需的时间?如何估计讨论中可能遇到的与内容有关的问题?

在讨论和组织技巧方面

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如何使讨论尽量集中、避免偏离主题?如何提高讨论的效率?如何适当控制讨论的时间进度?如何帮助学习者按照观点立场组成不同小组开展讨论?如何帮助学习者形成讨论结论? 只有充分考虑这些问题,主讲教师才有可能帮助远程学习者有效地完成远程讨论。

(6)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学的能力

辅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1.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辅导教师 通过单元二的学习,你一定了解了辅导教师的职责。在整个远程学习过程中,辅导教师直接代表远程教学机构以及机构中的主讲教师、技术支持人员等,与学习者直接交互。他们不仅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管理者、推动者,更是重要的参与者、信息提供者、评价的监控者。由于他们与学习者时时发生着频繁的教学交互,很多时候,辅导教师也是学习者的朋友。

根据辅导教师的主要职责,一名优秀的辅导教师应该至少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学科知识方面

辅导教师应该全面掌握所辅导课程涉及的学科知识,了解该课程在所属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位置,以及该课程与预备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关系,等等。

(2)媒体技术方面

辅导教师应该熟练使用课程中用到的各类媒体技术,会排除简单的故障,并懂得如何帮助学习者学会设备的使用,等等。

(3)学习管理方面

辅导教师应该理解远程学习的本质特点,了解远程学习与传统学习的差别;掌握管理学习过程的基本技术,能熟练地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兴趣,能有效推动远程学习课程的进度,能敏感地发现并及时解决学习者在课程开始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当学习者需要使用协作学习方式时,辅导教师应该首先掌握协作技巧,并知道如何帮助学习者掌握,并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协作学习的技巧、策略;当计算机网络在远程学习课程中开始用于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时,辅导教师还应懂得如何帮助学习者使用网络促进学习、如何建立起虚拟社区,等等。

(4)交互技巧方面

辅导教师应该掌握人际交流的基本技巧,能与远程学习者、主讲教师以及其他课程开发、实施人员顺利沟通,能帮助学习者与同伴、主讲教师、技术支持人员等其他相关人员沟通,等等。

例如,在远程学习的不同阶段,一名远程辅导教师至少需要掌握以下具体辅导技巧:

① 帮助学习者了解将要开始的课程

在开始远程学习之前,学习者可能还不了解将要开始的课程。作为辅导教师,有必要通过面谈、电话、邮政信件、电子邮件、网站公告等各种方式,告知学习者与课程有关的各类信息,或者让其了解可以获得相关信息的各种途径。对于学习者就课程基本信息提出的疑问,或在获得信息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辅导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分析解决。

引导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在远程学习中,即使是同一时间注册的学习者也会因为各自的学习背景、工作经验、日常工作安排等有差别,而不能按照统一的学习进度完成课程学习。因此,辅导教师有必要充分了解学习者在个人能力、学习背景、工作背景、家庭背景等主观、客观方面的特点,帮助他们制定符合自己实际条件的个别化学习计划,以便确保他们从远程学习的最初阶段起就能顺利地进行学习。③ 帮助学生有效获取课程的学习资源

在为学习者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中,资源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资源服务就是给远程学习者提供全面的资源支持,涉及资源环境的改善、资源的共享和传播形式的完善、学习者对资源使用的反馈信息的收集。实践证明远程学习者需要更多的扩展材料补充他们对课程材料的学习,促进他们对课程的理解。

辅导教师首先应该知道现有课程资源的种类、机构方面可能的提供方式、学习者方面可能的获得方式。更重要的是,辅导教师应该知道对特定类型的学习者、特定的远程学习内容而言,哪些资源是必需的、哪些资源是合适的。最后,辅导教师还应关注学习者是否已经获得了必需的资源,资源使用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等等。

④ 组织和开展实践性教学

在远程学习课程中已经设计好了实践性教学环节,辅导教师的职责就是让学习者及时了解该环节的具体内容和安排,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帮助学习者克服遇到的困难,给予适当的学科知识和情感方面的支持。

帮助学习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媒体组合

辅导教师首先应该了解所辅导的课程和学习者,能够根据课程特点和学习者特征帮助学习者设计、组合最有效的学习媒体组合。与此同时,所有可能用到的媒体的特性和使用方法、简单故障的分析和排除,都是一名优秀的辅导教师应该掌握的。

⑥ 实施对远程学习者的评价

辅导教师应当熟悉远程学习机构在学生评价方面建立的运行机制,了解自己可以使用哪些评价技术,以及每种评价技术的特点、长处、不足等等。在课程辅导之前,辅导教师应当了解所辅导的课程在学习评价方面的基本要求,包括课程中规定的评价技术、评价标准、评价执行时间等等。

2.

第四篇:2012中教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2011年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l分。共20分)1.“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的观点。()A.赫尔巴特 B.皮亚杰 C.杜威 D.瓦•根舍因

2.——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贡献。()A.洛克 B.裴斯泰洛齐 C.卢梭 D.亚里士多德

3.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A.生产力 B.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

4.为了防止考试焦虑症的发生,学校咨询人员提前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体指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属于()A.早期干预 B.缺陷矫正 C.发展指导 D.问题预防

5.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A.教师职业的出现 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C.教育立法的规定 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

6.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7.为全体人民服务,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A.公共性 B.生产性 C.科学性 D.未来性

8.学校的基本功能是()A.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B.为繁荣文化服务 C.能实现人口的控制 D.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9.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阶段性

10.下列哪一特征与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不符?()A.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 B.公开、直接、透明 C.平等自愿双向选择 D.聘任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

11.不在教师资格认定程序之列的是()A.提出申请 B.受理 C.参加资格考试 D.颁发证书

1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规定。()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 C.省教育行政机关 D.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13.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体现出来。()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

14.“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于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青无“过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15.技能是按照规则、程序、基于练习而完成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动作的能力,下列与技能的三种类型不符的是()A.身体协调能力 B.智慧能力 C.元认知技能 D.自主能力

16.德育的价值属性和对平行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是德育的——功能的两大含义。()A.社会性 B.个体性 C.教育性 D.享用性

17.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是()A.杜威 B.泰勒 C.布卢姆 D.布鲁纳

18.下列属于布鲁纳教育观点的是()A.五段教学法 B.设计教学法 C.范例教学法

D.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

19.班级成员在报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管理方式是属于()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20.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主体的实践,但明显不足在于()A.不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B.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 C.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 D.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21.德育对智育、体、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A.动机作用 B.方向作用

C.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D.提升智慧

E.获得体魄、体能的提高

22.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A.以儿童为中心

B.重视学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立发现 C.学校即社会

D.以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

E.教育即学生经验的持续不断的增长

23.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阶级性主要体现在()A.教育领导权为人民所有 B.社会主义教育与宗权分离 C.教育内容共享

D.教育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公民和建设人才 E.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4.学校与企业的区别表现在()A.设置目的上的不同,育人与盈利之别 B.手段不同

C.与政府关系不同 D.产出不同

E.“生产”过程及内容不同

25.中国教师的资格条件须包括以下要件()A.必须是中国公民

B.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C.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D.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E.体格达标

26.教师专业化应符合的条件有()A.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B.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C.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D.具有充分的自治和自律性

E.有正式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27.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有()A.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 B.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 C.参加各种体育竞赛,选拔运动人才 D.增强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E.养成运动习惯,培养健康体育观念 28.课程设计是对课程各个方面作出规划和安排,在进行宏观设计时应当解决基本理念问题,包括()A.课程的价值 B.课程的根本目的 C.课程的主要任务 D.可运用的课程资源 E.课程的基本结构

29.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其策略有()A.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 B.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C.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D.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E.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30.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包括以下哪几方面?()A.学生发展评定 B.管理水平评价 C.学生活动效果评价 D.教师授课质量评价 E.课程和教材评价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31.发现学习32.学校事故 33.德育 34.教育评价 35.学校咨询与辅导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6.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37.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38.简述教育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39.国家如何实施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 40.你是如何理解当代儿童发展观的?

五、论述题(第1小题l2分,第2小题l3分。共25分)

41.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其对我国教育目的规定性的意义。42.你是如何理解、评价班级授课制的?今日改革有何举措?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的著名观点。2.D【解析】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对培养的人的规格要求也不同,因此,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决定教育目的。

3.D【解析】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4.D【解析】这种方法是属于问题预防的方法,以防止问题的发生。5.B【解析】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6.C【解析】生物起源说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具有的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7.A【解析】这体现了教育的公共性,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可以确定。8.D【解析】学校的基本功能是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9.B【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10.B【解析】公平、直接、透明是招聘的优点,并不是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11.C【解析】参加资格考试不在教师资格认定程序之列。12.A【解析】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是由国务院规定的。13.B【解析】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通过教育目的来体现的。

14.D【解析】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教育目的是内在于教育本身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

15.D【解析】自主能力并不是技能。

16.C【解析】德育的价值属性和对平行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是德育的教育性功能的两大含义。17.C【解析】布卢姆的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18.D【解析】布鲁纳提出结构课程理论和发现学习模式。

19.D【解析】班级民主管理的实质是全体学生参加班级全程管理,让每个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20.D【解析】讲授法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

21.ABC【解析】智育具有提升智慧的功能,体育具有获得体魄、体能提高的功能。22.ABCDE【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学生经验的持续不断的增长;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从做中学;以学生为中心;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为中心。

23.ABE【解析】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阶级性主要体现在教育领导权为人民所有;社会主义教育与宗教分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4.ABCD【解析】学校与企业区别表现在设置目的、手段、与政府关系、产出上都有不同。25.ABCD【解析】体格并不影响申请教师资格。26.ABCDE【解析】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以上五项都属于教师专业化应符合的条件。

27.ABD【解析】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有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增强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28.ABCE【解析】课程设计包括对课程的价值、课程的根本目的、课程的主要任务、课程的基本结构等方面作出规划和安排。

29.ABCD【解析】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的策略主要有: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30.ADE【解析】中小学教育评价包括:学生发展评定、教师授课质量评定、课程和教材评定。

三、名词解释

31.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学生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所谓发现法,就是教师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积极思考,自己体会、“发现”概念和原理。它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基本材料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32.“学校事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学校事故”是指在学校发生的学生、教员、设施、设备的事故以及盗窃、火灾等其他灾害的总称;狭义的“学校事故”指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密切相关的生活场面中发生学生受伤、疾病、死亡事故。综上所述,狭义的“学校事故”是指未成年的受教育者在校期间所发生的与学校活动有联系的人身伤害事故。

33.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34.教育评价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现代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育评价就是对教育现象进行的价值判断,即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教育现象的评价。

35.学校咨询与辅导(简称为学校咨询)是指学校咨询工作者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在适应与发展上的问题给予帮助和指导,以及对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进行诊断矫治的过程。

四、简答题

36.【答案要点】课程实施具有一定的运行结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至少要考虑七个方面的问题:

(1)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2)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

(3)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5)对具体的教学单元与课的类型和结构进行规划;(6)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

(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以上七个方面在运作过程中构成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结构,这便是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37.【答案要点】(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38.【答案要点】教育劳动起源说常常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点。其主要观点是:(1)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3)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

(4)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和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5)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39.【答案要点】在我国,中小学是教育行政的重要对象,其内容之广泛远胜于其他教育领域。由于教育工作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一种教与学的智力活动,很难以统一的标准来加以规范,因此国家对学校的管理和监督就具有某些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特点,主要通过宏观的政策、法律、经费、督导等方法来进行控制和监督。(1)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2)教科书的编写、审订和使用制度;(3)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4)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40.【答案要点】正确的儿童发展观应主要包括下述三项基本内容:(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2)儿童的发展蕴涵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五、论述题

41.【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内容十分丰富,其基本含义是人的体力、智力能充分自由地发展运用,以适应不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需求,同时实现人的道德品质和美的情操高度发展。这些方面的发展,在一个人的身上是充分、自由、和谐、统一的。这一学说的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物质生产的发展”是“整个社会生活和现实历史的基础”;(2)分工导致人的发展片面化,私有制则加剧了这种变化;(3)大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4)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论,是对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 势这一客观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它对无产阶级革命,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实践,起着现实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国家都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依据和指导,从本国实际出发,确立自己的教育方针,明确学校教育的目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实践更是如此。

42.【答案要点】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

班级授课制产生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是由于要求普及教育,扩大教育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批判、否定分散的小农经济和封建隔绝状态下长期实行的个别教学组织形式的结果。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么上加以总结和论证,使它基本确定下来,以后又经过赫尔巴特等教育家进行补充,使它进一步完善。按班级授课制组织起来的课堂教学,具有下列一些主要特点:

(1)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2)按“课”教学;

(3)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4)统一授“课”;(5)按时授“课”;

(6)对教师的文化和业务有统一的基本的要求。班级授课制有以下几个优点:

(1)教师面向班级集体进行教学,既可以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基础条件,又可以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它可以克服个别施教的手工业方式的弊病,另外平均一两个教师就可以教一个班的学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使用统编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可以保证学生学到系统完整的科学知识,定期完成各方面的教学任务,保证一定的教学质量。(3)有严格规定的作息时间,能劳逸结合,使师生的健康得到一定的保证。

(4)对教师的文化业务基础有一定的要求,按专业实行教学分工,可以发挥教师的优势,有利于教师钻研业务,提高教学质量和减轻教学负担。

(5)教师面对大致相同水平的全班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发挥主导作用。

但是班级授课制也有其不足的一面。教师的教学是按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要求和基本相同的教学方法面向全班学生进行的,而学生的基础条件却不完全一致,他们的认识活动特点和学习接受能力、完成作业的速度各不相同。按照班级授课制组织教学活动往往不容易顾及这些个别差异。另外,班级授课制是主要强调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活动重视不够,往往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班级授课制的这些弱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重视因材施教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011年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千后的括号内。每小题l分。共20分)

1._______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赫尔巴特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康德论教育》

2.教育学萌芽的标志是_______的提出。()A.教育价值 B.教育规律 C.教育问题 D.教育现象

3.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_______的认识。()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制度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4.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A.教育 B.教学 C.德育 D.智育

5.“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_______的特征。()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

6.评价学校绩效以办学思想、组织健全程度、制度完备程度和领导机构决策领导能力为衡量标准的,属于()A.目标模式 B.需求满足模式 C.环境适应模式 D.学校内质优化模式

7.下列哪一方法不属于家校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A.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 B.互访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8.儿童身心发展有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特别迅速而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_______特征。()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与学生主体性内涵不相一致的特点是()A.自主性 B.长期性 C.主动性 D.创造性

10.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11.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称为()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

12.在1988年改革之前,_______既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也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计划,实行导向式管理。()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罗斯

13.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14._______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A.泰勒 B.桑代克 C.斯金纳 D.杜威

15.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16.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

17.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及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A.教师申诉制度 B.学生申诉制度 C.学校事故 D.法律救济

18.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_______很高。()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

19.让患者自我放松,减轻焦虑、恐惧,用放松反应代替焦虑反应,通过练习消除焦虑和恐惧的做法即为()A.深入共感法 B.系统脱敏法 C.行为契约法 D.模仿学习法

2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A.组建良好的班集体 B.促进班集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C.指导本班班委、共青团组织工作 D.评定学生操行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21.教育的阶级性始于奴隶社会,在那个阶段的具体体现为()A.目的上培养统治人才 B.对象上是奴隶主贵族子弟 C.内容上以军事和道德教育为主 D.教育的领导权归属人民 E.方法上体罚和机械练习

22.教育学研究中引入实验法,其科学性大大增强,实验教育学以此为特色,其基本观点有()A.倡导教育研究引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 B.实验按三阶段“假设一计划一运用”进行 C.教育实验与教学实践高度结合

D.教育目的在于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主观文化转变 E.主张用实验、统计、比较的方法探索与运用 23.学校组织特征的独特性表现在()A.官方性 B.地域性 C.垄断性 D.非自愿性 E.公益性

24.如何理解当代儿童发展观?正确的理解是()A.儿童的身心发展受制约于社会的发展状况 B.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C.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D.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E.以上几种说法都是不对的

25.中小学教师培训要按照以下哪些要求进行?()A.因地制宜 B.分类指导 C.按需施教 D.市场导向 E.学用结合

26.下列哪些教育家对分科课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E.赞可夫

27.“课程是经验”的观点具有这样的特点()A.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及能动性 B.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C.课程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 D.课程联系学习者个人的经验

E.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凌驾于学习者之上

28.小班教学体现教育公平,保证教学质量,在实施中应注意()A.教师包班而不分科任教 B.因材施教 C.学生机会均等 D.责任明确 E.分层管理

29.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A.有所联系,有所区别

B.教学包含了所有的智育活动

C.智育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D.在一定程序上教学等同于智育 E.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实施 30.探究一研讨法十分注重儿童不同发展阶段认识的不同特征,形成了哪些突出的教学特点?()A.从具体材料引发学习经历 B.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手段

C.通过集体交流和研讨促进学习D.鼓励学生的语言表达

E.肯定学生在学习中所犯错误的意义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31.教育影响 32.学校管理 33.课程设计 34.教学模式 35.教师申诉制度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6.教师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 37.简述教育思想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基本观点。38.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39.简述学校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工作。40.中小学教育评价的改革策略。

五、论述题(第1小题l2分,第2小题l8分。共25分)41.联系实际论述学生集体的组织与培养。

42.二战后,世界教育改革运动和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的教学方法?你是如何理解并运用的?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2.C【解析】教育问题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

3.D【解析】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起源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劳动。

4.A【解析】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5.C【解析】这句话体现了教育具有生产性的特征。6.D【解析】详见评价模式的分类。

7.A【解析】学校和家庭教育可以通过互访、成立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等方式进行相互配合。

8.A【解析】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9.B【解析】与学生主体性内涵相一致的是自主性、自动性、创造性等特点。10.A【解析】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承担教育教学职责。11.B【解析】智育是以提升教育对象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12.B【解析]1988年前,英国实行的是导向式管理。

13.A【解析】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14.D【解析】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他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

15.C【解析】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16.C【解析】班级授课制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17.A【解析】详见《教师法》相关规定。

18.D【解析】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区分度高。9.B【解析】系统脱敏法能让患者自我放松,减轻焦虑、恐惧,用放松反应代替焦虑反应,通过练习消除焦虑和恐惧。

20.A【解析】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组建良好的班集体。

二、多项选择题

21.ABCE【解析】奴隶社会的阶级性主要表现在以培养统治人才为目的,教育对象是奴隶主贵族子弟,内容以军事和道德教育为主,多采用体罚和机械练习的方法。

22.ABE【解析】实验教育学是一种以教育实验为标志的教育思潮,它倡导教育研究引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实验按三阶段进行,主张用实验、统计、比较的方法探索与运用。

23.CDE【解析】学校组织的独特性在于它的垄断性、非自愿性和公益性。

24.BCD【解析】儿童的身心发展不应该受制于社会的发展状况,它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25.ABCE【解析】中小学教师培训不应该以市场为导向,而应该按需施教。

26.BCD【解析】赫尔巴特和斯宾塞在19世纪分别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分科课程的合理性做了有力的论证;夸美纽斯提出“百科全书式”分科课程。

27.ACD【解析】„„课程是经验”中课程是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联系学习者个人的经验,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及能动性。

28.AC【解析】小班教学在实施中应注意教师包班而不分科任教,学生机会均等。29.ACE【解析】教学与知识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教学是智育的基本途径,智育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30.ACDE【解析】探究一研讨法并不是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手段。

三、名词解释

31.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是教育活动的媒介,教师通过这个媒介来实现自己的教育教学意图,学生也通过它来实现自己的发展意图。

32.学校管理同其他领域的管理一样,也是由管理者、管理手段和管理对象三个基本因素组成的。学校的管理者主要是指学校的正副校长以及各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员。学校的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学校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学校的管理对象是指学校的人、财、物、事(32作)、信息、时间和空间等,他们是学校管理活动的客体或被管理者。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只要在沟通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上遇到干扰,使信息传递受阻或造成差错,就算不上沟通。这是沟通的最直接的目的,所有其他目的都是通过达到这一目的才得以实现的。这些沟通方式都是为了达到激励的目的。

33.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的系统化活动。其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是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

34.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35.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及有关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侵犯其权益的行为,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它是一项专为教师制定的与教师教育教学等权利有关的法律救济制度,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正式的法律救济制度;其次,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申诉制度;再次,教师申诉制度是一种行政性的申诉制度。

四、简答题

36.【答案要点】(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②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③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④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7.【答案要点】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哲学、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教育科

学的发展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教育目的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最具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观有三种,即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和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1)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人文主义者认为人性是美好的,并且是永恒不变的,教育的本质和根本目的就是培育人性,使美好的人性得以展示和发挥。无论在何时何地,人性依然如故,教育亦依然如故。人文主义者主张,理性是人的最高价值,这种理性是指价值理性,而非工具理性和科学理性。

(2)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是以社会性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科学为中心的功利性教育目的观。它是伴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及科学功能的日益显现而产生的。20世纪以来持这种教育目的观的教育哲学流派主要有实用主义教育和学科结构主义教育。(3)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是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方向的教育目的观。科学人文主义者既信奉科学,又崇尚人道,它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为方向和目的。科学人文主义的最高目的是在科学和人文的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中促进人和社会在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的和谐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的解放。

38.【答案要点】中学德育的任务就是通过学校的德育教育使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应达到的要求或培养规格。具体内容是:(1)培养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学校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作风,养成尊重科学的态度,正确认识世界,并在积极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39.【答案要点】学校咨询与辅导要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2)在班级中开展课程方式的心理健康辅导;(3)为其他教师以及家长担任顾问或提供间接咨询;(4)配合学校教育的需要开展心理测评工作;

(5)组织协调学校和社会的有关资源共同参与咨询辅导工作等。40.【答案要点】(1)完善评价指标体系;(2)增强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3)推行与创造教育相适宜的多样化评价方法。

五、论述题 41.【答案要点】(1)严明纪律、制定班规;(2)营造集体舆论,培养优良班风。42.【答案要点】自20世纪中叶以来,在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运动中,各种各样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出现,其中有一些带来了教学实践的显著变化,并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发现学习。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方法。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学生在课程中应当学习的是基本结构,也就是每门学科最具有根本性的理论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则等。而基本结构是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的讲授学习的,要通过学生的发现学习去构造。

发现法的具体做法是: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

(2)探究一研讨法。探究一研讨法与发现法有密切联系,在实质上也基本一致,这种方法在一些发达国家被普遍应用。

探究一研讨法没有十分严格的程序,但十分注重利用发展心理学所提供的关于儿童不同认识阶段的特征,由此形成了一些十分突出的特点。

(3)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这是前苏联教师沙塔洛夫在自己30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创立的。所谓纲要信号图式是一种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图表,是教学辅助根据。它通过各种“信号”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把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有时一张图表仅由几个信号组成,有时一张图表可以包括教科书中二三节甚至四五节课的内容。(4)暗示教学法。这是保加利亚医学博士卢扎诺夫创立的教学方法。暗示教学法采取与传统教学法完全相反的做法,上课如同游戏、表演。暗示教学法的基本原理是:广泛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充分利用人的可暗示性,使理智与感情相统一,有意识功能和无意识功能相统一,尤其是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愉快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5)范例教学法。范例教学法的主要倡导者是德国著名教育家、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斯基,他们提出了若干范例教学的基本理论观点。

研究者认为,范例的基本特征有三个: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

(6)非指导教学法。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法是由他的“非指导性治疗”演变过来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活动及情感体验,在融洽的心理气氛中自由地表现自我、认识自我,最后达到改变自我、实现自我的目的。

2011年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3.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识活动 D.实践活动

4.教育史上“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洛克

5.培养劳动者是()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6.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7.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是()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8.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A.实验法 B.讲解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9.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德、智、体全面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10.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1.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12.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A.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B.一般来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 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用百分制较方便 D.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13.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A.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

C.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14.下列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教学策略受制予教学方法 B.教学策略从层次上低于教学方法 C.教学方法的采用不受教学策略的支配 D.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15.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各学科教学 B.政治课 C.班主任工作 D.共青团活动

16.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17.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南洋工学 D.洋务学堂

18.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A.民主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常规管理

19.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品德情况,且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是()A.加减评分法 B.操行评语法

C.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 D.模糊综合测评法

20.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形成性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21.苏格拉底的教学法包括()A.下定义 B.思索 C.苏格拉底讽刺 D.助产术 E.启发

22.学生文化的特征包括()A.过渡性 B.非正式性 C.多样性 D.互补性 E.整合性

23.以下属于个体差异性的是()A.男女性别差异 B.幼儿与少年的差异 C.同年龄人群内部差异

D.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 E.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 24.教育目的层次包括()A.国家的教育目的 B.学生的学习目标

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师的教学目标 E.社会的价值取向

25.教师良好的教育能力体现在()A.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B.知识广博

C.富有感情、有感染力 D.富有个性 E.改善实践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6.义务教育依据“法律规定”具有________性、免费性、________性。

27.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人生理发育的第________个高峰期。28.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包括三个主要领域:一是________的;二是________的;三是动作技能的。

29.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________,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

30.教学是学校的________工作,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________。31.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________及其进程的总和。在我国,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为、课程标准和教材。

32.内发论者一般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来源于人自身的________,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所决定的。

33.在西方国家,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涉及的最基本问题是和的价值取向问题。34.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教育为政治经济的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________,教育可以促进________。

35.教育学是一门以________、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________的科学。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37.当前,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从哪几方面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38.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39.班主任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应抓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40.何谓榜样法?运用该方法有哪些要求?

五、论述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41.联系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谈谈当前对中学生的教育应注意的问题。42.试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2.B【解析】学制的建立表明制度化教育的建立。

3.A【解析】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实体进行的生理活动。4.B【解析】杜威被誉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5.A【解析】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6.C【解析】泰勒提出课程目标理论,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

7.A【解析】这是直观性原则,即把所学内容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形成表象,从而理解和认识所学东西。

8.D【解析】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为演示法。

9.C【解析】马克思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10.B【解析】该文件是《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11.C【解析】按照课程设置的要求,可把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12.A【解析】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13.C【解析】复式教学是指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的教学方式。14.D【解析】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15.A【解析】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

16.B【解析】皮亚杰提出了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

17.A【解析】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18.C【解析】马卡连柯提出了平行管理的班级管理理论。

19.C【解析】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品德情况,且运用较广泛。20.A【解析】相对评价是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

21.ACD【解析】苏格拉底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22.ABCD【解析】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等特征。23.ACDE【解析】幼儿与少年的差异不属于个体差异。

24.ACD【解析】教育目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25.ACD【解析】教师良好的教育能力体现在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富有感情、有感染力;富有个性。

三、填空题

26.强迫普及27.初中二2 8.认知技能情感技能、29.根本特点质量标准30.中心基本途径 31.学习科目课程计划 32.内在需要成熟机制 33.人本位社会本位 34.舆论力量政治民主 35.教育现象教育规律

四、简答题

36.【答案要点】(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逐步相互渗透;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短期大学迅速发展;开放性的招生政策和严格的选拔考试相结合;加强大学与新兴工业的联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37.【答案要点】

(1)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2)树立民主教育思想,尊重学生;(3)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4)主动与学生沟通,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

38.【答案要点】(1)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化;(2)突出学笙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

(3)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4)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5)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39.【答案要点】(1)确定集体一致认同的奋斗目标;(2)建立一个有威信的班集体领导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班级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40.【答案要点】(1)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2)要求:①选好学习的榜样;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③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五、论述题

41.【答案要点】中学生的教育应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坚持面向全体中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全面地得到发展。(1)学校、社会、家庭应该为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2)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生活要有节奏;(3)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4)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性道德、性法制的教育;(5)重视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亡事故;(6)加强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7)重视人生观教育。

42.【答案要点】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教师应该对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能广泛而准确地掌握,对基本的技能能熟练运用,对学科的基本结构能深入地理解。

②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包括学科间的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等。

③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包括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动向,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了解推动学科发展的因素,该学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及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的表现形态。

④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包括领悟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域界、层次及思维的工具和方法等。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愿意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信念。

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学生观。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观要求对教育功能有全面的认识,全面理解素质教育;有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要求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比如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没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重视进行科研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的研究还包括教育研究,通过教育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更大发展。

2011年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A.政治需要 B.科技进步 C.生产力发展水平D.产业革命

2.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A.专业型课程 B.结构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本位型课程

3.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A.学科设置

B.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C.学科顺序 D.课时分配

4.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5.《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A.社会权利的客体独立地位 B.社会权利主体非独立地位 C.社会权利主体独立地位 D.社会权利客体非独立地位

6.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A.《大学》 B.《中庸》 C.《孟子》 D.《学记》

7.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是()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B.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 C.美国教育家杜威 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8.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 C.传授知识 D.发展个性

9.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10.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1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A.主导因素 B.决定因素 C.物质前提 D.无关因素

12.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充分说明了是教育的重要条件。()A.后天学习和训练 B.遗传素质 C.教师教学水平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13.“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14.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B.社会环境的要求 C.教育要求的内化 D.个体的理想和目标 15.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A.主导作用 B.制约作用 C.决定作用 D.内部动力作用

16.提出人力资本学说的人是()A.舒尔茨 B.恩格斯 C.列宁 D.马克思

17.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是()A.生物遗传 B.选择经验 C.社会实践 D.教育

18.教学中“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A.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B.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 D.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19.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________文化。()A.精神或观念 B.物质环境 C.建筑与设计 D.自然生态

20.一定社会条件下,制约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社会人才观 D.国家教育传统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20个空,共20分)

21.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面:一是________的发展;二是________的发展。22.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的发展。23.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________与________编成固定的班级,集体上课。24.教学是完成学校________、实现________的基本途径。25.常见的教案有________、________和综合式三种。26.文化对教育具有________作用,文化发展促进________的发展。

27.文化对课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________的丰富;其二是________的更新。

28.和在当今世界被人们视为社会发展的两大支柱。29.在确定智育内容时要遵循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则。30.教师的劳动特点由教师的________和________所决定。

三、简答题(共5个小题,每题4分,共20分)31.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32.简述夸美纽斯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33.简要评价“教育万能论”。

34.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35.简述教师职业的角色特点。

四、论述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36.论述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7.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课,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靠科技进步来推动,故科技进步才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

2.C【解析】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3.A【解析】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学科设置。4.A【解析】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不能搞一刀切。

5.C【解析】《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独立地位。6.D【解析】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大学》、《中庸》、《孟子》都不是教育文献。

7.D【解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第一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8.C【解析】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9.A【解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0.A【解析】小学德育中最常用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1 1.C【解析】遗传素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12.D【解析】见教材中对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的介绍。13.B【解析】根据榜样示范法的定义可以判断。

14.A【解析】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自身的内在需求对身心发展的推动作用。15.A【解析】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并不起决定作用。16.A【解析】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

17.D【解析】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是教育,教育具有大规模、高效率的特点。18.B【解析】个体身心发展是有顺序性的,不能违背这个顺序。19.A【解析】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文化。

20.B【解析】一定社会条件下,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因为它直接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内容。

二、填空题 21.生理心理 22.认知意向 23.年龄知识程度 24.教育任务教育目的 25.讲义式提纲式 26.价值定向学校课程 27.内容课程结构 28.科技教育 29.基础性全面性 30.任务职业角色的多样性

三、简答题

31.【答案要点】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表现在: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整个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前后相邻的阶段进行有规律的更替,前一个阶段准备了向后一个阶段的过渡。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均衡的。(4)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个体的身心发展中,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存在着个别差异。

(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存在互补的可能。32.【答案要点】夸美纽斯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包括:

(1)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都有相同的自然性,都应受到同样的教育;(3)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规律;

(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而不是仅强调宗教教育。33.【答案要点】„„教育万能论”认为,教育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人的发展完全是由教育决定的。“教育万能论”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评价、对认识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它把教育视为人发展的决定因素,夸大了教育的作用。教育对人的主导作用并不是无条件的。首先,教育的主导作用有一个范围限制,它是指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遗传、环境和教育中,教育相对于其他因素而言起主导作用。没有其他几个因素综合作用,教育是不可能发挥出主导作用的。其次,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在一般情况下,是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员担任教育者,他们能够反映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自身的规律,因而能起主导作用。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教育就不可能发挥主导作用。

34.【答案要点】(1)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功能。教育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活动实现文化的传承,教育通过使人类掌握文化传递的手段和工具实现文化的传承。(2)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功能。教育根据培养人的客观教育规律,按照严格的标准,通过多种途径在动态发展中进行文化选择。

(3)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播功能。教育通过校际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互派留学生、国际之间的文化教育交流与传播、信息高速公路等方式进行文化的传播。

(4)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功能。教育通过培养人才进而创造文化,高等教育本身具有科学研究的职能。

35.【答案要点】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道者角色。一般来说,教师的道德观、价值观总是代表着处于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观、价值观。

(2)授业、解惑者角色。教师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启发他们的智慧,使他们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建设者。

(3)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等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4)管理者角色。教师肩负着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职责。

(5)父母与朋友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作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

(6)研究者角色。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要不断创新。

四、论述题

36.【答案要点】(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并适当渗透先进的科学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4)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

(5)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问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37.【答案要点】这些观点是错误的。

(1)这些教师认为没有教育理论,一样可以有教育实践,他们都忽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实践依据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2)教育理论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意义都十分重大。从理论功能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从实践意义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提高教育质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还可以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孔子是一位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他不仅拥有丰富的教育经验,而且还善于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孔子总结了很多教育理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都是他总结教学经验以后提出来的教学理沦。这些理论反过来直接指导了教育教学实践。因此,真正重视教育实践的人,是不应也不会轻视教育理论的。

2011年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5)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A.科学技术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生产力

3.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特长教育 D.继续教育

4.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A.潜在性 B.现实性 C.特殊性 D.可塑性

5.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A.隐私权 B.人身权 C.名誉权 D.荣誉权

6.教育改革的核心是()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7.学校教育的基础是()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

8.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A.课外活动 B.实践活动 C.教学活动 D.班主任工作

9.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一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10.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1.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哪几种途径?()A.亲知 B.见知 C.闻知 D.听知 E.说知

1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政策的制约体现在()A.是否实行义务教育 B.是否允许个人办学 C.是否确定重点学校 D.教师的任免、E.科学技术的发展

13.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的观点有()A.内发论 B.成熟机制 C.多因素交互作用论 D.教育 E.外铄论

14.关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有()A.环境对个体发展有的影响可能是消极的 B.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影响 C.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条件 D.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 E.环境对人的发展没有影响

15.在教育目的观上,具有个人本位倾向的教育学者有()A.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 B.存在主义者 C.自由主义者 D.沛•西能 E.涂尔干

16.作为一个教师,需要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课程主要是指()A.教育学 B.心理学 C.学科教学法 D.教育心理学 E.义务教育法

17.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A.时限性 B.具体性 C.预测性 D.实际性 E.操作性

18.属于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A.准备好问题 B.准备好谈话计划

C.提问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 D.善于启发诱导 E.做好归纳、小结

19.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A.上课 B.课外辅导

C.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D.备课 E.批改作业 20.中学教学原则包括()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E.循序渐进原则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21.六经 22.教育结构 23.德育 24.教育理念 25.班级授课制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较,出现了哪些变化? 27.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28.如何理解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29.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30.教学包括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1.如何理解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 32.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如何?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埃及的教育特征。2.D【解析】生产力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

3.B【解析】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它是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4.B【解析】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5.B【解析】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一项权利。6.C【解析】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7.D【解析】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8.C【解析】教学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9.A【解析】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一行”的统一过程。10.B【解析】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二、多项选择题

11.ACE【解析】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要亲知、闻知、说知。、12.ABCD【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政策的制约体现在是否实行义务教育、是否允许个人办学、是否确定重点学校、教师的任免等。

13.ACE【解析】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的观点有内发论、多因素交互作用论、外铄论。14.ABC【解析】环境对个体的发展有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15.ABCD【解析】涂尔于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16.ABC【解析】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课程主要是指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

17.ABCD【解析】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实际性。18.ABCDE【解析】以上五项都是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19.ABCDE【解析】教学工作包括上课、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备课和批改作业等。

20.ABCDE【解析】中学教学原则包括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等。

三、名词解释

21.六经是西周时代流传下来的典籍,时称诗、书、礼、乐、易、春秋。

22.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23.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的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24.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25.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一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四、简答题

26.【答案要点】近代教育较古代教育出现的变化有:(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强调以法治教。

27.【答案要点】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现阶段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是: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28.【答案要点】(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是与教师平等的;(2)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29.【答案要点】(1)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2)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3)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30.【答案要点】教学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的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五、论述题。

31.【答案要点】(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定社会中的教育之所以能与特定社会文化体中的其他方面共存一体,主要是因为它们经过长期的历史共生与磨合,已经社会性地筛选掉不相适应的部分,并将其余部分组合成为一种特定的相互适应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2)教育与文化尽管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但又在此过程中变化与发展。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过程中,不断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开始时,来自教育或文化方面的本体运动只产生一些渐变性的影响,当这种渐变积累到超出先前两者关系所划定的界限范围时,就会引起突发性变革,出现新的文化、新的教育和一种新的相互适应关系,从而实现两者在更高水平或更新意义上的和谐一致。

32.【答案要点】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间接认识世界。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方面:(1)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2)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3)认识的教育性。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与完善人格的养成。

(4)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2011年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6)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学校教育始于()A.奴隶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末期 C.原始社会末期 D.封建社会中期

2.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A.王夫之 B.孔子 C.朱熹 D.墨子

3.我国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A.1957年 B.1982年 C.1986年 D.1990年

4.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A.布鲁纳 B.赞可夫 C.舒尔茨 D.皮亚杰

5.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它是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A.劳动 B.潜能 C.知识 D.意识

6.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墨子

7.素质教育是以________为重点的教育。()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8.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A.德育 B.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 D.智育

9.“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A.《学记》 B.《师说》 C.《论语》 D.《春秋》

10.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A.动力 B.动机 C.条件 D.基础

1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12.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A.课程类型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13.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14.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________三个阶段进行。()A.导人、详述和汇总 B.导人、分析和汇总 C.分析、详述和总结 D.分析、质疑和总结

15.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 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16.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A.1856年 B.1860年 C.1862年 D.1866年

17.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 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 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18.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A.道德意志 B.道德情感 C.道德认识 D.道德行为

19.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C.权威型的领导方式 D.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2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1.教育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的一门社会科学。

22.学生具有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23.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其中一种是将课分为新授课、________、技能课和________。24.班级管理的主要管理手段有计划、组织、________和控制。

25.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________和________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26.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________的教育思想。27.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具有________的新一代人才。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8.学校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29.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30.简述现代学校制度的发展趋势。31.简述美育的任务。

3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3.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34.材料:(1)教师针对班级部分同学的提问毫无意识。(2)教师更容易对部分同学关注、鼓励。

(3)教师只对班上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同学关注。

试分析问题的原因,并说明教师应采取什么措施以实现教学过程民主化。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中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从西周以后,出现了“国学”和“乡学”,这就是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说明在西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学校教育就诞生了。

2.B【解析】孔子从探讨人性入手,主张“有教无类”。

3.C【解析】建国后,我国实行教育向工农开门,l986年正式颁布《义务教育法》。4.C【解析】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

5.B【解析】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成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6.C【解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正是内发论的观点。

7.B【解析】素质教育在今天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要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

8.A【解析】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见大纲中对德育的阐释。

9.B【解析】本句话出自韩愈的《师说》。

10.A【解析】正是社会对个体的客观需要,才促使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发生。11.B【解析】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12.A【解析】将课程划分种类,需要一定的标准。课程类型就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13.D【解析】夸美纽斯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他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14.A【解析】讲述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导入、详述和汇总。15.D【解析】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16.C【解析】见大纲中班级授课制的产生与发展部分。

17.D【解析】德育个体发展功能应注意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18.B【解析】德育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19.A【解析】由我国班级当前存在的问题可知,采用最多的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20.A【解析】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了解研究学生是他工作的中心环节。

二、填空题

21.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22.向师性 23.巩固课检查课 24.协调

25.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26.平行影响 27.创造精神和能力

三、简答题

28.【答案要点】(1)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2)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3)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学校文化主体积极创建的过程;(4)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良好行为的改造和积累过程。

29.【答案要点】泰勒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他在1944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30.【答案要点】现代学校制度的发展趋势有:(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1.【答案要点】(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32.【答案要点】(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四、论述题

33.【答案要点】一个合格教师的职业素质包括:(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②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 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④教育机智。(3)职业道德素养: ①忠诚教育事业; ②热爱学生;

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34.【答案要点】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

(1)毫无意识的针对班级部分同学提问,虽然看起来是平等的、民主的,其实这种“毫无意识”却是忽视了学生自身参与的积极主动性,没能将学生的主动性与教师的主动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2)教师更容易对部分同学关注和鼓励,一方面可能是这部分同学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去;另一方面可能是这些同学的学校成绩较好,教师受升学率或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更容易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关注。

(3)只对班上的少数人关注,可能是受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分数而忽视其他的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容易对部分的少数成绩较好的同学关注、鼓励,而忽视很大一部分同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民主化,就应该做到:

(1)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一是要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认识到教学的目的最主要的还是使得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获得发展。而这种发展不能仅以在分数的高低和成绩的好坏来衡量,应该树立多样化的衡量维度。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充分调动每一个同学的参与积极性,不要因为有的同学不主动参与就不管他们,这恰恰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的学生群体。

(3)学生也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参与意识,积极地配合好教师的教学。因为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同学两个主体来完成的,忽视哪一个主体都会对教学造成不利影响。

(4)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争取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气氛中实现教学过程的民主化。(5)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机制,要经常不断地向师生反馈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让师生共同的来实现教学过程的民主化。

2011年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7)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l分。共20分)1.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A.《大教学论》 B.《论演说家的培养》 C.《普通教育学》 D.《民本主义与教育》

2.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德谟克利特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政治制度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 D.生活方式

4.“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5.“拔苗助长”违背了人发展的()A.平衡性 B.顺序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6.“理想和未来”是人生______的重要特征。()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7.认为我国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学家是()A.陈鹤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陶行知

8.培养劳动者是()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9.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A.动力 B.动机 C.条件 D.基础

10.“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A.专业意识 B.专业态度 C.专业技能 D.专业品质

11.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是()A.斯密斯 B.泰勒 C.科尔伯格 D.皮亚杰

12.学生的学习特点受______因素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A.基础因素 B.智能 C.思维 D.能力因素

13.在教学任务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能力 C.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形成学生科学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14.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5.外部分组按照学生的______来编班。()A.年龄 B.发展水平C.知识经验

D.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

16.标志着课前的准备,也是上课时的备忘录。()A.教案 B.课时计划 C.教学方法 D.课题计划

17.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 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 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18.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A.道德意志 B.道德情感 C.道德认识 D.道德行为

19.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

20.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二、填空题(每空l分,共10分)

21.广义的教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22.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的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______和______相互作用的中介。

第五篇:高等教育学模拟试卷+答案

高等教育学模拟试卷

(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高等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是:

A、专业性

B、基础性

C、中学后教育 D、通才教育

2、最早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和波隆那大学,还有:

A、雅典大学

B、亚历山大大学

C、哥廷根大学 D、巴黎大学

3、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是:

A、辟雍

B、稷下学宫

C、太学

D、泮宫

4、西方开创研究生教育先河的大学是:

A、柏林大学 B、哈勒大学

C、巴黎大学 D、波恩大学

5、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是:

A、京师同文馆

B、上海方言馆

C、北京大学

D、京师大学堂

6、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是:

A、专业培养目标 B、高等教育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计划

7、确立我国高等教育目标的理论基础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 D、形式教育论

8、高等学校的基本教育单位是

A、学生班级 B、课程

C、专业

D、系科

9、在设置问题情境之后由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索的方法是:

A、暗示教学法 B、问题教学法

C、实验法

D、发现教学法

10、教师为配合讲授或谈话,向学生呈现幻灯、电视、电影的教学方法是

A、电化教学法 B、演示法

C、参观法

D、问答法

11、个别教学是教学的

A、辅助形式 B、基本组织形式

C、一般方法 D、特殊形式

12、高等学校职能的主要实现者是:

A、学校行政管理者

B、学校科研人员

C、学生

D、教师

13、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最重要阶段是:

A、确定选题和立项

B、研究实施

C、科研成果登记

D、科研成果推广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时间是:

A、1985 B、1986

C、1993年

D、1995年

15、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是教师的:

A、教育教学权 B、科学研究权

C、管理学生权

D、民主管理权

16、我国教师聘任的主要形式由招聘、续聘、解聘及:

A、缓聘

B、辞聘

C、拒聘

D、受聘

17、高等学校管理的核心是 :

A、后勤管理 B、教学管理

C、课外活动管理 D、人的管理 18、1998年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的高等学校领导体制是:

A、校长负责制

B、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C、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D、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19、高等学校的活动可分为:

A、办学活动和管理活动

B、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

C、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

D、教学活动和社会服务

20、精英高等教育指一个国家高等学校在校人数占这个国家适龄人口的比例在:

A、15%以下 B、20%以下

C、25%以下

D、30%以下

21、国家计划到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A、15%

B、25%

C、20% D、30%

22、中世纪大学里占有至高地位的学科是

A、文学 B、法学

C、医学

D、神学

23、美国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先驱和典范是:

A、哈佛大学 B、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C、弗吉尼亚大学 D、耶鲁大学

24、规定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科技

25、制约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结构的主要因素: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科技

二、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请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江西庐山的石鼓书院是中国古代的四大书院之一()

2、中世纪大学的特点是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

3、中世纪大学已有学位制度的雏形。

()

4、“莫利尔法案”是指1857年,英国国会议员贾斯丁 莫利尔提出的一项通过 增地建立农工学院的建议。

()

5、1898年清政府设立的京师大学堂不仅是全国的高等学府,也是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

6、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改革遵循思想自由原则,采取兼容并包主义()

7、1925年,民国政府颁布的《专门学校令》和《大学令》是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专门法规。

()

8、高等学校教材是指正式出版的教科书。

()

9、高等学校教学过程是教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

10、在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始终是直接的支配性力量。()

11、讲授法是一种满堂灌的方法,问答法是一种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

12、舒尔茨和贝克是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代表。

()

13、大学亚文化的基本特点是学术自由、文化创新、真理为上。

()

14、世界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主要有集权模式和分权模式。()

15、专门人才是只有某一方面才能的人,不包括通才。

()

三、简述题:(共4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高等学校的职能。

2、简述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

3、简述科学研究在高等学校中的作用。

4、简述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5、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有哪些特殊性?

四、论述题:(共2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我国高等学校教学应遵守哪些原则?联系专业实际详细论述其中2条或3条原则。

1、根据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谈谈高校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素质。

五、案例分析(共1题 18分)(略)

案例分析答题注意点:

首先,弄懂题意,概括指出该案例的主题;

其次,运用所学过的教学教育原理(主要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或德育、班主任工作等)进行分析,该事例是符合或是违背了什么教育规律或原理;

再,指出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高等教育学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1分)

1、A

2、D

3、B

4、A

5、A

6、B

7、C

8、C

9、D

10、B

11、A

12、D

13、B

14、C

15、A

16、B

17、D

18、C

19、A 20、A

21、A

22、D

23、B

24、A

25、B

二、判断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

1、错

2、对

3、对

4、错

5、对

6、对

7、错

8、错

9、错

10、错

11、错

12、对

13、对

14、错

15、错

三:简述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1、答:¬、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职能,这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无论大学如何发展,此职能将永远存在。

-、发展科学的职能,此职能从洪堡和柏林大学开始,成为高等学校的第二职能。它体现在大学的研究活动上,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

®、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最早是在美国的高校中确立的,其主要途径有:人员培训、技术推广、专家咨询、图书仪器开放等。

2、答:¬、德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洪堡从人文主义的理想出发,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一整套新的、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思想,发动和领导了对德国大学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改革,从而开创了高等教育史上的“洪堡时代”。

-、洪堡秉持“完人”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人去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去进行符合道德原则的行为”。高度强调大学中的哲学和语言学科教育,将它们列为各学科之首,其次还强调纯粹科学的教育,认为纯粹科学的抽象思维是精神训练的极好材料。反对在大学中进行任何有实用目的的职业性教育。

®、洪堡为建设新大学提出了两条原则:第一,教育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第二,学术自由的原则。一是大学,要有自主性和独立性,办学不受任何权力制肘。二是学

者,要有思维自由和言论自由。三是教学过程,要有教学自由。

洪堡的思想在新建的柏林大学进行了成功的实践,并广泛传播,获得了世界性意义。

2、答:À科学研究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Á科学研究是提高师资水平的重要途径。

Â科学研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Ã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性措施。

Ä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Å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

3、答:备课的基本要求:首先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其次,教师要注意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由于教材反映的是编写时本学科的发展水平,一定时间后,难免有陈旧感。这就要求教师广泛阅读本专业的专著、学科杂志等资料,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补充,使学生感到有新意。最后,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去。

4、答: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是整个教学方法体系的一部分,它既具有一般教学方法共性,又具有体现高等学校教学特点的个性,它有三方面的特征,即师生共同控制信息传递、组成教学法的双方在整个体系中的比重发生较大变化、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四、论述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答案要点:

1、答: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指定出来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成功地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须依据的准则。

我国高校教学原则体系为: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独立性相结合的原则、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高深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努力促进他们的智慧、才能得到发展。这条原则是教学发展性规律的反映,又是教育目的的要求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发展能力是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明确高等学校培养能力的任务并在教学中切实完成。-、改革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提倡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主动性、独立性相结合的原则是要求教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与发展。它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双边活动的反映,它要求解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贯彻这一原则要求:¬、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学习和思考方法,探索创新。®、发扬民主,教学相长,造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勇于探求创新的能力。

举例(略)

2、答: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为: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个体性与群体性。

高校教师素质是由教师专业化的内涵、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决定的。

高校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表现在:¬、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的专业情意。

高校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表现在:¬、政治方向和政治信念。-、职业道德素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严于律己和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和有集体主义精神等。(论述中注意联系自身实际。)

下载3.近三年教育学试卷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3.近三年教育学试卷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学试卷

    教育学试卷 一、 选择题 1、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指向是( )。 A、解放儿童的观察力 B、解放儿童的体力 C、解放儿童的智力 D、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2、幼儿学习的基础是......

    教育学心理学试卷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教育学心理学试卷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编辑的话:搜索整理六份教育心理学试卷,并提供参考答案。这对教育心理学复习考试的网友会有帮助的。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

    特殊教育学模拟试卷与答案

    模拟试卷 模拟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特殊儿童 早期干预 随班就读 个别化教育计划 听力障碍 二、判断改错(每小题4分,共40分)判断以下表述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

    2011中学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

    2011中学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 教育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且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

    教育学答案

    2002年中学教育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B3D4C5B6C7A8B9B10A11D12B13C14D15B16D17A18C19A20B 二、填空题 21学记22大教学论23生产力水平24学校教育25互补性、个别差异......

    教育学答案

    电大《教育学》(学前专科)网上终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的发展和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是教育学的基本规律。√ 2.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

    《学前教育学》模拟试卷3及答案(wyh)

    自考学前教育学模拟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1分,共2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

    高二幼儿教育学--2015(秋)考试试卷及答案

    重庆市2015年幼儿师范教育学生水平检测(半期) 《幼儿教育学》试题卷(二年级)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规定的位置。 2、本试卷共6页(试题......